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下册《运河与扬子江》公开课导学案

小学公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

七年级语文下册《运河与扬子江》公开课导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运河与扬子江》公开课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下册《运河与扬子江》公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及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及学习本文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用投影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运河”和“扬子江”。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
1、交流查阅到的作者陈衡哲的相关资料。
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留学资格,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深造,并以莎菲笔名开始写作。1918年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1920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和《衡哲散文集》等,另有社会科学著作《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
2、朗读课文,识记理解生字词语,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蜀山()开凿()羡妒()怨尤()桅杆()真谛()
3、蜀山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
4、运河为什么嘲笑扬子江?
运河不相信扬子江是从那“峭岩如壁,尖石如刀”的蜀山奔流而来的,更不相信它这“柔弱的身体,细微的流动”竟敢与强硬的山岩抗争。因此嘲笑扬子江。
5、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作者资料交流字词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运河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运河是人工开凿而成的,它流经平原大地,水势平缓,未经艰险曲折,由此形成了它平和闲适、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的性格。
2、扬子江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扬子江则不同,它流经了“峭岩如壁,尖石如刀”的高山峡谷,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了万千的磨砺。这特定的经历,赋予了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开拓进取精神。
3、如何理解“生命的奋斗是彻底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因为它的生命是不受别人摆布的,它要通过自己在艰难中的磨炼,显现出自身生命的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所以是美丽的。
4、《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采用了拟人,对话形式。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拼搏,自我创造,不要依赖别人。
三、反馈提升
1、交流学习成果。
2、本文中的“安命”思想和“造命”思想你怎样看?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达标检测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竭尽全力:用尽全部的力量。B、匍匐:身体贴近地面。
C、泯灭:消失,磨灭。D、逆流而行: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船尾撬得很高。B、他们背负着船上泻下的大包。
C、失望的叹息,听来是人心粹。D、那终了的一声简直就是人性泯灭的低泣。
3、完成《练习册》“品读轩”中的3、4题。
五、小结:
本文通过运河与扬子江的对话,运用对比表现了运河的“安命”思想和扬子江的“造命”思想,这时两种人生观的对立与交锋,抒发了作者崇尚斗争的情感和精神,昭示人们要有志气要奋斗,反映了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
课后反思

扩展阅读

公开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习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公开课《荒岛余生》七下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开课《荒岛余生》七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语文教学设计

兵曹中学张老师07年5月25日

课题:《荒岛余生》

教材分析:《荒岛余生》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里活动展开叙述,呈现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关系,想象力丰富,但社会阅历浅,对生活的感受不深,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不够理性和深入。

设计理念: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疑难。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这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落难荒岛的鲁滨孙是怎样生活下去的。

二、简介作者

笛福,英国小说家,早年从事过许多行业,59岁开始写小说,受苏格兰水手真实遭遇启发,于1719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备受欢迎。笛福对于他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使人如身临其境,语言自然,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

三、朗读课文

1、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字词(略)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筛选信息)

①流落荒岛时,鲁滨孙面对什么样问题?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他找到了哪些活下来的理由?

明确:生存问题;开始时伤心绝望怨天尤人;后来调整了心态,积极乐观起来。

理由a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个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b从船上获得了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c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②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生活下来,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明确: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他做了这些事a计算时间b搬运东西c建造围墙d寻找食物e记日记和阅读圣经

五深入探究

①由于工具缺乏,鲁滨孙是怎样艰苦工作的?

②课文为什么要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

③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④鲁滨孙是怎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像鲁滨孙这样的人呢?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①A差不多费了一整年功夫,才把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B费了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

C差不多费了两天功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

②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活着的,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③鲁滨孙记日记使他精神有所寄托,减轻心中的苦闷,便于深入思考当前的处境,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相信上帝的存在是鲁滨孙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⑤鲁滨孙是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坚韧顽强、勇于创造、务实肯干的人。(学生可畅所欲言)

六、体验反思

从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七课堂小结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自己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顽强地与命运搏斗的人就是真心英雄,只有经历风雨的生命才是最美丽的。

八作业布置

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九、板书设计(见说课稿)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案


初一
班别
主讲教师
时间
2017年10月12日
教学
目标
1、品析文本之美——人美、家美、德美、景美、句式美。
2、探究文本,揣摩词句含义,掌握主旨。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
重点
通过品析文本,发现“美”。
教学
难点
通过探究文本,理解含义,掌握主旨。
课 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








第二课时
一、读重现文本
1、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二、品品析文本之美
(一)人美
“我”:孝顺担当
母亲:明理慈爱
妻子:贤惠知理
儿子:聪明乖巧
具体分析:
“我”
①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我劝母亲希望她能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表达了“我”对母
亲的关心,刻画“我”的孝顺的形象。
②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太迟太迟”指时间过得太慢,反复,强调“我”对春天的渴盼,侧面烘托“我”对母亲的担忧。
“熬”指忍受,写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表达“我”对母亲的关心,刻画“我”的孝顺的形象。
(美术是通过图形,线条,色彩展示图画之美,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音色等展示乐音之美。通过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方法,品析语言,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之美。)
……
(学生自由品析其他人物)
(二)家美
互敬互爱,其乐融融,温馨美好的家庭。
(三)德美
尊老爱幼——中华传统美德。
(四)景美
1.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分析: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逢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活力。
(五)句式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分析:句子整齐,构成对称美,相互映衬,富有情趣。
三、探探究文本,理解含义,掌握主旨。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儿子又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中年的我们承担着赡养老人,扶养孩子的责任,是背负着完整的世界。
四、小结:
家,是一个爱的港湾,我们沉浸于爱的暖流之中;家,又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家里的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记住这些,为自己的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布置作业:
爱需要我们的行动:为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洗洗碗、扫扫地、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
六、板书设置
散步
莫怀戚
《散步》公开课教案《散步》公开课教案(慈)母亲儿子(乖)
《散步》公开课教案尊老爱幼
《散步》公开课教案《散步》公开课教案《散步》公开课教案(孝)我妻子(惠)
和谐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