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册历史《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复习要点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七年级上册历史《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复习要点

一、地理位置
1、华盛顿,全称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的首都,位于美国的东海岸,在美国东北部,毗邻大西洋。美国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都设在这里,是世界上少见的、一直按照最初的城市设计构想建设起来的城市。
2、华盛顿之所以能成为首都,除了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外,更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二、气候
3、美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很大。
4、华盛顿在美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由华盛顿总统聘请法国工程师朗方设计。
5、华盛顿市区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和东南四个区。
6、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行政职能为主的城市。管理国家是华盛顿的主要职能。这里集中了国会大厦(国会议员制定法律的地方)、总统府、最高法院等最高国家机关,以及国务院、国防部等联邦行政部门。
三、特色——华盛顿功能的总结:(7、8、9)
7、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政治中心的有:白宫(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国会图书馆(最初是为国会议员制定法律提供服务的,先成为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因五角形而得名)。
8、能反应华盛顿是美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的有:华盛顿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因研究国际事务而闻名)④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⑤华盛顿纪念碑⑥杰斐逊纪念堂⑦林肯纪念堂。
9、华盛顿还拥有大量的国际性组织和机构: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华盛顿设立使馆或者办事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在此设立总部。jAB88.cOm

扩展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复习要点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复习要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复习要点

一、元朝的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

元朝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不用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不用背: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又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又称“行中书省”)。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台湾、西藏)的管辖

1、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2、对台湾的管辖: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复习要点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复习要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复习要点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范围:考试题目来自于“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3、要求(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八股文。

4、危害:八股文内容生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它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使应试的人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的发展: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的发展: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魏220年称帝洛阳曹丕

汉221年称帝成都刘备

吴222年称王建业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魏灭蜀;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数学南朝祖冲之《缀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

石窟艺术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