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故乡音乐教案

故乡音乐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17

故乡音乐教案。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故乡音乐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故乡音乐教案【篇1】

一、导入 :

由回忆所学的鲁迅作品导入 ,并简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三、背景:

2、对鲁迅的故乡你了解多少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们一些关于鲁迅故乡的信息,从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到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可以看出鲁迅的故乡如何?

3、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是他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4、在这一篇《故乡》中,作者抒发的是这种留恋、喜爱、思念之情吗?为什么?

5、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19,辛亥革命,赶跑了一个皇帝,却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当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五、小结: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 “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六、作业 :

故乡音乐教案【篇2】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故乡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够顺畅地翻译全文。

3、认识到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作用。

说明: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短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记述了方仲永由“神童”变为“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发表议论,表达了对方仲永的哀伤、惋惜之情。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故事”,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想成长的关键阶段,伤仲永的故事应该可以引起学生对自身成长的思考。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古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重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关注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能够顺畅地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难点:深入探究伤仲永由“神童”沦为“普通人”的原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我们从中可以吸取的教训。

说明: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够把握全文的主要写作内容,是全文学习的重点。本文原有三段,但教材质选用了其中的两段,即叙述伤仲永成长经历的两段,而删去了作者由此事发表议论的段落,因此对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许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可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主旨,并引发学生对自身成长的思考,认识到后天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导入学习: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初读文本:

1、如何理解课题中的“伤”?“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⑵ 掌握下列字的含义:父异焉  书诗  立就  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环谒  泯然  受于天  固众人  伤仲永

三、研读文本: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混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3、文章对方仲永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A),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B)?

A:1、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

3、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   的形式。B:“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四、思考:作者对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是怎样看的?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五、课后作业:

1、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150字左右。)

2、以“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感想,150字左右。

教学目标:

1、利用注释、工具书,基本把握故事内容,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反复诵读、圈画关键词句,把握文章脉络,感悟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让学生从周处的生活经历中体味勇于改过自新的可贵。

说明:把握文章重点字词,正确、流利、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改过自新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另外本文从叙述周处“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起笔,交代义兴三害,周处尤剧,叙写乡人劝说周处斩虎杀蛟,实希望三害留其一,不料三害俱除,乡人同庆,又不料周处凯旋,再不料周处目睹此景,心生悔意,入吴寻二陆,担心终无所成,陆云再劝,终悟,遂成忠臣名将,整个事件的发展峰回路转,情节曲折,但作者略写周处危害乡里,详写周处杀虎斩蛟,自悔自改,学生较难领悟作者这样安排的匠心独具,但领悟此点,怎样安排写作素材是有指导意义的。

一、作家作品:我国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写了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的错误,即使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有人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道周处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周处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就是这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在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周处》一文用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知错改过的少年周处形象。

蹉跎、冀、并皆、彰、尤剧、改励、更相、令名、凶强侠气;

注意下列句子意思:

1、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3、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四、思考讨论:

1、周处家乡的老百姓把周处与蛟、虎并称为“三害”,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周处杀虎击蛟三日未归,“乡人更相庆”,这又说明什么?

3、周处为什么“寻二陆”?

4、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的评价周处?

五、作业布置:

1、在抄写本上完成原文抄写、加点字解释和译文。

2、完成《感知 体验》上《周处》一课的相关练习。

故乡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叙述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每年的圣诞节你是否会收到圣诞老人送给你的新年礼物呢?你最喜欢的圣诞礼物是什么?

有一位久居他乡的老爷爷,他最喜欢的圣诞礼物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交流,研讨、理解:

1.教师:同学们,请用学过的方法快速阅读本文,读准字音,并思考几个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等会儿在班上提出来。(5分钟)

2.课堂上学生提问,全班讨论回答。(教师可适当对学生提问的方向加以引导)

3.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教师引语:同学们对本文的字词理解方面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或者是你认为的重点词可提出来?

4.引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

(1-2):写信给叔公寄圣诞礼物成了家明一家头痛的事。

(3-7):回忆了叔公眷恋祖国的两件事。一件是教家明说北京话,一件是站在落马洲山头向北眺望祖国。

(8-15):写全家人反复讨论不能决定给叔公寄什么礼物,最后决定要写信问问叔公。

(16-25):写爸爸妈妈按叔公回信的要求,给叔公寄去了一袋故乡的泥土、一点花种子。

(26-28):写收到叔公的回信,说是这几年来最合他心意的圣诞礼物。

1.男女生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呢?从奇怪的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指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课后搜集有关圣诞节的习俗,与同学们交流。

故乡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聆听和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故乡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能力目标: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对家的爱。

知识目标:理解变拍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故乡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自学与听唱结合法、对比法、练习法、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乡间的小路》,听听他的小路上都有什么?大家在听的时候,轻打着拍子。

师:故乡是亲切的,故乡是美好的,故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老师的故乡是在遥远而偏僻的山村,那里风

景特美,那里有我天真浪漫的童年,有我最疼爱的父母亲,还有我的小伙伴。所以刚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家,想念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特别是那条深深地印着我成长的足迹的故乡小路,在那条小路上发生过很多乐事、趣事,路的两旁有果树,有很多野花,虽然也有很多野草,下雨的时候还很泥烂,但是,那是一条通往家的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也都有一条通往家的路,每条路也不一样,感想当然也不同,你们能不能也说说你的想法?说说你们的家,你们的故乡小路?让大家分享一下!(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

学生交流讨论:家、故乡的小路(导出主题“故乡的小路”)

二、新课

1、欣赏歌曲《故乡的小路》。

设置疑问:

(1)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2)歌曲的重拍在哪?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一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有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学生听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拍肩、拍肩、拍肩,老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带领学生做动作,也可以各自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2、录音范唱

3、用视唱方法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

大家唱谱子时遇到什么困难?特别注意每句开头都是弱起节奏

(补充知识点:简单介绍一下“#”记号知识,主要是让学生辨听有与没有这个记号的分别)

4、分声部学唱歌曲B部分旋律。(时间允许的话分声部,不然就只学第一声部)

5、歌曲合成

6、歌曲理解与处理,(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家”)

(1)教师分别用三种不同的速度演奏歌曲:

第一种:慢速

第二种:中速

第三种:快速

(2)提问:

A、你觉得这三种风格的《小路》各表现的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家?

B、配上歌词来比较(教师演奏学生演唱)

(3你觉得那种表现风格比较合适属于你自己的故乡的小路?并说说理由,学生讨论

(4)老师小结:第一种风格慢速节奏,表现的是悲伤,走在路上的人很伤感,可能这个

人不开心或者这个家不大幸福;第二中是中速,表现的是甜美、幸福的路,是幸福之家;第三种是快速,表现高兴,快乐,是个快乐的家庭!

7、启发学生带着感情演唱全曲(甜美的)

三、创作与活动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编自己的《故乡的小路》,标名速度、风格,并唱一唱

2、教师作伴奏,邀请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做动作表演或伴奏。

四、小结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小路。让我们用最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共同演唱《故乡的小路》

以上就是《故乡音乐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故乡音乐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