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收藏8篇)

{year}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发表时间:2024-10-11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收藏8篇)。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立即行动起来写8篇日记吧。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腊八节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1

今天是腊八节,我们最期待的当然是吃腊八粥了。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腊八粥这个习俗一直被流传下来。

我放学回到家中,准备吃腊八粥了。我跑到厨房问母亲腊八粥好了没?结果母亲说正在准备做,我想我都急着吃了,还没好。不过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却没见过怎么做的,这回可以亲眼看看母亲做腊八粥了,也不错哦。

我看见母亲准备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黄小米,糯米, 高粱米,红小豆,莲子,桂圆,花生米,红枣,白糖等等。光看这些材料我就谗得不行了,难怪那么好吃了,材料丰盛啊!母亲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蒸熟后拿出来放着。接着母亲又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后将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红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锅内一起煮,10多分钟后又将大米、黄小米、糯米倒入锅内一起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这样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我一连吃了三碗,真爽。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2

今天是拉巴接机,正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很忙。晚上,我妈给我爸发短信,短信上写着:“我今晚回去看你,给我做点好吃的。”但是,因为爸爸不认真,他就念着“今晚我回家看你,我给你做点好吃的”。父亲看完之后,非常惊讶。我父亲通常做饭。为什么我妈会想到去做?所以,我和爸爸一直在等。九点妈妈回来,妈妈问爸爸:“晚上想吃什么?”爸爸说:“等你去做。”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的吗?”爸爸把短信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说:“哦,我倒着看。”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吃了泡面,我说:“我们吃了腊八面!”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3

今天是元旦节,到处喜气洋洋的,一片新年的景象。妈妈今天包饺子,爸爸说在饺子里面包一块干净的'一元硬币,谁吃到这一元的硬币谁的福气就大。

煮好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我想在第一个饺子中就能吃到这一元硬币,结果吃了好几个都没吃到,心里很着急。吃呀吃,就剩下最后一个了,我抱着希望,咬开饺子皮,终于吃到了。我高兴得大叫起来,心里美极了。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4

星期五下午我们学习完放学了,妈妈带着我去朋友家,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最喜欢和朋友玩了。我每天星期五去朋友家玩。到了第二天,姥姥就让我们俩个写作业,可是,我的.朋友却不想写,还想再玩一会儿,在姨妈的劝说下,他终于开始写作业了。

写完作业,我们一起逗小妹妹玩,逗得她哈哈大笑,我们也不由自主地笑了,我们还去玩了滑板车,我们比赛看谁滑得快,小妹妹也大叫,好像在我们加油。这一天我过得真快乐!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5

妈妈经常说我是属猫的,小馋猫的“猫”。只要是和吃有关的节日,我总会记得很牢。比如很多小朋友不太熟悉的腊八节,我就记得很清,因为我特别喜欢那香香甜甜的八宝粥。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吃腊八粥,是在一年级。腊月初七晚上,妈妈带我去乡下奶奶家。到家时,奶奶正准备熬粥。她把糯米、绿豆、红豆、花生、莲子、大枣和核桃仁一一摆出来。我跟在后面数,数了几遍,只有七样。有了,我的书包里还有放学时买的炒板栗,正好剥几颗板栗仁放进去,凑成八样。

开始熬粥了。奶奶把所有食材清洗干净以后,放到锅里,然后往土灶里添加木柴。我着急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吃?奶奶笑眯眯地对我说:“莫急,这腊八粥要慢慢熬才好吃,等腊八早上起来就能吃了。”

腊月初八的早上,我是被一阵扑鼻的香味熏醒的。怎么形容哪种香呢?它不像普通的白米粥,只有米香。它的香味是一种混合的香味,糯米的香,花生的香,大枣的香,各种香味缠绕在一起,霸道地往我鼻子里钻。那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我开始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了两大碗。

今年腊八节又快来临,到时,我还要缠着妈妈带我去奶奶家。奶奶家的土灶,能熬出最好吃的腊八粥。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6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人们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腊八节的习俗——祭祀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chān)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花样繁多,品种各不相同。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很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等,总计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7

爷爷八十岁的时候,背着手在雪地里飞快地走着。别弯腰,别呼吸。寒风掠过秃顶的额头时,后勺一圈白发上缠着一把银须,弯弯曲曲地挂在你的脸颊上。他的声音像洪钟,常常吓得儿孙浑身发抖。一看到黄米就笑,很温顺。

当时为了讨爷爷的欢心,冬天妈妈隔三差五就炖黄米。尤其是腊八节,黄米更应该出名。淘米时,轻轻搓动,慢慢浮起,挑出滑匀的白紫米豆,先煮熟,再捞出,盛在小碗里。锅里烧开水,乳白色的米粒滚动,铁勺沿锅打转,灶坑里的'稻草鸣笛。过了一会儿,豆子高兴地进来了,淡淡的甜味在蒸汽里氤氲着。直到泛出浓浓明亮的光泽,跳动进视野,盛起一把孩子,又掏出一串黏糊糊的豆花。妈妈赶紧拿出一个大腹便便的蓝边瓷罐,放在锅台的一角,一勺一勺地盛上黄米,然后小心翼翼地盖上。盖上盖子就放两个小碗,一小碗糖,一小碗肉油穿梭。先把它裹在小被子里,然后闪身到橱柜里拿一个干净的抽屉,布子,在罐子底部打一个结实的结,刚好够让胳膊伸进盖子,跟着它走。

屋外的阳光冻得瑟瑟发抖,窗台上雪花纷飞,视线变得稀薄。母亲大叫一声,从大柜子里拿出两条厚厚的棉裤,站在炕上。我们偷偷捅了一下大棉裤,它们变得东倒西歪,像是在不停地笑。哥哥霍雅子滴着水,我们就在屋里只有猫才能待的地方脱下薄棉裤,穿上厚棉裤。腰带连着口袋,后面背斜拉两条带子,扣子扣在肩膀上。之后我把围巾包好,只露出眼睛,把黄米包掀开。母亲先走了几步,用力推开门,房间里涌动的白色气体呼啸着凸出来。我和哥哥站在门外。

腊八冻掉下巴,这几乎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土房子低着脖子站着,大门和羊肠都在默默抽脸。通常疯狂奔跑的狗都是堆在窝里草堆旁边,尾巴夹在中间,悲伤地哼着。爷爷的房子在里屋的东端。风夹住了雪粒,我和哥哥摇摇晃晃。眉毛和鼻子是红色的,好像要结冰了。我的鞋底结实坚硬,踩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我伸手一拉弟弟,他鼻涕就出来了,僵在鼻子上。看到他要哭了,我赶紧喊道:“黑老太婆!”他抬起脖子,忘记了寒冷,看见一根电线裹着厚厚的霜,闪闪发光,蹲着一个黑老太婆,探头探脑,四处张望。突然,-嘎-嘎-嘎-嘎-扇了几下翅膀,飞走了,一串霜花沙沙落下。

我抱着弟弟,胳膊伤了棉包袱,手放口袋里都没法保暖。冷得红红的,皮肤肿了。终于看到爷爷门口的那堆了,是一棵老树的死堆。身体的一半被抹到黄色的墙壁上,前半侧露出一个疙瘩琉生气的脸,顶部被锯掉,积了一坨雪,像戴了一顶白色的天鹅绒帽子,静静地站在栅栏边上。两年前,看到就哭了。长得像爷爷,我怕他生气。我曾经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杆,砸碎了我爷爷家的外门。我爷爷从外面回来,跳起来就喊,他要拿大板子杀我!我一看到他,就逃得远远的。

我和哥哥终于拉开了爷爷家的门,冰封住了门里的缝隙,发出响声。爷爷在里屋喊:是谁?我腿一抖,答应了。我三步两步冲进屋里,把包放在炕上,一层一层打开,把瓷罐拿出来。黄米还在蒸。爷爷眼睛眯着,开始喊:筷子!筷子!小嫂子忙着递给我一双筷子。爷爷把瓷罐抱在怀里,先喝了一口白糖,呷了一口黄米,舔了舔

小嫂子拉着我的手,模仿着我爷爷的样子:我今天起的很早,说:“拉巴准备好了。我得吃黄米贴下巴,不然出门就要冻死了!”爷爷睁开眼睛,趁奶奶还活着吃黄米!小嫂子低头说:“爷爷说我的黄米不好吃。”我看着小嫂子,不知道说什么好。爷爷的曾孙老婆好漂亮。

奶奶走了很多年,爷爷在康上有两套被褥卷。他有一套,奶奶有一套。当太阳下山时,他上床睡觉。他给奶奶盖了一床被子,咕哝着直到睡着。天上还挂着一轮月牙,爷爷就带着黎明的凉意去上班了。他愿意种小米。老秋,那双蓝色羞涩的小米耳朵,精致、安静、单纯,就像奶奶一样。小谷仓里堆满了储存的小米,奶奶会高兴的抱起来。金黄色的红色小米颗粒光滑饱满,突然从手指间穿过。就像现在,爷爷喜欢这种感觉,甜甜的吃着糯米。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 篇8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

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

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

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2024腊八节一年级日记(收藏8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年级日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