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教案大全(经典3篇)。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大全 篇1
一、设计理念:
1、通过角色的转变,实现文本对话,在互动交际中体会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2、通过对教材的延伸拓展,体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通过“导入激趣”、“人机互动”等环节的设计,努力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在角色的转变中,实现文本对话,在交际中体会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2、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让我们边看边听,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1)
画外音:
凤凰:我们鸟王国要评选劳动模范了,大家说选谁呀?
鸟1:我推荐猫头鹰当劳动模范。
鸟2:对,我也同意。
鸟3:为什么推荐猫头鹰呢?
鸟1:因为他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所以应该当劳动模范。
鸟合:对,我们都推荐猫头鹰当劳动模范。
凤凰:嗯,虽然大家都推荐了猫头鹰,但是为了公平、公正,我要派乌鸦和麻雀去调查一下,看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2.猫头鹰到底能不能当劳动模范呢?老师给大家几种选择,请同学们拿起遥控器选择一下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a出示题目,学生选择
(课件2)猫头鹰到底能不能当劳动模范呢?
①当然能当
②就它能当
③调查后评
④不能当
b明示选择结果
c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答案,没关系,让我们在学习中解决。下面我们就先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自己出声音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
(三)指名读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选读第几自然段,在他们读课文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听①听一听他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确了。
②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
2.(课件3)学生读书,按自然段出示课文原文,发现问题纠正读音,请读错的同学再读一遍。
3.理解“耻笑”的含义
①.刚才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个词语,我都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们能不能帮助我理解一下。
②(课件4)出示课件,“耻笑”中的“笑”在文中指什么?下面哪个意思更准确?
如果让它当劳动模范,会损害我们鸟国的形象,让外国耻笑。
(1)“笑”指声音和表情。
(2)“笑”指心里的想法。
③学生选择
④明示人数。
⑤请学生谈理由。
⑥再次选择(课件5)
4.解决读书前的提问
①(课件6)课文中主要写了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凤凰猫头鹰乌鸦麻雀”
②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推荐劳动模范调查
③你能用上这七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提示,要把这些词语都用上)
④故事的结果怎么样呢?你们想不想也参加这次调查,看看结果怎么样?
(四)转换角色,学习课文。
1.学生自选角色,变换角色。
扮演乌鸦、麻雀、猫头鹰的'分别起立,明确自己的身份。
2.师变换角色,发布命令。
①乌鸦和麻雀,请你们分别读一读自己说的话,做好准备,一会儿向我汇报。
②猫头鹰,请你把乌鸦和麻雀说的话都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汇报,你满意吗?(学生读书)
3.乌鸦汇报
①请乌鸦汇报
②出示句子。(课件7)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反问句)
③你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猫头鹰到底能不能当劳动模范?
④那你们就再汇报一遍这句话,告诉我和其它鸟儿,猫头鹰不能当。
⑤指名多读几遍。我听出来了,你不同意。
4.麻雀汇报
①请麻雀汇报。
②我听出来了,你们也不同意。
③你们不同意的理由跟乌鸦一样吗?
④哪只麻雀再出来汇报一遍。
⑤我听明白了,你们也不同意。
5.表示不满,再次发布命令。
①我对你们的这次调查,可不太满意。
请乌鸦起立a猫头鹰在夜晚干什么?你调查了吗?
b你们的调查存在什么问题?
板书(要全面)
请麻雀起立:a你怎么能以貌取人呢?
b我说的话什么意思?
c我不需要你们回答。我也指出了你们在调查中的一个问题呀!
板书(不表面)
②乌鸦、麻雀,你们说怎么办?
③我发布二号命令,“你们再去调查!”
(五)拓展延伸,进行交际。
1.现场调查猫头鹰
请猫头鹰到前面,乌鸦、麻雀进行采访。
我们的评选要公平公正,不能只听猫头鹰自己介绍自己,怎么办?
2.人机对话,调查邻居。
(课件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要多方调查,才能准确判断,乌鸦、麻雀,你们快向邻居调查吧。
根据学生的问题点击课件,回答问题。
3.观看实景录像(课件9,加解说词)
“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说怎么办?
(观看猫头鹰夜晚捕食的录像)
4.最后判断,再次汇报。
①我们听了猫头鹰的介绍,又调查了邻居,还亲眼看到了猫头鹰捕鼠的情景,你们说经过这样的调查,猫头鹰能头劳动模范吗?
②回应问题:对了,刚才谁选择了“调查后评”和我的想法相同,大王,我就是这个意思。
③这回你们都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了,不过可不能这么汇报,(课件10)请你们用“猫头鹰”和“劳动模范”两个词语,并选择下面的标点符号说一句话,表达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
句号(。)感叹号(!)问号(?)
a选择b练说c汇报
5.通过猫头鹰当劳动模范,请到台前交际。
①你们当上劳动模范了,有什么要对大家说。
②乌鸦麻雀可以向他们提出问题,让猫头鹰回答谁问得好,请你来颁发奖章。
③凤凰提问,别的鸟能当吗?
刚才有谁选了就它能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吗?看来当劳动模范的人选不唯一。
(板书不唯一)
④请你们推荐其它鸟。
(课件11)谁能(干什么),怎么不能当劳动模范呢?
6.评价大王
①给大王提提意见
②下次竞选大王
四、板书设计:
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要不不
全表唯
面面一
【教学反思】
参加全国“创新杯”教学大赛,对我来说,无论是备课能力,还是上课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反思这节课,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1、更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是生活”的含义。课堂教学是生活的缩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越是来自生活的东西,越会得到学生认同,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课文《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来自生活,我借助教材,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来扮演,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参与表演。通过“汇报、再次调查、讨论、颁发奖章”等环节,再现生活的内容,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际中,拉近了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自然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感悟。
2、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开发教材,才能真正地用活教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教材为我所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设计了让学生进行“再次调查、最后进行颁奖”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了看问题“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3、信息技术要为语文学习服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只发挥展示、呈现等功能。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利用教学课件“激趣导入”的环节,设计了“人机对话”的环节,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反思这节课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应该注意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及时调整,顺学而导。在这节课上,当我与学生交际的时候,感觉引导的不够到位,评价地不够及时。今后应加强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大全 篇2
活动目标:
1、学生产生爱劳动的愿望。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3、知道五月一日式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重点:
知道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难点:
体验劳动是件快乐又辛苦的事情。
活动准备:
各行各业的图片,音乐《劳动最光荣》、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你们听听里面讲了什么事?”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歌曲介绍“五一劳动节”,“这首歌曲是说小蜜蜂爱劳动,为人们采花蜜,人们都喜欢他,我们也爱劳动,过几天就是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教师出示五月一日的日历,引导学生观察。
“你会读这个日期吗?为什么这个字是红色的?它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3、观看课件,认识劳动人民,说一说身边的劳动者。
“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干这个?谁是最大的受益人?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
“你什么有劳动者吗?他们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他们是如何劳动的?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4、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没有他们会怎么办?他们每天劳动累吗?”
“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你做过劳动者吗?做过什么事情?心情怎么?为什么?”
“劳动者那么辛苦,我们要怎么对待他们?”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学生在班级内参加劳动,进一步劳动的快乐。
“平时都是保育员阿姨帮助我们,今天让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2、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初中语文课文教案大全 篇3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