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创意教案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2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创意教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创意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结合语境,分析人物。3.转换视角,讨论寓意。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读懂故事。【教学难点】分析人物,讨论寓意。【教学策略】一线串珠,层层推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寓言这种文体。

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寓言,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寓言呢?这位同学说寓言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位同学说寓言是蕴含哲理的话。说的不错,寓言故事,就像一个魔法口袋,袋子虽然小,却能从中取出很多的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就有一本书《列子》,其中记载了许多寓言故事,杞人忧天就是其中的一篇,请同学们在课下注释中画出重点的知识。

二、抓住“忧”字,理清情节,读懂杞人故事。

1.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然后小组合作翻译课文,读懂大意。有不确定的字词和不懂的句子吗?好,同学们已经翻译了课文,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检查一下大家的成果。

2.按照“为何而忧→忧成何状→谁来解忧→何以解忧→是否解忧”的顺序,寻找对应原句,串讲课文。

(1)品读“何忧”

请大家用原文回答我,为何而忧——天地崩坠,忧成何状——废寝食者,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杞人有必要这么担忧吗?我们来看他的两句话,听老师读,你能听出什么不同的心理?(一遍慢速,一遍快速)可以听出他非常焦急,为什么呢?因为害怕。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读出这个杞人是真的非常忧虑,非常害怕。

大家试读一下,读出这种焦虑恐惧之意。

好,同学们,假如现在请你来开导一下这个人,你打算怎么劝他?

这位同学说,我们学过的自然知识知道,天是没有穷尽的,所以不会塌下,日月星辰相对稳定,地是一个整体,不会随意崩塌,那位同学说,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地震带和地壳运动规律,所以没必要担忧,还有同学开玩笑说,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顶着呢。

所以,杞人的忧虑有没有必要?没有,所以杞人的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可笑的)——那么教大家一个成语“庸人自扰”

(二)品读“解忧”

同学们博学多才,阅读广泛,可惜我们没有时光机器,不能穿越回过去告诉他,还好当时有一个好心人,去劝慰他,跟同学们的解释相比,他也许不是那么正确,但这个人只说了3句话,就让杞人释然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谁来解忧——忧彼之所忧者,也可以说是晓之者,何以解忧——晓之者只用了三句话就解开了杞人的心结,他是怎么做到的?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范读,同样是问句,和杞人的问句有什么不同吗?这个人非常淡然,显得胸有成竹。

思考,他和杞人同处一个时代,为什么他一点也不担忧?

因为他知识比较丰富,因为他善动脑筋,善于观察,看事物比较透彻。可见,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不会因无知而恐惧,为没有必要的事担忧了。同学们,如果你也遇到了不理解的事,怎么办呢?

遇到不理解的事,首先要观察,动脑经思考,或者去问问他人,搞搞清楚,只做无畏的担忧,而不去行动是没有任何用的。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种为不必要的担忧徒增烦恼的庸人。

三、创读“忧”字,研讨问题,赋予新的寓意。

同学们,虽然如此,但也有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有没有必要呢?

请看《杞人忧天新篇》,尝试寄寓新的寓意。

杞人看见这几天的雾霾天气,他又开始担忧了,这白茫茫一片,驾车司机看

不见怎么办?飞机飞不了怎么办?自己和家人吸入这样的空气得病怎么办?杞人又开始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了,请同学们当一回晓之者

思考:①杞的忧虑有没有必要?②杞人的应该怎么做才能消除它的忧虑?五、齐读课文,小结“忧”字,强调学习态度。

同学们,寓言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也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多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六、延伸阅读,推荐书目。

1.出自《列子》的其它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2.《伊索寓言》。【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列子》

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杞人——忧提倡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延伸阅读

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寓言四则》


贵州省安龙一中10-11学年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组织讨论: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③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6)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讨论,进一步领会作者安排情节的意图。
(7)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
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
教师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
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问题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录音仿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
五、课堂练习
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教师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七、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对于《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古代寓言,提供关键字词提示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自读《智子疑邻》,掌握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研读《塞翁失马》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推举想像新颖、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讲述,大家欣赏、评议。
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课件,学生欣赏画面,感知寓言。
3.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
(1)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
(2)不筑:修补。
(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4.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5.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三、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
1.资料助读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听读录音,注意下列字词。
教师提示:
(1)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
(3)其马将(jiānɡ)胡骏马而归:带领。
(4)堕(duò)而折其髀(b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5)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8)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畅读寓言,结合提示译成现代汉语,感知文意。
4.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教师明确:
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6.集体诵读,深层体味。
四、课堂练习
投影: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孔子的弟子曾参,品德高尚,一贯讲信用,重诺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他幼小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妈妈一起走。妻子哄骗他说:“你不要闹,妈妈从市上回来,就把家里的那头猪杀了给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参真的捉住那头猪要宰杀。妻子急忙阻拦:“这头猪正在长膘,杀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应孩子,要杀掉它吗?”
“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
“不!”曾参坚决地说,“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如果欺骗了他,这不是教他养成欺骗的坏习惯吗?再说,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曾参终于坚持杀了那头猪,实现了妻子许下的诺言。
1.曾参说:“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你认为正确的办法是什么?请大致按曾参这段话的格式把它表述出来。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
3.请为这个故事拟个恰当的标题。
参考答案:
1.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要用诚实来教育他,他不就养成了诚实的好习惯吗?再说,母亲有好榜样,孩子就会学着这么去做人了。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2.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3.曾子杀猪
五、课堂小结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纪很老,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这就是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分发讲义资料)
1.大公鸡是那么的漂亮神气,你看它:红色的大冠子,红光发亮带有金色的羽毛,走路挺胸昂头。啼鸣时,总爱站在高处,引颈高歌。
请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中心是揭示公鸡骄傲的害处,使读者受到教育。
注意要符合寓言的特点,题目自拟。
2.阅读语段,完成1~5题。
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展开情节内容。
2.文中加粗的“必须”用“必需”替代行吗?试分析两者的异同。
3.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正确理解文中“钓钩”的含义。
4.“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5.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 。
参考答案:
1.对话(或语言描写)
2.都有“一定要”的意思,“必须”有强调的意味。
3.致命的陷阱(或“骗局”)
4.最安全的、绝对
5.“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生命。”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层次:宣战 交战 被俘 叹息
(弱)飞冲战胜 (强)飞粘被吃
吹喇叭,唱凯歌被粘住被消灭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活动与探究
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领会它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马要过河,在路上遇见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可以过。小马正要过,忽然听见一只松鼠大叫:“不能过,不能过!水深得很,前天还淹死了我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说的那样浅,又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关于寓言的一则短文,回答问题。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⑤寓言本来是来自普通人的言谈,几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讲一些聪明话,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历史这个巨人很喜欢这些记载,就把它们珍藏起来。以后,当普通人从书中再看见寓言的时候,忘了这是自己讲的,不禁大为惊讶,叫道:“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珍宝呀,这样光辉灿烂!”
⑥寓言是慷慨的。当童话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童话那里去;当小说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小说那里去……所以,现在我们从童话、小说、诗歌、戏剧里都可以看到寓言的影子。
⑦寓言又是谦逊的,当一个刊物请它去做客的时候,它就等各种长篇大著都坐下之后,悄悄坐在补白栏里。
⑧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虽然年纪很老,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比较起来,它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当然,它还是同样谦逊,等小说、童话都坐下之后,它才找一个角落坐下。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从不炫耀自己,也不指望从别人手里得到什么。
(1)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谈了寓言的某一种特点,请将这些特点概括出来。
(2)作为一篇解说寓言性质、特点的说明文,本文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①篇幅短小,寓意博深;②通过故事阐明道理;③通过寓言可以认识生活的意义;④寓言能够启发智慧,活跃思想;⑤寓言产生于生活;⑥寓言可以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⑦寓言在刊物中只占不显眼的位置;⑧寓言是儿童的好读物。
(2)短文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趣味很浓。
●备课资料
一、重温经典
荐读托尔斯泰的寓言
负 担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指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编者)后,两个农夫上街寻找财物。两人中一个聪明,一个愚蠢。他们一起来到城里被火烧毁的地区,发现一些烧焦的羊毛。他们就说:“这些羊毛拿回家就可以派上用场。”
于是他们能拿得动多少,就收集多少,然后动身回家去。路上,他们看见街上有许多布匹。聪明的农夫便把羊毛扔掉,把自己扛得动的那么多布搭在肩上。愚蠢的农夫说:“为啥要把羊毛扔掉?已经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他一点布也没拿。
他们再往前走,看见一些扔在街上的现成衣服。聪明的农夫又把布扔了,拾起衣服搭到肩上。愚蠢的农夫说:“我为啥要把羊毛扔掉呢?已经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绑在我背上了。”
他们继续往前走,看见扔在地上的一些银餐具。聪明的农夫又把衣服扔了,尽可能把银器收拾好带好。但愚蠢的农夫还是不肯丢弃他的羊毛,因为已经把它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
又再往前走,他们看见路上有金子。聪明的农夫扔下银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农夫却说:“把羊毛拿下来有什么好处呢?毕竟它已经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绑在我背上了。”
于是他们往家里走去。半路上下雨了,羊毛被淋个湿透。愚蠢的农夫只好全部扔掉它,就这么两手空空地回家;聪明的农夫却得到金子而富裕起来。
提示:人们已经得到的东西,如果不善于正确对待的话,有时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就像寓言中这个愚蠢的农夫一样。人们总是舍不得丢掉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何况,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像羊毛、布匹、银器和金子那样高下分明,易于辨别。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类似愚蠢的农夫那样的人。泛言之,观念的更新也是如此。只有抛弃一些陈旧的观念和知识,才可以与时俱进。辞旧迎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篇寓言的启示是值得我们牢牢记取的。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猜读法
又名揣读法,适用于文言文。猜读不是任意的主观臆测,而是从课文实际出发的合乎逻辑的推测。由于人们在阅读一篇文言文时,总有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因而猜读法就告诉读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已知部分去推测未知部分,从而理解全篇的内容。这种方法不求字字落实一清二楚,却能理解全篇大意。猜读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懂得一些文言词语的词义,古汉语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猜读法的要领是:首先统观全文,把未知部分——难词难句找出来,然后根据已知部分,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推断出未知部分的含义。1.从前后的语意关系来推断。2.从前后的因果关系来推测。3.从前后的结构关系来推测,常用于加标点,分层次。4.利用对文互译和六书造字的知识来推测词义。5.根据字词所占的语法位置来推测词性和词义。6.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推测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等。7.根据修辞手法来推测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教案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蚊子和狮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概括故事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能结合实际多角度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3.学习续写改写寓言,丰富想象力

2学情分析

寓言是通过短小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一种具有趣味性和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它具有劝喻性和讽谏性。初一的孩子在小学都有接触过寓言作品,但是不会深入思考寓言作品的写作特色以及现实的讽刺、劝谏意义,也不会进行自主的创造性,个性化的阅读。而人教版七上第六单元第30课的两篇出自于《伊索寓言》的小故事符合初一孩子的认知水平,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思维性。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一、概括能力;二、因为寓言具有讽谏性和劝喻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全面分析人物性格以及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谈启示;三、寓言也可以是个性化与体悟性的阅读,所以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学会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改写或续写寓言,让学生能够做到读写结合。

3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能结合实际多角度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2.学习续写改写寓言,丰富想象力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蚊子与狮子

《孙子兵法》当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有这样一只读了半句兵法的小蚊子自以为深谙兵法之道,所以决定去挑战狮子,让我们一起去观战吧!

活动2【讲授】蚊子与狮子

1.齐读寓言,复述故事

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概括: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内容概括:蚊子打败了狮子,最后却被不起眼的蜘蛛吃掉。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旨在巩固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且能大胆的说出来。

2.理读悟故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方法点拨:通过什么(事、动作、语言等)可以看出谁怎样的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从蚊子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他有智慧,有胆量、自信、冷静。能够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他的“吹着喇叭,唱着凯歌”过于骄傲自大,“知彼”却不能“知己”。

从狮子的动作看出:易怒、冲动,轻视敌人。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文本,个性化的阅读。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寓言的方法。

3.多角度谈获得的启示

从蚊子的角度来说:正面:世上的事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若是能够扬长避短,就有可能以弱胜强。反面:做人不能骄傲自大,要学会谦虚谨慎。

从狮子的角度来说在别人充分了解自己的弱点,激怒自己时,要学会冷静。世上的事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轻视看上去弱小的人。

从蜘蛛身上知道了要学会等待时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阅读。老师会鼓励这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毕竟语文阅读有着“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博大,而且学生也是有个性差异的。但是最重要告诉学生阅读最终要回归文本,忠实作者的写作意图。

活动3【练习】蚊子与狮子

趣读编故事:这时上帝听到了蚊子的忏悔,决定给它一次机会。现在,你华丽变身,手握魔杖,成为它命运的改写者。请将你的设计写在我们的寓言乐园上。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并且落实到语文能力中的“写”上。

活动4【活动】蚊子与狮子

作品展示

教学策略说明:此环节希望学生不仅能写,还能大胆表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活动5【作业】蚊子与狮子

1.这篇寓言的教学请同学们参照我们上一篇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表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寓言

内容

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人物形象性格

(通过---------(事、语言、动作)体现出谁-(怎样)----的性格。

寓意(启示)

从谁身上获得怎样的启示。

写法

(修辞,描写方法)

续写

蚊子和狮子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蚊子和狮子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蚊子与狮子

《孙子兵法》当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有这样一只读了半句兵法的小蚊子自以为深谙兵法之道,所以决定去挑战狮子,让我们一起去观战吧!

活动2【讲授】蚊子与狮子

1.齐读寓言,复述故事

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概括: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内容概括:蚊子打败了狮子,最后却被不起眼的蜘蛛吃掉。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旨在巩固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且能大胆的说出来。

2.理读悟故事: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方法点拨:通过什么(事、动作、语言等)可以看出谁怎样的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从蚊子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他有智慧,有胆量、自信、冷静。能够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他的“吹着喇叭,唱着凯歌”过于骄傲自大,“知彼”却不能“知己”。

从狮子的动作看出:易怒、冲动,轻视敌人。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文本,个性化的阅读。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寓言的方法。

3.多角度谈获得的启示

从蚊子的角度来说:正面:世上的事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若是能够扬长避短,就有可能以弱胜强。反面:做人不能骄傲自大,要学会谦虚谨慎。

从狮子的角度来说在别人充分了解自己的弱点,激怒自己时,要学会冷静。世上的事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轻视看上去弱小的人。

从蜘蛛身上知道了要学会等待时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阅读。老师会鼓励这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毕竟语文阅读有着“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博大,而且学生也是有个性差异的。但是最重要告诉学生阅读最终要回归文本,忠实作者的写作意图。

活动3【练习】蚊子与狮子

趣读编故事:这时上帝听到了蚊子的忏悔,决定给它一次机会。现在,你华丽变身,手握魔杖,成为它命运的改写者。请将你的设计写在我们的寓言乐园上。

教学策略说明: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并且落实到语文能力中的“写”上。

活动4【活动】蚊子与狮子

作品展示

教学策略说明:此环节希望学生不仅能写,还能大胆表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活动5【作业】蚊子与狮子

1.这篇寓言的教学请同学们参照我们上一篇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表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寓言

内容

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人物形象性格

(通过---------(事、语言、动作)体现出谁-(怎样)----的性格。

寓意(启示)

从谁身上获得怎样的启示。

写法

(修辞,描写方法)

续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大家学习了很多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下面xx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内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塞sài上遽jù髀bì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果:果然。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3)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6)父子相保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语文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