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8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

88教案网编辑为您准备了以下最新关于“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的范文,以下是本文提供的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学生反应是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⑴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⑵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7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途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了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涂了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七第11※题: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剪去的面积是222=2平方厘米。

3.练习十七第12※题: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估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析与解:课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米,再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约是:400602=12000(平方米)=1.2公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6、8题。(分组完成)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9、10题。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三角形纸片,剪刀,三角尺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二、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的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总结。

S=ah

S=ah2

1.必须知道底和高,计算单位要统一,底和高要对应。

2.等底(底相等)等高(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3.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所以:

巩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灵活运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练习

练一练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4题。

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积用底高2。

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面积,求高,用面积2底。

已知三角形的高和面积,求底,用面积2高。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九册69──71页的内容。

①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①通边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装运用转化的方法搜规律。

美育目标:

能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具、学具:三角形课件,各小组准备3套三角形(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表,钝角三各2个),及复合投影片。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带中有那几种图形?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运用那几种方法?

师:你们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想办法推倒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师:请同学们拿来出你们准备好的三组三角形(一组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

形,一组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一组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师:能不能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

师:随着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组,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拉摆

①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原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原来三角形的哪部分?

③  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经过学生讨论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长  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的边长)等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底乘以高除以2。

师:如果有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 b表示高,你能写出三角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和平移,转化成了我们学过

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一个三角形能否转化成学

过的图形呢?同学们试试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看书反思,并填上书中的空格。

②标出底(5.6厘米),高(4厘米)后,现在能算了吗,为什么?

小结:计算三角形面积一般需要什么条件?特别注意什么?

三、练习反馈、拓展应用。

⑴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0厘米,高是2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和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⑵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4)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出示小黑板:

问:这是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名到黑板前量出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问: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怎样求也它的面积?用哪个公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道题要根据哪个公式来求?(根据S=ah?2)学生独立计算。

三、做练习十八。

1、第1题,做题时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想一想,再回答。问:为什么?

2、学生独立做6题。

3、第7题。小黑板出示题目。

教师结合图说明:图中的两条虚线是平行的,问:

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画斜线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让一学生到黑板前指一指。)这三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学生自己在课本上量一量)这3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不用量,你知道这3个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教师指出:图中两条虚线是平行的,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相等,所以这3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

这3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3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谁能根据这个道理,再画出一个与画斜线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让一学生上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画完后说一说所画的三角形为什么与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与画斜线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还能画多少个?

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

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要底乘以高再除以2,为什么?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只要底乘以高,不要除以2?

教师说明: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怎样得到的,我们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经过旋转、平移,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再除以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以高。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源,计算面积时就不容易弄错了。

5、第9题和第10题,学生独立计算。核对时问:

第9题是怎样做的?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第一步先算三角形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步再算买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钱?

第10题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的是什么?得多少?第二步算的是什么?得什么?

四、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得出的?(提问一学生)

五、作业。

练习十八第2、3、4题。

课后小结: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5)

说教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的“三角形面积的核算”。

在学这课之前,学生现已有的常识根底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核算;一些简略多边形的特征等。学习办法方面的根底有: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核算的时分,学生现已开始感触了能够用剪拼、平移、旋转等操作活动,使图形等积变形。事实上,在学这课之前,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核算的公式并不是一窍不通,但那只是一种机械回想,知道公式,说不清所以来。

说教法、学法:

这课我会选用分组学习的办法,事先给每组一些操作资料,让咱们在操作中沟通,在沟通中丰厚感知,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知道。

教育方针:

1、使学生阅历操作、调查、填表、评论、概括等数学活动,探求并把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核算三角形的面积,并使用公式处理简略的实践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转化办法的价值,培育学生使用已有常识处理新问题的才干,展开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开始的推理才干。

教育要点:

三角形面积核算公式的推导

教育难点:

协助学生知道到为什么要“÷2”

说教育进程及相关目的:

一、温习

咱们现已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核算?请你用字母公式来说一说。

教师随学生答复板书:S长=ab,S正=a,S平=ah

能说说这些公式是别离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呢?

[温习中的这两问,第一个问题是协助学生回想相关的常识根底,这是学习新知的一个重要条件。后一问,首要是从学习办法上考虑的。数面积单位的方块数或是用等积变形,这两种办法将是咱们这课学习三角形面积核算的重要办法。

二、探求三角形面积核算的公式

1、学习例4

将方才温习中的三种图形,使用课件的演示,添上一条对角线。

问:现在咱们看到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课件持续演示:添上方格图,并把其间一个三角形变色。

S 表明三角形的面积, a和h别离表明三角形的底和高,谁能用字母来表明上面的公式?

板书:S=ah÷2

2、学生在小组沟通的时分,或许会有不同的定见,比方就只用一个三角形,经过剪、拼,也能够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便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

3、学生阅览第16页的“你知道吗?”,经过阅览,再与上面的办法做一比较。

师:这几种办法都正确地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当地呢?

[例5的教育,是本课的要点。书上的例题,我侧重让学生经过分组探求的办法去学习,在沟通中把应把握的常识有层次地逐个呈现。这些常识是本节课的要害。

估量到学生在操作的时分,有或许会呈现只用一个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的办法,这种办法与例题办法以及与“你知道吗?”的比照,能够从多角度来强化“÷2”的理由,我觉得花一些时刻仍是有必要的。并且这样的做法,也是依据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对传统的数学文明了解。]

三、核算公式的使用

1、完结“练一练”

电脑别离演示这两题。在沟通答案的时分,引导学生说清楚什么时分要“×2”,什么时分要“÷2”,为什么?以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联络的了解。

持续完结p.17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结“试一试”,算出这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的面积。

在沟通的时分,要给学生正确答复这类题书写格局的演示,培育学生标准地使用核算公式完结操练。

学生操练,完结想想做做的第2题

指名板演,讲评的时分留意发现学生操练中的问题。比方书写的格局、核算中的问题、“÷2”的遗失、单位名称等,都要逐个指出并纠正。

一个特例:第一张图像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组直角边就别离是它的底和高。

3、画一画,比一比:在方格图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你能有几种画法?

比方:

汇总学生的各种画法之后,指名说说自己在画的时分是怎样想的?经过沟通,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到“6平方厘米”先要考虑“12平方厘米”(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然后考虑只需底和高相乘得“12”就能够了;这样画出的三角形尽管形状各不相同,但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操练的规划首要分这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要点是放在“÷2”和“×2”的区别上。首要是由于从以往学生操练来看,这是过错中的干流,必定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二个环节的操练,首要是让学生能正确地使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核算各个三角形的面积。在使用的进程中,标准学生的书写,培育杰出的作业习气。

第三个环节是我自己修正的操练,数据具有更多的或许性,有必定的敞开性,首要仍是激起学生的探求愿望。经过这个敞开操练,使学生又一次地知道到三角形与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络。]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咱们学习的是三角形面积的核算,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详细的常识?怎样得到这些常识的?

[整节课的规划,我比较重视让学生用“旧”的办法来获取“新”的常识——用拼的办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得到三角形的面积核算公式。这种办法一同也是后边学习梯形面积核算的办法,所以说这样的教育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了充沛的预备,对学生学习才干的取得是有协助的。

学生只需清楚了常识的来龙去脉,才干对常识自身有正确、耐久的知道。只需把握了学习办法,才干自主地展开探求性学习,获取到更多的常识。]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6)

叮铃铃,数学活动课的铃声打响了,何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现在我们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说。

于是我们开始分组学习

交流的时刻到了,我第一个跑上讲台,把早已剪好的等腰三角形沿底边平行对折,并沿折痕剪开,就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图1),我把上面的三角形旋转到梯形的右边,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2)。这时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刚才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这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因为转化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还没等我回到座位,伍嘉莹就迫不及待地跑上来,举起剪好的等腰三角形,说:我沿这个三角形的高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如图3),把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进行翻转拼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旁,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4)。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和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

钱文鑫抢着说:像伍嘉莹那样剪,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5),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所以我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和伍嘉莹是一样的。

胆小的李雨伦今天也抢着发言:我是从三角形两腰的中点到底边画垂线,并沿垂线剪下两个三角形,再把两个三角形旋转到上方,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6),从图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三角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计算面积的方法和上面两位同学的方法完全一样。

一直坐在位置上耐心听同学讲解的贺雪儿上来表演了压轴戏,她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戴心怡把平行四边形折成长方形,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三角形折成长方形。先把三角形沿底边对折,再把凸在外边的两个三角形向里折,就折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图7)。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的一半高的一半2。

薛川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只要把三角形的底和高相乘的积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何老师笑容满面。我们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7)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主要是解决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分化与概念的运用,在概念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智能。以下五句话,是本单元有效教学的很好做法。

一、在操作探究中形成概念

本单元的概念主要有:什么叫三角形?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

1.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一画中探究三角形的概念。

让学生自主画一画任意三角形,讨论交流得出所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线段。然后再讨论交流以下二个问题

(1)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通过预习,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一画中探究三角形的高

作高,已经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过,这个不是问题。但是重点要放在作钝角三角形的高(这是作高的教学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关系。

作完高后,再让学生交流讨论,什么叫三角形的高?

3.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做一做中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前,让学生做一做三角形框架和平行四边形框架,课堂上,教学生对角拉一拉自己所作两个框架,从而在探究中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前,让学生剪一剪P82安排的三组纸条,在课堂上摆一摆,在摆一摆的过程中探究得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5.让学生分组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教师课前用A4纸编印好不同大小,不同位置(变式图形)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通过预习与分类的探究,能够将三角形分为三类,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分类?从而形成按角分类的三类三角形。

(有的老师让学生先量一量各个三角形的角,然后再分类。这样做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四上已学过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凭眼睛基本上可以判断锐角、直角、钝角了。对于90度左右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可以让学生借助三角板的直角区分即可)。

按角分类,得出三类三角形后,再探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探究出它们的概念。

(2)按边分类

也可以采用,教师在课前用A4纸编印好不同大小,不同位置(变式图形)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即可将三角形按边分成三类。然后再来探究为什么这样分类?从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类。

按边分类得出三类三角形后,再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6.让学生量一量、拼一拼,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1)课前探究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课前探究,用量角器量一量各个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加一加三个内角的度数和,课堂上进行汇报。

(2)课堂探究

在学生课前探究汇报后,可以安排学生折一折、拼一拼,得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样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在对比练习中分化概念

这个单元,概念多且概念相近,容易混淆。需要进行对比练习,促进概念的形成与分化。对比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关键的字眼,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对比去分化概念。

例如:

(1)由三条直线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概念

概念是否形成,要在解决问题中检验。问题能够解决,说明概念不但掌握,而且还能运用,这就达到教学目的。

1.将一个直角梯形,加上一条线段,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 将一个直角梯形,加上一条线段,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

3.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加上一条线段,分成二个钝角三角形(或二个锐角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1=40度,∠2=30度,求∠3是多少度?它是什么三角形?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内角是70度,另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6.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40度,其中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50度,问顶角是多少度?

8.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

四、在知识联系中融会贯通

新知的学习,不能单一地进行,必须与旧知的巩固联系起来,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联系。

1. 教学画三角形的高时,可以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联系起来,与梯形的高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量一量这些图形周围各线段的长度,再求一求这引起图形的周长。

2. 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与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相联系。

3. 在探究得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

4.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角时,可以用两种方法,与简便计算结合起来。

五、在思维训练中提升智能

可以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提升智能,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1.一个三角形的二条边分别是5厘米、7厘米,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画一个顶角是90度的等腰三角形,腰长是4厘米,量一量它的底边长度,并求出它的周长,再求它底角是多少度?

3.画一个顶角是120度的等腰三角形,腰长是3厘米,量一量它的底边长度,求一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再求一求它的底角是多少?

4.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一求五边形的内角和。

5.结合图形的组拼与密铺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

用4块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图案。拼成的新长方形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可以是多少?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8)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

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形.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高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梯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教师提问:

(1)(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以2?

(二)教学例1.

例1.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

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二)动手测量学具(梯形)的相关数据,并计算梯形学具的面积.

(三)下面是一座水电站拦河坝的横截面图,求它的面积.

五、质疑总结.

(一)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求梯形面积需知哪些条件?

教案点评:

几何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人人动手操作。2、新旧知识联系紧密,运用旧知推导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一个农夫,想把山坡上的一块梯形土地分给两个儿子耕种,要使两个儿子各种一半.下面有许多种分法,请你找一找,哪种分法符合农夫的愿望?

1.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分小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答案.

3.把符合条件的分法全部找出的小组为优胜组.

因为M、N、E、F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我们可以知道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等于(  上底+  下底)×高÷2=   ,所以这两种分法符合农夫的愿望.

图(5)和图(6)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中位线×  高=   ,所以这两种分法也符合农夫的愿望.

图(3)、图(7)和图(9)也符合农夫的愿望(学生自己分析).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9)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在学这课之前,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基础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些简单多边形的特征等。学习方法方面的基础有: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可以用剪拼、平移、旋转等操作活动,使图形等积变形。事实上,在学这课之前,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不是一无所知,但那只是一种机械记忆,知道公式,说不清所以来。

说教法、学法:

这课我会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事先给每组一些操作材料,让大家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丰富感知,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2”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请你用字母公式来说一说。

能说说这些公式是分别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

[复习中的这两问,第一个问题是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基础,这是学习新知的一个重要前提。后一问,主要是从学习方法上考虑的。数面积单位的方块数或是用等积变形,这两种方法将是我们这课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重要方法。

将刚才复习中的三种图形,利用课件的演示,添上一条对角线。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公式?

2、学生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就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也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

3、学生阅读第16页的“你知道吗?”,通过阅读,再与上面的方法做一比较。

师:这几种方法都正确地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1、完成“练一练”

电脑分别演示这两题。在交流答案的时候,引导学生说清楚什么时候要“×2”,什么时候要“÷2”,为什么?以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联系的理解。

继续完成p.17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算出这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的面积。

在交流的时候,要给学生正确解答这类题书写格式的示范,培养学生规范地应用计算公式完成练习。

指名板演,讲评的时候注意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比如书写的格式、计算中的问题、“÷2”的遗漏、单位名称等,都要一一指出并纠正。

一个特例:第一张图画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组直角边就分别是它的底和高。

3、画一画,比一比:在方格图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你能有几种画法?

比如:

汇总学生的各种画法之后,指名说说自己在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6平方厘米”先要考虑“12平方厘米”(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而考虑只要底和高相乘得“12”就可以了;这样画出的三角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说你知道了哪些具体的知识?怎么得到这些知识的?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10)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2)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

4、教材编排的特点:

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本节课准备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学会在动手操作中,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学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口答(投影显示)

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这三道复习题都是选取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能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

2.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学生解答复习题后,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谈话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如果把复习题中第3题的三个图形从对角线剪开得出三个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揭示课题。板书后再运用语言激励学生提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

3.动手动脑,指导探索

第一:数方格求面积

首先,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看教科书75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

接着,教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回答。

最后小结,点拨引导,质疑引思。师导: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力,并不容易求得准确,我们能不能象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

第二:指导实验,观察、归纳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

首先,从直角三角形推导。根据学生准备的学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幻灯显示)先提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再提出:②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

其次,要求学生按照以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其中,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摆实验之后,教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图):

首先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源的理解。

再次,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为初步检验实验的效果,教师再放投影显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面积的();

③三角形的面积=();

④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学生齐读。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先板书例题,用不同颜色表示数量关系以突出重点。接着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然后指名回答,集体纠正,教师板演解题过程。最后,质疑问题,提出: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点,深化理解。

5.巩固训练,深化理解

(1)基本性练习:

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回应复习题3中的设疑,老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求它们的面积吗?

(2)趣味性练习:

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对的打错的打。

①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形的底边为6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对比性练习:

2.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底(厘米)86.29.612.5

高(厘米)3.54.86.316

面积(平方厘米)

(4)发展性练习,课本79页第7题。

以上四类形式不同的练习题为检查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坡度;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既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又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6、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和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7、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6、9题。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11)

教学内容:p.17、18练习三的第4~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

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

(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

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通过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

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一个顶点就可以了。

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

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等高

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画一画。

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3、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茄?

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

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

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为了交流的方便,先给4个三角形标上号。

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

(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

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

3、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想乘得18)

列举出:118=18,29=18,36=18

学生画出尽可能不相同的三角形,并在每个三角形下面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教师巡视检查。

4、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5、有一块三角形的花圃。底是25米,高是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6、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涂色的三角形面积各是多少?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所以面积是它的一半,即:502=25平方厘米

补充:剩下两个白色的三角形和也是25平方厘米

7、七巧板: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该七巧板。

依次从大到小算出各块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三、布置作业:

1、练习册上的有关作业,2、剪第129页上的梯形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6页。

教学目标:

通过用面积单位测量三角形的面积探索出计算三角形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求三角的面积公式,通过间接测量体会数学的简捷美。

教学过程:

一、用直接测量法计算面积

1.老师指导学生把给定的三角形画在绘画纸(1㎝1㎝)上,如下图:

2.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汇报,可能说:正好是一个单位的面积太少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也太难了吧。

二、用转化法计算面积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形变成学过的图形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呢?学生可能说:

1.在直角三角形的右上角再画一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就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是6㎝2。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就不好办了。

2.在锐角三角形右边的右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是6㎝2。

3.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2。

4.在直角三角形的左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也是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所有的三角形都变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5.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与三角形的一样,是6㎝2。

三、概括面积公式

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用任意三角形通过间接测量法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能说:

1.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用间接测量法测量底和高的长度,三角形也是底和高互相垂直,也应该是测量底和高的长度。

2.用两个完全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3.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它的高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例1:

2.辨认图形,运用面积公式列式计算。

S=ah2

=100332

=1650(㎝2)

3.做一做:见教材。

五、巩固练习

练习十六第85页第1、2、3题。

教学反思:

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材出于默认的理由而没有编排数格子,从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完全测量可以推出三角形更不可能完全测量。因此造成了三角形面积教学忽视培养二维空间观念的后果。本设计让学生继续数格子,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直观地找到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方法。完整单位的格子少,不完整单位的格子其形状不规则,转化和探索成学生必须的选择。在数格子的过程中学生既认识用面积单位测量的局限性和长度测量的便捷性,又可以体验转化方法的多样性和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面积的计算都必须依靠互相垂直两条线段,长方形的两条边互相垂直,这两条边长度相乘的积就是它的面积;平行四边形垂直的两条线段不再是邻边,而是底和高,所以底和高长度相乘的积是它的面积;而三角形用底和高的长度算不出面积,还得再乘上一个系数1/2。(作者:福建省大田县教育局其升)

《五年级三角形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五年级三角形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