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美术教案分享九篇

七年级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17

七年级美术教案分享九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美术教案分享九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赵顺玉,是南泉道平初中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评价与拓展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正是这种联想,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艺术家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影响力,来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前面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造型与表现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

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具准备:图像素材、多媒体教室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2、设计思路:如果面对大自然中漂亮的颜色,直接让学生归纳,并试着说出有哪些颜色组成,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本来斑斓的色彩也会变得暗淡。如何激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呢?最好是运用色彩。让他们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觉,在纸上绘出自己看到的并且喜欢的颜色。提问学生,这些色彩都是怎么来的?思考为什么夜幕降临,色彩就隐匿起来了?导出大自然的色彩。而后用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加上语言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练一练”试着画画荷花、橘红色的霜叶等色彩归纳,让学生逐渐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努力营造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色彩的直观性与感受力,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3、设计特色:

(1)从色彩在各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着手,例如:文学、环境、绘画、电影,体会色彩的用途,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对大自然色彩的概括能力。

(2)在进行色彩概括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每种色彩独特的艺术情感。

(3)投其所好,选用学生爱好的、新奇的艺术形式,不仅激发兴趣,也拓宽其知识面。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分析: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作为一周一节、没有考试压力的美术课,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生

分析、理解力进一步加强,又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比直接接受的知识要深刻。因此老师要做的工作只是适当的引导,搭建平台,让他们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但对于较高深的艺术作品,还是难接受和理解。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有新奇感的艺术作品,创造适宜的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

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体验、创作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

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小结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拓展

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ú拍芾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ㄍ瓿勺髌肥且幌钊挝瘛闭庋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ㄓ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ㄈ醚生放松心情ù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色彩

一、认识色彩:色彩产生的原理

二、感受色彩:春夏秋冬,谈感受

三、记忆、描绘色彩:冷暖色调

四、作业布置: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2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由范文网会员“手指头”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一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二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回答有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时安排:

一时前准备:

A、初读文,了解文大意。

B、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展示自己的风采。

(外积累“惜时“的名句)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请同学们速读文,感知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的内容。

、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D、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九、质疑大挑战: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

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

导入新课:

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

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

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

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达标:

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

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二、品味朗读:体验美,发现美 师:再读课文用“我发现了……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出你的发现。

师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们画竹、爸爸评画;事物:小伙伴们画的竹、名人画的竹;中国画、外国画;描写等

师举例:我发现了小伙伴们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自然,美在随意,美在小伙伴们的童真童趣。

师引导: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这些游戏对你现在的成长有帮助吗?

学生C:我童年时与小朋友玩积木,让我认识了多种图形,现在对我学习几何很有帮助。

学生D:我小时候对什么都很好奇,对小闹钟每天叫我起床感到很奇怪,总以为里面肯定有一个人,所以有一天我把它拆开了。虽然被父母骂了,但我认识到了闹钟里根本就没有人,因此就对这些小机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下决心一定找到它工作的原因。

师:通过本文的作者和两位同学的经历,我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E:童年的游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师总结:对,艺术和创造往往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学生F:老师,我发现文中的爸爸很美,因为他美在关注孩子们的游戏,美在他善于启发,善于诱导,让孩子们对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非常好,这位好爸爸对我的成长有没有帮助呢?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丰子凯屏幕显示:丰子恺的图片,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师:从丰子凯的成长和爸爸的引导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G: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学生H:童年对一个孩子的未来成长很重要。

师总结:启蒙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I:老师,我认为名人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讲究集合的形体,讲究竹叶的方向,讲究疏密,讲究浓淡,讲究肥瘦……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名人画的竹,我给同学们展示出来,请同学们欣赏。(大屏幕展示几幅名人的竹)名人的竹画得很美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J:我发现中国画美,因为……

另一学生打断:我认为外国画美。

师:我这里也有几张中国画,也有几张外国画,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和图画来谈谈它们各自美在哪里?

生:中国画象符号,更注重神似,它关注的是神而不是形,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生:我认为外国画更美,因为它画得和真的一样。否则外国许多画就不会成为名画,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如凡高的向日葵……

生: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画最美,因为每一种画都有它各自特点,各自美点,我们就应该有不同的眼光去欣赏它们。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一把尺子去衡量它们,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我们必须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它。

师:除了以上同学们的发现外,你还发现了文章的什么地方比较美?

生:本文的语言很美。如“天空好像一乏了油的灯,红光淅渐的减弱”这句话把天空比喻成一乏了油的灯,形象生动的写出天空中的光线越来越暗的过程。

生;再如“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人们的眼中。”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们透过竹叶去看月亮的情形。

师总结:本文描写很美,许多修辞的运用真是恰到好处,另外本文的语言很闲散,但正是这样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有童真、童趣。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它很美,我们已经从中找到了美的事物,美的理由。竹不仅画家喜欢,诗人也喜欢,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竹的诗句吗?

三、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同学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同学乙: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师:这种写竹的诗还有许多,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上网去的搜一搜,将你喜欢的写到你的积累本上。许多人喜欢竹,因为他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喜欢竹的气节。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认识就不同,如:有这样一幅对联: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现在你能从正反两方面谈对竹的感悟吗?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同学丙:竹,总是虚心向上; 竹,你是一个厚脸皮的家伙。

师:请同学们选取两种事物,分别从正反两面三刀方面来谈对这个事物的认识。这是我们的课下作业。

四、归纳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生你一言我一语: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 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师: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3

第5课 远古的呼唤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 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二、教学组织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关注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以及居住场景、建筑特点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由引言、策划、编剧等部分组成。 教师首先运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艺术,与现代社会对比强烈的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图例、历史知识、奇闻趣事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和参与活动的冲动。同时,展开“我的原始生活”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的视野走进原始社会,一方面。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装扮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情趣;男一方面,倡导社会分工,各尽所能,提高社会工作效率,逐步引导学生定位各自角色。原始社会存在于学生的想像中,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对社会分工的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有很大帮助。 延续讨论的氛围,适时推出《火种》剧本,围绕“如果我是导演”这一中心开始活动的策划工作,采用先发散后收敛的方式进行,群策群力,自然形成较为详细的演出计划。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各种思路,以投票的方式共同决策。群体参与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后期活动中保持足够的热情。在演出计划中,注意以下内容:活动宗旨、新颖性和创新点、活动时序图(负责人、导演、编剧、道具、演员等)、人员分工表、阶段任务完成时间表等。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 演出计划中的活动宗旨、逻辑性和创新点等问题对剧本改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找一个剧本样板,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剧本编写思路,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大胆发挥想像能力,提升剧本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加强剧本的表现办。 第一、第二课时之间,学生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完成剧本编写。 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学生将被带入有意识的审美思维活动中。课堂组织采取分组形式以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讨论的流畅进行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可对教室进行适当装饰以营造气氛,比如挂一些体现原始艺术风格的作品。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剧中酋长、长老、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道具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等内容上,作品或设计方案要求体现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意。 课堂作业以设计图为主,准备充分的学生也可以进行道具制作。教师最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材料准备为例,由于天然的、简便的材料更能体现质朴、粗犷的原始风格,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如树叶、枯草、藤蔓、羽毛、兽角、坚果等天然材料。如将旧报纸、麻布袋剪成条状就能制作出具有原始风味的服饰;用树叶、羽毛、碎布条等可以制作面具;豆类、牙签等可以制作装饰品等。当然这种引导的目的更多应体现为工作思路的条理化,而不能变成给学生加框框,否则限制了思维的发散和行为的表现。 第二、第三课时之间,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学生需要完成道具制作、场景设计、演员排练等工作。要使这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严格执行计划至关重要,人员落实、任务达成、遵守时间等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是高潮部分,既要检阅学生前期准备工作的成效,又要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演出时,观众座位可呈“U”字形排列。在导演组的组织下,演员头戴面具,身着原始服饰,在鼓声、号角的伴奏下,以形体语言向观众讲述“火种”的故事。场景、道具和形体表演可以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本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通过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对原始艺术的激烈探讨,以及个性的充分展现、创造力的发挥、团结协作,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接触到美的真谛。 4.教学评价 建议从合作意识、组织能力、道具制作、场景效果、演员化装、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表演过程中务必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关注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和协调行为。 学生作业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方式,例如观看表演的学生可以采用制表评分的方式,给予表演者整体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 四、教学选择 根据活动设置建议选择三课时教学。如果表演环节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可结合简单的表演以展示为主。 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大小和参与程度。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审美心态。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情意性和知识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由于表现远古时代的图片资料较少,质量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现存土著部落的影像、图片资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原始风格的仿制品,如面具、陶罐、首饰等,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课堂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不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把自己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参与创作表演,一起分享快乐。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 3.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本单元对媒体没有要求,鼓励教师、学生共同收集资料,教师可以绘制图示以丰富学生视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的演出拍成录像带,或用数码相机拍剧照保存下来,以便班与班之间的交流。                                               第6课 星空 一、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技能目标: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学会运用网页浏览的技能自己去获取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三、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制备: 1 .通过 Intemet 网络,搜集有关星空内容的网站、网页,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点和有趣的故事; 2 .网络学习资料极为丰富,为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效率,减少无关网络内容的干扰,教师必须认真筛选和组织学生的学习资料。因此课前将搜集的内容使用 Frontpage 制作成虚拟网站《美丽的星空》。包括“星曲悠扬”“星知博识”“星河览胜”“星画赏鉴”“星灵物语”等内容。 四、教学设计及分析: 课前准备: 电脑室中,所有电脑显示屏上都显示网页课件《美丽的星空》的首页,悠扬的轻音乐在飘荡。 ( 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中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 教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 引导学生点击“星曲悠扬” ) 这是一首英语歌曲,歌名是《 Twinkle , Twinkle , LittleStar 》,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好吗 ? ( 师生一起唱歌 ) 教师: Twinkle 一闪一闪, Little 小小的, Star 星星,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内容吗 ? 学生:星星。 教师:其中有一句歌词“ howlwonderwhatyouare ”的意思是“我多么想了解你的奥秘”,你们想不想了解它的奥秘 ? 学生:想。 ( 很大声 ) 教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6 课内容,美丽的星空。 2 .美丽的视觉形象加上动听的听觉效果,这是传统的教学工具所无法企及的,也是网页课件的一大特点。 [ 欣赏、感悟 ] 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 ( 引导学生点击首页上的照片 ) 深蓝色的天空,星光灿烂, 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着光。这时候的夜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 学生:美丽、寂静、旷阔、神秘……  [ 上网查资料,交流资料 ] 教师:神秘而美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 学生:…… ( 一下子提了好多问题 )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 教师:好,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还一下子答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去“星知博识”里去看一看,也许你会在那里得到答案的。 ( 让学生通过浏览网页, 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不过,老师也有个问题: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的呢 ? 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它的美丽呢 ? 教师引导学生上网 ( 课件 ) 查资料: 1 .学生上网查资料,填写课笺; 2 .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 由第一、二排同学交流有关星空的知识; 教师小结: 当然,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 教师:接下去,该第三第四排的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星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丽,大家一起来谈谈星空的美丽吧。  ( 在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感 ) 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 ? 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 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在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__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七)课后拓展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5

培智七年级学生评语

王某某:

你是个文静大方、明理懂事的女孩子。平时礼貌待人,团结同学。上课时用心听讲的神情,让老师感到你爱学习的劲头。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许某某:

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很有礼貌,和同伴能友好相处。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任务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希望下学期的你更加努力,在学习上争取更大的进步!王某:

你很懂事,非常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能和他们友好相处,大家都很喜欢你。如果在上课时你能经常举手,那该多好啊!老师希望你能更加努力,更加大胆、自信。倪某某:

你是一个乐观又关心集体的大男孩,你的歌唱得也很好。但在学习上一定要加强,认真完成作业,不会的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让你的成绩同你唱歌一样出色!老师期待你的进步。夏某:

这一学期,你好像长大了许多,变得更加懂事听话了。你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理解和听从老师的口头指示。老师希望你有更大的进步,加油吧!陆某某:

你是一个特别爱笑的女孩子,喜欢和老师和同学们亲近。这些都是你的优点,老师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看到你更大的进步!夏某某:

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大男孩,老师们一直都很喜欢你,不过老师有时也会批评你,那是因为你上课经常会讲“悄悄话”、开小差。老师希望你有所改进,继续努力!张某:

你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成绩优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老师想,如果你能主动与同学们交往,那么你将更加出色,更加完美!周某:

你是一个聪明、自尊心很强的大男孩。尊敬老师,喜欢帮助别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努力吧,美好的明天属于你!你身边所有的人都为你加油、喝彩!肖某某:

你是一个特别爱笑的女孩子,每天坚持到学校,喜欢和老师和同学们亲近。这些都是你的优点,老师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看到你更大的进步!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6


第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

出示任务:

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

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反馈指导:理解词语含义与探究现实意义相结合

(三)延读《论语》,拓展提升

出示任务:

1.教师出示几个《论语》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关语句或章节,安排学生分组探究这些语句或章节的思想内容。

2.结合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读《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

反馈指导:将本课所学内容结合到探究中

(四)诵读课文,情蕴其中

带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课文,注意读出音韵美,并在诵读中进一步品悟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古代典籍的无穷魅力。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论语》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们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诚信处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虽历经两千多年,今天读来仍激荡着我们的胸怀,启迪着我们的智慧,给予我们丰厚的人生营养。

作业:1.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文搜集积累,与同学分享。

第2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范文,送一篇给你。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7

第1课 过去的日子(造型·表现)1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2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l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3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第2课 桥(设计应用)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难点: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第3课 绿洲1知识目标:通过对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学习与思考,掌握一些表现超现实的组合时空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超现实的思维方式。2能力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用超现实的方法设计有创意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3情感目标:理解超现主义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关注环境,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表现超现实的画面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教学难点:运用超现实的组合时空的方式,创作表现环境问题的创意作品。第4课 中国结(设计·应用)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历史文化。②能力目标: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③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平结的编结与整理。教学难点:如何让同学们掌握中国结简单结----平结的编结方法。第5课 远古的呼唤(综合•探索)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3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教学重点:

1、原始艺术的元素(色彩,图案)

2、绘画一个具有原始风情的面具。教学难点:绘画一个具有原始风情的面具。第6课 星空(造型·表现)1能从自己获得的星空图片中获取某种美感启示。2初步懂得美术作品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宏观世界,从而有助于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能运用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业。教学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教学难点: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第7课 运动(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本质特点。2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3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作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开展欣赏表现过去生活的艺术作品和“看过去,讲过去”的活动 指导学生“画过去”.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恰当的美术语言来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第8课 我们的奥运(设计·运用)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标志。2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尝试,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3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标志。教学难点:学生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和丰富的设计思路.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8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要点:

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学生观察、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实战训练”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第二课:《 黑 白 世 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1.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2.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 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自画像》、《鲁迅先生》感受木刻的黑白直观对比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形式特点。— 思考,谈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木刻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认识木刻刻刀及刻绘效果(在方框里描绘一下)。

1、角刀:

2、圆刀:

3、平刀: 跟老师学木刻:(1)老师介绍刻刀种类及特性,并强调。用刀安全。(2)老师演示各种刻刀操作方法。

三、小试牛刀。

1.尝试刻制(闯关:活动一)

温馨提示:可不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出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每小组推举两幅作品,老师给予拓印并展示。同时请学生谈一谈使用刻刀的体会。教师进行小结。

2.再尝试(闯关:活动二)

教师指定按以下步骤临摹木刻作品《船》。(1)、用墨色勾画出画稿。(2)、用角刀刻出主体的外形。(3)、刻出主要色块。(4)、谨慎而肯定处理细节。(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安全。)

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拓印一幅优秀学生木刻作品。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拓印。

四、讨论交流。

作品展示: 师生共评,简要说出部分作品优秀和不足之处。

五、教师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课收获。

第三课 《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 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第四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内容: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比较,能辨认生活中的纹样的应用。

2、通过让学生理解教材并结合教师讲解,列举花卉纹样的基本变化方法。

3、通过让学生进行花卉变形的练习,能利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对花卉进行初步变形。

4、学生通过图案的点、线、面装饰训练,能运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较为精美的装饰与美化。

5、通过感知与尝试的过程,能基本掌握花卉从写生到变形、装饰的完整过程。

6、在知识的学习、纹样变形装饰练习的过程中,探索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

7、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工艺(纹样)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8、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增强学生运用设计与工艺(纹样)美化环境、改变生活的意识。

9、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作用。教学重点: 花卉纹样的变形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装饰。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示注意事项:注意纪律、积极发言等

2、小组长做好本小组成员的评价记录。

3、课代表做好各小组的评价记录。

4、准备好课本、铅笔、画纸等工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出示课件: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展示)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花吗?

生1:我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颜色鲜艳、形状美丽,寓意吉祥。生2: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生3:我喜欢。。。

师:我们喜欢花,是因为它们有着芬芳的气味、缤纷的色彩、吉祥的寓意等等。那么除了在自然界中的花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花? 生:衣服、床单、花瓶、古建的房檐。。。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人们对花是如此的喜爱。(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版花卉纹样应用)那么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装饰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美好愿望呢?来,请跟随我一起走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扮靓生活的纹样》。

三、新知初探,认识纹样

(出示课件:花的照片与花卉纹样对比)

师:对比左右两组图片,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1:左面的照片很真实,右边的纹样简单。生2:左面的花看起来很自然,右边的有点板。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的很认真啊。照片上的花真实而细致,右边的纹样简洁而夸张,装饰性强。在生活中,很多花卉并不是直接像照片一样的运用在作品中,而是经过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加工。花卉在生活中主要是以“纹样”的形式在作品上出现。那么,什么是“纹样”呢?

(出示课件:“知识链接”什么是纹样?)师:纹样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建筑、纺织品、瓷器等物体上,在现代许多美术作品中,花卉纹样依然独具魅力,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具象的花是怎样一步步的变成美丽的纹样的呢,让我们接下来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纹样是怎样炼成的”

四、深入学习,设计纹样

(一)纹样变形方法

(学生自读课本P21相关知识链接,进行初步了解。)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你们知道纹样的变形主要包含哪些方法了吗?有谁可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呢?

生:可以采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进行变形。师:嗯,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那么,在设计之前我们还要怎么做呢?有谁可以补充一下? 生:还要先对花朵进行写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写生与观察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深入的了解一下纹样设计的方法。(课件展示:以荷花为例,展示各种变形方法。)师:写生、观察——通过对自然界中真实的花卉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形状、花叶的生长方向、分布等,以收集素材。

简化——对自然形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使形象简洁化。添加——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图案更丰富。

夸张——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几何化——使外形更简洁大方,更加具有特征。

(二)小试牛刀,花卉变形训练

课件展示:小试牛刀——作业相关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花卉进行变形训练。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述自己运用的变形方法。生1:我们小组主要运用了简化、添加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花卉图案。

生2:我们小组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的方法,使我们的作品看起来更美观,更有特点。

生3:我们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几何化的方法。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特点、美观又大方。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并给1、3、4小组加2分,2、5小组加1分。

(三)点、线、面的装饰

师:我们除了可以对图案进行变形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点、线、面进行装饰。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

(课件展示:以树叶为例,展示点、线、面的装饰。)

师: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是不是随便的、杂乱无章的分布在画面上呢? 生:不是。师:那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有没有章法、技巧?(学生思考、讨论)

生1:点的分布有的稀疏,有的浓密。有的点很大,有的很小。生2: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生3:面有不同的形状。生4:线的排列也有疏有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的也很好。其实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可以利用不同的形状、大小、疏密、曲直等来进行变化,使我们的纹样看起来更生动,更美观。

(四)大展身手,图案装饰

(课件展示:大展身手——作业要求。)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花卉图案,分别以点、线、面进行装饰,看看哪个小组最棒。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各小组的作品已基本完成,下面我们来进行作品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对作品进行评价。(各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生1:我认为2组的作品中,线的装饰运用的很好,作品看起来很生动。点的装饰有些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生2:我认为5组的作品最好。

生3:3组的作品中,点拼成了另外的图案来装饰,非常有创意,也很美观。。。。

师:让我们先为这些精美的作品鼓掌,也谢谢展示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

五、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的花卉纹样,如果我们把它们再添枝加叶、涂上颜色是不是会变得更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单独纹样。请同学们下节课上课前准备好颜料、彩笔等工具。

六、课堂小结:

师:请课代表公布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大家掌声鼓励!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勇于创造美、乐于装饰美,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案: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

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

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总结:

七、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第6课《灯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学习重点: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学习难点: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

学生准备: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

学法指导: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创设 情景 导入:

一、导入新课 : 请同学们一同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景象?

(是中国重要城市上海的夜景)

师:是什么让原本漆黑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灯光有什么作用?(灯光)(照明——实用、装饰美化生活——审美,让大千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自主探究 合作 学:

一、目标出示

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了解灯的历史与文化 灯饰包含灯具与装饰两层含义,中国古代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与陶制的灯具,青铜灯具更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课件演示)

2、学生赏析与互动(1)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对灯文化的理解(比如《长信宫灯》)(2)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设计灯具的时候考虑到哪些因素?

(3)介绍灯的文化: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与灯有关?(元宵节,又称灯节)始于汉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课件展示元宵灯会的情景)

(4)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代的诗人也会借灯烛来表达情感,据说《全唐诗》共有一千多次写到灯光和烛光的意象,同学们有没有学过哪些有关灯烛的诗句?

3、激励引新——欣赏现代创意灯饰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灯。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四、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并制作,教师巡视辅导。(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a、纸张与灯泡之间的安全距离b、裁割纸张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展示与交流(讨论、互动、交流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六、小 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 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学目标: 1.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为情感服务。2.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 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发现,不拘一格。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

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

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 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 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9

标知识与技能: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班级壁报的实际编辑、设计、制作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学习、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

教法交流法、讨论法、欣赏法、引导法、协调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交流法、合作法、实践法。

重点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班级壁报的实际编辑、设计、制作全过程。

难点合作学习中是否能愉快的合作,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采纳。

教具教材、范画、各种搜集的资料、画笔、颜料、彩纸、白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谚语分析分析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启示。在问“如果在实践中遇到大家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学生畅谈总结出集体团结的力量很大。愉快的合作,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采纳。然后大家在统一看法,做到愉快合作—探讨—辩论---统一。

学习方法的提示导入新课壁报编辑制作提示运用前两课所学的知识,分组合作,办一期班级壁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温固前两课所学内容2、引导确定主题3、引导集体分析、研究,集中、整理,形成新的集体设计方案。部分资料提供优秀范例演示提供打印机1、回忆、交流、温固前两课所学内容2、确定主题3、集体分析、研究,集中、整理,形成新的集体设计方案。优秀范例欣赏与借鉴合作学习的初步实施启发学生设计思路,提供学生设计参考

程二、栏目设计三、壁报全貌的初步组合与完善四、正稿设计制作提示组与组之间要互通有无指导师生之间和小组设计的整体效果交流与讨论指导构思草图的修改与完善指导集中由各组推举代表发表修改和调整意见,讨论,完善,定稿。指导整体“拼装“与调整具体活动:1、   分析已确定的主题,并将主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方面的子题,每个子题作为一个栏目。2、   进行栏目分工,自由结合,组长统筹,在分合作小组,分头进行各自栏目内容的组织和设计。3、  各合作小组将搜集的有关材料加以选择、整理,充实进本栏目4、  将本栏目的设计构思画成草图,师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5、  修改与完善6、  完成栏目设计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采纳。整体“拼装“与调整难点的实施加强合作学习重在思想的引导培养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

作业参观班级壁报,评选最佳壁报,交流学习心得。

积极参与社区的宣传栏,将知识应用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