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小班数学教案九篇

小班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30

小班数学教案九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栏目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小班数学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勿遗忘收藏本页的链接以便下次浏览!

小班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在多次观看、感受表演游戏《拔萝卜》的基础上,知道名称,熟悉情节,理解内容,对表演游戏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3.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让幼儿逐步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二、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萝卜,知道萝卜是长在地下的.;并初步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种下萝卜籽、浇水,用锄头锄地、锄草、施肥……,萝卜才能长好、长大。

2.道具:

小朋友快看,谁来了?(老公公扛着锄头,手拿水壶随着音乐上场)一起问:“老公公好!”老公公:“小朋友好!我要去拔萝卜。”(随音乐下场)

1.我们欢迎哥哥姐姐为我们表演!(鼓掌)小朋友看看表演里有谁?是谁来帮老公公拔萝卜的?(示范表演第一遍)表演后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表演里有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妹妹、小狗和小猫。

2.示范表演第二遍,掌握角色出场顺序。

哥哥姐姐表演的真好,我们再请哥哥姐姐为我们表演一遍好吗?小朋友一边看时一边要想想:

①表演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谁最先出来拔萝卜?谁是第二、第三?第四个出来帮忙拔萝卜的是谁?最后是谁出来帮助拔萝卜?

我们一起叫:“老公公快来拔萝卜。”(老公公随音乐出场说:“哎!来了!来了!”)

(2)老公公一个人拔动了吗?(没有)又叫谁来帮助拔萝卜?(老婆婆)

我们一起叫:“老婆婆!老婆婆]快来帮忙拔萝卜!”(老婆婆出场说:哎!来了!来了!)

(3)老公公、老婆婆两个人拔动萝卜了吗?(没有)又叫谁来帮忙拔萝卜?(小弟弟)

我们一起叫:“小弟弟!小弟弟!快来帮忙拔萝十!”(小弟弟蹦蹦跳跳出场说:哎!来了!来了!)

(4)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拔动萝卜了吗?(没有)又叫谁来帮忙拔萝卜?(小妹妹)还叫了谁?(小黄狗)最后又叫了谁?(小花猫)

我们一起叫他们出来:小妹妹、小黄狗、小花猫,快来帮忙拔萝卜!(小妹妹、小黄狗、小花猫一起上)

(5)都是谁帮忙拔萝卜?

幼儿按角色出场顺序说出角色的名称(重复两遍)。

3.示范表演第三遍:小朋友,我们再看哥哥姐姐表演一遍,看看他们是怎样拔萝卜的?观看后提问。幼儿回答后小结:他们是用力拔萝卜的。怎么用力拔萝卜的?我们学学看。(幼儿站起,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三)结束:

让幼儿体验人多力量大,获得成功欢快的情感我们也学会了拔萝卜。我们和小演员们一起拔萝卜好吗?全班一起拔,人更多了,力量就更大了。(全班幼儿和演员一起边唱拔萝卜的歌曲,边做拔萝卜的动作)老师边拍手,边和幼儿一起跳跃说:呀!大萝卜拔出来了,大萝卜拔出来了!真开心!真开心!

小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9以内的数,尝试用点数和数卡进行数量的记录。

2、理解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锻炼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记号笔,胶棒。

2、幼儿操作材料(打印)。

配套课件:

中班数学课件《过年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PPT出示花灯会图片

教师:马上要过年了。你会怎么装饰你们家呢?瞧,这是什么?(幼:花灯)

教师:这盏花灯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你见过其他形状的花灯吗?

3、引导幼儿尝试记录花灯的数量。

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记录下蓝色花灯的数量呢?

教师:7盏花灯可以画7个点记录,也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4、请个别幼儿记录,请其他幼儿帮忙检查。

教师:那红色的花灯有多少?谁来帮我记录下来。他的记录你们同意吗?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点或数字的方法记录花灯的.数量。

三、操作与练习

1、教师播放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瞧,这里也有很多花灯,样式更多了,一共有4种不一样的花灯。

2、幼儿独立完成操作材料(课前打印),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协助。

教师:请你们数一数每种花灯各有多少个,并用画点的方式记录在相应的框里,同时把对应的数卡贴在上面。

四、共同验证(通过PPT验证答案)

1、教师对幼儿操作材料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引导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操作时的想法,并进行经验分享。

教师: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数的时候可以先数上面一排,再数下面一排。

小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会根据动物的局部特征进行匹配游戏。

3.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课件出示巧虎形象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巧虎经过邮递员叔叔家,看到家门前堆满了信,这是怎么回事呢?

2.播放一小段课件(巧虎看到邮递员叔叔生病了卧倒在床,送不了信。邮递员叔叔很烦恼:"这些信今天必须送到主人手中,可我生病了,这该怎么办呢?")教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巧虎你会怎么帮助邮递员叔叔呢?热心的巧虎决定帮邮递员叔叔去送信。

二、欣赏动画课件。

1.第一封信(信封上的图案是大象的长鼻子)教师:小朋友们这个鼻子看上去怎么样?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信吗?这到底是不是大象哥哥的信呢,来到大象哥哥家,把信封上的图案跟大象哥哥比比看。(教师操作:鼠标拖动信封上的图案到大象鼻子上,能吻合的就说明送对了)

2.第二封信(信封上的图案是小兔的一对长耳朵)教师:小朋友们这对耳朵看上去怎么样?这会是谁的信呢?这到底是不是小兔姐姐的信呢,我们去找小兔姐姐比比看。(教师操作)

3.第三封信(信封上的图案是奶牛的花纹)教师:小朋友们这个花纹是什么样子的?这会是谁的信呢?这到底是不是奶牛婆婆的信呢?谁愿意来当回小小邮递员。(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4.第四封信(信封上的图案是梅花鹿的角)

三、幼儿操作。

1.教师:还有好多信没有送出去,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当回小小邮递员一起帮助山羊叔叔送信吗?

2.幼儿人手一张操作卡,每个操作卡上有5封信和5个小动物,信封可移动黏贴,幼儿操作匹配,将信封贴到与之相对应的动物旁。

四、集体讲评、验证。

1.将幼儿的操作材料贴在黑板上。

2.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信都送对了吗?

五、庆祝会

1.教师:我们的小小邮递员和巧虎都很棒,小动物们都收到了信,邮递员叔叔的病也好了,大家都说小小邮递员真能干!开庆祝会表扬我们呢!

2.师幼一起随音乐欢舞。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放置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

领域渗透: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小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实物与图片对应归放在一起。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体验分享礼物的快乐心情。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备各种礼物,相应的实物卡片、数卡。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表述礼物。

(分给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礼貌地说“谢谢!”)。

(2)和旁边的宝宝说一说,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大胆完整表达礼物名称、颜色、形状等,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根、盒、瓶、包等)

2、按图归放,感知数量。

过渡:王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糖、巧克力、火腿肠、酸奶、马蹄酥(一一出示图片),那每一样礼物有多少呢?(建议幼儿按图片来归放礼物,以便数清楚有多少。)

(1)请宝宝们按照图片把手中的礼物归放在一起。

(2)一起来数一数、说一说,每样礼物有多少。

(感知礼物的数量,大胆说出每样礼物的总数:一包珍果糖、两盒巧克力、三根火腿肠、四瓶酸奶、五个马蹄酥,老师送上相应的数卡。)

3、分享礼物,体验快乐。

(1)宝宝们喜欢这些礼物吗?好,我们先来分享我们江阴的特产——马蹄酥,其余的礼物呢,我们带到教室里去分享。

(2)什么叫分享?(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吃,有玩具、图书大家一起玩一起看等。)

(3)这么多人怎么吃圆溜溜的马蹄酥呢?(用刀切一切,分一分,变成许多一小块。)

(4)分享马蹄酥。(鼓励幼儿两人合作:一人端马蹄酥,一人戴着一次性手套发给客人老师品尝,并说一句话:请吃江阴特产——马蹄酥。)

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的:

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小班数学教案(篇6)

1、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区分里面、外面;上面、下面的空间方位。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场景布置,小猫头饰,猫妈妈头饰,老鼠若干。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带领宝宝来到活动室。

师:宝宝们,刚才妈妈带你们出去锻炼了本领,现在我们坐上火车回家吧!(带领幼儿随音乐回家)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宝宝我们回家了,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

3、寻找老鼠

妈妈首先抓出一只老鼠,告诉小猫:“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师:“妈妈已经教会你们很多本领了,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这些坏家伙藏在哪里!”(带领幼儿共同寻找)

师:“请捉到老鼠的宝宝告诉妈妈,你的老鼠是在哪里找到的?”

(请幼儿讲述)

4、布置新家

带领幼儿一起整理家园。

小班数学教案(篇7)

【引言】

在小学数学中,学习3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3是最早形成的数之一,而且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文】

一、引入

我们平常所说的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3个苹果、3个桔子、3本书等等。那么,当我们把物品一个个数下来的时候,是怎么得到“3”这个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

二、数的来源

在人类古代,人们对于数量的认知来源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比如,在搭建房屋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地基、砖头和木材等构建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普遍的数量现象:如果要使房子稳固,地基上至少要有3个点来支撑;如果要把两块砖头搭在一起,也需要在砖头的两端各加一个短小的木杆。这些经验积累,使得人们形成了一个“3”的概念。

三、“3”在数学中的应用

“3”在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数学公式中,经常会涉及到“3”的概念,比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等。

2、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很多3的现象,比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正三角形的边长相等;平面内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等等。

3、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我们可以看到“3”经常被用来代表一种概率,比如:掷骰子时的点数有6个,而出现“3”的概率就是1/6;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字一般都是“3”等等。

四、小班数学教案

1、目标: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能够掌握“3”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

2、时间:本次课程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开展,预计授课时间为1个小时。

3、教学内容:

a、引导学生思考“3”是怎么来的?通过图形或物品的形式引导学生产生类似“3”的数量概念。

b、呈现“3”的概念及应用:

(1)“3”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三元组等图片、物品以及三个名字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3”。

(2)“3”在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图形、数字等形式,介绍“3”的数学概念和应用以及和其他数的联系。

c、知识运用: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属于“3”的物品或数字,形成感性认识。

(2)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题,让学生对“3”的概念、相关知识和运用进行巩固。

4、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3”的形成及其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力,也增强了孩子的数字意识,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程。

【结语】

“3”的形成小班数学教案,本文涉及了“3”的来源、在数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可以作为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考。同时,通过学习“3”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数学的奥妙,以及对生活中的数字有更深入的理解。

小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 通过跳洞洞、藏洞洞游戏,感受“里、外”空间关系。

2、 学习看简单图示,用肢体表达“里、外”空间方位。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呼啦圈人手一个。

2、 兔子舞背景音乐一段。

3、 图示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跳洞洞》

1、 听音乐学小兔跳跳跳

师:兔妈妈带兔宝宝去草地上做游戏,我们一起跳着出发吧!

2、 游戏《小兔跳洞洞》

师:草地上有好多洞洞,我们一起来跳洞洞吧!!.来源:快思老.师!

引导语:里面跳跳跳,外面跳跳跳;里面,外面,里面,外面;

里面走一走,外面走一走,里面转个圈,外面蹲一蹲;

二、游戏《我和洞洞捉迷藏》

1、 小兔坐在洞洞里面休息,放松身体

引导语:屁股在洞洞里面,小脚藏到洞洞里面,小手藏在洞洞里面,整个身体都在洞洞里面。

2、 游戏《我和洞洞捉迷藏》

(1)兔妈妈藏,兔宝宝找。

师:兔宝宝闷上眼睛数1、2、3,妈妈藏

师:睁开眼睛看看,洞洞里面藏着什么?洞洞外面藏着什么?

(2)兔宝宝藏,兔妈妈找。

师:轻轻站在洞洞外面,妈妈闷,你们藏,听到1,2,3就藏好不动

师:自己看一看洞洞里面藏着什么?洞洞外面藏着什么?

重复游戏3—4次,引导兔宝宝将身体的不同部位藏到洞洞里面和外面。

三、游戏《看图片,藏藏藏》

1、 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的含义,知道洞洞里面和外面各藏着什么,并用肢体表达“里”、“外”空间方位。

2、 逐一出示图片,请全体兔宝宝看图片藏一藏,说一说。、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对动态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我结合幼儿特点,借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整节课我围绕着该故事展开,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中不断层层递进的学习、区分、表述分里外;活动内容我始终贯穿着目标“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展开。

小班数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认识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张机器人画像(由若干个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小不一);若干个方形和圆形卡片;教师教具; 圆形和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幼儿观察并探索图形的特征。

2、出示机器人画像,请小朋友自由观察。

二、认识方形和圆形

1、教师的提问中说出图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提问: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小朋友们小眼睛看仔细(从机器人身上取下一个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请一位幼儿上台触摸,并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数数有几个(有几条边?(。所以啊,这个图形就叫----“方形”。

让幼儿触摸图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圆形。

三、游戏:图形对对碰

1、老师指到哪里幼儿说出名称,并回答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2、分卡片幼儿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卡片,教师检验是否正确。

四、积木分类

五、幼儿根据观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圆的、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