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8篇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发表时间:2024-03-20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8篇。

欢迎阅读我们为您准备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相关信息,请掌握本文中的方案和策略。老师是位伟大的工程师来哺育学生的心灵,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写教案。 教案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传播正确的内容和观点。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1

《乘法》 这个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能比较顺利地实现知识间的迁移和同化,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乘法》在教材中是分成两部分进行学习的。其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二是乘数中间有——总结反思。

第一,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自主探索,在交流评议中提炼出算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第二次乘得的积没有和十位对齐;乘数末位有生动了起来,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哪些计算是对的,哪些计算存在问题,问题在哪里。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便于学生比较辨析,深化认识、发展思维。

第二,练习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同时有补充、拓展,综合性强。苏教版国标教材在练习的设计上做得非常好,既有层次性、针对性,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教学时很方便。我在教学时,尊重教材、尽可能地采用教材上的习题,同时还适当补充、拓展了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2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数学活动过程来设计。根据我区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应该大致遵循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在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前提下,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这里的问题情境,最好是用一段文字编写或描述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中;也可以是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的数学问题等。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情境都必须与当前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必然的联系,切忌为了提高兴趣而哗众取宠。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还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要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2)要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3)要善于引起学生认知观念上的不平衡(4)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

(二)学生自主学习

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以很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作为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创造性地指导学生使用教材,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明确课程标准中三维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材要求的学生学习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和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深入研究要解决问题(情境)的数学因素,把握提纲设计的方向;(2)自学提纲要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形式,这些问题要力求使前面的信息会作为后面问题解答的依据;(3)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可行性,要用促进较高层次的思维词语来提问(如解释、说明、联系、区别、对比、分析、推断、讨论、交流、解决、发现、概括等);(4)在自学提纲的后面最好设计补充跟踪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1)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2)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适度的动手实践活动;(3)要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4)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

(三)师生互动展示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展示,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时期,能否把握准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等情况,将对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起导向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2)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3)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4)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5)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6)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

(四)应用拓展反思

针对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2)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3)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比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4)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5)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最后,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个基本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固定的模式,老师们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改进、充实和完善。对于比较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数学问题,要分模块逐一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数学活动过程循环递进解决。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换算要用到十进制?

教师:同学们很能干,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这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读数、写数又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读大数。

4。教学例1。

大屏幕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题图。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的阅览室(出示书第14页图)。馆内的藏书量特别大“截至底馆内藏书中文图书约590册,外文图书约3280000册”,想一想:这些数该怎么读?同桌互相交流。汇报交流。

②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的是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5。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教师:按照这些方法读出下面各数。(出示例2) 30500061000307000490800020000。自己先读一读,同桌的再互相议一议,这些数的0哪些要读,哪些不读?全班交流。

②其他数位有一个 0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

6。谁来说说含两级的数怎样读?请用刚才学的读数方法来读下面的数。

把下面各数读给同桌听:50002、 1374689、 120900085。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下面我们按照方法,继续进行读数练习。

1。教科书第16页第1题。读卡片上的数,说一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2。分别在各数的后边添上3个0,再读一读。905017002326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4

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

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

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

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5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探索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在单元前3个课时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并学习了用“加减、乘除等式性质”解类似“ax=b”和“x+a=b”的简单方程。通过猜数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找出等量关系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新的了解:设未知数。并自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而发现方程并非已学的简单方程。在教师引导下,先运用加减等式性质求出“ax=c”,再运用乘除等式性质求出未知数。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找到2种等式性质的综合运用方法。

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2种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能在教师的示范下简化解方程的步骤,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概念。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淡化角色的强调,学生更能接受。

2、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

3、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信息载体——语言的功率。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6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的知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让学生将摆放凌乱的圆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谁多谁少,再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新课导入用小猴子吃桃子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桃子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和“—”,还要学习关系符号“”以及“=”,如何让刚进入校门的孩子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

这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让学生自己说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那边?尖尖呢?,“>”开口朝左边,“

最后做一个小游戏,看谁举牌子最快,我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的牌子,我说符号名称,学生说符号开口方向,最后安排练习,以加深对符号的印象,能更牢固的掌握并运用关系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7

***――例谈如何书写教后感

后教学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测试。它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教学成功与不足的重要手段。写教后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叶澜教授说过:“――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例谈如何书写教后感

后教学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测试。它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教学成功与不足的重要手段。写教后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叶澜教授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实践也证明了教学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怎样写教后感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了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写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原始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能够从不同的教度和深度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思维,这是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

案例1: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如下(新课引入与概念教学):

首先,用多**动画展示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地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椭圆);②点的轨迹满足什么条件是椭圆?(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

教后感书写如下:①抓住概念本质特征,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识的好奇心,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积极思维;②通过多**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困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③问题的设计没有停留在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是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既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并激发学生学***识的渴望。同时,学生能在“观察、思考、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过程中感悟学***的乐趣,提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写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特别是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问题设计不合理,教学手段太落后,教学难点不能突破,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拿出勇气去面对。

案例2:在讲授圆的参数方程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求函数f(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要求f(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只要转化为求通过点p(cosθ,sinθ)和点q(2,1)连线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又点p(cosθ,sinθ)在圆x2+y2=1上运动,所以只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就能求得(或用圆心o(0,0)到过点q(2,1)的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半径1也可)。板书解答过程从略。

当时,笔者指导学生分析了大约15分钟,但学生们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所以不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笔者思来想去,问题到底出在**呢?为了弄清原因,笔者在课后找部分学生了解交流信息时才发现缘由所在。

教后感书写如下:(1)本例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如何将f(θ)化归为经过不同两点直线的斜率,另外,p(cosθ,sinθ)点满足怎样的轨迹方程也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障碍,由于课前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加之经验不丰富,以致出现上述的尴尬场面,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之处,我们要坦然面对,在寻找到原因的同时,还要进行改进,以免重犯这样的错误。了解学生的基础及试题难度后,笔者在另一个班级讲解时,先让学生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①方程x=cosθ

y=sinθ消去θ后得到的方程是什么?②过两点p(cosθ,sinθ)和q(2,1)的直线斜率是什么?结合多**动画演示,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备课要备学生,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并适时运用多**辅助教学,对学生学***难的教学内容在讲解时注意巧设阶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暴露解题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失误的发生。(3)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总之,教师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但要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写下来,而且还应及时反思,既要从主观上寻找和分析产生教学问题的原因,还要请同行指点,虚心向他人学习,或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之成为今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三、 写学生在学***中遇到的困惑

在课堂上学习的困难往往是教这门课的困难。

案例3:在讲授直线与双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已知双曲线方程为x2-=1,则穿过点p(1,1)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l总共有。

a.1b.2c.3 d.4

首先,让学生思考足够的时间,然后让他们回答(大多数学生选择b)。主要有两个误解:

错解一:若直线l的斜率存在,可设l的方程为y=k(x-1)+1, 将其代入方程x2-=1,

整理得:(4-k2)x2+2k(k-1)x-k2+2k-5=0………………(1)

∵ 双曲线与l只有一个公共点∴δ=4k2(k-1)2-4(4-k2)(-k2+2k-5)=16(-2k+5)=0 ∴k= ,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 l的方程是x=1,此时显然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选(b)。

错解二: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1, 将其代入方程:x2-=1,

整理得:(4m2-1)y2+8m(1-m)y+4m2-8m=0 ……

由 △=0,得:m=0 或m=,∴ 正确答案选(b)。

错误原因剖析:学生把方程(1),(2)当做一元二次方程,殊不知,当方程(1)中4-k2=0、方程(2)中4m2-1=0时,它们都是一元一次方程,此时它们的根都只有一个,即当直线l的斜率k=±2时,此时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所以,过点p(1,1)且平行于双曲线渐近线的两条直线也满足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d)。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下问题:

① 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不清楚;②学生对双曲渐近线的概念和双曲渐近线的几何意义不清楚;③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维方法讨论解决问题。

于是,笔者及时把以上的问题总结出来写在教案的空白处,便于自己在今后讲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时,提醒自己重点讲清其适用条件或应注意的地方,适时渗透、揭示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中的困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长时间坚持写学生在学***到的困惑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将问题及时解决,这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巨大作用,也有助于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四、 写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材的主要实践者和探索者。通过他们的学习,他们经常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主意。

案例四:在数学实践中,我用2002年高考理科第16题作为练习题:

已知函数f(x)=,则f(1)+f(2)+f()+f(3)+f()+f(4)+f

多数学生都是先求出f(1),f(2),f(),f(3),f(4)和f()的值,然后把它们相加即可求得答案是。我们知道这个解是自然的,容易理解,但计算量大,容易出错。之后,一位学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法:

由以上解法可知f(2)+f()=1,f(3)+f()=1、f(4)+f()=1,于是只要推导出f(x)+f()=1即可。

略解:因为f(x)=所以f(x)+f()=+=1。

因此原式=f(1)[f(2)+f()]+[f(3)+f()]+[f(4)+f()]=+1+1+1+1=。

多好的解法,这位同学在解题时合理地运用了归纳法,有效地简化了运算,解法别具一格,关键是他学会了一类题目的解法,对此教师应予以鼓励,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联想、归纳等,并把这些好的见解及时地写下来,以便今后教学参考。

五、 写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学程序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之后,教师应对教学情况(包括新课引入、提问设计、新课教学、例题教学、练***计、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的学情及作业设计等)进行全面回顾、分析、评价和反思,或从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和反思,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研究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发扬并完善前次课的“闪光点”,改进和弥补前次课的缺憾之处),及时修改和完善并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总之,写作岗位教学意识师积时而不懈的。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更新教学,与时俱进。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 篇8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课题,我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逐步的摸索,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回归数学课堂

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所以,学生眼中的数学并不象科学家眼中的数学,是那些逻辑公理和已证的命题。他们的数学活动通常是从观察日常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因此,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学习,就需要在他们的生活常识、经验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让他们从生活常识和 经验出发,不断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和反思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但同时也会出现一 些问题,学生所调动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所用的不是数学用语,教师要注意听,在表扬鼓励的同时用数学用语纠正一遍,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归数学课堂,帮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显得很轻松,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才能记忆深刻。教学情景(特别是生活情景)的创设运用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并不神秘。

二、三个层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

在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但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怎样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校正在研究三个层次练习,即: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其中基础练习是与例题的形式完全一样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做这部分练习时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决稍有难度的题打下了基础。 巩固练习是与例题有所不同,稍有难度的练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中等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这个层次的练习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巩固练习。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不同程度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拓展练习则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有困难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优秀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个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 抓住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效率

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获得新知,多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发挥了最大的潜能。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时时刻刻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在做练习时,教师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尤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或是上课走神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当堂所讲的知识,能不能独立完成练习,如果发现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当堂知识当堂学会,比日后发现问题再补课效果更佳,而且节省时间。这样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做练习的时间,对个别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上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简短8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