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教学难点教案推荐十二篇

教学难点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19

教学难点教案推荐十二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只有教学教案写的越优秀,所呈现出来教学情况也会更好。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难点教案推荐十二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教学难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哪位小朋友今天表现最棒呢!想不想好好表现啊?(想)真好。那老师们要先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坐姿最美!我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后面的老师好不好?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并建议自主送给后面的老师。

老师也想做个画家,想练习画画,可是没有颜料也没有笔。怎么办呢?嗯,办法有了。(老师手蘸白色的粉在黑板上作画)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挺神奇吧?像不像魔术师啊?

师:(过渡句)孩子们,又一个魔术师来啦!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冬天雪景,一、二、三张。(贴四张动物图片)他们说他们也是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作画,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雪地里的)齐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

这首儿歌好听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的p123页里呢。大家赶紧去找找看!(生找老师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2、我们也想读读它是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注意要读准字音哦。

a小鸡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卡呢。我们一起试着认认它们好吗?

b小狗说:这样还不算识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单独认清就送给你神秘的礼物呢。想不想试试?好!

小马说: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这样吧,我就请你们这些小画家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我们小动物们雪地作画吧!愿意去吗?那好。咱们出发吧!

1、过渡句:这天我们在动物们的家推开窗户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抓住朗读指导、感叹号的认识来教学)

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抓住一群来讲。引出成语“三五成群”

后面有一()听课的老师。

3、学习第三、四句他们都是谁呀?画了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在雪地走过的图

4、学习第五句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出示第五句这些小画家真了不起啊!在雪地里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来,它们可开心了。都在互相欣赏着这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呢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动物们雪地作画,可漂亮了!小画家们不但能画画,还能写诗呢!我们再去读读它,好吗?

课件出示全文的内容。要求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1、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呢。可老师忘了谁画什么了。谁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啊?(生上台贴画)

3、为什么它们能画那些画呢?谁最聪明来告诉大家?

教学难点教案【篇2】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34~37页,

公顷与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经常用于计量较大面积的土地。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分别是认识公顷、认识平方米,了解和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1、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单凭头脑想象1公顷是很困难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学生的表述可能只会用“很大”“非常大”等词语来表述,不能完全在大脑建构知识,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根据教材的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1)、提问: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又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4页例1.(教师巡视)

(2)、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吧。  (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5)、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理、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学例2.

(1)、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3)、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设计意图】: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1)、提问: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又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4页例1.(教师巡视)

(2)、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吧。  (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5)、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2、教学例2.

(1)、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3)、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学生自己看教材。

学生交流汇报。

1公顷=10000平方米,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0.

分小组测量,学生经历观察、动手、计算、操作等活动,推理得出结果:10000÷100=100(个)即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经历猜测、计算、交流、回答等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1公顷的大小,通过推理、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练习题。

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会进行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学会了一定的数学技能。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体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如在进行对公顷的认识的学习活动中,我将学生按照分好的小组带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给出实实在在的拓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需要过程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观察、动手、思辨的过程。

若重新来讲本节课的话,我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本节课的内容由1课时分为2课时,在课时和内容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难点教案【篇3】

教学重难点:

1、激发想象动手拼图。

2、培养口语表述和互相交流的能力,能质疑和解答别人的询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引入揭题。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前些天,我们一起来到校园,来到田野,找到了五颜六色的春天。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欣赏可爱的动物,好吗?(出示课件)在这些动物中老师最喜欢的动物藏在这个谜语里: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三瓣嘴。爱吃白菜和萝卜。蹦蹦跳跳人喜欢。你们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

2、回忆拼法。

对,老师最喜欢兔子,上学期我们是怎么拼的兔子?(它的头像)这只兔子主要是用圆、半圆画成的,(师用图片拼图)今天我们将用更多的图形画画,在我们一、1班谁最棒?谁会画?

二、合作拼画,互动交流

1、认识图形。

师出示图片,认识图形,请举起你们手中相应的图形。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么多图形,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一些事物,好吗?

2、说说事物

(1)请听老师描述风景,闭上眼睛,想想老师描述了哪些事物?比一比谁记住的事物多。(早晨,太阳升起来了,我来到山下,看到小树发芽了,绿绿的,葵花开了,像一个大圆盘,多美呀!这时,一列火车从远处开过来。)

(2)你能用上两种以上你喜欢的事物说一、两句话吗?

A、抽生交流。

B、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3、拼画交流

小朋友们真能干,说得特别棒,你能把你最喜欢的一种事物用一些图形拼出来吗?如果你想拼不是书中,别的事物也行。拼好后,想想你喜欢什么,是怎样拼的?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每组选出一个同学交流。

4、汇报交流

生边说,老师边用电脑画图。

三、自主画画,交流质疑

1、想画。刚才同学们拼的画非常棒,前几天,我们班有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麻烦,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现在有请何一博。(我家刚修了一所新房子,我房间白白的墙上什么也没有,我想请同学们帮我画一些画来贴在墙上等。)想想你最喜欢画什么送给同学何一博?

2、说物。说说你最想画什么?

3、作画。

(1)老师也想画一幅画送给你。展示范画。

(2)用一些图形,把你最想画的,最喜欢的东西画下来。

4、说画。

(1)示范。(找一个学生作交流。汇报时这样说。我喜欢,用画用画提问交流。老师说完,你可以向我提问。我告诉你答案。)现在找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交流交流。(注意:交际时要有礼貌。我最喜欢,用画,并且向对方提1个以上的问题,并记住对方是怎么回答的。)

四、拓展延伸,汇报评奖

1、全班交流。

2、全班评奖。(评一评谁说得好?谁画得好?为什么?)

3、你还想画什么?下次微机课我们还可以在电脑上画画,好吗?你回家还可以用碎布拼画!

教学难点教案【篇4】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通过记叙小青石成为铺路石子的经过,说明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2.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小青石和小黑石被冲上岸滩一年中生活平静安适。

第二段(第2~9自然段)讲小青石想到都市去,小黑石觉得晒晒太阳很舒适。

第三段(第10~14自然段)讲小青石被铲上大车,运到都市里去,小黑石跌到草丛里去了。

第四段(第15~19自然段)讲小青石成了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铺在道路上。

第五段(第20~22自然段)讲小青石认为现在这样生活才有意义。

3.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人物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中心,文章层层深入,揭示主题自然,合情合理。在学习过程中,重点要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分清课文的主次。例如,小青石开始不甘心过平静安适、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它要像水晶和玛瑙一样,成为发簪和纽扣,要与它们碰头,要到珠宝铺子里去。接着为工人把它搅来搅去生气不满。这说明,小青石不安于平静、舒适的生活是好的,但是它对自身的价值,最初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它为自己能够成为让所有人走的道路,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感到快乐和自豪,认为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4.句子解析

【例1】虽说天生就稳定不动,也未必见得好。/在我们的故乡山上,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他们都到都市里去了,有的成为发簪,有的成为纽扣。他们各处往来,见识种种事物,过着有趣的生活。/我身上也有好看的光彩,倘若能够到都市里去,说不定也会成为发簪、纽扣。

析这是小青石说的一段话。它与水晶、玛瑙比较,希望到都市里去,成为有用的东西。可以分为3层:第1层是小青石否定小黑石的意见,不要稳定不动。第2层是小青石以故乡的水晶、玛瑙为例,进行说明。第3层是小青石也希望到都市里去。

【例2】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了许多许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

析小青石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成为了一块铺路石。在它上面走的人很多很多。第1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从小青石上面走过的人。布鞋草鞋皮鞋赤脚说明从小青石上面走过的人是各种各样的。跳过跑过走过踩过,写出了不同行人的走法。第2句话是写小青石看到自己发挥了作用,感到很高兴。

【例3】小黑石说的话原也确切,我们石块的性质是天生稳定不动的。不过,要像我这样稳定不动,生活才有意义!

析这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小青石的心理活动。它首先想到在岸滩上,小黑石所说的话的正确的一面,即石块是天生稳定不动的。但是这种稳定不动的性质可处于不同的环境,如深埋海中,无所作为;在岸滩上晒晒太阳,非常舒服;成为装饰品,多处往来,见识种种事物不过小青石认为像它这样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支持着大众的足,不是谁的私有物,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教学难点教案【篇5】

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011-12-01 15:09:58|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3、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观点主要指: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教学难点教案【篇6】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人教版第五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老师出示课文结尾爸爸说的一句话(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经过自学,你们理解了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汇报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

生:最后一自然段说爸爸听了,笑着说:,就是说,是因为爸爸听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才这么说的。

师:你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思考,真会学习选大家都来读一读老爷爷和我的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出示: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选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

生:老爷爷说我爬天都峰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下决心爬上了天都峰;我说我有勇气向上爬,是因为看到了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生:我读明白了:老爷爷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爬上天都峰。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老爷爷说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就说明没想到。

生:老师,我给他补充。老爷爷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这也说明老爷爷只是来爬天都峰,并没有爬上去的决心,当他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山,才下了决心。(不少学生点头同意)

师:你们真了不起选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你们的理解吗?

(自由读--指名读)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原先是没有勇气向上爬的,因为他说:我是看到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老爷爷是没想到自己能爬上来,小朋友是没有勇气向上爬。你们的意见呢?

生:我不同意选老爷爷就是来爬天都峰的,怎么会没有决心呢?

生:我也不同意,他开始时是有决心的,黄山多美,他一定想爬上黄山的最高峰!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时,抬头望天都峰,勇气就没了。

师:是不是这样呢?

(有的同学把书翻到第二自然段这页,读书验证。)

教师出示(语言表达训练):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时,我想:我爬得上去吗?当我看到石级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时,我觉得真叫人发颤选

师:你能转化课文的语言来填空,很好。有不同填法吗?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犹豫;当我看到石级这样陡时,我有些害怕了。

师:有了自己的体验。想象此情此景,练习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读小朋友的这句话--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选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是老爷爷来爬天都峰,给了小朋友勇气。

生: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使有些胆怯的我不再犹豫。

师:课文哪部分写到了这个内容?

(有的学生说第4自然段,有的学生说3、4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3~5自然段。教师建议学生读读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一自然段与3、5自然段的联系,从而悟到3~5自然段是一个整体。)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师:这一老一小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呢?

(学生读有关的语句: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读读8~10自然段。看看谁能结合爬天都峰的过程,说说我和老爷爷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教学难点教案【篇7】

[A计设]

师:你在于术室里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刘伯承把床单抓破了。

生:我看见刘伯承脸色苍白,汁如雨下。

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谁来把刚才同学们看见的情景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点出关键词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竞被抓破了。)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时刘伯承很痛。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还是一声不吭(点出一声不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到刘伯承非常勇敢,非常坚强。(教师板书勇敢坚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师:在手术室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刘伯承在手术台上数刀数。这说明刘伯承非常勇敢,非常坚强,他具有钢铁般的毅力。(板书:钢铁般的毅力)

师:如果你站在刘伯承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沃克医生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怎样的感情

生:沃克医生当时很感动。

生:沃克医生很佩服刘伯承的毅力。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感动、佩服、激动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沃克医生的话。

师:站在一旁,我们也不禁失声喊道(再次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师:这时你能明白为什么沃克先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了吗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

[教者创设手术室这个特定的环境,把在手术室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中,并通过学生说的环节和多次反复诵读沃克医生的话,让学生达到感觉上的共鸣,产生对刘伯承的敬佩、热爱之情,体会军神的深刻内涵,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该说,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由于教者忽略了教材与学生实际感受的距离,因此,学生的读与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面上,未能真正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未能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

[B设计]

(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师:请同学们选一个最让自己感动、佩服的自然段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师:你觉得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佩服呢

生:我觉得刘伯承坚决不同意打麻醉药让我最佩服。(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麻醉药有什么作用

生:人打了麻醉药后就会像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了。

生:我上一次去拔牙,医生给我打了麻醉药,拔牙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痛了。

师:可这一次手术不同寻常,这次是把右眼球摘除,并且必须把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地挖去。所以,沃克医生会怎么说谁来当沃克医生,劝一劝刘伯承?(生交流)

师:刘伯承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白刘伯承不打麻醉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怕麻醉药影响脑神经,是因为他还想在伤好以后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

师:(引读本自然段)所以,刘伯承恳切地对医生说(生齐读)沃克医生愣住了(生齐渎)年轻人平静地说(生齐渎)

[抓住麻醉药作为突破口,通过充当角色当沃克医生,巧妙地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近刘伯承,感受主人公意志的坚强。]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佩

生:第五自然段72刀也让我佩服。(生读该自然段内容)

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数刀数的。

生:他是在非常疼痛的情况下一刀一刀地数刀数的。

师:见到这种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对他说些什么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怪不得沃克医生会这样称赞(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抓住72刀引导学生感受手术时间之长,刘伯承意志之坚强。通过你会情不自禁地对他说些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赞一赞,再一次走近刘伯承,掀起内心情感的波澜,从而为军神内涵的理解做好铺垫。]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觉得感动、佩服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得非常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你读得太好了!请你再读一遍,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

(生再读,读后根据交流点出关键词语: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竟被抓破了。接着请学生齐读本自然段,思考:从这些地方,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刘伯承当时非常痛。

师:你们有过痛的经历吗

(学生交流)

师:刘伯承爷爷面对的可是把右眼球摘除,并且必须把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地挖去的手术呀,你能把当时那种剧烈的疼痛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竞赛读,齐读。)

[通过让学生回忆痛的经历,唤醒痛的体验,使学生进一步同主人公进行亲密接触,感受刘伯承疼痛的剧烈。此时让学生进行重点段的朗读,学生的情会有感而生,朗读便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真正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走出了文本。]

师:难怪沃克医生要这样称赞(生渎沃克医生的话)沃克医生为什么要把刘伯承称为军神呢

生:(由感而发)是指刘伯承非常坚强、勇敢。

生:把刘伯承称作军神,主要是因为他很坚强,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教师在勇敢、坚强前板书:非凡的。)

师:让我们再一次赞一赞这一位军神!(再读沃克医生的话)

[初次朗读沃克医生的话时,由于学生缺乏真切的感悟,所以第一次的朗读并没有因感而生情。对此,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课丈,着力感悟刘伯承意志的刚强;每学完一部分,学生对军神的认识就加深一层,情感也就加厚一分。因而,当进行到最后,教师提问沃克医生为什么把刘伯承称为军神时,学生思如泉涌,情由文生。]

教学难点教案【篇8】

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一)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 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 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 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 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二)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公顷和平方千米 姓名 谭开凤 工作单位 悦乐镇中心完小 年级学科 四年级    数学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34~37页, 公顷与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经常用于计量较大面积的土地。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分别是认识公顷、认识平方米,了解和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单凭头脑想象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   (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 (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2、教学例2.    (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设计意图】: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脉络。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20000平方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千米      B类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这个文具盒的表面积大约数2(  )。  2、我们这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刚才我们都讲的是面积单位。 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2(  )? (引入课题)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 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物体表面面积入手,复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较小的面积单位,并导入本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  (谁能把自己看教材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从推算的结果看,说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同学们,让我们亲自来感受一下 (算算1公顷包括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 2、教学例2. (猜猜1平方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千米是多少公顷?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平方千米,我们已知的鸟巢面积约是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呢? 学生自己看教材。 学生交流汇报。 1公顷=10000平方米,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0. 分小组测量,学生经历观察、动手、计算、操作等活动,推理得出结果:即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 生经历猜测、计算、交流、回答等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熟知的事物体验想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推算更大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平方千米也是学生生比较生疏的单位,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根据一定的推理和计算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交流各自的体会 梳理知识脉络。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20000平方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千米  B类 一个长2000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练习题。 考察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师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会进行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学会了一定的数学技能。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体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如在进行对公顷的认识的学习活动中,我将学生按照分好的小组带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给出实实在在的拓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需要过程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观察、动手、思辨的过程。 若重新来讲本节课的话,我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本节课的内容由1课时分为2课时,在课时和内容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教学难点教案【篇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一首流传很久、脍炙人口的好诗。但由于内容背景和成诗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学生自然会遇到一系列文字上的障碍和内容理解上的困难。以语言而论,虽说《孔雀东南飞》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其中有些语句含义不十分清楚,以今天学生的古汉语水平来说,要消化这些诗句是很困难的。以内容而论,涉及古代的一系列的职官、名物、礼仪、习俗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当时的封建家长制度、婚姻制度、习俗习惯,学生所知甚少,甚至对诗中所写的男女主角的行为举动理解上也有难度。下面对诗句中的难点作以分析。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兼用了比兴手法。用这两句引起下边的故事,同时汉代诗歌常用鸿鹄徘徊比喻夫妇惜别,这里用孔雀也是此意。诗句以孔雀比喻刘兰芝,可见作者赞叹之盛。“东南”是朝阳初升的地方,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番话是兰芝对仲卿说的。教材注释:13岁就能织精美的白绢。其实这里的数字除了“十七”以外,都可以看作虚指,是互文手法,即兰芝在13~16岁四年中学了织布、裁衣、弹琴,也学了经书和礼仪几方面的知识。

3、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表示少,而不表示多。“三”有很多表示少的,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吴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史记·项羽本纪》)。“五”则表示多数,如“五光徘徊,十色陆离”(江 淹《丽色赋》)。此句强调很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事情。

4、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二三年”是虚言夫妇共同生活的时间短暂,从而有力地刻画相爱至切的心理。下文有“未至二三里”,也是这个意思。而且,强调时间短的还有下文“始尔未为久”,其强调恩爱夫妻情深意切,益感时日之短,动人心腑!

5、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教材注释:“始扶床,刚能扶着床走。按: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这么快。这是夸张的写法,极言时光过得快。”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二三年”只是为时不久,并非实指。二是“床”是坐卧具。看来“始扶床”是开始干一点侍奉长辈的小事儿,并非一定指有床那样高。

6、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何”音义同“啊”,二者都从“可”得声。教材注释:“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何等。”“隐隐”解作“不分明”更确切,主语是“马”,新妇坐在被帷幕遮盖的车里,隐约可见府吏的马影。“甸甸”的主语是车,以“马”“车”代替夫妇双方,睹物思人,难舍难分。

7、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并列复句,对仗工整。黄昏和人定是古代两个时段,不用赘述。但教材注释“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并不妥当,只有“人”和“定”组合在一起才能与上句的黄昏相对应。

8、寡妇起彷徨。

寡妇,一说是死了丈夫,一说是独居守候丈夫的妇女。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舍内,便嫁莫留住。”看来第二种说法比较好。

9、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兼语句。“谢”,《说文》:“辞去也。”引申为“不受而离开”,“说辞别离开的话”,如上文“谢家来贵门”。辞别必有言语,又引申为“劝告”或“告诉”,本句即是。

教学难点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三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把电与磁彻底的联系在一起。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电磁感应在电磁学中的地位,正是由于电磁感受现象的发现,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化时代,体现了“划时代的发现”。另外本课的实验部分是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和思考来主动地获得知识。教科书所呈现的实验既为本节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实验情景,又成为后续楞次定律教学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能力、问题本质的分析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国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等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丁柳德条件的结论。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物理观念: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及相应实验方法;知道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去判断回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科学思维: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体会电磁相互转化的思想。

科学探究: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归纳分类,达到能够判断回路中磁通量如何变化和因为什么而变化的目的。

科学态度与责任: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探究,以科学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划时代的发现

1.奥斯特:电生磁

(动图展示奥斯特实验)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震动了整个科学界,它证实电现象与磁现象是有联系的。

电能生磁,根据对称性,为什么不能用磁来生电呢?

法拉第他就坚信磁也能生电。

2.法拉第:磁生电

于是从1822年开始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实验。直到1830年8月他发现给一个线圈通电和断电的瞬间,另一个线圈中出现了电流。

于是,他又设计并动手做了几十个实验,发现了各种深藏不露的各种"磁生电"的现象。从实验现象中领悟到:“磁生电”是在一种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总结起来是这么五类:

①变化的电流

②变化的磁场

③运动的恒定电流

④运动的磁铁

⑤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并且他把这些现象命名为电磁感应。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小结:

法拉第的这一伟大发现完善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所以便有电磁学这一门学科的诞生。

(三)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那么具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

1、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导体切割磁感线,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实验验证

(1)ab静止的时候,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

(2)ab沿着磁感线运动的时候,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

(3)仅有ab切割磁感线的时候,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分析:ab切割磁感线时,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电路abcd的面积。

那么,与磁场相关的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呢

我们学过磁通量的的表达式是φ=BS,闭合电路abcd的面积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穿过电路abcd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那么,感应电流的产生是否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3、实验探究1:

磁铁插入、抽出

实验操作:指针偏转情况

磁铁插入——指针偏转

磁铁静止在线圈中——指针静止

磁铁拔出——指针偏转

或停在线圈中时,电流表指针如何动作?

如图,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连接到电流表上,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观察下面几种情况下线圈 B中是否有电流产生。通过动图依次观察实验。

开关和变阻器的状态——指针偏转情况

开关闭合瞬间——指针偏转

开关断开瞬间——指针偏转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指针静止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指针偏转

4、归纳总结

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什么情况下闭合导体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动图展示线圈A中的磁感线条数变化的过程)

磁场强弱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磁感线的条数来观察,观察动图可以看到闭合开关穿过B的磁感线从无到有;滑动滑片,穿过B的磁感线的条数不断的变化;断开开关,穿过B的磁感线从有到无。这种情况下,根据公式φ=BS,B的面积没有改变,但是磁场感应强度B变化了,所以说穿过线圈 B的磁通量也发生了变化,线圈B中有感应电流。

5、得出结论

以上实验及其他事实表明∶

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四)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发电机

1831年圣诞节前夕的一次科学报告会上,向大众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开辟了人类社会的电气化时代。

教学难点教案【篇11】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④ (5a+0.2b)2= 25a2+5ab+0.4b2 (  )

⑤ (5a-0.2b)2= 5a2-5ab+0.04b2 (  )

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 =___________;  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 公式右边共有3项。

(2) 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  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教学难点教案【篇12】

作者:李静

**:《中学生物学》2013年第10期

1 教材分析

“输血和血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十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建立在第一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主要内容是abo血型分类、血型鉴定的过程及倡导学生关注无偿献血。本课时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材将该部分内容单独列为一个课时,体现了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重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说出abo血型分类和血型鉴定的过程,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然而,仅仅靠教材和空话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情感教育被定为教学难点。

2 学情分析

新颖独特的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有必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现状。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abo血型的分类,但对输血等血型方面的了解较少

医院如何给我们鉴定血型?输血应遵循什么原则?我愿意献血,但我担心献血会导致失血和贫血?

献血会不会传染疾病?

3 活动设计

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了以下活动:

3.1认真准备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开展血型鉴定实验,设计如下情境: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严重车祸,四名重伤者赵、钱、孙、李大出血,急需输血。一组4名学生被安排组成救援队,对4名伤者进行血型鉴定。

为了安全起见,本实验为模拟鉴别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配制模拟血液和标准血清的溶液。通过查阅文献,确定pb(no3)2浓度为0.02mol/l,代表a型血

02 mol/l的bacl2代表b型血,蒸馏水代表o型血,pb(no3)2和bacl2的等量混合液代表ab型血,浓度为0.02 mol/l的agno3代表a型标准血清,浓度为0.02 mol/l的nai代表b型标准血清。

制备溶液时,必须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许多杂质,沉淀现象会干扰实验结果。

以上就是《教学难点教案推荐十二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教学难点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