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端午教学反思6篇

端午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27

端午教学反思6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端午教学反思6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端午教学反思 篇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主要功能是为刚踏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打开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第三单元向学生展示的是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画。在继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后,紧接着就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节选《端午日》。《新课标》中有关课程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端午日》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组织学生找关键句、解读关键词语,使学生能说出湘西端午节各习俗的特征以及过节时人们的心愿。

2.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切体会到过端午节的快乐,并产生热爱祖国精神文化遗产的感情。

文章篇幅不长,才700多字。全文从叙事详略的角度来看,文章第一节的“赛龙舟”是详写,第二节的“捉鸭子”是略写。所以,第一节是教学的重点。

七年级的学生品读文学作品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培养学生领会作品内涵、用恰当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验以及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这些能力既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重点难点的主要活动策略有:模拟旅游,欣赏录像,口头小作文训练等。

【教学情境设计】:

老师把学习《端午日》比拟成带学生出去旅游。

【设计理由】:

七年级学生活泼纯真,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端午日》的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所以,采用模拟旅游的新形式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镜头回放】: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旅游。(话还没有说完,学生就纷纷“竖”起了耳朵。)

师:(微笑)到湖南那神秘的湘西去旅游,咱们还要在那里过节呢!

生:(恍然大悟)噢!(兴趣开始增浓,有部分同学已经在悄悄地翻动语文书。)

师:我们的导游是著名的乡土作家沈从文先生(板书作者)。各位游客,让我们翻开语文书,湘西一日游启程啦!(师生翻开书本,进入状态。)

【实践思絮】:

这一“小招”还真管用,短小精悍、生动趣味的导入很快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任务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所以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啊。

二、重点板块一――“走进湘西人家”

【教学情境设计】:

老师组织学生阅读第一节前8行,用“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我猜想。”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

【设计理由】:

这里一改寻常的“整体感知”阅读法,改成“移步换景”阅读法,阅读量小,只有8行文字,老师的教学要求指向明确,“走进湘西人家”这个短语明确引导学生在相关的范围内阅读和感悟。学生容易把握。

【课堂镜头回放】:

师:大家阅读文章的前三行,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的阅读成果:“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我猜想那是因为。”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表达你大胆而合理的猜想。

生1: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妇女、孩子都穿着新衣,我猜想他们因为过端午节,所以心情很愉悦。

生2: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妇女、孩子的额头上都画着“王”字,我猜想湘西人渴望避邪、过平安幸福的生活。

师:(赏识地)你是个善于旅游者的人,你的猜想表达出了湘西人的心声。

生3:我看见他们吃午饭特别早,11点就吃饭了,我猜想那是因为他们急着要去看赛龙舟。

生3:(期待了好久才获得发言机会,很高兴地)老师,我看见他们莫不锁门全家出城,各个码头都是人,我还看见城中的军官都到税关前来看热闹了,我猜想那龙舟赛一定非常吸引人。

师:(兴奋起来了,提高了音量问全体同学)各位小游客,刚才这位旅游小先锋的发现不知你们发现没有?

师:那么,我们这些游客赶快跟着湘西人,也到河街找个立脚的地方,一起去看赛龙舟,好不好?

【实践思絮】:

在这个教学板块里,学生的学习兴趣步步提高。老师亲切地称呼学生为“小游客”,把阅读文本的活动生动地比作“走进湘西人家”,而且还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平台。这样的阅读分析,化难为易;老师的一句句赞美温暖着学生的心灵,激励着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一个个号召,使学生的若干分队会师于龙舟赛的盛会上。这一切都体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学”。老师的教学语言色彩丰富,且主要是“暖色调”。常州市岳亚军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岳亚军老师有这样的见解: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教师难以成为真正的优秀教师,要让优秀成为教育者的习惯。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只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这只能算是“冒烟”行为;这里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话,无不在激励、启发学生,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的智慧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这样的教学行为就是会“燃烧”的行为。所以,要抓课堂的高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感染力的会燃烧的教师。

三、重点板块二――“来到湘西河街”

【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1:老师组织学生阅读第一节余下来的文字,用“来到湘西河街,我看到(听到、了解到),那情景真是。”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在龙舟赛场面中的所见所闻。

情境2:在分析赛龙舟时龙舟的模样、桨手的动作、观众的呐喊时,播放录像《龙舟竞渡》,并组织学生朗读。

【设计理由】:

龙舟竞赛是全文的高潮,作者主要从视觉、听觉来写场面的热闹。所以,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抓住这两方面的精彩镜头来感受。情境1的设计平台与第一板块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变化,这个平台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的作用。

这一部分,文本语言非常生动,特别是龙舟赛时的动作以及作者丰富的联想,录像《龙舟竞渡》能给学生视听方面带来全方位的真实体验,鲜明、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镜头回放】:

师: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节余下来的文字,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那情景真是!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学生饶有兴趣阅读了起来,几分钟后,教室里举起了数只手。)

生1:我看到了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画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生2:我看到了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到18个桨手,那情景真是阵容不凡!

生3:我看到了缠裹着红布包头的手拿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敲锣的很单纯的敲打,桨手手持短桨应着锣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场面恢宏、令人振奋!

师:(高兴地表扬)你的回答形象地让同学们看到了划龙舟的情景,大家都有点跃跃欲试了!

生4:(早就举手了,终于得到发言机会,激动地)我说的也是这里,那情景真是团结协作!

生5:我听到了鼓声如雷,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又有几位学生也谈了对这部分的认识,如那情景真是“热闹非凡”、“非常精彩”、“激动人心”等等。)

师:现在,我分明感觉到大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了。大家想不想看看赛龙舟的录像?

师:好,我希望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想想文中的哪些语言可以用来描绘录像画面。(播放剪辑的录像,学生看得津津乐道。然后老师让学生用曲线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师:下面我再播放录像,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刚才画下来的句子。(赛龙舟的录像又开始播放,这时候,教室里的朗读声也随着龙舟赛的逐渐激烈而愈加响亮、有力。)

师:朗读完了,可是我好像还沉浸在激烈的竞赛中。龙舟划到终点时,游客们,你们还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1:(“嗖”的举起了好多手)我看到胜利的人去领奖,奖品有红布、小银牌,不是重奖,但大家都觉得很光荣。

生2: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人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让人高兴和光荣。

生3: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师:(激动的声音高了起来)你看问题真深刻!你的理解揭示了湘西民风的纯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实践思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在本板块学习中,简单的句式催开了学生思维之花,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他们想表达、乐意表达甚至善于表达,直至把课文解读得丰富而深刻。生动的录像成为学生理解文本最形象的手段,他们敢于朗读、甚至忘情地朗读,直至读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高效的课堂其标志不是老师讲了多少精彩的问题,而是学生发现和解决了多少精彩的问题。

三、重点板块三――“跳入湘西小河”

【教学情境设计】:

文章的第二节不过100多字,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军民捉鸭子”的风俗。可是爱与动物嬉戏的学生却对简单的文字充满渴望。所以老师先让学生朗读一遍后,就组织学生身临其境地想像:“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水面上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我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要求学生现场来一段口头表达。

【设计理由】:

新课程的理念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教师是用教材来指导学生学习,教学的长远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该板块基于“旅游”这个大载体,创新地让学生修改大作家的文章,这就是“用教材”的教学行为。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满足了学生顽皮可爱的心理,又让学生尝到了创造文艺作品的快乐,尤其让学生再一次地体会到了湘西端午节特殊的民俗风情之美。

【课堂镜头回放】:

师:精彩的龙舟赛结束了,但我们的旅游活动还没有结束,下面还有让我们这些游客有奖参与的活动呢。请大家朗读一下第二节。

师:各位游客,现在水面上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像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片刻之后,顽皮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举手了。)

生1:我衣服都没脱,情不自禁地跳入河中,向一只鸭子扑上去。那大鸭子吓得“嘎嘎”直叫。我再一扑,就抓住了。哈哈,我成了鸭子的主人!(全班大笑。)

生2:我先潜水,靠近一只鸭子了,我猛地冒出水面抓住鸭子。鸭子张开翅膀扑打着水面挣扎,水花溅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可是到手的鸭子哪能让它飞了呢?我一手死死地抓住它的脚,另一只手按住它的翅膀,它终于成了我俘虏了。(全班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有很多学生举着手,向老师喊“老师,我!”“老师,我!”,老师又让几个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像。)

【实践思絮】:

全国特级教师于漪在《谈谈课堂设计》中说:教师要给学生留余地,尤其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捉鸭子”这一部分,文章进行了略写,老师让学生来详写,给了学生创造的机会。所以教室的学习氛围才会浓厚到一个高点。学生的创造力也令当时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了,他们感慨地说:真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啊。

【教学情境设计】:

老师组织学生品味端午节成为韩国文化遗产的遗憾,从而来启发学生要热爱祖国的精神文化遗产。

【设计理由】: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民俗风情类的,单元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热爱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文以载道,课当然也应载道。所以课堂结尾来一点“道”的点化很有必要。

【课堂镜头回放】:

师:各位小游客,咱们的湘西一日游就要结束了,在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有两个一直在我脑海里的问题我想与大家交流。第一个,咱们家乡过端午节的味有这样浓吗?

师:(故意不接话题)端午节这个风俗起源于哪个个国家?

生:(响亮地)中国!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屈原!

师:说得对。20xx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结果一举获得成功。从这一年起,世界上的人们知道,端午节是韩国的文化遗产。

生:(教室里异常平静,一会儿议论多起来,激动、愤愤不平的感情充满了课堂。)凭什么我们就不能继承?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遗产!

师:你们的想法我能理解。季羡林先生曾经说,正是因为有了沈从文这样的乡土作家,湘西那一片有点儿神秘的土地,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才大白于天下。端午节的事情已经成事实了,我们确实很遗憾。不过遗憾也给我们带来了教训:伟大的乡土作家实在太少了,我们应当好好地过节。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同学们的努力。未来的一天,在中国的文化史册上或许会增添一部作品――《江苏常州金坛尧塘的花木节》,这作者或许是你,或许是他,或许是今天在座的每一位!

【实践思絮】:

这两年,关注和研究课堂结尾的专家越来越多。从小处着眼,良好的课堂结尾能激发学生学习下一堂课的兴趣;从学生终身发展来看,良好的课堂结尾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这一堂课的结尾,在学生的脑海里牢牢地播下了两颗宝贵的种子。

端午教学反思 篇2

《端午粽》一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本文纯粹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讲述了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品尝,然后总要我们带回一篮粽子与邻居分享的事情。简短的四段文字,却清晰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间爱你穿插对粽子外形、配料的描写。课文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的学习。

现就所上《端午粽》一课进行如下的反思:

1、基于本课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在导入新课时结合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家人”,并且回顾了《静夜思》《夜色》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本课的课题。这样以内容为主体的导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也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2、注重低年级课堂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教学。结合课题重点学习了本课的两个新的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在讲解的过程中都采用了字源识字的方法。在讲解其他生字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追根溯源明白汉字的本义。尤其是在教学“豆”字时,结合其甲骨文,让学生去推测豆与什么有关?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本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其指导,通过讲解明确“豆”最早指的是“一种盛肉的容器”。同时也运用了相同的方法识记“肉、带、米”等字。通过这四个象形字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汉字文化的兴趣。

3、在指导写字环节,抓住了“真、分”两个生字中的易错点,让学生观察如何写好这两个字,尤其是“真”里面是三横而不是两横;“分”下面是“刀”不是“力”,通过口诀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夯实巩固生字的写法。但是在此环节评价反馈时,教师的点评并不是很到位,仍有待于提高指导学生写字的水平。

4、关于品读课文的环节,因为前面的识字写字环节用时过多,品读环节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打磨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

端午教学反思 篇3

《端午日》教学反思范文

《端午日》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才700多字。全文从叙事详略的角度来看,文章第一节的“赛龙舟”是详写,第二节的“捉鸭子”是略写。所以,第一节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适应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这课的教学改成了旅游课。在课堂上,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积极配合。文章的重点是“赛龙舟”的场面,要求学生体会文中动作描写的作用,学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虚写结合的写法。我在教学中将这一块讲得仓促了些,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到位。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端午教学反思 篇4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端午教学反思 篇5

【学习目标】

班级:

编写: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无中生有、爱戴、辅助、诬陷”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 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品读课文,感受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学习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学会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感受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学会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学习指导】 朗读—— 【知识链接】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华夏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南阳浙川西峡人,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学习过程】

一.【基础达标】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预习完成)

理解——

表达——

1.【语音茶座】给下列字注音组词,认读3-5遍,再巩固几遍,写会为止。 (学法: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辨义) 佩(pai )(佩 服 ) 施(shī )(施 展 ) 驾(jià )(驾 车 )

戴(dài )(佩 戴 ) 疏(shū )(疏 忽 )

措(cuò )( 措 施 ) 颂(sòng)( 颂 扬 )

俗(sú )( 风 俗 )

尸(shī )(尸 体 )

2.【词语驿站】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名望——好的名声;声望。

爱戴——敬爱并且拥护。 辅佐——协助(多指政治上)。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表示追念。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本课中包含“恳求”的意思。 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3.熟悉文本、把握脉络。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四)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端午习俗——纪念屈原 第二部分(3、4)自然段:遭陷害被流放——依然爱国

第三部分(5、6)自然段:百姓悲痛,想办法祭奠——投食物、倒雄黄酒、投粽子 第四部分(7)自然段:演变为习俗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 (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叶)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三.学习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忠诚爱国、忧国忧民,很有才干的诗人。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朝中权贵诬陷他;楚王听信谗言疏远他,屈原遭流放。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 2.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答:楚王被软禁、首都被秦国占领、自己无法救国救民于水火。

3.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关心人民疾苦、忠诚爱国。

四.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后在课本上用波浪线标出来。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⑴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答:第一句只表达了百姓知道屈原投江后,放声大哭,并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救他,而第 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像潮水一样”生动、具体地突出了百姓的多。 ⑵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答:两句话都写了大家在想办法,而第二句的“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 筋,想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这样描述使句子更加生动、感人。

【当堂检测】

一、给带点的多音字注音。

中计(zhòng ) 传统(chuán) 首都( dū ) 中间(zhōng ) 传记(zhuàn) 都是( dōu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尸(尸 体) 措(措 施) 驾(驾 车) 颂(歌 颂) 户(门 户) 错(错 误) 架(书 架) 领(领 导) 三、选词填空。

后来 以后 最后

1.(后 来),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骗到秦国软禁起来。 2.楚王逐渐疏远屈原,(最 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 3.从此(以 后)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祭奠屈原。 四、猜一猜。

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打一食物:( 粽 子)

【拓展延伸】

1.填表,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各个节日里的风俗: 节日名称 春 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时 间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四月五日 五月初五

风俗习惯

节日名称

时 间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腊月初八 腊月三十

风俗习惯

中秋节 重阳节 腊 八 除 夕

2.课外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对联:

赛龙舟不忘楚风遗韵 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汨罗 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学习反思】

端午节的由来是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让学生通过对端午节由来以及民 间风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午节是我国的 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教学本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阅读有关 书籍,询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屈原这个历史人物。教学时,联系生活,激发学生读 书兴趣。师生共同交流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家乡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对这些问题 很感兴趣,畅所欲言、十分投入,因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以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 基。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心 灵世界。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 视学生的这种感悟。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达到情的激发、智 的启迪、美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情感教育。

端午教学反思 篇6

《端午节五彩粽子》是辽海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了,为了迎接它的到来,让学生们能参与和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我决定教学生用卡纸扎粽子。于是我自己先学扎了一下,然后让其他老师也学着扎了下,她们说比较难,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难学会!为上好这课我总结出几个教学难点:制作粽子用的卡纸条,必须宽度一致,不能剪歪了。

将卡纸条折成一个个的三角形时,每个三角形都必须对齐边缘,折痕还得清晰。最难的在于折完后,将这叠三角形通过包裹形成立体的空间。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也缺乏细心的概念,我将剪卡纸条的任务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对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有一定好处。

上课铃想了,我以精彩的故事导入,介绍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屈原,阐明端午节的来历。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首先我出示用卡纸做好的粽子,问生:它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生:立体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生: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大小都一样吗?生:一样。

接着我在黑板上画出卡纸条,并用虚线画出第一个三角形的折痕,同步示范折法,并强调:三角形的边一定要与卡纸条的边缘完全对齐,手指用力将折痕掐实。接着是第二个三角形,我又在黑板上用虚线画出折痕,并同时出示折好三角形后的卡纸条的状态,让生观察得出:每个三角形大小一样,打开后像三角形的弹簧。师:是的,别让三角形们互相裹起来了,它们是独立的、连续的。

最后要将这些连续的三角形立起来,关键就在最初折的4个三角形里,为了让学生看的更清楚、更直观,我用彩色的粉笔给这几个三角形的边做上记号,并分别标上1、2、3、4的号码,以“找朋友”的方式,1找3,2找4,同步示范手法,最后将余下的三角形不断包裹即可。我采取4人一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这样便于没有学会的同学可以找“小老师”帮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接下来的给粽子穿花衣,挂绳子,学生们的想法都很丰富,有的做成项链挂在脖子上,有的在每一面都画上不同的画,有的用水粉涂出丰富的线条和色彩,还有的学生很开心的告诉我:“是小老师帮助我的,谢谢他”。那时我微笑着给他们投去赞许的眼光,说出鼓励的语言。我很开心,他们也很开心。

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目标却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美术课程不单单是技巧与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让学生学会在学习时,享受过程,并且从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学习的方式,明确学习的态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就是《端午教学反思6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端午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