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系列3篇

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26

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系列3篇。

虽然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从广义上讲,教案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观念,你想知道怎么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吗?以下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方面的资料,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学对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不同学情的建议:

1、学生领悟接受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在基础指导时少花时间,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对基础知识的练习、拓展和补充上。

2、学生领悟记忆能力较弱的班级,可花大量的时间重点指导记忆、朗诵书上的基础知识,在剩余的时间才进行适量的拓展练习,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中几个方面的处理:

一、我的发现:

本课时主要由“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我的发现”部分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学生在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都会有所发现。但是,所发现的内容会因学生不同存在着差异。最简单的是每一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词句多;二是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这是从修辞的角度来发现;三是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发现,使其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不断鼓励、启发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试着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教学中不必给学生讲有关修辞知识。

二、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部分又包括了“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个部分。“读读认认”,安排的是一组反义词语,学生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义词学习新的生字,同时积累反义词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指名认读字音和朗读短文。注意“浊”读翘舌音,“罪”读平舌音,“廉、贪、偏”为前鼻音韵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再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反义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了古诗佳句,目的是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组诗句,只要求读读背背,诗句的意思一般可不讲解。这五组诗句,不但展示出了由植物、山水所构成的静态画面,同时还加入了动物的活动,特别是一些小鸟的鸣叫,使诗句所描绘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不但充满了缤纷的色彩,而且莺啼鸡鸣,让人在视听感觉的沟通、融合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诗句与图画相互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理解诗句,积累诗句。

四、教学设备的运用:

1、课件使用可在PPT的运行环境即可。

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2

本课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这节课有三个显著特点:

其一,以《骑驴》这个故事为引子,拓展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全课从故事开始,组织学生说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意见──说自己的观点──说小组交流的结果──不同意见间的争论──与故事中的爷爷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互相出主意。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话题,这些话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顺着学生的思维提出,让学生都有话可说的。

其二,话题的提出和拓展中,多次创设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惟妙惟肖的音像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各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的情境,成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使得他们不吐不快。教师自己也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和学生平等互动,更激起了学生交际的欲望。

其三,在交际过程生与生、生与师的互动中,巧妙组织,灵活引导,让学生有话会说。教师用示范、启发、补充、暗示等方法帮助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学会表达,用赏识、激励等方法让有想法的学生敢于表达。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调控和引导着说的、演的、听的、看的学生。教师这些教学手段的娴熟运用,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养成交际的良好习惯,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一、口语交际课究竟要训练什么?口语交际课的首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只是设置了一个单一的交际情境,就是“骑驴”这件事,并且始终围绕这件事情展开讨论。从上课的开始,到上课的结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吗?没有。学生先前表达的和最后表达的没有什么两样,很多学生在重复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学生语言表达没有提高有两个因素,一是情景太简单,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变化,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上没有变化,情感上就没有变化,那么语言表达也不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对学生而言就是没有思维的难度和梯度,从事至终讨论一个问题。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缺少必要的指导,大家都明白教师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但是就本节课而言,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提高的,而是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的,学生对表达方式,表达的语气,表达的准确性,没有用自己的评价去引导。

二、口语交际课的目的是什么?口语是日常生活用语,为的是生活的更好,更实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这节课中,老师用了40分钟,解决了一个所有学生都不可能遇到的问题,意义何在?既然是为生活服务的,那么教师就应该适时的把教学的重点从书本转向生活实际。课题就是《该听谁的》,那么生活中有没有左右为难的时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类似的环节,但是学生说的学习“跆拳道”的事情,没有左右为难的感觉,解决起来比较方便。老师完全可以用一半的时间解决“骑驴”的问题,然后创设另一个情境,把问题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创设很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有思维上的跳跃,有了思维的跳跃,造成思维矛盾,学生就会用新的语言来表达,那么就需要学生重新思考和创造,从而重新组织语言,达到训练口语的目的。再就是学习的终极目的还是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语文即生活,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3

在《语文园地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如,学生学习“识字加油站”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的发现的,同时再说一说他所知道的其他的形声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找一个共同感兴趣的地方,准备去哪玩。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日积月累”对诗句的理解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只是老师用口述的形式简单的说给大家,学生对诗句根本没有理解,以至于在背诵时死记硬背,感到困难。JAb88.coM

三、今后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教学“口语交际”时,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自己在课外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然后与选同一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并形成书面稿。在小组内认真地讨论交流,讨论时互听互改,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小编推荐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1000字(模板10篇)


以灯传灯,心灯不灭,老师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总结和复习。是不是很苦恼怎么编写出满意的教案呢?88教案网的编辑收集并整理了“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1)

语文园地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苏老师执教《语文园地八》这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园地教学的一个启示,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

苏老师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我的发现”,“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字、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如上述片断一“读读背背”的教学“快点动脑想一想,看看词语中有什么奥妙?”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将词语进行归类,如: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是表示人物外貌描写的词语;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是表示心情的词语;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是描写天气的词语,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等,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2)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关于“语文园地”教学的课,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指导学生发现AABC的成语的特点“读读认认”中 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趣味语文“说‘言’”。 我感觉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

一、营造了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

开始,我让学生读读成语,自己发现规律,语文园地的几个内容设成了不同的关卡,如“我的发现”为“我是小小观察员”;“读读认认”为“我是小小认字员”;“读读背背”成了“我是小小背书员”等。

二、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出示“我的发现”的成语时,我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发现规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记忆。“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学生自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就本节课的教学说说自己的理解。

1、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通过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这类成语的掌握。

2、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通过读一读这些字词,说

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同桌抽测生字条,加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3、“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通过学生自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4、趣味语文“说‘言’”

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 (“美言、谎言、箴言”),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经过这样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3)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语文园地七》。共包含四大部分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以及展示台。在认真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后,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的发现”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日积月累”中以图片加词语的形式积累词汇。这两大部分内容编排有规律且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重发现、重合作探究、重积累”的理念。是单元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二年级学生处于8-9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表现欲旺盛,喜欢新事物,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积累,但注意力仍不够持久。所以,教学中适宜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练习词语积累,巩固词汇量。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部分内容相互独立,没有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采用比赛,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积累、拓展。

一,我的发现

我首先出示例题,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句子的特点,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然后小组内查字典,找到汉字的几种意思。再汇报结果。学生思考:通过这种一字多义方法,对我们学习汉字有哪些好处。 二、日积月累

先出示词语,学生观察思考有什么特点。再汇报结果,引导得出结论:这些词语都是厨房用具。然后让学生把所认的字写在本子上。 三、当堂训练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本来这节课想把语文园地七的“读读背背”在这节课全部完成,但因为

时间的关系只完成一半,还没来得及进入“读读背背”就下课了。现在回想一下,在学习“我的发现”内容时,指导学生查字典环节用时较长,本可以节约一些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课堂节奏,使课堂更有效。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重点难点:

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8、扩展练习。教师再举几个例子或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如: 灶:烧火做饭的用具,跟火有关。 铝锅:金属“铝”做的炊具。 铝锅:金属“铝”做的炊具。

漏勺:让食物留下,让汤或水从中漏掉的用具。 汤:跟水有关。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同桌互相检测识字情况。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一字多义 厨房用具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本次习作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练习编动物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童话故事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局限和羁绊,使学生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的世界里畅游。童话作品中那种充满离奇的想象力,那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那种对茫茫宇宙憧憬着的神秘感,在学生们幼小而又充满好奇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因此,我因势利导,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老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中自主、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评价提高习作能力,在探究中发展自己。下面简要谈谈授课后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要想让学生充满兴趣和愿望去习作,为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机智的小白兔》,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好的童话世界中,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平时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对于童话也早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看一看、讲一讲所知道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更好地、有效地从丰富的情感中找到共鸣。

二、自主审题,明确要求。

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自主审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这样做。开始时,学生可能找不到习作的要点,更找不到习作的关键所在。但我没有放弃,更没有包办代替,而是一次次地引导,让学生抓住每次习作的题眼和重点,

久而久之,学生都养成了独立审题的良好习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这样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画面形象,启发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于作文来说,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会使文章神采飞扬,从而赋予了文章新的内涵。说起小动物,学生们都是熟悉的,可是要编动物童话故事,看上去应该比较好写的习作,真正动起笔来却觉得思维不够开阔。因此作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前指导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更是关键所在。所以,教学中我通过动画歌曲《动物歌》中一些形象生动、表情各异的动物形象地出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在引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肯定,让“授人以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四、合作学习,分享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的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他们对动物特点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所形成的故事更是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交流,通过组内说故事、评选故事大王,全班听故事、交流彼此想法等形式,鼓励他们说自己的故事,评别人的故事,在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得到欢乐,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尝试着去修改自己的故事,提高口语交际和修改习作的能力。

“长风催云帆,破浪正有时。”未来的教改之路任重而道远。通过这次作文教学的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智慧,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技巧,为使我校作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而不懈奋斗!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能用童话故事这根神奇的魔棒敲开学生作文创新的大门,让他们在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里尽情地飞翔!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5)

《语文课程标准》专门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目的是要着力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教学内容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这种“活动”在于学生动手、动脑去“工作”,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由学生亲自进行计划、观察、操作,这本身就创造了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独立思考、敢于尝试与创造的一切环境,让学生去接触、感受、操作、参与和支配各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在实现愿望与困难抗衡中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去体验挫折、成功、失败和沮丧。学生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实实在在地通过“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有发现、有讨论、有创新)和“三动”(自动、互动、联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自己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6)

语文园地这次的习作要求是写父母的爱,原本以为这次的习作孩子们应该非常会写,由于去年没有提前教学,这学期时间比较短,我就拼命地赶课,所以就省去了口语交际这个环节,让我失望的是,孩子写妈妈的爱都是雨天妈妈带着自己去医院,面对千篇一律的作文,我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可能刚开始我读了两篇范文都是关于这个内容,学生的思维被我困死了就不能从细微的角度去写。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位老师这样教学,我觉得值得学习。关于父母的爱或者孩子对父母爱的习作 这位老师从孩子们的综合性学习作业开始说起鼓励孩子谈最近做的一切.接着从理解题目入手让孩子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孩子说说出这次需要的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爸爸妈妈的爱可以用上一件或者两件. 让孩子静思一会儿结合这次作业搜索一下记忆中的事例.搜索完后再读题感受要求. 接着老师拿了事先准备的一文念给孩子们听这文章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写爸爸主要是让孩子感受到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写出人的动作.老师边念边让孩子说再结合配套用书上曾经出现过的一道训练动作的练习.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交流习作要从这方面努力. 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中开始交流交流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一个事例。讨论时总是很热烈孩子愿意主动和小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后学生举手上来说了在一次广超市时妈妈不让她吃零食的事她明白了那是妈妈不是因为小气而是担心她生病不让吃的。学生说完 老师稍做小结对学生说可以怎么在逛的时候写出自己对那些零食的喜欢而妈妈又怎么不让“我”吃之间的对话和我的想法。

接着老师还是为孩子念了一文这事例是比较特殊的表示妈妈对孩子的爱,主要是可以让孩子体会从小事中写父母的爱。还有学生说他和爸爸爬山时他实在太累了爬不动,爸爸背他下山到山下时家发现爸爸的脚竟然也受伤。这是体现父爱的事例 老师鼓励了他。

教学中,我们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平日里,我们多一些学习,或许会多一股清泉,滋养更多花朵。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7)

口语交际·习作

人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都是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一目标展开的。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部分,通过三幅图画的观察来比比眼力,体验观察的乐趣,内容新颖,很吸引孩子感知与想象。 课堂引入先复习苏轼的《题西林壁》,知道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一样。看庐山是这样,看其他事物呢?然后出示了第一幅“酒杯”图。第一孩子一下子就把酒杯和两头像说了出来。当时还没仔细看过的学生就一片躁动,教室里变得热闹了。自然眼睛尖的也不少,一学生补充说看到两个人面对面。

第二幅观察的是树与人头,我先让学生远看,自然是一棵树,然后请学生细看。有学生说看到了两个,有的高兴地喊着“看到了10个”。学生交流时显得有点乱,于是我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从上到下,树的左边和右边,局部去发现,找到一个画一个鼻子。学生很开心,这的确是棵神奇的树。接着我继续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清人物的神态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说写什么。学生兴致很高,个个擦亮了眼睛,想了许

多高兴或不愉快的原因,而且面对面交流的还想象成一定的关系。在观察第三幅画时,孩子们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想象力也越加丰富,活跃的思维不时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课的尾声,有学生说自己也想创造这样的图画。我也给他们看了第四幅有趣的《少女与老人》的图画,并建议大家可以带回家请家长一起来观察,享受这份快乐。

10来岁的孩子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注重即兴评价与鼓励,既能利用文本,更能超越文本,而且也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特感悟。前两天一直鼓励孩子写观察日记,希望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课后,学生的观察兴致会更浓厚,真正达到养成观察的习惯。

作文的教学在本次值得反思,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景点的资料(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为写作选材作准备)并要求制作资料卡,对资料进行初步过滤。接着,我利用连堂进行作文教学,先请了二十多个资料搜集全面的同学把他们想介绍的景点都写上黑板,然后让同学们点名“我想听听某某同学的介绍”,让“小导游”们上台介绍他们的景点,同时,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如何写景”的几种不同结构、方法。

虽然,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进行作文教学,但我觉得值得,在孩子下笔前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下笔三思的作文习惯。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8)

语文园地的教学因为少了课文的情境,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味同嚼蜡。为了解决孩子们学习兴趣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游戏闯关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基本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让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干巴巴地坐着听老师上课,一节课下来,能有十分钟集中精力听课已经不错了,特别是语文园地这种没有情节而往往又要孩子记很多东西的教学素材,他们更容易分神。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时,我们结合了本单元的一个主题猜谜语,采用了猜谜导入,并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利用了孩子们那种好强争胜的心理,设计了闯关游戏:第一关:我发现;第二关:我会认;第三关:我会读。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更好地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后还设计了玩转乐园这个环节,旨在让孩子享受 “闯关成功”的乐趣,同时巧妙地让孩子们复习巩固了整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跟第三课时《口语交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方面都跟第一课时大同小异。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对游戏也的确情有独衷,不但表现出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而且还展示了他们天真、活泼的一面,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的教学设计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性格特点的,比较成功地落实了我们所倡导的“学中玩,玩中学”的理念。比如在口语交际《猜谜游戏》这节课上,我们设计了一个环节“谜语王国”,这是个学习的环节,这是一个展示自我的环节,这也是一个尽情玩乐的环节。通过前面的闯关游戏,同学们都大致了解了猜谜的基本技巧,这个时候,孩子需要表现和展示自我,而“谜语王国”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创建的谜语王国中,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我们做为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像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我们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在此我也不多例举。

纵观整个园地五的教学,能够寓学与乐当然是可喜的。但是,这个“乐”字我们拿捏地准不准确,到不到位其实很多地方还是需要商榷的。当然,我们以后会更多地加以研究,抛出这样的一些课例,目的在于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来上好我们的语文园地课,会有更多精彩的语文课堂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9)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交流平台”

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和好处,启发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中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中,安排两个写作方法的指导和练习。

1、体会反复手法的好处;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三、“书写提示”,钢笔书法作品欣赏和试写,包括两种章法的示范:

(1)竖行,从右往左写,落款在左边最后一行;

(2)横行,从左往右写,在最后一行靠右落款。

四、“日积月累”。积累四句爱国诗句。

这一课的学习,我共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教学“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反复手法”的运用,以及“书写指导”。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想要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运用“反复手法”写句子时,把说写结合起来。第二课时“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练习以及“日积月累”。旨在丰富课堂的形式,用说、写、读、背等形式丰富课堂,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的积极性。

反思这两节课,我达到了以下的效果:

1、让学生系统的梳理了课文中的点面结合的写场面的方法,复习本次习作重点训练的写作方法,为晚上的习作做好准备。

2、进行了两次练笔,第一运用反复手法写句子,第二模仿片段写对话,学生练得很充分,重视了练笔后的指导,也注了学生的学,关注了知识的落实和运用。

3、落实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写人物对话写不精彩的问题,集中一节课时间重点解决。

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10)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骤安排交际活动,重点放在交流“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图,可以从树上找到隐藏着的10个头像。右上图,从黑白两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杯子,两边黑色的部分是两个侧面头像。右下图,通过对画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看出两个头像: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老妇人。

可以采取在小组内开展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发现。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习作】

本组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刚刚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对本次习作的指导,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捕捉习作的内容,激起习作的欲望。

2、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3、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4、学生试写。

5、选典型的习作进行作中讲解。

6、继续修改完稿。

教师对习作进行批改后,要认真进行讲评,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可让学生谈谈这次习作的体会。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正是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本组课文的几位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中的三个句子,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的;然后读读对话部分,先看看小林和小东在学习课文时发现了什么,再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从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中举出类似的语句,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学习留心观察的方法。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一首花名歌谣,按一年12个月的顺序排列,易读易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试读,提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给予帮助。

对这首歌谣的理解可以分几步走:

1、找出12种花名;

2、联系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或了解到的其他内容;

3、按顺序熟读背诵。

最后还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一两句话。

【成语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成语内涵的部分。

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在学生能够流利朗读短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交流: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练习运用这个成语。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系列10篇


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就要准备好教案。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有没有值得参考的老教师的优秀教案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1

新教材除了课文的更新,语文园地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就本学习园地内容而言,“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其中,每个园地保留的项目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而“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相机出现,由此看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的交流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会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简单总结。

1、教学效果(思效)。

就“交流平台”来说,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以及对于相关课文知识的运用和积累。这部分的学习,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积累运用。学生在读、说、交流中发现写景文章主要的在于想象画面,通过看、听、闻、想,将语言文字具体化,在脑中形成画面感。这部分的学习等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复习”,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了。

“书写提示”是新增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2、教学收获(思得)。

(1)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重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尤其是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学生不仅透过这些词语与句段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用“风”“烟花”“雷雨”“小狗”说几句话,并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时”“顿时”“忽然”,这其实是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而“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则是对于语言组织方面的规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如何丰富语言、如何条理性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我感觉在这次的语文园地学习中,就是复习、积累和运用,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但是依然有些许遗憾:尤其是“语句段运用”部分,这些词语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在运用方面过于狭隘了,很明显学生缺少“生活”。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语文园地教学的源泉。

现在来说,学生虽然不缺少“生活”,但是的的确确缺少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发现”。

4、改进措施(思改)。

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题,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2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继续,话题是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学生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活动,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事例来谈。交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二是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话题导入的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可以从课文《可贵的沉默》或《妈妈的账单》导入;可以运用抒情性的语言激情导入;也可以先讲述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然后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交流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整理自己想说的内容,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注意引导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还可以提醒学生口语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可以只谈具体的事情,也可以结合感受来谈。学生谈的比较多的可能是生病时的照顾,节日买礼物带来的快乐等,这是一个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爱。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时,可以谈谈以前是怎样做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做了哪些关爱父母的事情,有什么感受。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可以提出来,互相交流,大家想办法,出主意。

教师应注意关注情况特殊的孩子,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尽量使他们同所有的学生一样感受到亲情和爱。

如果有条件,请父母一起交流,可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以帮助学生和家长加强沟通。

习作

习作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有口语交际课上的交流作为基础,学生比较容易有话可写。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口语交际课上的发言,再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的内容,也可以重新选取素材。

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或课外阅读中接触的相关文章,想一想这些文章在内容、形式上给自己的启发;还可以尝试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也可以回想一下口语交际课上其他同学的发言,以拓宽思路。

动笔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交流;写完后,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听,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对习作的修改,可以在家长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共同来完成。对本次习作,一要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对有创意的表达要进行鼓励;二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口语交际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在第一组的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此外,光还有多个意思,(1)景物:如,风光;(2)光彩;荣誉:为国增光;(3)比喻好处:沾光;(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这种纸很光;(7)身体露着:光着头。

在第二组的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此外,抽还有(1)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烟;(3)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读这两组句子,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能否发现这些特点。教师可以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如,第一组: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服,还教我读书。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我很快就把饭吃光了。第二组:爸爸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爱的书。小麦抽穗了。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目的是归类识字。要求认识的字基本上是带木字的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要求认识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然后教师抽查本班学生认读情况。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平舌音,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可以让学生在读韵文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关于树木的常识。

读读背背栏目中配合本单元专题,选编了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远行,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制衣衫,针脚缝得密密的,担心他不能早日归来。母亲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这样无私的母爱,做子女的如何能报答得尽?可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然后把全诗背下来。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让学生积累。

展示台

教材提供了几种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必受示例限制。应根据本班教学实践,灵活选择展示的方法和方式。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教师可在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其中,相机进行指导,让成果展示的同时展现学生的自我风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展示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可以跟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如,可以请学生朗读优秀习作。建议把成果展示与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把活动成果与参与程度、态度、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3

一、学会审题

学生在第一课时写初稿时就要练习自主审题,没有老师的任何指导。在习作指导课上,学生再次审题,我引导他们“你认为题目中最重要的句子是什么,提示了什么写作要求?”这样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不管是遇到怎样的写作题目,都追问自己:“题目要求自己写什么?怎样写?”如此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习惯于抓住主要词句理解题意,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还有助于他们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快速地理解应用题的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因此,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十分重要。

二、学习仿写

由于是要在习作中真实地介绍自己,学生课前也已独立完成初稿。我稍加点拨,学生的思路也容易得到拓展。问题是,该如何写清楚自己的特点?这就成了学生写好这次习作的关键。

于是,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貌描写入手,先出示一篇例文,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再品读描写外貌的段落,复习“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然后请一名优生朗读其模仿《燕子》第一小节而写的初稿片断,从而进一步引导其他学生学习仿写。紧接着,我请学生回忆、背诵《翠鸟》一课中“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一句,让学生练习仿写及尝试运用逆向思维改变描写顺序,灵活描述人物外貌。

三、发展思维

对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大认同。我想:好文章是作者读写结合,调动生活与语言的积累,激活并表达思想,在不断地练笔中水到渠成的。

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除了有必要坚持进行基本表达方法的运用的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思维的训练,思想的激活,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兴趣,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在这节习作指导课上,我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由于习作要求“从多方面介绍自己”,那么,指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将所要写的内容进行排序,让他们初步学习整理写作思路,用简单扼要的关键词记录自己打腹稿时思维的轨迹,就有利于学生养成先思考再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可以让其习作内容编排有序,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使学生的语言更能为其表达思想服务。

当然,我也不反对指导学生通过评改习作,从而提高表达水平。但这样的方式仅仅是侧重于在文稿中对字、词、句的修改,改好了一篇习作,就像是在攀登写作之峰时迈上了一小步;可是,如果在指导写作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先确定好全文思路,理解表达方法的运用,再动笔写作,这样坚持下去,将会帮助学生跨进一大步。如此不拘泥于小节,从大处着手,将词句的训练放于平时的语文学习当中,而在作文课上则侧重于渗透、掌握写作知识,帮助学生领悟、运用表达方法,这样,学生在攀爬写作之峰时,将会做到目标明确,全力以赴,事半功倍。

这节《介绍自己》习作指导课,我上得虎头蛇尾,前半段,一切按照我的预设教案有序进行,在后半节课,一方面由于我未深思到底如何“评中引导”,另一方面也因为实物投影仪无法正常使用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但是,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课堂的学习设计不够深入、细致而造成的,只想着见机行事,却忽视了自己应围绕学习目标而发挥的主导作用;此外,还缺乏较高的教学机智,没有随机应变,灵活调控好课堂学习的进程与节奏,这就造成了需要课后弥补的遗憾。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可是我还是得思考如何改进“评中引导”这个教学环节。我想:在引导学生从分析例文入手之后,明确本次习作要做到“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地“真实、多方面地介绍自己”,接着让学生按“聪明队”和“机灵队”分组,每人选择所给同学习作中的两篇文章进行评析:“习作思路清晰吗?有无清楚地多方面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在学生分组交流后,可以让两队以竞赛的方式点评习作,老师引导学生紧扣习作内容与相关语言,进行针对性明确的引导,即点拨学生如何把表现特点的事例描述清楚,将自己当时怎样“说、想、做”的表达清楚。如此设计,将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写作要求,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表达水平。

我能带学生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走多远?这首先取决于我自己有能力走多远。通过上这节研讨课,或许我对自己的“行走”能力有了一点信心,可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还有底气和潜力继续走下去吗?如果不坚持学习和研究,不努力工作与反思,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甚至会影响了学生的“行走”,那真是误人子弟了呀。在此,我很想和大家,和学生共勉:让我们走在学习语文之旅时,努力做到“读书有内涵,说话有口才,写作有文采,做人有品味。”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4

本次“语文园地”主要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说说看到“甜津津、酸溜溜”之类的词语,会想到什么食物,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字词句运用”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复习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同偏旁的字的特点。

“日积月累”积累十二生肖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十二生肖是什么。

“我爱阅读”阅读有趣的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从故事中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一、教学效果

“识字加油站”在交流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说,达到语言积累和识字的目的。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语,感受词语在形式上的特点,再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自己会联想到什么食物,如甜甜的葡萄,酸溜溜的梅子等,然后用这些词语说说自己吃过的美食.

“字词句运用”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弄清楚了同音字、形近字的不同含义。能够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且进行拓展,找出有相同的部件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区别的。如:“飘”和“漂”、“忠”和“钟”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感觉成功的地方时:1.在进行“我的发现”的教学活动时,让小组交流讨论,观察字形,找出特点,学生在掌握同偏旁的字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课堂气氛很浓厚。2.在“日积月累”环节中,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活动,在让学生说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说说生肖的故事,并且借助多媒体欣赏生肖邮票、绘画、民间工艺作品等,了解生肖文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背诵的速度也很快。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1.在我的发现环节中,学生虽然做动作,做表情,在活动中感受偏旁的字和心理感情有关,但是学生没能进行拓展,这是教学中失误的地方,本来这应该是课堂的一个亮点,但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是需要加强。2.在“我爱阅读”环节中,有些学生在交流读后的感受方面,谈的不是很到位,需要引导。在阅读理解方面还需要下大力度。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通过课件、回答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5

《语文园地二》是第二单元知识总结。本语文园地一共涉及到了四方面的内容: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第一部分“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学习场面描写。描写场面时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意在让学生学会重点词的作用和一些词的另一种表达方法。“书写提示”板块通过举办书写展览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最后“日积月累”版块用四首诗里的诗句表达出精忠爱国的高尚情怀。通过教学,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内容:

一、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进行教学之前,我放开课堂,让学生们自己说说学过的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景,总结出点面结合表述方法有什么特点,然后让组长做代表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最后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小练笔。

2、学习第二板块时,关于重点词的运用,我让学生们对带有重点词和不带重点词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进而理解重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对于一词多种表达,我让学生反复地读例句,并用“说”替换到句子中,使学生明白,不同语境下的词语虽然意思一样,但是蕴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3、关于书写提示,我拿出一节课的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练字,并巡视纠正学生们的书写,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写完之后,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推举出书写好的学生,让学生们对于字体严格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4、对于古诗的学习,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纠正学生的字音,使学生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再让学生品一品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之情。

二、成功之处

在语文园地二的学习中,由于我备课比较充分,在课堂上讲解很自然,很好地把握了课堂,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古诗背诵环节学生们积极性比较高,课上全班同学基本背过了诗句,并理解了诗意。

三、不足之处

对于书写指导上还有很大的欠缺,一时无法纠正学生们的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方法,学生们练字时是一种姿态,平时写字又是一种姿态,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合起来,因而课后作业,学生们的书写和课上练字的书写一点也不一样。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教学中,平时也要多对学生们进行督促,平时作业中注意纠正坏的书写习惯,严格要求学生保持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相信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学生们会越来越好。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6

“我的发现”有三组语句,每组的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是第二个句子加上副词以后,表达的感情更浓重一些。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发现两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之处。

“日积月累”是关于谚语的学习,主要涉及到农时和农业气象。农业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型短语,多以简练通俗的歌谣或韵文形式流传于民间,具有地区和季节的局限性。通过对谚语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谚语的意思。

整体上,自我认为上课比较顺利,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基本讲完,每个回答问题的同学都给予了表扬性评价,在学习“我的发现”中,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找到每组句子的不同之处,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读法,例如:师生读,男女读,左右读等,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日积月累”时,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脱离辅助材料,表达自己的理解。每句谚语进行多次朗读,争取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背诵本节课所学习的谚语。在学习完全部谚语后,做题练习,巩固加深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给同学一定的时间,进行自由背诵,最后与老师进行比赛,相互提问背诵,提高学生背诵积极性,增大动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讲解“我的发现”时,虽然回归了课文,但是对于所要强调突出的感情,没有讲解的透彻。在以后的讲解时,可利用换词的方法进行加深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学习“日积月累”时,只是将谚语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没有联系实际生活,在以后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图片与谚语进行结合,简单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7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交流平台”

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和好处,启发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中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中,安排两个写作方法的指导和练习。

1、体会反复手法的好处;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三、“书写提示”,钢笔书法作品欣赏和试写,包括两种章法的示范:

(1)竖行,从右往左写,落款在左边最后一行;

(2)横行,从左往右写,在最后一行靠右落款。

四、“日积月累”。积累四句爱国诗句。

这一课的学习,我共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教学“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反复手法”的运用,以及“书写指导”。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想要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运用“反复手法”写句子时,把说写结合起来。第二课时“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练习以及“日积月累”。旨在丰富课堂的形式,用说、写、读、背等形式丰富课堂,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的积极性。

反思这两节课,我达到了以下的效果:

1、让学生系统的梳理了课文中的点面结合的写场面的方法,复习本次习作重点训练的写作方法,为晚上的习作做好准备。

2、进行了两次练笔,第一运用反复手法写句子,第二模仿片段写对话,学生练得很充分,重视了练笔后的指导,也注了学生的学,关注了知识的落实和运用。

3、落实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写人物对话写不精彩的问题,集中一节课时间重点解决。

语文园地的教学总结起来还是比较成功的,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扎实。

1、承接上节课的作文教学指导,这节课又一次梳理了课文中的精彩的场面描写,学生对场面描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开国大典》一课,补充了写场面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以及写出场面的气氛这些知识点,为今天晚上的写作文铺了厚实的基础。

2、“反复手法”和“人物对话”两次练笔落实的很扎实。特别是写对话,通过范例,让学生明白可以用与“说”相类似的词语来代替说,也可以用与人物行动相关的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代替说,丰富了提示语的运用形式。复习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艺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3、在练笔点评环节,针对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了描写对话时的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写对话,都要交代清楚对话发生的场景,让自己的描写合理化;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以及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的不同。

二、有针对性。

三篇课文写作方法的梳理和两次练笔都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出了细节上的指导。

《语文园地》我采用了极简的教学方法,没有过多过细的去设计教学环节,随堂课的方式进行。试图把更多的时间落实在学生的学和练上,存在有以下的不足:

1、教学环节显得不够精致,时间安排也比较随意,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机的安排了教学内容,以至于第二节课“日积月累”这部分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完成。

2、没有关注课堂气氛的调解,尤其是第一节课,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高。

如果以后再上这节课,我会采取如下的措施:

教学方法更多样,重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设计生动的有趣的情境,把“学与练”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在实践和运用中提升能力。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8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部分是“ 说说我自己”,课前我让同学们准备了发言,但上课时一连叫起三名同学都无话可说,说都无话可说,更不用提写了。

我灵机一动,不要他们说自己,而是让他们说说别人,学生这一下来了精神,先从说靖同学开始,“刷”的一下子,孩子们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她跑得快。”一个孩子们说。

“她为啥跑得快?”我问道。

“她个子高,腿长,是我们的大姐大。”我听着学生的分析。

“她学习好。”

“她暴躁。”

“为啥这样说?”

……

经过五六个同学的发言,一个体育好(跑得快,篮球打得棒),学习好,文静当中而又有点暴躁的靖同学展现在大家面前。

下面再说说石同学,一个小男生。

“他字写得好,每次老师都拿着他的作业让我们看,让我们学习他。”

“为什么他字写得好?”

“我在张店少年宫学习过写字”石同学自己说。

“字写得好说明什么?”我追问。

“说明他学习认真。”

“哪些方面还能说明他学习认真?”我继续问。

“他把每一个标点都写得很好,句号写得很圆。”

“不是写得好,而是写得规范”我给学生纠正。

“他很文静,有时还很害羞。”靖同学说。

“他背诵的时候很胆小,生怕自己背不过。”辛同学插嘴说。

“那是他不太自信。”我说。

一个学习认真、文静、又有点不自信的小男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节课,十位同学说了八位,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是发言热情极高。

从起初的“说自己”的寂寞无声,到“说别人”的人声鼎沸,只是转变了一个角度,学生根据别人的发言整理文字,就不再是无话可说了。也不会写作文“为难”了。

私下,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有家长反映,学生长时间写不出作文,很为难,很害怕。听了家长的话我更感觉害怕。反思我的作文教学,真的是让学生写得多,评价的多,而引导学生写作文,抓住角度寻找内容方面确实做得太少了。究其原因,或许是教师对待作文的一种态度吧!认为作文耗时多见效慢,不如学课文、学知识来得实惠。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9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给学生讲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辨析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成语;?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前两组语句,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并尝试着给第三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书写提示”提示学生横排书写和竖排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日积月累”安排了两组四字成语。第一组是描写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的成语;第二组是描写人民生活艰难,社会不安定的成语。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去朗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或《少年中国说》,体会用这种朗读方法带给自己的成功喜悦,养成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好习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二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篇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言学科的性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敢说”的氛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一般来说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是很有吸引力的。像这一节课中,学生主动提出“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表演,好吗?”这就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是吗?

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二是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它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在做小动作,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会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训练“能说”的能力

1、丰富内容,说得实。首先,要挖掘教材,贯穿交际内容。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表演,好吗?我马上答应说:“好呀,那你们说该怎样演呢?”“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他们就自发的讨论起来了。不一会儿,他们就举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如何演好。然后再请四人小组自己选择一幅图进行表演。

2、形式多样,说得活。

⑴ 语言调动。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并在交流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点,使他们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⑵ 角色表演。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可以领悟到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在训练初期,主要是模仿、体验,以后再逐步让学生通过想象,向创造性对话推进。

⑶ 想象创造。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同学们有的拼出小狗、有的拼出闹钟,还有的拼出葡萄等等,同学们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

⑷ 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最后让学生想象,你如果像杨利伟叔叔那样做上飞船,在太空中你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3、指导精当,说得好。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说话颠三倒四或漫无边际的情况。因此,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一是教师要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口语教学过程,做到层次清楚,要求明确。这样学生才可能“顺藤摸瓜”,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当学生能够确定说话主题后,就要让学生说话有条理、有重点,抓住事情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细节具体讲述,这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谈话的内容。例如:在学生提出自己演时,我引导他们说说该怎么演,为下一步演好做准备。

三、培养“会说”的技巧

会说是在能说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提出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和技巧,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示范。教师的话说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说话质量。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首先教师的语言交际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在课前准备时,我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备。哪些话应加重语气,哪些话应放缓语速备到心中有底,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严格把握。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炼,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用语,做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技巧。

2、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精选7篇)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在规划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你是不是在为写一篇优秀的教案而做准备呢?以下的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二、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四、模拟情境,典型示范

1、由老师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一学生向妈妈(爸爸)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⑴要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⑵心里话的内容要真实。

⑶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五、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4、自我修改。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2

在本课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并适时进行了拓展,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减一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学习区分形近字,提升了语文的学习能力。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引导想象画面等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3

语文园地六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学会识字认字,注意书写笔画和字形结构。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并能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能在句子中根据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能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多问为什么,展开想象,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

一、教学效果:

1、《日积月累》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出意思,教师及时帮助指导)

2、识字写字:出示各场馆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游览这些地点。出示图片及对应名称。同学们认识这些建筑物,那么会读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去掉词语拼音,认读词语。(结合图片,以图识字)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出示第一组字“含、迎、留”,指名说出它们的笔顺,全班一起书空,梳理笔顺。出示第二组字“荡、满、敬”,指名说说它们的汉字结构。指导:“荡”是上下结构,“满”“敬”是左右结构。学生书空练习,梳理笔顺。完成课本上生字的书写,每组字抄写两遍。教师巡视,注意书写姿势。

二、成功之处:

语文园地六主要是对本单元的语文学习作总结归纳。强调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识字写字是本节课的一个要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时,我创设情境,给学生做示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写话练习我主要是采用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让学生学会多问为什么,并能自己通过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让他们对大自然抱有好奇心,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掘,只要我们能像川川一样有“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时常问“为什么”,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宝藏能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不足之处:

《我爱阅读》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找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答,最后老师点明重点。我觉得这点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对学生这头把握不够多,缺乏相应的针对措施,我想这就是我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课堂的机智还不够,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四、改进措施:

整堂课也是落实了重难点但是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制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及时的引导,不要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4

这节课,林老师抓住了新课标“重发现,重合作探究,重积累,重情趣”的这一教学理念而设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针对儿童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特点,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林老师的课正符合了这一理念,利用多媒体画面,创设了有趣的语文园地,随着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出现,让孩子们眼睛一亮,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紧接着让孩子去闯关,最后孩子们闯关成功后,还送上礼物:世博各展馆图片。“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独立,没有密切的联系的,这样的设计,能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

我觉得如果每一次闯关成功之后,播放“海宝”的配音激励语,而不是教师包办替说的形式,可能学生更享乐于被人称赞的快乐,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给每个环节起个名称,如:“叠词百花园”(我的发现)、“美味佳肴园”(读读认认)、“孪生兄弟园”(我会填)、“吟诵品诗园”。这也是情境创设的一种形式,这些情境新颖,符合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奇的心理,可以使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进入游戏中主动学习。

(二)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积累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课标中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实现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7——8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喜欢新鲜事物,又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积累,加上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度不一,所以,教学中宜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习兴趣,让孩子去发现、探究知识的规律。这方面,林老师在多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所体现。

1、找规则:学生自读,找规律,到小组讨论,互相补充。教师还适当的引导学生思考,如:在学习“我的发现”中,问:你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在“读读认认”教学中,问道: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在“我会填”中引导学生男女比赛,看哪一方说出更多的词语。

2、比一比:在“我会填”中引导学生男女比赛,看哪一方说出更多的词语。

3、说一说:在“我会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内读、男女生读之后,让学生说就自己的心情,及假如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没有做过多引导,而鼓励学生自己思考。

(三)引导学生延伸拓展,联系生活开拓运用。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识字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场地。而我们教师要注意的是如何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园地中的提示,做到触类旁通。林老师在这堂课中也注意了拓展。如“我的发现”中,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同一规律的词语。我觉得可以再增加多几种类型的词语组合练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拓展到ABB、ABAB、AABB式这几类词语。在“读读认认“中让学生说说带“草字头、提手旁”等字。我觉得在这环节,还可以拓展到说说其它偏旁与什么有关,如“口字旁、衣字旁、示字旁”等。

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学完了“读读认认”的四组字和含生字的八个词语后,我觉得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个句子,也可以设计一段含有这些生字、新词的接近学生生活的一段话,“今天,我们来到郊外烧烤,很快空气里便混杂着茄子和香菇的香味。吃饱了,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让学生朗读,对这一题进行整合。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识字是为了运用。

总得来说,这节课教师能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采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以及观察比较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4

一、教材简介

口际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习作的形式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一幅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大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我的发现”提供了形式相同的四组词语,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对对子,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我会填”的目的是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

“趣味语文”安排的是读绕口令。这个绕口令描写了彩霞映照大地,一群花花绿绿的鸭子在水中好戏,水花和霞光相融的美丽而有趣景象。

二、学习目标

1、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

2、乐意将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进行词语积累。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三、教学建议

本次口语交际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前虽然学习了有关秋天的课文,对秋天有些感性的认识,但平时观察积累不够,因此教学目标定为先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的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然后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快乐。目标定好之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这是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访问能力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处理,使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获得很多材料,这样汇报时比较精彩。

此后还可以将单纯的口语交际向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把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交流之后,引导学生: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指导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动动手。在实际过程中开展多种活动,也是很好的方法,如编故事、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等。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内容很有趣,有几道题都是关于“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主题的。如《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节气对于学生来讲很生疏,在教学时我重在激发学生了解节气等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读使学生读对节气有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没有强求记住具体有哪些节气、各在什么时间等。

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我再来读《节气歌》,结果还是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1.这首诗每句写六个节气,即一个季节的节气。

2.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年四季,这里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该季节由这一天开始。

3.而每句诗的第四字又是“春、夏、秋、冬”四个字,只是这里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意思为这个季节过半了。两春之间夹着两个季节,后面也是两个季节。

这样一分析,发现背诵这首诗歌就方便了许多。

当然,教学时,并不是我将所知道的知识全盘倾倒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读,去了解二十四节气后,再让他们发现诗歌的秘密,然后才说说每个节气的特点。相信,这首诗在学生的脑海中远会比我深刻许多。

二年级语文园地教学反思7

《语文园地》作为每一单元的结尾,相比于先前生动有趣的课文来说总是略显枯燥和乏味。而《语文园地》又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板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6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惊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我就引导他们从“看字”“说字”做起。对于”多,吕,从,森,品“等这种特殊的字,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其特点,领会了其意义,记住了其字形。由于学生自主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教学中多次鼓励了能发现规律的学生,致使这样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运用新规律指导了自己的学习,识记了生字新词,而且初步培养了识字能力,形成识字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读读记记”里有六个四字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教材上安排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积累词语,在备教材时我感觉到,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多读几遍直到让学生能背诵下来,这样的方法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且可能几分钟就可能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但是我意识到这个可能大多数老师都想采用的教法在新课程中已不合乎课程理念,其一、这是一个机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会使学生感觉到语文渐渐枯燥,久而久之语文教学将走入死胡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在有意无意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了。其二、这样的教法根本没有没顾及到新教材“删繁就简”之后留给教师驾驭教材的空间,就几分钟的教学不仅学生没有深层理解识记而后拓展,而且教师浪费了一个重要的设计空间。

那么,如何施展才华,把语文的词语教学也放到文化的平台上,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闪耀光彩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这些词语,要求把词语读准了,之后让他们读一读课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等他们大概理解了这些词语以后,我把这些词语编成了一小段文字:(课件)夏天的一个午后,天空突然间(),紧接着,下起了()…雨后(),花儿在微风中(),()。那“嗡嗡”飞着的蜜蜂,穿着()的衣裳,成群结队地在玩耍呢!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再来读这些词语,这一次,孩子们读到的这些词语已经带有了情感!孩子们读“阳光灿烂”时,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开心,读到“芬芳扑鼻”时我看到了几个嗅着鼻子陶醉的小脸。是的,无论如何,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而要求孩子感情读词是很难的,也不实际的,而在语境中读词,不用太多技巧的指导,孩子们也会读出情感来的。这是因为语言文字已经站到了文化的平台上。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先生说过: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把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还原为生活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逐步提高。

在这次精品课程的研究中,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在形近字的对比过程中,如果可以将两者的偏旁进行对比,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形近字利用偏旁区分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减少错别字。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把做练习放在了整堂课的最后进行,像此类知识性板块没有较大衔接的练习,可在一个知识板块结束后直接进行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二年级语文园地教学反思8

前天宋主任跟我说第二天第三节课会过来听课。听完心里怕怕的啊——还没有把这群小屁孩的行为习惯整好啊,不能保证他们会乖乖听课,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啊。最担心的是那几个捣蛋王会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可是,宋主任说如果一开始就做得很好了,那还需要导师干嘛。别怕出错,我们观摩以后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是好事。听完这一席话,想想也对啊,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背负着那么重的包袱呢,做好自己就好。

要学习新课《语文园地一》。按照以前的教学,语文园地的内容我是不怎么讲的,比如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大板块都是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下放到小组讨论中完成,最后带着他们做总结顺带点拨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考虑到还没有给这里的小屁孩进行分组学习,所以明天的课还是需要自己带着他们一起学习。

看着刘老师的课件,结合教参,觉得“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大板块主要要求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根据这一想法确定课上主要让他们发言,让他们读。总体来说上课纪律比前几天要好,估计是小屁孩们知道领导要来听课,哈哈哈哈,小小变色龙,可爱ing。

前半节课小屁孩会因为小组竞赛保持比较高的注意力,但后半节课就坚持不下去了,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听了宋老师的点评后,把一些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记录在这,希望能警醒以后的自己。

1.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除了男女互读,还可以增加同桌对读,师生读,小组读等增加趣味性;

2.“我的发现”板块中,对形声字和偏旁部首的总结不够明显、到位,学生可能没有领会到老师的意思;

3.值得发扬的是讲月部时有涉及到古义,让学生知道字的意思;但后面的“艹”、“木”部不能因为你觉得简单就略略带过,对你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小朋友来说可能就是难点;

4.要强调书写,强调写字姿势;

5.预习指令要非常明确,预习到位的要及时表扬;

6.学生出错了要及时指正,教师要适当范读

除了上面宋老师提出的建议外,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方面也该重点抓:

1.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着力组建好得力班干队伍;

2.强制培养小屁孩的行为习惯(坐姿、排队、上课和课间纪律)

3.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尤其注意轻音和儿化音),做到不唱读、不扯嗓子、不添字漏字,逐渐培养情感朗读;

4.加强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6

【设计理念】

着力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字。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阅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

4.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

2.词语减肥,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给词语减肥后,发现新词:大小 深浅 高低 长短 粗细 多少(都是反义词)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4.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6.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7.选择5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8.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设计意图]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①表示蔬菜一类的词:萝、茄、菇(与蔬菜有关)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词: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扒、扛、拣(与“扌”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④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跺、踢、跳(与“?”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4)、想想说说

①再说几个表示蔬菜一类的词:──────—(与蔬菜有关)

②再说几个表示“煮”意思的词:────—(与“火”有关。)

③再说几个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与“扌”有关。)

④再说几个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与“?”有关。)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④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⑥拓展练习, 创设情景说话:如

风光秀丽的黄山──────;川流不息的汽车──────

⑦ 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购( )评( )破( )拾( )

沟( )坪( )玻( )给( )

拎( )甸( )续( )钱( )

铃( )句( )读( )线( )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5)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设计意图]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自己练习生活体验来思考、应用新知识,引导小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这正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终究姓“语”,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辩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本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然后再有选择地“买票上车”。这样的活动,貌似无序,但却会有很多内在的规则支持着有序的运作,学生会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更应如此。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①记下小龙的名字。②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口语交际课,教师的角色已发生变化,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这一探讨,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应大力提倡。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脑动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样的堂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实际上课堂重心已发生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向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原来那种教师强调“注意听”的呆板模式,被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取代。这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对教师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文雅的举止谈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 三 课 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在联系生活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过交流和展示,来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设计意图]

引导小学生交流生活体验,组织小学生“推销小报”比赛。本身就是十分有趣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是智慧,感悟的是体验是成功是快乐。这种超越和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7

这是我第二次以“学习园地“为对象进行精品课程的开发。第一次是在上学期,学校研发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精品课程。说实话,那次并不满意,课堂上表现得较为粗糙,教学设计上也缺乏一定的新意。这次又加入了三年级的语文精品课的研发团队,在教学设计上让我思索了很久,也上了几次试教课,较有信心。

《学习园地》应该说是一个语文综合知识课。它包括“我的发现、读读认认、读读背背、趣味语文”四部分内容,看似毫无关联,但总的来讲,就是对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并使学生学会迁移。

三次试教,因为内容较散,我一直在寻找一条线索使之相联系,也在寻找其趣味性。第一次试教这课,我看到“我的发现”中AABC类词语的节奏音韵美,于是在教学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此内容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小组读,拍手读等等。还地此类知识的运用迁移上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如选词填空,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至二个说话。由于在此部分的内容停留的时间过长,其他内容只能草草收场,特别是读背与趣味语文根本无法展开,就热热闹闹地过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内容少,相信学生收效甚微。老师们评课时,也对我时间的分配上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内容也较乏味,用拍手读虽然能体现汉语的节奏与音韵美,但不应盘桓于此,浪费时间。

第二次试教,由于在内容的趣味性上没有新的突破,所以一节课下来,虽然时间紧凑感增强了,但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还是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在评课时,老师们提出几条建议,课堂上能否把几内容划分一下时间,有主次之分,不要平均用力。这次把重点放在读读背背部分,因为是古诗,有诗境,有诗意,还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 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讲,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等形式。于是,我再次修改教案,重头再来。

也许应了那句话:“灵感只是光顾那些不停思考的人。”由于几日来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在对读读背背中五句古诗的反复吟诵中,我突然发现了其中之一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句诗包含着一个广为流传的的典故。喜出望外之下,赶紧上网查找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找到这个故事后,一切都迎刃而解。于是,迎来了第三次试教。可以说第三次试教,也是我最得意的一次学习园地课,我用一条主线,贯穿全部内容,又为四个内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我的发现”部分主要让学生去看,然后熟读,最后运用。而“读读认认”部分,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翘舌音,后鼻音,然后联系旧知说说加偏旁识新字的方法。而“读读背背”的内容则是全课的一个重点,也是最出彩的地方。采用了故事导入,设置诗境,背诗比赛等形式。最后一部分内容就是趣味语文,就是放手让学生去仿编,仿说,学生兴趣较浓。较为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时间还是较少,学生还未展开。

三次研磨,多次易稿,终于成型,上好一节课好课实在不易。经验体会如下:

1、教学目标要明晰。由于园地课内容较杂,所以每个知识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学生一节课学完后,也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

2、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对于园地学习来说,大多是基础知识,没有太多煸情的内容或故事情节。如果就把它上成一节纯粹的练习课也无可厚非。但这样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知识留下的印象也不会太深。例如:本节课我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因为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还只有八、九岁。光讲理论或知识,他们是不可能有太多精神投入课堂的。因此我充分挖掘内容的趣味性,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讲故事,拍手读等等。大大地提升了其学习兴趣,自然事半功倍。

3、多媒体制作的丰富与悦纳度。虽然这是一节园地学习课,但在多媒体的制作方面我煞费苦心。色彩对比强烈,图片丰富,内容简洁。这样精美的课件,为课堂增色不少。

4、集体智慧永远超越个人智慧。所以成功地完成此课任务,科组内,特别是精品课组成员功不可磨。一次次建议一次次修改。都是走向圆满不可缺少的步骤。

总之,从课堂上学生的投入及学生掌握检查的情况来说,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语文园地课。

《语文园地七》教学建议

多次研磨,几次易稿,终于呈现了一节较为成熟的语文园地课。对于园地七的基本知识部分,我有以下建议,仅供参与。

1.课前准备部分,可以提前让学生熟悉与初步感知“读读背背”的主题。因为读背中五句诗句要在当节课即时完成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另这五句诗的主题是“友情”,因为古人表达的含蓄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说出,要给时间让学生反复仔细阅读方能体会。

2.在讲授“我的发现”AABC类型的四字词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介绍其他几中类型的四字词。如AABB型,ABCC型等,但这些内容不能做一个重点介绍。而应把重点放在熟读与运用上。我建议在老师在迁移运用此类词语时,可以采用层进的方法,先给出词语,进行选词填空,然后让学生选其中两个以上进行说话练习。内容上最好接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3、在讲授“读读认认”部分内容时,重点应落在加偏旁认新字上。花样可以再多样些,此部分内容我自以为采用的方法还较单一,找翘舌音,后鼻音等,并用同桌读,齐读等方式巩固,但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加印象,完成较为牢固的积累。

4、“读读背背”部分,我在讲课时先用故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进行导入。因此,老师最好熟记这个故事,不要照书本读,这样有利于老师在讲故事时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趣味语文”部分,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我采用播放一首好听的歌曲《中国话》,这是一首用中国汉语中有趣的“绕口令”编写的一首歌曲,学生非常感兴趣。可以让学生感受独特的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另外让学生根据趣味语文中的格式自编一名话,如谎言,美言可以怎样说等等。这儿老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系列6篇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那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小编特别编辑了“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系列6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1

个人简介:我出生于19xx年x月,自19xx年参加工作以来,尽心投身于教育事业,同时也赢得学生家长的好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像地质工作者那样细心勘探,去发现学生心灵中“深埋在地下的巨大宝藏”。

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走进语文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我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然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的得以显现。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以阳光的心态活跃在教学前台。但也遗憾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肤浅解读,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使语文课有点不像语文课了,失去了“语文味”。教学中对语文领地拓展,使“语文”这个本来就众说风云的概念更加含糊不清了。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亮眼的教学设计,越来越令人眼花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一节赏心悦目的语文课结束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真的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吗?一晃而过,让人目不暇接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只不过是几张美丽、有趣的图片罢了。乱哄哄地讨论看似探究,但大多缺少明确的指向,学生海阔天空的发言,甚至胡言乱语,却还会受到表扬鼓励,名曰:“有新意,有创新。”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教师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匡正人心:

一、把握拓展的“度”,潜心于读文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可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过分注重内容的拓展,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一位教师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新型玻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于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成为海市蜃楼。

二、弃空泛表演,做“实的”训练

“生活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会唱歌的老师在课堂展示歌喉;会画画的老师在台上挥毫泼墨。那会武术的老师就该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是想:“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才艺展示呀。”当然,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确实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

这种做法就很值得磋议了。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例如,某教师教学《狐假虎威》时,是这样活跃课堂:教师请5名学生分别戴上狐狸、老虎、小鹿、兔子、野猪的头饰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导演。当导演的学生给其他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爱表演,爱看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活动的确迎合了学生的心里需求。教师的话刚说完,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们有的找头饰,有的戴头饰,有的扮鬼脸… 在表演、评价中半节课的时间转眼即过。可细思量,在这看似活跃的课堂中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呀!

我们不能否认,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课堂,该占据多大的课堂空间,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永远代替不了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无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活跃”,回归本源。

三、适度合作,重视品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力争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识,时不时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方式,当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

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装饰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一个课时内就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老天鹅破冰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老天鹅是“破冰勇士”吗?哪些句子表现了老天鹅的勇敢顽强?老天鹅为什么要那么做?第三次讨论:天鹅们还有别的破冰方法吗?”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老师在合作、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都默默无语,自己想自己的事。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东拉西扯。表面上气氛热烈异常,实际却没解决根本问题。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思考,对此“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那些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四、少点放任,多点引导。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选择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

中设臵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未免太放任自流了。

课文永远不可能激起学生强烈阅读欲望,学生当然也就不可能对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情结,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如果汇报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学无主次,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教师既不能牵着学生鼻子走,也不能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盲目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2

弹指一挥间,担任初二语文教学工作一个学期已经结束,现在静下心来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期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本期我努力做到了几点:

一、细心备课。这里备课不仅是写教案,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备课包含体现新课标、研究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研究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研究教材、查阅材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教材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比如一节课在本单元在本册书乃至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怎样?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放到这里,我都在一一思考。

二、认真上课。课堂是我们教师传授知识最直接的手段。

三尺讲台,是联系着学生的生命的。我深知:你讲什么,教什么,传授什么知识,培养怎样的能力,给予怎样的思想熏陶,给予什么价值观,学生将来都会反馈给你。现在学习,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生活。所以,我一刻不敢懈怠,因为我的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中,融合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他学会学习,懂得怎样求知。

我没有求得课课精彩,但要他们课课有所收获。我一向做到课课有目标,人人明确目标,我和学生一起努力完成目标。我的课堂要求严格,学习完了,必须明白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方法指导。有了方法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针对班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这一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基础训练,因为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连走路的方法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无从着手,语无伦次。我本学期尤其注重了记叙文和说明文答题方法解题技巧指导。甚至交给他了他们答题的思路和常用术语。事实证明,学生做这类题一旦找到了路子,下面就好走了。

四、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是学习效果的最有力的反馈。

要求按时交作业的同时,还要他们认真完成。我每次把作业分成按ABC分等级,多批A级,多加鼓励。在作文批改时,力争找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婉转提出不足之处。让他们在得到肯定的氛围里生存学习。这样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

……

但从学生试卷反映出的问题也发现有以下不足:

一是,基础知识被忽视。这不是难点但确实被小视的地方。拼音调号把握不准、标点符号模棱两可现象、古诗词默写错别字时时出现。以后要课课严格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有时语文课被过度工具化,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对语文尤其是整体阅读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把握不足。下学期的语文课努力克服这个不足。

三是,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我深信,语文应该是大语文,除了做好课外美文的指导欣赏外,应该吸纳各科知识互补。

……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多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让自己更优秀,让我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3

语文考试——拿住耗子才是好猫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目前的语文考试所致。您瞧,考试的作文题目不管学生是不是有生活,不管学生是不是有感受,总之我出了题你就得无条件的去答,面对这样的考试,学生是毫无选择的,所以不管怎样,到了考场上,有没有生活也得“编”,有没有感受也得“煽”,没办法,谁让咱是被考的呢?

另外,这样的考试,也带给了老师很大的功利心,很多老师不再研究作文学习本身的规律,不再研究过程,而是研究起了考试,研究起了如何对付考试作文,因为不管怎样,只有在考场上拿了高分才是老师的成绩,于是乎,为了追“分”,一些速成的作文教学出现了,老师不管是不是符合学习规律,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只要结果,哪怕学生在说假话,在无病呻吟,甚至在抄袭,一切均不在话下——不管白猫黑猫,拿住耗子才是好猫!

作文批改——老师的眼睛不揉沙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文老师都成了文学批评家,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学生稚嫩的习作,用放大镜看着那些所谓的毛病,不考虑自己教的怎样,不考虑学生的作文应该怎么会写,好像学生天生就应该会写作文,而且应该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所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律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从错字到病句,从段落到篇章,都要挑剔,我们不反对指出学生的错误、毛病,但是难道学生除了这些毛病就没有值得你去夸奖的地方吗?再说,从长远看,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难道这些毛病不挑不可以吗?祖庆老师曾提出让老师不写批语而写读后感,就文章和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闪光点,本人非常赞同。这样批改,学生会喜欢,会觉得作文不难,每次看老师的批语就是在和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喜欢上作文,那很好玩!和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相比,那些毛病不挑又何妨?

有的老师之所以不放过学生一点点的毛病,其实还是自己的功利心在作怪——这样的作文拿到考场上还能那高分吗?岂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喜欢写作文,喜欢每天写点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真正的作文能力,那还怕考试吗?

阅读教学——“读”是根本,“写”是点缀 读中学写,历来被语文教学所认可,没有读就没有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课堂也是学习写的课堂。但实际上又是怎样的呢?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有一个很响的口号——阅读课读是根本!没错,阅读就是读,但是怎么读?仅仅是翻来覆去,拿腔拿调的朗读吗?不出声的读不是读吗?读的时候是不是要有思考?好的文章要不要背诵积累?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看看现在的阅读课吧,为了读而读,为了展示老师的功夫而读,为了让课堂迎合评委的要求而读,真正的思考、涵咏语言的魅力的默读反而少之又少,甚至要费力的去找,才能在一节课上找到那么几分钟。

大家想想吧,40分钟里,学生在拿腔拿调的所谓朗读中会学到些什么呢?能掌握多少语言的规律呢?在这样的读中,学生会学会写吗?有人会说,我在读中安排了写呀,可仅仅是写那么一两句,仅仅是为了点缀而安排的写,就把读中学写的目标完成了吗?远远不够啊!在读中,要渗透给孩子们语言的规律,在读中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精彩语言的妙处,在读中要学会如何表达,经典的语言范例要记在脑子里成为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养分。

落地麦曾提出写对读的侵略,我反而要说读对写的侵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真的是侵略,而是野蛮的侵略。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读要读出兴趣,要读出品味,要读出收获,要读出思考,这样的读才能形成真正的语文素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最大的悲哀就是老师们在读言读,在写言写,我说读和写都分别在侵略着对方,也都不该侵略对方,而应该是联合作战。

这三大杀手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作文教学的发展,学生刚刚出现的一些写作的兴趣萌芽,还没等露出地面,就被无情的斩首了,这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吗?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4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方法,更教给学生一种思想,那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用事实说话。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始,我拿出自己制作的转盘教具,虽然孩子以前也见过这类转盘,但今天依然没有削弱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个个小眼发光,紧盯着我的转盘。我请了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来转转盘,其余学生看转盘转出的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地读出来。因为有事先的预习,再加上这几个形声字除了“锚”字,很多学生一年级时就已经认识,很多学生自信地读出了它们!为了考验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我又采用了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同桌开双轨火车读等方式,巩固这几个形声字的读音。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它们的偏旁说说字的意思,学生很轻松地说了出来,我借着这几个字趁势告诉学生形声字的规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堂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字,是有趣的形声字的规律。 我们一直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想:如果每次教学都能发掘学生的兴趣点,那教会学生学习应该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5

成功之处: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不足之处:

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上课自我还是比较的紧张,而且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过程安排不是很合理,鼓励性的语言单调,评价语的指导性不强。透过这次讲课,也让我看到了自我课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之余,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使自我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改进措施:

总之,信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数量爆炸式地增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选取、处理信息的潜力,就会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赋予不尽的动力和源泉。

一上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6

《语文园地四》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旨在让学生学习怎样理解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意在让学生学习小说中不同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体会句子中的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者不同的语言所体现出的不同人物的心情;最后,“日记月累”版块留给我们的是一首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增加学生们诗词的积累。通过教学,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内容:

一、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交流平台”教学过程中,首先与学生一起回忆,我们这个单元学过的《桥》《穷人》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总结从哪些方面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个方面: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二、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三、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的形象。例如《桥》中的老汉的形象通过老汉“冷冷的”“凶得像只豹子”“吼道:‘少废话,快走’”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凸显出来。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在《桥》一课中通过描写山洪的凶猛,体现出老汉的沉静、有威信等

2、“词句段运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先读句子,体会小说中的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的形象的作用,指导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要注意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体会各种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另外,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品质。

3、对于《回乡偶书》的学习,先与学生介绍诗人写诗时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朗读古诗,纠正学生的字音,使学生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和积累诗句。

二、成功之处

我在教授“语文园地四”的时候,感觉自己比较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们学习起来也比较充实。对于古诗的学习,因为节奏简单明了,学生们学习兴趣非常高,气氛热烈,基本在课上已背过整首诗了。

三、不足之处

这一课的学习,我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参与度还可以,但我觉得在“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方面,学生们紧紧浮于表面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地深入理解,对于让孩子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词句段运用”方面多做准备,准备更多的资料,让学生们体会理解,并准备一些适当的练习进行小练习,甚至可以让学生当堂进行小练笔,同组讨论,进行纠正,使得“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更加深入。

腊八粥教学设计及反思系列3篇


88教案网专题“腊八粥教学设计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我们应该如何去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学生思考和说话也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优秀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案的帮助。教案设计板书和板画更直观,下面是由88教案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腊八粥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腊八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教材分析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学反思一

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

一、语言描写洞心理。

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 “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写出了八儿急于要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都看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腊八粥的强烈愿望!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无法马上吃到渴望的腊八粥,八儿便猜想着锅里的腊八粥的样子,于是,恳请妈妈抱着自己看看,也看出了八儿急于想证实自己的想法!

“哦!”虽然这一处语言描写只有一个字,却将八儿亲眼见到锅中腊八粥时的惊讶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说,语言不在多少,关键看它的作用!

透过语言描写展示的是八儿的心理变化!在读中分析,在读中感悟,

二、行为、表情展心理。

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

“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

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出出进进”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

“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讶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展现给大家。

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给了大家!

三、拟人写法有妙处。

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学反思二

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

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

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现了八儿的那种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孩子们轻松的感受出一个孩子那天真’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

用“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予以警示。

腊八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6.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7.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活动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由于内容较多,所以我没有对上课时间进行限制,完全将本节课的内容上完,所以超时是本节课的最大问题。而在这节课上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还是非常强烈的,每一个环节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学效果很不错。但是由于内容较多孩子在课后也略显疲惫,如果重新再上本节课我将会把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删减,力求精炼的讲完本节课,让孩子在有限的课上时间充分学习且不占用孩子的娱乐时间。

小百科: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腊八粥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7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7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为我们安排主题是“小小新闻发布会”,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一直以来都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广泛地收集新闻资料,所以学生准备充分。而在小组交流的环节,学生面对林林总总的新闻报道,懂得了筛选,学会了比较,提选了有意义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和学生始终围绕“说清楚、说明白。发布的形式新颖以及听的认真、评的细致”这几个方面去学习。

在这节课中,学生真正互动起来。在老师设计的情景中,学生扮演了主持人、新闻发布者、新闻评论员、记者等角色。这种角色驱动,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在拓展的环节,学生现场采访听课老师和同学。据反馈,学生有敏锐的触觉,以身边的新人新事作为切入点,抓重点,有目标,有创意地提出了采访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收集、储存、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重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关心学校,关心社会的人。

这节课,也留下了不少遗憾。课堂上时间安排不恰当,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学生在评论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学生评价的语言肤浅。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2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每次学生最发愁的就是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个个愁眉苦脸,无从下手。特别是对于三年级学生,作文是刚入门的阶段,无论是语言表达上还是习作素材的积累上,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次的研修的机会,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习作教学的策略。我认真设计了这一堂习作课,并进行了反思。

一、视频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在上课伊开始,我播放高科技的一段视频,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这个视频的播放起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哇”的惊叹,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视频中的哪些新鲜事物时,学生也了解到了未来的食物与现在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

二、说的效果

当要求学生们说说自己要写的事物的特点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的事物的特点,功能说出来。但也有同学完成得不够好。原因可能是对于未来的概念还模糊。

三、范文的引路引领学生易于动笔。

在教学中,我故意用红色笔描红了神奇的笔和未来房子“特性”;蓝色笔描了“未来的的笔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这让学生再次明白了习作的方法以及路径。

四、通过修改,再次点拨本次习作的重点。

我让学生大约运用了205分钟的时间进行习作,没有一位学生能写完。这一节课我主要是让该了解未来事物的“特性”和“便利”两点进行交流与修改。目的就是帮助习作上尚有困难的学生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重点,也让同学们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这堂课虽然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但还是有不少的遗憾,还有学生没有明白未来的事物为何物。我可以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上,让学生先默读,再指名读,然后再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这样学生更能加深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相信不断地探索,交流我们的习作教学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3

本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部分,而且都是围绕着神话这一主题设计的。可以说,这次语文园地是本组“神话”主题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应该努力体现:有趣的设计是前提,丰富的积累是基础,有效的发现是提升,有机的运用是目标。下面我对自己本园地教学情况小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语文园地是连接知识与方法的纽带,又是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运动的桥梁。能力的形成必然是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在语言运动中内化生长。纵观本园地,真正体现了:从文本中来,到生活中去。

“交流平台”中的伙伴对话告诉我们“神话”的魅力,进一步认识神话的特点: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神话身上载着人类的希望和期待。

“识字加油站”很简单,也很有趣,学生很喜欢,并且轻而易举就掌握了。

“词句段运用”是本园地的重点,教师设计了多种学习方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掌握了神话故事中的成语以及神奇的情节,增加对神话故事的喜爱。学习过程当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在各自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组进行总结发言,用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并总结。这一关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新知的能力。

2.教学收获(思得)。

(1)课堂活动不局限于简单的教材内容。“识字加油站”环节当中,两组词语特点鲜明,把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说一说这组词语的特点,这时候老师深入到小组当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说,说说自己的发现,甚至可以说说自己的想象……老师尽量地拓展学生的思路,领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2)通过词句训练,学生借助四字词语,如“腾云驾雾”“各显神通”等了解神话故事,了解人物特点,同时借助这项训练让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对神话故事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神话神奇环节,将“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的《嫦娥》串联起来,彼此关联和映照,让神话故事的特点更加明确化。

3.不足之处(思失)。

本园地教学我做的不足的是被我一直忽略的“趣”字。“识字加油站”这样编排不应该是如此简单,它是想借助这样一个有趣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妙处。这道题目并不需要过多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读这些词语,它们“妙”在何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4.改进措施(思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大法可依,小法必活;贵在创造,妙在灵活。这是教学之道。这样的园地教学中,就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具体引导和指导,把自己积累以及体会到的东西表述出来,同时需要老师在教学当中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神话。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4

在接到任务要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我的发现”、“读读背背”、“读读记记”、以及趣味语文中的“猜谜语”的内容后,我心里就犯愁。该如何去上一节这样的练习课,平时老师们都说练习课容易上,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像这样的语文园地练习课,一上不好课堂气氛就沉闷,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经过苦思冥想,我决定引用儿歌《三字经》吸引学生,以自己上课的激情以及带有激励性的过渡语言带动学生,力求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但是很遗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 布置预习,很关键。

三(2)班的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带起,对他们比较了解,大多数学生较聪明活泼。布置预习后,他们都很认真去预习,并且一部分学生已经预习中就已能背《三字经》及成语了。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优生带动差生,在教学“我的发现”ABB重叠词时,学生也在一、二年级有了一些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交流,自己去探究,从而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较顺利完成这一项内容。在教学《三字经》,我发现很多同学在预习方面做的很好,这一块的内容部分学生很容易背出来甚至背出《三字经》其他的内容。

二、 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上好一节课,特别是语文园地这样的练习课,必须要有积极并富有成效的学生活动伴随始终。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参与创造条件,抛弃教师独霸讲台,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创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本课第四块猜谜语的教学中,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学生兴趣很高,比如:龙蔓蔓同学说的一个谜语就很有趣“有臂没有手,有颈没有头”(上衣)。同学们都争着猜,急于说出自己收集的谜语,这个时候我觉得同学们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节练习课我觉的存在不少问题,就简略的说两点:

一、在“读读背背”以及“读读记记”中读的形式不够灵活多样,没有照顾到差生。读《三字经》时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组读,降低难度来照顾差生。

二、读读记记中的成语,我觉得读方面还不够,差生做我会填的内容难度较大。读读记记中的词语都在课文里出现过,经常用到联系生活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当把它们集中在一起巩固时,不仅要加强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运用会运用,应该要设计了“自选一两个成语说句话”这个环节。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既培养了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落实了基础知识的训练。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5

在《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的教学过程中,听、读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所以我建议还应该加强说和写的训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其中,例如让学生例举一些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谈谈自己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整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结果,再表达出来,这样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划和主持活动,他们更具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无形间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根本教学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的规律有效地学习、记忆和积累,所以还要把“写”的训练落实到位。所以我在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写课后感等,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语文园地是小朋友学习语文的乐园,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去,去玩一玩、学一学吧。

一、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5个版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识字形式呈现,“饱、泡、跑、抱、袍、炮”6个形声字,左边偏旁表意,右边部件“包”表音,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发现”是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旁边有学习伙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让学生在偏旁归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能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第二项是查字典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语,学生在积累歇后语的同时,感受这种特殊的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狐狸和乌鸦》,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

二、成功之处:

⑴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收集谜语,说一说谜语出处。自编谜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编的,但不能说出谜底。

⑵组织学生积极猜谜语。(念谜语和猜谜语往往是交互进行的。特别是一念完谜语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猜结果,场面会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活动秩序,还要引导小裁判员及时做好记录。)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站出,在“谜语王国”中与谜语主人进行口语交际。

①甲:“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

②乙念出自己的谜语。

③甲猜谜语。

④乙方确认。

⑤裁判记录。

⑶教师组织继续活动: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高手真不少!别着急,闯过两关很不错,现在要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是抓住哪些特点猜的?大家认真听,评一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识字方法的发现,并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扶──辅──放”三步层次的教学,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减一减”识字方法,这是直接的方法的学习,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不足之处:

因为时间限制,知识点学习的广而杂,缺乏知识系统,教师未充分发挥好主体地位。

四、改进措施:

1、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通过创设和字宝宝游戏的情境,带领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识字、写字,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生字,会用生字,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写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特点,发现规律,触类旁通,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放手让同学自身充沛的说:

口语交际中,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给同学明确提出要求后,教师指导到位,应放手让同学充沛的去想象,充沛的去说。可以让同学自由说,小组说,全班交流说。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给同学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能毫无目的的重复说。

2、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光包括与伙伴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我们要经常给同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同学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合作。

3、协助同学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

要培养同学养成“倾听”的习惯、“表达”的习惯、“支持”与“扩充”的习惯、“求助”与“协助”的习惯、“建议”与“接纳”的习惯。同学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6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把自己拿手的本领和同学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先说说自己的这一招是怎么好,再告诉别人怎么做,最后评选出本领最拿手,说得最清楚的同学。习作主要就是学习怎么将学会的绝招写下来,将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然后谈谈感受。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通过出示刘翔图片,问学生是否认识,同学喊出他的名字和本领,引出他的绝招——跨栏;除此,还联系了这一单元16课小柱子们的比绝招,引导学生进入今天新课。

二、解读要求,指导方法

将要求分为两部分,分别指名读,读完找学生评价,再由评价学生说出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干什么。了解完要求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想想在做展示的时候该怎么介绍,按什么顺序介绍。老师抓住了从绝招名称、优点、做法三方面去进行详细指导学生。最后,老师提示学生介绍的途径有口头描述、图片展示、现场展示等,丰富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

三、交流讨论,绝招PK

在交流前 通过老师发问,学生答得方式强调了口语交际过程中,听的同学和说的同学分别该注意什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意识。告诉学生最后要进行评比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现自己。在学生小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做到了走到每组同学身边,进行进展情况的询问,相比之前不会走下讲台了解学情,现在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继续努力。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同学上台展示,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模仿,然后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和学习。除了采用学生点评,还有老师点评、掌声鼓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如果评价时做到更自然的去流露对学生的赞赏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最后,进行“评评谁最棒”的活动。优点在于,评比前给学生说清楚规则,就是举手提出你心中的候选人,老师筛选出呼声最高的,进行举手投票,一个只能支持一位。就这样顺利选出本领最拿手的、说得最清楚的、本领既拿手又说得清楚的同学进行表扬,整个过程较有序安静的完成了。

四、复习导入

上课后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即向别人介绍绝招时该怎么介绍,然后进行简短的同桌交流。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于接下来的习作学习更顺手。

五、明确主题,指导写法

这一环节,指名读要求,引导学生找出里面关键词,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通过读老师准备的写作歌,回忆叙事文六要素这些步骤,学生对于主题把握更加明确了。

紧接着进行具体步骤指导,分别讲解开头、中间、结尾的多种写法,提到开头应新颖,清楚明了;中间应具体,还要采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尾可以点名主题,谈谈体会或者去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有了前面步骤的铺垫,老师这时引用两篇例文,指名读,师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带来一些好词佳句,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这堂课结尾,出示参考题目,当然,也可以自拟。布置习作练习。

总的来说:虽然是感冒发烧的状态去上完这两节课,但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与任务,整个过程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在交流展示环节做到了有针对性、多种方式的去进行点评;老师进行组织指导,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使这节课发挥了它的意义。在习作学习部分,要求明确,着重指导写法,也引用范文指引,总体来说,学生的反馈与教师预期大致相符。

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除上文中陈述的很多方面以外,还有很多,例如:

A教师热情度还是不够,没有完全参与孩子中来;

B在学生展示环节,一个学生讲完另一个学生上台的这小部分空隙里,课堂纪律会短暂失控,虽然都是很快的安静下来,但还是缺乏处理这方面情况的经验,会觉得力不从心或者无奈。

我相信在我一次次的学习与反思中,我会做到更好。

二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7

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思考、积累,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权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知识掌握扎实牢固。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养成了积累名言警句的好习惯。

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在我的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较注重引导学生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补充,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但在具体落实这些训练点时感觉还欠扎实,有效。还有在与学生交际过程中的如何进行因势利导,运用即时评价,突出发展语言这一重点,是以后再上同类型课时需要思考和历练的。

语文园地八(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展示台展示的是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常能体验到自已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快乐的体验,能促进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再说,许多内容的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需要学生之间共同的交流和帮助,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汇总


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做教师应该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们需要针对课情准备好教案。教案帮助老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主题相关内容,是88教案网的编辑为您呈送的,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1

经过第一次的研磨后,决定把“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里的“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分开来上,形成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词语盘点”

教学设计的改进主要体现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采取以“闯关”形式的游戏来贯穿始终,分别设为“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用”四关,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游戏来复习枯燥、机械的朗读方法,将多种方式的比赛形式与朗读、书写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积累词语产生兴趣,从而乐学。

2、教学环节更加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把“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根据课文的内容分成四组,然后让学生根据每一组的词语来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这样既能检测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熟悉程度,也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3、在实际运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两部分的词语当中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进行写话练习,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是否完全理解了词语,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来进行写话练习,他们的句子很多都来源于生活,这样便显得更加精彩。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2

在本课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并适时进行了拓展,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减一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学习区分形近字,提升了语文的学习能力。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引导想象画面等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二、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四、模拟情境,典型示范

1、由老师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一学生向妈妈(爸爸)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⑴要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⑵心里话的内容要真实。

⑶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五、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4、自我修改。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4

这是我第二次以“学习园地“为对象进行精品课程的开发。第一次是在上学期,学校研发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精品课程。说实话,那次并不满意,课堂上表现得较为粗糙,教学设计上也缺乏一定的新意。这次又加入了三年级的语文精品课的研发团队,在教学设计上让我思索了很久,也上了几次试教课,较有信心。

《学习园地》应该说是一个语文综合知识课。它包括“我的发现、读读认认、读读背背、趣味语文”四部分内容,看似毫无关联,但总的来讲,就是对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并使学生学会迁移。

三次试教,因为内容较散,我一直在寻找一条线索使之相联系,也在寻找其趣味性。第一次试教这课,我看到“我的发现”中AABC类词语的节奏音韵美,于是在教学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此内容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小组读,拍手读等等。还地此类知识的运用迁移上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如选词填空,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至二个说话。由于在此部分的内容停留的时间过长,其他内容只能草草收场,特别是读背与趣味语文根本无法展开,就热热闹闹地过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内容少,相信学生收效甚微。老师们评课时,也对我时间的分配上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内容也较乏味,用拍手读虽然能体现汉语的节奏与音韵美,但不应盘桓于此,浪费时间。

第二次试教,由于在内容的趣味性上没有新的突破,所以一节课下来,虽然时间紧凑感增强了,但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还是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在评课时,老师们提出几条建议,课堂上能否把几内容划分一下时间,有主次之分,不要平均用力。这次把重点放在读读背背部分,因为是古诗,有诗境,有诗意,还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 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讲,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等形式。于是,我再次修改教案,重头再来。

也许应了那句话:“灵感只是光顾那些不停思考的人。”由于几日来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在对读读背背中五句古诗的反复吟诵中,我突然发现了其中之一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句诗包含着一个广为流传的的典故。喜出望外之下,赶紧上网查找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找到这个故事后,一切都迎刃而解。于是,迎来了第三次试教。可以说第三次试教,也是我最得意的一次学习园地课,我用一条主线,贯穿全部内容,又为四个内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我的发现”部分主要让学生去看,然后熟读,最后运用。而“读读认认”部分,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翘舌音,后鼻音,然后联系旧知说说加偏旁识新字的方法。而“读读背背”的内容则是全课的一个重点,也是最出彩的地方。采用了故事导入,设置诗境,背诗比赛等形式。最后一部分内容就是趣味语文,就是放手让学生去仿编,仿说,学生兴趣较浓。较为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时间还是较少,学生还未展开。

三次研磨,多次易稿,终于成型,上好一节课好课实在不易。经验体会如下:

1、教学目标要明晰。由于园地课内容较杂,所以每个知识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学生一节课学完后,也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

2、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对于园地学习来说,大多是基础知识,没有太多煸情的内容或故事情节。如果就把它上成一节纯粹的练习课也无可厚非。但这样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知识留下的印象也不会太深。例如:本节课我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因为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还只有八、九岁。光讲理论或知识,他们是不可能有太多精神投入课堂的。因此我充分挖掘内容的趣味性,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讲故事,拍手读等等。大大地提升了其学习兴趣,自然事半功倍。

3、多媒体制作的丰富与悦纳度。虽然这是一节园地学习课,但在多媒体的制作方面我煞费苦心。色彩对比强烈,图片丰富,内容简洁。这样精美的课件,为课堂增色不少。

4、集体智慧永远超越个人智慧。所以成功地完成此课任务,科组内,特别是精品课组成员功不可磨。一次次建议一次次修改。都是走向圆满不可缺少的步骤。

总之,从课堂上学生的投入及学生掌握检查的情况来说,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语文园地课。

《语文园地七》教学建议

多次研磨,几次易稿,终于呈现了一节较为成熟的语文园地课。对于园地七的基本知识部分,我有以下建议,仅供参与。

1.课前准备部分,可以提前让学生熟悉与初步感知“读读背背”的主题。因为读背中五句诗句要在当节课即时完成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另这五句诗的主题是“友情”,因为古人表达的含蓄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说出,要给时间让学生反复仔细阅读方能体会。

2.在讲授“我的发现”AABC类型的四字词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介绍其他几中类型的四字词。如AABB型,ABCC型等,但这些内容不能做一个重点介绍。而应把重点放在熟读与运用上。我建议在老师在迁移运用此类词语时,可以采用层进的方法,先给出词语,进行选词填空,然后让学生选其中两个以上进行说话练习。内容上最好接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3、在讲授“读读认认”部分内容时,重点应落在加偏旁认新字上。花样可以再多样些,此部分内容我自以为采用的方法还较单一,找翘舌音,后鼻音等,并用同桌读,齐读等方式巩固,但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加印象,完成较为牢固的积累。

4、“读读背背”部分,我在讲课时先用故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进行导入。因此,老师最好熟记这个故事,不要照书本读,这样有利于老师在讲故事时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趣味语文”部分,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我采用播放一首好听的歌曲《中国话》,这是一首用中国汉语中有趣的“绕口令”编写的一首歌曲,学生非常感兴趣。可以让学生感受独特的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另外让学生根据趣味语文中的格式自编一名话,如谎言,美言可以怎样说等等。这儿老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5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制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的生活。而语文园地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教学要求学生明白地交流子所观察的内容,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下面是我习作教学是反思。

我根据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习作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习作前几天,我用盆子泡了一些绿豆和红豆。而且在进教室时,用一系列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不出所料,老师端了一盆豆子进教室,这个举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好奇地看着我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老师要做一个实验,那就是自己亲手培育豆芽。假如有学生愿意和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可以自己在家里种。大部分学生当即表示回家也种豆芽。我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和我一起做实验可以,但要每天细心观察豆子的变化,并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很多学生兴趣更高了,特别是一些平时调皮的男孩子也表现出高涨的兴趣。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每天都会利用一点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观察教室里豆子的变化,交流心得体会。在和学生在没有任何上课的束缚的情况下,我边引导他们观察边讲解自己的观察顺序,和一些很难发现的地方。从一颗颗豆子到有点芽儿,再到长出嫩叶……学生全程都在兴致勃勃的观察,而且十分的认真。很多家长也发了图片给我,都是学生们精心种出的豆芽,非常漂亮!很多家长还说以前没时间陪孩子,这次孩子一定要求家长要陪他们种豆芽。很多家长们经常这次经历也感慨:以前缺席了孩子很多时候的成长。这次习作也间接成了每个学生家庭的亲子活动了。我很高兴!

同时,每天我也会抽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让我惊喜的是学生的观察日记写得非常好,语言也很优美。有的学生用“喝饱了水,露出了大大的肚皮”来形容泡了一段时间的豆子。有的学生说“刚长出的嫩芽,白白的,像婴儿伸出胖胖的小手和我们打招呼呢”。有的学生说“豆子的芽儿越长越高了,由一个胖婴儿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豆芽有两片叶子,两片叶子合在一起,像大雁张开双翅在空中翱翔……”对于写得好的观察日记,我会组织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学生列举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看着孩子们几天时间的改变和收获,我知道这节习作课已经不需要正式的课堂了,学生已经知道该怎么写这篇作文了。我利用了一点时间,给孩子们进行了做实验的总结。讲了我自己种豆芽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也自由讨论和小组内交流,学生的感悟都让我有点惊讶。有的学生说:要学习豆芽只需要一点点水就破壳而出的坚强。有的学生说:要爱护花草树木,因为每一株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有的学生说……我想,通过这次习作,学生在思想上也有所收获了。

生成不是偶然、不是随意,也不是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果真是那样,教学就不叫教学,课程也就不叫课程了。”尼莫早就这样说过。也许有人会问,动态生成不是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吗?不是强调要为学生的需要服务吗?是的!生成的确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教学工作的价值要求;要满足学生即时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通过这次习作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引导学生说自己感受时,没有很好的照顾到那些仔细观察了却没有勇气发言的同学,在引导学生口语表达上还要下功夫。另外,可以让每个学生写一写自己种豆芽这次经历的心得体会,更有利于促进全面学生的发展。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观察的时候,因为时间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及时的参与进来。以后努力完善自己,争取更好的成果!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带有相同偏旁的字,以复习巩固认过的字;读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比较形近字,巩固写过的字;读句子,让学生感知“越……越……”这种句式;读背古诗。

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要求认读一组带有木字旁的字。“木”在字的不同部位,有上有下,有左有右。还有的字是由两个“木”或三个“木”组成的。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认,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认读后还可以利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这样,既可以巩固生字,又可以了解字的意思。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联系起来识记。

第二项“我会读”,这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标牌上的字多数没教过,但天天看见也能认识。如,“年级、班、小学”。有的字,学生在路上、食品包装上常见,也认识了一些。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请会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请他们告诉大家是怎么认识的,激发其他同学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认字。最后可让学生说说在课外还认识了哪些字。以此练习为契机,今后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识字的机会。

第三项“比比写写”,共六组形近字。上面一排每组的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少一笔;下面一排每组两个字笔画数相同,但有一个笔画不同。教学时可一排一排地比较,让学生自己看出每组两个字的差别,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说一组,我说一组,看谁说得清楚。比较之后再写下来。因为这次写字没有田字格中的范字,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写字情况给予提示。

第四项“我会读”,练习中的三个句子句式相同,用“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这个句式在前面的课文《菜园里》见过,通过再次练习达到巩固、积累的目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再提问:发现三句话有相同的地方吗?这种句子在哪课见过?可把那一课句子和三句话放在一起再读读,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越……越……”说话。

第五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劳动非常辛苦,告诉人们要爱惜粮食。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顺,注意读准“锄、谁、知、中、餐”几个字,还要指导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教学反思

如何以教材为载体,较好地实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呢?我们在探索《语文园地》课的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研究:

一、注重各种形式的复习以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各种丰富多样的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以及汉字的练习,这些练习的目的明确,而形式生动活泼,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完成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认”,教材中将前面学过、带有“木”字的汉字归为一类,并以一个“转盘”形式排列出来。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相应地设计了一个“玩转盘──找秘密”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借助图片,调动其对生活已有的感知,探究为什么转盘里的每个字中都有一个“木”字。使学生不仅识熟了已学的汉字,还初步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并为以后自己学习汉字的字形、字义打下基础。

二、力求体现向生活的扩展与延伸

《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读”,让学生认牌匾字,就是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有,也没有什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区别。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重视规范书写,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新课程标准对于识字写字提出了具体要求,更强调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因此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课以及语文园地中都着重安排了指导写字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把这些虽然学过,但容易混淆的汉字认真“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易错字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这些形近字的了解,把这些汉字写对写好。教师要指导学生先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些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是重点笔画如何起笔落笔,然后再让学生照着样子写,最后通过学生互评互改,互相帮助,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评价,也学会怎样把字写端正、写好看,从而初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通用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通用,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 篇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内容很有趣,有几道题都是关于“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主题的。如《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节气对于学生来讲很生疏,在教学时我重在激发学生了解节气等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读使学生读对节气有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没有强求记住具体有哪些节气、各在什么时间等。

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我再来读《节气歌》,结果还是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1.这首诗每句写六个节气,即一个季节的节气。

2.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年四季,这里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该季节由这一天开始。

3.而每句诗的第四字又是“春、夏、秋、冬”四个字,只是这里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意思为这个季节过半了。两春之间夹着两个季节,后面也是两个季节。

这样一分析,发现背诵这首诗歌就方便了许多。

当然,教学时,并不是我将所知道的知识全盘倾倒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读,去了解二十四节气后,再让他们发现诗歌的秘密,然后才说说每个节气的特点。相信,这首诗在学生的脑海中远会比我深刻许多。

二年级语文园地教学反思7

《语文园地》作为每一单元的结尾,相比于先前生动有趣的课文来说总是略显枯燥和乏味。而《语文园地》又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板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6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感到惊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认识汉字,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孩子们好观察、爱表达,我就引导他们从“看字”“说字”做起。对于”多,吕,从,森,品“等这种特殊的字,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其特点,领会了其意义,记住了其字形。由于学生自主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教学中多次鼓励了能发现规律的学生,致使这样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不仅运用新规律指导了自己的学习,识记了生字新词,而且初步培养了识字能力,形成识字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读读记记”里有六个四字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教材上安排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积累词语,在备教材时我感觉到,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多读几遍直到让学生能背诵下来,这样的方法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并且可能几分钟就可能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但是我意识到这个可能大多数老师都想采用的教法在新课程中已不合乎课程理念,其一、这是一个机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会使学生感觉到语文渐渐枯燥,久而久之语文教学将走入死胡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在有意无意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了。其二、这样的教法根本没有没顾及到新教材“删繁就简”之后留给教师驾驭教材的空间,就几分钟的教学不仅学生没有深层理解识记而后拓展,而且教师浪费了一个重要的设计空间。

那么,如何施展才华,把语文的词语教学也放到文化的平台上,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闪耀光彩呢?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这些词语,要求把词语读准了,之后让他们读一读课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等他们大概理解了这些词语以后,我把这些词语编成了一小段文字:(课件)夏天的一个午后,天空突然间(),紧接着,下起了()…雨后(),花儿在微风中(),()。那“嗡嗡”飞着的蜜蜂,穿着()的衣裳,成群结队地在玩耍呢!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再来读这些词语,这一次,孩子们读到的这些词语已经带有了情感!孩子们读“阳光灿烂”时,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开心,读到“芬芳扑鼻”时我看到了几个嗅着鼻子陶醉的小脸。是的,无论如何,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而要求孩子感情读词是很难的,也不实际的,而在语境中读词,不用太多技巧的指导,孩子们也会读出情感来的。这是因为语言文字已经站到了文化的平台上。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先生说过: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把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还原为生活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逐步提高。

在这次精品课程的研究中,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在形近字的对比过程中,如果可以将两者的偏旁进行对比,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形近字利用偏旁区分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减少错别字。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把做练习放在了整堂课的最后进行,像此类知识性板块没有较大衔接的练习,可在一个知识板块结束后直接进行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二年级语文园地教学反思8

前天宋主任跟我说第二天第三节课会过来听课。听完心里怕怕的啊——还没有把这群小屁孩的行为习惯整好啊,不能保证他们会乖乖听课,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啊。最担心的是那几个捣蛋王会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可是,宋主任说如果一开始就做得很好了,那还需要导师干嘛。别怕出错,我们观摩以后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是好事。听完这一席话,想想也对啊,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背负着那么重的包袱呢,做好自己就好。

要学习新课《语文园地一》。按照以前的教学,语文园地的内容我是不怎么讲的,比如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大板块都是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下放到小组讨论中完成,最后带着他们做总结顺带点拨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考虑到还没有给这里的小屁孩进行分组学习,所以明天的课还是需要自己带着他们一起学习。

看着刘老师的课件,结合教参,觉得“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大板块主要要求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根据这一想法确定课上主要让他们发言,让他们读。总体来说上课纪律比前几天要好,估计是小屁孩们知道领导要来听课,哈哈哈哈,小小变色龙,可爱ing。

前半节课小屁孩会因为小组竞赛保持比较高的注意力,但后半节课就坚持不下去了,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听了宋老师的点评后,把一些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记录在这,希望能警醒以后的自己。

1.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除了男女互读,还可以增加同桌对读,师生读,小组读等增加趣味性;

2.“我的发现”板块中,对形声字和偏旁部首的总结不够明显、到位,学生可能没有领会到老师的意思;

3.值得发扬的是讲月部时有涉及到古义,让学生知道字的意思;但后面的“艹”、“木”部不能因为你觉得简单就略略带过,对你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小朋友来说可能就是难点;

4.要强调书写,强调写字姿势;

5.预习指令要非常明确,预习到位的要及时表扬;

6.学生出错了要及时指正,教师要适当范读

除了上面宋老师提出的建议外,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方面也该重点抓:

1.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着力组建好得力班干队伍;

2.强制培养小屁孩的行为习惯(坐姿、排队、上课和课间纪律)

3.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尤其注意轻音和儿化音),做到不唱读、不扯嗓子、不添字漏字,逐渐培养情感朗读;

4.加强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 篇2

一、初识语文园地

接到要讲语文园地的网上教学任务,我开始阅读教材,阅读教参,发现教参上只有短短的两页多一点的内容,分别是对四个部分的概括性描述、总结。看完之后我基本上没有思路。第一次觉得语文园地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还有点难度。第一次备的课,第一课时20分钟,第二课时只有10分钟(省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明显,第二课时备课不充分。即使是第一课时的20分钟,组内老师评价,也是课本上的内容没有讲透,拓展的其他例子,虽然很好,但就好像一个地基不稳的大厦。

我开始反思之前的语文园地教学,也是依据教参内容来组织教学,教参上给的东西多了,补充的就多。给的少了,课基本就依据教材来上。如果自认为内容简单,一个课时就结束了。虽然讲的过程中,感觉也有困惑,觉得简单的东西,学生却有些迷惑。可是却没有仔细打磨过语文园地的教学。

二、了解语文园地

同事们对我的课每一部分都提出了建议。比如词句段运用的两部分。第一部分需要把例子讲清楚,学生才会仿照例子去写。同时,还要解决学生有难度的观察什么,怎么思考的问题。第二部分修改一段话,比较难,老师需要给学生一个梯度,先复习单个句子的修改,再进入一段话的修改。一段话的修改,还要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改,改完之后还要再仔细检查,有错误接着修改。直到最后,每一句都修改正确为止。古诗教学,是有一般步骤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了解作者、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了解诗意。

同事们提出建议后,我开始再深入思考,怎样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设置,从而让讲解落地生根,让训练有的放矢。这样条分缕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精细打磨的时候,我发现,语文园地胖了。看似是四个简单的部分,其实讲透之后,是有很多的内容的。语文园地作为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梳理,担任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功能,在一个单元中的地位举重若轻。既需要前勾后连,回顾整个单元的知识。还需要拓展运用,夯实学生的能力。这样两个课时精细设计下来,每个课时的详案又六七页,每个课时讲完之后达到25分钟左右。我第一次觉得,我把语文园地讲透了!

三、探索语文园地

经一事,长一智。有了这次打磨语文园地的经验,面对语文园地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关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去探索语文园地的教法。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点比较成功的做法:

1.两个课时被清明小长假冲开了,第一课时安排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修改一段话的学习。第二课时安排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和日记月累的学习。两个课时安排合理,能比较扎实地解决重难点问题,特别是修改一段话的学习,讲解、训练扎实。

2.交流平台和修改病句做到了前勾后连,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回顾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总结、识记理论方法。并在例子中去强化使用。修改病句设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学习有坡度,减轻了修改一段话的难度。

3.课前注重搜集时效性强的图片、视频资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触动学生的留心观察和主动思考意识。分步解决了学生观察什么的问题,和怎么思考的问题。

4.古诗学习,由读准字音到品读诗意,逐层递进,引领学生联系画面读懂古诗中的意境。并激发学生读诗人其他古诗的兴趣。

不足之处:网课的学习,不能个性化地交流和指导。课堂上没有生成,都是老师了解学情的预设。如果生生多些碰撞,会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教学,我还在路上。和教研组一路同行,一路成长,我很开心!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 篇3

语文园地的教学一直是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面对零散的知识点、缺乏情境的教学材料,学生往往兴致低,教师也易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如何进行生动有趣又有效的《语文园地》教学,我在与课题组成语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以下经验与反思:

一、我的发现部分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说话,训练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然后,反过来说:“我发现剪刀像……”让学生反复说话,在反复说话中内化语言,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想一下,在你们的生活中你还有什么这样的发现?语文教学要求要结合学生的经验世界,走进大语文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素养。在生活中学语文。所以学生能说许多优美的比喻句,甚至越说越精彩。如:白云好像雪白的小绵羊;大树好像一把绿绿的大伞。可以说这一环节上的是比较成功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二、读读认认部分

读读认认部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的巩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基本能读好生字,老师只需要略加指点。在这个环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认这些生字,通过四人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的形式,反复朗读,认识生字的读音。同时,为了避免枯燥读字词,我还加了一首可爱的《笨笨熊》的儿歌,让学生创编动作,在快乐中将生字记得更牢固。学生兴致非常高。

三、读读背背部分

对于读读背背这一部分的教学,很多老师都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只要他们背熟了,就行了,一开始我也是自己讲读对联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背,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通过讨论,我决定将图片引入到对联的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背景下学对联,让他们观察这几幅对联描写的是哪幅图的景色,学生对对联有了感性认识后,读起来就更美了,并且很有兴致去背诵 ,宛如一位小诗人。

四、我会说

这一部分我也主要采用了激励法,鼓励学生用最美的词语来形容,然后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出示一幅优美的春景图进行拓展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课本延伸到生活,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上来,也体现了对教材的活用。

此外, 整个环节设计上,我也通过游戏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带领学生在乐园闯关、喊着快乐的口号,不停地激励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轻松中掌握知识,符合低年级的兴趣爱好,也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 篇4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听别人说话和多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时时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安排:

4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时间,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做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要求: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说的同学要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内容要具体;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三、全班交流。

比照自己的观察、发现,想想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一下,然后每组推荐代表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真神奇!看来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特别是我们班有的同学不愿意开动脑筋的,学了这一课希望你们也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写观察日记)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同学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也许你还有更多的发现想要告诉大家,这次习作就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来写一则观察日记。

二、学生讨论交流。

1、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2、教师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3、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要把内容说具体。)4、同学间互相评价、补充。 5、针对学生说的,教师作指导。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那么,如何把你的发现生动有趣地记录下来呢?

(1)观察日记要真实,应该写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不管是特殊事情还

是一般情况,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写观察日记的目的。写观察日记的第一步就是:观察。

(2)观察时要针对生活中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的事来进行。一天的生活内容很多,应该有所侧重。身边的动物、植物,自然界中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身边的社会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场面,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我们集中笔墨写一些具体的事物,更容易达到练习的目的。

(3)对观察的过程,即自己的所见所闻要具体、详细地描述。

(4)对观察的新发现也要写下来。只要你仔细观察,相信一定会有你的发现。那就将你的思考也写出来吧!

(5)注意日记的格式。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写要记的事情。

(6)写观察日记要持之以恒。不能高兴就写,不高兴就扔在一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呢?

三、学生练习写日记。

1、明确日记的格式。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4、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展示佳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1)是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得清楚明白;(3)是否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受。

二、出示优秀范文。

可爱的含羞草

7月6日星期日晴

我是个害羞的女孩,每次阿姨看到我害羞的样子,总会笑着说:“多像一株可爱的含羞草啊!”当时我想:大人有时也爱说瞎话,草怎么会害羞呢?今天,妈妈真的给我买回来一盆含羞草。一株大约三十厘米高的绿色的含羞草,长在一个漂亮的花盆里,一朵像小绒球似的粉色的小花引人注目地开着,好美!我把鼻子凑近小花闻了闻,似乎没有一点清香。虽然这株含羞草的茎没有筷子粗,但却很直,还长着许多小刺儿。茎上生出八根分枝,分枝两边长出许多排列得很整齐的叶柄,叶柄上长着一对对形状好像羽毛似的小叶子。我用手轻轻地碰一碰,它们就会难为情地合拢起来,叶柄低垂下来,那模样真的就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

望着这株美丽可爱的含羞草,想起阿姨说的话,我又害羞得脸红了习作评析:小作者观察很细心,让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在仔细地观察着可爱的含羞草。另外本文有趣的开头和结尾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三、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四、修改张贴。

1、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习作张贴在学习园地里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能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的有什么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组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导入: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让我们大开眼界。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歌谣,带有音节的字多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二)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人体的器官,这些带拼音的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指导识记横线里的生字。

4、拓展:说出你知道的带有“月”的字,并组词语。

三、宽带网。

1、导入: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3、师生评议,讨论网络等其他收集资料的途径。

4、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是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来训练学生的,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但许多学生没有这样的心思,去留意它们、细心观察它们,只限于表面上的认知。这往往是不够的,因为只有善于观察和发现,人才会越来越聪明,积累的知识才会越来越多。因此,在课堂上(不只限于本组教材的教学),我经常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去留意身边的事物,找找自己的发现。为让学生真正做到多观察、发现,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把自己每天观察到的、发现到的写下来,不要求写得很详细,只要把自己的发现写清楚就可以了,哪怕是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一个小小的发现。只要是学生有所发现,我都及时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更感兴趣了,平时也更留意观察事物了。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 篇5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个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本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这一组的教学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在进行本组课文第一课《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开始,我就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童话教育,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童话。为语文园地三的写童话进行教学铺垫。

《巨人的花园》中,作者通过巨人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巨人心里的变化。通过对巨人细节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巨人的心里变化。也在这个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习从一个人某个细节去表现这个人的心理变化。将作文的教学融入到平常的阅读教学当中。

本组课文中的《去年的树》,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文章。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学生很少接触的,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一直很注重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对话这种方式去将自己编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以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冒号和双引号的使用。在之后的学生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迷迷糊糊,不知道应该怎么在作文格子里面书写标点符号。

教完这个单元的课文,我发现如果想要编写出好的童话,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而现在,学生普遍都不喜欢读书,因而阅读量也不够,在编写童话的时候,常常出现故事瞎编,没有内容,很空洞。对此,我真的很措手无策,可是为了让学生还是能够写出童话来,也只能够借助于作文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简短 篇6

【设计理念】

着力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字。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阅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

4.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

2.词语减肥,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给词语减肥后,发现新词:大小 深浅 高低 长短 粗细 多少(都是反义词)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4.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6.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7.选择5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8.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设计意图]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①表示蔬菜一类的词:萝、茄、菇(与蔬菜有关)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词: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扒、扛、拣(与“扌”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④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跺、踢、跳(与“?”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4)、想想说说

①再说几个表示蔬菜一类的词:──────—(与蔬菜有关)

②再说几个表示“煮”意思的词:────—(与“火”有关。)

③再说几个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与“扌”有关。)

④再说几个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与“?”有关。)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④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⑥拓展练习, 创设情景说话:如

风光秀丽的黄山──────;川流不息的汽车──────

⑦ 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购( )评( )破( )拾( )

沟( )坪( )玻( )给( )

拎( )甸( )续( )钱( )

铃( )句( )读( )线( )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5)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设计意图]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自己练习生活体验来思考、应用新知识,引导小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这正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终究姓“语”,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辩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本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然后再有选择地“买票上车”。这样的活动,貌似无序,但却会有很多内在的规则支持着有序的运作,学生会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更应如此。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①记下小龙的名字。②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口语交际课,教师的角色已发生变化,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这一探讨,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应大力提倡。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脑动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样的堂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实际上课堂重心已发生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向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原来那种教师强调“注意听”的呆板模式,被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取代。这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对教师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文雅的举止谈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 三 课 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在联系生活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过交流和展示,来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设计意图]

引导小学生交流生活体验,组织小学生“推销小报”比赛。本身就是十分有趣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是智慧,感悟的是体验是成功是快乐。这种超越和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以上就是《四上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系列3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语文园地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