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精选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8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精选。

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一定要充分的体现,教案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效果,你知道写教案应该先从哪个方面入手吗?88教案网编辑经过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为大家带来这篇“《蒲柳人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1】

1、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众所周知,五四以后,鲁迅一代引进了外国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创立了全新的小说模式,中国小说也开始呈现出与古典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但与此同时,古典文学的传统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存在和发展着。如20世纪40年代的赵树理就以其“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而到了新时期,又涌现出了刘绍棠这样一位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家。《蒲柳人家》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中反映出来,更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对这种人物、这种品德的追求,正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可以说,刘绍棠以一种平凡中的传奇的形式,赋予了这一民族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内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为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绰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3、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示例:《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共同点: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本特色语言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富有文采和趣味性,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1)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句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凸显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用语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2)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目标导学四:把握文本主旨

再次通读文章,归纳本文主旨。

明确: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热情正直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贫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三、板书设计

人物何满子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习俗美

人情美

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更适合选择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经过考虑,我选择了分析人物形象和品味语言作为这篇课文学习的'两个突破点。在具体的环节设置上,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环节:

一、自拟标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自选人物感知形象;

三、自选角度品味语言;

四、把握文本主旨。这样的环节设置生动灵活,避免了教师呆板枯燥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其课堂积极性。

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仅仅只关注了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导致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点没有涉及,只能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消化,这样可能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影响。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3】

课虽上完了,可我的心未真正放下来。回想自己的整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的。

首先,我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方面是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很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一个方面是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并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我这节课还有以下一些地方值得改进,一是板书未设计好,这一直是我的弱项。俗话说,功在平时,正因为我平时未注重板书,所以临阵磨枪,怎能不乱套呢?二是语言品析不到位,人物分析不太深入。一节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有温度,还要有深度。要想做到二者有机结合,教师功底要深厚,对文本挖掘要深,师生关系要融洽等等。其实备课时,我就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可当时未多深钻一下,就把它放过去了。由此可见,自己对教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永远记住这样一句话:“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三是教师的语言不富有激情,还需进一步的锤炼。其实,我一直很欣赏那种能营造处灵动诗意氛围的课堂,教者轻松,学者愉悦。整节课就是一首诗,一首令人回味的诗。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语文教师若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三课”来准备,我想教者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4】

这两个很有意思的教学片断都是由学生的笑声引发出来的。

今天学的是《蒲柳人家》。

四个学生在讲台上以说书的方式表演诵读《蒲柳人家》。这般泼辣率性的文字,被学生演绎得活灵活现。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笑声不断。但大家笑得最开心的是两个地方:

一是“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

台上的孩子读得入境,台下的孩子笑得响亮。不停地有人啧啧感叹:“天啊,好泼哟!”

我灵机一动。

二是“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果真娃儿们就笑起来,“孔乙己孔乙己——”学生们坐不住了,前后左右地传递着兴奋。

我心头又一动。

于是读完后,就有了下面两次颇有趣的对话。

师:咱们先说一说一丈青大娘,刚才同学们笑得挺痛快的。我知道你们这些鬼精灵想起了咱们以前论过的另外两个“泼妇”,谁?

师:有意思。对啊,这三个女人都挺泼辣的,咱们再来议一议她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

生:我觉得呀,最大的不同是作者显然对一丈青大娘是喜欢的,而对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是不喜欢的。

师:这个感觉很重要。要说“泼辣”的功夫,谁最厉害啊!

生:一丈青大娘最厉害。您看她又会骂又会打,三五个小伙子都不是对手,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能比吗?

生:你看她,“下河坡是“一阵风地冲”,“打耳瓜子”是“抡圆了扇过去”,“茶碗口粗细的河柳”是“咯吧一声就折断”,“挥舞得”“呼呼起风声”,“纤夫们”都被“扫下河”去了,您说这一丈青大娘泼辣厉害到什么地步。

师:大家的例子都举得极好,也朗诵得极生动。那么,除了嘴上功夫拳脚功夫不能比之外,她的泼法和杨二嫂菲利普夫人的泼法有什么本质上的不一样?

生:一丈青大娘虽然泼辣,但很质朴,但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却比较虚伪。

生:一丈青大娘泼辣得有人情味儿,但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却很冷酷自私。

生:一丈青大娘是豪放的泼辣,但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是欲盖弥彰的泼辣。

生:一丈青大娘泼得痛痛快快响响亮亮,杨二嫂菲利普夫人泼得拐弯抹角。

生:一丈青大娘是以顶天立地的个性在泼,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是以小鸡肚肠的心眼在泼。

生:一丈青大娘泼辣为的是正义,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为的是物质利益。

生:泼辣是一丈青大娘的个性中最鲜明的东西,哪怕她非常溺爱她的孙儿,但她爱的方式其实也是泼辣的。但杨二嫂和菲利普夫人其实并不想表现出自己的泼,她们都在掩饰。杨二嫂是拐弯抹角地说话,尖酸刻薄地表达,菲利普夫人是故作清高,一直到最后才露出泼辣的本性。

生:三篇小说中,因为主题的不一样,三个泼辣的人物的形象也完全不一样。一丈青大娘的形象最丰富,除了泼辣,她还很勤劳热心能干,还没有原则地溺爱自己孙子。其次菲利普夫人也比较丰富,因为作者把这个人物个性的变化描绘得比较细腻。相比较起来,杨二嫂因为不是主要人物,所以要简单一些。鲁迅先生主要表现的就是她的自私和尖酸刻薄。

师:对了,表现出了杨二嫂这一类人的“辛苦恣睢”的生活形式。

生:我想举个比喻来说明。我们重庆人多用“辣椒”来形容个性泼辣的人。一丈青大娘是那种“朝天椒”,入口就让你辣得酣畅淋漓。杨二嫂是那种在盐水中泡过的“转椒”,辣中有酸,入口不太辣,嚼进到肚子里之后才慢慢折磨你。菲利普夫人是那种夏天的“大青椒”,不是个个都辣,但如你运气不好,偶尔遇到一次,也够你难受。

生:这里面还有水土不同的原因。我父亲前些年是在上海上班。我听父亲说,他到重庆来之后,看到重庆女子在街上车上对骂就觉得好笑,因为他发现上海女人吵架的形式跟重庆女人完全不一样。上海女人是各自搬个凳子坐在自家门前,小小声声地但也恶言恶语地互相数落,外人还不容易看出来呢!

师:这叫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种泼”。一丈青大娘算是黄河流域的人吧,身上有“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血液,但杨二嫂是江南水乡的女子,哪怕“泼辣”起来也如水乡的十八拐小河流让人琢磨不定。菲利普夫人是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小公务员的妻子,肯定是多少受过一些教育的,当然她的泼法就更细腻一些。我们在写人的时候,只有抓住人物的生活背景和成长背景,才会写出人物的共性和个性,凸现人物的魂儿。

师:我刚才听大家笑得那么开心,在节选的片断中,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最让你们笑的是什么?

师:哦,“有点儿像”?哪点儿像,哪点儿不像呢?

生:孔乙己一辈子都穿着长衫儿,一辈子又连秀才都没有考上一个,不伦不类的让人觉得好笑。何大学问是赶马的农民,居然穿着长衫骑在马上走南闯北,真是太好笑了。

生:孔乙己饭都吃不起了还穿着长衫,何大学问没有什么学问却穿着长衫,都好笑。

生:不一样,人们笑孔乙己是嘲笑他嘲弄他,而对何大学问的笑更多的是善意的笑。

生:孔乙己是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怜,而何大学问是可笑又可爱。

生:孔乙己穿着长衫其实是伪装自己麻痹自己,不肯丢了读书人的身份。那身长衫其实已经成了他的思想包袱,不愿意脱,也不想脱还不敢脱。孔乙己就躲在那长衫里边自我麻痹。

生:孔乙己穿长衫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他不愿意接受现实,又没有办法和现实对抗,他的长衫可以算作他无力地对抗社会的一种武器吧。

生:长衫是很典雅浓重的服饰,但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却生活得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他的长衫是又脏又破的,但他的日子过得比他的长衫还要糟糕。他遭人耻笑,被人唾骂,最后还被打断了腿以至走投无路。长衫没有能够拯救孔乙己,反而把他推入了更加狼狈的人生境地。

师:分析很深刻,语言表达也很精彩,同学们很了不起啊!

生:穿着长衫的孔乙己人格丧失了,人性也几乎扭曲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一个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这导致这个很善良的人却活得连狗都不如。

生:何大学问除了穿着长衫让人觉得好笑外,更多的是让人觉得敬佩。他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功夫好,讲义气,干活儿也卖力气,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和孔乙己完全不一样。

生:这说明他也挺虚荣的,还是和孔乙己一样的地方。

生:他是有些虚荣的,比如说“他要求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喜欢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等等。但是我觉得这和孔乙己的虚荣完全不一样。

师:虚荣还有不一样的虚荣吗?这是一个很好的比较思路。

生:孔乙己打死也不想脱下长衫,是因为他过于看重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这是真虚荣。而何大学问穿长衫,他并没有就不去赶马了,穿着长衫就以为自己是书香门第了,他照样老老实实地作人谋生,活得很实在。

生: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城里书铺去学徒,让自己的儿子学得一笔好字和好画。

生:他还答应了书铺掌柜的亲事,虽然一丈青大娘很反对。

生:他还很勤奋地学习,小说中说他“投宿住店,歇脚打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

生:他很看重何满子的教育,给何满子请个古板的私塾老师,逼着何满子学习。

师:对了,这些细节说明什么?那长衫在何大学问眼里和孔乙己一样是身份的象征吗?

生:何满子爷爷因为“非常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火红”于是被人们戏称为“何大学问”,这称呼,“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这让何满子爷爷觉得很光荣。其实,何满子爷爷不仅希望自己是“大学问”,他还希望何家真正出一个“有大学问的人”,希望“孙子不要也落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这里边固然有虚荣的表现,但更多的是贫苦老百姓对知识和对文化的崇尚。

生:对,这和孔乙己是完全不一样的。孔乙己穿着长衫而扭曲了自己,但何满子爷爷却是一个活得很有英雄气的赶马人。

生:因为他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有些外人看起来搞笑的行为也很正常。我们家爷爷奶奶也一样。

生:我觉得这恰好就是何满子爷爷的可爱之处,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人物的个性所在。

师:按照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孔乙己的长衫是灰色的压抑的,而何满子爷爷的长衫是阳光的可爱的。我们透视这不同年代但同样对读书很尊崇的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和得到的不同评价,不仅可以让我们思考作家塑造人物的精妙之处,还可以启示我们去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和评判别人的人生。

杨二嫂、菲利普夫人、一丈青大娘这三个女人,孔乙己的长衫和何大学问的长衫,似乎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对语文教材来说,他们或者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或者处于不同教材不同单元,但是当他们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之后,语文教学就能够呈现出一些别样的美来。

语文老师教语文比之于数学老师教数学的最大的痛苦就在于选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微弱,这使语文教学经常处于一种逻辑混乱、知识反复的单打独斗的尴尬状态。

这是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可能专家们无论怎么样想办法研究,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十全十美的使语文知识完全系列化层次化的途径。

在教材要作根本性的改变还非指日可待的情况下,作为一线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促成独立选文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使经常由老师来帮助学生完成的教学拓展变成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自己主动的发现和探究,这不仅是创造性地学习,而且还是一种对教材和知识的自觉地微观的整合与处理。

这样的整合和处理一旦多起来,语文教学,也就多少能够呈现一点儿立体的格局了。

这种学习状态,是让我自己欣喜且感动的。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5】

《蒲柳人家》是一篇中篇小说的节选,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位神童作家。他也被誉为文坛奇人,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也颇受人们的喜爱。《蒲柳人家》这篇作品还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

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可背诵。

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的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课上,同学们发挥的较为出色,在小组的阅读,分析,讨论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能各抒己见,也能积极的抢答问题,特别是在概括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时,同学们的表现尤其突出,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让我们得出一些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老师逐字逐句、逐题的串讲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这节课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中途时间没控制好,导致后来的归纳总结作品的艺术特色时没有时间,给人的感觉没有深度,另外就是事先设计好的学案也没能按时完成,所以课后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自己,课前的准备还是要更充分一些,多点考虑一些上课的细节。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6】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语言大多是民间口语、俗语,活泼伶俐。因此,本创意的设计是:多层面的诵读小说,感受、触摸和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变体式阅读小说(即把本文节选的两章节当作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来读)

1、指导学生拟如下小标题:何满子与奶奶何满子与爷爷

2、学生通读全文,完成字词疏解。

3、积累词语:

咬牙切齿人高马大膀阔腰圆两肋插刀三顾茅庐腰缠万贯

咬文嚼字望影而逃天伦之乐如坐针毡望眼欲穿影影绰绰

一气呵成妙手回春断壁残垣芒刺在背荣膺腻歪坍塌

戏谑捯气

二、选读描写人物的文段,感受特色语言

1、漫画式的人物外貌描写:

写何满子:如“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个木梳背儿;光屁股,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写奶奶: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长满老茧的大手……”

写爷爷:如“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写老秀才:“手拿一杆斑竹铜锅的长杆烟袋,整天板着一张阴沉沉的脸。”

2、评书式的人物介绍:

写奶奶:“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

写爷爷:“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3、妙用纯乡土味的比喻凸显人物:

写奶奶的泼辣:“一丈青大娘骂人,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

写纤夫被打的狼狈:“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写何满子的玩劣:“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

写老秀才的严肃:“只觉得头上压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

写爷爷的胡茬:“就像根根松针……”

4、趣用压韵和对偶的民间口语、俗语,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排比对偶并用:“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句中短语对偶:“转了三转,拧了三圈,满脸开花,口鼻出血,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唠叨这个,嘟哝那个”;“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头发长,见识短”;

学生还可以自由选点,让例句与赏析更丰富多彩。

三、总结与归纳

备学教案

创意说明

本课活动安排学生先从文中找事例支撑人物性格,然后简短的口述一段自己身边某人的典型形象或事例。

教学步骤

一、通读全文,熟悉小说情节

二、在线阅读,了解刘绍棠及其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北京人。1949年中学时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深受孙犁的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背景阅读,了解小说。

时间:抗日战争的年代。地点:京东北运河畔一个普通人家

构思:没有章回体,但浸润着古典文学色彩。采用儿童视角。

语言: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

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

三、感受人物形象与性格

何满子:好动玩劣,聪慧灵秀;

好学好问,伶俐可爱;

疼爱爷爷,有爱憎立场,有男子汉气;

何大学问:刚正不阿,仗义轻财;

慷慨豁达,侠肝义胆;

能说会道,嫉恶如仇;

一丈青大娘:口苦心甜,宠爱孙子;

身强体壮,能干泼辣;

信神拜佛,思想守旧;

直肠直性,爱憎分明;

性格豪爽,勤劳善良;

学生从文中组合语言,支撑以上说法。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还可由教师示例或按照句式完成说话。

四、说说身边的“他”或“她”

1、自由回忆与酝酿。回忆身边有典型特征的人。

2、具体描述他(她)的一两个生动有趣的细节,不超过100字。

3、表达、交流,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五、联展阅读,扩大视野

1、趣谈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绰号。

例:《水浒》中林冲、鲁智深、孙二娘、宋江、吴用、李逵等。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

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讲述与绰号有关的趣事。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3、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常识

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简介《蒲柳人家》: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节选部分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旁批,讨论交流。)

师生归纳: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爷爷何大学问:他长得象关公,脾气性格也象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四、问题研究

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讨论理解。)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中反映出来,更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对这种人物、这种品德的追求,正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可以说,刘绍棠以一种平凡中的传奇的形式,赋予了这一民族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内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为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特色的语句并分析,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六、拓展迁移

这篇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体会本文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七、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所学,再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进一步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⑵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⑶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能力目标:

⑴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⑵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⑶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剜(wān)腌臢(āzā)捯气(dáo)唿哨(hū)咯吧(kā)呱呱坠地(gū)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⑴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⑵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⑵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篇9】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本文篇幅很长,课文突破点应选择感受人物形象。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属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让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点入手进行突破。何满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和现在很多孩子一样。爷爷不惜以“一个字一个铜板”的代价为孙子请老秀才,“每天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供着,而且当何满子而挨打时,“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反从旁给老秀才呐喊助威”,和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如出一辙。无论是爷爷还是奶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能镇八方”,可是到了何满子身上,经常也拿他没辙,而现在也一样。通过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把目光投注到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简单的、宁静的,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欲望和要求xx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这与今天时代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与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了描写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人物就远没有这样生动形象,通过体会语言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形象,进而体会小说的魅力所在。小说的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来源于民间活生生的语言,为小说增色不少,而且把书面语和口语有机结合在一起,雅俗同赏。

此外,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这种民族特色的坚持让这部小说显得与众不同,由此可进行课内外衔接,拓展学生的关注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这篇小说所传达出的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氛围,对于现代中学生们而言,无疑是鸿沟。也许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不同地方的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课文中描述的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和长命锁、洗三和百家衣,还有“娇哥儿”、“心尖子”、“肺叶子”、“老生儿”,这些乡土风俗和语言在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同时,也极容易让他们只感觉到可笑,极容易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课文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

以上就是《《蒲柳人家》教学反思精选》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蒲柳人家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