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荐]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0篇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2

[荐]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0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写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知识点。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荐]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0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1

认识厘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

我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因此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

(一)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

(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教材安排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厘米的概念,掌握一厘米的长度。教师首先介绍知道东西的长度,要用尺子来量,接着介绍各种各样的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接着设疑激趣,激发学生主动观察自己的学生尺,不仅为下面认识厘米与用厘米量作了孕伏,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让学生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多种感官的参与,不仅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大有益处。

在课的结尾能力拓展环节,教师故作为难,请学生帮忙用破尺子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学会了数学地思考,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并学会了如何根据直尺的特点选择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我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丰富学生的厘米表象;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己实践;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在学生的体验之中得以优化,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科学的、合理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之中不知不觉地生成。

最后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不仅说说自己的收获,还评价其他同学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设疑不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下节课认识米作了孕伏。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3

我刚刚上过《厘米的认识》这节课,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因此 使学生建立起“1 厘米”的 长度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教学的的: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 在讲授新课之前,播放“阿福的新衣”动画,让孩子带着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去思考,在小组交流一下,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直观领会得新知。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看一看、读一读、比一比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新知。

(一)直观感知,认识1厘米。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 、 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 1 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 1 厘米”,并且知道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就是 1 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 1 厘米的长度。

2、读一读 。在孩子们互相指过1厘米以后,读一读: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 、比一比。让学生伸出大拇指指一指大拇指的宽度指的是哪部分?在尺子上比一比你的大拇指的宽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

4、 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 1 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用眼睛观察、用手比划、用笔画出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三 ) 学会测量,实际应用。

认识了尺子上的“ 1 厘米”、“几厘米”之后,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度的:1、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一拃?说一说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量一量自己一拃的长度,让同桌验证。通过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

数学教学中贯穿自主高效的教学原则。贯彻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索精神和学习的能力。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4

《认识厘米》是在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对于操作和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它长度单位产生积极的正迁移。

在这课时的设计上,我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长度的过程,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体会需要采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认识厘米。

在认识1厘米时,首先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让学生对尺子有个总体印象,同时介绍CM就是厘米,是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再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建立1厘米的概念。认识1厘米有多长,让学生用手指在尺子上量一量,再用两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给大家看。最后让学生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以及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得很积极。

在认识几厘米的学习中,运用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由1厘米的长度上升到大约几厘米的长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反思、感知、应用,增强了估计意识。

在学习如何测量时,学生在有了从刻度0开始测量就可以直接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的结论后,通过实践明确了使用尺的正确方法:先将刻度0与所测量的物体的边对齐,再把尺放得和物体一样平。

这节课由于学生操作比较多,纪律方面不是很好,这点今后要注意。

另外,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测量方法,我把“从直尺上其他地方开始测量的方法留到下一课时了。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5

认识厘米是本章第二节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现象的意识,拓展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范围,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先学习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直尺引入,但学生并不认识直尺,以寻找直尺上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介绍直尺的时候对厘米的字母符号表示显得仓促而不足,同时没有指出1厘米亿可以写成1cm。

接下来的认识1厘米及寻找1厘米过程讲解比较详细,以及周围寻找那些五的长度是1厘米的过程,语言缺乏精炼,需进一步优化及提升。

但在直尺上寻找2厘米、3厘米及5厘米的过程中,学生讨论很好,但是我引导不够,最好是让学生上台自己指一指,数一数,认一认,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相信用学生自己的话去理解、去讲解相信效果会很好。

在最后的用直尺量一量的活动中,学生观察如何正确使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中,或许我的提示过多,其实学生的眼睛很亮,可以自己发现,我的过多问题会成为阻碍学生发现的绊脚石,这样不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之后的讨论中由于我过多的提示,学生讨论显得会比较多余。

在最后一道题的测量线段中各有多长,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题号出现错误,幸好被一些眼明手快的学生发现,及时纠正错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值得学习的一位老师,他们很多时候其实是很认真的、很仔细的,反而是我比较大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步骤地开展。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每节课做到有效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10厘米。小明的身高120米。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长度单位这个概念#,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什么东西是厘米、米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学习以前可能是从未听说过,这样学习起来学生确实有点困难。这样的例子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对于这样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学生还是比较薄弱,教学时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新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建立表象

1、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展开。

量一量。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课桌的长,进而产生疑问:为什么量同一物体,而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但需要相同的测量工具,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就是1厘米。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画一画。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1厘米的线段,再次直观感知1厘米。比一比。请每个学生拿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抽掉小正方体,左手手指不要动,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再比出1厘米,最后用直尺量一量或把小正方体塞进去验证一下,比的长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估一估。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行估测,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记一记。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是对厘米的认识,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是新的东西,如何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至关重要。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厘米,而且学习的非常投入,并自主延伸到生活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下面就此谈谈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

“厘米”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在认识尺子的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寻找尺子上的秘密:cm、数字、刻度线;在认识厘米时,不是真接告诉学生“1厘米是多长”,而是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再通过观察直尺,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最后让他们总结出:“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的规律;并通过1厘米的小棒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并让学生用心体会,再从自己身体和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体验了1厘米,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体验。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猜、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

2、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自己在尺子上找出和认识“几厘米”,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厘米的理解和掌握。

3、学会测量,实际应用。

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意义、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回想整节课,在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同时,教学语言也欠丰富,不太符合儿童口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我。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8

1、本节课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唤醒学生已有的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厘米和米”的概念,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在探索新知的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撕纸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

3、在探索新知的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些实物,如利用五分的硬币使学生初步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埋下伏笔,为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数时不仅要数0到刻度1之间这一段,也要数数其他相邻的整厘米刻度间的小格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1厘米=10毫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不足:

1、按米、厘米、分米、毫米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一般,有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懂,对这几个单位的关系理不清。

2、单位换算这一难点突破得不够彻底,尖子生有喂不饱的现象。

3、学生实际测量的机会不够多。

4、板书没能充分地体现重点和难点。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这是一节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牙齿、开关、纽扣、小奖品的宽度等等,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今天课堂上学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这里我让学生比较了两种不同的量法,学生认为第2种量法从刻度3量起比较麻烦,要数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在量一量,填一填这个活动中,留给学生很大的实践空间,既让学生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来测量它的长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时也要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对于这节课中涉及的估测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测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靠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比较依赖测量工具。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第二种方法也是一句话带过,有的没有掌握好。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10

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认识厘米和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些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去。

主要教学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首先设计了量课桌长度的活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长度单位,还不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学生可能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量,也可能会选用铅笔、数学书等作为工具来量。这样,各人选择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力,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教学时,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再出示米尺,说明: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同事要求学生看着米尺比划1米的长度,实际感受1米有多长。然后通过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为了加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充分认识,在课下我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学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上就是《[荐]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10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认识厘米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