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4-30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

我们在工作中会需要处理大量文档,在我们撰写前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文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88教案网编辑特别编辑了“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2个认读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思品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斯帕拉捷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反复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斯帕拉捷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反复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数:

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斯帕拉捷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反复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超声波吗?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27、 夜晚的实验(读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可通过换词理解)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4、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三、学习课文。

师:默读课文,说一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做了怎样的实验,怎么做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想想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

1、他怎么研究,怎么做实验?

2、出示: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

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A、为什么惊叫?会叫什么?

B、瞎子为什么加引号?

3、“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意料”和“事实”具体指什么?

4、斯帕拉捷先设想还是先做实验?按设想、实验、结果的顺序讲讲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实验。

可书上为什么倒过来先说实验后说他的设想?哪一种更能吸引人?读二三自然段,比较一下。(文似看山不喜平)

照书上的顺序复述二三自然段。

5、不用眼睛看,也能自由飞翔,真神了。斯帕拉捷又有了新的问题——于是——结果——这次实验前,斯帕拉捷会怎样假设?

6、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斯帕拉捷又提出新的猜想——洞察什么意思?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然而——

7、在蒙眼、堵鼻、涂身的情况下蝙蝠都能自由飞行,几次失败啦?斯帕拉捷打退堂鼓了吗?他又提出一个猜想,书上也省略了,谁知道?

出示: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先前的神气”具体什么样儿?现在怎样?

“堵住蝙蝠的耳朵”,要是你写,还会用“堵”这个词吗?为什么?(可以换成“塞”,因为前面已写过“把蝙蝠的鼻子堵住”。)

8、实验结论出来了,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

确认目标的! 齐读。

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怎么读好这两句话?

9、复述后三次实验及结论。

10、 斯帕拉捷的这样的实验,它的意义何在呢?

生自由回答,师点拨。

四、本课小结。

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斯帕拉捷这个人怎么样?(他善于观察、肯动脑有好奇心、不怕失败……)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篇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2、指名读。

3、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

4、可能我还有一个疑问希望大家帮助解答:我想街道上、树上栖息的动物会不少,可是他为什么对蝙蝠这么感兴趣呢?

四、学习课文二—六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要求边读边思考。

2、斯帕拉捷的实验一共分为几次完成的?

3、我们发现有的可以内容可以通过读书直接填写出来,有的不能光看就清楚的。先说第一次吧。这一次书上写的比较详细。

4、指名回答。

5、我们是概括的回答,课文中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验猜想,一个是实验后反思。

6、请一个同学把实验猜想部分再来读一读。他读完了,我再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发现有什么区别吗?

7、请同学把实验的过程读一读(即读第二自然段)看到这个词了——“轻盈敏捷”?能不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它们是如何“轻盈敏捷”的?

8、斯帕拉捷不由得——惊叫起来。谁来读一读斯帕拉捷的反思。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来表达?(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则行)

9、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过程,作者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面面俱到。认真地读四到五自然段,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通过自己的想象填写出来。大家可以先看看第一次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对你写有帮助。

10、指名说,只要说得有理就可以了。

11、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有没有发现这个“啊”字呀!这可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字。说说看,在这个字背后隐藏着斯帕拉捷的什么情感?

12、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这几个部分能不能调换次序?

13、斯帕拉捷的实验完成了,说说看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五、学习七—九自然段。

1、斯帕拉捷的实验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门。看看人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2、能不能用图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

3、大家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

六、拓展资料:

语文主题学习4《巴斯德的探索》,读一读,看看跟《夜晚的实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他从蝙蝠飞行的启示中发现了超声波,并进而造福人类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在寻找文本的切入点时,我注意到了课文的几个问句。这几句问句与几次实验息息相关,与全文中心有着极大的关系,它们反映出了斯帕拉捷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路,现象引发了他的分析思考,思考产生了疑问,疑问又推动了下一次实验,并最终使斯帕拉捷揭开了真相。

在教学中,我不光引导了学生学习体会课文表述斯帕拉捷思考过程的精彩,还引导学生领悟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正是其思维的过程,藉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有感情地熟读这几个问句的基础上,思路得以清晰,使复述课文变得流畅而简单,真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读了《夜晚的实验》这一课,已经解决了文中的生字词,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出示《新方案》的设问导读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再尝试着填表。(出示表格)并在你有想法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悟。(《新方案》的设问导读改编)

2、从斯帕拉捷的实验到科学发现超声波并用其造福人类,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表格:

3、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填表感悟

1、在学生的汇报中感悟斯帕拉捷的: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细心观察

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出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2、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3、通过朗读,你觉得斯帕拉捷的观察与一般人的观察相比怎样?

板书:细心观察

在汇报中感悟善于思考

在学生谈到“善于思考”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语句。

A、出示:“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1、分别指导读,可以加上个“咦”字,读出奇怪的语气。

2、出示“好奇奇怪猜想”,让学生连线。

3、思考,为什么第一处问句要用好奇而不用奇怪。

4、读过课文之后,你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B、相机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1、如果你是当时的斯帕拉捷,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动作?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改变啊的读音,读出惊讶的语气。

3、去掉“啊”,把“原来是”改成“就是”回应惊讶的读法。

4、让学生再问出示的三个问题,再请三名学生分别用肯定的语气回答。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就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C、文中还有两次实验没有写出斯帕拉捷的思考,你觉得在堵鼻的时候,斯帕拉捷会怎么想?堵耳朵之前,斯帕拉捷又会怎么想?

板书:善于思考

四、领悟启发拓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那么,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把你的感想凝聚成你的名言写下来。

2、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名言。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斯帕拉捷实验的经过,我们还认识了一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做出贡献的斯帕拉捷,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大家记住斯帕拉捷,记住他的实验,更记住他的可贵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声朗读课题。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4、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的情景和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作为谈话内容。

师: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灰太狼总要去抓喜羊羊它们,而喜羊羊总能成功的逃脱,灰太狼总是失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做事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

2、板书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初读感知

1、多媒体显示课题。

师:这是一次什么实验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2、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顺。

三、检查自学情况

师:刚才我们读得很认真,那就让我们读读认读字组成的词语吧!一起来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及时鼓励学生。

师:词语会读了,让我们来分部分读读课文吧!(分组读)想想为什么这样分部分读课文呢?开始吧!

2、分组朗读课文,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纠正易读的字音(“系”“俩”)。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部分朗读课文呢?

1、学习实验前部分(1-3)。

师:那就让我们来学习实验前的这内容吧!吧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教育家要求做的是什么实验?有什么要求?开始吧!

(引导学生弄清教育家实验的准备)

2、学习实验时部分(4-6)。

师:这三个小学生能完成实验吗?让我们来读读4—6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教育家和小学生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呢?

(1)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一: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引导学生体会教育家做这个游戏的危险性)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学习实验之后部分(7—11)。

师:这么难的实验为什么能够成功呢?让我们认真读一读7—11自然段,想想原因?开始吧!

(1)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师: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小女孩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这么做的。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四:

师:教育家听了小女孩的话之后是怎能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住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4、多媒体显示小女孩画像,请学生对小女孩说几句话。

师:让我们再次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感受教育家的话。

五、拓展活动

1、做游戏。

2、课后写几句赞美小女孩的话。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前教育家实验的准备

实验时顺利出“井”

实验后成功原因:让别人先出去

成功关键:团结合作

教育家激动:实验终于成功了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篇5)

科学小实验:观察豆芽的萌发

豆芽,作为中国老百姓家庭中最普通不过的一道菜,连同豆腐、酱油和面筋一起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本期的科学小实验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豆子发芽背后的科学知识。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豆种子、纱布、盘子。

实验步骤:

1.浸泡:取100粒新鲜绿豆种子,浸泡12小时,保证豆子充分吸水膨胀,但不应皱皮。

2.播种:将吸饱了水的绿豆种子放在盘子里,用湿润的纱布将其覆盖。然后将其放置在温暖避光的地方,一般以20~25℃为宜。

3.后期管理:每天向盘子中填入适量的水,保持生长环境的湿润,千万不要加水过多,否则种子就会被淹死了。

结果观察: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播种3天之后的种子应该就会生出晶莹剔透的绿豆芽了,这时候请你检查一下一共有多少种子成功发出了豆芽,计算一下发芽率。另外仔细观察一棵完整的绿豆芽,思考我们食用的'绿豆芽究竟应该是豆子的哪一部分?

拓展阅读:

要想弄清楚豆芽究竟是豆子的哪一部分,就要先从种子的结构说起。一般来讲,种子由胚和胚乳、种皮这三部分组成,胚还可以细分为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胚乳是种子中储存营养的场所,在豆类的种子中,胚乳的养料在发育中转移到了肥大的子叶当中,也就是豆瓣儿。胚芽将来会发育成第一片幼叶,而胚根将来会发育成根。胚轴在胚中起到了连接胚根和胚芽的作用,从子叶到第一片真叶的部分称为上胚轴,而子叶到根之间的轴称为下胚轴。

黄豆或绿豆的种子在萌发时子叶会伸出土壤表面(这个种植过程也很简单,大家可以自行尝试并观察),这类种子称为子叶出土类型的种子。子叶之所以会出土,其动力来源于下胚轴的延长生长,可以将上胚轴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壤表面。这时,仔细观察我们发出来的豆芽就会发现,在豆芽的末端会看到细细的根须。豆芽的本质应该真相大白了,其实豆芽主要食用的部分就是黄豆胚中伸长生长的下胚轴,并且在豆芽的最末端包括了胚根的部分。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篇6)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

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

难点:撰写调查报告。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某生物小组要想了解北关市场的各种蔬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调查法。

2、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什么方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尝试应用调查法

1、自学教材P7—P9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自学提示:

(1)结合红背景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

(3)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

(4)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5)结合P9页讨论题,讨论回答

2、小结讨论,交流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学习任务二: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1、自学P9页最后一段,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自学提示:

(1)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

(3)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2、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三、系统总结

四、拓展应用

小明在调查神童山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他小心地用铁铲将该植株挖出,带回学校请教老师。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请简述理由。

五、诊断评价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

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

3、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设计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

搭建优化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要求:

1.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

三、探究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或龙胆紫),水纸。

2、实验安排全班56人,4人一组,共分14组。

3、课时安排:l课时。

四、实验探究过程:

一、实验预习探究提纲:(投影展示,师生切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

2、刮取口腔黏膜时为什么要消毒牙签?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为什么要涂抹几下?吸

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2)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2、知识与技能:

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2)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

(3)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钹、音叉、保鲜袋(一人一个)、尺子、小军队鼓(绿豆、鼓槌)、锥形瓶(内装水)均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觉声音

1、课件播放各种熟悉的声音,学生闭眼聆听。(鸟叫声、校歌声、欢呼声、助威声、风声、雨声等)

2、学生交流:刚才你都听到了些什么?感觉怎么样?

(谈感受即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也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现场观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之外,还有很多。此时此刻教室里有哪些声音?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预测:窗外汽车喇叭声、老师讲课声、同学回答问题声)

4、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留心生活,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王国里,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开课简洁有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一下子吸引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谐美妙的声音也给了学生美的享受。后又从教室里到教师外倾听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科学就在身边。)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1、让物体发声

(1)谈话: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个桌上物体(食品保鲜袋、小军鼓、锥形瓶(里装水)、直尺、音钹)发出声音吗?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并注意发声时有些什么发现,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

同时要注意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实验材料有结构,既有生活物品、学习用具,更重要的是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和气体的,锥形瓶既能通过水发声,也能用吹气发声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材料。实验前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特别提出看到的、听到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多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获取大量的事实信息,便于后面研究声音产生的主要原因。)

(2)学生实验。(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有说话的声音,仔细观察体验物体的发声,并做好简单的记录。)

(实验材料多,获取的信息多,如果不做好记录,就容易疏忽一些发现。)

(3)收拾整理实验器材

(收拾整理材料既是一个缓冲区,也便于交流时学生能集中精力的倾听和补充、评价。确保交流的有效性。)

(4)汇报交流。(重点交流是如何让保鲜袋发出声音的以及发声时的现象。)

2、身体发声

(1)谈话:现在我们不借助任何物体,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

(2)学生实验。(相当于一个小组内的交流)

(3)汇报交流。(各组轮流发声并交流是如何让身体发出声音的。相机引导认识声带发声。)

(学生对于声带发声还是有一些难,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是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适时的引导所在。)

三、提出问题,猜想原因

1、提出问题:我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吗?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补充。

2、学生猜想:由此请你们推想物体发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预测:摩擦,弹、按、吹、说、摇等要用力;还有一个就是跳动、颤动、抖动等)

3、引出问题:大家有的认为物体发声是因为用力,有的认为是物体在做各种运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引出矛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深入探究。)

四、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1、设计实验

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利用钹和直尺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力压而不让物体振动)

(2)交流实验方案,补充修改。

(3)分组实验

(4)汇报交流。(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

(5)现在你认为物体发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举证辩论。

2、利用音叉实验反证

(1)谈话:刚才通过验证我们都认为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在做各种运动。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轻轻的敲击音叉,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观察的现象)。

(4)跳起矛盾:看,大家都没有发现音叉在动,但却听到了声音,是不是我们刚才的研究证明有误啊?学生发表意见。

(这里给予一个反证,再次引出矛盾能又一次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更进一步强化学生认识。)

(5)演示实验验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演示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学生观察现象。

你有什么发现,现在你想说什么?

物体发声时的晃动、摇动、荡动、抖动等现象我们通称为振动,由此可以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6)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立即消失。

五、得出结论,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明白了些什么?

2、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3、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有趣的新问题吗?

(本课是一个单元的开始,还要对声音进行研究,让学生课后思考、提出新问题,可以为以后的探究做准备,也可促进学生在课后自主开展探究。)

4、齐唱《小白船》: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用心体会振动发声带给我们的快乐。

(首位呼应,从愉悦的氛围中开始探究,在经过反复的探究,积极的思维活动之后,再一次进入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到仿佛是真在奇妙的声音王国里进行了一次快乐的旅行。)

以上就是《实验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实验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