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8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你会为应该怎么寻找一篇好的教案而忧愁嘛?恩师!你因我们而老,我们因你而傲,教案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和作业,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说明文,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类文章,觉得读起来没有意思。但在教学这课时,我却发现学生对这类课文非常感兴趣,学起来热情很高。因为自己对教学这篇课文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在备课时认真观看了教参后附带的光盘,从中汲取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它上成科普课,而是上了一节很有语文味的课,我想这也是学生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吧。

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并通过题目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进行讨论从哪里看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教学这两段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最后,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的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师写词“呼风唤雨”:

问:

谁认识,读一读。

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

完成课题板书:

3、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⑵是谁呼风唤雨?

(随机板书)

⑶靠什么呼风唤雨?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自然段序号及生字词,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老师来帮忙,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找到黑板上问题的答案吗?

2、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认读)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到刚才所提问题的答案了吗?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把刚才提的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了。

出示1、2自然段内容。

(问题的答案用红笔写出)

自由地读一读。

点红“发现”、“发明”。

你们看,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借助字典来帮忙。

指导朗读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是呀,靠现代科学技术,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汇报:

生:以前的生活很不好,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现在就很好,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有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地球村”。

师:真会读书!把问题的前后相比较找出了答案。

是呀,人类在上百年的历史中……(引读至“美好愿望”)

“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

生1:只能靠种田来生活。

生2:只能靠大自然来掌握命运。

……

师引读“那时没有……愿望”。

读到这你想说什么?

生1:20世纪以前真是太不发达了。

生2:生活很艰难,也很单调。

……

师:那么能把这种感觉放进声音中读出来吗?

生齐读:“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美好愿望”。

师:想一想:“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有什么样的本领?

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生1:“千里眼”可以看到很远,“顺风耳”可以听到很远的声音,“腾云驾雾”就是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想去哪便去哪。

生2:我想他们那时会想晚上回家能看看电视该多好呀!

……

师:这些幻想大多已经变成现实了。

引读“20世纪,人类登上……‘地球村’”。

师:点出分号,这是什么标点?

生齐:分号。

师:再读分号前后两部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分号前讲的是新发现,分号后讲的是新发明。

点到第二自然段:怪不得课文说:正是这些出乎意料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使用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新的发现和发明。

的确,20世纪的科技成就太大了,难怪课文中说……

出示:

你了解这两句诗吗?

(生普遍反映不了解)

顺势讲解

读一读这两句话。

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物质生活。”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教学效果(思效)。

作为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带的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介绍农耕社会和20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20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表现很被动,有游离课堂的感觉。

2.教学收获(思得)。

(1)紧紧围绕中心句,启发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①“呼风唤雨”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展开想象,大胆地表述。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是个重点句,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就自然明白它所表达出的内容和感情的不同。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并结合生活实际,辨一辨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这样的辩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不足之处(思失)。

学生对于“农耕社会”等知识一直都是半知半解的状态,正是因为学生太多的“不了解”,致使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4.改进措施(思改)。

诸如此类的课文,学生必须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21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

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上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呼风唤雨教学设计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