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集锦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发表时间:2023-04-14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集锦。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集锦,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1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筛选信息,把握故事的要素,理出时间线索。

2、阅读之后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3、想像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5、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一堂课完成。

活动设计

朗读、默读、讨论、口头小作文。

设计理念

亲近文本,真实地阅读;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题:你熟悉蜡烛吗?你知道它有哪些功用?(板书课题)你对作者有多少了解?(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篇题为蜡烛的文章。

二、在阅读中筛选信息,把握故事的要素,理出时间线索

1、谁愿意来为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从这一段中得到哪些信息?

文章开头是叙述性的语言,是要叙述一件事情;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社会背景是──

联系学生已有历史、地理知识进一步回顾1944年的历史有什么重大事件,那场战争的双方主要是哪些国家,谁是正义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地点要素)

2、教师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事件中的人物是谁?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环境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人物、环境要素)。

3、你们希望谁继续为大家朗读?(读到“一直轰到太阳落山。”)(板书生词、纠正读错的词语:企图佛晓)

偷袭成功了没有?时间到了什么时候?请你推测下面的情节。(讨论。目的在于引起阅读期待,为后面理解主旨作铺垫。)

4、大家可能急不可待地想知道下面的事情了吧,请快速默读课文,看谁能最先了解后来发生的事情。

三、了解、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1、谁能说说后来发生的事情?(要求用自己的话来说。)

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段故事?(要求把握基本信息。)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详细地复述故事整个过程?(要求尽量复述对老妇人行为描写的细节。)

“她”想──很想(协助苏联红军)──摸出东西(悬念)──绕过铁栏杆(虚弱的身体)──翻、理、弯、坐(保护烈士遗体)──舀、拖──画、吻(悼念烈士)──捧、盖、堆(掩埋遗体)──摸、插、点、坐(为烈士守灵)

四、从主人公的行为动作体会其思想感情

1、你们认为谁是故事的主人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写萨伐河战斗,还是写这次

战斗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2、你怎样评价这位老妇人,请朗读相关语句来支持你的看法。

重点品味描写炮火猛烈、老妇人年迈体弱、掩埋红军烈士,为红军烈士守灵、热爱红军战士的句子。

3、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但从她的动作行为可以看出她丰富的内心活动,试揣摩倒数第4段,想象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口头表述出来。

根据学生的评价板书老妇人的行为过程和从中体现出的性格特征。

4、老妇人为什么能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以虚弱年迈的身躯,竭尽全力安葬一位素不相识的不同国籍的红军烈士,请谈谈你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五、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语句

1、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你把有关的句子朗读出来。

2、标题所说的蜡烛起到了什么作用?重点品味结尾段的象征意义和丰富内涵。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缅怀为正义而战,英勇献身的苏联红军烈士,让我们对南斯拉夫母亲超越国界的慈母情怀表达深深的崇敬。

六、本课学习内容小结

1、读记叙类的文章要注意哪些基本要素?

2、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有什么好处?

3、怎样把握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4、有哪些词语需要我们课后复习?

七、课后作业:积累词语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瓦lì()pú()fú()前进pǎi()击炮筋疲力jí()名fù()其实pínɡ()障

2、解释词语:

企图──

拂晓──

地窖──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 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面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2、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课前准备

1、一些鲸的图片。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

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

2、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3、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4、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板书设计

体形——大

9.鲸 种类——多

进化过程

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

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

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重量——大

9. 鲸 进化:陆地——浅海——海洋

分类: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繁殖生长

《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

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3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是较常见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是较常见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第一课时里,我首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在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喜爱地动物,喜爱猫的原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展开想象等方式具体感知小猫的可爱淘气,体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喜爱之情,从而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因为本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并没有在内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同时边读边用笔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此基础同桌交流。在教学中心句时,我用幻灯出示一组话: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语气的不同。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具体,以及作者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紧扣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予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体会喜爱之情,并进行读书指导。在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再现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基础上,猫的老实贪玩等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对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等特点,并及时的板书出示,并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实际上更加突出了猫长大后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品位语句。比如在处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此词的意思,打仅限于此学生不能对这词有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并用从早上到学校上课直到中午放学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尽职不言而喻;我还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借助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句子,通过学生惊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觉得仍有遗憾,比如:在处理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处,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我个人讲的多了,学生有能力自己谈论出来的,那么我在这里指导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猫的脚印后,紧跟一步问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第一课时里,我首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在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喜爱地动物,喜爱猫的原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展开想象等方式具体感知小猫的可爱淘气,体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喜爱之情,从而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因为本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并没有在内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同时边读边用笔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此基础同桌交流。在教学中心句时,我用幻灯出示一组话: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语气的不同。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具体,以及作者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紧扣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予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体会喜爱之情,并进行读书指导。在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再现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基础上,猫的老实贪玩等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对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等特点,并及时的板书出示,并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实际上更加突出了猫长大后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品位语句。比如在处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此词的意思,打仅限于此学生不能对这词有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并用从早上到学校上课直到中午放学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尽职不言而喻;我还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借助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句子,通过学生惊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觉得仍有遗憾,比如:在处理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处,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我个人讲的多了,学生有能力自己谈论出来的,那么我在这里指导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猫的脚印后,紧跟一步问:你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另外蹭字上,学生通过做动作体会出作者对猫的喜爱后,如果进一步点明人爱猫,猫爱人这一点会更好。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方法。

教学关键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兴

同学们,在唐代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几乎一生都在流浪,成都的一个草堂成为他短暂安定生活的见证;他几乎终生都在痛苦,沉郁顿挫成为他诗歌风格的最权威的概括。一场战争撕碎了他的心,带给他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多种疾病毁灭了他的躯体,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叶小舟上。他,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领悟这首诗歌的意境,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一般方法。读这首诗,我们能看到诗人焦虑的目光,能听到诗人无奈的叹息,更能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震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一曲时代的悲歌吧!

二、放录音,请学生齐读

三、研读课文

1、我们要领悟意境,首先要进入境。这境,就是诗人在诗中创造的生活图景。首先包括了景,请大家回答: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天,猿声;渚(水中小洲),沙,鸟;落木(秋天树木落叶),长江。

景物如何?

明确:

急:呼啸的秋风(有速度)。

高:天空辽阔(有立体感)。

哀:如哭似嚎(有感情)。

萧萧:落叶声(有声音)。

2、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请两位同学描述。)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画面: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样辽远,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小洲边的水是那样的清冷,岸边的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的秋风中飞舞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波涛拍击着江岸滚滚向前。

3、这是境中的景,除了景,境中还有诗人的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人的形象。

诗人很老了(百年),衰老多病,常年客居他乡(作客),志向得不到伸展(潦倒),他叹息着国运和自身的命运(艰难),以至于白发增多(繁霜鬓)。

请大家当一回导演,把诗人在秋风中登高的动作设计出来,按小组讨论两分钟,请各组推出一个代表。

(抽查两个组,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诗人少有壮志,19岁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现在他的理想彻底破灭了。顶着秋风,他在诗篇中向我们走来:拄着拐杖,他颤微微走在那秋风呼啸的山路上,狂风吹乱了他花白的头发,枯叶飞舞着掠过他的衣襟,他一路咳嗽着,走走停停。风好大呀,他抬起头,挣扎着登上了崖顶。然而,读读他的诗篇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一个垂危的老人,将不久于人世,他关心的却不是自己。诗人的目光越过了千山万水,胸襟是如此的开阔,这是一颗多么伟大的心灵!

4、现在我们来谈意,也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的情,请大家用诗篇中的词来概括诗人的感情。

明确:悲,恨。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杜甫,现在,你就站在那高高的悬崖之上,眼前,风在拼命的刮,鸟在拼命的挣扎,落叶纷纷下,长江滚滚流;耳畔,风声卷集着涛声,涛声夹杂着猿鸣,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学生答:

一叶而知秋,何况落叶已萧萧而下;问君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象流水象落叶那么密集。

落叶让人想到生命的短暂,自己壮志难酬,心生感慨。

师:

这同学答的多好啊,看到落叶与流水,就想到时光一去不返,感慨自己壮志难酬。落叶归根,百川归海,而自己却年老漂零在外。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理解:岸上枯叶似蝶,岸下猛浪若奔,我们分明已听到了落叶的呻吟,听到了长江的呜咽。这那里是在写季节,分明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个时代充满了伤痛与悲哀,战乱就象一场大风席卷了中国大地十几年,在这场大风中,不知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如木叶般纷纷而下,枯萎死亡;那滚滚长江流动着的不正是人们绵绵不尽的眼泪吗?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领悟诗歌意境的方法:

⑴ 揣摩语言;

⑵ 联想想象;

⑶ 联系生平。

读这一首诗,我们要看到诗人焦虑的目光,我们要听到诗人沉重的叹息,我们更要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震颤,现在,就让我们齐声朗诵这一曲时代的悲歌吧!

板书设计风 天 猿渚 沙 鸟

落木境长江

作客 多病 │ 艰难 潦倒

↙↘

悲 恨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5

【教材分析】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设计理念】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重点在于 注意积累材料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讲授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地阅读和交流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火烧云相关资料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

4、火烧云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 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 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

⑴ 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

⑵ 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

⑴ 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⑵ 边读边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 地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 火烧云的颜色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可能有那些?

③ 火烧云的形状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火烧云的形状按( )──( )──( )三步顺序介绍的?

3、汇报展示,深入感悟:

⑴ 地面景物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读出这种感情。

⑵ 火烧云的颜色还可能有苹果红、橘黄

⑶ 火烧云的形状按出现什么──是什么样──变模糊了的顺序介绍的。

四、总结延伸、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升情感:

本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地面景物的变化、自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有顺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让人感觉无比的眷恋与喜爱。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指导。

3、课后作业:

⑴ 在组长处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板书设计】

天空

(1~2)上来了 (静态)

地上

火烧云 颜色 多 快 美

(3~6)变化 (动态)

形状 多 快 奇

(7) 下去了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由于本文是一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文章,因此,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后,回头总观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确有一些值得总结和提高的地方。

本文教学我在年级教研组常态课上上过,但由于下午是30分钟的课堂,课文未教学完。今天,我再次在同年级3班上了这堂课 ,县教师进修校的领导、专家和本校部分老师听取这堂课,我认真记录了她们的建议。县进修校王校长对本堂课提出的建议是:

1、本文重点也引导学生找出,应乘胜直追,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可以淡化其余部分。

2、条件允许下,可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县进修校古老师提出:学生的课堂上对文章的阅读显得少了。

本校同年级王老师课后与我交流提到:

这次执教较上次有进步,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学生阅读体现了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做到了以学定教。

听了大家的建议后,我也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我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尽力围绕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还不能运用自如,课堂的驾御能力还需锤炼,虽不是本班教学,但也应考虑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教学时间的调控和把握上也应注意强化重点部分的阅读与理解,甚至学生的欣赏,想象火烧云美丽的意境。今后在教学中,自己一定要注意立足教材,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补充阅读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做个调查,每年你们觉得最开心、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生答)同学们都体会到了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开心与快乐。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给你们礼物、金钱,给你们帮助的人,他们在付出了以后是不是感到伤心、难受、痛苦呢?(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文中的人物去体会“给予的快乐”。

二、学生自读课文

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三、学习情况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初步指导学生读文感悟。

四、学习课文1~5自然段

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这里有两个都表示出乎意外的词,谁能找出来?

(学生答:吃惊、惊讶。)

1、谁“吃惊”?谁“惊讶”?

板书:

小男孩和保罗

2、谁能把他们俩“吃惊”和“惊讶”的语气读出来?

3、小男孩为何吃惊?

(学生答:因为他没想到,保罗哥哥会白白地送给保罗一辆新汽车。)

老师解释:作为保罗自己接收到这样的礼物不吃惊,肯定是由于他的家境比较好,这样的礼物也不足为奇。而小男孩呢?家庭情况肯定……谁能更好地读出小男孩的吃惊来,还要能做出吃惊的样子!

4、那保罗又为何惊讶呢?

(答:惊讶小男孩的回答和他所想不一样。)

5、再指导学生体会朗读:

其实让保罗惊讶的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再读下文,找出保罗再次感到意外的地方。

五、学习6~11节

1、学生边读边找,并指名回答。

2、当小男孩提出请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时,保罗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读第九节。

(学生回答。)

3、这个“笑”可大有学问。这里保罗的笑是什么样的笑呢?(生答)读读这个“笑”。

4、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怎么知道他又错了?指导读小男孩的那段话。要读得感人。

六、学习12~13自然段

1、保罗被小男孩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作出了一个他事先也没想到的决定,齐读12小节。

2、他们是怎样度过这个难忘的夜晚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他们看到圣诞节的夜景各自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3、是呀,小弟弟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美景,心中肯定无比激动,非常高兴;而小男孩看到弟弟如此开心,也感到很快乐。至于保罗,看到自己只不过是让他们坐车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就能给他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他终于也明白了,齐读最后一小节。

七、拓展部分

1、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和保罗一样体会到给予的快乐。

2、师小结:

是呀,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能得到一时的快乐;而如果你使别人快乐了,自己才能得到长久的、真正的快乐。

3、其实,这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他们的身上,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带给过别人快乐?还是别人带给了你快乐?

4、指名多位学生来说。

八、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我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得到快乐,给予别人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九、作业

课后,我想请同学们到学习、生活中去找一找快乐,把你所认为的快乐写下来,在班队课上告诉大家。

以上就是《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集锦》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教学设计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