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荐]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2500字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12

[荐]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2500字。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下面由88教案网给大家来分享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1】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计算,主动探索的活动,认识利率,初步掌握利率计算及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抽象概括法,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互助学习法,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情景导入;二、新课讲解;三、巩固练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巩固练习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4)、利息的计算。

3、巩固练习。

“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我继续沿着抗震救灾这一主线设置情境,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1、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李老师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3、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整理和复习与o;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有关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稍复杂的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两块小黑板,一块写好口算练习题,另一块写好教科书第117页例4及下面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练习题.让学生直接在练习本上写得数,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4

1.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师:下面我们来复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例4.)

例4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教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解答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以后。想一想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80-50)50=(80-50)80=

答:蜡笔画比水彩画多:水彩画比蜡笔画少。

解答完以后,教师让学生说明这道题中两个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这两个问题的相同点是:都是求水彩画与蜡笔画之间的关系。不同点是:一个是以水彩画的数量(50)作标准,看水彩画与蜡笔画数量的差是水彩画数量的几分之几;另一个是以蜡笔画的数量(80)作标准,看水彩画与蜡笔画数量的差是蜡笔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师:对!所以我们在解答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要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标准,也就是说。要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复习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和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教师:接着例4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再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上其余的问题。)

(1)根据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这个条件

如果已知水彩画有50幅.怎样求蜡笔画有多少幅?

如果已知蜡笔画有80幅.怎样求水彩画有多少幅?

(2)根据水彩画比蜡笔画少这个条件

如果已知水彩画有50幅。怎样求蜡笔画有多少幅?

如果已知蜡笔画有80幅.怎样求水彩画有多少幅?

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这几个问题。解答的时候,要认真想一想每道题中应该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叫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析数量关系和怎样解答的。分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什么时候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一般可以概括成:当我们知道了作为单位l的数量,要求它的几分之几时,就用乘法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1)反之,如果是求作为单位1的数量时,列方程解答,或者是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的意义)就比较方便。

3.复习百。

教师:如果我们把以上各题中的分数都改为百分数,解答的方法一样吗?(一样)

指名学生口头改编题目,并解答。(例如。把例4的问题改为求蜡笔画比水彩画多百分之几?水彩画比蜡笔画少百分之几?解答的结果是百分数。)

教师:百与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把比较两个数量关系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17页做一做的第l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请一名学生说一说合格率与废品率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实际问题的理解。

2.做教科书第11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做完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在每道题中要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为什么。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l~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 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 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 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 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做本金存款到期时,小丽到银行取回105.67元,银行多付给小丽5.67元,这是100元定期一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

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这5.67元的利息是根据什么给小丽的呢?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据利率计算出来的。板书: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这是由银行规定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说如果存100元,在银行存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199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丽存300元钱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多少元?提问: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时每100元可得5.94元的利息。)

小丽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时她每一年应得利息多少元?(300元的5.94%。)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005.94%

二年应得利息多少元?学生口述,教师接着板书: 2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元。

想一想,存款的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335.64元。)

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和取款的凭条。

三、巩固练习

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共同订正。

订正练习一的第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活期储蓄每月的利率是0.1425%,表示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步说出: 280元每月可得利息多少元?6个月的利息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4】

教学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课堂创设动手活动,积累学生的感性认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意义;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1L量杯,一次性纸杯24个(每组3个),1cm3的自制的小正方体容器,8个1升量杯,10ml钙铁锌口服液,5ml注射器8支

2、学生:2瓶自己带瓶装水,贴有商标的各种饮料瓶,药水瓶,家用油壶,牛奶袋,果汁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老师想送朋友一个生日礼物?(出示长方体礼盒)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生:想

师:是一个生日蛋糕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礼盒长3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这个礼盒的体积是多少?

生:9立方米

师:猜猜,这个长方体礼盒所容纳蛋糕的体积是多少?

生:9立方米,8立方米,7.5立方米等(学生很快否定9立方米)

师:(打开纸盒,露出蛋糕)是你所预料到的吗?如果你过生日收到这样的生日礼物会有何感想?

生:(试说)太小了

师:我买了这么大个礼物还小?

学生:盒子里面太小了

师:盒子里面太小了,说的真到位。盒子里所容纳的蛋糕的体积叫盒子的容积。今天我们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求长方体的体积,并估算出长方体里所能容纳面包的体积,当老师打开礼品后,学生会发现与自己所估算的差别太大,突出容积的表象认知)

二、理解容积的意义

1、举例,感知容积意义

出示墨水瓶:指出墨水瓶所能容纳墨水的体积叫做墨水瓶的容积。

出示茶叶筒:茶叶筒所能容纳茶叶的体积叫做茶叶筒的容积

2、理解容积的意义

利用你准备的学具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容积

【出示课件(第2张幻灯片)】:集装箱、油漆桶(指名说出他们的容积)

3、归纳概括容积意义

像粉笔盒、墨水瓶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学生齐读,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的感性实例中积累容积的本质内涵,丰富的积累为学生归纳总结容积意义打下扎实基础)

4、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两者数据给出的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来看这个长方体礼盒。礼盒放在空间,自身有什么?

生:体积

师:打开礼盒,礼盒里面又有什么?

生:容积

师:已知礼盒的长、宽、高,能求出礼盒的容积吗?

生:不能

师:想求出礼盒的容积,必须要知道(老师边比划边问学生)什么?

生:礼盒里面空间的长、宽、高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礼盒里面的空间是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你能求出蛋糕的体积吗?

生:能,1立方分米

师:蛋糕的体积就是礼盒的容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直观长方体礼盒的体积与容积的计算,突破求容积需要已知容器里面的数据这一难点)

②区别两者本质的不同

师:【出示课件(第3张幻灯片)】:一个较小的实心长方体;一个较大的空心长方体)问题:谁的体积大;谁有容积?

学生:指名回答

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两者异同点(课件出示第4、5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体积与容积一字之差,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联系:求的都是物体的体积。

区别:体积求的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外部)

容积求的是物体所能容纳空间的大小。(内部)

(设计意图:多角度的区分容积与体积的不同,从而使学生较为全面的理解容积的意义,突破容积意义这一教学难点)

三、教学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2、认识升和毫升。

①观察学具,看看你所带的饮料瓶上所标示的净含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发现它们的单位都是L、ml而且这些饮料瓶里装的是液体。)

②在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L)和毫升(ml)。当遇到液体体积很大时,例如:计量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体积,就用立方米。(板书)

3、感知1L

①介绍量杯,观察1L的刻度线,

②组长负责,将桌面上的瓶装水倒入1L的量杯中水,其他人仔细观察

③生活中,我们常用杯子喝水,组长负责将1L倒入纸杯大小,观察1升水大约几纸杯

④谈谈,对1L水你有什么感受?

⑤生活中那些物品用升做容积单位?(生:油桶、水桶、大瓶饮料瓶的容积)

4、感知1ml

(整队纪律,老师将在每组中找一名最快坐好的同学,负责下一个活动。给每组发一个5ml注射器)

①桌面上有一杯有颜色的水,组长负责,用针管吸入1ml水,让大家看看

②再将这1ml水注入一个空纸杯,再让大家看看

③谈谈,你对1ml水有什么感受?

④你准备的学具中那些标有毫升,是多少毫升?(举例:眼药水5ml、钙口服液10ml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吸入1ml带蓝色的水,在注入纸杯的过程中感受1ml的多少,突破学生对1ml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突破)

5、1L与1ml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几个活动,大家了解了1L、1ml。那么1L与1ml有怎样的关系呢?仔细观察桌面上的量杯,你就能找到答案

生:齐答1L=1000ml(板书)

6、升与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师: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的体积单位是升与毫升。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个实验。

(拿出准备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1升有颜色水)

师:老师会做好你的助手,拿稳盒子,你放心大胆的到,开始!(此个环节老师要装作很神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兴奋)

生:(全场一片惊讶)得出:1升=1立方分米

师:看来他们之间真有联系,谁能用黑板上的关系推算出1毫升等于多少?

生:观察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突破1升=1立方分米的教学难点)

四、小结

通过前面有趣的动手操作,闭上眼睛体会:升一般用于计量油桶、水桶、大瓶饮料瓶等的容积;毫升一般用于计量眼药水、药水、小瓶饮料瓶等的容积;而计量、集装箱容积;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体积,就用立方米。

五、练习巩固【课件出示(第6、7、8张幻灯片)练习题】

1、填一填

一瓶钢笔水的容积是60()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8()一瓶矿泉水的容积是600()

运货集装箱的容积约是40()微波炉的容积是45()

(集体订正、纠错。)

2、填出合适的数

(引导学生说出每道题是怎么换算的思路)

3、联系实际【课件出示(第6、7、8张幻灯片)】

出示生活中用到本节知识的图片(喝水、潜水艇、献血等图片)

(设计意图:练习有层次,有代表性。由知识题型过度到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六、结课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大家下去后在生活中找找与我们这节课有关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容积的知识。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像墨水瓶、粉笔盒、教室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一般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计量液体:升(L)、毫升(ml)、立方米(m3)

它们间的关系:1L=1dm3

1ml=1cm3

1L=1000ml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也就是;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

【设计意图】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1-1-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

课题: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62÷3166×475÷5

51÷384÷254÷27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5287÷17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利用3位学生的投影胶片进行讲评和集体订正.

3.用打手势“√”或“×”来判断改错.

教师:这三道题比上面三道题有难度,看谁这节课学得好,问题看得准.注意判断过后要讲清理由,错在哪儿.

结合上三道题的判断说明:出现商中间连续有两个零的情况;在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免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在除的过程中,如果前一步除时没有余数,这时被除数上的0不往下移.

布置作业

1.(1)3829除以3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7除5616得多少?

(3)3648是24的多少倍?

2.同学们一共收776千克核桃,每25千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新课: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2.30.9+6.214.1+3.62.08+0.49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实践活动: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五、全课归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4课时

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

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0.5810.9+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第5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6】

一、 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

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 我对教材的理解

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4、教具、学具准备

Flash课件,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和十个卡片苹果。

三、 教法设想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四、 学法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 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么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兴致盎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然后就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学习新知的有效平台,在这一环节中,我就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魔术表演情境,让学生边看魔术表演边复习1?——9的数数过程,并体会“9添上1就变成10”的过程。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画面中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可以用“10”来观察,如“画面上有10朵花、10颗星星……”最后让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字娃娃找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娃娃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到了回家时,其它数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数字娃“5、6、9、10”不会回家,还在走来走去。然后,我就请小朋友帮这些数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数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让小朋友说10以内数的顺序,如:5相邻的前面一个数是谁?这一教学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也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

为了巩固学生10以内数的顺序,我还创设了神舟六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的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为了这个伟大的时刻而自豪,为了能够与宇航员一起倒计时而喝彩。整节课的气氛到了高潮时刻,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学习态度,这不正是同时和他们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学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吗?

3、比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课件出示点子图的,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让学生比较10与9的大小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填大于号、为什么要填小于号?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维。

4、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我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学习“10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让学生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抽象思维过程。因此,我就设计了“分苹果”这一手脑并用的活动来冲破难点。活动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朋友,现在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了,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全班同学来帮忙摘苹果,但苹果摘下来以后,要把它们放到这2个筐子里,同学们想想,如果让你来放的话,可以怎么放?”学生以同桌2人为一组,自己进行分工:一个负责写记录表,一个负责分苹果,然后,让学生看着这些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展示,学生说出了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是:看到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最后把10的组成进行板书,学生看着板书很快就发现到: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10”,而且左边的数越小,右边的数就越大,这样安排,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提升了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性,达到了知识的内化。为了巩固学生们对10的组成的学习,我分别设计了猜糖游戏和对口令游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

5、10的书写

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比较得出10是由两个数组成的,而且左边的1和右边的0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和“0”写法一样,然后教师范写数字“10”,最后让学生练写。这样设计是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因为写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符号组成的,跟前面写的0——9有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让学生完成了书本第65页“做一做”和第67页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老师的提问: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既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又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练一练,练习十一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指名口算课本第64页第11题)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板书:

约数

倍数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说明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复习约数倍数相关知识(略)

(2)写出18的所有约数

三、复习质数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

板书:1

质数

合数

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科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的因数叫做90的什么数?(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练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最大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练一练第4题

集体练习,指名口答,说一说方法怎样归纳三种关系?

追问: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复习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1、提问: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

2、练一练第5题

提问:这里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什么数?不能被整数的数都是什么数,

板书:偶数

奇数

想一想,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说说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和12题

2、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5、16题、17题中(3)(4)

八、课外作业:练习十一第18题。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8】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能力特点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工巧匠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骤的根据是学习比例的知识不能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取知识,主要靠实际例子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比例意义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理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和展示台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以及教法的实施,教具的应用均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是让学生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一辆汽车行驶的路和时间说出路和时间的比.老师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遇到许多数量,这些数量间藏在许多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直接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产探索为主,合伯交流为辅,教师问题为桥的教学思路展开的,这个环节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师生携手,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的学习,所以我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汽车路程和时间的统计表,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的问题(用多媒全出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交流后回答,师随着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书

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在学生回答后即使还很完整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步骤、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在这步骤中学生装已基本掌握了探求正比例关系的方法,我出示例2后,直接说:请同学们利用我们研究例1的步骤和研究方法,自己来研究一下布的数量和总价,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分析、编题的过程,强化分数应用题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的结构特征;

2.学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3.通过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信,让每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经历整理、分析、编题的过程,强化分数应用题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的结构特征;

学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自主准备,注重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

展示学生数学复习小报,分析重难点。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分数的运算,之前我们做了调查,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觉得最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最难的分数应用题,不同的同学写出不同的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

二、知识梳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条形统计图(见右图)

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哪些含有分率的信息?35

5女生是男生的3

2男生比女生少5

2女生比男生多3板书:男生是女生的

2.出示两条信息:男生:30人;女生50人。男

(回答中可追问:①你能看出男生有几份?女生有几份?②谁为单位1?)

提出学习要求:请选择其中任意几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并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编题的结果

交流要求

⑴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编写的不同题目,在相同的题目上做记号,并试着解答别人编写不同题目;

⑵整理记录:在编写最多的这张纸上进行整理补充,做好记录;

⑶准备汇报:以记录最完整的这张为发言稿。

(出示小组交流要求后,要求学生默看半分钟后,教师可做小小的提问,使学生明确交流要求。)

4.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先大致了解编写题目的个数,从最少的小组开始进行汇报,教师进行补充。)

5.教师出示本学期所学分数应用题类型

⑴看看老师编的题目中有你们没有的题目吗?

①男生15人,男生比女生少

②22,女生几人?30(1-)5522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少,男生几人?50(1-)5522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女生几人?30(1+)3322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多,男生几人?50(1+)3333男生15人,男生是女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30+155555男生15人,女生是男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30(1+)33

⑵这些就是本学期主要学的几种分数应用题的类型。学了这么多的分数应用题,你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说说看。

⑶得到分数应用题的最基本结构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以上面6题中的任意两题为例来理解正向、逆向应用题的不同处)

三、方法多样,注重解题策略的指导

问题: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1.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解答。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一位同学不会,他看了你的解题过程就明白了,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想的过程写完整,要求能将解题过程讲给不会做的同学听。)

3.学生反馈。(学生可以通过线段图、对应关系、解方程(方程是数量关系的正向思考)、草图等方法进行解题)1,第二天看了50页,还剩下一半没看完。这本书共有3

(预设:学生会提出用方程这么麻烦的,教师可以顺便提一下方程是数量关系的正向思考,在复杂和较复杂的解题过程中会比逆向思考更容易理解。)

四、教师小结

今天,通过复习,我们从简单的信息中,却发现了那么多新的信息,又从新的信息中得到了这么多类型的题目,但在归纳中,我们却又发现其实分数应用题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结构。我们在平时的解题中,要学会灵活运用这种结构来进行解题。

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篇10】

1.教材说明

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第一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在此变化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在教材中的主题图里渗透了三个具体问题的含义,都可以用1+2=3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变化的情境图,小丑合气球,来进一步直观形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说出加法算式,从而来帮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第二块“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一共是几个?摆两个圆片,再摆两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第三块为1—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块根据儿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初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三个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第四块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两组算式,来进一步巩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在进行加法教学前,学生已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能够自觉的运用加法进行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加法进行计算以及我们是如何用加法进行计算的。因此,再进行加法的教学时,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的同时感知用数的组成计算的简便。将他们对加法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着重培养学生发展其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3.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并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激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5.教学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荐]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2500字》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