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11篇

比例基本性质教案课件

发表时间:2023-01-24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11篇。

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案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应该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可以传授一些编写教案的心得吗?为此,88教案网的编辑花时间整理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3.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体验,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在星期一上这节课。学生交流参加升旗仪式的感受。教师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教育。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充分,并在星期一来讲,选择时机恰当,引入课题自然,并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师:今天是星期一,老师刚才参加学校的升旗活动时,心中充满神圣感,谁给大家说一说,你在参加升旗仪式时,是怎样做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指名回答,必要的话,可请学生表演下升旗时的姿势。

师: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合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维护国旗的尊严就是维护祖国的尊严,也就是保护自己的尊严。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

生: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自己谈一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学生自己读书。

2.让学生读读兔博士网站中的内容,然后,交流了解到的国旗知识。

师:从兔博士网站中,你了解到那些关于国旗的知识?

学生会,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二、认识比例

1.估计学校所挂国旗的规格。

师:我国《国旗法》中规定了的国旗,同学们估计一下咱们学校挂国旗是哪种规格的。

生:长144cm,宽96cm

学生估计不准,教师介绍

师:学校挂的国旗是第四种规格的,也就是长144cm,宽96cm。

板书:长144厘米,宽96厘米。

2.让学生计算学校所挂国旗长和宽的比,然后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这种规格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

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教师板书:144:96=3:2

3.引导学生由国旗长和宽的比类推宽和长的比。

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不计算,你能说出这面国旗宽和长的比吗?

生:这面国旗宽和长的比是2:3.

师:这么快就能说出结果啊,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长和宽最简比是3:2,反过来宽和长的比就是2:3了,因为它们只是前项、后项交换了。

4.认识比例

(1)让提出写出国旗长和宽的比的要求,让学生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的比值。店堂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师:真聪明。我们学校挂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那么,《国旗法》中规定的其他规格的国旗,它们长和宽的比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任选两种,分别写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并求比值。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2)交流学生选择的规格和计算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选择的机会。

教师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出新知识自然。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算完了。谁来说说你计算的结果?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长和宽的比:

(1)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

288:192=3:2

240:160=3:2

(2)选择第一种和第三种

288:192=3:2

192:128=3:2

(3)选择第一种和第五种

288:192=3:2

96:64=3:2

(4)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

240:160=3:2

192:128=3:2

(5)选择第二种和第五种

240:160=3:2

96:64=3:2

(6)选择第三种和第五种

192:128=3:2

96:64=3:2

●宽和长的比

同样有六种情况。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板书。如:

(3)让学生观察大家计算出的比,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到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相等的,进而得出: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写成一个式子。

师: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各种规格的国旗的长、宽的比,那现在观察这些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长和宽的比都是3:2.

●宽和长的比都是2:3

●国旗的规格虽然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或都是3:2)。

●五种规格的国旗宽和长的比都相等。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它们长和宽的比是一定的,都是3:2.现在,我们任意选两个国旗长和宽的比,例如:240:160与96:64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写成这种形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

240:160=96:64

(4)教师介绍比例的概念、读法以及比例的项、外项、内项等,并让学生指分数形式去了解比中的内项和外项。

师:这个式子读作240比160等于96比64.在数学中,像这样师:这个式子读作240比16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

师:这组比例,我们也可以把它写成这种形式。

板书:

师:(指着比例)在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谁能在中,指出比例内项和外项?

生:240和64是比的外项,160和96是比的内项。

(5)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国旗的长和宽或宽与长写出两种形式的比例,然后指名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国旗的长和宽或宽和长组成比例,并写成两种形式,并写成两种形式,指出比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自主写比例,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比例,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可能出现:

●我写的比例是128:192=64:96,128和96是这个比例中的外项,192和64是这个比例中的内项。

●我写的比例是,128和96是这个比例中的外项,192和64是这个比例中的内项。

三、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出:把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的要求,让学生用计算器计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比例,比利是我们教学中一种非常特殊的式子,它的内项和外项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现在我们以240:160=96:64这个比例为例,请大家借助计算器把它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看看情况怎么样?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计算的结果以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计算的结果是240乘64等于15360,160乘96也等于15360,我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你计算的结果和他的一样吗?

生:一样。

2.提出上面的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写出的比例验证。然后,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出的比例也照上面的方法乘一下,看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计算的结果,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288乘64等于18432,192乘96也等于18432,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我用192乘64等于12288,128乘96也等于12288,它们的乘积也相等。

3.师生共同概括比例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形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师:通过计算,现在你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到: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太规范,教师教后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两个内项相乘,两个外项相乘,实际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教师边说边画箭头。

四、练一练

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比例,又探索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请同学们看18页第1题,判断一下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够组成比例。

学生自己完成,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第2题,让学生读书,弄清表格中数据的意思,在自己计算。

师:我们来看第2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说表格中的几组数是什么意思?

●10点钟,1米长的竹竿影长是0.5米,2米长的竹竿影长是1米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1)(2)小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2)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4.5:2.710:6

二、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25

路程(千米)80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或=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8:3=3.2:1.21/3:1/6=16:8

(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性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总结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链接:

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什么叫比例?

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4:1.6和60:40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请自己任意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4)试着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学生汇报,重点释疑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2.4∶1.6=60∶40

两外项积是:2.4×40=96

两内项积是:1.6×60=96

2.4×40=1.6×60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

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现的规律。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六的练习题。

2、说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关系。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加上适时的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采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课件出示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 “这么辽阔的地方为什么能用一张小小的地图就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这样由地图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以价值观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顺势导入课题并板书:这样地图片或实物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都要用到比例的有关知识。最后出示几个比,让学生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通过求两个比的比值,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用等式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关系,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然后利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通过例1中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哪些比?写出两个比,根据比值相等写出比例,进一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同时还请学生自己说出几个比例,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说出的比例,请学生自学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分成小组来找找看,并用简洁语言归纳出来。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

3.讨论巩固、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

(2)发展性练习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学习新知?还有什么疑问?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1)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 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 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 ×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 基本练习。

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 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

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5 (2)():1/3=1/4:1/6

(3)0.2:0.6=6:() (4)4:3=80:()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4、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5、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

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吗?3:26:4

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

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3:6=2:4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2)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

(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

(4)比较: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3、(1)要求:观察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2=12

外项积是:3×4=12

6×2=3×4

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7、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交叉相乘积相等

8、提问: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方面不同,你认为它们在什么方面还有什么区别?

3、完成练习十/1、2、3、4

4、判断: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为倒数.()

5、根据4×9=12×3,写出比例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18:30⑵0.4:0.21.8:0.9

⑶5/8:1/47.5:3⑷2:8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3:5

前项后项

(2)课件出示: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0=56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21和6:9

1.4:2和5: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4组成比例。

①5:4②20:1

③1:20④5:1/4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

12:()=():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与那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有的老师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不给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此外,教者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8)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预设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向大家作简要的阐述。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概念课,但我并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活生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说教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教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说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通过多媒体出示有关国旗的四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并找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具体数据,并提示国旗的制作有特定的制作标准,然后让学生去思考,猜测。

二、探究新知主动参与

这里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

1、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面国旗,先写出长和宽的比,再求出比值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2、把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国旗都有)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发现了什么,发现他们的比值都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揭示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进行练习(p33的做一做)。判断几组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4、回到四面国旗,让学生找比组成比例。(可以是国旗的长与宽的比,也可以是每两面国旗长之比,宽之比)在这里的时候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课本时,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认识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说说比与比例的区别。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探讨写分数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3、揭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及时进行练习(p34的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基础练习

1、写两个比值是4的比,并组成比例;写出两个比值是1/4的比,并组成比例;这里先让学生写,然后请其他学生判断他写的比例对不对。(可以用比例的意义,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2、猜数游戏,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发展练习:

1、把乘积相等的式子改写成比例。(6×16=8×123×40=8×15)这个练习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意图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有学生可能只能改写一个,而有学生可能改写4个,还有学生可能改写8个。

2、如果5a=3b,那么a:b=():()这个练习意图是让学生在有未知数的方程中学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说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明了的数学式子反应出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9)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2—34页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预设以及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向大家作简要的阐述。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概念课,但我并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活生生”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注重“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归纳—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去发现,而不是草率的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属于概念教学。因为这节课是在整个比例单元教学中的第一节,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俩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有关国旗的四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并找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具体数据,并提示国旗的指定有着特定的制作标准,然后让学生去思考,猜测。

二、探究新知主动参与

这里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

1、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面国旗,先写出长和宽的比,再求出比值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2、把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国旗都有)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发现了什么,发现他们的比值都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

3、揭示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进行练习。判断几组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4、回到四面国旗,让学生找比组成比例。(可以是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每两面国旗长之比,宽之比)这里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5、练习,p33的做一做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认识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说说比与比例的区别。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然后引导他们回答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探讨写分数形式,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3、练习,p34的做一做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10)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三环节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交流:

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内项积=外项积

师生共同总结:WWw.JAB88.cOM

基础练习一: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础练习二: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长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拓展练习:

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3:2=( ): 6

( ):12=2:6

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板书: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篇11)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3:5=24:40

这个式了表示两个比怎样?

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

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

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

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

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6=5:()0.8:()=1: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在原来板书的比例下面板书。

1.2:3=2:5

内项

外项

让学生看着开始组成的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外项和内项。

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口答结果。

提问:你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

3;8=1.5:4

5、教学试一试

出示3.6:1.8和。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4、5题。

以上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课件11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比例基本性质教案课件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