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集锦8篇)

武退秦师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1-2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集锦8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集锦8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1)

本课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贯彻落实高效课堂的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在课堂学习、讨论、探究。

2、突出合作探究精神。高效课堂强调小组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强调合作探究。

3、渗透古代文化精髓。学习文言文,应该再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的精髓。

4、强化读写训练。读写训练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本科教学中,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行文特点和写法,并在课后实践,强化练习。

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文言基础知识应该再讲解细一些。

2、训练的量应该再合理点。

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四

1、课堂结构自然完整,结语与导语围绕课文内容,并遥想呼应,思路清晰、严谨,关注每一个细节。

2、突出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注重诵读教学,引导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和能力。而且三个段落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体现教材特色、学生特点,以及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3、教学重点鲜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协作,从而在集体的智慧中完成学习任务。

4、充分尊重学生,及时评价(包括口头评价和板书)学生、鼓励学生,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教师语言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和时代感,教态自然而有亲和力。

6、从整个课堂看来,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配合紧密,能有效体现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的原则,学习效果较好。

7、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中,男生多,女生少。说明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值得反思。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2)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种授课方式的效果往往只是暂时的。在本设计中,打破传统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自行讨论解疑,通过这一形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在对重点难点的讲读中,采用比较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在题目的“退”字前添加合适的字,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烛之武在退秦师时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及其劝说艺术,从而让学生了解烛之武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行为,并学习他学习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完成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让学生在烛之武的说辞之后想象秦伯的反应和可能有的对答之辞,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烛之武是如何步步深入的进行劝说的。

总之,本设计遵循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文言知识,提过阅读能力,并不同层次的对文本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同时,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谈论与探讨之中,因此,可以说,这一设计(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3)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4)

以前上高中时最讨厌学习文言文,琐碎的知识点,枯燥的翻译,每当学习古文总是昏昏欲睡。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很担心,害怕我的学生像我一样抵触文言文的学习,害怕我的课堂沉闷枯燥,让他们提不起精神……

第一节课上过感觉学生兴趣还挺高的,因为没有涉及到课文的讲解,首先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学习文言文?纲举目张,知道古文的重要性了,会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在讲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时告诉同学千万不要把“谷梁传”记成“母羊传”,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一笑一下就记牢了!问他们“四书”“五经”时,因为他们能回答出来,感觉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积极性非常高。

学生都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爱“显摆”,这也是学生的可爱之处,我们做学生时不是一样热衷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吗?老师的赞同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最大动力。

在接下来分析课文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他们分角色朗诵课文,读出人物情感,看哪一组读的好。有了竞争,就有动力,同学们朗诵的非常棒。

字词,句式,语法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为了既能掌握知识,又不至于枯燥乏味,我让学生找重点字词,其他学生补充,然后翻译。每天作业就是句句对应翻译课文,强调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第二天上课时,让同学到黑板上翻译重点句子,按着高考翻译标准改分,学生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翻译需严谨,如何翻译。通过这样的规范训练,学生们对古文翻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反思:在讲课过程中,特别是字词、句式、翻译这一块,有时课堂还是沉闷,苦恼啊!我还是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完美的驾于课堂,有时感觉课堂气氛沉闷了,采取的措施还是不得力,这也是我最最最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在学习文言文时,如何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不枯燥乏味,一直困扰着我,虽然这次进行了一些尝试,但这篇文章比较短,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时,这种方法还适用吗?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接下来的《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都是比较长的文言文,我该如何把握呢?故事性比较强的段落,让学生分角色读好呢,还是改编成课本剧好呢?改编的话时间够吗?字词、句式、翻译怎么能让学生不费力,并且非常有兴趣的积极主动的学呢?把重点句子写黑板上,然后找学生翻译还是要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不了解,怎么读?怎么演?会把握不到位的,还是就让他们读,让他们演,然后与课文比照,让学生找出和课文有出入的地方,这样比较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欣赏: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5)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激趣激情激思

事因人而传,人因事而存。春秋战国时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情-----秦晋围郑因烛之武而垂于后世,烛之武因此而一鸣惊人,为自己的一生划上了完美的感叹号。新教材把《烛之武退秦师》放在高中第一册文言文第一篇,可见其重要性。而文言文的教授自20世纪以下,诵读地位下降,方法多有串讲、翻译和解析,涵咏之风衰微而分析之风盛行,原本充满情趣和魅力的人文学科很难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究其根本,是学生被动接受与老师主动传授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如何革故鼎新,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方法不一而足,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可读性,情节的生动性,价值的现实性激发学生对文言的兴趣,从而达到积累及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烛之武退秦师》这堂课就是这种理念的贯穿。

预习:《曹刿论战》(初中学过)、《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见读本)教授过程一.明确任务:高中的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首先列出以上三篇文章中的重点句,引出文言文当中将会涉及的知识点。一词多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浅薄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边远的地方词义变化: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祭祀用的牛羊词类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动词,敲鼓庄公寤生,惊姜氏------使受惊通假字:见上一句中的寤------通逆,意为倒着生。特殊句式: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应为姜氏有何厌)名句: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虚词: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语气词,意为还是

晋公子在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吾其礼焉------虚词然后总结以上现象的共同点:A.文言文学什么:学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词义变化学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哉、则、者、之学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常识------作者、出外、历史B.以上三篇古文皆出自何处?学生可回答出《左传》(结合注释及课后知识短文)

二.正文理解:

1.以史激趣:读本上有《晋公子重耳之亡》,说的是重耳逃亡途经郑国,郑文公对他无礼,再加上郑国对晋怀公有二心,在城濮之战中出兵帮助楚国,于是晋国以报仇为名,行夺霸权之实。在讲到秦为何助晋伐郑的问题上,《晋》一文中也提到秦穆公的女儿曾嫁给晋怀公,怀公自秦逃归后,秦穆公又把女儿作为媵妾送给了重耳。学生对史实主生了浓厚的兴趣,文章第一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也无需讲解,学生自然也就懂了。

2.以读激情:教师用抑扬有致的声调范读,既能疏通字词,又可为学生亲近作品作准备;然后再让有朗读基础的学生诵读,全班齐读,在此基础上,学生就急于揭开烛之武神秘的面纱,再补充烛之武退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步履蹒跚,但仍能气定神闲,迎击秦兵,那神态,那情状,必定是十分潇洒。深入情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以事激思:通过情节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首先让学生找出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部分,学生很快会发现这一过程充满曲折,开阖跌荡,步步紧逼,层层深入,而并非波澜不惊。开始当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退秦师之初,没想到引发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接下来劝说秦君,先说亡郑于秦无益,却增强了晋的势力邻之厚,君之薄也;但接着就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又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同时又是站在秦君的立场上考虑的,这使?quot;秦伯悦。当秦单独退兵后,晋人子犯请击之,秦晋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最后是由晋文公重耳计一番道理微夫人之力不及于此,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曲折有致的情节是比较能扣住学生的心弦的。这样,文章的重点段------第3段的理解也就在一张一驰中完成了。

4.指导积累:学生按前面任务所讲的内容总结本文的知识要点就能游刃有余了,而且在总结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如此反复几次,学生自然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5.古为今用: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本文的价值所在。最后由代表发言,有的同学就得很好,摘录如下: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永远保持锐利的光茫。烛之武到了七十岁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得一到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不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时代筑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6)

文言文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字的精练典雅,还在于其厚实古朴的文风,更在于其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文言文其实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可以这样说,文言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文字都包含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感,每一种句式的选择都蕴含了作者的情思,每一种语气语调的选择都表露出作者的情韵。站在文言背后的或是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或是慷慨悲歌、大义凛然,或是俯仰天下、哲思古今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在文言的背后更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

因此,经典文言文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咂摸,透过“言”品味“文”。而不能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一味地进行思想挖掘和情感品味,而把“言”抛在脑后,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这种现象在新课改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非常值得警惕。

就这节课而言,由“言”到“文学、文化”的品味目标基本达成,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思维习惯和方法,让学生不再枯燥记忆文言知识。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文言知识都可以靠这条路径来完成,而且对“言”的挖掘的角度和方法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思考和关注。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7)

上周二,我上了一节新课改研讨课——《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由于初次上高中的课,对高中的课文也不够熟悉,在备课的时候虽然做了准备,但还是觉得对新课程需要怎么上,如何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有些把握不准,所以这节课上得忐忑不安。

一堂课下来,总体来说,教态还是比较自然大方,师生互动配合较好。课堂语言顺畅,教学节奏比计划的慢了一点。这一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提问法、学生探究讨论法,而是用的最多的是提问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相互配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同学们还是比较乐于参与学习的,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首先,课件虽然做得不错,但有些预先设定的内容不能随着学生的学习而生成。其次,秦晋和郑国的地理位置,驻军的位置都有直观的地图;课文重点字词、字音都列出来方便学生的学习;主要的文意概括、分析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君的几个步骤均有总结,能让学生看得比较清楚,方便笔记,但也有操控之嫌。再次,因为借助了课件教学,和我上课的引导配合得不够理想。另外,在讲授重点字词时候时间分配过多,历史背景讲得也略多,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课文的重难点的学习。

上面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讲课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应该更加加强备课,对课文熟悉。吸取经验教训,为上好下一堂课做好的准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篇8)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烛之武,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只身赴敌营,面对大国之君,不卑不亢,从容辞令,强大的秦晋联盟在其如簧巧舌下,瓦解无存。烛氏凭伶牙俐齿,委婉入情,句句刺入秦伯的心窝,颇令同学们为之心折。趁兴致正浓,我将事先印好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的节选部分,发给大家。为激活气氛,我还模仿说书人口吻,朗声读道: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飞乃厉声大喝日:“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日:“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日:“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慨,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目:“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奔。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日: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读过听过之后,学生中有人跃跃欲试:“我们也写幅联,写首诗。”一听学生有了反应,我趁热打铁:“杜甫曾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烛氏退敌,的确令人折服。作为后人,我们有些同学亦按捺不住诗兴,想有联颂曰,有诗赞日。可咱们会撰联写诗吗?其实,这有何难,学就是了。”于是我趁机将对联的基本常识介绍给了学生。由于积极性高涨,再加之我借助的是关于解缙的“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常有”的妙趣故事来讲析,大家听得异常认真。最后我说:“张翼德退曹军与烛之武退秦师,同是退敌,却各有巧妙不同。比较二者特点,请撰写个对比联。烛氏退敌,妙在三寸不烂之舌强过百万之师,咱也模仿《三国演义》赞张飞的模式,来个‘后人有诗赞曰’的形式。老师回去也写,咱们比比看好吗?”

每人一联一诗如数交上来后,果然不错。如:

张子璐:“智退秦师烛之武;勇吓曹贼张翼德。”

苗俣:“张翼德三声喝破怯人胆;烛之武数言扭转霸主心。”

侯玮辰:“张翼德怒吼退雄兵:烛之武妙论动君心。”

刘博:“双雄盟兵千万欲亡郑:一臣出舌三寸即解难。”

一联联都准确地抓住了二者退的特点,而且对仗工整。有些同学还真拿出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劲头来,为一个字的对仗工整苦锁眉头,搜肠刮肚。而诗昵,亦不乏佳作。

周维伊:“血腥滚滚卷土来,壮士巧言满胸怀。三言两语说君去.一场战事从此埋。”

杨夏:“秦晋围郑形势忧,只为晋侯报私仇。幸而郑有烛之武,退军不动一兵卒。”

侯玮辰:“三更秦帐辩声传,巧言妙说论利害。一语仿若锋利剑,割断两家百年缘。”

刘博:“临危受命身系国,孤身夜出见秦伯。晓以利害裂敌盟,巧舌不负众人托。”

当我把这些诗、对联读给同学们听的时候,博得了阵阵掌声。我说:“看看,你们自己写得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吧。后生可畏呀,我都羞于拿出拙作……”一语未毕,“老师别耍赖,昨天说了要比比。”我把自己的诗和对联拿了出来:

猛张飞长坂桥三声大喝退曹军,靠的是勇;

智之武汜南营一番妙语动秦师,凭的是谋。

后人有诗赞日:危亡之际挺身行,宝刀未老史留名。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伯虎狼兵。

争强好胜的学生们真的评头品足开了……

原本是一篇平常的文言文教学,我相机引入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借二者相似点,引出了吟诗属对的学习,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又学到了诗歌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祖国语言的魅力.岂不一举几得.

以上就是《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集锦8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武退秦师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