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今日教案: 二年级语文找妈妈教学思考(一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发表时间:2023-01-12

今日教案: 二年级语文找妈妈教学思考(一篇)。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特别编辑了“今日教案: 二年级语文找妈妈教学思考(一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搞笑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忙妈妈一齐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感觉比较成功:[范文资讯网 F132.coM]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如教学本课时,我先用谜语引出“蝌蚪”,学生在猜谜之后兴趣已被激发,然后,我又说“但是这群小蝌蚪最近却遇到了些麻烦事,它们悄悄告诉宋老师当它们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齐玩耍时,它们很羡慕,可它们却不明白自己的妈妈是谁在哪它们听说一(6)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所以想请你们帮它们找找妈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话音刚落,全班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用心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

二、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搞笑,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主角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情绪;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情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读的同时不少孩子自然而然地表演了起来,要明白,能够这样的表演,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务必是在理解故事资料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5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编推荐

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案(篇七)


教学要求: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找春天――培养说话能力(课前进行)

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生推举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到校园里去观察:春天到了,大自然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边观察边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亲眼看看春天的景象,从而对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说话能力。

2.小组汇报观察到的春天景色。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景色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学生听清要求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说,更要及时表扬说话完整、发言积极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说的乐趣,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画春天――培养思维能力(课内进行)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的认识,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观察春景后,让学生每人画一幅春景图,把自己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

学生画时,教师应巡回指导画画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让画得好的学生帮助他们画出满意的图画。学生在画画中感知、领悟春景的美丽。学生这种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的愿望以及能力在实践中被诱发出来并得到发展。

三、议春天――培养交际能力(课内进行)

1.小组讨论――春天在哪里。

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画了些什么,从哪里能看出“春天”来。目的是让学生把看、画、想这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重在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展示作品――美丽的春天。

分组展示图画,并介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各组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好、说得好,教师给予表扬。再从各组画中选出几幅春天特征明显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说一说春天什么样?春天美不美?

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表达的欲望强烈。这就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3.对照插图――美在哪里。

出示课文插图。彩色的图片,最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说说图上哪些地方表现了春天?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到部分或从远到近),然后同桌互说,指名说,教师总结。再让学生把自己的画与书中插图对照着看,评一评,图中小朋友眼中的春天和我们看到的一样不一样,使学生通过评议,在认识能力、说话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四、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课内进行)

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春天的美丽,学生边学边表演。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拍、使学生领悟出“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的真谛。此时,抓住机会,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找春天、画春天、议春天的过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尽情地说出来,给学生一个释放语言能量的机会。教师不必提出要求,要让学生说得轻松、自在。

五、创设情境――提高表达能力(课内进行)

1.利用声、像创设情境。

教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如录下流水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等),准备好的幻灯片(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飞翔的燕子等),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训练。训练时,让学生耳听录音、眼看图画展开想像;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耳、眼、脑多种感官参与,思维活跃,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使训练质量得到保证。

2.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让学生欣赏《春之声》《春光美》等名曲。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真切的画面,定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再让学生说,学生眼前有了鲜活的情境,心中有了真实、具体的感受,说的兴趣会更浓。此时,他们的想像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推荐】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一篇


教学目标:

1、回顾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体验、感受自己和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2、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同学的变化,并能大胆说己的变化。

3、为班级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并愿为集体进步做更大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为班级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并愿为集体进步做更大的努力。

教学方法

讨论、游戏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或集体取得荣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的学年开始了,你发现我们的周围有了哪些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2、交流: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3、要点:升入二年级了,我们真开心,因为我和我们班都长大了一岁。

4、交流展示。

(1)说我们自己长大了一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说班级大了一岁,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你知道的关于自己和班级的进步与成绩有哪些?

(2)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并展示班级和个人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各项成绩。

(3)师生一起将带来的奖状、物品等布置成一个“班级荣誉展示板”

5、讨论。

(1)欣赏展板,思考一年来我们班级体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这是谁的功劳呢?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6、要点:集体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而每个人的进步才能推动集体的进步。我们和班级在一起成长。

7、游戏活动—祝福班级生日:我们班一岁了,让我们给他过个生日吧。

(1)出示祝福树、机箱袋等

(2)要求每个学生写一句祝福班级的话语放进吉祥袋里,在吉祥袋上写下各自的名字,并将吉祥袋挂在“祝福树”上

(3)请几个学生上来打开他们的吉祥袋念念他们的祝福语。

(4)全体师生齐唱生日歌。

师:今天,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我们班的第一个生日。班级过去和将来的成长都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我们已经长大了一岁,并祝福了我们的生日,我们都非常高兴那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你还打算为班集体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并写出一份自己新学年的打算。

8、分组交流新学年的打算并评出好的。

9、指名上台演讲

四、

同学们都写的很好,但一定要做到。

二年级语文上《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活动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图片、活动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青蛙妈妈头饰。

3、录音机、音乐磁带《好妈妈》、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播放歌曲《好妈妈》幼儿随教师搭火车进入教室进行韵律活动。

二、谈话引题

提问

1、小鸟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他们幸福不幸福啊?

2、有妈妈的疼爱好不好?

3、那么,你们的妈妈都是什么样的呢?平时都给你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每一个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小宝宝的,但是妈妈很辛苦每天下班以后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宝宝。所以小朋友们要帮助自己的妈妈,帮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好吗?)教师:我们小朋友都幸福快乐的在妈妈身边成长,可是呀,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确找不到妈妈了,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教师:让我们一起帮她去寻找妈妈好不好?

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长历程

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小蝌蚪找妈妈》,幼儿欣赏一遍故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

3、小蝌蚪找到的妈妈们长的一样吗?

四、教师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

提问

1、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呢?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后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找到的第二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怎么说的?

2、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乌龟妈妈是怎么说的?

3、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白鹅妈妈是怎么说的?最后,小蝌蚪又看见了谁?它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五、情景表演

1、幼儿分组学说角色对话。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活动,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

养蝌蚪

活动后在自然角和幼儿一起养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d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n,三拼音,10笔。嘴,zu,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i,左右结构,13笔,追,zhu,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ngwmmayusìtiáotu,kunkundezuba,gzhedàynjing,pzhebìldeyshang,lòuzhexubáidedùp。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二年级上《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生动形象地写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及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几个阶段的形体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在一起去捉害虫的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几只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2自然段写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很羡慕,于是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在哪里,第3自然段写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第4、5自然段写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第6自然段写小蝌蚪成了小青蛙,它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了。根据以上教材特点,我把这一课分成了3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目标: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会8个生字,②知道他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妈妈,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第二课时目标:(1)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平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朗读对话的方法。第三课时目标:①生字书写,指导编排课本剧②对有关作业进行指导。

二、说教法学法:

(1)本课由六幅精美的连环画组成。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想象,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平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首先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图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做一做,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

2、通过看图想象说话,体会小蝌蚪的心情,看到鲤鱼妈妈教自己的孩子捕食,他们也希望自己也能和妈妈在一起,跟妈妈学本领。

3、对话朗读,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知道小蝌蚪们很讲礼貌,鲤鱼妈妈和蔼可亲,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们知道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4、因为二、三两个自然段比较相似,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追这个动词,体会小蝌蚪见到乌龟时兴奋急切的心情,以及从乌龟的话中他们知道自己的妈妈大眼睛、绿衣裳。

5、通过提问:为什么你们就那么肯定青蛙就是你们的妈妈,让孩子们发现小青蛙会动脑筋,他们把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结合起来,再看看自己,所以很确定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

6、在学习第五段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分成了两个部分,先让学生通过小蝌蚪的动作语言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兴奋、快乐、激动的心情。再让学生读读青蛙妈妈说的话,从而引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7、夸夸小蝌蚪是想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体会,小蝌蚪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8、最后安排青蛙妈妈说话这个环节,是想让孩子们对青蛙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喜欢青蛙,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青蛙。

课件范本: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一篇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本: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

析,依次排列,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变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 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

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 “长出了两条后腿” “捕食”“迎上去” 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 “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 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 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 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 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 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 “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 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 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 指导朗读第三段。 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 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 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 ________嘴巴, 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 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2023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一篇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3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一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的,学习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展开想象。

3 结合课文《流动的画》的教学,指导学生积累词句。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孩子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上几年级了?

为什么你们不继续上一年级呢?

2 原来是因为大家都长大了一岁。是呀,大家长大了一岁,个子长高了,

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这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老师发

现,你们有一个朋友却没有和你们一起长大。知道它是谁吗?

3 这个朋友今天也被老师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谁。

(投影出示学生作业本上的句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妈妈很高兴,笑了。)

4 看,这是我们的句子朋友。第一个朋友是我们上一年级时,一个小朋友

用“高兴”这个词写的句子。第二个朋友是我们前天又用“高兴”造句时,一个小朋友写的。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句子朋友长大了吗?

5 你们都长大了,而你们的句子朋友却没有和你们一起长大,它们该多伤

心呀。孩子们,想不想帮你的句子朋友快快长大?

(板书课题:帮句子“长大” )

二 学习方法。

1 怎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句子朋友长大呢?(学生发言,适时评价。)

2 让我们再来看看丁丁是怎样帮助他的句子朋友长大的?

(课件出示:妈妈高兴地笑了。

妈妈见我语文考试得了100分,高兴极了,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3 (男生、女生分别齐读两个句子。)

说一说,丁丁是怎样帮助他的句子朋友长大的?

(学生回答,师相机进行适当的引导、点评,总结板书:原因 动作 )

4 教师小结:丁丁把“妈妈为什么高兴”“妈妈是怎样笑的”都写出来了,所以,句子变长了,就像小朋友长高了;句子里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了,就像小朋友掌握的知识更多了。句子生动具体了,我们读起来也就更清楚了。你学会这种帮句子长大的方法了吗?

真是聪明、能干的孩子!这里还有一个句子朋友想要长大,大家愿意帮帮它吗?

5 (投影出示学生作业本上的句子: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

师:这是我们班一个小朋友用“美丽”造的句。谁能帮助它长大?

(学生发言,适时点评、指导。)

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教案

春天像个淘气的小姑娘,躲躲藏藏,我们认真地找啊,找啊。桃花红了,那是春天的笑脸吧?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二年级语文《找春天》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要求: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找春天——培养说话能力(课前进行)

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生推举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到校园里去观察:春天到了,大自然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边观察边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亲眼看看春天的景象,从而对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说话能力。

2.小组汇报观察到的春天景色。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景色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学生听清要求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说,更要及时表扬说话完整、发言积极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说的乐趣,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画春天——培养思维能力(课内进行)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的认识,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观察春景后,让学生每人画一幅春景图,把自己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

学生画时,教师应巡回指导画画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让画得好的学生帮助他们画出满意的图画。学生在画画中感知、领悟春景的美丽。学生这种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的愿望以及能力在实践中被诱发出来并得到发展。

三、议春天——培养交际能力(课内进行)

1.小组讨论——春天在哪里。

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画了些什么,从哪里能看出“春天”来。目的是让学生把看、画、想这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重在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展示作品——美丽的春天。

分组展示图画,并介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各组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好、说得好,教师给予表扬。再从各组画中选出几幅春天特征明显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说一说春天什么样?春天美不美?

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表达的欲望强烈。这就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3.对照插图——美在哪里。

出示课文插图。彩色的图片,最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说说图上哪些地方表现了春天?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到部分或从远到近),然后同桌互说,指名说,教师总结。再让学生把自己的画与书中插图对照着看,评一评,图中小朋友眼中的春天和我们看到的一样不一样,使学生通过评议,在认识能力、说话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四、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课内进行)

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春天的美丽,学生边学边表演。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拍、使学生领悟出“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的真谛。此时,抓住机会,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找春天、画春天、议春天的过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尽情地说出来,给学生一个释放语言能量的机会。教师不必提出要求,要让学生说得轻松、自在。

五、创设情境——提高表达能力(课内进行)

1.利用声、像创设情境。

教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如录下流水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等),准备好的幻灯片(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飞翔的燕子等),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训练。训练时,让学生耳听录音、眼看图画展开想像;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耳、眼、脑多种感官参与,思维活跃,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使训练质量得到保证。

2.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让学生欣赏《春之声》《春光美》等名曲。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真切的画面,定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再让学生说,学生眼前有了鲜活的情境,心中有了真实、具体的感受,说的兴趣会更浓。此时,他们的想像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带着问题进入阅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和解疑的兴趣。

1.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 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二、语境解疑,识字与读文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了解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

(1)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2)正确读“池塘”。

(3)图中的池塘什么样?

(4)“塘”,左边提土旁表示池塘里的水是被土围着的。

2.了解小蝌蚪可爱的样子。

(1)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2)第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

(3)正确读“脑、袋”,读好轻声词语“脑袋”。小蝌蚪的脑袋怎样?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

(4)怎样的身子?正确读“灰”。

(5)什么样的尾巴?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你们觉得用“甩”字用得好吗?

设计意图:

感受叠词、动词的表达效果,积累词语,激发喜爱小蝌蚪的感情,唤起朗读的热情。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这么快活?

3.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

1.“游哇游”和“游来游去”意思一样吗?读好轻声词语“游哇游”。

2.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

(1)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

(2)正确读“教”“捕食”。

(3)读好“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的停顿。

3.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设计意图: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词语教学。给学生解释词语、品味词语、运用词语的机会,这既是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1)小蝌蚪怎样做的?正确读“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表演“迎上去”。

(2)小蝌蚪,你们有礼貌地称呼鲤鱼什么?正确读词“阿姨”。

(3)鲤鱼阿姨和蔼地对小蝌蚪说什么?

(4)你们扮演有礼貌的小蝌蚪,老师扮演和蔼可亲的鲤鱼阿姨,正确朗读对话。

(5)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正确读“宽嘴巴”。“宽嘴巴”什么意思?正确读“宽”。

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继续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1)小蝌蚪看见鲤鱼是“迎上去”,看见乌龟是怎样做的?正确读“追上去”。“追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乌龟,表演“追上去”。

(2)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感叹号告诉了你什么?

(3)乌龟是怎样说的?

(4)读读“头上”“头顶上”,比比有什么不同?正确读“顶”。

(5)你们扮演急着喊妈妈的小蝌蚪,老师扮演和蔼可亲的乌龟,正确朗读对话。

(6)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头顶大眼睛裳衣绿着披?

2.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做到读正确,按标点停顿,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小蝌蚪游哇游,看见一只大青蛙,正确读描写大青蛙样子的句子。

2.读读比比两句话中带点字的意思。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朗读第四自然段,夸夸这只既漂亮又神气的大青蛙。

教师板书:露着雪白的肚皮

(五)教学第五自然段。

1.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

2.从“妈妈,妈妈!”和“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这两个感叹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好对话。

3.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看谁能找对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蹬”“跳”“蹦”中哪个词不能和其他词换位置?

4.通过朗读,理解小青蛙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身体轻盈,动作敏捷。

(六)教学第六自然段

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

2.“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

3.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

4.你想对小青蛙说什么?

设计意图:

二年级写字教学应该和一年级有所不同。到了二年级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运用识字方法,按照记字步骤,独立记忆字的音形义,独立观察范字,去发现、去归类、找规律、找书写特点,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

三、写字教学

1.用自己的方法记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按笔顺书空“孩”的右边“亥”和“跳”的右边“兆”。

3.观察“就”“顶”“睛”“肚”“孩”“跳”字,谈谈你的发现。

“就、肚、孩、跳”左右高矮、长短都差不多;“顶”左低右高、左短右长比较明显。记住“就、顶、孩、跳”中撇的穿插。

4.看教师范写“哪”和“宽”。

“哪”,要把中间部分放在竖中线上,每部分挨紧凑,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每部分挨紧凑,宝盖头写宽,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竖起笔在竖中线,横折写窄,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

5.在书上练习照范字写字。

6.学生评议后修改、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自己再读一遍《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的样子,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记住青蛙妈妈的样子。

2.借助板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小蝌蚪的样子,青蛙妈妈的样子。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的能力。再经过整理、串联、记忆相关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

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借助板书提示,运用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图 乌龟图 青蛙图

四条腿 头顶大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宽嘴巴 披着绿衣裳

蝌蚪图1 蝌蚪图2 蝌蚪图3 蝌蚪图4 小青蛙图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长长的尾巴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认读,一个多音字“教”要读准,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宽、顶”既要求认读,也要求写。

归类识记用于指称具体事物的生字。如认读“塘、脑袋、灰、阿姨、宽、龟、肚皮”7个字词,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可拓展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如:“肚、腿”等。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动词。如认读“捕、迎、披、跳”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强化识记效果。教学“顶、鼓”2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生字,除演一演之外,宜通过组词“头顶”“大鼓”等,与事物关联,加强识记。之后读读课文,找找其他动词,进行动词归类识记,扩大识字量,如“甩、游、蹲”等。字不离词,动词学习还应放在具体的词或短语中认读,如“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甩着长长的尾巴”等。教学时,宜重识记,短语结构等语文知识可不讲。

创设生活语境,识记语气词。如认读“哇”字,宜借助具体的句子“小蝌蚪游哇游……”认读,之后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哇,这条鱼真大!”等。学习“哇”字后,可同时识记常用的语气词,如“吗、呢、吧、呀”等。

通过熟词辨析,识记多音字。“教”是个多音字,通过组词“教师”和“教书”等,借助熟词辧析,区分两个读音。教学时,能正确组词即可,多音规律可不讲。

通过比较,认读“哪”字。借助拼音认读,在“口+那”熟字加一加方式识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哪里”和“那里”、“哪个”和“那个”等,把握字形、字义间的关联:“哪”表示疑问,“那”表示回答、肯定。

量词关联,认读“两”字。先借助拼音认读,然后在短语“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中,把握“两”和“对”的关系,再用“两”字说说身边事物,强化识记效果,如“两只耳环”,可以说成“一对耳环”等。教学时,不区分“两”和“对”,能将两者对应即可。

“顶、跳、孩”等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在掌握基本笔画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教师需要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即左窄右宽。其中“跳”和“孩”两个字中“足”与“子”做偏旁时,笔画出现变形,教学时宜进行熟字比较。

“两、皮”2字是独体字,宜让学生整体把握字的结构类型:“两”属于方正结构,要注意形态的方正,“边竖内收对称美,两人摆放空间匀”;“皮”属于三角形结构。要注意上尖下平,撇捺舒展,交对中线。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出现了大段的角色对话。朗读时,要读出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的不同。

叙述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通过声音的延长表现故事的时空跨度。如“游哇游”这一短语,前两字声音宜延长,最后一字宜急收。教学时,可先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在比较中体会其效果,如将三字都读短、都读长和恰当延长的情况作比较等。再扩展“想啊想”“跑啊跑”等,在具体语境中练习,丰厚学生的朗读经验。

角色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宜在定位角色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演小蝌蚪,通过试错朗读,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再设置情境表演,将文中的动作词表演出来。

3.复述。

本文的复述应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借助句式呈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全面认识青蛙。

聚散为整,认识青蛙。故事通过鲤鱼、乌龟等对青蛙的部分描述,总体勾勒出青蛙的特征。教学时,宜围绕“青蛙是什么样的”,先发现青蛙的局部特征,再连起来说整体描述。

借助句式和插图,复述生长过程。课文中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的句式呈现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变化过程。在复述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先利用图片质疑,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分句说出小蝌蚪的变化;再借助图片排列的方法,厘清小蝌蚪的变化顺序;最后图文结合,完整复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4.练习说话。

课文以动宾结构的短语描述事物特点,迁移时可创设情境图,让学生用此结构说话。如呈现一幅人物照,让学生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从简单的“戴着帽子”到“戴着怎样的帽子”;从单句到鼓励学生连着说,“戴着什么,穿着什么,拿着什么”。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学写“两、哪、孩”等10个汉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把握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态。

4.整体认识青蛙,并能借助图片复述课文。

5.学习用动宾短语和相关句式说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归类认读,认识事物

1.认识“蝌蚪”。

(1)借助拼音,读准词语:这个词,谁会读?

(2)比较“蝌蚪”与“小蝌蚪”:加了“小”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要点:称呼前面加个“小”字,使事物显得更可爱。

(3)游戏:老师来说事物,你们换个说法,让事物更可爱。例如:猴子一小猴子:狐狸—小狐狸等。

2.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1)观察课文插图: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提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指导学生朗读短语。

(2)“脑”是本课生字,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里也带有“月字旁”?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去寻找。比如“肚、腿”也可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字,比如“腰、脖、胳膊”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很多带有“月字旁”的字都是表示身体的一个部分。

(3)本课的生字还有:塘、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谁敢来挑战?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识记多音字“教”。

3.认识“青蛙”。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要点:找出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出示“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对大眼睛”。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提示:仿照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介绍。

(3)小结: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4.识记“披、露、鼓”。

(1)出示“有着碧绿的衣裳,有着大大的眼睛、有着雪白的肚皮”。谁来读?这样一变,你还认得出青蛙的样子吗?

要点:“披、露、鼓”3个动作词表现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

(2)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3)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朗读叙述语,声音适时延长。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远很远的路。出示三句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2)听老师这样读,你觉得哪一种不仅好听还能感觉到它们游的路远?

提示:教师进行三种不同的朗读。学生比较,选择。

(3)跟着老师读一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朗读角色语言,读准语气、语调。

(1)小蝌蚪游了很远的路,它遇到了哪些人呢?说了些什么话呢?

提示:定位角色,小蝌蚪是孩子,其余是大人。

(2)师生角色对话,教师当小蝌蚪。

提示:教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三组对话:第一组对话,教师朗读的语调下沉;第二组,语速较缓;第三组,语气平和。

(3)老师这样读好不好听?应该怎么读呢?看看提示语,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提示: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看见妈妈叫,读出惊喜,语调上扬。

(4)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后,小组分角色练读。

3.情境表演读,把握语态。

(1)哪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

点评要点:角色语言的语气、语调是否恰当。

(2)小蝌蚪跟人说话时,难道是动不动的吗?看看课文,他会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什么时候做呢?

提示:区分“迎”和“追”,动作要准确:边比画动作边说。

(3)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请你再练一练把动作也加上。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点评要点:动作是否准确;动作和话语搭配是否合乎情境。

板块三复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引导学生画完整的句子;变化的过程: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仔细看图,每幅图中的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3.打乱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这些图片被弄乱了,你能根据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重新排一排顺序吗?

4.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提示: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板块四迁移说话

运用动宾结构短语,说样子。

(1)青蛙的样子真有趣,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

提示,用上“披着什么,露着什么、鼓着什么”,青蛙的样子就能说清楚。

(2)出示图片,一个人的照片。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提示: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能说短句即可。

(3)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等;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4)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板块五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出示:顶、跳、就、肚、孩、睛;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要点: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跳、就、孩”。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如“跳、孩”2字,“足”的捺“子”的“横”变成“提”,“就”字的“京”的右点写小一点、稍上一点。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3)指导书写“肚”。

提示:“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形状块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高右低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4)指导书写“顶”。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在字中心点处起笔顺势作点,与撇收笔处对称。

2.指导书写左中右结构字:“哪”。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哪”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高低错落有致,结构紧凑。

3.指导书写“两、皮、宽”。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篇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平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习: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习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习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部编版)


部编新人教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3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过程与方法:

(1)带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掌握小蝌蚪进化成青蛙的过程。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力目标

1.了解并掌握小蝌蚪进化成青蛙的过程。

2.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知识目标

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

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学法

问题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小黑鱼,绿衣小英雄,

滑溜溜,田里捉害虫,

圆圆脑袋长尾巴,冬天它休息,

池塘里面游啊游。夏天捉害虫。

谜底:(蝌蚪)谜底:(青蛙)

2.现在小蝌蚪的妈妈找不到了,小蝌蚪很着急,我就一起帮他找妈妈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在猜谜中步入主题。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9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liǎngjiùnǎkuāndǐngdùpíháitiào

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哪”的偏旁是“口”

“肚”的偏旁是“月”

“孩”的偏旁是“子”

“跳”的偏旁是“足”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顶”、“宽”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1)蝌蚪池塘鲤鱼捕食

乌龟尾巴披着摆动

二、精读领悟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1.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演示第11-19张幻灯片)

你们知道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吧。

它们在池塘里怎么样呀?思考:那它们这样快活,怎么会想起要找妈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1)小蝌蚪这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们看到了什么呢?

注:捕食:捕捉相对较弱的动物以满足食欲。

(3)看到这个情景它们有什么疑问呢?

(4)它们是怎样到鲤鱼阿姨身边的呢?

(5)“迎上去”说明了什么?

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

(6)鲤鱼阿姨是怎样告诉它们的呢?思考: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时候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心情呢?2.小蝌蚪们听了鲤鱼阿姨的话,接着去找自己的妈妈,它找到了吗?我们一起读第三段。(演示第20-25张幻灯片)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4)那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呢?

(5)它们是怎样走到乌龟面前的?

(6)这说明了什么?

“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7)同学们,从这里你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8)这次,乌龟对小蝌蚪说了些什么呢?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9)同学们,你们可以用自己语言将小蝌蚪妈妈的样子说出来吗?

3.同学们描述的非常完整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和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吧!(演示第26、27张幻灯片)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它们的妈妈吗?(4)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次小蝌蚪为什么没有立刻游过去认妈妈呢?

4.既然它们把青蛙和妈妈的特征做了对比,也认出了自己的妈妈,它们是怎样到青蛙妈妈的身边的呢?(演示第28-30张幻灯片)

(1)它们不想找妈妈吗?为什么不是迫不及待地游过去呢?

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呢?

(4)小蝌蚪们怎样跳上去的呢?

(5)那这时候蝌蚪们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6)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蝌蚪此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5.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跟着妈妈做什么事情呢?(演示第31-33张幻灯片)

知识小拓展:

青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青蛙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一种,都主要以害虫为食,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比如:欧洲铃蛙、红蝴蝶角蛙、黑斑蛙、红蹼树蛙等。既然青蛙是益虫,帮助我们捉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三、归纳总结(演示第34、35张幻灯片)

1.《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要正确的对待困难,遇到事情要学会分析和判断。

2.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变化呢?

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先长出后腿

再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青蛙(露着白肚皮、披着绿衣裳、头顶鼓着大眼睛)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6-38张幻灯片)

3.读一读,用红色的词说一说。

披着碧绿的衣裳

鼓着大大的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9张幻灯片)

1.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讲述了小蝌蚪进化成青蛙的过程和找青蛙妈妈的故事。

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长出了两条后腿。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迎上去。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对妈妈充满了期望。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因为鲤鱼阿姨说妈妈有四条腿,乌龟也有四条腿。因为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鲤鱼阿姨还说有宽嘴巴,它们只看到了乌龟有四条腿,没有看乌龟的嘴巴。追上去。

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身披绿衣裳。

尾巴变短了。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先看了青蛙的特征: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是。

因为它们吸取了认错乌龟妈妈的教训,这次先把青蛙和妈妈的特征一一对比了。

游过去。

不是。它们怕再认错妈妈而心里难过。

惊喜。

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跳到了荷叶上。不知什么时候尾巴已经不见了。

开心、快乐。

它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保护青蛙,不再吃青蛙肉。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让学生描述蝌蚪的外貌和生活。

多音字导读。

明白找妈妈的原因。

发现小蝌蚪的变化和鲤鱼阿姨的对话。

认识妈妈的外形。

认识蝌蚪的变化和找妈妈的心情。

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

由故事引申道理。

整理描述青蛙的外貌。

认识蝌蚪的变化。

认识青蛙。

体会小蝌蚪的心理。

增加课外知识。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文内容及其所含的道理。

课堂小结《小蝌蚪找妈妈》这篇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的外貌变化和青蛙的体貌特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索。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鲤鱼阿姨长出两条前腿乌龟尾巴变短青蛙妈妈(尾巴不见了)(露着白肚皮、披着绿衣裳、头顶鼓着大眼睛)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生动地讲述了小蝌蚪在转变为青蛙的过程中其外貌体形的变化。

《今日教案: 二年级语文找妈妈教学思考(一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