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10以内的守恒中班教案1000字精选

10以内守恒中班教案

发表时间:2023-01-04

10以内的守恒中班教案1000字精选。

88教案网精选专题推荐:“10以内守恒中班教案”。

10以内的守恒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10以内的守恒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本文.来源:.教案网)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10以内的守恒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准确地判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2、发展幼儿观察点数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03Kkk.Com 零思考方案网】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

2.教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很多朋友喜欢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改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兔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四、幼儿感知操作

请幼儿把小花,进行拼摆,并观察自己的和小伙伴的小花是不是一样多,摆的造型一样吗?

延伸阅读

10以内的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的方式影响准确地判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2、发展幼儿观察点数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10以内数的守恒

2、教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春天里有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什么?

2.教师:春天小花儿开了,大树绿了,有很多朋友喜欢出来玩,

数字也要来和它们交朋友了呢,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

二、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把大小不同的球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把大小不同的汽车分别排成两排,请幼儿观察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观察感知物体的数量与排列无关

1.将10只小熊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小熊的数量是否改变。

2.将10只小兔子进行无序排列,让幼儿观察兔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四、幼儿感知操作

请幼儿把小花,进行拼摆,并观察自己的和小伙伴的小花是不是一样多,摆的造型一样吗?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1000字(精选10篇)


88教案网栏目精选:“中班教案”,欢迎阅读。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学生。教师每次教授重点内容时,都会提前做好教案梳理教学方式,编写教案能让教师明白学习要学什么内容,我要怎么样写教案才好呢?下面是栏目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范画,掌握瓶盖印、滚的技能。

2、利用瓶盖展开丰富的想像,并能较大胆、自信得向同伴介绍。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瓶盖铺成的一条"小路",各种形状的瓶盖实物投影仪水粉颜料、纸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初步感知瓶盖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看,这儿有一条奇怪的小路,它是用什么铺成的?(瓶盖)这些瓶盖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颜色上进行观察)2、以故事的形式展示范画的创作过程。

师:有一位小姑娘,她到树林里去散步,不小心迷路了,这时一位小仙女从小路上捡起了瓶盖一挥,眼前就出现了绿绿的草地,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草地上开满了鲜花,花儿飞到了小姑娘的身上,小姑娘可高兴了。(师边说边操作,用椭圆形瓶盖滚成草地,不规则的瓶盖印成朵朵白云,圆形瓶盖印成了鲜花,重点让幼儿看清滚、印的方法)3、体验瓶盖作画的乐趣。

(1)、师: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这些形状不一样的瓶盖还能变出什么呢?引导幼儿讨论,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想法(椭圆形瓶盖的正面可以印树叶、房子,各种瓶盖印花;圆形瓶盖的侧面滚成大海,星形瓶盖正面印星星、海星等)(2)、师:小朋友可以选自己需要的瓶盖和颜料,用印、滚的方法变出好看的图画。(幼儿自由作画,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创造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画)4、延伸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其他材料如积木等让幼儿边想象并创作。

反思:

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控制,而是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启发,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对作画的要求、形式、方法都没有过多的局限。幼儿可以在“小路”上反复尝试,可以自由结伴合作完成,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自由探索瓶盖作画的多种方法,体现出活动空间的自主性。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2

设计理念:

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我班幼儿爱动手动脑、好玩等特点,选择沙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幼儿对沙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

2、 了解沙的用途。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探索、尝试的精神。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沙坑、玩沙工具、沙盘、搅拌棒、盐糖水、玻璃杯、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 玩沙

(1) 把幼儿带到沙坑旁,请小朋友用脚在上面踩一踩,学一学小猫走路、小兔跳………幼儿边唱歌曲《走路》。

(2) 教师提问:“刚才小朋友用脚踩了沙,你们踩在沙上面的感觉怎麽样呀?”(幼儿回答)

(3) 教师讲解玩沙的要领。“玩沙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注意不要扬沙,不要把沙子弄的满地都是,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鼻子等。”

(4) 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

1) 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沙,问有什麽感觉,用眼睛看一看,沙是什麽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

2) 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面团过汤圆,那你们试一试能用沙团汤圆吗?”小朋友自己做实验,让幼儿思考,这是为什麽?引导幼儿说出沙是松散的。

2、 实验: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

(1) 教师请幼儿观察糖、盐、沙,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 做糖、盐、沙的溶解实验,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自己操作实验。

3、 小节沙的特点。

“我们刚才玩了沙,认识了沙,谁来把它的特点完整地说一遍。”教师请小朋友回答,(个别和集体回答相结合)“沙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沙是松散的,沙不溶于水。

4、 沙的用途。

教师提问:“沙有很多种用途,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沙子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沙子还可以装在袋子里堵洪水。”

5、 制作乐器——沙锤

教师出示自制沙锤。“小朋友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都玩过沙锤,老师这里有两个自己制作的沙锤,它的声音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自己用沙子做沙锤。”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请小朋友动手制作。然后摇动自己制作的沙锤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活动中,我尽量做个“引导者”,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讨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引导幼他们根据这些现象去讨论、去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可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知识自然而然的印入幼儿的脑中。

通过活动我发现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通过了触摸、抓、捏、扒、筛、吹了解到沙:很软、很细、一粒一粒的、不溶于水。这样的活动,孩子开心,老师轻松。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图案,将蜗牛的家装饰的丰富多色。

2、丰富幼儿的色彩感,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色彩美。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师范画、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师变魔术吗?(幼儿回答)

2、教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引出圆

3、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圆还有一个名字吗?(波点)

4、你们知道波点可以变成什么吗?

(二)幼儿观看PPT图片

1、和幼儿们一起分享不同的波点组成的图片。

2、如果给你很多圆你们能变出什么?

3、出示范画

师:其实我们的小蜗牛也很喜欢用波点来装饰它的家,今天有四只小蜗牛带着它们好看的家到我们中四班这边展示展示,小朋友想看吗?

4、幼儿观察图画,说说它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呀?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我这边还有好多的蜗牛,它们也想有一个好看的家,我们一起帮帮它们,好不好?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把圆变成各种图案。

(四)评价和欣赏

幼儿们互相参观作品,选出孩子们认为好的作品,和幼儿们一起评价。

(五)结束

小朋友,今天我们帮助小蜗牛装饰了它们的家,那现在我们也一起装饰装饰我们的家吧!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美术活动,使得幼儿能够结合绘本的特点,发挥幼儿的想象。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园主要以哈萨克族幼儿为主,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语音沟通能力,为了全面有效的实施本堂活动,必须结合实际运用充分的教具及教学工具来组织教学,因此我制定了此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和了解印画,欣赏和体会不同的物体所拓印出的不同画面。

2、探索物体的形状,进行印画,能辨别不同的颜色。

3、欣赏印画作品,能够用语言描述,或拓展想象空间。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自主动手操作完成画。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用简单的言语介绍自己画的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瓶水,一个毛笔,一份水粉颜料,一份空白的图纸。

2.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出示范画,让幼儿感受画面。

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啊今天给你们带来一幅奇妙的画(出示图片)看漂亮吧!我们来看看这幅画象什么?你们在图画里发现了什么?谁来告诉大家?(金鱼,菠萝,羽毛)其实老师要告诉你们这些可爱的画不是用手画出来的是用东西印出来了,神奇吧!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叫印画。那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怎样印画吧!

二、基本环节

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1、出示实物,了解物体的形状和作画的用处。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出示叶子)它是什么颜色啊!那你们想不想也有一片叶子啊!那就请我们的小朋友把你们收集的树叶从板凳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发现它的特点吧!我们先摸一摸我们的小叶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啊?(一面滑滑的,一面有高有低,摸着不舒服)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面吧!你们见过鱼骨头吗?这个叶子上面也有鱼骨头,就是这个粗粗的长线旁边有许短线的象鱼骨头的一面,我们啊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叶脉!想知道这美丽的图画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就是用这个叶脉变出来的,你们想看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哦!大家都想!那就请我们的小朋友轻轻的把叶子放到凳子下,小眼睛朝老师这边看吧!

2、进行范画。

老师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在调色盘里调好颜色,用毛笔轻轻的在自己喜欢的叶子上有叶脉的一面来回涂,小朋友要记住颜色要每个地方都要涂到,否则就很难看,涂好了你们看清楚老师是怎么把叶子变到纸上的,要轻轻的把有颜色的一面放在纸上,然后用手拍拍,这样啊!我们的图画就牢牢的印在了纸上,看到了吗?象什么啊?(羽毛)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奇妙的画真神奇,你们也想把叶子变到纸上印出不同美丽的画吗?那我们也象刚才一样,自己动手试一试吧!看你们变出了什么奇妙的画。但要记住不要把我们的小手衣服都弄脏了哦!

三、结束环节

欣赏作品。

画完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奇妙的画”它象什么?小朋友们看它的画漂亮吗?为什么?(颜色很多,图案也很漂亮)哦!真棒!我看到还有好多小朋友的画很棒也想来介绍,那请你们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听吧!

四、延伸环节

1、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共同协作,互帮互助完成各自的画,然后展示给其他小朋友。

2、可以让玩的好的小伙伴互相展示对方的画并简单介绍对方的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幼儿在亲自作画时非常的高兴,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团结,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认为只要一堂课满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渐变色装饰水果,并将其剪下贴在树上,装饰成水果树。

2、知道秋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树一棵,水果涂色图每人一份, 油画棒,剪刀,胶水,已涂色的水果若干,音乐磁带, 在磁砖上画好4棵大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2、秋天来到了,水果丰收了,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吗?

3、(出示大树)这是一棵奇妙的水果树,在秋天会结出各种各样的水果,看:红红的苹果,黄橙橙的梨,紫色的葡萄……,把水果树打扮得好漂亮呀!

4、今天请小朋友也来做一做各种各样的水果,来打扮我们的水果树,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

1、用油画棒给水果涂上漂亮的颜色。

重点示范渐变色的操作

2、用剪刀剪下各种水果,贴在水果树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个别幼儿大胆涂色。

2、鼓励幼儿涂色时表现色彩的渐变。

3、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将涂好色的水果贴在水果树上。

四、欣赏丰收的水果树

1、这么漂亮的水果树,树上的果子可真多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树上的果子吧! 听音乐表演《高高的水果树》。

活动反思: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借助已有的经验,表现动物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2、乐于发挥想象,比较大胆地制作动物车。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带有森林背景图的。

2、牙膏盒子、彩纸、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幼儿自由地听音乐玩“开汽车”的游戏。

师:我们开到森林里啦!大家都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森林里有很多的小动物也迷路了,怎么办?(送它们回家)那我们就开很多汽车送他们回家。

二、学做动物车。

1、师:看!老师已经帮小动物做好了一辆汽车,是用什么做的呢?还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一边讲解)

2、教师示范制作动物车。

(1)先拿好一个牙膏盒子,选取宽的一面做车身。

(2)选好彩纸,剥下双面胶,把垃圾扔到篮筐中,边对边对齐贴到牙膏盒上。

(3)选取小动物的图片,贴到车身上。

(4)画好车窗。

(5)贴上轮子,注意贴的时候一前一后,后面的轮子要对齐前面的轮子。

师:我的动物车完成啦!是一辆小兔动物车,我把它开到森林里,请迷路的小兔子上车,我送它回家。

3、幼儿讨论:还有好多小动物迷路了,我们来帮帮它们,你想做什么样的动物车?

4、幼儿操作,教师提出要求,想好做什么动物车,轻轻拿材料。

5、教师巡视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做好的动物车开到森林里,并请迷路的小动物上车。

三、结束部分:引导幼儿欣赏、评价作品。

1、教师请幼儿上前说说自己是如何设计动物车的。

师:小朋友的动物车都设计好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游戏:“开汽车”。

师: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迷路了,我们一起来开一开“奇妙的动物车”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绘画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但能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需要老师在选材上下功夫,要选择小朋友喜欢的绘画题材,以增强绘画的趣味性;小朋友能不能画出好的画来,需要老师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堂上的恰当引导,才能拓宽小朋友绘画时想象的空间;能不能很好的完成绘画创作活动,孩子的绘画基础很重要,运用绘画线条和色彩准确表现自己脑中的形象,需要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长期的训练。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初步了解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够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瓶盖若干个,颜料少许,音乐,小记录表,大记录表,水彩笔,用来验证实验的全套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幼:想!

师:这些就是彭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游戏道具,(教案来源:)到底是什么呢?(揭开遮布)。哇!桌子上放着的是什么道具啊?

幼:瓶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幼:有水。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1、师:告诉你们哦!这些瓶子里面都有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啊?幼:想!

师:下面请每个小小魔术师都走过来轻轻的拿一个瓶子,让我们和瓶子一起来跳个舞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2、播放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摇晃瓶子里的水。

3、音乐停止。

师:哇!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色。

这时请幼儿说出自己瓶子里的颜色。

4、教师假装在听瓶子说话,动作要夸张。

师:嘘~~~~小瓶子在说话,它说它想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我们带着小瓶子回座位做好吧!

5、小结。

师:小朋友们,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请幼儿举手回答。

幼:有颜料。

师:哦?颜料藏在哪里了?

师:我们一起小心打开瓶盖看看。

幼:盖子上有颜色。

三、初步体验三原色的变化。

1、更换瓶盖操作。老师先示范一次,让孩子看清楚过程。

师:假如我的黄色和小朋友的蓝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老师来试试看。

师:哇~~又变颜色啦!我的黄色和跟小朋友的蓝色在一起变成了绿色。

师:现在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个和自己不同颜色的盖子盖上,然后用力的摇一摇,看看会变成那一种颜色。小朋友自由交换盖子。

2、总结。

师: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四、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一次操作。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步骤。

2、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请幼儿说出自己操作的经过和变化的颜色,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给予孩子做记录的初步经验。

五、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二次操作。

1、师:现在彭老师要交给小朋友们一个任务,我要请大家再操作一次,但是操作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的方法就是刚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的方法一样。

2、请小朋友进行操作、记录。

六、拿着记录表回到座位总结。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记录表。

2、老师在小朋友说的同时做出总的记录。

3、老师验证小朋友所做的实验。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4.让幼儿懂得学会做一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⒈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

⒉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

⒊安静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首先以小猴子的谜语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幼儿说出耳朵的作用,可以听声音。

二、感知声音:

⒈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

⒉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

⒊让幼儿运用老师所准备的材料进行研究、探索。这一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⒋让幼儿知道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噪音。

⒌放录音,幼儿听乐音和噪音。

⒍让幼儿了解噪音对我们是有危害的。说说怎样减少噪音。

⒎认识了安静的标志,并了解了安静标志的用途。

8.教育幼儿做一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

三、活动延伸

幼儿动手制作安静标志。

教学反思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 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通过实施教学后,有好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好的方面;

一、激发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整个活动中 ,我都以一些游戏来贯穿,有效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这节活动, 要求幼儿能自己尝试得比较多。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等物品。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开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 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收获, 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过程中, 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教师一次性提问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问要有目的,层层递进。

二、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显得很拘谨,没有展现出创新能力,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有点放不开,在平时活动时,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四、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4.让幼儿懂得学会做一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⒈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

⒉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

⒊安静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首先以小猴子的谜语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幼儿说出耳朵的作用,可以听声音。

二、感知声音:

⒈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

⒉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

⒊让幼儿运用老师所准备的材料进行研究、探索。这一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⒋让幼儿知道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噪音。

⒌放录音,幼儿听乐音和噪音。

⒍让幼儿了解噪音对我们是有危害的。说说怎样减少噪音。

⒎认识了安静的标志,并了解了安静标志的用途。

8.教育幼儿做一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

三、活动延伸

幼儿动手制作安静标志。

教学反思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通过实施教学后,有好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好的方面;

1、激发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案网出处!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整个活动中,我都以一些游戏来贯穿,有效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这节活动,要求幼儿能自己尝试得比较多。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等物品。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开发了幼儿的思维。

3、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收获,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教师一次性提问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问要有目的,层层递进。

2、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显得很拘谨,没有展现出创新能力,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有点放不开,在平时活动时,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4、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最奇妙的蛋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10

活动设计

孩子们在班级里的时候,常常在讨论自己家里的车子怎么样,自己的玩具车怎么样 ,于是根据车子这个主题,设计了本次活动。本班特色是利用废旧盒子进行环保环境的 创设,于是我们选取废旧的牙膏盒子为车身,让孩子们通过贴一贴、画一画来进行装饰 ,让孩子们自己也来做一做车子,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更好 的在废旧材料的制作中,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习借助已有的经验,表现动物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2、乐于发挥想象,比较大胆地制作动物车。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带有森林背景图的。

2、牙膏盒子、彩纸、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幼儿自由地听音乐玩“开汽车”的游戏。

师:我们开到森林里啦!大家都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森林里有很多的小动物也迷 路了,怎么办?(送它们回家)那我们就开很多汽车送他们回家。

二、学做动物车。

1、师:看!老师已经帮小动物做好了一辆汽车,是用什么做的呢?还有什么?(教 师根据幼儿回答,一边讲解)

2、教师示范制作动物车。

(1)先拿好一个牙膏盒子,选取宽的一面做车身。

(2)选好彩纸,剥下双面胶,把垃圾扔到篮筐中,边对边对齐贴到牙膏盒上。

(3)选取小动物的图片,贴到车身上。

(4)画好车窗。

(5)贴上轮子,注意贴的时候一前一后,后面的轮子要对齐前面的轮子。

师:我的动物车完成啦!是一辆小兔动物车,我把它开到森林里,请迷路的小兔子 上车,我送它回家。

3、幼儿讨论:还有好多小动物迷路了,我们来帮帮它们,你想做什么样的动物车?

4、幼儿操作,教师提出要求,想好做什么动物车,轻轻拿材料。

5、教师巡视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做好的动物车开到森林里,并请迷路 的小动物上车。

三、结束部分:引导幼儿欣赏、评价作品。

1、教师请幼儿上前说说自己是如何设计动物车的。

师:小朋友的动物车都设计好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游戏:“开汽车”。

师: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迷路了,我们一起来开一开“奇妙的动物车”去找一找 吧!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奇妙的动物车》中孩子们兴趣高涨,都愿意动手设计自己的动物车。我先示范了小兔车之后,为了不让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画小兔车,我结合面包车、吊车、卡车等各种车子的特点,知道有车轮、车身、车窗等,启发孩子们自己创作,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画自己的动物车。活动结束之后每个孩子都创作了自己的动物车。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好,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自己的动物车。有的画老虎面包车,有的画大象面包车,还有的画狮子卡车,猎豹卡车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较好地发挥想象,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创作力。

中班教案5的组成1000字精选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教案的是每个老师必备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打磨。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中班教案5的组成"这样的内容,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磁带、录音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教案)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教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小朋友问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

活动准备:

雪花片人手5个,菠萝图片5个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

1、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手中的5个雪花片,试着把它分成两份,看有哪几种分法,师巡视

2、请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按顺序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法:在磁板上分5个菠萝的图片,分好一个说一遍意思,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就是5等,师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分合式;依次摆下去。

3、提问:你是这样分的吗?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学会这种按顺序依次分的方法,以免漏掉。

4、小朋友再按这种方法分一下你的学具。

二、演示分合式,学习两个部分数间的互换关系。

1、出示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的分合式,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发现两种分法分出来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总数没有变。

2、同样观察5分成2和3,5分成3和2的分合式之间的互换关系。

三、猜棋子游戏。

四、指导幼儿完成《数学》P16的练习。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光盘。DVD

三、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操作卡练习。

师:"我准备了许多的智慧星要奖给你们呢,可是你们得完成另一项任务后才能得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讲解操作卡。(2)幼儿操作。(3)检查练习,奖赏"智慧星"。

(评:幼儿在学习了3的组成后,让幼儿来操作练习,起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夺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互换方式感知9的分合。

2.会用较清楚的语言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圆片9个,贴绒数字若干。

学具:

1.记录单若干张,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绿色的双色片片12份,每份9个,铅笔12支。

2.记录单若干张、格子纸、剪刀、浆糊、铅笔。

3.幼儿操作材料《数学》第38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学习9的分合。

A引导幼儿讨论:把9个圆片按顺序分成两份,最少分几次就可以知道把9分成两份的全部答案。

B请一名幼儿演示分合过程并用数字记录。

C启发幼儿说出只分四次就能知道八个答案的理由。

2.幼儿操作活动。

A翻片片。

请幼儿将盘子里的片片取出来按一种颜色排好,数数有几个,然后翻动前面一部分片片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在材料纸上作记录,再翻再记。每次翻出的另一种颜色片片数目不能重复。

B剪贴格子。

请幼儿每次拿一张格子纸条(格子数量与记录单总数相同),将其剪开分成两份贴在横线上,要求每次分的答案都不一样,分好后在材料纸上作记录。

C请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此页“装花”的练习。

3.评价活动。

展示一名幼儿“剪贴格子”的作业,请他介绍自己分了几次,得到哪些答案,并根据这几组分合说出没有写出来的另外几组答案。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教案出自:教案网)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小朋友问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教案出自:教案网)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8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组成,学习有规律地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不同结果的两份。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6的分合卡片,分类图一张。

记录单、记号笔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游戏:碰球

游戏前,由教师确定碰几球,如碰5球。教师问: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嗨,我的1球碰4球?速度可随着幼儿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快。游戏先集体后个人。

(2)手指游戏

例如4的手指游戏。教师出3个手指,说:4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伸出1个手指,说:4可以分成3和1。游戏先集体后个人。

2、集体活动:看图分类复习6的组成

(1)出示分类图,请幼儿边观察边分类。引导幼儿将6朵花分成2份,并用数字做相应的记录。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多少?

这6朵花有什么不一样?

请你把这6朵花分一分,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写在你的记录单上。

(2)出示放大的幼儿记录单,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强调记录的先后顺序。)

(3)请幼儿按顺序排列分合式。

请你把按顺序排列的分合式写下来。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尝试交换位置排列分合式。

小朋友找一找,这分合式里还有什么小秘密?幼儿讨论。

幼儿讲述讨论结果,教师出示相应分合式。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合式不仅能按顺序排列,还能交换位置排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游戏:开火车。巩固分合式的交换位置排列。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开火车》,第一个小朋友说6的分合

式,第二个小朋友用交换的方法把他说出来。

4、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去试一下,用交换位置的方法排列4和5的分合式,看看你学会了没有,好吗?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2和3 的组成,知道2的分成有一种,3的分成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2和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2和3的操作卡。

2.教师用记录卡二张

3.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果园里的桃子成熟了,农民伯伯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捡桃子,你们愿不愿意去啊?(愿意),那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2的组成。

1.师:农民伯伯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个水果盘,每个水果盘里都要有桃子哦,请你们想想桃子该怎么放呢?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2的分成,出示PPT。

教师总结:2可以分成1和1。

三、学习3的组成。

1.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出示PPT。

师:小朋友,又有桃子掉到地上了,我们快去捡吧!可是该怎样把3个桃子放在两个水果盘里呢?请你们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

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2和1,幼儿一起学念。

2.教师小结,出示PPT。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四、指导

幼儿操作自己的操作卡,教师给予指导。

五、教师总结

列出算式。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10

目标:

1.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锻炼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能用印章进行记录

准备:雪花片、小印章、作业单、印泥

分析:

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熟练操作作业单

过程:

1.集中注意力

今天,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看见了吗?

2.可是今天我有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5个水果,我准备了几个水果,一个盘子里放不开,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盘子里,谁想来试一下?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我就忘了示范记录。

3.现在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出示雪花片,引导操作并记录

4.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6.操作作业单、巩固5的组成。最后和一起验证答案。

延伸:在区域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11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们对数字“6”以及它的组成不能形成正确认识,而且反应不灵活。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数字“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的数的位置,总数不变的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形象有趣的活动让小朋友理解6的组成。

难点:如何使小朋友们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数字6的组成。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贴绒教具:小鸭子6个,数字卡:“1——6”若干,一袋糖果,玩具熊一个。

学具:糖果与盘子,数字卡“1——5”每人一套,操作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抱着喜羊羊开着小汽车嘟嘟地进入教室。

师:(出示喜羊羊,并模仿它的声音和小朋友们问好)小朋友们下午好,喜羊羊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既聪明可爱,又非常听老师的话,于是呢,它特意开着小汽车给小朋友送来了许多的礼物,大家想不想知道羊羊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呢?现在我们先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嘘,不要出声哦,然后让他悄悄告诉下一个小朋友,就这样依次摸下去,最后,我们请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呵呵,我们要开始了......

师:我们刚刚摸到什么了,现在来请最后一个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

生:老师,好像是糖果呢,对吗?

师:大家都非常聪明,现在老师要代表羊羊将这些糖果奖励给小朋友们,每人6个糖果哦。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师:请每个小朋友将自己的糖果拿在手里,有几种拿法(强调:每个小朋友的两只手里都必须有糖哦),大家都来试一试,看谁拿得最快最棒!

请小朋友们站起来告诉老师是怎样拿的?老师在黑板上相应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

教师小结“6”的五种分解结果。然后对小朋友们多次演示并讲解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6”不变呢。

巩固练习

喜羊羊说:中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啊,我好喜欢你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

游戏1:“对口令”。羊羊出示数字卡“1”,请幼儿拿出数字卡“5”,并带领幼儿念儿歌“你出1,我对5,1和5组成6”。依次交换。

游戏2:“玩手指”。羊羊们伸出一个手指,请小朋友们伸出5个手指,依次玩伸手指的游戏。

小朋友们自己独立玩,老师巡回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并给与指导。

今天,喜羊羊说和小朋友玩的'非常开心,可是它该回家了,让我们一起开汽车送它回家吧。在《开汽车》的音乐声中,结束此次课程

教学反思

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小朋友们学习对“6”的组成和理解。我认为自己设计这节课的亮点有二:第一,我“邀请”来了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动画片主人公“喜羊羊”,让它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耍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字6的组成。这些设计是根据小朋友们生理成长的特点来决定的——智力正在发育中,以及年龄太小,不足以对数字形成敏感的认知,而天性还是喜欢玩耍,游戏,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抓住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主人公——喜羊羊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游戏调动起小朋友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我采取了“摸糖果”游戏法和奖励法,将糖果奖励给小朋友们,并及时地对每位小朋友进行鼓励和夸奖,带动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因为,在我的认知中,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非常聪明,可爱的,他们所需要的是那一点动力。而那点动力则来自于周边人的爱的鼓励。因此,作为一名老师给与孩子们适当、恰当的鼓励、赞扬,乃至适当的奖励,则能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而且更能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动力,积极地参与进来。我常以此句话自律——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爱心,请不要懈怠您的责任,请不要忽视你那最心底的良知,可能由于您的一点不慎,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不要等自己老时,遗憾终生!

不足:第一,由于自己刚刚来到工作岗位,教学的经验和阅历不是很丰富,组织课堂也不是很有序,有些环节一紧张,就容易遗漏;第二,由于自己是非学前专业的老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思想,这些都需要以后努力学习进步。

中班教案5的组成 篇12

活动目标:

1.学习并认识数字7。

2.逐步掌握数字的大小,学习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感受7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3.灵活运用点数的方法判断事物的多少。

活动准备:

1.课件。

2.7种动物贴片,每种动物数量从1开始递增。

3.香蕉卡片若干,每人一个魔法袋。

4.1~7数字贴片。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7并运用点数的方法感受7以内数字的组成。

活动难点:

正确理解7以内数字组成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咕噜咕噜变1~6初步引入课堂。

二、播放课件。

教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森林里,因为今天森林里要举办文艺晚会。小朋友们猜猜森林里的文艺晚会上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幼儿自由作答。

三、依次出示7种动物贴片和数字贴片。

1.教师展示出1只小猫的贴片。教师:小朋友们第一位参加演出的小动物是谁?哦,是小猫,看看小猫有几只?嗯,一只小猫我们用数字宝宝几表示?教师出示数字1贴片。

2.教师出示2只小鸭子的贴片。教师:小朋友们快看第二位参加演出的小动物是谁?哦,原来是小鸭子啊。数数看小鸭子有几只?对,有2只,那我们应该用数字宝宝几表示?教师出示数字2贴片。教师:小朋友们数数看,小鸭子比小猫多了几只?教师引导幼儿说出1添上1是2,2去掉1是1。

3.教师依次出示动物(小松鼠、小狗、大公鸡、小兔)贴片,带领幼儿复习1~6的数字,并引导幼儿说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4.教师出示6个大象的贴片。教师:咦,小朋友们快看最后一位参加演出的小动物是谁?原来是大象啊!小朋友们数数看大象有几只?咦,有6只大象,是不是和上面小兔子的个数一样都是6只啊!5.教师故作敲门声:呀,谁在敲门?哈哈,原来是一只迟到的大象啊!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又来了一只大象,那现在大象有多少只了?1234567,哇,现在有7只大象,那我们应该用数字宝宝几表示?对,用数字宝宝7表示!6.教师出示数字7贴片并播放幻灯片数字7。教师:小朋友们看,咱们的数字7宝宝像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像镰刀,教学儿歌7像镰刀割麦草。

四、幼儿操作,帮大象放香蕉。事先在每位幼儿跟前放1个魔法袋,里面装有6个香蕉卡片。

1.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大象表演的节目是什么吗?它们要表演单脚滚皮球的杂技,这个演出非常耗费体力,所以大象表演之前要吃饱肚子。(教案出自:教案网)小朋友们知道大象喜欢吃什么吗?幼儿自由作答,最后给出答案,大象最喜欢吃香蕉。

2.教师:小朋友们看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魔法袋,我们拿起来说个咒语(七彩斑斓七彩斑斓变变变)变一些香蕉片给大象吃好吗?

3.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变好了吗?快看看你们的魔法袋里有几块香蕉片啊?哦有6块,那小朋友们刚才数了大象有几只啊?对,有7只大象,那我们的6块香蕉片够不够啊?不够的话我们还要再拿几个香蕉片就够7只大象吃了?引导幼儿说出再摆1块香蕉片。

4.每一张桌子上摆放有一个放香蕉片的盒子。教师:小朋友们看,你们的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放香蕉片的盒子,那是老师花了好大力气变出来的香蕉片,有好多呢!我们就从盒子里再取出香蕉片给大象吃吧!小朋友们先说说看现在你们有6块香蕉片要再从盒子里取几个香蕉片才能把它们变成7块香蕉片啊?引导幼儿说出再拿1块香蕉片出来。

5.教师:哎呀,有一只大象它跟老师讲说它已经吃过饭了,它要先去摆放道具了,那小朋友们数数看,走掉一只大象还剩几只大象啊?对,剩6只大象,那6只大象它们一共需要几块香蕉片啊?对,需要6块,而我们盘子里现在有几块?对,7块,那我们应该取掉几块?是的,取掉1块香蕉!引导幼儿总结说出:6填上1变成了7,7取掉1变成了6。

五、数数看。

1.播放课件,并把刚才取掉的一只大象放回来。教师:好啦,小朋友们,刚才去摆放道具的大象已经回来了,咱们的小动物们也准备好了,(教案出自:教案网)让我们一起去文艺晚会的现场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东西,然后来数数看哪些东西的个数是和我们新认识的数字宝宝7一样。

2.依次展示幻灯片,引导幼儿熟练说出6填上1是7,7取掉1是6。

3.教师:哇,这么多小动物准备了节目,咱们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节目表演给大家啊!好,咱们小朋友把学习了的数字带到数字歌里表演送给大家好不好!好,数字歌,小手准备!

六、将幼儿带出活动场地,活动结束。

小朋友看,小动物们有话跟你们讲,哦它们呀说欢迎小朋友们来观看文艺晚会,让咱们快点去看!走吧,把小板凳带着我们快去看表演吧!

中班赶小球教案1000字精选


88教案网主题栏目精选:“中班教案”,敬请访问。

师严道尊,教乃可施。作为教师要随时准备好属于自己的教案。教案的书写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过程,什么样的教案才是真正有用的呢?为满足你的需求,我们特地编辑了“中班赶小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小球站稳的多种方法,体验操作中的乐趣。

2. 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 能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乐于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乒乓球、皮球、棒球若干。

2.毛巾、积木、瓶子、沙包、纸、纸卷、茶杯、剪刀、碗、筷子、树叶、勺子、乒乓球拍子、报纸 、篮子等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出示球,让幼儿对玩球产生兴趣 。

1.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球,你们认识它们吗?

教师出示:乒乓球、棒球、皮球

2.幼儿玩球,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教师:现在我们每人拿一个球来玩一玩,在玩球时候,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玩球,也可以试一试其他小朋友的玩法,还可以换其它的球玩一玩。

3. 幼儿说一说自己玩球的方法。

教师:老师发现你们的玩法真多,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球的呀?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动手探索:利用多种物品让小球站稳。

1.通过收球,让幼儿发现问题。

教师:小球玩累了,我们一起把小球放到桌上休息一下吧。

教师:刚才在放球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小朋友的球总是站不稳,会滚到地上去?

2.幼儿表述自己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想个方法,让小球在桌子上站稳的?

3.幼儿动手探索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物品,请小朋友试一试这些物品能不能让小球站稳?如果你找到让小球站稳的方法,你可以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用什么物品让小球站稳?

(2)教师:小朋友想出这么多让小球站稳的办法,还有一个物品很少有小朋友用到?看,是什么呀?(幼儿:纸。)

教师:我要让小朋友探索探索,怎样用这张纸让小球站稳呢?

我们动手试一试,如果你想出好办法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到的?

教师: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自己探索的方法?

三、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小朋友通过探索,想到很多让小球站稳了办法。我们班小朋友真棒,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能让小球站稳,下课后我们再继续寻找,然后把这些方法记录下来。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连贯地讲述小猫和小狗打羽毛球的过程。

2.帮助幼儿理解表演中角色的动作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安静倾听、认真观看表演的习惯。

(这是一个情景讲述活动,要求幼儿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符合中班讲述活动有顺序地说的目标要求。)

活动准备

1.排练好情景表演小球回来啦。

2.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狗或猫的头饰(或胸饰),放在座位下。

3.羽毛球一个,球拍两副;猫、狗、球的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表演,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让幼儿认识场景草地、小河,认识角色小猫、小狗,引出主题。

(2)在观看表演前提出要求:看表演时要安静,看一看、想一想:小猫和小狗在小河边干什么?打羽毛球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幼儿与教师共同观看一遍完整的表演。

(4)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主要信息,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谁和谁?在小河边干什么?打着打着,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5)再次看表演。在演到小狗不小心将球打人小河里,这段时,反复看,引导幼儿用连续动词的句式讲述出小猫如何帮小狗捞球的,如:小猫到小河边,住小河边的一棵小树,再把身体探下去

(在看表演之前提出的规则要求,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进行提问的策略是完成目标安静听、有序说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为了达到有序说的目的,引导幼儿充分地去感知小猫帮小狗捞球,,的经过,情景讲述的一个特点是流动性,每一个场景表现的都是一幅流动的图画。因此,通过反复的表演让幼儿去感知,理解情节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2.边看表演边自由结伴讲述。

(1)引导幼儿一边继续表演,一边讲述。

(2)教师来到幼儿身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猫帮小狗捞球的,,过程,丰富幼儿的词汇。

(3)请两位幼儿到前面进行讲述。教师运用小图片,将幼儿的讲述思路表现出来。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4

一、 设计意图:

在开展《玩具总动员》这一主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带到幼儿园的玩具,都是常见的、熟悉的、比较喜欢的汽车、枪、娃娃等,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乒乓球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对乒乓球和皮球一样可以滚动,但它又是小小的可以随意收放,觉得好玩,从此也引起了孩子们对球的探索,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眼、脑、手等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折、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 活动目标

(1) 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中的乐趣。

(2)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利用多种方法使小球站稳。

(3) 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三、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球,毛巾、积木、印子、盖子、瓶子、沙包、纸卷、毛线、纸张

四、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1)教师出示三种球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球,一种是什么球呀?(乒乓球),一种是(棒球),还有一种是(海洋球)。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你们喜欢玩球吗?(喜欢)那小球可以怎么样玩呢?幼儿讲述。(滚球、转球、夹球跳、抛球等。)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方法。呆会老师要请小朋友去适一试,玩一玩,在玩球的时候老师要提出要球:找一个宽敞舒适的地方玩球,小朋友要注意安全。

(2)教师在旁观察,幼儿自由玩耍。

(3)小结:老师发现小朋友的玩法都不一样,有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小球的?

(二)幼儿将球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动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小球玩的很累了,我们把它们放到桌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的过程中,球会从桌上不停地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小球站不稳了,你们还是放到筐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师提问:小朋友,刚才小球在桌上怎么啦?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赶快让小球站稳吗?

(2幼儿动脑筋,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可以把它放在瓶子上面,可以放在盖子上面,可以包在纸里面等)

三、引导幼儿探索利用多种材料让小球站稳

(1)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到底你们的办法行不行,我们一起来试

一试。出示小朋友说的那些材料,请个别幼儿试试。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很多材料,老师要请小朋友去寻找、看一看哪些材料能让小球站稳了?在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提出要求:可以拿着球去试一试,但是不可以拿去玩,如果你的小球站稳了可以先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去试一试吧。

(2)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3)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师:谁的小球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办法,幼儿讲述,把作品展示在桌上,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老师说:大家给他鼓掌吧,祝贺你成功了,你的方法可真好!

(4)小结:把毛巾揉成一团再放上小球,或把积木交叉后放上小球,把小球放在印章上、瓶子、盖子、纸卷上都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5) 朋友很快的借助材料一下子就让小球站稳了,现在老师要加深难度如果是纸张或者是毛线,你们还有没有办法让小球站稳了呢?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吧。

(6) 幼儿操作,师观察。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7)幼儿讲述。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

(8)小结:我们可以把纸折成飞机,或者把小球包起来、把纸揉成一团。可以把毛线缠绕在小球身上,可以把毛线绕成一个圆,再放上小球都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三、 延伸活动:今天,小朋友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

我们遇到的困难,小朋友真棒!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让球站稳了,下课后我们再继续寻找好吗?

四、 活动反思:活动开展前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在活动开展中,班级孩子能积极参与探索、操作中,当提问:怎样让小球站稳?班上孩子都愿主动开动脑筋,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回答有:用盖子、瓶子、纸帮助小球站稳等等。在后面环节中,只提供纸张和毛线,由于老师过早小结,以至于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想办法,探索时间太短,以及实践想法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只能模仿其他小朋友把球包在纸里,或者包成糖果。今后老师会注意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

活动反思: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1、人手一个乒乓球和几张纸。2、各种瓶盖、纸杯纸盒、橡皮泥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导入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2.幼儿将球放在桌子上玩,师巡视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过渡:乒乓球说它有个愿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稳了,不想再滚来滚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张纸,小朋友们能帮助它实现这个愿望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五、再次分组活动:探索其他材料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球实现了它的愿望,它真高兴,想再请你们帮助它一次,你们愿意吗?

2、师提出问题: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再让小球站稳来,行吗?你们试一试吧。

3、幼儿分组尝试。

六、结束:我们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帮助老师把东西收一收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发现球在光滑面与粗糙面滚动时的特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让小球站稳的办法。

3、能积极动脑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球类材料:海洋球

2、其他材料:积木、游戏棒、纸杯、塑料圈、毛根、树叶、白纸。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的特性(圆、滚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玩的兴趣。

师:你们玩过球吗?是怎么玩的?

二、幼儿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质上滚动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再来和球玩游戏,看看是什么球?(海洋球)

要求:请在地板上和红毯上玩球,发现问题,感知小球在红毯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不同:谁能告诉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红毯上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验证:比较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红毯上玩的不同。

讨论:为什么小球在红毯上滚得慢,一会儿就站稳了。

比较:感知红毯的粗糙。

小结:原来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稳,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够很快站稳。

三、探索阻力能让小球很快站稳

师: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稳呢?

1、出示斜坡,鼓励幼儿猜测结果

我这里有一个斜坡,表面粗糙,现在请你们看小球能站稳吗?

2、谁有办法可以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

结论:要想让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稳,就要用手或用材料阻挡小球。

四、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材料让小球站稳。

师:谁有办法让小球在光滑的地板上也能很快站稳不动呢?

幼儿讨论。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1、幼儿自由操作。

2、交流分享经验。

小结: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挡的办法,要想让小球在停住站稳,就要用手或用材料阻挡小球。

五、了解生活中阻力的运用。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就是用阻挡的方法让滚动的物体让它停止不动或减慢速度。

出示图片。

师:下次我们再尝试用其他材料让小球站稳。

活动反思:

在五大领域中,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并没有好上与难上教学活动的区别,只不过每个老师的性格、特点不一,有些喜欢语言,有些喜欢美术等。为了尝试一个新领域,这次我挑选了一堂中班的科学活动来挑战自己。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去探索、发现问题,在刚开始出示三个球的环节中,激发了幼儿极强的好奇心。在让幼儿说一说小球可以怎么玩时,有的幼儿说:“往上抛。”有的说:“一个传,一个接。”还有的说:“你抛给我,我抛给你。”在让幼儿自由玩时,我发现孩子们用了刚才幼儿说的那几种方法,没有尝试新方法。在玩后,我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玩法时,发现跟前面幼儿回答的'问题,有点类似。第二环节中,我让幼儿说一说如何让小球站稳了,有位幼儿说:“用手做成爱心,把球放在上面。”对于这个回答,其实小球也是站稳的,只不过用的东西不一样,随后,我又问了句:“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利用些什么材料,我们可以让小球站稳了呢?”在我引导后,一位幼儿随即说:“用一个瓶子,把乒乓小球放在瓶口上。”此时,一下子又把问题拉入了教学状态中。后来,我又准备了一些辅助材料,让幼儿借用材料自主找一找、玩一玩,只见有的幼儿选择了毛线,有的幼儿选择了毛巾,有的拿了瓶盖,还有的拿了沙包。后来,为了增加难度,我发放给幼儿每人一张白纸,让幼儿尝试用一张纸如何使小球站稳,我刚提出问题后,孩子们都一一举手了,有些幼儿边举手边说:“我知道啦,我知道啦。”我原以为幼儿都想到了好办法,在让幼儿幼儿操作中,绝大部分幼儿都用一张纸,然后把小球放在纸上,就是所谓的小球站稳了,其实,我只要稍微动一动桌子,小球仍会掉下来的。就在此时,我灵机一动,故意用气吹了下一位幼儿的小球,轻轻晃动桌子,顿时,小球掉下来了。这一次的失败,似乎在提醒孩子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波折后,孩子们又重新玩起来,这一次,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有的把纸张团起来,球放在上面,也有的把纸弄皱,小球放在里面……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让小球站稳的多种办法。

2、鼓励幼儿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球类材料:乒乓球、玻璃球、弹力球、网球。

2、其他材料:毛巾、卡纸、瓦楞纸、纸盒、纸杯、玩具、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

3、工具: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质上滚动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就藏在我这个盒子里,请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

幼:玩具、气球……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

幼:是球、乒乓球、网球、还有玻璃球……

1、幼儿在地板上玩球。

现在,请到我这里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小球在地板上玩一玩。(自由玩球)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小球?

幼:我是滚着玩的、拍着玩的、跳着玩的、打着玩的……

师: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玩法,想法可真多。看看我这里还有什么?

2、出示毛巾,幼儿在毛巾上玩球。

师:你有没有试过在毛巾上玩小球呢?

(1)幼儿在毛巾上玩小球,感知小球在毛巾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2)引导幼儿说出不同:谁能告诉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毛巾上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讨论:为什么小球在毛巾上滚得慢,一会儿就站稳了呢。

(3)出示毛巾让幼儿摸摸看,感知毛巾的粗糙。

师:小朋友,摸摸毛巾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稳,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够很快站稳。

(筒析:先在地板上玩球是为了让孩子感知后面毛巾的粗糙,在操作中有的孩子会拿着毛巾拍球玩,这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你可以试试看在毛巾上滚着玩球”,这样幼儿才能通过操作去感知、观察和比较。)

二、探索阻力能让小球很快站稳。

师: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稳呢?我们来试试看。

1、出示斜坡,鼓励幼儿猜测结果。

师:我这里有一个斜坡,现在你们猜猜看小球(自由滑落)能站稳吗?

2、借助材料,尝试让小球在斜坡上停住。

师:谁有办法可以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呢?我给大家准备了斜坡和很多材料,你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材料让小球在斜坡上站稳。实验成功了,你要告诉大家你是用的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的。

(1)幼儿分组进行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让小球在斜坡上站住的。

小结:有的小朋友是用纸盒帮小球站稳的,有的是用手帮小球站稳的,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挡的办法,要想让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稳,就要用手或者用材料阻挡小球。

(简析:这一环节,教师可先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再让幼儿分组用多种材料去操作,特别要关注能力比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办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三、引导幼儿探索用卡纸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师:我这里有一张卡纸,你们能不能用一张纸就让小球站稳?

1、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教师将幼儿的做法拍下来。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并即时播放拍摄的幼儿操作的照片,供幼儿交流分享。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纸团住小球,有的把小球像糖果一样包了起来,只要我们把光滑的纸变成粗糙的,或者是把纸做成能固定小球的东西,就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简析:这一环节是幼儿自主操作,尝试用纸通过捏、搓、团、折以及包糖果、折小船的多种方法让小球站稳。一开始很多孩子把小球放在纸上,小球不动,就认为它站稳了。在这里,教师并没有指导幼儿怎样操作,而是巧妙引导幼儿让纸变一变,启发幼儿思考并实践。教师在观察、拍摄时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以便最后评价时有意识地展示给大家看。)

四、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师:我这里还有球、纸杯、筷子、沙子、叶子、尺子、光盘、羽毛、毛线、积木,你们觉得它能让小球站稳吗?请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

五、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结束活动。

(简析:幼儿通过前几次的操作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只需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胆尝试、探索。)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这一环节大约2分钟。》(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乒乓球吗?快来拿一个乒乓球去玩吧!)(幼儿滚球夹球抛球转球自由玩耍,老师观察)(老师的鼓励语言是:他的玩法真有趣,他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方法真好玩,你们一起玩着试试!)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这一环节大约1分钟》(老师说:孩子们,小球玩累拉把它放到柜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过程中,乒乓球会从柜子上不停的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小球站不稳,你们还是拿在手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恩你动脑筋拉,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注意:老师切不可以肯定的口气说:你的方法真好你的想法真对等等因为这时老师的鼓励用语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不同的办法,在孩子们的想法并未得到实践证实时,老师不应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否则孩子都会模仿别人的想法不在另想别的方法了。

中班赶小球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感知到小球在光滑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小,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2.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这一科学现象,在教师引导下会表述出这一科学现象。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球在不同材料的物体表面滚动的速度,培养幼儿观察的准确性。

活动重点:

幼儿在反复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感知到小球在光滑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小,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这一科学现象,在教师引导下会表述出这一科学现象。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车胎,鞋底上有什么

物质材料准备:

1、同样大小、长短相同的木板10块

2、同样大小、同样材料、同样重的弹力球若干个

3、木棍10个

4、大鞋盒10个

5、坐垫若干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幼儿在地上和坐垫上自由滚球,引入新课。

老师和小朋友每人一个小球,你们在地上和座垫上滚球看看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小球在地上滚的快,在座垫上滚的慢?这问题,老师也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

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操作材料

今天,老师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两块木板,四位小朋友一块木板,你们先看看木板上有什么?我们小朋友把小球放在这两个跑道上比赛,看谁的小球跑的快,好不好?

2.讲解游戏玩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操作。

你们先把小球放到车道高的一边,用木棍挡住,喊一、二、三取开木棍,让小球赛跑,仔细观察哪个小球跑的快

提问:为什么大小一样,材料相同的小球,在不同车道上有快

有慢呢?

3.继续组织幼儿进行小球赛跑的游戏

提问:小朋友们讲讲,小球在哪个道上跑的快,小球在哪个道

上跑得慢?

4.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让幼儿反复用手触摸、感知,对比两个

车道的光滑与粗糙程度。

5.引导幼儿说一说:

(1)木板光滑、贴布的、有沙子的板面粗糙。

(2)木板光滑摩擦力小,小球跑的快,木板面粗糙的摩擦力大,

小球跑的慢。

6.再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尝试,帮助幼儿理解在光滑面上摩擦力小,在粗糙面上摩擦力大。

结束部分

1.引发幼儿思考、复习巩固今天的知识

(1)还记得刚才咱们在地上和坐垫上滚球,为什么小球在地上滚得快,在坐垫上滚得慢?

(2)你们发现轮胎和鞋底上有什么?那为什么有花纹呢?

2.延伸活动

(1)幼儿试一试,小球在其它材料上滚动的速度

(2)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现象也有摩擦力的产生。

如:手拿杯子,杯子不掉下去,手与杯子之间有摩擦力等。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1000字(精选10篇)


不同的孩子性格也不相同,老师准备的自然也不一样,教案目的应具体、明确,并易于实施和检查。写教案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栏目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也眼幼儿园的环境。

2、师生合作,制作幼儿园模型。

活动过程

1、出示模型,引入主题。

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美?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幼儿园。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

我们的幼儿园美在什么地方?

3、教师小结:

我们的幼儿园每间教室都有明亮的窗户、桌椅干净,墙上有漂亮的图画;

园内处处有花、草、树,还有漂亮的大型玩具,我们的幼儿园很美丽,像个大花园。

我们的活动室有各种活动区,如美工区、智力区……等,室内还有许多玩具等,在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学到各种有趣的知识。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找到许多好朋友,老师教小朋友学本领,帮助小朋友改正缺点,小朋友对老师有礼貌、关心老师。幼儿园里处处有爱。正因为我们幼儿园里美丽、有趣,又充满了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它。

4、带领幼儿参观 幼儿园的荣誉室。

老师向幼儿介绍幼儿园所获得的奖杯、奖状、锦旗,让幼儿了解幼儿园得到的种种荣誉。激励幼儿争做好孩子为幼儿园争光的愿望。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新《纲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理念,以“夸夸我们的幼儿园” 为主线,让孩子主动探索、发现并说说我们的幼儿园美丽的地方,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进行思考,幼儿能从图片和自己的观察积累中把自己对幼儿园的新变化通过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表述的过程中因为词汇量的欠缺,显得比较单一,经过老师提示和引导,基本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散文并理解散文内容。

2、创编散文内容并加上相对应的动作。

3、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思维。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安静地倾听散文并理解散文内容。

活动难点:创编散文内容并加上相对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秋天风景图一张、小鱼、小蚂蚁、蛐蛐动物图片各一只、树叶三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秋天风景图,引出下文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怎么样了?(掉下来了)

2)、树叶宝宝从树上掉下来会遇到谁呢?

二、教师示范讲述散文一遍,边出示想对应的小动物图片,幼儿安静地倾听。

三、提问散文中的问题,以便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散文内容。

1)、秋天到了,天气怎么样了?树叶有怎么了?

2)、飘到草地上,小蚂蚁把它当成了什么?

3)、飘到河里,小鱼把它当成了什么?

4)、飘到了花丛中,蛐蛐怎么说?

四、幼儿理解散文后,与教师一起讲述散文一遍并加上动作。

五、请幼儿大胆联想并创编散文的内容:

如:树叶飘到山坡上,毛毛虫爬过来把它当作了小床。

六、可请幼儿把创编好的内容与原文一起讲述,并加上相对应的动作。

七、活动延伸

游戏:儿歌复习

目标:复述已学过的儿歌,巩固知识内容。

教学反思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秋天更是一片优美的景色:菊花开放、树叶满天飞。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幼儿感受秋天的优美风景。

在活动中,我先出示一张秋天的风景图而引出下文,让幼儿带着疑问(树叶宝宝从树上掉下来会遇到谁呢?)来听散文。幼儿认真倾听并积极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父认为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只模仿教师的动作及儿歌,教师并没有让幼儿进行独立创编,我想也许是自己匡死了幼儿的思路。所以在创编活动中,我让幼儿大胆联想并创编,阳阳说:树叶飘到了马路上,汽车把她当成了帽子,还有幼儿说树叶飘到了山坡上,蜗牛把它当成了房子等。这些足已说明幼儿的想象里很丰富。

小百科: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疾病的情况,学会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气候变化无常、寒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

2、教师告诉幼儿春季会有哪些流行性传染病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快思.教案网出处!(如:请医生治疗,要按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治愈后才能上幼儿园)

二、讲述疾病传播的途径: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自己的经验。

3、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都会有大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疾病。

三、讨论: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疾病?

2、幼儿自由回答、讨论。

四、小结:

我们要多喝水、不挑食、多吃水果、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要打预防针针,不接触传染病人群。

活动反思

小朋友生活在集体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疾病一定要看医生、定时吃药,多喝水等。这次活动上下来,我觉得自己对教学中的突发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经验,不断学习,让我的教学机智更加灵活。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外出的时候要跟随成人不丢失。

2.了解走失的后果,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很多幼儿有走丢过的经验

2.物质准备:家长帮助幼儿画走丢时的情景

活动实施

1.用幼儿亲身经历的事件引入--有一个小朋友去医院看病时走丢了

师:xx生病了,妈妈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最后走丢了。儿童医院你们有没有去过?

幼:去过。

师:小朋友生病了都要去儿童医院看病。儿童医院里的人怎么样啊?

幼:很多。

师:那天xx的妈妈带他去看病,他的妈妈去付钱,拿完药之后,一转身,哎呦!xx不见了,他自己坐电梯从一楼坐到了三楼去玩了。最后一位好心的阿姨发现了xx,把他送到了妈妈身边。

师:xx,事情是不是这样子的啊?

幼:是的。

师:你当时走丢了心里怎么样啊?

幼:很疼。

师:后来把你送到妈妈身边,妈妈看到你后怎么样啊?

幼:妈妈也很疼,妈妈哭了。

师:妈妈为什么哭啊?

幼:妈妈找不到我。

师:妈妈找不到宝宝,心里又紧张又害怕。那下次能不能乱跑呀?

幼:不能。

2.拿出幼儿事先画好的图画,画的内容是幼儿曾经走丢的情景。教师引导幼儿讲述何时何地走失,以及当时的感受。

画1:两岁时,在大楼旁走丢。幼儿哭,妈妈哭。(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画2:三岁时,在65路车站走丢。妈妈头发竖起来。(妈妈发火了)

画3:四岁时,在超市走丢。妈妈叉着腰。(妈妈有点生气)

师:你们跟家里人走丢危险吗?

幼:危险。

师:有什么危险啊?

幼1:会被老拐子拐走。

幼2:会给坏人卖掉的。

幼3:坏人会把你骗到山上砍柴。

幼4:会被车子撞到。

幼5:爸爸、妈妈很想我。

师:所以出去时要跟着谁啊?

幼:爸爸、妈妈。

师: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的,你要跟着谁?

幼:爷爷、奶奶、阿公、阿婆、我们家人、舅舅。

师:不管是谁,谁带你出去你就要跟着谁。

3.游戏:跟大班的幼儿一起玩娃娃家。(大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中班幼儿扮演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好,宝宝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怎样跟着他们才不会走丢呢?

(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领着中班幼儿散步)

师:他们是怎么跟着爸爸、妈妈出去的?

幼:手拉手。

师:刚才爸爸妈妈拉着宝宝的手。这次,爸爸妈妈两只手都拎着篮子,无法用手拉着宝宝,你们想一想,怎么样跟着爸爸、妈妈出去不走丢?

幼:拽着衣服。

(另外一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双手拎着篮子,领着中班幼儿散步)

师:你们是怎样跟着爸爸妈妈的?

幼:拽着衣服。

幼:搂着膀子、挽着胳膊。

师:当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宝宝的手时,可以拉着他们的衣服或是挽着他们的胳臂。

4.游戏:去模拟超市中活动

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人多,东西也多,爸爸、妈妈买东西,没办法看着你,想想应该怎么样才不会走丢?

(幼儿开始游戏)

师:有没有宝宝走丢啊?

幼:没有。

师:超市里的人那么多,你们怎么会不走丢的?

幼:拽着衣服。

师:爸爸、妈妈和宝宝今天真能干!在人多的时候,爸爸、妈妈手中都有东西,没办法拽着你的时候,你们应该紧紧地跟着爸爸、妈妈。能不能乱跑啊?

幼:不能。

师:乱跑就会丢掉。今天你们有没有乱跑啊?

幼:没有

师:宝宝们真能干。爸爸、妈妈抱抱你们的小宝宝。

5.看动画片--生活习惯,出门手拉手

师:看看巧虎出门是怎样跟着爸爸妈妈的?

师:不管走到哪,都要手拉手。想跳的小朋友起来跟着小虎一起跳一跳。

师:刚才巧虎出门的时候,和家人手拉手。以后,小朋友出去的时候也要跟家人手拉手,一起走,才不会走丢。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活动结束)

活动效果

使幼儿认识到了走丢的严重后果,知道出门的时候要怎样跟着家长才能不走丢,初步达到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目标。

活动反思

(一)活动亮点

此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抓住了教育契机

契机1:最近班上有一幼儿走丢。

契机2: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在中班进行这样的活动,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契机3:社会上拐卖小孩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活动不足

情境中的诱惑性不是很大,且幼儿处于课堂环境中,有老师在反复强调,因此活动中所创设的环境跟实际环境相差甚远。

(三)活动建议

1.在上课之前要跟举例子的幼儿打招呼,不能把孩子不好的事情在班上讲。

2.可以创设一个大一点、诱惑性更强的环境,甚至整个幼儿园都可以成为一个环境。因为离儿童生活越近的教育才能有效。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新年的礼物这一话题谈话,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一对一交谈的规则。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幼儿如何准备好自制的手工作品或礼物。

2、在教师参与幼儿谈话时,指导幼儿轮流谈,不抢着说话,但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自制的手工作品,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可以是糖果,玩具卡片等),前一天自己制作好的礼盒,有过送礼物及接受礼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过年的时候,大家为了表示友好、问候,常会互相送礼物。你们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吗?谁送的?你送过礼物给别人吗?

2、围绕话题自由交谈,要求幼儿轮流谈,不抢着说话,教师参与幼儿谈话,及时鼓励积极发言的幼儿。

3、集体谈话。

4、今年过年你想送礼物给谁?送什么礼物?为什么?

5、你认为今年谁会送礼物给你?你最想得到的新年礼物是什么?为什么?

6、教师小结,赞扬幼儿能想到给父母送礼物,提醒幼儿接受别人礼物要有感激之心,要爱惜别人送的礼物。

7、一起唱《新年好》歌曲,在歌声中把礼物装在礼物盒中送给好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挺不错的,比老师预料的情况好,自己准备的礼物也比老师想像的好得多。孩子们觉得,为了表示友好、问候,有好东西就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为了感激,要想到给父母、亲人送礼物。经过引导,孩子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懂得了一定的感恩之心。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初步认识鼻子的作用。

2、养成科学用鼻、爱护鼻子的良好习惯,教会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装有大蒜、洋葱的杯子。

2、关于鼻子的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念谜语:“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闻味道。”

请你猜一猜是我们身上的什么器官?

2、小实验:介绍鼻子的用处。

(1)组织幼儿讨论:鼻子有什么用处?

(2)呼吸小实验:

请幼儿紧闭嘴巴,并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问:这样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说出很闷,很难受,气喘不过来,知道鼻子是呼吸器官。)

(3)闻气味小实验:

出示几个小杯子,让幼儿闻一闻,引导幼儿说出鼻子能闻气味。

(分别用鼻子闻出大蒜、洋葱的不同味道来。知道鼻子的嗅觉作用。)

3、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讨论: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先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鼻子出血时自己或别人是

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见别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张和紧张,要用手

捏住鼻子的上方,同时马上告诉老师或成人,请他们帮助你用药棉填塞鼻孔,同时还可

以用冷毛巾敷。

4、假如鼻子生病的话,我们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呢?(感冒鼻塞)讨论:保护鼻子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鼻子。

(2)教师小结:小朋友要学会正确擦鼻涕的方法;平时不挖鼻孔,游戏时注意保护自己,

不让鼻子碰伤了;不往鼻子里塞东西;气温变冷时,可以出门戴口罩保护鼻子,多吃蔬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教学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由于年龄小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为此,教育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十分有必要。于是我选择了针对幼儿中鼻子易出血的现象,设计了“我的鼻子”这节健康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认识鼻子,保护鼻子,在鼻子出血时,遇到问题时,不慌乱、不害怕,会用正确的方法自我救护或帮助他人。

结合近日学习《指南》活动,我在设计健康课“保护鼻子”这节活动时,围绕《指南》的精神,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并不是一味的将知识点教给孩子而是从孩子需要的角度出发,将目标定为在认识鼻子、了解鼻子作用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养成科学用鼻、爱护鼻子的良好习惯,教会孩子保护鼻子的正确方法。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结合《指南》的精神,将以往的幼儿被动学习,变为让幼儿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经验的主动学习过程。我给每个孩子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孩子们通过亲自去闻一闻、比较和区别,自己总结出鼻子的嗅觉功能,它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

接下来的活动过程里我围绕孩子们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大胆的谈谈生活中我们的鼻子会出现的问题。这样相互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以前课堂上那种老师提问孩子回答那么单一的活动形式。尤其是一些平时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在集体讨论这种轻松的氛围里也敢于畅所欲言,大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往讨论环节之后孩子们的发言总是有老师来小结。但是今天在最后这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孩子来小结如何保护我们的鼻子。发言的孩子用自己的话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了自己对保护鼻子的认识。

今天的整个活动过程还是比较流畅的,孩子们的兴趣也比较高,参与情况也比较好。通过今天活动的开展,又教会了孩子们一项自我保护的方法,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们本身,还可以通过在活动中的所学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外鼻是指突出于面部的部分,由骨和软骨为支架,外面覆以皮肤构成。外鼻形如三边锥体,突出于颜面中央,易受外伤。上端较窄,最上部位于两眼之间,叫鼻根。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尖。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多种走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呼拉圈、皮球、绳子、沙包、套圈、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适量道具。

2、多媒体课件(模特步、正步、机器人步和秧歌步等)。

3、活动音乐磁带。(《高人与矮人》、《走路》、《法国男孩》、《欢庆秧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斗牛士》。)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播放音乐模仿高人、矮人走路进活动室。

师问:刚才,我们是怎么进活动室的?你还想怎么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活动

(1)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多种走法。(小鸭子走、八字步走、老爷爷走、踮起脚尖走、蹲走等。)

(2)利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引导幼儿练习多种走法。

具体玩法:请一名幼儿作示范者边做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他幼儿模仿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当示范幼儿说:“木头人”时,幼儿停止动作并摆出一个漂亮的造型,依此类推,选出走法特别的幼儿作示范者,游戏继续。

3、多媒体展示。(教师依次播放各种步法的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分别叫什么步并让幼儿试着走一走,让幼儿关注各种走法的特点。)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走法展示。(教师出示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道具,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配乐表演,模特步配合音乐《法国男孩》,秧歌步配合音乐《欢庆秧歌》,军人正步走配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机器人步配音乐《斗牛士》。)

5、合作行走擂台赛。

(1)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呼啦圈等,鼓励幼儿合作行走。

(2)选相同材料为一组举行合作行走表演赛。

6、放松整理,活动结束

(1)好朋友互相作放松运动。(幼儿自由组合,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放松运动。自编儿歌《好朋友》—你帮我来捶捶背,我帮你来揉揉肩,团结友爱转个圈,我们都是好朋友。儿歌内容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学小动物走路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日常活动中寻找好朋友可以一起做的事,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贯彻《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本着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设计了活动《你走、我走、大家走》。

本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幼儿自由探索、练习各种走法——多媒体展示并模仿表演喜欢的走法——幼儿自由探索、创造合作的走法。

在第一环节中,活动开始模仿高人走、矮人走激发幼儿兴趣。以人为本,让幼儿充分探索各种走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以幼儿耳熟能详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第二环节,利用生动活泼、鲜明的课件,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各种走法的特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表演,此时进入活动的高潮,充分张扬了孩子的个性。第三环节,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及道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并按规律画一画。

2、 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找出彩带的排列规律

根据找到的规律进行排序,并按规律画一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二、发现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画彩带》这节课是让幼儿寻找和发现图形的数量、形状、和颜色排列的规律,并通过亲手的实践操作,增强观察比较能力和感受排列规律美的特征

在集体的学习环节中,幼儿基本都能发现三条彩带的规律,且大多数幼儿都表达较好,能准确说出空格内应画的图形,但操作练习的表现上,却发现了一些不足:

(1)我对幼儿原有经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完整,操作中我发现不少幼儿不会模仿画图形,如梯形不会画、正方形和梯形画出来没有区别。且由于有颜色的区分,我让幼儿使用油画棒操作,但笔头较粗的油画棒在彩带的小格子中,幼儿绘画比较困难,有的画得过大会影响下一个格子,有的将三角形涂成了圆形

因此我认识到,这一活动需要前期的'教学准备,在这一活动之前,应先设置一个活动,让幼儿学习画图形。同时,应先让幼儿用记号笔画轮廓,再使用油画棒填色,这样排序也较有层次性

(2)在示范教学时我用的是一幅头和中间都有图形的范例,幼儿较容易找规律,而最后一个练习却只给了开始的三个图形,在示范中我也忽略了对“循环”的强调,许多幼不知如何找规律,于是我对这一例子做了重新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示范虽然只是针对个别例子,但示范中要全面考虑到操作中会出现的典型情况,示范不仅是让幼儿学习,关键也是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发现

设计意图

幼儿数学活动包括了分类、排序、数的认知、分解等内容,而《画彩带》这一活动就是典型的按规律排序。中班孩子对于基本的颜色、几何图形、5以内的数量都有了比较熟练的经验认知,且同一类型的、三种数量以内物体的排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一教学提高了排序的难度,将几种排序类型合并,考验幼儿综合多方位排序的能力

小百科:彩带是畲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缩编、讲讲,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3.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的色彩》课件、班德瑞《春》的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理解作品内容。

(1)完整欣赏文学作品(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引导幼儿接下去说)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让幼儿接)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色彩。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色彩.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春》的音乐,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准备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如:这只美丽的蝴蝶是淮画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告诉小熊:春天是??

(3)整体欣赏(播放课件)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色彩。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看了小朋友们的画,小熊突然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

4.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再来告诉小熊。

教学反思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开始在一片漆黑中。出现若隐若现小熊睡觉的情景,让幼儿观察是谁,猜想在哪里睡觉,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随着春雷声音和文字的出现。实现场景切换,镜头从树洞内小熊睡觉推进到整个树洞的画面,再切换到树洞外小熊出来的场景,让幼儿通过情境感悟到原来小熊是在树洞里睡觉。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策略二:营造动态.利于幼儿语言表达。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比如:我让小草动态地从土里钻出来.让幼儿感受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幼儿理解和表达。

小百科: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我爱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篇10】

中班主题我想有个美丽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让班内每个孩子都明白不能乱丢垃圾,要爱护环境更要保护环境。

让孩子们能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大胆说出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理解。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们明白随手乱丢垃圾是一个不好的坏习惯,需要改正应该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难点:孩子接受问题的能力,乱丢垃圾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

1.一顶带有机玻璃的遮阳帽。

2.几张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

3.生病带着口罩的儿童。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一起做个小实验看看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拿出带有有机玻璃的遮阳帽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前,在阳光照射到遮阳帽的有机玻璃上会在教室屋顶形成一道七彩虹,持续晃动遮阳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发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好看吗?美丽吗?孩子们回答后接着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美丽的七彩虹。

2.说出答案是因为天空晴朗空气好如果空气被污染了就看不到美丽的彩虹,继续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空气不好有哪些危害性拿出图片。

3.着重说明空气污染了就会让人生病甚至吃药打针,打针是很疼的。我们都不想生病,更不想打针。所以我们不能让空气产生污染。空气为什么会污染,拿出图片,那是因为有许多不爱护环境的人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引起的。从此以后我们不能再随便乱丢垃圾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如果大家人人都乱丢垃圾,那么久会破坏环境产生污染会引起生病也就看不到美丽的七彩虹。

延伸: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以往虽发现了乱丢垃圾不是一个好习惯,应该让孩子们改正缺点,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提醒了事,没有认识到方法过于武断没有认识到孩子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通过本次培训认识了直接灌输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引导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掌握儿童在游戏中生活的特性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努力跟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学习明白只有教育观念的率先改变才能引起教育行为的逐渐改变,找到了方向明确了目的就一定会达到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1000字精选


88教案网专题“中班教案”推荐内容。

老师是雾海中的航标灯,教案要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案的目标要明确,坚持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等。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中班教案:《蔬菜宝宝》》,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孩子出现挑食的现象,每次吃红萝卜、芹菜等蔬菜时明显的很多孩子就吃的很少。甚至有幼儿会用呕吐来告诉老师不喜欢吃这个蔬菜。为了让幼儿多吃蔬菜;了解多吃蔬菜的好处;了解吃蔬菜的好处。我在班上开展了一节健康活动《蔬菜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以及多吃蔬菜的好处。

2、通过操作、品尝蔬菜、回忆自己吃过的蔬菜的各种做法。

3、体验和蔬菜做朋友的乐趣。

4、通过活动幼儿能够喜欢上吃蔬菜。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了解胡萝卜、芹菜、西红柿三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幼儿了解胡萝卜、芹菜、西红柿三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芹菜、黄瓜、大白菜、青椒、上海青、蘑菇等。

2、图片:大海、哭的小兔、猫医生、小动物船。

3、蔬菜:切成丁的六盘,放牙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师:今天,田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兔

师:小兔的表情怎么样了

师:你觉得小兔遇到了什么事情所以会哭呢

幼儿说一说

二、讲故事

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故事:小兔和小动物们要到海上旅行,带了很多的零食。有一天,发现牙齿流血了。猫医生开了很多的药:蔬菜。)

牙齿流血时师:小兔原来是因为牙齿流血,所以哭了。

师:小动物们的牙齿为什么会流血了呢

说着猫医生端来了一大筐的药说:你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都藏在这些药里。教案来.自:教案网小动物们走近一看,原来是各种各样的蔬菜。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什么蔬菜

(1)胡萝卜

师:你们认识吗

师:胡萝卜有很多的吃法。做熟了之后吃的话丰富的营养就更容易被我们吸收。

师:胡萝卜营养非常的丰富,还有一个小名,胡萝卜又被叫做小人参。

拿打开的胡萝卜师:胡萝卜里面含有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胡萝卜对我们的眼睛非常的好,可以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明亮。

(2)西红柿

师:看一看,田老师把它打开了小朋友们看一看,师捏一捏幼儿看一看里面有很多的水分。

师:刚刚小朋友都说吃过西红柿,那你是怎能么吃的

番茄炒鸡蛋

师:西红柿非常的好吃。小朋友们都爱吃。也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西红柿可以增加我们的抵抗力,让我们的身体少生病。并且夏天吃西红柿还有防嗮美容的效果呢。

(3)芹菜

师:我们来看一看芹菜是由茎和叶子组成的,我们把芹菜的茎打开来小朋友们看一看,有长长的像线一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粗纤维。这个粗纤维可以帮助我们清理肠胃,帮助小朋友们解便便。

师:小朋友们的椅子下面也有一段芹菜你来找一找粗纤维。

师:我知道有小朋友不太喜欢吃芹菜,但是我们还是要吃的,你可以每次吃的时候想一想芹菜对我们的身体特别的好,可因帮助我们清理肠胃。我们再难吃也要把它咽下去好不好

师:我们知道了蔬菜的营养,你现在把你知道的蔬菜的营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你还吃过什么蔬菜

师:这些蔬菜你们都爱吃吗

三、故事结束

师:我们小朋友们知道了这么多蔬菜的营养,也不知道小动物们怎么样了

故事:小动物们带着这些蔬菜到了船上,每天吃蔬菜。小动物的病都好了。他们高高兴兴的又继续的去旅行了。

师:蔬菜把小动物们的病都治好了。

四、品尝

师:我们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每天都吃蔬菜。所以我们的身体一定会非常的健康的。吃的蔬菜都是做熟的。其实有一些蔬菜是可以生吃的,今天,田老师就准备了一些,已经用热水烫过了,洗干净的请小朋友们品尝一下。你也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品尝一下。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这些蔬菜的营养。好不好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出示哭的小兔,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哭呢

活动中我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幼儿的实践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认知及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让幼儿认识到要多吃蔬菜及蔬菜的营养价值。运用这些手段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内容安排上,我注意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幼儿去感知新的经验、获得新的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在介绍西红柿和胡萝卜的时候应该有让幼儿观察切开之后是什么样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出示。

2、在引导幼儿讨论完蔬菜之后,应该把故事讲完:小动物们吃了蔬菜之后病都好了。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交代故事的结尾。

3、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说,我在演。没有让幼儿充分得到展示的机会。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 篇2

蔬菜宝宝的家(科学)

活动目标:

知道蔬菜的不同的生长地方,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生长地方。

能按照蔬菜的生长地方对几种常见蔬菜进行简单分类。

积极探究和蔬菜生长有关的问题,并与老师,同伴,家长一起寻求答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已完成的《蔬菜宝宝的家》经验调查表,自制ppT,蔬菜分类挂表。

经验准备:幼儿参观过菜园,与家长对蔬菜的生长地点的分类进行简单的讨论。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教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讨论过蔬菜宝宝的家在哪里,那你们现在知道蔬菜宝宝都住在哪里?他们有哪些家?

幼儿讨论(土里,地面上,水里,树上,枝上)

二、根据不同蔬菜,对其生长地方进行提问。

教师:既然你们知道蔬菜宝宝长在这么多地方,那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老师这里有一些蔬菜宝宝,看你们能不能正确说出他们的家。

小结:所以有些蔬菜宝宝的家是在土里的,像:花生,土豆、红薯、山药,大蒜,萝卜,生姜,茨菰,莴苣?

有些蔬菜宝宝的家是在地面上的,像:青菜,白菜,生菜,芹菜?

水里的,像:莲藉、茭白、芋、蕹菜、慈姑、菱、荸荠、芡、豆瓣菜、薄菜、莼菜、蒌蒿、海菜花,豆芽枝上的,像:茄子/西红柿。黄瓜游戏:蔬菜宝宝送回家教师布置蔬菜宝宝的家挂图幼儿自主选择扮演一种蔬菜,按照自己的生长地点,回到自己的家教师与幼儿一起检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2.能根据颜色特征给蔬菜分类。

3.喜欢并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及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胡萝卜、芹菜、大蒜宝宝的手偶。

2.蔬菜百宝箱(里面装有:西红柿、土豆、黄瓜、萝卜、辣椒、青菜等实物),幼儿人手一个蔬菜卡片。

3.蔬菜宝宝给幼儿们的一封信。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猜谜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

1.教师:圆圆的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当菜吃,又能当水果。(谜底:西红柿)

2.教师:紫色的树,开紫花,紫色的果果里盛芝麻。(谜底:茄子)

二、出示蔬菜百宝箱,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不同种类。

1.教师:平时你吃过什么蔬菜?请幼儿上来说说。

2.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红色、绿色、紫色、黄色、白色的蔬菜各有哪些?

3.幼儿互相讨论,发言,根据幼儿发言从蔬菜百宝箱里出示相应的蔬菜。

4.教师:请小朋友把这些蔬菜宝宝送回家,想想能把几种蔬菜送回一个家?

5.利用各种蔬菜,幼儿人手一个蔬菜卡片,让幼儿根据蔬菜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如把青菜、菠菜送回一个"家",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三、根据各种蔬菜事物,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1.教师:你们喜欢吃哪些蔬菜?为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教师:我们听听蔬菜宝宝是怎么说的。

四、欣赏手偶表演。

胡萝卜精灵:我长得红红的,身体里有丰富的维生素A,小朋友吃了我,眼睛更明亮。

大蒜精灵:我的本领可真大,小朋友和我做朋友,我可以帮你杀灭细菌,保护你身体的健康。

芹菜精灵:我长得绿绿的,身体里有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小朋友吃了,可以大便通畅。

所有的蔬菜精灵:我们所有的蔬菜都有着很高的营养成分,其中,颜色越深的蔬菜营养价值就越高,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营养价值更高。所以,希望中二班的小朋友以后多吃绿叶蔬菜。遇到其它颜色的蔬菜也不能挑食,因为各色蔬菜要搭配食用,这样才可以使蔬菜中的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使吃了这些蔬菜的小朋友变得更加聪明、健康。

幼儿和蔬菜宝宝做朋友,说说悄悄话。

五、聆听蔬菜宝宝给幼儿写的一封信,改善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

小朋友你们好!你们听,厨房的蔬菜在讲着悄悄话呢!只听萝卜说:现在的小朋友,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其实,不论做汤、做菜还是热炒、凉拌,我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这时,豆腐接上了茬儿:我被称为营养之王,可小朋友也不喜欢我,我可怎么办呀?说着说着就在一旁哭泣起来。这时只听见盘子里的几块鸡骨头插话了:现在的人最喜欢我们,你们看看那么大一只鸡,一顿饭工夫,就剩下我们几块骨头了!说完,又洋洋得意地笑起来。蔬菜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忽听菜案上的白菜站起来大声说:看这楼上的大壮,才5岁,体重就70多斤了,都是因为总吃鱼、肉,不吃蔬菜造成的。如果小朋友多吃蔬菜,就不会像大壮那样,连上一个台阶都气喘吁吁的!这时,老成持重、最有主见的韭菜站出来说:其实偏食的毛病都是小朋友无意中养成的。韭菜的话得到蔬菜们的一致赞同。接着大家分头讨论总结说:亲爱的小朋友们,请记住我们的劝告吧,为了你们的健康,少吃一点肉,多吃点儿蔬菜吧!亲爱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哦

活动延伸:

幼儿自制蔬菜沙拉、凉拌西红柿或凉拌黄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先让幼儿猜谜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结合蔬菜实物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不同种类,做游戏给送蔬菜宝宝回家激发了解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环节组织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和聆听蔬菜宝宝的信把活动推向了巅峰。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2.能根据颜色特征给蔬菜分类。

3.喜欢并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4.大胆说出自己对蔬菜的理解。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

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及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胡萝卜、芹菜、大蒜宝宝的手偶。

2.蔬菜百宝箱(里面装有:西红柿、土豆、黄瓜、萝卜、辣椒、青菜等实物),幼儿人手一个蔬菜卡片。

3.蔬菜宝宝给幼儿们的一封信。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猜谜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

1.教师:圆圆的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当菜吃,又能当水果。(谜底:西红柿)

2.教师:紫色的树,开紫花,紫色的果果里盛芝麻。(谜底:茄子)

二、出示蔬菜百宝箱,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不同种类。

1.教师:平时你吃过什么蔬菜?请幼儿上来说说。

2.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红色、绿色、紫色、黄色、白色的蔬菜各有哪些?

3.幼儿互相讨论,发言,根据幼儿发言从蔬菜百宝箱里出示相应的蔬菜。

4.教师:请小朋友把这些蔬菜宝宝送回家,想想能把几种蔬菜送回一个家?

5.利用各种蔬菜,幼儿人手一个蔬菜卡片,让幼儿根据蔬菜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如把青菜、菠菜送回一个"家",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三、根据各种蔬菜事物,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1.教师:你们喜欢吃哪些蔬菜?为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我们听听蔬菜宝宝是怎么说的。

四、欣赏手偶表演。

胡萝卜精灵:我长得红红的,身体里有丰富的维生素A,小朋友吃了我,眼睛更明亮。

大蒜精灵:我的本领可真大,小朋友和我做朋友,我可以帮你杀灭细菌,保护你身体的健康。

芹菜精灵:我长得绿绿的,身体里有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小朋友吃了,可以大便通畅。

所有的蔬菜精灵:我们所有的蔬菜都有着很高的营养成分,其中,颜色越深的蔬菜营养价值就越高,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营养价值更高。所以,希望中二班的小朋友以后多吃绿叶蔬菜。遇到其它颜色的蔬菜也不能挑食,因为各色蔬菜要搭配食用,这样才可以使蔬菜中的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使吃了这些蔬菜的小朋友变得更加聪明、健康。

幼儿和蔬菜宝宝做朋友,说说悄悄话。

五、聆听蔬菜宝宝给幼儿写的一封信,改善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

小朋友你们好!你们听,厨房的蔬菜在讲着悄悄话呢!

只听萝卜说:现在的小朋友,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其实,不论做汤、做菜还是热炒、凉拌,我都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这时,豆腐接上了茬儿:我被称为营养之王,可小朋友也不喜欢我,我可怎么办呀?说着说着就在一旁哭泣起来。

这时只听见盘子里的几块鸡骨头插话了:现在的人最喜欢我们,你们看看那么大一只鸡,一顿饭工夫,就剩下我们几块骨头了!说完,又洋洋得意地笑起来。

蔬菜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忽听菜案上的白菜站起来大声说:看这楼上的大壮,才5岁,体重就70多斤了,都是因为总吃鱼、肉,不吃蔬菜造成的。如果小朋友多吃蔬菜,就不会像大壮那样,连上一个台阶都气喘吁吁的!

这时,老成持重、最有主见的韭菜站出来说:其实偏食的毛病都是小朋友无意中养成的。韭菜的话得到蔬菜们的一致赞同。

接着大家分头讨论总结说:亲爱的小朋友们,请记住我们的劝告吧,为了你们的健康,少吃一点肉,多吃点儿蔬菜吧!亲爱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哦

活动延伸:

幼儿自制蔬菜沙拉、凉拌西红柿或凉拌黄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先让幼儿猜谜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结合蔬菜实物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不同种类,做游戏给送蔬菜宝宝回家激发了解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环节组织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和聆听蔬菜宝宝的信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蔬菜的形态、色彩、利用切、接、拼等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能大胆地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一段话。

2、培养幼儿的注意、观察、想象、创作能力和幼儿动脑、动手又动口的学习习惯。

3、启迪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准备

1、活动前准备:

(1)游戏中老师指导幼儿用蚕豆拼接制作人物、动物并讲述。

(2)将元椒、芋艿、白萝卜、土豆、大蒜头、生姜等蔬菜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产生灵感,引导幼儿想象。为创作活动作好准备。

2、教具准备:

(1)准备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新鲜蔬菜。

(2)塑料刀、垫板、橡皮泥、牙签、彩色纸、剪刀等。

(3)投影仪一部。

教学过程:

1、出示自然角中供幼儿观察的蔬菜品种中,经过观察后大家讨论制作的土豆刺狷,激发大家的制作热情。

2、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创作兴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长像不一样的蔬菜,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用一棵菜和一棵菜拼在一起做什么?把一棵菜切割后可制作成什么作品?(教师逐一出示蔬菜,引导观察,产生灵感,进行创作)

3、操作活动:幼儿使用蓝子中的自然材料,辅助材料和制作工具,充分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小狗、小猫、帆船、男孩、女孩、火箭、汽车等蔬菜娃娃、蔬菜动物、蔬菜玩具。可用红皮萝卜有叶茎的一头制作帽子或头和头发,利用蔬菜藕的横切面作花衣裳的.装饰花纹等等。

4、展示作品并讲述。将幼儿作品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供大家欣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作品,同伴的作品与同伴的多个作品组合讲述一段话或故事。

5、期待想象。将幼儿的作品,放回到自然角中,供幼儿继续相互欣赏、观察。在游戏中可进行进一步的修饰。经过造型的蔬菜可爱而富有情趣,过一段时间,萝卜帽子会开出萝卜花,其它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它们是供幼儿观察植物再生的好教材。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出示哭的小兔,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哭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讲故事引导幼儿共同探讨是因为吃了太多的零食牙齿流血。从而把幼儿的目光转向蔬菜。蔬菜,孩子们都有所了解。他们有经验,有话可说、愿说。所以,活动的内容能吸引孩子。

活动中我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幼儿的实践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认知及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让幼儿认识到要多吃蔬菜及蔬菜的营养价值。运用这些手段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内容安排上,我注意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幼儿去感知新的经验、获得新的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在介绍西红柿和胡萝卜的时候应该有让幼儿观察切开之后是什么样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出示。

2、在引导幼儿讨论完蔬菜之后,应该把故事讲完:小动物们吃了蔬菜之后病都好了。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交代故事的结尾。

3、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说,我在演。没有让幼儿充分得到展示的机会。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蔬菜及种子。

2.尝试对蔬菜种子进行比较、归类。

3.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的蔬菜。

2.准备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的蔬菜种子。

3.准备可让幼儿画蔬菜图标的小快纸张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说蔬菜比赛

教室里摆放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蔬菜实物若干份。要求幼儿用完整语言说出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和名称、说对的小组领走一份蔬菜。

二、观察蔬菜

1.引导幼儿把领回的蔬菜切开,看看横切面是什么样的,纵切面又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把蔬菜籽剥下来了,放在盘子里,看看这些蔬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三、认识种子

看一看带来的蔬菜种子标本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摸一摸,并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四、种子分类

1.请幼儿制作蔬菜小标签,贴在塑料袋上,制成种子标本。

活动延伸:

将学习包《主题活动、蔬菜拼图》中的图片放到操作区让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对蔬菜认识的经验,因此孩子们都能说出常见的蔬菜,通过观察蔬菜的形,了解其名称和特征,教学中,我采用了图片和蔬菜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对颗粒较大的菜籽认识较清晰如:南瓜、蒜、小青豆等,对哪些形状、颜色都差不多的菜籽孩子们要分他们辨别难度较大,所以我只挑选一些较大颗粒的菜籽让幼儿分类。活动结束后我带幼儿将小菜籽种在花盆里放在植物角,供幼儿观察。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1000字精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落叶教案1000字精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1】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落叶进行多种方法的设计活动,体验自主创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喜欢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孩子关于“落叶”相关的经验积累;

会唱歌曲:“秋天”;

白色马夹袋人手一份;

师生共同收集的树叶(压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

秋天到了,有许多小宝宝离开了它们的妈妈,猜猜,它们是谁呀?

在操场上捡落叶,孩子们手拿落叶边唱边跳“秋天的小树叶”。

二、讨论并欣赏

1、树叶飘呀飘,像什么东西在飞?

2、掉在地上的树叶还有用吗?

3、欣赏老师的作品,示范讲解作画的重点。

三、幼儿创作

1、自由选择方法进行装饰。

(1)手指点画

(2)印树叶

(3)点、线、面装饰树叶

2、引导幼儿选择一些辅助物把“衣服”打扮得更漂亮。提醒幼儿印好的树叶不乱扔,手脏了擦在抹布上。

四、表演

幼儿穿上自己做的“树叶衣服”,在优美的音乐下自由舞蹈。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捡捡看看说说的活动中,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并能大胆想象和表达。

2、了解秋天的变化,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塑料袋、箩筐、树叶贴画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散步、捡落叶

1、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绿化旁观察,引导幼儿从气温、树叶变化,感受秋天来到了。

2、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比较地上的落叶和树上的树叶。(颜色)

3、把地上的落叶捡起来,仔细观察,用手触摸,自由说说自己手里的树叶是什么样的?

4、鼓励幼儿把拣到的落叶分开来拿,干落叶在右手,未干落叶在左手。

5、小结:掉下来的树叶是黄黄的,树上的树叶是绿绿的,而且每种树叶的形状也不一样。

二、看看、说说落叶

1、说说干落叶与未干落叶哪里不一样?

2、小结:原来干落叶的形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而未干落叶的形状平坦、美丽,颜色呈黄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说一说它们的形状、颜色。

4、引导幼儿讨论,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

5、出示落叶树(落叶情景)向幼儿介绍落叶原因。

6、小结: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飘落下来。

三、想想、贴贴落叶

1、说说落叶像什么?(出示树叶贴画)

2、小结:树叶还可以变成好看的画,下次我们在个别化里试试看。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秋天,带孩子们在操场玩,一个孩子惊奇地喊道:“老师,瞧,树叶在跳舞。”于是,孩子们都跑去看落叶。这些情景与本月的教学内容《落叶》不谋而合,“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些句子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真是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体验。”所以我决定运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散文《落叶》,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的巧妙结合,真切地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教学目标:

1.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落叶》

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时树叶不同特征。

方位准备:

幼儿呈半圆形坐好。

教学流程:

一、幼儿交流,导入新课。(幼儿通过观察春、夏、秋树叶的不同变化,了解到树叶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自然引出秋天的落叶。)

出示春、夏、秋天的树木图,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二、完整欣赏散文,运用动画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动画,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通过音乐、动画、散文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儿,使幼儿了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学习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动画,幼儿再次熟悉散文内容。(在此环节中幼儿看着图示试着将散文内容基本表达出来,真正的体现 “幼儿自主学习在前,教师引导在后”。)

3.教师带着幼儿朗读散文的最后一段“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呀,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都安下了家,它们心里还惦记着大树妈妈,盼着大树妈妈明年春天生出许多许多小娃娃。”引导幼儿读出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

三、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体验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四、围绕爱妈妈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说说你是怎样关心妈妈的?

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一、找准时机,开展活动。

孩子思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参照物,让他们凭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特意选择这金色的秋天,来进行本活动。孩子们最近听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总之,孩子是满眼皆秋色。落叶当然也是眼中之物了,这就有了活动之源。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二、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散文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了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三、适度延伸,深入感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散文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设计了活动延伸:“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展的开始。所以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活动延伸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将课堂延伸到家庭。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于散文中难理解的词“惦记、焐焐、盼望”,教师虽然引导解释,但孩子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进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散文诗,发展幼儿思维的连动性、灵活性。

2.发展幼儿想像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发展幼儿口语,学习运用动词: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二、活动准备

1.依据散文诗内容画一幅图画。

2.活动前带小朋友到户外观察落叶,拾落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小朋友谈话: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引出散文诗的名称。

(二)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要求小朋友认真倾听,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和内容。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经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

1.秋风起了树叶是怎样从树枝上落下来的?

2.树叶分别落在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四)丰富词汇,找出散文诗的动词,并通过做动作理解动词。

(五)启发幼儿想像,鼓励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能。

1.树叶还落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幼儿模仿散文诗的语言进行完整讲述。

2.小朋友想用落叶做什么?

(六)教小朋友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四、各领域渗透

健康:让幼儿根据秋天的天气变化增加衣服。

艺术:配合美工活动,让幼儿用拾回的落叶贴出美丽的图画。

科学: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五、生活中渗透 通过打扫落叶,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六、环境中渗透 布置活动室墙面五彩的秋天,让幼儿将户外拾来的落叶、落花等布置于墙上,使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七、家庭中渗透 家长带领小朋友到公园玩时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树木、落叶,了解秋天的变化。

八、活动评价。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根据诗歌结构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课件1个。

2、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小树叶》,进入活动室,引出课题。

1、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小树叶》,随音乐节奏进入活动室。

2、课件播放秋风吹的声音因。

3、提问:秋风来了,小树叶都被吹到哪儿去了?

(飘到小河里、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飘到房顶上、飘到草地上……)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小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提问: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树叶落到了院子里、小河里、沟里、地上……)

2、教师配以课件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提问: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小鱼游过来,为什么把它当作小伞?

——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撑了一把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概括: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提问: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3、请幼儿边看可件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提问: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大雁)——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附:

散文诗欣赏:落叶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注意力集中的倾听完整个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能完整复述故事片段小老鼠清扫落叶的句子,学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有关秋天的经验。

物质准备:图片若干幅。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

1、教师完整地,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动作表情、语音、语速、语调以及与幼儿的眼神交流,将幼儿带入故事的情景中,同时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小老鼠们在干什么?

二、出示挂图,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幅挂图,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提问

(1)小老鼠们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呀?(简单的进行提问即可)

(设计此问题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季节与气候之间的联系,知道夏天过去后是秋天,秋天过去后是冬天,同时也为理解下面的故事内容做铺垫。)

(2)小老鼠往洞外一看发现了什么?

(小老鼠们看见好多落叶以后便准备干吗啦?扫落叶了,那小老鼠们又是怎么扫落叶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片,来讲讲看)

2、出示第二幅挂图,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提问:小老鼠们是怎么扫落叶的?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回答。)

(2)教师根据图片讲述,让幼儿看着图片跟着复述。

(故事:小老鼠们有的拿着扫帚在扫落叶;有的拾起树叶,放在小框里;有的把树叶顶在头上,运到一个地方堆起来;还有的老鼠一起合作,用小箱子抬树叶……)

(3)请小朋友上来模仿动作,一边做一边讲述相关的句子。

3、继续讲述故事,直至结束。

提问

(1)小老鼠们刚打扫完落叶,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2)刚打扫干净的地上怎么又会有树叶的?

(3)鼠妈妈是怎么对小老鼠说的?

(教师讲述鼠妈妈的话,主要是让幼儿欣赏。)

4、带幼儿走出教室去学学小老鼠捡落叶(可以带上适宜的工具)

三、再次完整讲述故事,可让幼儿根据图片,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故事内容。

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已有了大概的理解,再次完整欣赏可满足幼儿倾听的需求,在欣赏的同时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复述,从而进行语言锻炼,达到巩固的作用。

中班语言落叶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引导幼儿在散文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 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张

2、 大树妈妈的头饰一个,小树叶头饰若干

3、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导入活动

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春夏秋冬的树叶名称及特征。

二、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落叶落下来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里?为什么?

三、集体朗诵并进行表演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四、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妈妈的?”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6以内的加法1000字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班数学教案6以内的加法1000字”,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中班数学教案6以内的加法 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5以内加法、减法的PPT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老师播放PPT,出一些题目请幼儿来闯关,总共有5关,每闯一关成功,老师就奖励幼儿大大的笑脸贴纸。直到闯关结束。

(2)挑战游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3、结束部分。

游戏:小动物找家。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听音乐开始去找家,当听到大灰狼出现的音乐,如果还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就要被大灰狼吃掉。(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玩两次,根据时间而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请幼儿轻轻的把头饰放到篮子。"

中班数学教案6以内的加法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1.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架飞机?

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中班数学教案6以内的加法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1.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架飞机?

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1000字精选


88教案网内容专辑推荐:“中班教案”,敬请浏览。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从教案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写教案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分析。有值得借鉴的教案模板吗?经过整理,88教案网的编辑为你呈上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及纸制品的用途,初步了解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报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包装纸、纸作品(纸球、纸飞机) 、打火机、纸盒、纸箱、纸杯、挂历、明信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制品的种类及用途。

师: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纸制品,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纸制品?它有什么用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纸制品的质地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纸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这些纸制品有哪些不一样?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独立发言。你认识哪种纸制品,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3)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制品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3.探索纸的属性。

师:刚刚我们玩过的这些纸制品都是纸做的,那么它们有哪些特性呢?

(1)出示纸作品,了解纸易折、易揉的特点。

师: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你看,老师带来了纸的好朋友,看一看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出示纸球、纸飞机)幼儿分组自由探索。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纸可以撕出来做纸球、纸飞机,纸的用处真不少。

(2)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师:现在请小朋友猜想一下,如果纸掉进你了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幼儿发言。

师:小朋友们都说纸会湿的,那我们做个试验验证一下好不好?(实验)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朋友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我们知道了纸遇见水会湿掉的,这说明了纸是有吸水性的。

(3)通过实验了解纸易燃的特点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燃烧实验)小结:引导孩子自己总结:纸遇到火会燃烧。

4、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纸,如果没有了纸,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合理想象、大胆发言)教师小结:纸是我们离不开好朋友,离开了纸,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不浪费纸张,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升华情感: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发明的吗?纸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始是让幼儿了解各种纸,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准备了新闻纸、图画纸、皱纹纸、宣纸、亮光纸、蜡光纸、牛皮纸、彩色卡纸、彩色折纸、卫生纸、复写纸、蒙纸等等。在这几种纸中,我发现幼儿对蜡光纸、卡纸、折纸、卫生纸、报纸都比较熟悉,对宣纸、牛皮纸、复写纸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特别介绍了这几种纸,让幼儿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第二环节了解纸的特征时,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通过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纸很光滑,有的纸很软,有的纸皱皱的,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的表达不太好,浪费的时间也太长,感觉有点乱,需要调整。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了五有趣的游戏“天空中少了谁”“给老爷爷贴胡子”“纸宝宝变小了”“纸宝宝洗个澡”和“纸宝宝烤烤火”。自主操作中,让幼儿感知纸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对水火都很感兴趣,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本来我想让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但是由于我过早地拿出了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从而干扰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这一环节过程中显得有点乱,下次需要改进。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

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线和绳子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较熟悉的物品。知道用线来放风筝,用绳作跳绳、游戏……但是孩子缺乏一定操作经验,故开展了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孩子探索与学习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自讲、互讲、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线和绳,能够比较各种线和绳的不同特点,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感知线和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布置丰富线绳原材料的活动室。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绳,探其用途。

3、课件《我和我的外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听听、看看故事里讲了什么。

2、听故事后,教师提问。

教师:故事里讲了什么?都有什么是长长的?(电话线、马路标线、毛线、阳光线)可请幼儿反复听几遍故事,加深理解。

二、寻找线和绳

教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和绳,我们来找一找吧!

1、寻找身上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里有线和绳,如:衣服上的线、鞋上的绳、女孩系在头发上的松紧绳等。

2、寻找活动室中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活动室里有哪些线和绳,如:电线、运动时用的跳绳、玩具上的天线等。

三、感知、交流

1、向幼儿逐一展示各种各样的线和。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比较它们在长短、粗细、软硬等方面的不同。

3、引导幼儿说说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线和绳?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如:毛线—织毛衣用,纸绳—包东西用,网线—上网用,彩绳—包装礼品用,丝线—刺绣用等,让幼儿充分的讨论各种线和绳的用途。

4、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线和绳。如:铁丝线、包装用的绳等。艺术品中有哪些是用线和绳做的。

四、操作游戏

1、指导幼儿尝试玩翻绳游戏。

2、指导幼儿用线和绳摆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3、指导幼儿弯折电线,大胆设计各种造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由实物触摸、猜想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通过“自主观察,比较、描述和了解线绳特点”到“寻找生活中的线绳做记录、玩游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为幼儿认知与动手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在活动当中充当了活动的引导者,从而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幼儿表现出积极地参与活动的状态。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3

【教材简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洞洞,如:防盗门上有洞洞、卫生间里有多少个洞洞?抽水马桶的“洞洞”,甚至我们的身上都有洞洞。幼儿喜欢观察这些洞洞,觉得有趣。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概念――空间敏感期。0~6岁是儿童空间智能发展的敏感期,每个阶段的发展内容都不相同,生活中孩子对各种洞洞的好奇,正是孩子空间智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外在表现。引导孩子在找洞洞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洞”的多样性、趣味性和有用性,初步获取更多有关“洞”的经验,增强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究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目标预设】

1、能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中各种有用的洞洞,了解洞洞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重要的洞洞名称和功能,懂得要保护它们。

【重点和难点】

能在生活中找到有用的洞洞,了解一些洞洞在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理念】

瑞吉欧教育理念提出“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中班幼儿处于“好奇好问”的阶段,他们对身边的洞洞充满了好奇,许多孩子对小洞、小孔的兴趣是从穿珠游戏开始的,之后他便表现出对各种各样小洞的兴趣,还喜欢物品上各种各样的小洞,比如笔套、耳机孔,甚至还想方设法把东西填到洞洞里去。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景,面对孩子这些痴迷洞洞的现象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去探究。此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一起来寻找洞洞、了解洞洞,满足幼儿对洞洞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设计思路】

你可曾注意到“洞”在哪里?可曾好奇这些“洞”的存在?首先,人的身上有许多洞,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洞”。可是孩子们却经常关注到这些。“洞洞”,是多么神奇的东西,是一本孩子学不完的教材。活动中以袋子上的洞洞导入,并以洞洞是不是都没用进行讨论,让幼儿对平时一直看见的洞洞进行新的思考。在寻找、发现有用的洞洞中让幼儿对洞洞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在找到身体上的洞洞时,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洞洞”就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的生活、生存都离不开洞洞。运用洞洞装饰物品,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洞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有洞洞物品的图片。

2、方形彩纸(手帕)、衣服、围巾图形。各种图安的打洞机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袋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将有洞的一面朝幼儿,使幼儿发现袋子上的大洞)你们知道袋子可以用来干什么?你为什么说我的袋子不可以装东西?(用洞)

2、师:原来袋子上有了洞洞就不能装东西,袋子也就没用了。

3、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上有了洞洞就没用了?

4、教师小结:看来洞洞在我们生活中挺不受欢迎的,洞洞在这些地方没有用。

二、发现生活中有用的洞洞。

1、讨论:是不是所有的洞洞都没有用呢?为什么?

2、师:原来不是所用的洞洞都是没有用的,有些东西上的洞洞是有用的。

3、提问:你知道哪里有洞洞,它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交流)

4、师: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里有洞洞吗,在哪里呢?有用吗?有什么用?

5、出示一些有洞洞的物品图片,讨论这些物品的作品,感受生活中离不开有用的洞洞。

如:水池里的洞洞――脏水流走钥匙孔――插钥匙,开门

漏勺――滤水纽扣洞――扣扣子

花边上的洞洞――各种形状的洞洞让花边变的更好看等等

皮带上的洞洞――调节皮带圈的大小,适合不同腰围的人佩带。

6、教师小结:原来洞洞不都是没有用的,有些地方和东西上的洞洞可有用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在用各种洞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有用的洞洞。

7、提问:今天你用洞洞了吗?引导幼儿发现着装上的洞洞(袖口、袜口、手套口、裤管、纽扣洞、鞋口)

三、了解身体上有用的洞洞。

1、原来到处都有洞洞,那我们的身上有没有长洞洞?在哪里?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说出身体上这些洞的名称:嘴、耳道、肛门、肚脐等,说出它们的作用。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上也长了许多洞洞,这些洞洞有的能帮助我们呼吸、闻东西、有的能帮助我们听声音……有的能帮助我们排除身体里的食物的残渣,用处真大呀!

3、讨论:如果我们身上没有了这些洞洞会怎么样?

4、那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呢?

四、用洞洞装饰物品,感受洞洞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

1、师:刚才我们说一些衣服、手帕、围巾的花边上有许多不同形状的洞,这样这些东西变得更漂亮了。请你也当设计师,用打洞机在衣服、手帕、围巾的边上打出好看的花边(出示方形彩纸(手帕)、衣服、围巾图形)

2、教师介绍打洞机的使用方法。

3、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欣赏洞洞带来的美。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4

班级:中一

科目:科学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纸在生活中的用途,教育幼儿要爱护纸。

2、通过玩纸游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手脑协调及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3、让幼儿初步了解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制造的。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纸飞机一架,成品纸风车、剪纸花、纸偶、纸船、图片、各种纸制品(书、纸箱、画纸、薯条袋,纸巾、纸板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架纸飞机,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手上的飞机是用什么做的吗?(纸)除了纸飞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各种纸制品,让幼儿一起讨论。

3、出示各种纸张,让幼儿通过看、摸、折、撕了解各种纸的特征。

①看:观察纸的颜色和光度。

②摸:感知纸的光滑和粗糙。

③折、吹:发觉纸的厚薄与软硬

④撕:比较哪种纸容易撕

四、制作活动:

制作纸球、纸尾巴、撕纸、折纸

五、活动延伸:

在户外活动时让孩子继续体验自己制作成就《玩纸球》《揪尾巴》,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手脑协调能力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始是让幼儿了解各种纸,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准备了新闻纸、图画纸、皱纹纸、宣纸、亮光纸、蜡光纸、牛皮纸、彩色卡纸、彩色折纸、卫生纸、复写纸、蒙纸等等。在这几种纸中,我发现幼儿对蜡光纸、卡纸、折纸、卫生纸、报纸都比较熟悉,对宣纸、牛皮纸、复写纸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特别介绍了这几种纸,让幼儿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第二环节了解纸的特征时,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通过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纸很光滑,有的纸很软,有的纸皱皱的,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的表达不太好,浪费的时间也太长,感觉有点乱,需要调整。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了五有趣的游戏“天空中少了谁”“给老爷爷贴胡子”“纸宝宝变小了”“纸宝宝洗个澡”和“纸宝宝烤烤火”。自主操作中,让幼儿感知纸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对水火都很感兴趣,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本来我想让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但是由于我过早地拿出了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从而干扰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这一环节过程中显得有点乱,下次需要改进。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

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生活中锤子的用处。

2、了解锤子的结构及锤子的广泛用处。

3、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敲学习锤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剪刀,小刀,小棍子等一些生活常用工具,核桃及其他干果若干,人手一把锤子和一个里面垫有手纸的小罐子,课堂活动所需音乐,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核桃并提问:

1、我们平时吃核桃的那个部分?

2、用什么办法能打开核桃壳呢?{幼儿自由回答}。

出示已备好的常用工具让个别孩子尝试打开核桃壳。{老师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经过尝试后总结出锤子是最适合用来敲核桃壳的。

二、幼儿操作,让幼儿学习用锤子敲开核桃壳,并让孩子品尝核桃仁,老师巡回作指导。

三、了解锤子的结构:

提问:

1、你吃的核桃是什么味道的?

2、你是用什么办法吃到核桃仁的?

3、你是用锤子的那个地方敲开核桃壳的?

引导幼儿认识锤子是由锤头和锤柄组成的,在使用锤子时要手握锤柄,用锤头敲打。

四、了解铁锤:

让幼儿来摸摸铁锤的锤头和锤柄,并提问:铁锤可以干什么?

老师给已准备好的木块用铁锤钉上钉子。强调安全:{铁锤不可以当玩具,用时一定要让大人来帮忙}。

五、了解锤子的广泛用处:

1、让幼儿看动画课件,老师讲故事《小铁锤找朋友》,以此让幼儿了解锤子的广泛用处:消防锤,叩诊锤,法锤,逃生锤等。

2、通过提问让幼儿加深印象。

六、出示各种干果,让幼儿再次用小锤敲开外壳并品尝,老师强调安全。

七、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教室卫生,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活动准备】

1、课件:猜猜我是谁,兔子舞的flash。

2、情景设置:树林。

3、动物和动物尾巴的图片,动物胸饰人手一份,幼儿游戏用录音磁带等。

4、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积累一些粗浅的动物尾巴功用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1、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和动物交朋友,现在,我的电脑里有几只小动物想和大家捉迷藏,请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2、课件

由局部观察到整体联想猜测。

3、师:你们发现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有尾巴呀?(幼儿自由讲述)

二、找一找,说一说。

1、师:那边树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快去找找吧。(幼儿寻找小动物)

2、师:你找到了哪个动物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尾巴)

3、这些小动物没有了尾巴,它们都怎么了?它们为什么要(着急)呀?(幼儿自由讲述)

4、师:哎呀,原来动物的尾巴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来帮助逃跑,有的可以当成武器,有的可以缠绕,有的可以当成被子,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趋赶蚊蝇……它们的尾巴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快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吧。(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5、师:你的动物朋友的尾巴找对了吗?请你和你的朋友看一看,都找对了吗?

师:有谁找错了吗?它的尾巴应该是怎样的?

6、师:动物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可高兴了,我们和它们一起庆祝一下吧(看flash舞蹈)。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发现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的关系,感知仿生学的奇妙。

2.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广泛应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的合适的网。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收集的各种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象机及有关网的录象带。

5.网眼大小不同的网若干,花生、黄豆、小米、盆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制的"蜘蛛网"和"蜘蛛",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蜘蛛用网能干什么。

2.组织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网,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搜集的网,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网或网状的东西,在哪里见到的。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有网"等等。

(2)组织幼儿一起讨论:网的作用。(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的更清楚。)(3)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了解网的广泛应用。录象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通过游戏"用网运物",引导幼儿了解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一样。

(1)请幼儿观察网,它们的网眼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花生、黄豆、小米,请幼儿想一想用哪种网捞它们比较合适。

(2)自由实验,探索出用那种网去捞花生、黄豆、小米比较合适。

(3)组织幼儿进行"用网运粮"比赛,看哪组运的粮食最多,并且路上不掉粮食。

四、延伸活动

教幼儿学习用绳子织网。

五、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8

情景描述:

正当孩子们安静的进行个别化活动的时候,陈正炜突然冒出来一个问题:老师,关节长在哪里?当然是长在这里的。一旁的王婷顺口回答到,并伸出手动了几下。陈正炜连忙摇头:不是的,我说的是这里的哪里,它为什么只能往这里弯,不能往外弯?他边说边比划,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的一连串问题把我真的给问倒了,我一时也讲不清楚,只好回答他说:这个问题比较难,也比较科学,老师不能马上回答你,我们找一本医学的书查一查,看看有没有正确的答案,好吗?

教师思考: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的谈话有可能会引起一些冲突和矛盾,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关键在于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是在大人教导下被动学习,还是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重要的不是要教会幼儿什么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兴趣。老师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让孩子一个自己发现的机会。不失适宜地启发了孩子的心智。通过再次的交流之后,幼儿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具体做法:

幼儿期是一生中的问题关键期,而对教师的不理不睬不是办法,有问必答也不是上策,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该如何帮助幼儿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寻找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一起观察或查询资料,让幼儿通过自己探索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9

中班科学:有用的泥土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发现泥土的各种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知道泥土很宝贵,与人。动物。植物关系密切;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带幼儿挖过泥,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事先寻找一块较为干净的泥地。

(3)每组一小桶水,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讨论泥土的作用。

提问:小朋友都见过泥土吗?泥土有什么用?

小结:泥土可以种植花。草。树。庄稼;是小虫子的家,可烧成砖瓦盖房子,捏成泥塑做玩具。

2.了解泥土的特征。

提问:泥土的作用真大,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为什么泥土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么宝贵,泥土是怎样的呢?

(1)认识干泥的特征。通过摸。搓。戳。捏。捻等来感知松。硬。粗糙。易碎等特性。

(2)认识湿泥的特性。

提问:往干的泥土里加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这说明泥土是怎样的?

小结:泥土会吸水。

提问:继续加水,小朋友再来玩玩看,泥土又是怎样的?

小结:泥土中再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有黏性,会变形,有韧性。

3.师生共同小结泥土的特征。

中班科学有用的尺教案 篇10

【目标预设】

1、能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中各种有用的洞洞,了解洞洞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重要的洞洞名称和功能,懂得要保护它们。

【重点和难点】

能在生活中找到有用的洞洞,了解一些洞洞在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理念】

瑞吉欧教育理念提出“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中班幼儿处于“好奇好问”的阶段,他们对身边的洞洞充满了好奇,许多孩子对小洞、小孔的兴趣是从穿珠游戏开始的,之后他便表现出对各种各样小洞的兴趣,还喜欢物品上各种各样的小洞,比如笔套、耳机孔,甚至还想方设法把东西填到洞洞里去。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景,面对孩子这些痴迷洞洞的现象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去探究。此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一起来寻找洞洞、了解洞洞,满足幼儿对洞洞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设计思路】

你可曾注意到“洞”在哪里?可曾好奇这些“洞”的存在?首先,人的身上有许多洞,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洞”。可是孩子们却经常关注到这些。“洞洞”,是多么神奇的东西,是一本孩子学不完的教材。活动中以袋子上的洞洞导入,并以洞洞是不是都没用进行讨论,让幼儿对平时一直看见的洞洞进行新的思考。在寻找、发现有用的洞洞中让幼儿对洞洞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在找到身体上的洞洞时,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洞洞”就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的生活、生存都离不开洞洞。运用洞洞装饰物品,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洞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有洞洞物品的图片。

2、方形彩纸(手帕)、衣服、围巾图形。各种图安的打洞机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袋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将有洞的一面朝幼儿,使幼儿发现袋子上的大洞)你们知道袋子可以用来干什么?你为什么说我的袋子不可以装东西?(用洞)

2、师:原来袋子上有了洞洞就不能装东西,袋子也就没用了。

3、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上有了洞洞就没用了?

4、教师小结:看来洞洞在我们生活中挺不受欢迎的,洞洞在这些地方没有用。

二、发现生活中有用的洞洞。

1、讨论:是不是所有的洞洞都没有用呢?为什么?

2、师:原来不是所用的洞洞都是没有用的,有些东西上的洞洞是有用的。

3、提问:你知道哪里有洞洞,它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交流)

4、师: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里有洞洞吗,在哪里呢?有用吗?有什么用?

5、出示一些有洞洞的物品图片,讨论这些物品的作品,感受生活中离不开有用的洞洞。

如:水池里的洞洞——脏水流走钥匙孔——插钥匙,开门

漏勺——滤水纽扣洞——扣扣子

花边上的洞洞——各种形状的洞洞让花边变的更好看等等

皮带上的洞洞——调节皮带圈的大小,适合不同腰围的人佩带。

6、教师小结:原来洞洞不都是没有用的,有些地方和东西上的洞洞可有用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在用各种洞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有用的洞洞。

7、提问:今天你用洞洞了吗?引导幼儿发现着装上的洞洞(袖口、袜口、手套口、裤管、纽扣洞、鞋口)

三、了解身体上有用的洞洞。

1、原来到处都有洞洞,那我们的身上有没有长洞洞?在哪里?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说出身体上这些洞的名称:嘴、耳道、肛门、肚脐等,说出它们的作用。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上也长了许多洞洞,这些洞洞有的能帮助我们呼吸、闻东西、有的能帮助我们听声音……有的能帮助我们排除身体里的食物的残渣,用处真大呀!

3、讨论:如果我们身上没有了这些洞洞会怎么样?

4、那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呢?

四、用洞洞装饰物品,感受洞洞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

1、师:刚才我们说一些衣服、手帕、围巾的花边上有许多不同形状的洞,这样这些东西变得更漂亮了。请你也当设计师,用打洞机在衣服、手帕、围巾的边上打出好看的花边(出示方形彩纸(手帕)、衣服、围巾图形)

2、教师介绍打洞机的使用方法。

3、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欣赏洞洞带来的美。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1000字精选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中班教案”相关内容。

编写教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个优秀的教师所必需的,教案不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如何在设计教案中让内容更直观呢?也许"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就是你要找的,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段落。

2.通过音乐欣赏启发幼儿分析、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

3.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积极愉快,恬静柔美的情绪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音乐:《小树叶》、《秋天的落叶》

2. 塑料袋若干

3. 树叶胸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在《小树叶》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

通过感受乐曲的意境美,体会小树叶由害怕变勇敢的精神,激发幼儿不害怕事物的情感。

二. 欣赏音乐《秋天的落叶》,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

(一)分段欣赏和表现树叶飘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

1. 欣赏A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飘落

2. 欣赏B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和雨嬉戏的场景。

3. 欣赏C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转圈跳舞欢乐的样子。

4. 欣赏A段 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宁静美。

(二)完整表演落叶快乐的一天。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秋风细雨中树叶跳舞的情景。

2.激发幼儿用身体,大胆表现音乐。

三.在《秋天的落叶》的音乐声中退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

1. 美工区投放树叶、颜料等材料感受秋天的色彩美。

2. 在表演区投放能发出声音的日常用品和有关秋天的音乐,让幼儿创造发现生活中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神奇美。

3. 在自然角投放秋天的果实,感受秋天的硕果累累,是个丰收季节。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3、学习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被风吹落飘动的样子,倾听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心情。

2、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1、激趣

观看课件《两片树叶的故事》。

2、指导认知

1)教师手拿一片树叶深情的讲述“小树叶”的故事: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小树叶一片片从大树上落下来,离开了树妈妈。小树叶,小树叶,你要飘向那里?你可害怕?小树叶沙沙沙,勇敢的说:“春天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教师讲完故事就唱起“小树叶”的歌,将歌曲介绍给小朋友。

2)出示图谱,教师指导幼儿随音乐朗读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一起唱歌。

3、 复习巩固

指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师导语:“第一段讲小树叶离开妈妈多么难过,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连贯、缓慢)第二段讲小树叶勇敢坚强,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断顿、跳跃)

4、迁移运用

鼓励幼儿变换演唱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指挥他人演唱。如:第一段由一个小朋友唱,表现对小树叶的亲切关心,第二段全体唱,突出坚定勇敢的情绪。

教师导语:“《小树叶》这首歌除了大家一起唱,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唱?”

5、扩展放松

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1、艺术活动《小树叶》,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我把情感目标定位在“体会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上,为了让幼儿感受这一情感,我采用的方法是配合曲调所进行的肢体动作表演和根据歌词内容展示的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从最后的“造型”上看,我们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可见老师的引导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由此我开展了“爱妈妈”的讨论:我们平时怎么爱妈妈呢?闫柏寒小朋友说:“我帮妈妈刷刷碗。”任翰庭小朋友说:“我给妈妈拿拖鞋。”韩芸西小朋友说:“我给妈妈拿苹果吃。”……很多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这时我话锋一转:小朋友们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关键看你们怎么做。由此我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小朋友们把说的话落实到生活中去,从家长的反馈看,他们反应孩子们确实比以前懂事了,爱帮助妈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上是我这节课感觉特别好的地方,孩子们的情感始终围绕“爱妈妈”而展开。

2、本节课的学唱歌曲,我没有刻意的去教,而是自己有感情地演唱,在唱了两遍之后,他们就能区分出这首歌可以划分为两段,当时韩芸西小朋友抢着就说出来了:“老师,分两段。”“为什么呢?”“第一段比较害怕,第二段比较高兴。”可见,通过老师的示范孩子们得到了最直观的知识。我和孩子们边唱边游戏,在玩中就掌握了歌曲,而且他们还乐此不彼并且上课表演时显得并不乱,看来这一过程设计的符合幼儿的特点。以上是自己感觉比较好的第二点。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有些地方做的不是很到位。 首先,教师在活动前,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比如可以提前带幼儿到户外寻找秋天、寻找小树叶,让幼儿真切感受到秋天的美。而我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活动刚开始的讨论“秋天的景色”环节时,我感觉到孩子们好像没有话说,吞吞吐吐的。其次,歌曲“小树叶”没有课件。如果有一个色彩鲜美的课件,那么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会更直观,他们的收获会更多,相信他们创编动作会更好。

4、歌曲《小树叶》中有一个难点:“明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呢?小树叶落下来化作了肥料,树叶妈妈从中吸取了养料,明年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叶子……这是一种多么抽象的知识,而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那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使幼儿投入感情来演唱呢?我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用一种比较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的情绪,我自己也没给他们讲清楚,因此他们在演唱歌曲时有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这一点我做得不是很好。后来我想,如果当时带孩子们到户外做一个实验就可以了:请孩子们捡落叶,并将落叶埋在树下,过一阶段再去观察那腐烂的树叶,来理解肥料、理解打扮树妈妈这句歌词,我相信,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唱这首歌曲,一定会唱得深情并茂。

5、歌曲“小树叶”唱起来很美,幼儿非常喜欢,因此我把它用到了“一日活动组织音乐”中,他们显得特别高兴。在户外游戏和做早操时,捡小树叶成了孩子们的一大爱好,他们都愿意让我分享他们的快乐:“老师,你看小树叶,我和小树叶做游戏啦。”“老师,小树叶要找妈妈了”说着跑了起来……可以看出“小树叶”在影响着孩子们,相信他们会比“小树叶”做得更好。

教学中多了一份反思,就多了一份智慧,我想:把反思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继续改正,相信我的收获会更大,努力吧!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3

设计意图:

秋天来了,秋风送来凉意,把树木吹得摇来晃去。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呀飘落下来,象在跳舞,象在说话。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岂会忽视这无形中的变化,他们好奇、兴奋,甚至会随落叶一起飞舞,一起唱歌,内心的情感流于言表,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参与。为此,我设计了这次音乐艺术活动《小树叶》,旨在让幼儿在探究的同时,学会去感受,学会去倾听,并真正学会表征自己。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唤起幼儿内心的情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态度目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和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能力目标:能大胆表达自己所得知识,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4、知识目标:了解落叶知识,感受优美旋律,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5、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勇于探索的技能,以及善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到附近参观树叶的变化,体验和感受落叶的情境。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争取家长配合,让幼儿了解有关树叶的知识。

重点难点:

幼儿对整首歌曲的感受能力,两段乐曲的不同表情与表现形式,以及歌曲的创编。

活动过程:

一、环境激发,引发主题。带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让幼儿感受落叶的情景。教师问:小朋友们,我们看到了什么? 树叶有什么样的变化?小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为什么会落下来?呢 幼儿自由发言。

二、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幼儿自由坐)故事:秋天来了,秋风吹起来了,吹到了草地上,吹到了花园里,吹到了树林里。一天,小兔米尼到树林里玩,忽然,它发现一个秘密,什么秘密呢?不知什么时候,地上已经落下了好多好多的树叶。米尼好奇的捡起一片树叶,(拿落叶)小心的问道:"小树叶,小树叶,你怎会离开了妈妈?"小树叶回答:"秋天来啦,秋风起来啦,我就会离开妈妈""你呀,你要飘向哪?心里可害怕?"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非常勇敢的回答:"放心吧。春天,春天我还会回来,打扮树妈妈!"然后提问:米尼发现了什么?小树叶怎么会离开妈妈?怎样离开了妈妈?心里是否害怕?小树叶发出什么声音?说了什么话?或:秋风起来啦,谁就会离开妈妈?你们想它会飘向哪?心里可害怕?为什么呢?(了解知识:树叶是缺水才落下来的;不是风把树叶吹下来,而是地球引力把树叶吸下来的;树叶不是被摇下来的,而是大树妈妈为了明年春天能有更多的新树叶,才使树叶落下来的。)三、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倾听歌曲的节奏,感受优美的旋律。一起随音乐打节拍。(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打出来)(一)集体完整的欣赏歌曲。提问:

1、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3、歌曲叫什么名字?

(二)打节拍感受音乐旋律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出节拍四、讨论谈话。

1、小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幼儿表演)2、讨论:小树叶会飘向哪?小树叶表现怎样?是怎样的表情?(反复强调)3、对比两段不同表情。

五、完整演唱歌曲。

1、集体演唱歌曲,并自由表现。

2、游戏:会跳舞的小树叶集体演唱歌曲,一人在中间表演。

六、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形式:集体,分组)1、教师先做大树,幼儿为小树叶。或换角色2、幼儿分组表演(幼儿手拿树叶)七、主题升华讨论:还有什么植物也发生了变化?幼儿联想。可以做创编替换练习。

八、到大自然寻找更多的变化。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九、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或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更多的植物变化与奥秘,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情感与兴趣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大雪纷飞,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户外活动,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们正是利用这神奇的自然现象作为引球,开展以冬天为主题的活动。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各方面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观察体验冬季的季节特点,并运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

2、教育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坚持的意志。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冬季的特点。

难点:运用形容词描述冬天。

活动准备

《冬之歌》磁带、录音机、手套

活动过程

教师带着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操场散步。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当中最喜欢哪个季节?”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 ?

2、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

二、用形容词来形容冬天的特点

1、怎么形容冬天呢 ?

2、学习“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等形容词。

三、冬天锻炼身体棒

1、看周围的动植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为什么周围的动植物们都不怕冷啊?你们也想这样吗?

2、自由讨论

幼儿讨论中,教师认真倾听,提示一下冬天要多做运动。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

四、欣赏《冬之歌》

1、幼儿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动一动小身子。

2、跟着老师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冬天的快乐”这一主题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给了我许多启发和反思,我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很多,学到了许多,每一个活动只要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都是那么有趣、生动,孩子们天真、可爱、求知的眼神促使我每一个活动都要认真对待,丝毫不敢怠慢,运用智慧,创造性地上好每节课是我们的职责。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6的形成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能够按要求拿取6以内不同数量的材料,并主动思考、专心进行操作。

3.学习6的形成,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不同种类的树叶卡片6张,数字5、6卡片1套,色子1个(6个面上分别有16的点子)。

2.实物树叶4片,4个圆点卡片1张,苹果卡片5张,鸭梨卡片6张。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

理解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熟悉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观察树叶和数字卡片,交流:数数有几片树叶?认识卡片上的数字吗?

师:盘子里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请数一数有几片树叶?你认识卡片上面的数字吗?

二、游戏比比谁做得对,复习5的形成

教师一次出示4片实物树叶、4张圆点卡片和数字5卡片,请幼儿根据实物、圆点、符号的不同引导,操作树叶卡片,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

1.请取出和黑板上数量一样多的树叶卡片(4片)。

你能把4片树叶变得和数字5这么多吗?是怎么变的?

小结:4片树叶添上1片后变成了5片树叶,4添上1是5。

三、引导幼儿推理、操作,学习6的形成

1.启发幼儿思考并操作树叶卡片,配上相应的数字:想一想、试一试,如果把5片树叶变成6片树叶,应该怎样做?

小结:5片树叶添上1片就变成了6片,5添上1是6。

2.教师在黑板上一一对应演示5张苹果卡片和6张鸭梨卡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5、6两数多1少1的数量关系。

数一数:苹果有几个?鸭梨有几个?分别用哪个数字表示?(教案.出自:)谁的数量多?多几个?谁的数量少?少几个?

试一试:有几种方法能让两种水果一样多?

小结:有两种方法能让水果变得一样多。

第一种办法是:5个苹果添上1个变成6个,6个苹果和6个鸭梨是一样多的。

第二种办法是:6个鸭梨去掉1个变成5个,5个鸭梨和5个苹果也是一样多的。5比6少1,添上1变成6,6比5多1,去掉1可以变成6。

四、游戏比大小,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1.请两名幼儿玩扔色子游戏,谁扔的圆点数多谁获胜,输的一方手举数字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复习6以内数的形成。

活动延伸

找一找教室里数量是6的物品。

活动反思:

随着《指南》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探索。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兴趣较浓,适合本班幼儿。

活动中仍有2个孩子参与不够积极,兴趣不高,原因估计有以下几个:1.材料的提供欠妥。教师投放的叶子是活动前与幼儿散步时捡回来的,并按类整理后投放,但各组投放的量太大,且未分层次,幼儿无法有效找到自己所需的叶子。2.过于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探索欲不强。活动中,当有个调皮的男孩子拿起较长的叶子当枪当剑舞动时,引得其他人也加入其中,忘了探索任务,也影响了原先正在探索的孩子。我为了体现自主,忽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场面有些混乱。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6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三则:小树叶找妈妈

主题活动之一:小树叶找妈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小树叶找妈妈的活动体验小树叶想回到大树身边的情感,了解树叶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

2、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探索树叶的兴趣和态度。

3、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不同的树长着不同的树叶。

活动准备:

幼儿园树林;采集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树叶每人一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树叶,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树林里找大树妈妈,好不好?

二、 幼儿到树林里探索树和树叶。

1、师:小树叶,快去找你们的妈妈去吧。你们要看好自己长得是什么样的,不要找错呀。

2、你有没有找到妈妈呀?你的妈妈在哪里?她长得什么样?

3、你是怎么找到的?看看你手上的树叶和妈妈身上的树叶一样不一样。说说是什么样的。

4、小树叶,你们都找到妈妈了,真开心啊。快和妈妈搂搂、亲亲,说说话吧。你要对她说什么?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都帮小树叶找到了妈妈。大树妈妈长得真高真大,她有许多树叶孩子。小树叶喜欢和妈妈在一起,我们把小树叶送回到妈妈身边,和她们再见吧。以后我们再来看望你们!

主题活动之二:《树婆婆和鸟娃娃》

目标:

1、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2、 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树婆婆与鸟娃娃相依相爱的情感。

准备:电脑图片制作

指导:

1、 导入:(观看图一)

这是谁?她怎么啦?(突出孤零零)

2、 幼儿欣赏图片理解

1) 谁来和树婆婆做朋友?

2) 树婆婆喜欢它吗?

3) 树婆婆怎么照顾鸟娃娃的?

4) 小鸟们为什么要离开?

3、 幼儿完整欣赏

1) 你喜欢谁?

2) 你为什么喜欢树婆婆(鸟娃娃)?

引导幼儿理解树照顾鸟,鸟照顾树,互相关心的情感。

4、 幼儿情感迁移:

1) 我们幼儿园有许多大树,谁来照顾它们呢?

2) 大树在幼儿园里会照顾谁呢?

主题活动之三:树叶的本领

设计意图:

从户外滑滑梯回到教室,庄成满头大汗地说:“老师我热了。”我笑着说:“小朋友,你们帮助庄成想个办法好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可以脱衣服;用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儿……。正当他们说得热闹的时候,悦悦大声说:“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用广玉兰的叶子当扇子,扇一扇就不会热了。”听了她的建议,我高兴地说:“对呀,这是一个好办法。”这下,好多小朋友都说热了,于是我给每个孩子一片树叶(幼儿散步时常常会捡到树叶带回教室,放在一起),孩子们开心地扇起来。一会儿,杰杰说:“老师你看,我的小树叶上面很脏的。”我看了看,也皱着眉头说:“对呀,怎么回事,是谁把小树叶弄脏的呢?”在孩子们的猜测下,我鼓励他们回家问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树与人的关系――树叶吸灰尘的本领。

2、 激发幼儿乐意发现自然的变化,继续探索树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带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叶;图片制作;“小水壶”若干

活动指导:

1、导入:

拍手歌《小朋友想一想》,经验再现幼儿对园内植物特点的理解。

2、 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树叶会变脏?(幼儿经验讲述)

3、 解决问题:树叶吸灰尘的循环过程

1) 灰尘哪里来?灰尘到哪里去了?

3) 讨论:如果小树叶不来帮忙会怎样?

4) 别的小树叶会吸灰尘吗?

1) 观察触摸其他小树叶上有没有灰尘

2) 给小树叶洗澡。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2.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课件《许多树叶在一起》

2.细绳、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教师自己参照制作步骤画出各种样子、轮廓清楚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制作树叶挂饰

1.演唱歌曲《树叶》。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树叶吧!

2.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张画有树叶的图纸,演示树叶挂饰制作步骤。

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树叶挂饰呢?看一看树叶挂饰怎么做吧?

3.请幼儿根据演示的制作步骤,沿着轮廓线剪下一片树叶,将一根细绳的两头粘在树叶卡背后,制成树叶挂饰。

制作要求: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垃圾放入小筐子里,保持卫生。现在,开始吧!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带上树叶挂饰,装扮成小树叶教师点击歌曲欣赏,请小树叶们欣赏歌曲,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2.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欣赏,教师和幼儿一起轻声哼唱歌曲,边唱边打节奏。

3.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三、游戏

1.树叶们四散在场地上,边唱歌边自由地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2.歌曲结束时,教师说几片树叶在一起(6以内的数字),幼儿就几个人围在一起,待幼儿都站定后,教师轮流挑选幼儿进行点数,说一说这一圈有几片树叶围在一起,围得对不对。

3.教师可以敲击鼓、锣等乐器发令,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或许请其他幼儿来发指令。

活动反思:

本节课气氛很活跃,但是没有掌握好全部幼儿的认知能力,导致有些小孩能理解本节课内容,有些小孩没能更好的掌握6以内的数,游戏过于单一,应增加点难度,例如:教师可以敲击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也可以请其他幼儿来发令,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①学会唱歌曲《小树叶》,准确把握节奏。

②了解春秋两个季节树叶的变化,对大自然季节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③感受春天小树叶打扮树妈妈的喜悦,秋天离开树妈妈的悲伤,增加情绪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小树叶》。

活动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活动准备:春、秋两季大树的图片、歌曲《小树叶》简谱。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树叶的变化

教师展示两幅不同季节的大树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发现不同之处。

师:我们看到了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天,哪一幅是秋天呢?你是通过什么发现的?

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春天小树叶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小树叶成了黄色的,掉落在地上。

二、教师范唱,幼儿欣赏歌曲

教师弹唱歌曲,让幼儿继续停留在春秋小树叶变化之中。从上一环节的看到这一环节的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三、熟记歌词内容,理解歌曲情感

我们的小树叶啊,春天就冒出小嫩芽,越长越大,她们开开心心的长满了整个大树,把树妈妈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可是小树叶长啊长啊,长到秋天她就从绿色慢慢变成了黄色,变成黄色的时候,小树叶就要离开树妈妈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她会被风婆婆带到很远的地方

在了解了树叶的四季变化之后,歌词内容则相对简单,只要教师与幼儿互动,反复练习则很快就能记住歌词

四、学唱歌曲,反复练习

学唱歌曲,逐句学唱,反复练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歌曲

五、表演唱

表演唱不仅是学习成效的检测,更是幼儿学习成果的展示!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它有着非常鲜明的季节特征和可供的研究资源,《捡树叶》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以形象语言进行描述,以诗歌的琅琅上口帮助记忆,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能激发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表现的愿望,为了让孩子在诗歌中感受秋天落叶颜色绚丽及形状各异美的意境,我开展了这个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能完整、有表情地朗读儿歌,感受朗读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重点字词:树叶、小船、雨伞、扇子、饼干。

活动过程

1、第一部分采用拾落叶活动导入,小朋友,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幼儿园里的落叶太多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整洁美丽好吗

2、利用课件,教师配合语言的讲解,帮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幼儿对儿歌熟悉并有初步完整印象。看后,提问:秋天,树叶都怎样了

3、进行情景表演,播放钢琴曲《秋日的思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扮演小动物随音乐自由表演捡树叶,游戏中,老师用诗歌中的语言问::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说什么

4、欣赏课件,为幼儿创设诗歌中所蕴涵的美好意境,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对落叶形象的比喻。欣赏后配合提问:你看到的树叶象不象小动物说的一样

5、利用多媒体,完整欣赏诗歌录音。在幼儿的头脑中对诗歌中的意境构建一个完整的美好印象,帮助幼儿加深记忆。

6、师生一起朗诵诗歌,表演朗诵或分组朗诵。

延伸活动:绘画《我喜欢的树叶》,让幼儿自由发挥,画一幅秋天的落叶画。

教学反思

课堂中师幼互动气氛活跃,通过活动,幼儿较全面地了解了秋天的特征,充分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开拓了幼儿的思维,他们通过游戏、欣赏课件、表演,绘画等形式多样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特别丰富,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数幼儿发展的需要,大大激发了幼儿语言互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中班绿树叶教案反思 篇10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它有着非常鲜明的季节特征和可供研究的资源。《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为了让幼儿在多彩的季节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和收获,激发幼儿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我设计了语言活动《绿树叶》。通过层层递进,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来感受美好的秋天。

活动目标:

1.萌发喜爱秋天的情感。

2.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进行采摘树叶活动。

2.树叶若干;小筐四个;《小树叶》音乐;《绿树叶》教学幻灯片;照相机;树叶拼摆范例三张。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音乐《小树叶》幼儿进入活动室。

(2)观察树叶,自由想象。

请幼儿仔细观察采摘的树叶,想一想,说一说:树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引出诗歌主题)

(二)展开:

1.出示挂图,引出诗歌。(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教授幼儿诗歌)

(1)出示图片一,上面都有什么?绿树叶像小果子的什么?

教师用诗歌中的语句归纳:“绿树叶,当小伞,青青果儿藏下面。”幼儿学说:“绿树叶,当小伞,青青果儿藏下面。”

(2)出示图片二,让幼儿观察绿树叶被当作了什么?

观察思考:图上有什么?绿树叶像小蚂蚁的什么?小蚂蚁会坐上小船干什么?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绿树叶,当小船,蚂蚁坐在船上玩。”

(3)出示图片三,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把树叶当什么用?”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子归纳,尝试以前两幅诗歌的形式编出一句话:“绿树叶,当小扇,轻轻为我把风扇。”

(4)出示图片四,引导幼儿观察:绿树叶怎么样了?什么季节来到了?

启发幼儿说出诗歌的最后一句:“绿树叶,是小船,小船飘下是秋天。”

2.诗歌朗诵

(1)教师结合挂图朗诵,幼儿完整地欣赏诗歌。

(2)幼儿学习朗诵诗歌两遍。(提醒幼儿用轻松、优美的语调和语气朗诵诗歌)(第一遍集体朗诵,第二遍请部分幼儿上台朗诵)提问:“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你觉得绿树叶还像什么?”

3.幼儿尝试仿编诗歌。

(1)请幼儿将树叶拼摆成好看的图案,教师用相机照下来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欣赏并说一说绿树叶还可以当作什么,与幼儿编成好听的诗句。

(2)教师出示树叶拼摆范样(孔雀、金鱼、蝴蝶)与幼儿共同创编诗歌。

(3) 想一想,说一说“你觉得绿树叶还可以当作什么?并且能用诗歌的形式告诉我们吗?”让幼儿仿编诗歌。

(三)结束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美丽的秋天,与幼儿玩勒树叶的游戏。

绿树叶绿树叶,当小伞,青青果儿藏下面。

绿树叶,当小船,蚂蚁坐在船上玩。

绿树叶,当小扇,轻轻为我把风扇。

绿树叶,是小船,小船飘下是秋天。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学习新的诗歌并仿编诗歌,我们班的孩子在此活动之前没有接触过仿编诗歌的活动,但我们班的孩子语言能力比较强,所以对于孩子仿编诗歌我有一定的把握。

学习诗歌时我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仿编诗歌时,起初我说前半句“绿树叶,当xx”,孩子创编后半句,慢慢的孩子了解到仿编诗歌的规律,能够完整的仿编,但有的幼儿仿编的不是很押韵,这点还要慢慢渗透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00字精选10篇


跟随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众多学子的幸福,教案要明确本课内容在整本教材中的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写的教案会更简略。一篇好的教案有哪些特点?急你所急,栏目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找出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2、引导幼儿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从不同特征、范围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多媒体学件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在森林里,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造了三幢小洋房。小动物们知道了都想搬进去住。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讲述)有狐狸、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猫头鹰、小喜鹊、小山羊、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小麻雀、百灵鸟、小蜻蜓、大象......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狮子大王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讨论方法,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4、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二、分散活动:(二次分类)

1、师: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后,觉得不舒服。它们请狮王再为它们造房子。这一次狮王为每一间小洋房造两间小房子,请小洋房里动物搬到两间小房子里去。幼儿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3、师小结:小朋友分的方法很多:有的按动物翅膀多少分,有的按动物脚的多少分,有的按动物的叫声分……

我们发现只要找到动物的一个特征就可以将它们分开来。

三、幼儿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狮王再请你们帮它一个忙。兔妈妈生了许多小兔子,长得差不多分也分不清,请你们分一下,一样的放在一起。

2、幼儿电脑上操作。

3、幼儿自由交流分法。

兔子长得都差不多,但是有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这是按颜色分;有的按兔子的眼睛不同的颜色分;有的按兔子的耳朵长短分;有的按兔子的体重分......

活动反思:

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内容:多角度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关注物体的多种特征,对同一种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能用简单的标志记录并表述自己的多种分类方法。

3.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有简单的分类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分类的图片、实物,大小篮子;

人手一份分类板、记录单、笔。

3.活动前,安排好幼儿的穿着。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搬家”引入活动

1.结合PPT,教师引入:今天小兔搬家,家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请小朋友来帮它整理整理

2.引导幼儿观察杯子的不同。

二、分杯子,学习多角度分类

1.提出多角度分类的任务

师:要把杯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有很多种分法,请小朋友去分一分。

2.出示并介绍分类板和记录单,启发幼儿记录。

师:每分一次,就记一次,要将自己分的方法用标记表示出来;放回篮子,用另一种方法再分,再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

师:请你说说,你一共分了几次,每次是怎样分的?

5.教师梳理并小结。

师一边操作PPT,一边小结:原来这几个杯子可以分四次,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大小分,还可以按有没有柄来分,还可以按有没有花纹来分。

三、分组合作自选活动,巩固多角度分类

1.教师介绍材料和分类要求。

师: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商量好两个人分,一个人做记录。把准备的材料整理到两个小篮子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的方法?每分一次,就记一次,要将分的方法用标记表示出来;放回篮子,用另一种方法再分,再记录。

2.幼儿分组合作自主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记录。

3.引导幼儿说说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四、经验迁移:排队

1.师:如果要把我们班的小朋友分成两组,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2.引导幼儿说说分类的方法。

3.幼儿进行排队游戏。

活动延伸:去小兔家做客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学习区别宽窄、厚薄、长短并能正确用词表达。

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宽窄不同的纸条,厚薄不同的毛衣、纸、书。

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区别宽窄。出示两张宽窄不同的纸条。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用?”“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找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

区别厚薄“我这里有几样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厚?哪个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厚有薄的?

小组活动:

第一组:按宽窄排序。

第二组:按厚薄排序。

第三组:按长短排序。

教后感:大部分幼儿都会从短到长,从长到短排序,在听老师要求排序时,我发现有的幼儿不听要求,我让他从短到长,他就从长到短。这一点还有待与加强训练。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按物体的颜色排序,尝试自设排序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活动准备:

1、动动板,棋子。

2、各式各样的房子图片。

三、活动重点、难点:

能按物体颜色有规律的排序,掌握排序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取学具。

(二)复习导入。

老师刚接到了小兔的电话,它告诉我: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盖了新房子,想修一条漂亮的小路,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三角形的房子,让幼儿用两种颜色的棋子按规律设计小路。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引导幼儿说出排序的规律。

○○○○ (abab形)

红绿红绿

○○○○ ○○○○ (aabb形)

红红绿绿红红绿绿

○○○○ (baba形)

绿红绿红

○○○○ ○○○○ (bbaa形)

绿绿红红绿绿红红

○○○○○○(abbabb形)

红绿绿红绿绿

○○○○○○(baabaa形)

绿红红绿红红

3、教师小结:

(三)授新课:学习用三种颜色按一定规律排序。

1、出示平顶房,让幼儿尝试操作;

2、请个别幼儿在演示板上演示铺的路;

3、教师小结;

4、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设计出不一样的排序规律;

5、幼儿操作,师巡视;

6、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操作方法,师小结。

○○○○○○(abc形)

红绿黄红绿黄

○○○○○○○○○○○○(aabbcc形)

红红绿绿黄黄红红绿绿黄黄

○○○○○○○○ (abbc形)

红绿绿黄红绿绿黄

○○○○○○○○ (abcc形)

红绿黄黄红绿黄黄

○○○○○○○○ (aabc形)

红红绿黄红红绿黄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小动物们设计出这么多有规律漂亮的小路,小动物们很高兴,还说谢谢我们呢?

(四)听音乐收棋子,送学具回家。

(五)延伸游戏《盖房子》

1、引导语:前不久,日本发了很大的地震,把日本小朋友的房子给震倒了,他们没地方住了,我们帮他们盖一座新房子吧。

2、提出要求:可盖楼房,也可盖平房,要按一定规律排。

3、请家长协作幼儿完成。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5

《分饼》是本单元《分数》的第二课时,其实也就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学习。教材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情境活动,结合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1)、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两份。(2)、每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用什么办法知道两根是一样长的?(3)、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四份,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幼儿操作(1)、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示范做圆形的等分活动。(2)、请幼儿做圆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动(3)、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3、使用幼儿用书。

大班数学教案:《分饼》课后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有几点启示和一些不足,启示是:一,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二,要有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三,从“独白”走向“对话”。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传统的教学是“独白”式教学,它忠诚于学科,却忽视了学生;体现了权威,却淡化了民主;追求着高效,却忘记了意义。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是师生在新课程中的成长之路。只有“对话”,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本节课中,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不够深入,透彻。部分学生在分饼活动中为玩而剪、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分饼活动之中。

学习效率不够高。本人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衔接、过渡欠缺自然、流畅。课堂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准确。应注意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比较、分类、自我表达的机会。由于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40分钟的制约,往往学生的探究不深入。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把数学应用于生活中。最后,引导学生的口头表达,语言描述也应注意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向本校数学专家、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既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分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体验类似包含的关系。

2.启发幼儿说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二次分类板,特征标记,图形片若干。

学具:二次分类板,图形片,幼儿操作材料,笔,苹果图,点图等。

活动过程:

1.学习二次分类

(1)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上半部分说:“我们会按标记分图形,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标记?谁会按标记来分?

幼儿操作第一次分类略作评价。

(2)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下半部分说:“看看下面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按这些标记来分?(把红图形、绿图形再按形状标记分到下面的四个空格里)

幼儿操作,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幼儿一起说说四个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层次的特征,如:红的圆的……)

2.幼儿操作活动

(1)二次分类

“这个活动和刚才我们玩的是一样的,分好后说说看每个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样的图形?”

(2)看图列算式

“这组的活动谁来介绍?”

(3)看实物记录分合

老师提示重点,看清楚记录图上的标记,在实物图上按标记找出每种有多少,再记录。

(4)分合点图

3.活动评价:

针对在二次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层次分类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在二次分类的操作中,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两种形式的分类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将图形分到中间的两个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个格子里;能力较强的提供总的,无须如此。

(2)在讲述分类结果时,要让幼儿结合两个层次的特征,说出四个格子里的每一个图形的二个特征,如:红圆、红方、绿圆、绿方等,通过语言的讲述,对二次分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所证实。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探索和自己的操作很感兴趣。目前,中班幼儿已经对颜色、事物单独的进行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难。而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我选择“图形找家,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老师讲和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所以,这节课我运用游戏的导入,借用多媒体的教学和幼儿操作的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探索、操作的过程中来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看颜色、形状两种标记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1、二次分类板2、绿、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3、课件PPT

学具:1、每人一份操作板、2、每人一个小兔子盘子和一个小鸟的盘子里面的蓝色、红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已认识的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引导部分:引发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1)手指游戏:《小猴子盖新房》

小猴子盖新房,小狗小猫来帮忙,钉的钉,抗的扛,房子盖的真漂亮,推门一看黑黢黢,原来忘记留个窗。《正方形的窗圆形的窗三角形的窗》

(2)师幼互动

师:游戏结束了,我想问问小朋友们,游戏中小猴子盖的新房子的窗户都有什么形状的窗户啊?(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出示故事《图形宝宝找家》课件PPT,初步了解图形的二次分类

(1)播放第一段PPT(初步学习按颜色标记找家)

师:今天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图形宝宝找家》(观看PPT)故事中小兔子会遇到一件困难的事情,(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找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它进不去自己家了非常着急,原来小兔子自己家的门,被问题锁锁住了,进不去,想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忙,问题是:1、故事中有哪些图形宝宝。2、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3、他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需要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呢?请小朋友们先认真的看和仔细的听。(PPT只播放到按颜色找到自己的家停止)

(故事里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宝宝,他们有红色的,有黄色的,他们是根据房子颜色的标记:有红色标记和黄色标记)

(2)播放第二段PPT(初步学习按一样的颜色和一样的形状标记找家)

师:哦,小朋友真棒都回答对了,问题锁打开,小兔子非常的开心给你们送去掌声,这时小兔子高高兴兴的进到了自己的家里。瞧,(播放第二段PPT)天渐渐黑了…… 展开阅读全文

师,故事又讲完了,高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我请聪明的小朋友告诉我,他们又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觉去的?(根据形状标记)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播放PPT)你们太棒了,为了表扬你们给你一个大拇哥!

附:故事《图形找家》

1、第一段故事

在一个漂亮的草原上,住着许多的图形宝宝们,一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天气暖洋洋的,这天,圆形宝宝们、三角形宝宝们、正方形宝宝们都穿着自己最喜欢的红色和黄色的衣服跑了出来,他们的好朋友小兔子也跑了过来,他们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玩的非常的开心!

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图形宝宝们着急的要回自己的家,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了,小兔子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来带你们找自己的家。快跟我来吧。瞧,在这有两座大房子,一个是红色的房子是红颜色宝宝们的家,一个是黄颜色的房子是黄颜色宝宝们的家,图形宝宝们赶快去根据房子的颜色回自己的家吧。这时,红的圆形、红色三角形、红色正方形回到了红色的房间,黄色圆形、黄色三角形、黄色正方形也都回到了黄色的家里。小兔子也蹦蹦跳跳的回家了。

2、第二段故事

天渐渐的黑了,雨也停了,月亮婆婆带着小星星们出来了,这时图形宝宝们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睡觉去了,可是哪一个是他们的家呢?哦,原来图形宝宝家的大门都和形状宝宝们长得一样并且都穿着一样颜色的衣服,我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家呢?(教师指着红色圆形的门提问)依次……(教师播放PPT)

就这样图形宝宝们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并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中………

师:故事讲完了,高老师有一个问题,我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告诉我,天渐渐黑了,他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觉去的?(根据形状标记)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播放PPT)回答正确给你们一个大拇哥!

师:最后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再来想一想,故事中图形宝宝们第一次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第二次又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再次提问加深幼儿对图形按颜色和形状标记找到的家)

三、教师出示二次分类板,深入学习二次分类

1、导入

师:哦,小朋友们都知道他们是根据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找到了自己的家。咦,听,什么声音?(助教老师发出哭的声音)谁在哭?是小兔子的在哭。原来小兔子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们参加快乐大本营活动,他们来到了黄色的田野里,(教师把图形宝宝散落在黄色桌子上)活动结束他们想回家,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

2、学习二次分类

(1)第一次分类(只出示颜色标记)

师:我们来看看这是谁的家?这是谁的家?(红颜色家、绿颜色的家)

师:哦,那谁来帮帮小兔子,把它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们送回家。(请个别幼儿前来操作)

师:哦,小朋友真棒都把他们送回了家,他们的家都住了几位图形宝宝?如果再来一个还能住下吗?哦,不能太挤了。所以我们给他送回家的同时,要给他们一个一个的摆好。

(2)第二次分类(只出示形状标记的家)

师:咦,哪里又有哭声,原来在黑板的后面还有一些图形宝宝他们也着急的想回家,我们把它们请到黑板的前面来,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那,这些图形宝宝们的家在哪里呢?我们来看这里这么多房间哪一个是他们的呢?谁来猜一猜?谁愿意把他们送回家?(请个别幼儿前来帮忙)

师:哇,小朋友们都把图形宝宝们送回家了,这时回到颜色标记的家里和回到形状标记的家里的图形宝宝们非常的开心,小兔子也开心的笑了起来。(出示整个二次分类板)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一次按颜色标记和第二次按形状标记把他们送回的家,这个叫做二次分类板。叫什么啊?二次分类板。

四、幼儿操作、验证

1、操作(出示操作单PPT,讲清要求)

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真能干,可是高老师这里呀又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想请小朋友来帮帮高老师的忙。老师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个在小兔子家玩的,一个在小熊家玩的,他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把在小兔子家玩的图形宝们送回颜色标记的家,把在小熊家玩的送到形状标记的家里。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子用棉签和胶水把他们送回家。

2、验证

师:高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份,(出示PPT)请小朋友们看看和我做的一样吗?

五、教师总结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们真棒,都帮高老师把图形宝宝们送回了家,那现在我们桌子上的操作单、胶水和棉签也要回家了,请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吧。(播放轻音乐幼儿整理,放在桌子中间)

课后反思: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图形的二次分类》一直是被安排在大班,今年提至中班,无疑会给我们中班的孩子带来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就思考:有没一种既让孩子学会本次教学知识,又能感觉非常的轻松与愉快?对于本次教学,主要有如下反思:

1、师与生

在此次教学中,老师与幼儿的配合还算是比较默契的。首先,我并没有为自己戴上“教师”的帽子。在课程的一开始,我就用一个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小猴子盖新房》来和幼儿“套近乎”进行导入,使幼儿开始对听课老师所产生的好奇与紧张感抛至九霄。紧接着我以PPT动画《图形找家》吸引幼儿,幼儿都能根据有趣的PPT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根据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给图形找家。幼儿兴趣点很高。

2、得与失

这次教学,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致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上还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标达成度高的同时,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绳索的一头被老师牵引着,绳索的另一头是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老师早就设计好的路。儿童教育观认为:“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达,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做的是在旁的指导而不是在前的牵引。在播放PPT时,只讲了一遍故事,没有细致深剖,而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让幼儿有点吃不消,没有给幼儿多的思考空间,以至于到第二个环节有的幼儿很茫然,所以在这个地方是我的过失。我的这堂课,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真正的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是我以后的教学中所需要加强与注重的。所以,如果在幼儿自行练习的环节时,改变了二次分类板,或者不局限于红绿两色和仅有的三种形状,亦或是改变图形宝贝的大小,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完成,而教师则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提醒与启发,那么幼儿会对这部分的知识更巩固更深刻。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二、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四、说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虚拟游戏中的问题。

2.体验“登月”过程中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写有5—8数字的星星四颗;模拟的大张登月轨道图,在轨道的七个点上写数字8,幼儿每人一张相同的小图、笔;幼儿每人1—8数卡一套;通行证每人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给星星打电话

1.师:在漆黑的夜晚,月亮和星星为我们照明,星星眨着小眼睛,月亮露着笑脸,我非常想去月球上看看,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样的?那你们想看吗?可以怎么去呢?(请幼儿说一说)

2.师:月亮和星星可是最好的朋友,我们先和星星通个电话吧,看它有什么好办法!

3.(出示四颗星星)师:看,星星的身上有什么?(数字)

4.师:我们只要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6或者7或者8一样大,电话就可以拨通了。

5.幼儿自主摆卡片,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 师:大家都拨通了星星的电话了吗?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和几,拨通了几号星星的电话?

(幼:我找出了2和4,拨通了6号星星的电话。)

师:为什么能拨通?(因为2和4合起来是6)师:老师来记下来。

师:谁也拨通了6号星星的电话?请把卡片都举起来。

师:还有小朋友拨通了其他星星的电话吗?

师:那7号星星的电话呢?8号星星的电话呢?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拨通了所有星星的电话。但是除了这些组合号码,肯定还有其他的组合号码也能拨通,所以星星在电话里告诉我们还要闯一关,这一关要经过一个轨道。

(二)解密上月球

1.(出示登月球轨道图)师:在轨道上,你们看见了什么?(数字8)还有吗?有几扇门?谁能一下子就看出来?(那我们一起数数吧!)

2.师:每扇门上都有一个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8,而且每扇门的密码都不能重复。想想,如果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来解开密码,可以用什么方法?(请幼儿说一说)

3.师: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哦,如果能够有规律地来解开密码,速度就会很快。你们行吗?

4.幼儿在小图上的门上写出8的各种组合数字。

(三)领取通行证

1.师:大家都解开密码了吗?

2.师:(出示一张正确的密码图)看看,他有没有把每扇门的密码都解开?他的密码是什么呢?(引导幼儿一起说出7扇门上的组合数字)我们恭喜他得到了第一张登上月球的通行证。

3. 师:(出示一张错误的密码图)他有没有解开每一扇门的密码?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如果你想得到通行证,就请把它改正过来。

4.师:(出示一张正确的、有规律的密码图)再来看看这张密码图,他能顺利登上月球吗?请仔细观察一下,他解的密码有什么规律?(引导幼儿按顺序说出每扇门的密码,教师在一旁记录)这个密码解得可真棒!他也能得到一张通行证。

5.师:其他的小朋友可以给客人老师们看一下,自己能不能得到通行证。

(四)登上月球

1.师:小朋友们,有没有都拿到通行证啊?

2.师:来,我们一起坐宇宙飞船出发咯!带上头盔,穿上宇航服,系好安全带,出发!

3.教师播放登月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4.师:如果大家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月球,甚至是整个宇宙的奥秘,回去可以到网上查查资料,网络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学会有规律的排序,增强序列感。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

1、路边的树:(一棵松树两棵柳树……)

2、路边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

3、小兔钻树洞:(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的小兔……)

4、火车的车厢:(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

车轱辘:(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

魔箱一个,一串珠子,每位幼儿一盒玩具,磁带一盘 蓝色、红色、黄色花朵各若干个。

蓝色三角形、红色圆形、黄色正方形的几何图形各若干个。

布置游乐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观察

出示图片:1、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树是怎样排列的?(一棵松树两颗柳树,一棵松树两颗柳树……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出示图片:2、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花是怎样排列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二、 找一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游乐场,看一看,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规律排列的。

1、球:(两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

2、彩瓶:(红、黄、蓝;;红、黄、蓝……)

3、彩圈:(两个红色、两个绿色;两个红色、两个绿色……)

4、火车车厢:(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

车轱辘:(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

三、 练习

现在,请小朋友坐在座位上看表演

1、看小兔子们正在做游戏,它们玩的是钻树洞游戏,请小朋友看一看,游船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绿色、黄色),看它们怎样排列的(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那么小朋友猜一猜,树洞里应该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黄颜色),有几只呢?(两只),对,树洞里是两只穿黄衣服的小兔子。

2、看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箱,现在老师扮演魔术师,来给大家变魔术,大家看,魔箱的两边都有绳子串着珠子,从这边穿进,从那边穿出来,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两个黄色,一个红色……),那么藏在箱子里的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珠子(黄色),有几个呢?(两个)

四、 操作

1、小朋友看了精彩的表演,现在,管理员叔叔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他设计一些小路,根据咱们刚才学的排序——有规律的排列,看谁设计的又快又好,即整齐,又美观,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几何图形玩具,开始设计。

小朋友设计的非常好,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着,给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请小朋友再排列一次,和刚才不一样的排列,排完后,请小朋友把玩具收拾好。

2、游戏——铺小路。管理员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想请咱们小朋友帮他铺两条小路,一条是花朵路,一条是几何图形路,你们每组商量好后,从里面选择,然后按有规律的排列铺好路,看哪组铺的又快又好,你们要互相合作,相互商量。

五、小结 今天,咱们学会了有规律的排列——排序。天不早了,该回家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按今天咱们学的排序排好队,想一想,应该怎样排,大家说出一种排法,小朋友赶快排好队。音乐响,开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操作活动,幼儿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从多角度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练习,熟练的掌握了有规律的排序。整节活动幼儿能积极参与,兴趣浓。目标完成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基本上可以按照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并且也了解了生活中得很多规律和明白了要遵守某些规律的道理,在操作排序时,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

但也有不足之处,有时幼儿的表现与我的设想不符时,我急于求成,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就把答案告诉了幼儿。再有就是我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结果在进行活动时遇到了许多感觉不尽我意得现象,往往是在活动后再进行补充。所以我提醒自己以后在每节活动之前都要对孩子的能力及各方面进行合适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就是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随机应变,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1000字(精选6篇)


88教案网相关专题:“中班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案的详略多少由老师的习惯决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的丰富经验。如何撰写一份系统化的教案呢?有请驻留片刻,88教案网的编辑为你推荐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篇1】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圆圈圈,变秋千,小朋友、小花猫和我一起玩的真开心!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圈圈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在的旁边还有谁?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并且也编成几句好听的话。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圆圈圈,变木桶,妈妈用它来装水。

幼B:圆圈圈,变篮子,买了水果放里面。

幼C:圆圈圈,变乌龟,乌龟在水里游来又游去。

三、引导幼儿再次对圆圈圈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圈圈》的故事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每人找个好朋友把你们手上的画拼在一起,变成一幅大画,然后两个人一起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出来,两个人你先编,再他编,大家接龙一起编个动听的《有趣的圈圈》的故事吧。

四、教师简单小结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引导幼儿关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进一步发展幼儿倾听的能力及跳跃的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广告提供的信息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尝试围绕主题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句进行表达。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多关注一些有趣的广告。

2、生活活动中,老师对幼儿喜欢的广告进行调查并有选择的录制。

3、电视机、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平时听过、看过广告吗?你能说出广告里面精彩的广告语吗?

(二)师幼共同讨论所知道的广告

1、你会说那些广告?

2、你们知道广告有什么作用么?为什么要做广告?

小结:广告的作用就是宣传自己,让大家都知道是做什么用的,都来购买、消费。

(三)看录像,幼儿学说广告

1、师:这些广告分别介绍了什么产品?

2、师:广告里说了些什么?(第二次看广告,并逐个播放)请小朋友来学一学,这些广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3、通过幼儿的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广告语和日常生活用语的不同之处,初步了解了广告语简短、生动、有趣、概括的特点。

(四)介绍公益广告

刚才我们说了一些很精彩的广告语,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还有一种广告它不是告诉人们某种商品的信息,我们来看一下它是什么广告?它的作用是什么?你还见过哪些公益广告?

(五)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广告

1、除了电视上我们能看到广告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地方看到广告?(幼儿讨论)

2、师小结:报纸、杂志、广告牌、汽车、雨伞、雨衣、传单、T恤、餐巾纸等等很多地方都有广告,广告时时刻刻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六)游戏:广告表演

请幼儿在自制的“电视机”里做广告表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取材来源于平日里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广告,所以孩子们都很有兴趣,整个活动情绪都比较高涨,尤其在让孩子们比赛说出自己知道的广告词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生怕自己知道广告的没被老师请到,在创编广告时,一开始还是有点困难,老师就先师范创编了几个,孩子们很快被带动起来,纷纷发言创编了很多不错的广告,只是有个别孩子在用词上有点困难,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下,也能创编出不错的广告,总之来看,这节活动达到了目标,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算一节比较成功的语言活动。

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敢于表现自己,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述。

难点:能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3、 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4、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三、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活动反思: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课件的使用使得活动效果更加完美,量词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幼儿在存在一点困难,还需在生活中进一步的熟练。

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篇4】

一、活动名称:《大公鸡和漏嘴巴》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教育幼儿吃饭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四、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2、倾听与理解故事。

(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

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

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五、活动延伸:

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反思: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篇5】

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圆圈圈,变秋千,小朋友、小花猫和我一起玩的真开心!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圈圈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在的旁边还有谁?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并且也编成几句好听的话。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圆圈圈,变木桶,妈妈用它来装水。

幼B:圆圈圈,变篮子,买了水果放里面。

幼C:圆圈圈,变乌龟,乌龟在水里游来又游去。

……

三、引导幼儿再次对圆圈圈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圈圈》的故事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每人找个好朋友把你们手上的画拼在一起,变成一幅大画,然后两个人一起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出来,两个人你先编,再他编,大家接龙一起编个动听的《有趣的圈圈》的故事吧。

四、教师简单小结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中班语言有趣的伞教案【篇6】

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能力和情感两方面提出了几点。

一、活动的目标:

1、从能力上,a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b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2、从情感上,使幼儿懂得,做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内容,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别人着想,教学难点是请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二、说活动准备。

小松鼠等角色教具,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表演用头饰若干个。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角色游戏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采用角色游戏法是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

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1000字(精选8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1000字(精选8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1)

设计背景

在春气盎然的春天里,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我发现这个时候班里的小朋友最喜欢到小花园里欣赏盛开的鲜花。“你看,你看!这朵红花最漂亮…”幼儿激烈争论着。我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巩固认识春天的自然景色,加深对春天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目标

1. 认识春天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加深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天的美。

3. 发展幼儿的感受力于表现力。

4.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幼儿能根据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一段有关春天景色的视频。

2.各种鲜花的图片。

3.用于幼儿戴在手腕上的小花人手一朵。

4.一段轻快的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欣赏春天的景色。

2.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2)春天的天气与冬天有什么不同?(3)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天气渐渐变得暖和了,花园里鲜花盛开,人们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春游。

二、基本部分

教师展示各种鲜花的图片,幼儿观察。

2.请个别幼儿学一学图中花开的样子,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一样的花开姿势,如:花开在上边、旁边或是蹲着开……

3.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模仿开花的各种姿态,鼓励幼儿创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姿势。

4. 带上手腕花,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感受春天,大家多开心。啊!在老师眼里你们就像是一群春天的小天使,可爱极了!让咱们一起听着春天的音乐,跳起来吧!

2。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好不好?听音乐出教室,自然结束。

四、延伸环节

让我们一起来布置美丽的春天吧!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画、贴、捏等方法创作春天景象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区上。

教学反思

春天是多么美好的季节,它让大地生机勃勃,让世界五彩缤纷,万物复苏,天气渐渐变得暖和了,孩子们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美丽的春装,感受着春天带来的气息。我班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所以在活动中,我先带领孩子观看视频认识春天、感受春天,再通过图片春天里的花启发幼儿创编律动,环节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模仿力和表现力都很强,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中心,建立给幼儿表现的舞台,让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给予鼓励,使幼儿增强自信心。

如果重上活动,我会在表演环节加上一些小动物,如:小蝴蝶、小蜜蜂等等,使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有趣。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改进,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环境对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1、被人们破坏的森林图片一幅,装在笼子里的几种小动物的图片若干幅;

2、浆糊、颜色水、毛笔、调色盘、清水桶、抹布;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动物被关在笼子里的图片,提问引入课题。 老师:"小朋友,它们是谁?现在住在什么地方?怎么会住在笼子里?"

2、辩论活动:让幼儿尝试,分两队开展对"动物关在笼子里好不好"的讨论。

(1)提问引出辩题:你认为动物关在笼子里好不好?

(2)分队进行辩论:引导幼儿试着为坚持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①老师:有的小朋友觉得动物关在笼子里好,有的小朋友觉得动物关在笼子里不好,大家的理由呢?

②幼儿按两种不同观点分成两队,并引导幼儿讲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3、听说活动:用录音(需老师提前准备)帮助幼儿了解环境对人类、动物的重要性,知道动物更需要属于自己的家园。

(1)老师:两队小朋友的争论很激烈、很精彩,讲得都很有道理,那么,动物关在笼子里到底好不好?请大家听听动物朋友怎么说。

(2)听录音,了解动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提问巩固: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动物朋友的心愿了吗?"动物关在笼子里好不好?这个问题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让动物回到美丽的大自然中)

4、操作活动:(浆糊画)帮助动物朋友建造美丽的家园。

(1)老师:(出示被人们破坏的森林图)可是,现在人们已经把动物的家园破坏了,怎么办?就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动物朋友建造一个美丽、整洁的家园吧。

(2)幼儿操作活动:以浆糊画绘制美丽的森林公园。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数学活动是中班上册课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好的背景。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知道图形排列规律。要知道花边颜色有规律地排列图形。

活动准备

颜色排列范烈图 。图形排列范烈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我们穿的新衣服上有许多美丽的花边。小朋友,今天我们自己来做花边好吗?

二、展开部分

出示图形排列范烈图

老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幼儿画出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出示按颜色排序的范列。

引导幼儿观察按颜色排列的循序

掌握幼儿用书里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5.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运用已感知经验,学习替换歌词,尝试跟着节奏说唱。

2、用说唱和歌表演的表达对春天喜爱的情绪。

3、有对春天特征感知的经验4、多媒体课件一套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鸭”

以愉快的情绪活动主题。

二、尝试用说唱的为歌曲“春天”替换歌词1、说唱歌曲“春天”

摘句说唱,跟着节奏把每个字说清楚。

2、改编歌词(1)说说春天的特征“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春天还有哪些呢?”(小草长出绿头发、桃花涂上红胭脂、茶花戴上小红帽……)(2)自主,替换歌词。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进歌曲并说唱。

*替换歌曲段中的“花儿都开了”这句。

春天天气真好,蝌蚪找妈妈;春天天气真好,青蛙呱呱呱;春天天气真好,小朋友呀去郊游;……要点:

帮助幼儿积累替换歌词的经验。如:句子太长可以去掉词或说得快一点等。*替换歌曲段的“杨柳树儿对着弯弯腰”

要点:替换的句子加长了,幼儿互相,选择合适的词句,歌词替换。

三、用复合节奏演唱“春雨”

1、春雨滴滴答,……滴答……2、用新编的歌词演唱。(鸭子、青蛙……)四、来来来,恰恰恰,一起舞起来。

在愉快的歌舞中结束活动背景介绍:

最近我班正“春天真美丽”的主题活动。在主题初期小朋友多次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秘密。找到迎春花象喇叭,说小草变绿了,还白玉兰悄悄地开放了。小朋友亲眼目睹茶花的花苞想吹气球变成一朵朵灿烂的小花;光秃秃的树枝上苞出嫩芽。就象看着婴儿慢慢长大一样,小朋友对春天的情感尤然而生。春天的美是多姿多彩的:有自然景色的美、小朋友服装的美、动物有趣的和小朋友快乐的郊游。于是大家分别去收集的资料。有赞美春天的诗词、散文许多优美动听的歌曲等。欣赏了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春天的秘密,古诗:春夜洗雨、春晓……等。小朋友对用音乐的春天感兴趣。唱了歌曲春天、我是一朵小花、春雨、小鸭洗澡……用舞蹈、说唱、乐器等多种对春天的和喜爱之情。

歌曲“春天”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老歌,我在想,能给老歌注入新的活力,让这首歌曲更富有时代气息呢?于是我借鉴流行的元素,尝试用hippop的说唱来歌曲春天。小朋友喜欢说唱,那欢快的(节奏、与众不同的演唱激活了小朋友的欲望。对春天喜爱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我在思考,可否让幼儿把对春天的经验用说唱的,替换歌词的方法呢。从而活动师幼和幼儿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得各自的经验能够互相迁移又互相重组。也培养大家合作协商解决活动中题难的能力。

1、运用已感知经验,学习替换歌词,尝试跟着节奏说唱。

2、用说唱和歌表演的表达对春天喜爱的情绪。

活动流程:

个环节:导入主题律动“小鸭洗澡”

以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引出律动小鸭,师生愉快地表演把幼儿情绪所有调动起来,很快活动主题。

个环节:尝试用说唱的,为歌曲春天替换歌词环节有两个,是把歌曲中“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中的花儿都开了”替换成春天的事物。小朋友的思维很活跃,说唱道“春天天气真好,燕子飞来了”;说唱:“春天天气真好,青蛙呱呱呱叫”;还说:“春天天气真好,小蝌蚪呀找妈妈”……是替换歌曲中“杨柳树儿对着弯弯腰”句。句比前一句长,对幼儿又是挑战。中班幼儿具备好胜心,,面对的挑战,出越发激动和的创作热情。思维的火花被激活了。的——“小朋友呀去郊游,真呀真高兴”;“小草长出绿头发,痒得咯咯笑”;“大狗熊呀睡醒了,找吃的”……在环节的开是拓幼儿思路鼓励幼儿求异思维,幼儿的思路有时会狭窄,会被先前的幼儿所,这时老师要用开放性问题来开拓幼儿的思路。如:“还有的吗?有不一样的吗?除了花、草,动物有吗?我时了多媒体画面,选取了与春天的动植物的图片组合成一幅春天的画,有把春天所事物都呈现,会禁锢幼儿的思维,画面是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幼儿打开思路,多向思维。

环节的难点在于。小朋友脑子里想的归纳成简短的一句话,并填进固定的乐曲中,很会字多了,字少了的。比如:“春天天气真好,美丽的茶花红彤彤”。一开始唱不进歌曲中,于是我启发小朋友一起想办法,交头接耳,自言自语,还拍手跺脚打节拍,就你言我一语,师生出点子找窍门,最后终于了。在后大家悟出替换歌词的诀窍了:原来字少就说得慢点,字多句子太长可以去掉字,也可以说得快一点。在替换歌词时幼儿肯定会有失败或,的,在经历了失败——尝试——的过程中幼儿的编唱经验和爱春天的情感更了提升。在的更幼儿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性,这是隐性的教育而非显形的。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孩子都能比较好的回忆和发表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样子,也都能发挥想象把自己所理解的春天的样子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发挥自由的空间。孩子能通过在看、闻、摸的基础上去想一想,说一说,并动手画一画,充分的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次活动的随意性较强,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热爱,鼓励孩子更多的尝试,孩子通过绘画的形式在纸上记录着自己对春天的理解。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也有利于孩子的参与与实践,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表现春天景象的细节上,可以利用音乐、图画、动画的形式来展示给孩子,让这样便于孩子在作画的时候有更好的创作。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新疆,新疆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喀什的石榴驰名中外。《家乡的水果》这一教学活动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教育幼儿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家乡就应该知道家乡有哪些水果,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并能说出其名称,如:苹果、石榴、葡萄、梨子。

2、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苹果、梨子、石榴、葡萄”等词语。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1、葡萄、石榴等夏天家乡常见的水果图片。

2、当地水果,如:苹果、葡萄、梨子等实物。

活动过程

一、歌曲郊游导入活动:今天,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郊游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出发!

二、展开部分

1、图片认识

首先我们来到了阿克苏站,小朋友们你们看,提问:这是什么水果,(苹果)。

(音乐郊游)小朋友们坐好了,我们又要出发了?哇,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喀什,好多好多红红的东西,这种水果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石榴)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到了库尔勒,这又是什么水果呢,(梨子)

下一站,老师还想带你们去个地方吐鲁番,这里有什么呢?谁能说一说呢?(葡萄)教师将孩子们说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识苹果、石榴、梨子、葡萄。

2、实物再认

今天我们认识了家乡的好多水果,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水果”的口袋拿出来,边拿出口袋,边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么?教师摸出石榴问:这是什么(这是石榴),要求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摸到的水果分给大家吃。边吃边交流家乡的水果,说说家乡的好。

活动延伸:让幼儿设计出自己心中未来的水果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身边的水果真是太了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说明这些水果对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因为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很多。孩子的一句:“怎么那么多啊。”油然而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孩子能说出很多水果的名称,但是对水果与季节的关系还不太了解,我将这个问题留给他们回家自己找大人寻找答案。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人的一生是个美丽的过程,通过谈话、观赏课件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美好、远大的理想。

2、教育幼儿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重点:

感知人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美好的理想。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画纸、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观看短片播放短片,教师讲解:

⒈教师:动画片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呢?(小种子)教师:它又学小鸭子又学小猴子是为了干什么呢?(寻找自己的理想)⒉小种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后找到了吗?还长成了花,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它很开心的笑了。在它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它的什么精神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欣赏一遍:应该勇于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堆社会有用的人。

二、播放幻灯片:出示一系列"美丽人生"的图片,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如:生日照,结婚照等。

引导幼儿感受人生的美好,要珍惜生命才能享受这个美丽的过程。

三、播放幻灯片:请幼儿欣赏教师的"美丽人生"。

老师也有我的美丽人生,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

⒈最后由:"而今后老师还会有很长的时间,还要去学习,继续去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理想。"引出:小朋友们,你们以后会是什么样?你们有美好的理想吗?

⒉集体讨论。

⒊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给幼儿分组:把自己的理想在画纸上表现出来。画完了,如果愿意,可以讲给身边的老师听。

教学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学会用颜料的先后画出排水画。

通过观赏画出菊花的形态特征。

经过欣赏知道排水画与其他绘画不同。

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一盆盛开的菊花油画棒、水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菊花

1、小朋友知道这是这是什么花吗?

2、我们都来仔仔细细看看菊花的形态,菊花长的好不好看啊?

3、小朋友们谁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菊花的形态?

4、那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把菊花的形态在画上体现出来好不?

5、老师要教你们一个新画法,画出菊花的形态。

二、了解颜料运用

1、老师先给你们画一幅菊花,让你们来欣赏好不?

2、老师画完了,小朋友看出来有什么不同没?

3、对!颜料用得多,颜料在涂抹时要按顺序……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画法,这种画法叫做排水画。

5、这种画法好不好玩?那我们快来学学吧!

三、学绘画菊花

1、先用油画棒画出菊花的形态和轮廓,再涂上颜色。

2、选用一个自己喜欢的水粉色水彩笔,一步步的左右涂,要有顺序。

3、教师可以先教的画,再让幼儿动手画,教师指导。

教学结束:

互相欣赏作品,说说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中班社会美丽的花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了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征,能叫出名称。

3、能关心、爱护幼儿园里的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户外正开放的菊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园内观察园内的花卉,运用语言、表情诱发幼儿观察兴趣。

2、提问:这里的花漂亮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自由交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指着远处的菊花问:那是什么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师:让我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活动的重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菊花的外形特征。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时刻提醒、引导他们参与观察活动,能发现同伴找出的菊花的特征。)

3、提问:菊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像什么?菊花的叶子是什么颜色?像什么?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所看见的菊花的外形特征。

(这是难点,能力强的幼儿要能说出菊花的主要特征,能力弱的幼儿要知道这种花叫菊花)

三、结束部分

1、提问:花儿真美,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呢?(激发幼儿爱护花的情感)

2、师生一同念儿歌:

秋天到,菊花开,

红的红,白的白。

像面条,像火焰,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还发现在活动中幼儿似乎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未能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总是教师在提问?为何不鼓励幼儿发现菊花其他的秘密?如果我们能给幼儿提供几盆真实的菊花供幼儿尽情的观察,是否就可以鼓励他们在看一看中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整理出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兴趣点,从而教师再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发现、交流、讨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开放和充满质疑的情境中学习,在不断体验探索中感受成功和乐趣。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1000字通用10篇


充分的将教学与德育相融合,有经验的教师教案会写得简略,新教师会写得详细,在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会反复思考教法,学法。一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中班语言悯农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诵读、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认识牵牛花的生长特点。

(2)利用挂图,学习理解新词:篱笆。

(3)通过理解诵读儿歌,使幼儿获得快乐。促进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从中得到快乐。达到正确的背诵。

活动准备:

牵牛花爬上高楼,树梢,东墙的挂图一幅,活动牵牛花一朵;绿细绳,筷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察挂图,初步感知画面内容

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好看的画,想看吗?

那好,先答应老师两个条件:1、要安静的看,不要出声音;2、要认真地看,把话的内容都记到脑子里去,老师要问的。能做到吗?

(幼儿观察挂图)

提问: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答案,介绍高楼高,树梢长,东墙滑,篱笆细的特点。

二、牵牛花的生长特性

提问:牵牛花为什么要爬到别的东西上面呢?

(用绿细绳和筷子演示,使幼儿明确牵牛花的蔓细长,软,不能自己站起来,所以必须缠绕着别的物体往上爬。)

三、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中的快乐气氛。

(1)激发兴趣。牵牛花有的爬上了高楼,有的爬上了树梢,有的爬上了东墙,有的爬上了篱笆。可是有一朵牵牛花,却哪也没有去,她在那呢?小朋友看(出示活动牵牛花,贴于挂图中的地上),她为什么躺在这呢?听老师来说一首儿歌。

(2)示范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牵牛花为什么躺在地上?

小结:引导幼儿总结原因,结合开始部分中高楼高等的特点。

(3)学习儿歌。

跟老师看着挂图一起说。

老师小声说,小朋友大声说。

请一个小朋友看着挂图领大家说。

(4)联系巩固

老师一句,小朋友一句连接说。

(5)活动延伸连锁调

提问:老师说的一句的前面和小朋友说的一句的后面是怎样的?

这种儿歌叫什么名字?(连锁调)

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叫……?(小苗圃)一起说一下。再说一遍牵牛花,比较其异同。

小结:明确类似特点的儿歌叫连锁调,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帮助小朋友找这种儿歌,然后教给老师说。

附儿歌:牵牛花,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受诗歌的趣味,能独立进行书面阅读。

2. 能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认读重点字词:汽水、透明、气泡、浮、海洋、喝、吐。

活动准备

挂图、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线上活动,游戏:泡泡堂。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念儿歌泡泡堂、泡泡堂、泡泡堂里泡泡多,大泡泡转一转,小泡泡跳一跳,大风来了不见了。

二、感知活动

1. 教书出示装有汽水的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分发给个别幼儿品尝,请幼儿说说喝汽水的感受。

2. 教师摇晃瓶子,让幼儿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看到的现象。

3. 欣赏诗歌。

教师:你们想知道有一个小朋友喝汽水时发现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 教师发书,幼儿自主阅读。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三、理解活动

1. 出示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挂图,尝试了解诗歌内容,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小朋友发现了汽水的什么秘密?教师出示大字卡“汽水”。

2. 教师一边引导幼儿理解,一边出示大字卡,认读重点字词。

(1)为什么说透明的汽水瓶里住这一条看不见的鱼?

教师出示大字卡,“透明、汽水、气泡、浮”引导幼儿理解汽水里有许多气泡,就像鱼吐出的泡泡,所以就像有一条看不见的鱼住在汽水里。

(2)把汽水喝进肚子里,看不见的鱼去哪里了?引导幼儿充分想象,感受诗歌的幽默和童趣,教师出示大字卡“海洋、喝、吐”。

(3)教师朗读诗歌,幼儿划指跟读。

四、游戏活动

游戏:对对碰,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拿图片,一组拿字卡,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对对碰对对碰是我的朋友碰一碰,边念儿歌便找到相应的图片和字卡。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的整理自己的物品。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

2、学习比较完整的讲述故事中几种动物清洁地球的本领。

3、喜欢小动物,树立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准备:幼儿观看过垃圾厂,了解认识垃圾分类处理的情况,初步了解清洁工的含义。

2、电脑、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谁会帮助地球公公做清洁工,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

(点击问题按钮,观察图片。)

师:他们生活的家园遭到了破坏,他们不得不离开这里。在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天气变得灰蒙蒙,小狗和小女孩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帮助小狗和小女孩引入故事主题

师:为什么他们住不下去了,我们的地球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怎么让我们的地球变得美丽清洁呢?

2、逐一观察课件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创编讲述。

师:谁来了?(海鸥、鲫鱼、乌鸦、秃鹫、蚯蚓)他们各自都在干些什么,他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幼儿自由创编讲述)

二、说一说地球公公招聘清洁工的故事,学习比较完整的讲述故事中几种动物清洁地球的本领。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师:天色灰蒙蒙的,路边的一株株小草,一棵棵大树都枯萎了,黄黄的'树叶飘零了下来,落到了小狗和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背着她喜爱的娃娃和她喜爱的小狗流着伤心的眼泪,走在泛黄的小路上不知道去哪里。因为他们的地球公公遭到了破坏,身上变得脏兮兮的,于是地球公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招聘地球清洁工。

师:地球公公想了什么办法?(招聘地球清洁工)

2、继续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1)幼儿与教师集体讲述

海鸥

师:海鸥有什么本领,它适合在哪里做清洁工?(大家好,我是海鸥,我能把人们扔在海里的面包皮,剩饭剩菜,死鱼都吃掉,我来做海面上的清洁工。)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海面上的清洁工,张开你尖尖的嘴巴,吃掉人们扔在海里的剩饭剩菜、死鱼、面包皮。(先张开小手飞一飞,用手做嘴巴)海面上变得干净极了。

鲫鱼

师:鲫鱼有什么本领,它适合在哪里做清洁工?(大家好,我是鲫鱼,我是河里的清洁工,我会吃掉水草、水虫和垃圾)

师:你们想做河里的清洁工吗?让我们来说一说做一做,大家好我是鲫鱼,我是河里的清洁工,我会吃掉水草、水虫和垃圾。(鼓励幼儿边做动作边说)

(2)幼儿倾听,分组自由讨论:

师:乌鸦、秃鹫、蚯蚓他们分别有什么本领?适合在哪里做清洁工?《鼓励幼儿用动作边说边讲》

乌鸦

师:乌鸦有什么本领,它适合在哪里做清洁工?(大家好,我是乌鸦,别看我长得黑黑的,我能吃掉苍蝇下的蛆,和脏脏的爬虫,我当地面上的清洁工最合适了。)

秃鹫

师:瞧,谁飞来了?(秃鹫)秃鹫会有什么本领呢?大家好,我是秃鹫,草原上的动物病死了我会把他们吃掉,我做草原上的清洁工最适合了。

蚯蚓

师:蚯蚓有什么本领,它适合在哪里做清洁工?(大家好,我是蚯蚓,我能吃掉地下的垃圾,再把它变成肥料,我来做地下清洁工最合适了。)

(3)地球笑了,播放课件

师:哈哈,你们都有自己的本领,太好了。海面上、草原上、陆地上、江河里处处都需要清洁工,你们各个都合格,都当我的清洁工吧。

三、想一想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喜欢小动物,树立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师: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小动物都在保护地球环境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不乱扔垃圾,随手捡垃圾,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我们的地球就会越来愈来美丽漂亮了。

四、玩一玩,体验做环保小卫士的乐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用的垃圾,他们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可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去哪个垃圾桶里,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废纸类、金属类、玻璃类、(认识三个垃圾桶)

垃圾:纸巾盒、玻璃杯、易拉罐、钉子、灯泡

教师小结:纸盒纸盒放进废纸类,玻璃杯玻璃杯放进玻璃类,易拉罐易拉罐放进金属类,钉子放进金属类,灯泡灯泡放进玻璃类。哇,你们真棒,都是一位位能干的环保小卫士。

活动延伸:

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还可以做哪些事情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认识理解情景表演中的内容,学习交往的语言,发展表达能力;

2、 尝试以故事提供的线索进行迁移性的讲述,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

3、体会小动物间相互帮助的行为,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活动流程:

一、观察讨论布置的场地

二、情境表演,练习交往的语言

三、认识小鸭子的特征

四、小组讲述、竞赛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布置的场地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桥为什么会断?桥断了你用什么办法过河?

活动的导入主要是为了引出“过河的办法”,因此我把问题的讨论放在第三个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教师应合理安排好导入活动的时间

二、情境表演,练习交往的语言

老师以妈妈的口吻告诉小朋友,有一种小动物能帮助我们过河。引导小动物按故事的情节进行表演,鼓励小动物与小鸭子大胆地对话。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幼儿通过老师的引导讨论,认识了小鸭帮助小动物过河的情节,重点学说小动物和小鸭之间的对话。于是我采取了个别示范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个别示范和集体教学的教学目标都是侧重练习幼儿“说“的能力,但情景表演中肢体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指导幼儿语言和肢体两种表现形式相结合

三、认识小鸭子的特征

引导幼儿找出小鸭子的特征:会游泳、身体像船、有翅膀

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巩固认知小鸭的外形特征和本领,才能更好地认识故事内容的科学性。我运用了图片视频这类直接的媒体形式进行直观又真实的教学

四、小组讲述、竞赛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比赛讲述

由于前面环节时间有所拖沓,因此给幼儿分组讲述的时间较少,且最后没有进行集体展示

如果环节控制紧凑,时间允许,可以请一组幼儿进行展示,教师的点评也是给其他幼儿的指导,在课后的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讲述表演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说儿歌,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2.尝试根据儿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初步发展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掌握前、中、后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1.《鱼儿游》儿歌。

2.两至三首不同类型的歌曲。

活动过程:

1. 出示《鱼儿游》儿歌,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鱼儿游

鱼儿游向前,

鱼儿向后转,

向上跳一跳,

转个大圆圈。

2. 请一位幼儿按老师的指示,做向前游、向后转、向上跳和转圆圈的动作,给其他幼儿做示范。

3. 播放两至三首歌曲,请幼儿从中选出适合为扮演鱼儿游动做伴奏的音乐。

4. 播放音乐,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条鱼,随着音乐,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5. 音乐停下来时,老师请幼儿做"造型",并根据当时幼儿的位置,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理解前、中、后的概念。

活动评价:

1.能说儿歌《鱼儿游》,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有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

3.能说出自己的位置。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谈西藏美食的话题,对西藏美食感兴趣。

2.能积极地倾听并能围绕话题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了解西藏饮食文化,重点了解糌粑的文化。

活动准备:

1.实物准备:糌粑、奶渣、黑马茶或酥油茶。

2.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幼儿表达自己的见解。

指导语: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

指导语:是的,(第一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吗?它和湖南的建筑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自西藏,湖南人喜欢吃。。。。。,可是我们西藏的人们喜欢吃。。。。。。那你们知不知道我们西藏人都吃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

二、欣赏西藏饮食图片,并围绕话题谈论。

1.出示图片,引发幼儿观察、猜测、讨论,控制集体和分组讨论时间后单独请个别发言。

指导语:那我们看看西藏人经常吃些什么?

2.教师结合图片总结并分别指出:我们西藏人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

指导语:藏族的饮食,牧区与农区稍有不同,但也有共同点,都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

三、出示糌粑的图片及实物糌粑,一次讲解糌粑的由来。

1.引导孩子们跟随教师说一遍:糟粑,同时可加入教师夸张表情和动作形容它的美味。

指导语:这是西藏人喜欢吃的青棵面,藏语叫糌粑。白白的,味道香浓,你们跟随老师说一遍:糌粑。你们想想它是用什么做的?

2.教师清晰地提出倾听要求,幼儿欣赏以及观察。

指导语:那我们看看糌粑到底是怎么做成的?看图片的同时倾听老师讲,待会儿我要请你们来回答问题。

3.引导幼儿回答发现不一样的工作的地方。

指导语:请谁愿意告诉大家做糌粑的过程中要做哪些工作?

小 结:糌粑是将用青棵炒熟后磨成的细面之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做糌粑时很辛苦。

四、引导幼儿谈论糌粑的用途。

指导语:你们在看图片时看到那些人是怎么吃糌粑?我们来模仿画面上的西藏人吃糌粑吧!可以加入动作,来孩子们动作做起来吧。

指导语:糌粑除了好吃、饱肚子外,糌粑对糖尿病有好处,它可以治病。

五、介绍食用方法和进行示范,幼儿品尝西藏美食,体验吃糌粑的感受。

1.激发幼儿对品尝西藏美食的兴趣,体验吃糌粑的感受。

指导语:云彩老师带来了好吃的西藏美食,小朋友们想不想尝尝?

指导语:请小朋友们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请男孩子轻轻的搬椅子,再请女孩子轻轻的搬椅子后洗手、拿杯子。我们要品尝西藏的糌粑、奶渣、茶。

2.介绍食用方法和进行示范。

指导语:它可直接放入口中吃,称糌干粑。在家中吃牛肉时候想吃糌粑的话,奶茶烧开后倒入碗中,加入酥油、奶渣,待化开后,加入格粑粉,迅速用右手4个手指将其搅拌均匀,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酥油茶或奶茶。你们以后想要来西藏旅游必须了解的藏族饮食文化。

活动延伸:

幼儿品尝糌粑、奶渣、茶。

指导语:每个人都尝一点,可以直接吃,谁先尝完了,告诉大家你吃糌粑有什么感觉?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仿编诗歌,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愿意参与诗歌听赏活动,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课件、小鸟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小鸟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鸟)

2、喜欢它吗?为什么呀?有许多小动物也很喜欢它,想留住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吧?

二 欣赏诗歌

1、教师念诗歌一遍,提问:你听见了吗?还有谁也喜欢它呀?(小狗,小猫,小兔)

2、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小鸟,想留住它,那它们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诗歌。

三 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

1、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它是怎么做的呀?(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怎么样的积木房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搭),哇,多漂亮的积木房子呀?你们喜欢吗?我也很喜欢,那小鸟会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没有自由),学习扑扇着.

2、睢,小鸟又飞进谁的院子里了?小猫想留住小鸟吗?那它会想什么办法呢?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真是只精美的小笼子,多精致多美丽呀!这可是小猫用竹子编起来的呀?它用了个什么动作?小鸟会喜欢吗?为什么?)

3、 这次小鸟又飞进哪了呀?小 想留住小鸟,它是怎么做的呢?(栽了一棵小树苗),哎,这次小鸟会留下吗?为什么?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呀?

4、树才是鸟儿的家,那我们应该保护树,让小鸟有温暖的家,哎,小狗和小猪也明白了:树才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瞧,他们拿着铁锹种树去啦!

四 完整学念

1、老师告诉你们哦,把这些图片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题目就是.

2 、老师看图片念诗歌.

3 、好听吗?我们看着这些图片,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说一说吧!

4 、真好听呀,我还想听,你们能在念一遍吗?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及故事发展思维导图。

2、绘本人手一本。

3、表演用道具:可分割的大西瓜;棍子、铁铲等工具 。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西瓜和小蚂蚁画面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1、这是一片怎样的西瓜?

2、谁可能会最早发现这片西瓜?

二、提出猜想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播放绘本 PPT 的 P1 页,幼儿观察讲述画面的内容。

2、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面(P2)提问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讨论:

(1)蚂蚁们一下子就吃饱了,可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

(2)你猜蚂蚁队长在说什么?(幼儿简单讨论,引出搬回家)

3、猜想活动:教师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幼儿的`猜想。

(1)小蚂蚁们会怎样搬西瓜呢?

(2)蚂蚁的数量太少搬不动怎么办?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看到西瓜搬不动,你会怎么办?

二、幼儿阅读绘本,梳理故事脉络。

1、幼儿人手一本图书快速阅读,教师提醒幼儿在书中寻找猜想问题的答案。

2、帮助幼儿在思维导图的索引下,对比幼儿的猜想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蚂蚁们吃西瓜——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大家一起办搬——叫帮手、用工具——大西瓜切小块——分工行动

三、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扮演蚂蚁小队长引领幼儿表演故事 2-3 次。

四、观看 PPT 在讨论中赏析故事的结尾。

1、出示西瓜皮图片 P9,幼儿讨论。

2、瓜肉都搬走了,还剩下西瓜皮有用吗?

3、看看蚂蚁们是否和你们想的一样,它们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4、出示滑梯图片 P10。蚂蚁把西瓜皮当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五、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的精神。

1、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动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2、总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

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末,在这本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 不同,孩子可以讲出很多好玩的故事。我使用了观察法、迁移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 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细节,猜测故事情节,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充分发挥了幼 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教师只是以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 份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 两点。绘本阅读教学中要优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最终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幼儿园应坚持绘本教学不松懈。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给朋友带来快乐。

2、萌生给别人带去快乐的意愿和行为。

活动准备:

1、表情图(正面为微笑的表情,反面为哭泣的表情)

2、人手一张空白圆形卡片,记号笔,信封

3、挂图(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变脸的游戏。当老师出示笑脸,你们就变成笑脸;当我出现哭脸,你们就变成哭脸。(正是笑脸,反是哭脸)

2、谁来说一说,当你表演笑脸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当你表演哭脸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你喜欢哪一张图片?为什么你喜欢微笑的表情?

4、总结:原来,微笑会让你们想到快乐的事。

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一)引出故事

1、可是,有只小蜗牛却在哭,一点都不开心。

“小蜗牛,小蜗牛,你怎么了?”——小蜗牛悄悄的告诉老师,它心里很着急。

2、你们猜猜,小蜗牛为什么着急?

3、小蜗牛到底为什么着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名字叫《微笑》

(二)讲述故事段一

1、故事先讲到这里,你们说小蜗牛为什么着急?

2、小鸟、大象、小兔都为朋友做了什么?

(先出示动物图片,再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对应图片,相对应的讲述)

3、那小蜗牛能为朋友做什么呢?你们有没有帮小蜗牛想到什么好办法呢?

(三)讲述故事段二、三。

1、你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蜗牛是不是也想到了呢?我们继续来听听故事。

2、故事讲完了,小蜗牛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它要给朋友什么?——送微笑

3、他是怎么想到把微笑送给朋友的?

4、朋友们喜欢蜗牛送的微笑吗?他们是怎么对蜗牛说的?

5、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个故事,能干的小朋友跟着一起说。

三、送微笑

1、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朋友,森林里的朋友都很开心。

2、你们想不想也给你的好朋友带去快乐?

3、都想啊!那我们也学学故事里的小蜗牛,等会请你在小纸片上画上你甜甜的微笑,放在信封里,送给你的好朋友,给好朋友带去快乐吧!

教学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弱,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在讲述故事时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较局限,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再听 老师完整讲述。另外教师在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时,把重点放在幼儿绘画出快乐的笑脸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继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I、设计意图(一)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二)儿歌《哈哈镜》来源于中班主题"图形宝宝"中科学活动《哈哈镜》,幼儿对哈哈镜很感兴趣,给幼儿上一节关于哈哈镜的语言活动来加强幼儿对哈哈镜的认识了解。

(三)中班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可以按照儿歌的结构来替换新词,让幼儿有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生动、更有趣。

II、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儿歌《哈哈镜》班级:中班课题领域:语言授课人:XX

一、活动目标

(一)情感目标: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变化。

(二)技能目标: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

(三)认知目标: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哈哈镜,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各一个;

(二)知识准备:幼儿在科学活动《哈哈镜》中已看到小猪照镜子的变化,知道哈哈镜的神奇。

三、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手指游戏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小儿歌做动作)

【环节小目标】 整理幼儿情绪,提醒幼儿此时的注意力应该集中,让幼儿安静并尽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集体活动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当魔术师吹泡泡,泡泡泡泡变大了(幼儿手拉手成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幼儿手拉手成小圈),泡泡泡泡变高了(幼儿手拉手举高),泡泡泡泡变低了(幼儿手拉手放低)。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初步体验大——小、长——短。

2、出示各种卡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贝,它也会变魔术(出示哈哈镜)。它邀请了小老鼠、大象,还有小花、大树。看看哈哈镜将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卡片放在哈哈镜前面)。

幼儿:小老鼠变大了,大象变小了,小花变高了,大树变矮了。

小结:哈哈镜将小的变大,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矮的变高了。

环节小目标:让幼儿自己观察哈哈镜给各种卡片带来的变化,提前感知儿歌内容。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师:小动物、小花、大树看到自己的变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正面感知儿歌内容。

4、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会儿歌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儿歌?(想)现在老师念一句,请你们跟着念一句。(然后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

(2)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的变化。(引导幼儿从小、大、长、短的状态来做动作)环节小目标:

A、让幼儿亲自感受儿歌内容;

B、用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5、幼儿集体完整地念儿歌(要求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整齐的念出来)环节小目标:检查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三)扩展活动,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师:神奇的哈哈镜真有趣,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高的能变矮,矮的能变高,还会将谁变了呢?变成什么样了?(出示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幼儿:小兔变大了,狮子变小了,小草变高了,房子变矮了。

师:那我们将这些动物放进儿歌里来念一念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小兔照照变大了/狮子照照变小了/小草照照变高了/房子照照变矮了。)环节小目标:A、进一步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B、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四)结束活动:游戏"我也变"师:现在我也请每个小朋友排队来照一照哈哈镜,看看哈哈镜将你们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排队一个一个的照哈哈镜,要求幼儿不要插队,不要拥挤)(五)活动延伸1、在语言区角里投放一些大小、高矮、胖瘦的事物卡片,也将哈哈镜放在里面,同时在墙上附上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事物卡片来仿编更多的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2、让幼儿认识凹面镜及凸面镜,探索哈哈镜的镜面凹凸的不同给事物带来的异样变化。

活动反思:

在科学发现室里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有更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初步进行试上后发现,其实这首儿歌还是蛮简单的,加上有趣的课件辅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难度上没有什么层次性,所以第二次试上时我有所调整,将仿编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学习儿歌的部分也加快了节奏,最后在上完展示课后,发现还有很多部分需要调整,比如说后面的游戏环节其实可以放到开始部分作为导入,仿编部分可以问幼儿哪些小动物想把自己变大呢?这样更有重点有目的性,在学习儿歌的部分图标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个过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号代替,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创编做铺垫。

以上有自己的感悟,同时也有同事和领导们的建议,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从目标还是过程再到提问乃至语气语调,对于这些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再次感谢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同事和领导们,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去的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