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4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导语】《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写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1、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挑战!

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司马光)

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乌鸦)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

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领、零、岭、龄……)

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是不错,帮助玲玲找了这么多的兄弟们。(学写“玲”)现在我们把玲玲的名字写在田字格里,就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笔画)。同学们会写了吗?

我们在本子上写上玲玲的名字。(生写,师巡视)

看谁写得既美观又漂亮。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他写的是不是好看,如果他写得漂亮,就在那个字的旁边画上一颗小星星。(相互检查)

2、大家写得真好看,如果你在坐的精神点,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玲玲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滴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呦!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大家听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表情里,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想不想自己读?

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3、大家读得多认真啊!一起说说这篇课文共分了几个自然段?

下面就请十名同学来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分段朗读课文)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

你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玲玲的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还想读读下面的话?(出示段落)。(指明读)

(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

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老师说,你们猜:小羊开口说话了!(详)

(认读“详”)这个字就读“xiáng”,大家一起读。(指名读)它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

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副、福、蝠、富……)

“幅”是个量词,谁能给它找朋友?(一幅画、几幅图……)

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一起读。(指名读)师:谁能帮它找朋友?(奖励、奖品、抽奖、奖状……)

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准确、流利地读一遍啊?

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

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

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字卡“叭”)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

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这个字还读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脏。

脏,心脏。

同学们,指一下自己的心脏在什么地方?

(师也抚摸心脏)在你胸前的左侧。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谁能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再读一读?

(2)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玲玲画了一只小花狗。(出示图小花狗)

玲玲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呢?

你能读读爸爸说的话吗?

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可爱呀!(出示句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咱们一起读一下句子。(齐读)

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怎么样了?(出示句子)JaB88.com

这时玲玲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一遍这句话。(齐读)

玲玲的爸爸真是一位好爸爸,能指点玲玲作画,爸爸多关心玲玲啊?哪些句子还能体现出爸爸很关心玲玲?自己找找。

(学“催”)这个字就读“cuī”,一起读。(指名读、分排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的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催促你赶紧上床睡觉啊?

还有哪些句子啊?

(3)师: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也很高兴,爸爸是怎样说的?自己找找。

现在谁来当爸爸,再和玲玲说说话?

(出示句子)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字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个字就是“筋”。

(学习“筋”)。和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师:谁能给筋找朋友?(脑筋、皮筋、动脑筋……)

这个字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观察这个字的字形、结构、笔顺)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边写边讲解)大家会写了吗?

在本子上写上“筋”。(师巡视,写完后互相检查,画小星星)。

我们全体男生再当爸爸读一遍这段话。(男生齐读)

(4)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以后,我们也碰到像玲玲这样糟糕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五、总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出示句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

板书:玲玲的画

哭笑

花弄脏画小花狗

(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反思一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开始,我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课题。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四、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理解爸爸的话是本课的主题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变坏事的事其实很少。

我在课堂中,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反思二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成功之处:

1.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不足之处:

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阅读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树》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导语】《猴子种树》是语文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第12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加思考,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拨掉,结果什么树也没种成的故事,告诉人们: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否则必然一事无成。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角色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及果树图片、动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想不想跟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

2.出示猴子图片,学生和猴子打招呼。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4.过渡:可是啊,猴子说想要成为它的好朋友,必须“闯五关 斩六将”。你们有没有信心?好,既然大家都有信心,那我们现在开始闯关吧!

第一关:字词关

出示生字宝宝,学生齐读。

第二关:初读关

出示课文内容,学生齐读。

二、深入读书,研讨体会

第三关:精读关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猴子开始种的是什么树?你知道猴子是怎样照料梨树苗的吗?从这可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2.交流反馈。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7自然段。

1.分好学习小组:第一组乌鸦组,学习第2、3自然段;第二组麻雀组学习第4、5自然段;第三组杜鹃组学习第6、7自然段。

2.出示学习提纲

(1)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小组选择学习的自然段。

(2)画一画:各组成员用“ ”分别画出乌鸦、麻雀、杜鹃所说的话。用“﹏﹏”画出猴子是怎么想的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乌鸦组汇报学习情况。① 乌鸦组成员齐读2、3自然段。

② 指名学生读出所画的句子。

③ 理解:“农谚”和“梨五杏四”。

④ 用“耐心”口头造句。

⑤ 教师范读。

⑥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2)麻雀组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学习情况。

(3)杜鹃组汇报学习情况。

① 出示课件:按课文内容填空。

② 学生读文后,完成填空。

③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8、9自然段。

① 指导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② 学生讨论:梨树、杏树、桃树都成活了,可是猴子左等右等,樱桃树却没有成活,为什么呢?

③ 交流反馈。

第四关:升华关

讨论平台: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问题出在哪呢?是上了鸟儿的当吗?那么树没种成怪谁呢?

第五关:总结关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习题。

三、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指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动物,把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四、知心对话,思想熏陶

1.看到猴子因为没有耐心而没有种活果树,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呢?

2.小猴子也有话对你们说,听听它要说什么吧。(播放录音)

3.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4.学习了课文后,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画一画: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

2.演一演:课后找同学演一演。

3.讲一讲: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案二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猴、梨、将、谚、拨、樱”6个生字,会写“拨、掉、杜、肥、短、将、鸦、梨”8个字及以下词语:拨掉、将来、乌鸦、梨树。

2、分角色朗读。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师:猴子、乌鸦、麻雀、杜鹃的头饰、课件。生字卡、收集谚语。

教学策略设计:

1、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4、合作学习、精心设计。

5、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很喜欢动物朋友吧!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哪位好朋友?(出示“猴子”头饰,并贴在黑板上)那“猴”字大家认识吗?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下来。(板书“猴”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猴”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果不认识,争取怎么记住它呢?在你的印象中,猴子是个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猴子种树”这篇课文,看看这只猴子表现得怎么样?

二、阅读、识字

(一)交流读书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后,老师出示课件: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努力地记住字形。2、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纠正字音。如“结果”在这里是开花结果的意思,应该读“jie guo ”。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反馈易读错的字、词、句,并进行练读。

(4)再指个人或小组读。

(四)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6个生字)齐读、个人读、比赛读)、交流识字方法。

(五)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出示课件3),然后描红、写字、评价。

(六)读词,并交流谚语、农谚。(出示课件4)

(1)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谚语。⑵教师出示谚语。

学生填空:三百六十行, 。

天下无难事, 。

书读百遍, 。

三、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5:我会合作:1、课文一共写了( )组对话;

每组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组对话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想一想、试一试怎么读才能读好乌鸦、麻雀、杜鹃和猴子的话呢?

(2)小组练读、指名读、评议、再练读。(教师指导朗读,并适时地进行范读)

(3)组织学生读下面的一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然后组织学生用“耐心”说话)

(4)指导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表现出猴子失望的心情和对猴子做法的惋惜。

(5)交流讨论:猴子为什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你认为怎样做才好?

(6)内化语言,表演故事。(引导学生把动物们说话的动作和语言演好)

四、拓展知识,积累语言。

(1)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学着写几个在空花朵上。

(2)读《自主阅读》中的《猴子种玉米》和《没有耐心的耐心人》,体会其中的道理。

板书:

种梨树——五年太长

种杏树——四年太长

猴子种树 种桃树——三年太长 一事无成

种樱桃——没有成活

不能盲目听信人言,做事要有耐心

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自己的种植计划,最终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针对我班学生不好动,不喜欢发言这些毛病,又因为在学习这篇课文的2、3自然段与4、5和6、7自然段的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因此,教学中,我以2、3自然段的学习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杏树,最后落脚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并让学生互相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我认为朗读是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自己先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以朗读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做到以读代讲,甚至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但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最后总结全文只有少数人能讲的不错,大部分学生心理明白却说不出来,或者干脆不说。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


【导语】《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资料。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但谁知道它小时叫什么?是什么样儿的?

这就是小蝌蚪。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连贯,思考,有什么明白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3)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4)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5)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6)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4、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A、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B、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蝌”、“蚪”、“甩”,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鲤鱼 四条腿、宽嘴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复习巩固。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全班齐读1、2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

(2)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3、学习第五段。

(1)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2)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4)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4、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总结:

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龟”、“忙”、“披”、“短”,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先长什么,后长什么,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乌龟 绿衣裳、头顶上有大大的眼睛

青蛙 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两只大眼睛

反思一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因为乌龟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没有见过呢!不认识也是正常的,所以乌龟就笑着告诉小蝌蚪关于他们**的信息。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豪地说“我会读”。

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还提出让学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

反思二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想不想猜猜?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说出了谜语,学生猜出是小蝌蚪。然后,直接进入课题。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 《树之歌》教案及反思


【导语】 《树之歌》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反思一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时间设计不合理,读课文占用了书写的时间,导致书写时间过少。

改进措施:

在备课时,在多关注一下备学生,减少一位学生的原因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反思二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

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有趣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导语】《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语文园地一》中的内容。 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教案

文本解读 《有趣的动物》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本课主题聚焦,围绕“有趣”来谈,且介绍的是“有趣的动物”。笔者以为,这种“有趣”不仅仅是说的人这么认为的,也应该让听的人认同这种看法。教材中也明示了本课的目标应从一年级的“敢说”“说清楚、听清楚”向“说清楚、听明白”发展。“听明白”意味着不仅要听清楚,还要能听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相比一年级的交际内容,学生的语言表达需更加规范、丰富和具体。 创设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因此,只有创设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情境,才能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所以,笔者改编了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创设了“动物王国趣味交友会”的活动情境,从动物的外形、习性、独特功能等方面介绍,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交际,乐于表达,养成良好交际的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互动实践中,了解一些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在情境中,围绕“有趣”把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清楚,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 3.在交际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会有礼貌地提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欣赏图片,走近“有趣的动物”。 交际情境一:聊一聊身边有趣的动物 1.出示话题,学生畅聊。 从小到大你一定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动物,在你熟悉的动物中,哪种是最有趣的?什么地方最有趣?请学生聊一聊动物名和它最有趣的地方。 2.小结“有趣之处”:有的动物样子可爱,有的习性有趣(吃、睡、玩……),有的具备特殊功能,有的本领奇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趣,让人喜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动物聊起,通过大量的网络搜索,定格了十几种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有家里养的、动物园看到的等,抓住该动物最有趣、最搞笑、最可爱的一个镜头呈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了真实的联想,拓宽了聊天的思路,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动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无痕地亮出了本课的主题——有趣的动物。) 交际情境二:动物王国趣味交友会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正在开交友大会,看,那么多有趣的动物都来参加了呢!咱们也赶紧带上头饰,化身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一起去参加吧! 1.教师示范,自我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 你们好!我是可爱的小猫。我想和你们交朋友,让我介绍一下我最有趣的地方吧! 我是小猫咪咪,我最喜欢玩主人的拖鞋了,大大的拖鞋软软的,好舒服。我钻进来钻出去,玩起了躲猫猫。我躺进去一看,哈哈,正好可以当我的床呢!(视频补充)我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2)交流小猫的有趣之处。 听了我的介绍,你觉得我哪里有趣?我是怎么把自己的有趣之处介绍清楚的?(关注内容和介绍时的表情、动作等。) (3)链接生活,语言增量。 我最有趣的一件事是玩拖鞋,你生活中见过的小猫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学生交流,如小猫玩绒线球、小猫抓老鼠、小猫啃鱼骨头…… 过渡:每个人眼中的小猫的有趣之处是不一样的,你能学着小猫的样子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介绍清楚吗?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和教师各自利用空余时间观察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制作了头饰。一戴上头饰,我们此刻就是“小猫”“小狗”“乌龟”“金鱼”“荷兰鼠”……课堂俨然成了动物王国趣味交友会的现场。通过教师“小猫”的示范引领,学生认识到“有趣之处”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从而明晰学生的角色意识。) 2.角色扮演,自我介绍。 (1)学生自由准备,用几句话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介绍清楚。 可以学着小猫的样子,加上表情、动作等,有困难的小动物可以借助提示,能干的小动物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板书:说清楚) (2)学生上台介绍。 哪个小动物愿意来介绍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跟大家交个好朋友?其他小动物认真听,听他有没有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板书:听认真) (3)交流评价。 他有没有说出自己的有趣之处,说得有趣吗?(有趣的地方说 清楚了才能吸引别人,交到更多的朋友。) 对这个你想交的朋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可以怎样有礼貌地提问?(板书:问明白) (4)明确交友的方法。 在交友会中,我们要做到先想再说,说得清楚;认真倾听,听得明白;补充提问,问得有礼。 (设计意图:努力营造充满趣 味化、情感浓厚的话语场,给予主动上台交友的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并请其他学生做到“认真听,听他有没有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当自我介绍的学生乐于表达,认真聆听的学生懂得尊重,彼此交友的欲望强烈,交际就显得活而不乱了。) 3.自由交友,互相介绍。 (1)自由交友。 你最想跟哪个小动物交朋友?用上这些办法,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用几句话完整清楚地介绍给对方。听明白的小朋友还可以把你交到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动物们兴致盎然地离开座位,相互介绍,自由交友。) (2)上台展示交友。 邀请朋友上台,相互自我介绍。(关注上台礼仪) (3)尝试相互介绍自己的动物 朋友。 你交到的新朋友是谁?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朋友吗? 生:这是我新交到的动物朋 友——小狗多多。多多的毛是黑白相间的,摸上去特别柔软,最有趣的是它最爱在主人回来的时候,叼着主人的拖鞋蹲在门口迎接,还摇头晃脑,尾巴一甩一甩的…… (4)交流评价。 上台的动物:你朋友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听了新朋友对你的介绍,你还有补充的吗? 台下的动物:哪些小朋友也想和这些有趣的小动物交朋友,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小结交友成功的法宝。 把有趣之处说清楚,在别人说的时候听认真,想了解更多的时候有礼问,就会吸引更多人和你们交朋友。 (设计意图:如何展开多种形 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也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互动中来。当学生学会了“独白”式的自我介绍,跃跃欲试时,自由交友环节就水到渠成地为交际对象打开了多扇对话的窗口,引发了学生的内在交往需求,从而产生了富有实效的“对白式”口语交际活动。) 4.扩大交际圈,介绍朋友。 亲爱的小动物们,请把你刚交到的有趣的朋友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吧,这样我们就能交到更多朋友!可以用老师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如果觉得你的新朋友没有你有趣,还可以再次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交际是层层递进、循环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交友的愉快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着口语交流,形成了交织的信息网,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了人际交往素养,收获了自信、快乐和满满的成就感。) 交际情境三:分享更多有趣的动物 1.分享交友的喜悦。 今天你交到了哪些有趣的动物朋友?你开心吗? 2.推荐更多和动物交朋友的 渠道。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动物吗?可以通过看课外书和动物主题的电视节目,给大家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期待下次的动物王国之行。

反思一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它既是一个人智慧的反应,也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永不过时的魅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课程标准的求和学生的口语发展实际,我想: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应该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应让学生有话可说、敢说、会说、乐说的境界。上完这堂课,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

优点:

口语交际课堂注重了课前准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上课前,我让学生提前观察动物的外形、习性,每个学生都有了说的内容,为课堂的口语交际奠定。

不足:

1.低年级口语交际要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才能有表达的欲望。而我在整个设计中缺少一个能贯穿全堂课的情境。

2.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语言太多,没有给其他学生充分交流、展示的机会。

反思二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它既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也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永不过时的魅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口语发展实际,我想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应该达到让学生敢说、会说、乐说的境界。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愿意与别人交流,并能认真听别人说,然后作出评价。这堂课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原来我很怕上口语交际课,通过这次的实践,我觉得口语交际不再那么遥远、那么神秘,其实也能让老师喜欢教,让孩子们喜欢上。综合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几点比较成功:

一、情境的创设

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为学生的交流创设了情境,把教室变成动物园,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一起参加在的动物园举行的“有趣的动物大聚会”,我则扮演大象阿姨受狮子大王之托来当这次聚会的主持人和评委,准备评选有趣的动物,大象阿姨主动向动物精灵大声打招呼,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大方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向身边的“小动物”打招呼问好。通过大象的自我介绍,引导动物从名字、样子、特点等方面进行自我风采展示。然后进入快乐的交朋友活动,最后评选、颁奖。通过这些有意思的活动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在生动逼真的情景中展开交际,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们能畅所欲言。

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在本节课上,我特别强调对学生“听”的要求。在老师示范自我介绍和猪笼草介绍的时候,我都先对学生的听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听,边听边记;如果有问题可以礼貌插话。”聚会结束还会评选出几名“听众”。孩子们很认真地倾听,并礼貌地质疑,比如有:只有“手指”大的“绒猴”喜欢捉“虱子”吃,这“虱子”是什么东西呀?这么小的“绒猴”怎么敢吃那么大的狮子呢?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开了,把课堂引向高潮。孩子都听得很认真,在评价他人时也能从语言和介绍的内容有趣在哪儿进行评价,并能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

三、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双向互动。我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首先是师生互动,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次口语课中,我以动植物的一员大象参加这次聚会,从一开始和孩子们的相互问好,活动中大象的示范介绍,课堂中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老师与学生互交朋友,无不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童话。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用拟人的方式,让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关注水的变化、水的不同形态以及水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兴趣。教案网准备了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2.学习书写10个汉字。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1.认读“滴、溪”。(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要点:“雹、雪、雾、露、霜”等。(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板块二朗读课文1.教读长句。(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1)出示短语: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谁会读?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板块三迁移运用1.说说水的变化。(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2.准确运用动词。(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3)请你来填一填。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2.重点教学:变、带、片。(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2)教师范写,生书空。(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4)交流评价。

反思一

《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反思二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通过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在讲课时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习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二、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字词为今后读好课文,开展有效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机械单调的识字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魔方识字,开小火车,找朋友,读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

三、整体把握,感悟变化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四、多媒体辅助,升华感悟

本教材是一篇知识性的科普短文,全文围绕一个"变"字,讲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形态。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十分缺乏,我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一目了然,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

五、拓展练习,感悟提升

课文在即将结束时教师以一首诗让学生体会感受水的用处,同时也将这节课的内容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整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师的评价语还应在丰富一些,同时对学生的上课表现的评语还应在具体而又有针对性一些,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语速还应在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段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汇总


【导语】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形状改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探究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

3、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玩变脸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玩一个变脸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老师用手在脸上这样一捏,老师的脸还跟原来一样吗?(不一样了)大家也像老师一样做一做变脸游戏,看谁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学生做变脸游戏,教师指5到6名学生上台表演。(注意不重复)

3、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让我们的脸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的脸发生变化是因为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形状改变了。

5、板书课题:8、形状改变了

6、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物体形状的改变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比如橡皮擦、铁丝、橡皮筋、海绵、气球等等。大家带来了吗?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学们带的东西真多呀!大家看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面是这个形状,那么大家能不能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改变呢?下面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

3、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用各种方法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尽量使同一种东西的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讲台演示自己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操作方法。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有的同学还使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家做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是的,这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力的作用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那么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预测结果:有关系,没有关系

3、不管有没有关系,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橡皮筋的小实验,探究一下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

4、出示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钩码3到5个、挂钩、一块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实验的方法:出示课本第26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方法。

6、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

(1)注意黑板上挂钩的高度要一样,便于我们记录。

(2)橡皮筋要用新的,这样弹力差不多,便于我们统计实验的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8、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

9、教师表扬学生在实验中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小结:正如同学们实验得出的结论一样。力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大;用力小,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小。力的大小和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1、同学们,用力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但是,用力不同,物体形状发生的改变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传统用力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的物体形状的方法产生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27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和比较,思考一下,传统的用力方法和现代用力方法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观察图片,仔细比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过去,由于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仅仅依靠自身的力气,改变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小。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变得更容易,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可见,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

5、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五、课堂总结

刚刚大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是的,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对物体形状改变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用力大,物体形状变化大;用力小,物体形状变化就比较小。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推和拉

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生活中有关推力和拉力的图片。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儿歌:

小脸蛋,捏一捏,表情丰富有变化。

小气球,压一压,一不小心会爆炸。小弹簧,拉一拉,长短弯折变魔法。他们变这又变那,你猜都是因为啥?

2、自由朗读儿歌,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最后提出的问题:你猜都是因为啥?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4、教师小结:是的,这些东西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

5、板书课题:7、推和拉

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拉力和推力。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吗?谁来做一做动作。学生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

2、教师:当我们做着推和拉的动作,并把它作用在物体上的时候,就产生了推力和拉力。

3、出示课本第22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谁在推,谁在拉?

4、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5、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作,用的是拉力。

6、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1)刚才大家初步区分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是推还是拉?

动作一:教师在教室门外推门而入。动作二:教师在教室里面拉开门出去。

(2)学生辨别老师同样是开门,哪一个用的是推力,哪一个用的是拉力。

(3)全班交流,教师讲解:是的,刚才老师同样是开门,但是在外面用的是推力,而在门里面用的是拉力。

(4)教师重复刚才的两个动作,引导学生确认老师的用力。

(5)下面请同桌之间合作,一个人做动作,另外一个人来猜一猜,看一看你们猜的准确不准确。

(6)同桌之间做一做你做我猜的游戏。

(7)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游戏进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8)教师根据刚才巡视了解的情况,有选择的邀请2到3组同学上讲台做一做你做我猜游戏。其他同学评价,进一步区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9)邀请一个学生做一做拉开抽屉和关上抽屉的动作,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两个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力?

(10)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式拉,用的是拉力。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11)板书: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学生读一读,明白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拉力大比拼1、同学们,拉力有大有小,有的拉力大,有的拉力小。下面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班上谁的拉力大,谁到哪里小。2、(出示拉力器)老师这儿有几个拉力器?哪些同学愿意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3、邀请3到5名同学进行拉力大比拼,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4、比赛开始,其他同学观看比赛,并且给他们排一排谁的拉力。

5、教师感谢参加比赛的几位同学,并表扬拉力的同学。

(二)推力大比拼

1、不但拉力有大小,推力也有大小。(出示课本第23页最下面的表格)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推力,谁的推力比较小,给他们排个序。

2、交流排序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三种运载火箭中,以长征7号的起飞推力,它可以产生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力的结果的影响。

1、出示课本第24页最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究竟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关键是要说清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大,右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小。因为左边的箱子是父子两人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去推这个箱子,所以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加上儿子的推力的总和,因此箱子是向左移动。右边的箱子是爸爸和儿子朝相反的方向推这个箱子,他们有一部分力已经相互抵消掉了,因此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推力减去儿子的推力的差。箱子是向右移动的。

2、出示课本第24页的下面两幅拔河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两幅插图,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拔河小队的拉力大,因为因为绳子中间的红布条是朝左边移动的,说明左边这一支拔河队的拉力比较大,把绳子朝自己这边方向拉动。

3、教师小结由这几幅图看来,拉力和推力不单有大小,它还有方向,你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我们在用力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力的大小,还要注意力的方向。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二、课后作业:观察一下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月光下的琴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月光下的琴声》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月光下的琴声》是一篇童话故事,以蜘蛛爸爸对儿子不好好儿捉虫竟迷上了音乐这件事,从不理解到欣然接受的态度变化展开故事。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一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13个,会写8个。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知识和生活习性。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在朗读中了解故事情节,在品读中体会蜘蛛爸爸对儿子的爱,引导学生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无私的爱。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信、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出示蜘蛛图,问: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来回答。)这只蜘蛛可是大森林里远近闻名的捉虫能手。有一天,它正在森林里捉虫子,邮递员送来了它太太的一封信。经它同意,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

导入语:假如你是蜘蛛爸爸接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样?(很生气)他为什么感到很生气?(引出:蜘蛛爸爸想让他的儿子将来也能当个捉虫能手,而他的儿子去学音乐了,所以很生气)板书:生气。决定回去看看。那么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故事《月光下的琴声》。

出示课题:10.《月光下的琴声》齐读课题,并认读“琴”字。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悟。

那么结果怎么样呢?板书:喜悦。请大家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词语:蜘蛛爸爸 宝贝 竟然 教训 休息

悦耳 倾听 惊动 选择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用上以上的词语)

师小结:我们通过刚才读课文知道:蜘蛛爸爸收到信后,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好好捉虫却迷上了音乐,就连夜往回赶,在路上他被儿子悦耳的琴声陶醉了,于是改变了想法,同意儿子学习音乐了。

三、理解课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关爱。

1、师:那么到底是怎样的琴声让蜘蛛爸爸改变主意,同意让小蜘蛛学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来和蜘蛛爸爸一起欣赏这月光下的琴声吧!

大家打开书,找到课文中写月光下的琴声的那一段大声的读读。(5段)

2 、让我们再来慢慢的小声读一遍,然后想想: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月光下的琴声怎么样?

预设:好听、动听、悦耳。

3、同学们:谁来说一说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琴声悦耳?

(那琴声时高时低,像一阵阵拂面的清风,洗去了蜘蛛爸爸的疲劳,那琴声时快时慢,像是从山涧流出的小溪,滋润着蜘蛛爸爸的心田。

解释:

第一句:那琴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变化,有节奏。像清爽的凤吹在脸上非常舒服。

第二句:山沟流出的水清甜,喝一口就像喝了甘露一样,爸爸听到这琴声就像喝了这样的水一样甜到心里。

4、现在老师提了更高的要求看谁读的更好。老师给大家放上音乐,请大家听着音乐,不出声的在心里大声的读读这段,开始吧。(播放课件)

(音乐停止)谁来给大家读读。

5、请看大屏幕,(师指导背诵)

月光下----传来了------。那琴声---高—-低,像一阵阵--------,洗去了-------,那琴声---快---慢,像是从---------,滋润着--------。

6、师:这琴声真美啊!老师都陶醉了,可想而知,那蜘蛛爸爸会不会陶醉呢?(会)可以说,蜘蛛爸爸也被这琴声彻底的征服了。同学们快拿起书看看,正在大石头上休息的蜘蛛爸爸听到这琴声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来读读课文的6、7、8段。

7、同桌的两个人可以一人当蜘蛛爸爸,一人当作者来练习读一读。(抽生读)

交流蜘蛛爸爸所说和所做的。

重点比较:那不是我的宝贝儿子吗?

那不是我的儿子吗?

有没有人叫你宝贝儿?你听到后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从宝贝儿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没有宝贝儿这个词呢?(父亲对儿子的爱)使蜘蛛爸爸没有想到的是谈得这么好的亲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8、师:蜘蛛爸爸此时激动万分,他被这美妙悦耳的琴声陶醉了。此时此刻蜘蛛爸爸想了很多很多,你知道他会想写什么吗?他还想好好教训他的儿子吗?蜘蛛爸爸这样想着,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他没有惊动儿子,而是悄悄地离开了。第二天,他给太太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课件出示新的内容)

太太:孩子长大了,他知道怎么走路了。要走怎样的路,该有他自己选择。(理解这段话)

师:同学们,现在假如你就是小蜘蛛,当你听到爸爸的这句话时你可能会对爸爸说什么?(谢谢爸爸等)

小蜘蛛他也明白了,这是爸爸对他-----理解的爱。(板书)

四、拓展理解:

在生活中,你体会到了父母对你的关爱了吗?

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13个,会些8个。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知识和生活习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懂得小动物也有灵性,生活中多掌握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2.教育学生多观察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以及蜘蛛爸爸给太太写的回信。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理解故事情节,体会蜘蛛爸爸对儿子理解的爱,并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无私的爱。

课前准备:信件、录音机、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封有趣的来信,你们想知道信的内容吗?这封信是蜘蛛妈妈写给蜘蛛爸爸的。

师读信的内容。(配乐)

2.听完了信的内容,你们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吗?大家猜一猜。

3.学生们各抒己见:

我觉得------

我觉得------

我觉得……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活学生学习欲望,产生好奇心。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从整体上感知本课。

二、初读课文

同学们的想法很多,也都很合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43页第10课吧!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分段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1)蜘蛛爸爸开始收到信时心情是怎样的?(带着生气的感情读一读)

(2)后来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哪里看出来的呀?带着喜悦之情读一读吧。

找出相关的词和句子,并分析造句。

(3)怎样从生气———喜悦的呢?

4.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呀?

5.蜘蛛爸爸的回信怎样写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6.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次细读课文,使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感情。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方式。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蜘蛛爸爸你会怎样写回信?

2.蜘蛛妈妈收到回信会怎样想?她会怎样做?

拓展延深并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学反思

《月光下的琴声》是一篇童话故事,篇幅虽长,但情节生动,语言优美,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故事的起因是蜘蛛爸爸通过蜘蛛妈妈的来信,得知自己的孩子不学捉虫却迷上了音乐,便决定回去教训他,但他听到儿子美妙的演奏,被其深深的的打动,结果是蜘蛛爸爸理解了儿子的做法,改变了先前的态度。

本课生字较多,给学生识字、读文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从故事入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读。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字典学习生字,通过识记生字,交流生字记法,同桌互查生字读音,教师检查生字读音,学生领读、齐读、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在充分学习生字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再采取指名读、分段读、同桌互读互听、读重点的段落、句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检查强化朗读,使学生熟读课文。

课文教学我从整体感知入手,从围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开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对于蜘蛛爸爸那句颇有深意的话学生竟然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们有的说蜘蛛爸爸真好;有的说蜘蛛爸爸让小蜘蛛自己选择想做的事;有的说我也想有个那样的爸爸;更有的学生说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对于学生的发言我由衷的欣慰,我体会到了“水到渠成”境界。我更坚信,朗读是学好课文基础,是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


【导语】《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教学准备:

1、与教材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2、蜗牛飞行图和蜗牛爬行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试一试你能猜得出来吗?“名字叫作牛,不能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学生猜出后教师相机板书:蜗牛。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蜗牛爬行图)谁来介绍一下蜗牛?

3、师设悬念:其实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它是什么样子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蜗牛飞行图)

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如果你就是这只能自由飞行的蜗牛,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心情读出来。突出“有力”、“自由”。

6、同学们,读到这里,看着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读了《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相信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的奖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听,纠正读错的地方。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4、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喜欢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得对不对。

5、默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读懂了吗?

6、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一)学习二自然段

1、指名读二自然段、齐读。

2、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蜗牛都甩下了谁?后面还会有谁?所有这些对手都被蜗牛甩得很远,这就是------“遥遥”。(多媒体出示词语“遥遥”)因此,它捧走了冠军奖杯,成了飞行冠军。(在蜗牛飞行图下面板书:飞行冠军)

3、如果你观看了当时的比赛,你不想夸夸这位冠军吗?你会怎么夸它?

4、指导第二自然段:把你对它的夸奖赞美读出来吧。指名读,评价。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是这只蜗牛,你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人们对你的夸奖、赞美,你会怎么想呢?是呀,此时这只蜗牛手捧奖杯,它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从此它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明读这一段:认真听,你又知道了哪些刚才你不知道的?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4、引导学生读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理解“惟恐”。它就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它遇到别人,会对别人说些什么?现在你就是这只蜗牛,你背着金灿灿的大奖杯,会对别人说些什么?谁来表演?哪只蜗牛还想说?同学们,听了蜗牛的话,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蜗牛?。谁再来读这段话?(出示句子:“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5、它白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到了晚上呢?(出示句子“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指名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理解“生怕”。该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

6、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它还能飞吗?为什么?指名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蜗牛飞不动了,不止如此,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呢。你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看能知道些什么。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爬行的蜗牛图,相机指导理解“退化”、“勉强”的意思。蜗牛的翅膀为什么退化了?

3、将蜗牛的两幅图进行对照:现在蜗牛的心情是怎样的?把它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四、回归整体渗透教育。

1、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蜗牛原来是了不起的飞行冠军,现在却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是什么原因使它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请你把课文再读一遍,相信你会理解得更深,回答得更好。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师总结:是呀,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得到奖状,得到奖品,也可能会得到奖杯,但是千万不能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奖杯阻碍了自己前进。而应该让它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五、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故事,你想不想讲给别人听?想不想把它表演出来?你可以讲给别人听,可以找你的伙伴合作表演,还可以邀请老师观看。

篇二

一、【教材解读】

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

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联系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演——说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喜欢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抓住“自由、遥遥、得意洋洋、成天、勉强”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看图、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多读书,读好书,读中悟。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制作、蜗牛头饰、奖杯实物。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这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习有意义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它们都排着队站在这里了,你还认识它吗?我们来读读字音,组组词语,开开火车。(课件出示课文田字格里的生字)

3、其实,这组生字很有意思,它们中有好几个手拉手就可以做起朋友来,它们是——蜻蜓、蜜蜂、坚硬、翅膀。

4、谁还记得,课文中说什么时候、谁、有一对怎样的翅膀?(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复习生字开始引入新课,顺理成章。)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蜗牛飞行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蜗牛很久以前的样子,那时,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飞起来可带劲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引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小朋友,你什么时候感觉到非常自由呢?(……)

以前的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可以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它真是自由自在,开心极了!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这种感觉来。

(意图: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然后再与课文语言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理解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

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小蜗牛也去了,它们比赛的结果怎样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你是从哪读出来的?(遥遥、甩下、所有)

(2)板贴会意,理解“遥遥”:小朋友,假如这里就是当时飞行比赛的现场,蜜蜂、蜻蜓、蝴蝶分别飞在这里(板贴),小蜗牛该飞在哪呢?谁来给小蜗牛摆摆位置。

小蜗牛比别人得多,没有人能赶上它,就叫“遥遥”,指导读词。

(3)读好词语,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指名读,男生齐读。

( 4 )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获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冠军奖杯是什么样的?你想亲眼看一看吗?(出示奖杯实物)这就是冠军的奖杯,你觉得这只奖杯怎样?(漂亮、金光闪闪、好看)

( 5 )入境体验: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获胜的小蜗牛,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你最想说什么?

(意图:陶老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我想说: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快乐放飞,怎么想就怎么说。想象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加深了理解感悟。)对于奖杯,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文中的小蜗牛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和同桌一块儿读第三自然段,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蜗牛的表现。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桌读第三自然段,找词语。

(2)出示“得意洋洋”,指导朗读。

(3)学习表现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引读第一、二、三句话。

(4)说话练习: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吗呢?(想让别人都知道)那它一定会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吧!它会怎么跟别人说呢?(……)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评价:小朋友说得真好,仿佛就是一只只得意的蜗牛了!如果你能把这两句话也读得得意洋洋,那你一定能当读书大王了!我们来比赛吧,谁读得好,老师就要把这个可爱的蜗牛头饰奖给他,自己先好好练练吧。)

(6)自己练读。

(7)比赛读。

(8)老师认为,我能比你读得更好,听!(师读,读漏“成天”一词)少一个词有什么事?(成天是指天天、每时每刻,少了它就不够得意)。

评价:说得有道理,读得也比我棒,我甘拜下风,向你学习,跟你握手,把头饰奖给你。

(意图:读好并理解好课文,是演好“剧本”的基础,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为学生熟悉主人公的对话,体会其动作、心理、表情,领悟课文内蕴奠定了基础。)

4、表演体验:

(1)请一位学生扮演小蜗牛,戴上头饰,背上奖杯,全班小朋友都是动物王国的成员,快去跟它们炫耀炫耀吧!

(表扬:看,小蜗牛更得意了,炫耀得更带劲了!)

(2)天色渐渐晚了,小蜗牛,快放下奖杯到软软的草地上睡觉吧!(不,我睡奖杯)

(3)蜗牛说它今天就睡奖杯里了,你想想,睡在奖杯里舒服吗?(冷冰冰、硬邦邦)

(4)大家都说不好,小蜗牛,你就别睡奖杯了吧!(不,生怕别人偷)

(5)蜗牛就是这样,白天背着奖杯四处炫耀,晚上就睡在奖杯里,日子过去了一天又一天,咱们都是它的好伙伴,看着它背着那又大又重的奖杯,谁来劝劝它吧!

5、看来,这只蜗牛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看得太重要了!现在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至三句,体会小蜗牛骄傲自满的心情。

(意图:让课堂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读是演的前提,演是读的升华。教学重点在活泼生动的气氛中得到落实,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表演中得到焕发,个性得到张扬。)

6、引读第四句话。

读到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蜗牛想飞却不能飞了。)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动画朗读演示这一段内容,小朋友一边看一边想想蜗牛现在的心情。指名说。

(2)指导朗读,读出这样的心情来。点评,理解“勉强”,再读。

(三)拓展延伸,对比震撼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啊,它对小蜗牛叹了口气,说:“哎!……”它接着会说什么呢?指名答。

2、揭示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四)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贵自得”。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力”、“自由”、“遥遥”、“得意洋洋”等词语,重点朗读感悟,并时常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五)努力创设情境,读演结合。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六)积极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蜗牛得奖之后、其他动物看到蜗牛成天背着奖杯、老蜗牛和小蜗牛的插图……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相关的说话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拓展读说的训练中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唯恐”、“生怕”的细微差别。

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蜗牛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样子?

2、看到不会飞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

二、合作探究

学习导引 (一)

1、找一找: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

2、自由读第2节。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可以体会到它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遥遥”、“甩下”、“所有的”等词语体会蜗牛高超的飞行本领)

3、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蜗牛的本领高超。

4、拓展说话:如果你就是这只获胜的蜗牛,你愿意接受采访吗?

(1)谈谈你获胜的心情?

(2)谈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学习导引 (二)

1、自由读第3节,画出蜗牛得到奖杯后怎么做的句子?

2、交流: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和晚上睡在奖杯里的原因。(理解“唯恐”、“生怕”的意思及区别)

3、拓展说话: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怎样劝说它呢?

4、自由读课文第3、4两节,交流:后来,蜗牛变成什么样子了?

学习导引 (三)

1、说说写写: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我想对它说什么?

2、交流展示

三、拓展延伸

1、出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我们千万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雷锋

2、朗读体会

四、收获积累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以后打算怎么做?

板书设计:

蜗牛的奖杯

得意洋洋

骄傲使人落后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夏天》优秀教案范文


【导语】《夏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用对比手法描写雷雨前后的景色,语言优美,用词活泼。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3-6自然段。

2.技能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写雷雨后的几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3.情感目标:(1)感受课文描绘的自然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同学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4.养成目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鉴赏、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欣赏雨后的美丽景色,理解雷雨给柳叶、小花、小鱼和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准备:

1.安排同学注意观察夏天雷雨前后和雷雨时的景象。搜集有关雷雨后景色优美的好词佳句、诗歌文章。

2.课件(雷雨时,雷雨前后美景和课文句子)

五.教学过程:

(一)感受夏天雷雨前的闷热

1.背古诗、儿歌、绕口令.

(二)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背了上面几首诗和儿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热,热锅上的蚂蚁,像在火炉旁)现在你最想干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去欣赏雷雨时,雷雨后的特有景象吧!

(三).品读第3自然段,体会雨大

1.小朋友,你们看,一场大雨快来了。

(课件演示:乌云、雨声、雷声等雷雨的实况)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看来就要下一场大雨啦!书上是怎样写下雨的?请自由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用“—”划出写下雨的句子,并大声读一读。

4.出示:

“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1>读一读写下雨的句子,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哗!哗!哗!)

<2>谁能读出雨大的感觉?自身试一试

(谁能读得更大一点!)

<3>除了大雨,还有谁会快活?你能看着雷雨前的的景象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吗?(同桌讨论)

多媒体演示雷雨前景象和句示

“_____热得_____。下大雨了,它真快活。”

(当同学说出地上、水中、天上的事物时,教师逐个板书:热!热!热!)

<4>让我们在一起快活地读一读吧!

(四) 品读第4、5、6自然段,体会雨后美。

1.雷雨过后,景色可美了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

(1) 自由读读课文第4、5、6自然段。用“~~”找到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色。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来交流这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

(2) 反馈:

①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一道彩虹。

(联系《虹》体会彩虹的色彩美,形状美)

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一起把句子读好。

②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课件展示)

刚洗完澡的柳叶,小花真有精神,笑咪咪的,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你认为读好这个句子要读好哪几个词?

(让同学自身体会后说一说)

同桌竞赛读(说说你应该向他学什么?)

读到这儿,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句子背下来,谁开个头?

(个别试背——愿意背的齐背)

③“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你能用“谁干什么”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吗?

出示:湖里,小鱼在游。

比较读读,这两句句子有什么不同。

(书上这一句“摆着尾巴”把“怎样游”写具体了。“多高兴”把“游得怎么样?”写具体了。写出了小鱼很活泼,很高兴。)

你能用这个句式看着书上的图把这两个句子说具体吗?选一句说一说。

出示:天空中,小鸟在飞。

湖面上,人们在说。

你能找个朋友边做动作边读读这一句?

试读──个别读(配上动作)──齐读(配上动作)

④水像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同学。

男生读──女生读── 喜欢这一句的站起来读一读。

湖水很清很清,它还照着什么?用书上的“照着……照着……”说一说!

(柳树姐姐婷婷玉立的身影,刚洗完澡的大山,天空飞过的小鸟……)

师:这么美丽的句子,用“线型”读,师边打手势边范读

(指名读──齐读)

⑤"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质疑:

什么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课件点击小鸟、彩虹指谁? (体会飞的快活。)

指导读好“啊”(发自内心的快活) (个别读——范读——齐读)

(五) 指导背诵4-6自然段

1.雨后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吧!

课件展示雨后美景。(板书:美!)

2.美的语言我们就要积累起来,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多背。

(1)自由背,找个朋友背一背。

(2)看着课件配上音乐(逐段站起来轮流背)

(六) 课外延伸

1.雷雨过后的景物多么美丽啊!夏天真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假如让我们展开想象,你会给它添上哪些景物,使雷雨后的景色更美呢?

(小草、蜻蜓、蝴蝶、小船……)

请你仿句式说一段话:“雨后真热闹呀!看!湖里,( ),湖面上( ),天空中,( )。”

2.交流好词、佳句、诗歌、文章.

师:作者把课文写得真美,很多作家也赞美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色,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好词、佳句、诗歌、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交流课外搜集的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夏天

雷雨前 热!热!热!

雷雨时 哗!哗!哗!

雷雨后 美!美!美!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能用“像……像……”和“有人……有人……”造句。

3、积累并运用描写雨后美景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欣赏雨后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雷雨给“柳叶、小花、小鱼及人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喜欢听歌,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想听吗?这唱的是什么季节的歌呢?

2、是呀,绚丽多彩的夏季来到了,我们大地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觉得有哪些变化呢?夏天的特点就是经常会下(雷雨),板书:雷雨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夏天雷雨前后的情景。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指名说)板书:前、时、后。我们还知道了哪几节是写雷雨前?哪几节是写雷雨时?哪几节是写雷雨后?板书。

二、学习“雷雨前”

1、下雷雨前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自己读读第一、二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非常闷热、难受、无精打采)。是吗?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再自己大声读读、找找、划划。

2、讨论交流。(指名说)。

(1)句子:太阳像个大火球。

a.这里把太阳比做了什么?说明当时的天气怎样?谁能读出当时的感觉?

b.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句子: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

a.为什么从这里可看出来?

b.是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得柳叶毫无力气,打着(卷儿),小花也无精打采,难受得(低下了头),小作者还担心湖水被也被(烤热了),小鱼也被(煮熟了)。

c.谁能试着读一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那中闷热、难受的情景。

d.蜻蜓为什么要低飞?

e.好闷热的天,真实让人受不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小狗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老母鸡躲在树阴下不敢出来,听到知了难受地叫。)

(3)正当我们热得受不了,闷得受不了时,谁为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呢?蜻蜓飞来时,你心情怎样?为什么?你能读出那种感受来吗?(是呀,让人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三、学习“雷雨时”

1、蜻蜓的消息是真的吗?雷雨果真来了。夏天的雷雨有什么特点呢?自己读读读三小节。

2、讨论:(1)先风,再云,接着打闪,然后打雷,最后下雨,按一定的顺序。

(2)下起来急而大。(板书:急而大),从哪里看出来?

3、能通过朗读把急而大的雷雨表达出来吗?自己试——指名试。

四、学习“雷雨后”

1、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下了一阵,风(停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条彩虹)

2、雷雨后的大地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大声读读4、5、6小节,谈谈此时的你又会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景色清新宜人)。

3、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呢?再自己仔细地读一读,找一找。

4、反馈交流。

(1)句子: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a.此时的柳叶和小花会说些什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出柳叶、小花的心情。

(2)句子: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a.此时的小鱼心情怎样?你能读一读吗?

(3)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

a.是呀,漂亮的景象吸引了人来乘凉和散步,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呢?

b.你能用“有人……有人……”来造句吗?(公园里,操场上)

(4)湖水像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

a.把湖水比做什么?为什么?

b.清清的湖水能照出桥,照出天,照出小学生,还能照出什么?

(5)你们喜欢最后一句话吗?为什么?自己读读。

小鸟指什么?彩虹指什么?

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指什么?你能用“像”来说一句话吗?

那么美的句子又该怎样读呢?(指名读最后一句)

5、指导朗读。

雨后景色清新宜人,而课文又描写的那样美,想不想再美美的把雨后景色读一读。

齐读4、5、6小节。

6、我们想不想把这雨后美景留在我们的画上呢?画雨后美景。

前(1、2):闷热

板书:雷雨时(3):急而大

后(4、5、6):凉快美丽

篇三

教学目标:

1. 听清楚录音里的孩子们玩了些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

2. 想想暑假里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喜欢的活动是什么?选一幅图或是选择你喜欢的其它内容说一段话,把过程说清楚。

3. 体验假期的愉快生活。

教学重点:

听清楚录音里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说一段话,说清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师:去年,是你们在小学过的第一个暑假,你们还记得暑假是怎么过的吗?

2. 生回答,师小结,揭题:愉快的夏日

二、 听录音,练习说话

1. 听第一遍录音,

要求:听听海边的孩子们做了什么?

听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2. 第二次听录音

分节让学生听录音,听清楚每一节讲什么。指名答。

3. 再听录音

说说涨潮的时候,退潮的时候,退潮以后,我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同桌练说。

三、 选图说话

师:说说炎热的夏天你是怎么过的?你觉得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

1. 出示幻灯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把事情或活动的过程说清楚,尽量说清楚。

2. 学生准备

3. 大组交流

四、老师总结。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学。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玩玻璃纸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 

教学重点:

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化的原因,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教学难点:

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其物体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疑,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找出三幅图片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舞台上演员裙子的变化。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裙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5、为什么舞台上演员的裙子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玩玻璃纸。 

板书课题:12玩玻璃纸 

二、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1、同学们,舞台上演员的裙子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一下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2、实验材料:白色芭比娃娃、手电筒和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实验步骤,并观察与之相应的两幅图片,了解实验的步骤。

4、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点:芭比娃娃要求是白色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会非常好;玻璃纸的颜色不要太多,2到3种就行了。 

5、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6、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的结果。 

7、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刚才的实验,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即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芭比娃娃身上的白裙子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是不是其他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狮子变身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探究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1、教师出示小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个小狮子有什么特点? 这只小狮子身上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黄色。 

2、教师引导:本次实验的材料除了这只小狮子,还有两张玻璃纸,一张是红色的玻璃纸,一张是黄色的玻璃纸。我们先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这张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透过红色玻璃纸,图案中的哪些部分发生变化了? 

3、教师动手操作,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学生仔细观察,观察之后说一说,透过红色玻璃纸,这只小狮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小狮子变成了小狗。 

5、引导学生比较小狮子和小狗,比较一下,从小狮子变成小狗,哪些部分不见了?这些部分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从小狮子变成小狗,狮子头上的毛、尾巴上的毛不见了,还有眼睛胡须都不见了。而这些地方,都是红颜色的。) 

6、再引导学生用黄颜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与前一种情况一样? 

7、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通过实验、观察以及讨论,我们发现,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部分不见了。 

四、探究消失的英文单词。

1、教师出示一张英文单词卡,单词卡上有红色的英文单词以及对红色单词进行解释的黑色的文字。 

2、引导一名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单词卡片上,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3、全班同学讨论交流:红色的英文单词消失了,只剩下黑色的文字。 

4、教师小结:从小狮子变身,再到英文单词的消失,我们发现,当我们有色玻璃纸蒙在物体上的时候,与玻璃纸颜色一样的物体部分,就看不见了。那下面让我们带着有色的玻璃纸到自然界中去看一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现象呢?

五、玻璃纸后面的世界。

1、引导学生每人带2到3张玻璃纸到外面去看一看,透过玻璃纸看看外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有结构的看,先看白色的物体,再看与玻璃纸一样颜色的物体,然后再看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说一说看到的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学生带上玻璃纸到外面去看各种物体,看看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并作相向机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先白色,再同色,然后不同颜色的顺序去观察,同时要完成活动手册。 

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观察了哪些东西?观察的东西发生什么变化没有? 

6、教师小结:大家刚才带着玻璃纸,观察了外面的景物。发现无论哪种颜色的玻璃质看白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而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则不变,再看与玻璃纸颜色不一样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个结论,跟我们刚才在课堂上探究狮子变身的现象以及单词消失消失的现象是一样的。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玩玻璃纸》这一课。在这堂课上,我们通过玩玻璃纸,了解了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奥秘,知道了透过玻璃纸看外面的世界,发现除了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不会发生变化,看其他颜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又是关于光的奥秘,其实只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明的,毛玻璃是半透明的,而瓷砖是不透明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

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明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明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归为半透明的一类。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35页下面的文字和图画,了解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方法及标准。

教师小结:辨别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隔着这些物体看木块。如果能够清楚的看到木块,那表明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如果完全看不见木块,那就表明这个物体是不透明的;而如果看到的木块是模糊不清的,就表明这个物体是半透明的。下面,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别一下本小组学生带来的东西究竟是属于哪一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物体,按照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来分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学生分别展示本小组的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

三、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的透光度。

1、教师出示两种灯泡,一种是白炽灯,灯泡是透明的;一个是磨砂灯,灯泡是半透明的。同学们,这两种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呢?

2、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弄明白这两个灯泡一个是透明的玻璃,一个是半透明的毛玻璃。

3、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教师动手操作,把灯泡接上电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透明玻璃的灯泡发出的光比较亮,感觉刺眼,而磨砂玻璃灯泡发出的光比较暗一些,但是光柔和一些。

4、不仅灯泡如此,生活中其他许多材料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出示课本第36页的下面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下面不同的物品。

5、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自己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不透明的雨伞,晴天、雨天都可以用;透明的雨伞,只在雨天选用。

纸质包书皮,包裹严实;塑料包书皮,能看清书名,便于查找。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视储物箱,可以储藏私密性比较强的物品。纸鞋盒,透气性比较好;塑料鞋盒是透明的,便于寻找鞋子。

7、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透明的材料,有的时候却需要选择半透明的材料,还有的时候需要选择不透明的材料,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探讨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

1、我们家里在装修的时候,很多地方要选择透明的材料,还有些地方要选择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的看一看,思考一下:这些地方在装修的时候选择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清楚选择什么材料以及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做一些指导。

4、全班交流讨论: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玻璃,原因是透明的玻璃,不会阻挡光线,可以使客厅里更加的明亮。卫生间的门选择半透明的玻璃,那是为了保护人的隐私,避免尴尬。卧室里的衣橱都会选择不透明的材料来做门,原因是衣橱里面一般放的是衣物,具有一定的隐私性。用不透明的门可以避免从外面看到衣柜里面的东西。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那是因为装饰柜里面摆放的艺术品,是用来供人观赏用的,选择透明的玻璃,便于供人们欣赏里面的装饰品。

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相机完成活动手册11页上面的表格。全班交流讨论,其他同学相机评价并加以补充。

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一些相应的材料来制作书房门、橱柜门、窗帘等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不管怎么装,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知道明亮与黑暗是由于光的原因产生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明亮的,而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暗的。 

2.知道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3.明白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要学会保护眼睛。 

4.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教学重点:

知道黑暗与明亮是由光线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亮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暗一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首小诗写了什么东西? 

我无法尝到闻到摸到光, 

但我可以看到光。

蓝光、红光、绿光, 

阳光、灯光、烛光⋯⋯ 

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 

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光有哪些特点?(无法尝到,无法闻到,无法摸到,但可以看到。) 

光有什么作用?(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了解有关光的知识。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十课——明亮与黑暗。 

板书课题:10明亮与黑暗 

二、了解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 

1、(教师出示一个封闭的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纸盒里面放着一些东西,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能在不打开纸盒的情况下,弄清楚纸盒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吗? 

2、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自己的方法。 有条件的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3、教师引导,用手电筒照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变得明亮起来,然后透过小孔就可以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了。 

4、指几名学生上讲台体验一下,用手用手电筒照射纸盒上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边变得明亮,透过小孔看一看里面有哪些东西? 

5、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验证,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这就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方法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东西是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刚才的小实验中,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是明亮和黑暗产生的原因。有了光,周围就会变得非常明亮,而没有了光,就会变得黑暗。这一点每个同学都有都有体验。 

三、探究生活中光的事例。

1、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非常明亮的光线,而有的时候就需要暗一点的光线,那么大家知道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2、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同学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亮一些,什么时候需要暗一些。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情况,可以做适当的解释。 

预设: 看书写字的时候,要亮一些; 看电影的时候要暗一些; 睡觉的时候要暗一些; 开会的时候要亮一些……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我们看书写字的时候需要怎样的光线?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无论是过亮的光线,还是过暗的光线,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4、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眼睛呢? 

出示课本第33页的五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保护眼睛必须做到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弄清楚在这几种情况下怎样做才是对眼睛的保护,并且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5、情境讨论:同学们,如果在室外,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为什么? 

教师出示三个情境:一、阳光下;二、树荫下;三、昏暗处。 

6、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先说一说自己会选择在哪里看书,再说一说为什么。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要想保护眼睛,选择在树荫下看书。因为在阳光下看书,光线太强;而在昏暗处看书,光线太暗。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都会伤害眼睛,所以我们要想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就要避开阳光下或者昏暗处看书。 

四、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1、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一张深颜色的卡纸,学生会发现卡纸上面会出现一个光斑。 

2、教师引导:同学们,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会有变化吗?它的变化与手电筒放置的位置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的关系。 

3、出示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深颜色的卡纸。 

4、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34页的操作方法,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5、教师强调:尽量固定卡纸,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然后仔细观察卡纸光斑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操作时,记好实验记录。 

6、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相机做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7、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 

8、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9、引导学生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学生做出自己的心猜测,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亮与黑暗》,了解了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是明亮的,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是黑暗的,同时还知道了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我们要想保护眼睛,就要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了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六、课后延伸。

同学们,课后的时候,大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与光线有关。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花的学校》教案及反思


【导语】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

【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花的学校)3.齐读课题。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课件出示)(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课件出示)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一)汉字大本营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1)(课件出示)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衣裳猜出扬起双臂能够碰触放假墙角狂欢落下(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触”,后鼻音“荒、狂、墙、扬”。“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落荒笛舞狂墙假触够猜扬臂(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带角的虫子”就是“触”。扩展组词:“荒山墙角能够猜猜双臂”(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舞”注意中间是四横,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5)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二)阅读展示台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三)智慧少年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3.班内交流。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1.学生交流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了几颗星?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2.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板书:2花的学校)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像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象声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地跳舞、狂欢。(板书:跳舞狂欢跑出来)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像,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1)(课件出示)出示“雨一来,他们就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蜜蜂一来,他们(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树林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象声词)(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像,自由描述。(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读好问句“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着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板书:急急忙忙)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反思一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反思二

《花的学校》选自《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的儿童散文诗集,也是他众多散文诗的第一本。诗集出版的1886年,正是他春风得意时。又值他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新的生命和不断取得成功的事业带给年青的诗人阳光般的心情,这本诗集也为泰戈尔赢得了“儿童诗人”的称誉。《花的学校》以孩子天真的口吻向妈妈描述自己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读着诗,似乎看见在十八世纪末,一位年青的父亲,在雨后的绿地上,听着孩子欢快的声音,一脸慈祥。整首诗洋溢着向往自然的热烈,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亲情。诗句在灵动童心的引领下,把我们带进神秘恍惚的仙境,让人浮想联翩。

2022最新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文园地三》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词句段运用”,一部分是让学生为动物找家,另一部分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关于秋天的谚语。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积累节气谚语。

教学重点

1.积累节气谚语。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有句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三,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运用了一些动词来描写,如:扒、搬、踏、推、铺。作者进行了_______的观察,才能写得这么准确?(出示课件2)

《爬山虎的脚》中表示时间的词:不过几天、后来,说明作者不但细致观察,还_______观察了一段时间,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详细。(出示课件3)

“那倾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平坦”是作者观察时用_______到的,“安静”是作者用_______到的,“弹琴”是作者用_______到的。(出示课件4)

(板书设计:细致连续眼睛看耳朵听心想)

片段一: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特跳起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呀,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片段二: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他们身上蓝里透绿、闪着金光.它们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们还不会飞,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爬摇摇晃晃的。

片段三: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把它仰面朝天放着,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高儿,在空中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以上片段均选自法布尔的《森林报》。

这都是作者认真观察才写出来的。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首先,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写准确必须进行认真观察;接着,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还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知道了观察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舌头长和用心想等。

2.词句段运用

(1)把下面的字组词,体会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出示课件5)

A.大声朗词语。

狗窝鸟窝鸟巢猪圈猪棚马厩马棚鱼塘

B.思考并说一说它们的用法相同吗。

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如:“马圈”“马棚”。一个词还有另一种说法。我们写作时要注意。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6)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B.理解加上“逐渐”“最多”的不同含义。

师:一个句子加上不同的词含义含义也不相同。

逐渐:在第二句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体。

最多:表示程度,在第二句中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

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表达意思。

(板书:有些词语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1)朗读谚语。

(2)解释谚语的含义。

(3)学生读读背背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谚语。

(板书设计:表示节气的谚语)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谚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篇三】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看起来内容板块不多,只有三部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但是实质上需要掌握的东西并不少,甚至说容量相当大。“交流平台”是对于本组课文内容的复习,从课文片段中学会观察;“语句段运用”着重于词语的恰当应用;“日积月累”是谚语的积累——关于秋天的民谚。

1.教学效果(思效)。

语文园地是提供给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语文园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既发端于整组教材,又对教材做了相应的拓展延伸;既沟通了课内外学习,又架起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桥梁。

学生通过园地的学习,对于本组课文的内容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片段中学会细致观察、学会连续观察、学会多角度观察。

关于“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学生非常感兴趣,这道题目并不难,但是考察的是学生的生活常识,因为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对于“猪圈”“马厩”这些东西是相当陌生的。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特点。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创设“过关游戏”等情境,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点链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领略知识的要点,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不足之处: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可以适当拓宽一些,让学生能够涉猎更多的知识和领域。

关于秋天的谚语,熟读成诵,简单了解,但是在运用方面会有一定难度。

2.教学收获(思得)。

(1)学会观察。在课文学习的时候,学生虽然对于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经过学习园地的学习,学生对于“观察”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细致观察,连续观察,而且要充分利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心想,这不仅对于学生的生活是个指导,对于学生写作也有很大作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时注意不将学生局限于课本之内,而是把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比如“逐渐”“最多”这样的词语看着简单,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在哪个环节,都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遇到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解答,而是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足之处(思失)。

本学习园地看着内容很少,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并不轻松,所以教学过程显着有点匆忙,学生掌握得不深不透。尤其是“语句段运用”部分,学生有点一知半解的感觉。

4.改进措施(思改)。

如何让学生把感兴趣的事物写得有趣,这是老师需要思考的地方。日积月累环节,老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只需要学生美美地读,静静地悟,在朗朗的读书中就可以完成语言的积累。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架桥》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架桥》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导语】本课是湘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猴和小熊都 想在河上架桥。小猴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而小熊一声不响地架起了一座桥。故事告诉人们,做 事重在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富有教育意义。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河上没有桥……

这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没有桥,怎样才能过河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导入。

是啊!如果在河上架一座桥,那就方便多了。我们的朋友小猴和小熊也是这样想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读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1)师带读生字,齐读,比赛读。

(2)师重点提示“森、便、划”的读音。

(3)说说音节的特点。

(4)游戏巩固。

课件出示架桥游戏:将木板上的词语读出来,读对一个就在桥上架一块木板,全部读对就架好了一座桥。

(5)将生字宝宝带入课文,比一比谁能将课文读得更流利。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小组内说说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3、将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轻轻地提醒你的同桌。

4、师重点指导“桥、要、没”,师范写,生描红。

5、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二、熟读课文,情境学文

1、播放课文录音。

思考:谁和谁想要架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3、读句子,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架桥呢?

4、理解:方便。

5、学习第2自然段。

(1)要是有了桥,过河就方便多了,那么小猴和小熊又是怎样架桥的呢?谁能给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3)继续出示课件。

读一读,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准备些什么东西来造桥?

(4)表演读上面两句话:男生读写小猴的话,女生读写小熊的话,边读边演。

6、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河上架好了桥,是谁架的呢?

(2)课件出示:大家都在夸奖小熊,只有小猴很不好意思地站在河边。

此时此刻,小猴心里怎么样呢?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想向谁学习?为什么?

三、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课文,我想对小熊说什么?想对小猴说什么?

3、师小结。

我们做事情,不能光说不做,要有实际行动。

教学反思:

1、在生字的教学上,还要多花一点点时间,课文分析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2、学习生字时要重点指导“便”这个字。

教案二

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桥、没、方、要、力、打、因、为”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每天”、“努力”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精确理解课文结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指引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听写生字:桥、没、方、要、力、打、因、为。

2、认读词语:架桥、没有、便利、努力、探听、计划、因为。

二、揭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架桥》

2、设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为什么要架桥?桥是怎么架起来的?是谁架好的?)

3、下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可以高声读,也可以默读,还可以找伙伴一起读。总之,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2、出示图画,请你依据刚才课文中懂得的内容,试着讲解一下。

四、以读代讲,引出问题。

1、为什么要架桥呢?(齐读经第一自然段)

理解词语“便利”的意思。

2、引出问题:谁想在河上架桥?(小猴和小熊)

板书:小猴小熊

3、小猴是怎么架桥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4、出示句子:

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1)齐读这一句。

(2)提问:大家是怎么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试着模拟一下。

(3)比较句子:

a、小猴跑来跑去,说他的造桥计划。

b、每天,小猴跑来跑去,到处说他的造桥计划,大家都知道小猴就要架桥了。

(理解“每天”、“到处”两个词的意思。反复朗读,体会小猴是怎样不行动,只顾整天四处游说的。)

5、小熊又是怎么造桥的呢?(小熊没有多说,努力地做着架预备。“努力”阐明什么?)

6、议一议:到底谁能架好这座桥呢?为什么?

7、结果到底会怎么样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8、噢,原来桥是小熊架的。大家是怎样表彰他的呢?

9、听到了大家的褒奖声,小猴哪去呢?

10、出示句子:

小猴很不好意思,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

(1)指句读。

(2)思考:小猴会怎么不好意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向大家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长。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应当向谁学习?

2、如果你是小猴,今后该怎么做?

六、齐读课文。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架桥”一课时是这样教学的。我首先用录音机把小明 和小红要给敬老远的奶奶打扫卫生的故事放给学生听, 让学生发表意见。 然后我再让学生朗 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你喜欢小熊,还是喜欢小猴?为什么? 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听到大多数的学生都说喜欢小熊, 因为小熊想做什么事就去做, 不像小猴 只知道说却不做。在学生讨论完以后,我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我巡视所听到的一样。在听完 了学生的汇报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中间有没有喜欢小猴的?没有学生回答。然 后我说:小猴虽然没有架好桥,但是他最后是怎么做的呢?他以后还会到出说大话不做事 吗?学生恍然大悟,学生纷纷举手说:其实小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最后也知道自己错。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就像文章中的小猴和小熊一样, 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像小熊一样,不能像小猴只说不做;我们更 要让学生明白知错就该的道理。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