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颂歌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7-28《春》教学设计2。
春
(此教案获省一等奖)
--朱自清
执教者:含浦 中学 周亚辉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领会本文全面而精细地观察事物,抓住特征,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多媒体展示:
一、导入新课:
(一)歌曲《春天在哪里》
1、由《春天在哪里》一歌导入学习课文《春》。
2、简介朱自清。
(二)朱自清像
二、初赏春景:
1、提出听读要求;
2、欣赏《春》
(三)《春》的朗读欣赏带
三、寻找春景:
1、初读课文,然后寻找春天的景物;
(四)春天景物简括
2、学生发言。
四、略析全文:
1、分析课文的层次;(盼春--绘春--赞春)
(五)《春》的结构层次:
2、说出绘春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五、细赏春景:
1、再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画面;
(六)分析五幅画面时位置图。
2、自由分组,讨论每幅画面的内容;
3、寻找、品味用得好的字词,分析每幅画面。
六、创设秋景:
1、以“秋天来了,……”构思一段话;
(七)创设秋景:句式“秋天来了,……”
2、学生口头表达;
七、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作评价,结束本课教学。
(八)结
扩展阅读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4、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朗读中揣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绘。
⑵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每年都要经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我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但春天好像格外的惹人喜爱。那么请大家结合季节特点,说说春天里到底有哪些景物让你喜爱?
让我们带着你们的回答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春》,看看他是否也喜爱你们回答的呢?
二、导读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过程中请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生词(投影)。
3、本文可以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请说说它们的起讫。
讨论并归纳:
⑴盼春:(1~2节)
⑵绘春:(3~7节)
⑶赞春:(8~10节)
4、问:这三个部分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
这三部分的顺序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5、第一自然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归纳:
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⑵“东风来了,……近了”。把物质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6、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这一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天的轮廓,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有“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7、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8、齐读第一部分,朗读中体会盼春的心情。
9、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景图。
10、教师朗读春草图这一段,请学生思考,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归纳:
⑴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⑵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⑶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⑷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11、问:“偷偷地”“钻”用得好,说说好在哪儿?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使其不知不觉出现,生动的表明春草的活力。
12、问:写“春草”为何又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通过小孩在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13、问:“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14、朗读春花图,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春花图的?
归纳: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写花朵多;
⑵“红的像火,……像雪”写花色艳;
⑶“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⑷“闭了眼……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
⑸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⑹“野花遍地是”写野花多;“散在草丛里……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15、朗读“春风图”。
16、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问:“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归纳:
⑴句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
⑵句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⑶⑷句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17、朗读“春雨图”。思考:“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⑴“雨是最寻常的,……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⑵“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⑶“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⑷“树叶儿……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物。
18、朗读“迎春图”。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关呼应。
19、朗读末尾三段。思考: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三、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五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的作用。
四、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抓住文章感情线索及作者的写作思路,认真阅读全文,并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11、春(朱自清)
一、盼春:反复→盼春心切;
拟人→喜春之情。
1、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2、春花图:多、艳、甜
二、绘春:3、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4、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5、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三、赞春:比喻→“新”、“美”、“力”
十四 春2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 春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字音准确;积累常用字词及优美语句;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五幅春景图,掌握所用到的修辞手法;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景。(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概括归纳法快速把握本文的五幅春景图,理清写作思路; 2.通过反复朗读法、圈点批画法分析五幅春景图,品味文章生动准确且饱含情感的语言,学习仔细观察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蓬勃热情,充满生机,培养热爱生活,积极上进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品析文章生动准确且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上进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景物的描写方法,词语的准确运用。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情景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诵读全文。老师引导:多美的春景,多美的文章呀,作者如何能让文章这么美?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欣赏“春”。 2.质疑自探 (1)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流畅地诵读全文;②赏析生动准确而又饱含情感的语言,理解作者情感;③学习本文细致的观察,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再读课文,质疑自探:①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而又饱含情感,把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并说说理由;②划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批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③有感悟的地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打标志。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明确任务 (1)自己的感悟收获与组员交流,自探没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里解决; (2)教师补充交流问题: 研读五幅春景图,无论写春草、春花,还是写春风、春雨,都抓住了各事物的特征,都有清晰的层次,而且描写角度各不相同,能举一例简要说明吗?(“描写角度”有难度,老师也可先做示范); 2.分组学习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指导。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展示点拨 每小组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轮流),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如果和别的小组有相同收获,后展示的小组可以不重复。教师相机点拨。 2.释疑巩固 (1)展示后学生仍有疑问,提出来班上交流解决,老师再补充讲解; (2)结合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和文章重难点精讲,并适当归纳学习方法。 (3)默写结尾“赞春”的三个自然段,要求学生仿写这组句式,也来赞春。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小结检测 (1)师生共同小结,形成板书。 (2)出示检测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问什么一连说了两个“盼望着”?两个“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换成“长”好吗?为什么?“嫩嫩的,绿绿的”换成“嫩的,绿的”好吗?为什么?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分别从什么角度写春雨?突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把我们不太注意的春雨写得如此特点鲜明? 2.拓展运用 学了本文后,相信也激发了你对春天的热爱和回忆,仔细想想,春天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写写你发现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们的情景,或写写作者没写到的春天的景象,试着运用本文学到的修辞手法。板书设计: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特征 修辞 春草图:新、多、软、嫩、绿 拟人 春花图:多、艳、甜 排比、拟人 绘春: 春风图:和煦、暖和 拟人、排比 春雨图:细密、轻盈 排比、比喻 迎春图:快乐、劳作、力量 “新”赞春 :三个比喻 “美”“力”课后反思: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春》教学设计3
《春》教学设计3
《春》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
教学要求
(一)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字词的音,能欢快而有节奏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四) 课型
新授课
(五) 课时
第一课时
(六) 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
(七)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定同学回答)
2、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曾经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幻灯出示)
“我喜欢春天,因为它很美,有绿树红花,花香鸟语;因为它很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因为它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希望在春天,而我也总在春天的第一天里订好新一年的学习目标。
3、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喜欢春天的原因如朱自清,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散文正是描绘了白花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抒情诗,这幅风景画,这曲春的赞歌!
4、板书课题
5、听课文录音,幻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将课文划分段落。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给我们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回答,订正答案之后板书: 盼春 绘春 赞春
6、教师述说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基调: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抒情,描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分析课文内容
(一)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问:1、春天到来之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 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
板书: 盼
2、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3、小结:
文章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话,作者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他感情的渲染之下,我们也产生了同感,同样渴望春天尽早到来。
板书: 抒情
(二)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终于迎来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一开始便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其他学生找出这句话。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导学生了解作者依次概括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哪些详细
描写?哪些几笔带过?从而分析出“绘春”分为“宏观勾勒”和“细笔描绘”两部分。
明确:
宏观勾勒: 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接春天的活动
3、于这些景物作者并没有一一详细地描绘,开始作者先粗笔勾勒,
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给我们总体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他一共描绘了几幅图? (五幅)
板书: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小结:
作者正是如此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按一定的顺序给我们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在写春天的山,水,太阳时虽只有一句话,但他却能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赋予春天生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板书: 排比,拟人
(三)分析春草图
1、教师朗读文段,让学生体会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然后让学生朗读,教师放音乐,要求学生带着愉快与赞美跟着音乐小声朗读本段册
2、作者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可以说明?
板书: 生命力顽强 长势旺盛
3、幻灯出示一名学生的作品
这里有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描写春草,请大家将这段话与朱自清先生写的课文这段话作对比,试根据以下问题欣赏朱自清的文章好在哪?
作 品:
春天到了。大自然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不知不觉地从地里长出来,绿油油
的。风来了,小草为风弯了腰;雨来了,小草没有躲闪,而是再一次挺直了身躯,任凭风吹雨淋,风雨过后,小草脸上充满了笑容,好象在告诉人们:只要坚强,困难一定能克服。
问 题:
用词方面:
品位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偷偷地 钻 )
(2)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长出来 ( 争先恐后 长 )
描写方法:
1、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由于能力的限制,写作手法会单调些,描写事物时一般只会从正面去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的描写来衬托事物的特征。大家来看这句话(幻灯出示)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问:这句话表面上是写人的活动,但实际上是写小草,这里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呢?
( 长势旺盛,绿草如茵 )
2、这里通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提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修辞手法:
写景的文章运用修辞手法是最灵活的,像这位同学写的这段话,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草同样成功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去突出春草的特点
板书: 拟人 排比
(四)点拨学生析读春花图
1、听录音,四人为一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幻灯出示)
(1)春花有什么特点?
板书: 花多 花艳 花香
(2)作者写树上果实,花丛的蜜蜂,蝴蝶,是否脱离了内容?写这些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没有脱离课文内容,写这些正是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
(3)本段是按 的顺序描写春花的。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4)描写春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画出相应的句子。
板书: 排比 比喻 拟人
(5)品味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问: 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结:
通过这段内容的分析,我们主要要学习作者描写时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合理联想,由花多联想到果实多这种写法,使我们的作文读起来能让
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在对春草和春花的描绘,作者擅于遣词造句,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盼春和绘春里的春草图、春花图,大家重点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消化,将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布置作业
你能给春草图和春花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
春草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乱花渐欲迷人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附: 板书设计 (下页)
五、板书设计
9、春
朱自清
(抒情)盼春———盼:(反复,拟人)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排比、拟人)
(描写)绘春
春草图———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拟人、排比)
春花图———花多、花艳、花香
(排比、比喻、拟人)
细笔描绘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