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恐龙无处不在》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恐龙无处不在》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恐龙无处不在》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恐龙无处不在》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目标达成:

1、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

遗骸()蟾()蜍()

褶()皱鸟臀()目两栖()

追溯()天衣无缝()

2、常识填空: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小说家。

3、说明的顺序有()()()

4、说明文的类型有()和()

创境激趣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

自学导航

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

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

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

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

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1、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泛大陆”等科学概念。

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这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以及作者思路。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同时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拿出了证据来证明,比如考古学家就发现北美洲和非洲都有同种的蚯蚓和蜗牛化石。在1986年阿根廷研究所发现的恐龙化石也能成为证据吗?

那么“恐龙无处不在”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可以探讨]

二、字词环节

1、介绍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2、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音:

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

遗骸褶皱劫难

致密追溯天衣无缝

选四名同学回答,

明确:

(1)háizhěnànsù

(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三、研读课文

1、听读赏析

多媒体展示视频朗读

推理环节

现在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试着来做一道推理证明题。

题目是:

已知:地球上其他大陆以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而不是恐龙在移动。

解答过程

∵已知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现象

又∵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联系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判断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南极的气候不相适宜。联系

∵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疑问

∴大陆在漂移?假设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依据

∴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结论

猜想环节

多媒体展示4张地图,让学生阅读课文7-12段,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大陆板块的变化。

4、总结

以上推理和猜想分别涉及到了哪些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和考古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精选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教案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泛大陆”等科学概念。
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这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以及作者思路。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同时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拿出了证据来证明,比如考古学家就发现北美洲和非洲都有同种的蚯蚓和蜗牛化石。在1986年阿根廷研究所发现的恐龙化石也能成为证据吗?
那么“恐龙无处不在”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
二、字词环节(4分钟)
1、介绍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2、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音:
遗骸褶皱劫难追溯
(2)释义:
遗骸褶皱劫难
致密追溯天衣无缝
选四名同学回答,
明确:(1)háizhěnànsù
(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三、研读课文(25分钟)
1、听读赏析
多媒体展示视频朗读
推理环节
现在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试着来做一道推理证明题。
题目是:
已知:地球上其他大陆以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而不是恐龙在移动。
解答过程
∵已知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现象
又∵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联系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判断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南极的气候不相适宜。联系
∵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疑问
∴大陆在漂移?假设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依据
∴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结论
猜想环节
多媒体展示4张地图,让学生阅读课文7-12段,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大陆板块的变化。
4、总结
以上推理和猜想分别涉及到了哪些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和考古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一石击千浪而举一反三。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2、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
4、变色龙的这些变色本领,在工业生产上的运用。现在,人们已经用某些特制的颜料做成变色漆,这种漆对温度的高低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温度变化,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会改变颜色。将这种变色漆刷在容易发热的机器设备上,就可以用颜色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以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机器设备。
5、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x射线,促进了医学发展。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3分钟)
1、总结课文《恐龙无处不在》
本篇课文首先提出说明主旨、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大地漂移假说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证据。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下一篇课文《被压扁的沙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2、布置作业
(1)、用今天学习的推理方法,预习《被压扁的沙子》。
(2)、利用网络资源去查找学科之间联系的资料。

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创新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本文既简明精炼,又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2.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科学论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三、教学流程

(一)观看恐龙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课前先一起开看一段恐龙的录像,去感受一下几亿年前恐龙的形象吧。(观看视频)

刚刚我们都被这壮丽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所震撼了。那么有谁知道恐龙这个2.5亿年前的世界霸主为什么在6500万年前却销声匿迹了呢?从恐龙的灭迹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恐龙无处不在》去一探究竟。(板书课题)

(二)走进课文,理解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一〉发现问题

师:请谈谈对课文题目《恐龙无处不在》的理解。

师:南极也有恐龙吗?你有什么证据吗?

师: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

〈二〉寻找答案

当作者用联系的眼光观看问题,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后,有没有得出“恐龙无处不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也就是说“恐龙无处不在”是什么造成的?——“板块构造”理论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请大家先来看看“板块构造”理论的示意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下面,我们看到课本,文章中又是如何来介绍“板块构造”理论的呢?再读课文6——11自然段对此理论的介绍。对刚刚同学的口述点评,看看作者在说明“板块构造”理论时是怎么样来将这个有点绕口的概念讲的既准确又生动形象呢?

〈三〉得出结论

作者用简明精炼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和“板块构造”理论之间有什么联系?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结构文章的?

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四、课堂检测

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预习课文,为生字词注音,扫清阅读障碍。

2.查找资料,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在初一时给你们发过的恐龙主题公园的门票吗?不知有多少同学去看了?去看了的同学请举手(有一些同学举手)。同学们对恐龙了解吗?(学生:了解)那同学们你们老告诉老师以下的恐龙名称。(多媒体展示恐龙图片,学生一一答出)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阿西莫夫的脚步去探寻恐龙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科普作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基地》,《钢窟》,《我,机器人》。

2、生字词积累

骨骼(gé)漂移(piāo)地壳(qiào)

深渊(yuān)驮着(tuó)岛屿链(yǔliàn)

两栖(qī)铱(yī)潮汐(xī)

硅(guī)追溯(sù)褶皱(zhězhòu)

劫难(jié)鸟臀目(tún)蟾蜍(chánchú)

衍射(y?n)携带(xié)

3、理解词义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河江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定破绽。

2、美国的杜威先生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设想为出发点的。”那么请看课文标题《恐龙无处不在》,请你谈谈读过题目后有什么样的结论?

预设:生:是说恐龙遍布世界各地

师:南极也有?

生: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

师: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说说。

师: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

生1:是翼龙,会飞,飞到南极。

生4:大陆发生了灾难。恐龙迁移而去。比如火山。

师:为何每块大陆都有?结合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

生:是大陆在漂移。把恐龙带走的。

师:你们有很多说法,你们觉得哪个理由更有说服力?

师:看来还是大陆漂移猜想更有说服力。

(二)初读课文明确说明内容

多媒体依次显示下列问题:

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回答这两个问题

(三)研读课文理清说明的顺序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