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植树节有感200字(集合八篇)

植树节有感200字

发表时间:2024-12-16

植树节有感200字(集合八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8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节二年级作文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1

今天是植树节,陶铸街的每所学校都开展了植树活动。学生们非常高兴。特别是白门小学的学生在校园里种树,种了很多果树。

那天下午,在学校的郭华山上,到处都是老师和学生的.身影,鲜红的围巾在风中飘扬。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大家迅速投入到植树活动中,扶苗、培土、浇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100多棵新树苗有了自己的新家。它为学校的绿色公园增添了新的绿色,为春天的校园增添了新的美丽景观。

这项活动使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绿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为创造美丽的校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2

今天是植树节,所有的孩子都很高兴种树。

小红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不要伤害树苗!小明拿着一把小铲子,而卢晓拿着一个水桶和一棵小树苗。小红说:“小明,卢晓,我们一起去那里种树,好吗?”小明和卢晓一起听着,说:“好吧!”当他们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开始一起工作:小红去一个池塘把一些水装满一个桶,然后把水带到植树的.地方。

小明用铲子把土挖出来,小红和卢晓一起把树苗种在坑里,让小明把土埋好,小红给树苗浇上水。过了一会儿,他们种下了树苗。小红把牌子放在树苗旁边。他们愉快地回家了。

今天种树真开心!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3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星期二,我们班组织了“植树节种植活动”。“小红豆”妈妈给我们每人一个花盆、一个喷壶、一套种植工具、一包种子和一些泥土。我们拿到这些东西,瞬间兴奋起来,大家的种子也各不相同:有薰衣草、喇叭花、金盏菊、向日葵……我拿到了含羞草。

随后,我们来到了校园内的.红塑胶跑道,老师们和小红豆妈妈就教我们如何种花:先把土倒入盆中;再把种子撒入盆中;最后再倒一层土就好了。我们种好之后,老师反复叮嘱我们要给植物浇水,接下来就是等它发芽了。

这次活动真有意义,它让我们深刻地记住了植树节。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4

一、说教材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认识不封闭路线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不封闭路线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树 纸板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设疑激趣法、实际操作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

观察辨析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利用3月12日植树节进行引入,这样既直观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分组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并没有利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创设了一个同学们身边的现实问题情境。"我校计划在一条40米长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然后提出"一共可栽多少棵?"的问题,("可"字体现出植树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植树方案。

学生的知识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合作是一个良方,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合理的利用。所以在设计植树方案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工与合作,通过说一说,画一画,贴一贴、数一数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同学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当学生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后,老师选择三种不同的方案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案,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并说一说。(这一环节利用实物感知,让学生更容易观察出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样几个相同点:小路的长度,每两棵之间的距离,小路被分成的段数。还有一个不同点:棵数不同,这时候老师就问:为什么不?当学生说到方案不同时,老师再追问一句:哪里不同?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发现:

方案一:两端都栽

方案二:只有一端栽

方案三:两端都不栽

接着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方案一:40÷5=8 方案二: 40÷5=8 方案三:40÷5=8

8+1=9 8-1=7

下一步就是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异同,他们会发现,每种方案都有一个相同的算式:40÷5=8

究竟40÷5=8表示什么意思呢?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给予纠正并介绍两个新词"间隔"与"间隔数",同时可以借助五指加强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通过观察分析得出,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8,而方案一种了9棵树,方案二种了8棵树,方案三种了7棵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通过观察,他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只有一端栽: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刚刚发现的规律,也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我又设计了一道例题"为了让孩子们的乐园更漂亮,幼儿园打算在20米长的小路旁摆一些花盆,一共需要购买多少盆花?"这道题只告诉了路的总长度,留给同学们的思维空间更广,同学们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更多一些。每两盆间的距离可以是1米、2米、4米、5米、10米、20米;可以只在一旁摆,也可以两旁都摆;可以两端都摆,也可以只在一端摆,还可以两端都不摆。这道题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4、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根据上一例题老师可以提示学生,植树问题并不仅仅是植树,就像摆花盆也属于植树问题,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老师可以提示,让他们知道挂灯笼、爬楼梯、安装路灯、锯木头、敲钟、排队等都属于植树问题。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我用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向同学们呈现了几道练习题,其中包括:栽树、安装路灯、爬楼梯、锯木头。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总结。

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老师小结: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数学,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规律和奥秘,就能解决更多的难题。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5

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我对妈妈说,我们去种树好吗?妈妈说出去逛逛看看吧。然后妈妈带着我去卖花的地方看,但是没有树苗卖,妈妈说,就是买到树苗我们也没地方种啊,我们还是去郊外摘草莓吧。

我们开车来到了云东海的草莓地,穿着水鞋,提着篮子,穿梭在草莓地里,采摘着最大最红最新鲜的草莓,摘了满满的`2篮子。吃着自己亲手摘的草莓,好甜啊!妈妈和我都笑了。

虽然植树节没有去种树,但是妈妈带给我一个快乐的植树节,我会记住2018年植树节的。

每一个周末或假期,妈妈都带上我出去玩,让我玩的很高兴!妈妈说,一定要让我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谢谢妈妈,我爱你——妈妈。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6

春天到了,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虽然天空中下这蒙蒙细雨,但是我和小红还是来到了山坡上植树,因为今天是植树节,我来挖坑小红扶着树苗没过一会,坑挖好了,小红把树苗插在坑里,我往坑里推土,过一会我们把树苗种的结结实实的。

小红说”我植树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空气,让更多的小鸟来这里安家落户,你呢?”

我说“我植树是为了抵抗沙尘暴,因为沙尘暴以来,刮的我眼睛都睁不开,空气也不好,我最讨厌沙尘暴了。”

我和小红约好了,明年的'3月12日还来这里植树,虽然我们的衣服都被淋湿了,但是我们还是很开心。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孩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潜力。

3.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孩子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必须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此刻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样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能够种多少棵树?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状况,期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节有感200字 篇8

星期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中晚报小记者部组织小记者到美丽的老乐山风景区义务植树。

爸爸开着车带着我和妈妈来到老乐山,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植树地点。

我领到树苗,和爸爸妈妈一起扛着铁锹,提着水桶来到山坡上。

我们先拿起铁锹挖了一个深深的坑,接着我和爸爸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小树苗放入坑中,然后填上泥土,用力把泥土踩实。最后,我拎起水桶把水浇到小树上,爸爸又盖上了一层土。就这样,一颗小树苗种好了。

忙了一个上午,虽然我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心里美滋滋的。我期待小树苗快快长大,早日长成参天大树。

以上就是《植树节有感200字(集合八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植树节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