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幼儿创意画教案八篇

幼儿创意画教案

发表时间:2024-10-31

幼儿创意画教案八篇。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观察小昆虫、小动物有初步兴趣。

2、练习添画蝌蚪的尾巴。

3、认识黑色,巩固棉签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有画棉签画的经验。

物质材料:黑色颜料、棉签、小毛巾等。画好蝌蚪身体的画纸,小蝌蚪的图片。

一、开始部分:

1、用儿歌引出小蝌蚪

小蝌蚪,小蝌蚪,黑黑脑袋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

2、认识小蝌蚪。

观看小蝌蚪的图片,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二、基本部分:

1、观察画面

出示画纸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发现画了几只小蝌蚪但都没有尾巴。

2、示范画法

教师拿出棉签,用棉签蘸黑色颜料在每只小蝌蚪的身后画出弯弯的(曲线)小尾巴,示范过程中注意提醒小朋友如何使用材料。

3、幼儿作画

(1)准备材料

每人一张画纸,一根棉签,黑色颜料放在桌子中间。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三、结束部分:

1、将幼儿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欣赏,励幼儿大胆参与。

2、收拾绘画用品,组织幼儿洗手。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浓厚地兴趣,在阅读图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三五成群的在一起争论:“这是山”、“不对,这是火”,可是总也争不出结果。我就想,为何不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从而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而来的。

2、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3、让幼儿练习书写自己的姓名,通过交换名片卡增进友谊。

活动准备:

“水”的汉字卡和“water”英文卡各一张;《有趣的汉字》动画;色卡、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国家文字的卡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小卡片,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吗?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是这样写的呢?

(二)播放象形字的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播放“日”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日和图画太阳有哪里相似?汉字日和象形字的日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记住太阳就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字渐渐的又演变成现在的汉字(日)。、

2、播放“山”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山和图画山有哪里相似?汉字山和象形字的山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中间高高的山峰,一座低的山峰连着另一座山峰,这就是“山”字。

3、播放“水”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水和图画水有哪里相似?汉字水和象形字的水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弯弯的小河流向远方,微风吹过,旁边泛起了浪花,这就是“水”字。

4、播放“火”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火和图画火有哪里相似?汉字火和象形字的火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下面是架在一起的木柴,上面是燃烧的火焰,这就组成了“火”字。

5、同时播放四个象形字。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三)播放动画《有趣的汉字》。

师:关于象形字,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的时候仔细看看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象形字!

观看动画片后,请幼儿表述他所看到的象形字。教师根据幼儿表述在黑板上画出相对应象形字。

(四)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师:你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吗?那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1、请幼儿制作名片,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其他幼儿名字!

2、幼儿互相交换名片,增进感情,活动结束。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发型,愿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发型的认识。

2、学习用卷、粘贴等技能来制作卷发。

3、体验自制发套的快乐。

活动准备:

发型图(短发、长直发、短卷发、长卷发)课件,音乐(恰恰),浴帽人手一个,彩纸,胶棒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找五官”,引出发型。

师:小朋友,伸出你的手,我说什么,你做什么?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头发

师:你的头发是怎样的?我的头发呢?

小结:对呀,每个人的头发都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人扎辫子。老师这儿还有几种发型图,看看,这些头发是怎样的?

二、 欣赏四种发型(课件妈妈的发型)。

1、短发

师:这是谁的妈妈?她的头发是怎样的?——短短的,短发。

还有谁的妈妈也是短发?请幼儿说说:我的妈妈也是短发。

2、长直发

师:这是谁的妈妈?她的头发是怎样的?——长长的、直直的、顺顺的,长长的直发。

还有谁的妈妈也是长长的直发?请幼儿说说:我的妈妈也是长长的直发。

3、短卷发、长卷发

师:这两位妈妈的发型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头发长,一个头发短

它们的头发都是怎样的?——卷起来的、弯弯曲曲的、卷发

请幼儿说说:我的妈妈也是长长的卷发或短短的卷发。

4、你最喜欢哪个妈妈的发型,为什么?

三、 学习制作卷发。

1、出示自制卷发,漂亮吗?教师戴在头上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

2、看看这顶漂亮的卷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浴帽和彩条

3、教师示范制作的方法。

彩带如何变成弯弯的卷发?学习卷的技能

怎样做成短卷发和长卷发?彩条全部卷起来成短卷发,彩条卷一半成长卷发。

4、你想制作一顶漂亮的卷发送给妈妈吗?

5、幼儿制作妈妈的卷发。

四、 展示评价体验快乐。

1、播放音乐幼儿头戴自制的卷发展示。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顶卷发,为什么?

3、把制作的漂亮的卷发回家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句甜甜的话。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围绕着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设计运用,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做一做“青花瓷”,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制作和装饰,对称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创作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

教学程序:

一、歌曲欣赏,谈话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花瓷》,教师讲授蒙古族把青、白两色作为头等重要色彩,渗透人文知识,导入课题《青花瓷》。

二、欣赏开拓思路。

出示青花作品课件,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青花瓷造型、图案装饰的特点,从造型、图案两个方面出发。除了引导学生认识造型对称之外,出示一些青花吉祥图案的'欣赏,为学生在之后的创作提供一些设计素材。

三、探索设计技法。

首先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空白花瓶,让学生发现对称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图案设计中的运用。老师现场演示,将纸对折,在一边画好花瓶的一半,沿边剪下。让学生掌握剪对称青花瓷瓶的制作方法。

了解装饰的几个部分:瓶颈装饰、瓶身的装饰和瓶底的装饰。简单了解图案设计中的单独纹样、带状二方连续、故事叙述几个基本样式。为后面的设计创作提供基础。

学生互动讨论。请学生说一说想制作的青花瓷造型和美丽图案。及时抓住学生在讨论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以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讨论达到预设效果。

四、设计造型、图案。

学生设计创作过程中,播放古典音乐,烘托课堂气氛,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创作中的闪光点。

五、师生互动评价。

创设情景“青花瓷艺术展”,出示2个“古董展架”,画好的同学可以把作品摆到展架空挡处。“青花瓷艺术展”围绕造型星、图案设计星和创意星三个方面的评价。

六、艺术延伸生活。

展示一些青花瓷的奇特、有趣的运用如:青花瓷器的电脑、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等。教师:美丽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瓷器及青花瓷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用蓝色水笔画青花瓷用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瓷器及青花瓷器的艺术美。

难点:设计青花瓷器花纹图案。

教法学法

观察欣赏、讲解示范、制作表现

一、瓷器的历史和认识

1、简单介绍中国瓷器。

2、说说生活中的瓷器,瓷器的日用、装饰价值。

二、青花瓷器的价值和特点

1、欣赏图片:出示青花瓷瓶。

2、青花瓷器的价值:

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

3、青花瓷的图案特点:

①有排列有序的.连续纹样,有突出主题的单独纹样。

②它们各自常出现在瓷器的什么部位。

③画面工整精细图案疏密有致。

④连续性的纹样多出现在在瓷器底、口、颈的部位;而单独纹样多出现在瓷器的肚的部位。

三、青花瓷图案设计

1、欣赏图片:

①这些单独纹样和连续的设计是什么?

②用什么样的绘画形式可以用来表现青花瓷的图案?

2、图案的内容:点、线、块及基本形的组合;动物、植物、人的图案设计;

3、白纸和蓝色的水笔。单色(蓝)水墨画。剪贴图案的方式

四、设计创作

1、作业要求:制作一个漂亮的瓷器外形,在此基础上为此瓷器设计漂亮的图案。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评价交流

学生说说家中常用的瓷器。了解瓷器的渊源,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瓷器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体会青白相间、相映成趣、幽靓可爱、优美大方的艺术效果。

1、欣赏图片,说说图案的特点。

2、了解图案设计的内容。

3、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会灵活运用身边的材料。

尝试练习,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谐音特点,字谜种类及猜谜方法,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及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以及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课件 各小组搜集的资料 准备展示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揭题:《有趣的汉字》

师引入: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到汉字王国尽情地遨游了一番,在汉字这个神秘的国度里,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和感受,一定有许多的奇思妙想、奇闻趣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有趣的汉字》。板书课题

二、奇妙的字谜: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讲故事。

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是明朝著名的文人,他们是好朋友。

有一回,三个人聚在一起吃饭、饮酒,一边吃一边笑。祝枝山说:“今天高兴,我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哪位猜不出,就让哪位请客。”接着他说出一个字谜:“古代有,现代无。商周有,秦汉无。唐朝有,宋朝无。”

唐伯虎才思敏捷,祝枝山话音刚落,他马上接口说:“我把你的谜底也编成一个字谜——‘善人有,恶人无。智者有,愚者无。听者有,看者无。’”

文征明不甘落后,也编了一个字谜:“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边无。中间有,外边无。”

酒店老板听三人说得热闹,也来凑趣:“高个有,矮个无。嘴上有,手上无。跳着有,走着无。”

三个人听了,和酒店老板一起大笑起来。

四个人的谜底其实说的是同一个字,究竟是个什么字,让他们这样高兴呢?

学生猜字谜,并说说怎么想的。

2、试猜字谜,领悟方法:

①接一半,断一半 接起来,还是断 (打一字)

②人人都走横道线( 丛 )

③重逢

④哥哥一半大,莫作可字猜(打一字)

①折 汉字有偏旁部首、上下左右的笔划,把它们拆开,加以增减或重新组合,变成另外的一个字,这种方法叫做组(拆)合法。

②丛 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把横道线想成是“一”字,以形象字,我们把这种猜谜的方法叫做象形法。象形法破谜的关键就是把某些事物想成一个笔划、一个汉字。中国汉字的造字法之一就是象形。

③观 重逢就是又见面的意思,我们先解释这个意思,然后再猜,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叫他会意法。你只要分析和解释谜面的含义,就可以破谜。

④奇 这种方法,我们排除一种想当然的字,我们叫他排除法。

师: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搜集到了二十多种猜字谜的方法,你们有兴趣也可以去试试,一定能找到更多。在我们猜谜时,常常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独立猜谜,了解形式:

师:字谜可有意思了,不仅猜谜的方法有那么多种,字谜的谜面也有很多种形式呢!刚才我们猜的这四个字谜,属于文字谜,上老师给大家讲的是故事谜,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形式的字谜啊?别急,我们书本上就有其他的形式,翻开书找一找。

(1)出示书上的字谜,猜字谜,说说怎么想。

出示谜语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生猜谜底是“日”,说说怎么想的?(画时圆,太阳画的时候就是圆的,“日”字写的时候就是方的。

谜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谜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谜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2)出示画谜,猜一猜,并说说怎么想的。

第一幅图的谜底是“休”,因为图画上画着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休息,提示字形就是“休”。

第二幅图的谜底是“斗”。因为图画上画的时钟是“十二点”,一个“十”加两点组合在一起就是“斗”。

补充:明朝的唐伯虎邀请了朋友祝枝山和文征明到他家做客,他们饮酒做谜。看──,唐伯虎出了这个谜让大家猜一个成语,同学们敢来接受挑战吗? 师把一只纸老虎贴到画有山的黑板上。──放虎归山

师从黑板上把老虎取下来。──调虎离山

(3)出示动作谜,说说每个运动员姓什么,是怎么猜的。

4、交流收集途径,同学互猜。

1、师:这些谜语都没有难到同学们,真是高手。听说,你们还另外收集了不少谜语,交流一下,是怎么收集到的?

交流搜集方法。

2、字谜小组出谜考大家。

师:文字谜多姿多彩,大家收集的是什么样的字谜呢?谁准备考考大家?

字谜小组学生出题,全班同学抢答。

5、小结,布置课外任务:字谜真的十分奇妙,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它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文游戏,这种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到汉字非常有趣,还可以让我们在游戏中领会到汉字的深刻含义。同学在课后可以根据谜面的不同形式继续去搜集字谜、整理字谜。(随机板书:奇妙的 传统的文化)

二、有趣的'谐音:

1、故事激趣,了解谐音:

(1)出示故事前半部分: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声,我今天就请客吃饭。”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徐文长,你会怎么做?(交流)

(3)师出示故事后半部分,了解谐音: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的多好啊。”李四纳闷道:“文长兄啊,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说是葫芦呢?”徐文长道:“是葫芦。”李四道:“是瓜。”徐文长:“葫芦!”李四:“瓜!!”徐文长:“葫芦,葫芦,葫芦!”李四:“瓜,瓜,瓜!”

徐文长运用了什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谐音吗?(谐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它有着双关语义,既富有幽默色彩,又饱含哲理,余味无穷。)

(4)读对话,体会谐音的有趣。

2、趣探不同形式的谐音:

(1)师:谐音生动、俏皮,老师刚刚讲的是笑话中的谐音,你们在课外搜集资料时又找到了哪一类的谐音呢?

(歇后语中的谐音;笑话中的谐音;对联中的谐音;古诗中的谐音;广告中的谐音;字谜中的谐音;数字中的谐音等。)

(2)歇后语中的谐音:

a、一起读读书上的歇后语,引导发现答案中谐音字的妙处:

这几组歇后语巧妙利用了汉字的谐音,表达了与原句截然不同的意义,读起来生动、俏皮、耐人回味。利用谐音编写的歇后语还很多,你们搜集到了吗?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歇后语,互相出题竞猜。

c、歇后语的运用:

⑴ 华强是我们班的乒乓球高手,我与他比赛,只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⑵ 张兰上课不再迟到了,真是新鞋换旧鞋──改鞋(邪)归正。

学生自己说一句带歇后语的句子。

d、小结活动:歇后语幽默又有趣,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笑话中的谐音:

a、阅读书上的笑话,说说送礼的人可笑在何处?听了这个笑话让你明白了什么?

(汉字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b、学生讲搜集来的谐音笑话。

c、小结:这些笑话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汉字很有趣,也提醒我们在运用同音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辨,正确使用,否则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可能闹出笑话。

(4)诗句中的谐音

a、出示《竹枝词》,让学生说说诗中谐音的妙用。

b、读诗,体会其中的趣味。

c、这样的诗句还很多,课外去查找。

(5)对联中的谐音:

a、师出示对联,生读一读,体会谐音的妙用。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b、猜猜对联中的谐音。

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猜。

c、小结:多么有趣又有意思的谐音啊,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学们,我们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发扬光大,你们也来试一试。

三、创意活动:

小组合作,编字谜、歇后语或笑话。

(有时间交流,没有时间课外完成)

四、延伸活动:给资料归类,编“有趣的汉字”小报,举办字谜会,举行家庭猜谜会……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不同形状花纹青花瓷盘的美。

2.知道青花瓷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运用多种手段来装饰青花盘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不同形状花纹的青花瓷盘。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种纸盘、彩色水彩笔、压模器、兰色橡皮泥、兰色蜡光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欣赏青花瓷盘实物、课件初步感受青花瓷盘的美。

师:前一阶段我们一起收集了许多有关瓷盘的资料,有真的盘子,也有网上下载的图片今天老师挑选了一些请你去看一看这些盘子上有些什么图案和花纹?是什么颜色的?欣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提问进一步理解青花瓷盘的装饰特点感受它的`美。

1.你最喜欢哪一个盘子?为什么?盘子上有些什么颜色? (有代表性的详细介绍几个)

2.总结:原来这些盘子都是白色的底青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盘。你知道青花瓷盘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吗?这些青花瓷盘总的各你什么感觉?

这些青花瓷盘不仅可以装东西还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也来做盘子设计师,都用一种青色来装饰做一只青花盘子。在后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盘子、彩泥、笔、纸、剪刀、胶水、印章等工具与材料你可以怎么做呢?

小朋友做的时候花纹排列一定要有规律,间隔要均匀。剪下来得纸头要放在空篮子里。做完后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送到前面的展台上还可以去参观以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方法来装饰,指导幼儿注意花纹排列有规律、均匀。

展示分享评价作品。

你最喜欢你个盘子为什么?(针对幼儿的问题提一些意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美术成为一种乐趣。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幼儿创意画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刘谦的魔术表演,引起轰动,魔术成了大家经常议论的话题。孩子们也把刘谦视为自己的偶像,整天议论他是多么的神奇。由此,使我受到启发,我从孩子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了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现《纲要》倡导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表现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观察力。

3、为幼儿提供故事传说的主题人物及主要情节,初步调动个人经验即兴创编故事传说。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魔术棒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引出主题

播放刘谦变魔术的录像,教师引导幼儿观看。

二学习表述故事传说主题。

1、游戏:魔术师变魔术。

师:我来当魔术师,你们当我变出来的东西,我的魔术棒一指,你们就变,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

幼儿在魔棒指挥下做动作变出各种造型,并用一句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2、观看课件,丰富幼儿学习材料。

师:魔术师的本领可大了,他什么都能变出来,我们再来看看魔术师还能变出什么?(播放课件)

师:原来,他还能变出我们想不到的东西呢!我们再来合作一次,看看这次你们能不能变的和刚才不一样。

幼儿再次在魔棒指挥下做动作变出各种造型,并用一句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做看说,请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4、看了魔术师精彩的表演,请小朋友用语言动作表现观众的反应,再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表述。

三播放课件内容,学习编构完整的故事传说。

1、教师讲故事传说,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传说主题表述主要情节线索,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讲述。

2、请个别幼儿创编故事传说,教师随机指导,学习分享。

3、分角色表演游戏,再现故事传说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