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经典十一篇)。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1
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组对学校语文教师进行了备课本、作文、作业批改情景的检查,现将检查情景小结如下:
一、主要优点
1、大部分教师备课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都能按照备课考评表上的要求完成,格式完整、环节清晰。如:xx、xx教师等。
2、教师大都能提前超三课时备课,课时量充足。
3、教师批改作业都能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更正销错。
4、很多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堂得失,认真撰写课后反思。
如xx教师在教完课后及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徐翠兰教师能针对教学中某一环节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与反思,反思资料针对性强;贺春梅教师的反思中既有总的感受,又有对某一过程的点滴评价。陈忠华教师的作文批改仔细认真,评语具有针对性;张悦教师在作业批改方面花了心思给学生盖上带有激励性语言的话,这点值得我们全体教师学习。
二、不足之处。
1、个别教案简单,没有按照备课考评表上的资料完成。
2、部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
3、个别教师上交的教案仍然存在格式问题。
4、有的教师作文批改的过于简单。
5、教师批改作业缺乏激励性的语言。
6、有的教师教学后记过于简略,三言两语,不够深入,没有起到真正的反思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尽快成长起来。以上是对本次备课检查的小结,期望教师们在今后的备课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到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2
这篇公开课教案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同学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同学更多的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发明的权利和机会。
1、整体掌握,整体阅读,整体感知。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同学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掌握的能力。开课伊始,先用课题《俺只看见你的眼睛》引发同学质疑,在同学发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布置同学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等多种方式阅读全文,整体掌握了课文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学习、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使之逐渐成为同学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一种良好习惯,一种自觉行为。
3、充沛利用网络课件容量大、自主性强的优势,鼓励、启发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同学的思维发展创设空间,同时使同学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过渡语,着力鼓动同学学习的热情,使教师之情,同学之情,作者之情,作品之情发生共鸣,确保教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有效进行。本课设计,十分注重教学活动、同学学习活动和过渡语的设计,激励同学在朗读时努力进行感情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本课的核心词汇:air, everywhere , alive, smoke,factory, smoke, dirty,clean, plant
2.能熟练掌握核心句型:It keeps them high in the sky.
3.读懂描述空气污染的对话。
重点难点:
1.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
2.能用句型It keeps them high in the sky.描述空气的作用。
教学用具:
录音机、自制课件、照片等
教学过程:
StepⅠWarm up and revision(热身与复习)
1. Greetings.
2. Guessing game.
Step Ⅱ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自主探究)
1.生词关
T: Please write the meanings on your paper
2. Learn the new words.
T: Let’s listen and say the new words.
Ss: read these words after teacher.
3. Work in groups to read the new words. Recite the new words, and thenrecite in groups。
4. Watch the screen and learn to say the sentences.
5. Ask pupils to talk about the famous cities of the world in groups .
Sept ⅢLearn the story (文本学习)
T: Here’s a riddle. It’s very long one.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guesswhat it is. What is it?
Ss: Air.
T: Yes, What do you think of air?
S1: Air has no colour.
S2: Air has no smell and taste.
S3: …
T: Yes. We can’t see it,but we can feel it. Air is important to
all living things.
T: Can you talk about air? Work in groups .
Ss: talk each other.
Tasks the pupil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Page 69.
Step ⅣConsolidation(拓展延伸)
Think and say:模仿课文,介绍一样。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型,小组讨论,谈一谈对空气的认识,学生积极踊跃,大胆表达,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几个重要节日的词汇,并能用英语表达这些节日所在的月份。
2.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个节日。
3.欣赏并学唱关于月份的歌曲。
二、教学建议
A. Good to know.
1.热身与复习
(1)复习12个月份的英文表达
①教师引导学生认读月份名称的单词卡片,随即发给读词最快的学生。
②拿到词卡的学生一起站到教室前面,按月份的顺序排队。
③全班再次按顺序说出12个月份的英文表达。
(2)教师呈现年历或第一课时歌谣课件,引导学生演唱第一课时所学的歌谣。
(3)师生交流: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in ...
2.学习新知
(1)教师呈现母亲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如:Who are they? What is the girl doing? Why is she giving flowers to her mother? Is it her mother’s birthday?...引出Mother‘s Day之后,让学生跟读词汇。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
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复习
1、下面的数与0.659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6.59659065.9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观察P38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
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砖长
0.3米、宽0.2米.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0.3
×0.2
0.06
计算时可以先算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
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
七、拓展提高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积是()位小数。
(2)0.38×0.26积是()位小数。
(3)23.8×0.6积是()位小数。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39页“练一练”2、4、5题
板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6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选自二期课改新教材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
课文以写实的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图书馆里的一个个小镜头。通过对这些小镜头聚焦,如实地反映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精神风貌。文章虽没有幽默的故事情节,然而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一、以读为本,理解课文内容
自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伊始,我要求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全文找出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究竟在哪里,人们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初读时首先在头脑中有了对课文的感知。接着,在指导学生逐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又安排了快速默读,节奏读,引读,通过读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一目了然。然后,学生在交流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如何写得生动形象时,通过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让学生来细细品读,采用个人读,做动作读,示范读,男女生轮流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学生在读中逐步深入文本,渐渐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二、读写链接,渗透写作指导
阅读课上不但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什么”、“为何写”,而且要重视“怎样写”的指导,渗透写作知识,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进行“读写链接”训练。
课文的“样本”作用不容忽视,这种示范作用除了可以使学生见识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还可以欣赏汉语表达技巧艺术感染力,感受汉语表达艺术的极致高度,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建立一个发展平台。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模仿遣词造句技巧的佳篇范文。我充分利用教材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是从局部或细节去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是通过“点面结合”对人物形象塑造来突出主题的。通过读写结合,点化学法,仿中求新,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可以利用“说些双通道”等形式读写对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点面结合”方法描写“超市里的小镜头”、“菜场里的小镜头”、“运动会上的小镜头”、“课间教室小镜头”等素材。
我想,为了学生的会写而教,为了学生的乐写而领,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用笔说话,以文字传情达意的本领,从而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传承与发扬下去,语文教师的职责莫过于此了吧。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 0÷100=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0-42+12 480÷60×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顺序计算。
(2)75-15×4 40÷4+6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3)(12+4)×2 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2.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介绍中括号“[ ]”,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
板书:96÷[(12+4)×2]
(1)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2)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车间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产了320台洗衣机,以后每天生产45台。4月份(按30天计算)共生产洗衣机多少台?(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扩展提高: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4)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 96÷(12+4)×2 96÷[(12+4)×2]
=8+8 =96÷16×2 =96÷[16×2]
=16 =6×2 =96÷32
=12 =3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用英语表达交通方式:onfoot,bybike,bybus,bytrain.byplane,byship,bysubway.
2.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Howdoyougotoschool?”UsuallyIgotoschoolonfoot.SometimesIgobybike.并力求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能够表述自己的上学方式并简单陈述原因,例如:UsuallyIgotoschoolbybus,becauseit’sfast.
教学重点
1.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Howdoyougotoschool?”UsuallyIgotoschoolonfoot.SometimesIgobybike.
2.能够表述自己的上学方式并简单陈述原因,例如:UsuallyIgotoschoolbybus,becauseit’sfast.
教学准备
1.与本课时相关的教学挂图。
2.录音机和本单元的教学录音带。
3.教师准备作为奖励的小奖品。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上课伊始,老师和学生一起说唱上个课时所学的chant歌谣。
2.教师和学生就上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做简单的FreeTalk。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提问:“Howdoyougotoschool?”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回答:“Igotoschoolby?”师生互动直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图中交通工具的名称以及该句型。然后学生两人一组用单词卡片练习句型“Howdoyougotoschool?”Igotoschoolby?教师对表达仍然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
Step2:Presentation
1.教师走下讲台,提问学生:“Howdoyougotoschool?”鼓励学生回答,并反问老师“Howdoyougotoschool?”,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自行车,公共汽车,计程车的图片,并分别在后面两幅图的下面标上乘坐价格,如:1yuan,10yuan,回答说:“UsuallyIgotoschoolbybike,becauseit’sgoodformyhealth.SometimesIgobybus,becauseit’scheap.SometimesIgobytaxi,becauseit’sfast,butit’stooexpensive.”然后板书四会句子,学生跟读。
2.教师播放课本“Let’stalk”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HowdoesSarchgotoschool?去听,然后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老师的提问。
3.教师再放录音,在每句话后停顿,让学生跟读,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在跟读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调方面的错误。
4.跟读完一遍后,教师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根据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在跟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重新从整体上把握一下。
5.教师和学生一组先做示范练习,根据自己的情况,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练习对话,之后由师生合作变为生生合作。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
Step3:Practice
1.教师把课本“Groupwork”的教学挂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图画上的活动方式,四个学生一组,通过提问“Howdoyougotoschool?”了解同学用何种交通方式上学,并鼓励学生简单阐述原因,如:Myhomeisnear.It’sfast.It’scheap.?
2.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打乱顺序的单词卡片,让学生读词后快速拼成正确的句子;或者空出重点词汇和短语,只给出开头第一个字母作为提示,让学生填充句子。最后再让同学们写出完整的句子。
Step4.Summary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Step5.Homework
1.熟练掌握本课时所学的重点句型和短语,
2.课下统计一下你的家人、朋友通常所选用的交通方式,准备在下节课上汇报。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来交流一下
谈话:合计是多少人呢那么这个合计40人是怎么来的呢合计中的40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
合计还能对我们统计出来的每一段的人数进行检验.当然,我们还要及时地把这张统计表的日期填好.
追问:我们已经完成了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的统计表,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还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策略的多样性,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三,回顾交流,总结统计感受.
回顾: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板书: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填统计表,分析结果)
小结:其实像这样根据身高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的方法我们叫做分段整理数据,(同时板书课题:分段整理数据)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略
《小学教学教案详案范文(经典十一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详案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