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苏珊教学反思10篇

苏珊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4-02-02

苏珊教学反思10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要知道优秀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苏珊教学反思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珊教学反思 篇1

一、关注学生及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跳、唱、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知识的拓展中,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了解了与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本课,我从听歌曲《苏珊娜》律动进教室开始,在律动的动作中感受音乐,导入教学。通过谈话与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欣赏歌曲的愿望。通过两次倾听,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与要求,使学生音乐能力有所提高。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口风琴伴奏和舞蹈创编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开音乐会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角色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既是创造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对口风琴的吹奏技巧上的要求与指导还不是特别到位。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探索,也又一次的让我认识到,在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还需加强,对学生的整体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需不断的渗透与培养,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

苏珊教学反思 篇2

我设计这篇文章教学过程时,力求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从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过想象家马与野马相遇会聊些什么再次品味家马与野马的不同。然后遇到其它一些动物聊聊是人工美还是天然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平时生活的体验来发表自己对人工美与天然美的看法。

教完布封的《马》,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不对劲在哪里呢?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原来布封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的宣传者和继承者,《马》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它的人文主义思想。而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充分挖掘,准备不够,致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淡化了。

我设计这篇文章教学过程时,力求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从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过想象家马与野马相遇会聊些什么再次品味家马与野马的不同。然后遇到其它一些动物聊聊是人工美还是天然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平时生活的体验来发表自己对人工美与天然美的看法。

苏珊教学反思 篇3

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

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因为明显的,如果让博莱克去,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队伍受到影响,会让他们的集体受到影响。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从中,一群善良、纯真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洋溢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作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作为残疾人,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博莱克一样,自尊自强。

苏珊教学反思 篇4

《噢!苏珊娜》是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中的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情绪为中速、活泼欢快。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旋律轻快流畅,歌曲即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又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使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美国西部音乐的风格,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这首歌曲由于是由英语翻译过来的,所以歌词会有些拗口,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口齿清晰的演唱歌曲《哦!苏珊娜》。歌曲当中有弱起拍、切分节奏,因此能够准确的演唱弱拍节奏和附点节奏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歌曲,我采用了反复听唱的方法。

首先播放歌曲《噢!苏珊娜》,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情绪,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并给学生展示美国西部风光。随后进行复听,老师范唱,每换一口气就为一个乐句,让学生认真倾听,并观察老师在演唱过程中换了几口气,老师在每个乐句的时候把速度放慢下来稍作提示,这样学生很快便可以明白这首歌曲究竟有几个乐句。

随后老师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找出第几个乐句最不好唱,并一起解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将弱起节奏与附点节奏分别练习好,并用开口音“啊”进行发声练习,让学生再次感受旋律,最后再将歌词带入旋律中,通过以上节奏与发音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对歌曲进行一个舞蹈编创的扩展活动,让学生在合作表演中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以及同伴之间深厚的友情。这节课不但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学会了这首歌,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同学,师生之间一起合作的精神。所以说这节课相比之前的课还是有进步的!

当然对于本节课还是有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教学渗透可以再多一些,毕竟教育不但要教授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应该将教书和育人时刻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我认为备课真的很关键,每一堂课都必须备学生、备教材,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在平时扎扎实实的教学中而有所提高,真正做到让音乐成为学生喜爱的科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让平时的课堂教学生辉,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

苏珊教学反思 篇5

《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的乡村歌曲,情绪比较活泼、欢快。曲调素材精炼,易唱,易记,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谊,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对本节课我有以下一些反思。

一、成功之处。

《噢,苏珊娜》整堂课,总体还是完整、有效的。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学会了这首歌,并能进行歌曲处理。感觉这几方面做得还可以:

1.歌声优美动听。

应该说,这节课的闪光点,就是歌曲的教学很顺畅,特别是学生的声音有弹性,非常纯净,演唱的情绪非常到位。其实在每节音乐课上我都能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听着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动听,感觉非常欣慰。

2.注重节奏训练。

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得很好,弱起小节和附点节奏是本课的重点喝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强调哪个是难点、重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节奏练习,直观地表现,发现不同,解决重难点知识。3.课堂气氛轻松而愉快。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就沉浸在乡村音乐的氛围中,让学生首先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自由、快乐地演唱风格。在学会歌曲后,我又加入了舞蹈,整个课堂洋溢着快乐、亲切、自然,师生一起沉浸于音乐、

享受着音乐。

二、不足之处

思不足,才能更进步。当然了,一节课上下来总会有那么一点点缺点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1.课前备课

对歌曲的内容还要再仔细地钻研,争取做到带着详细的、设计全面的教学设计进行上课,这样以来,我想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平时扎扎实实的教学中而有所提高,真正做到让音乐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

2.课堂气氛

虽然这节课气氛很好,但是让学生上台表现的机会还是有点少,在今后的课堂上,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表演中来,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达到音乐课的目的。

3.评价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以后注意在评价方式上多元化,达到评价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有自信的表现自己。

教学是一种艺术,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让平时的课堂教学生辉,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

苏珊教学反思 篇6

今年的校公开课和往年不同,同课异构的模式让我在教学的同时也看到的自身的进步与不足.在这里就苏珊的帽子这篇课文来谈谈教学后的反思.

首先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抓细节体验,读出精确.让学生加深体验,朗读中多比较,朗读后多咀嚼,细细品味,多次感悟.但是为了不让朗读只是浮于表面,我还在教学细节之处加以点拨:出院后的苏珊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这里应该是难过伤心,后来的苏珊能够自如的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了.这时苏珊应该是轻松快乐.面对老师提示性的话语,学生是敏感的.他们能从老师的话语中敏锐的察觉到用意,积极的启发思维,加以比较,找出两者间细微的差别再次进行判断.此时再让学生运用体验成果练习朗读,学生就能准确地读出两种不同的感觉,获得至深的感受.

其次我运用了角色话体验,读出个性.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如果真正地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走进文本的画面,成了画中人,才能体会人物真实的想法,读出个性化情感.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角色化体验的朗读训练点.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孩子用自己的体会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不足,预设得过于精细,缺少生成性的亮点

一堂好课是生成的。常态下的教学活动,我们大都是根据事先写好的教案进行教学,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我们是无法全部预料到的。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要进行随时调整,我们还要把这种当堂生成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们不能被已设计好的教案所束缚.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及时调节,随机应变。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特别是对那些有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和鼓励,鼓励这些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为学生的积极求知、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只要善于抓住偶发事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脚下,从内心深处积极地看待自己,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境界,不断努力,使自己得到提升。

苏珊教学反思 篇7

今年4月15日,有幸听了渝北区实验小学的范腾老师执教的《苏珊的帽子》一文。这篇课文讲的是: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接受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拉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师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读着这个故事,我被这位老师的爱心所感动。她费尽心思地保护着苏珊这个幼小生命体的内心体验,为一个有病的孩子保持了自尊、自信,从而扬起生命的风帆。爱,是人的生命体内自然流动的一种情感,它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能重新塑造一个生命奇迹。老师的使命正是用灵魂去感染灵魂,用真情推动真情,用爱激发爱。当然教师不但要心中有爱,更应掌握爱的技巧和策略。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用心去爱学生吧,只有心存爱心的教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只有会经营爱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和理解。

苏珊教学反思 篇8

《苏珊的画》这篇课文,并不是要赞扬苏珊绘画的技巧有多高超,而是通过苏珊一次画画儿的经历向大家揭示一个生活中的道理: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筋,促转化,坏事就有可能变好事。本课课时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动脑筋促转化,把坏事变成好事;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画画。瞧,(出示苏珊的画)这就是苏珊的画,这幅画里还记述着一个小故事呢”立切主题,使孩子们很快走进文本。并通过指名领读、轮读、开火车读,用字组词等形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课生字,从而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分角色朗读中,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读得感情充沛,在反复读爸爸最后说的话中,联系全文,领会其中的道理,并通过勾画、抄写、背诵,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口语交际环节,通过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或你的朋友、亲人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想怎么办?学生在讨论中更好的领悟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并由课文扩展到了生活,产生了实效,非常不错。

只是由于本文的前后联系性,采取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的方法展开朗读和理解,有时会感觉有点牵强,需加强转换。

苏珊教学反思 篇9

《苏珊的帽子》是一篇批读课文。课文篇幅不长,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温情,是一篇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课文。平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关爱和尊重,才是真正的关爱和尊重。

抓重点词语,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和谐共处的意识是本文的难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对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处理:

1、课文分板块,力争脉络清晰。

我以苏珊的情绪变化为主线,把课文分成三个板块: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体会苏珊自如轻松的心情、体会海伦老师的智慧与爱心。其中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板块。

2、调整课文内容的顺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我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交换顺序,让学生直接感受苏珊的“担心”、“犹豫”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感知老师独具慧心的做法,领会老师的做法带给苏珊心灵的抚慰,从而理解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3、以朗读教学为主,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通过适时的朗读指导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有感情的朗读等,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从而让学生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4、抓重点词句,触摸人物内心世界。

如通过“她显得更瘦小了”、“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体会癌症不仅折磨着苏珊的身体,也撕扯着她的脆弱的心灵;通过“无疑”、“残酷”体会苏珊内心的无奈和沉重的心理压力;通过“迟迟”、“担心”、“犹豫”体会苏珊无法面对残酷现实的心情;通过“自如”、“轻松”、“笑”体会苏珊的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通过“似乎”体会同学们对苏珊的理解、尊重等。

5、“以己推人”,联系学生生活感受苏珊内心世界。

要让学生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就必须引领学生走进苏珊的内心,体会苏珊的感受。因此,我引导女同学假想自己光着头去上学的心情,又让男孩子假想班上某个女孩子突然有一天光着头来上学时他的反应。这样“以己推人”,孩子们一定能够感受到那种“可怕”和“残酷”。

在体会苏珊的“担心”“犹豫”时,同样运用联系学生自身的方法。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围绕“迟迟”这个重点词展开学习,开始预设问题是:为什么苏珊“迟迟”不进教室?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苏珊此时的内心、表情、动作等;再假想如果她进去了,班上同学可能会怎么对她?当同学们各抒己见以后,学生应该能理解苏珊的担心、犹豫了。

6、抓对比,突破难点。

孩子的同情心、善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对人的关心,孩子不容易理解。我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发现课文中有很多能形成对比的内容,如苏珊得癌症以后“不如以前那样活泼了”,说明癌症夺去的不仅仅是苏珊的健康,更严重的是让她的心灵变得脆弱;苏珊不怕疾病、不怕落下功课,却怕光着头去上学的`对比表现出她的自卑、忧虑;这些心理问题单靠同情、善良是无法解决的。苏珊刚去学校时的“担心”“犹豫”跟后来的“自如”“轻松”形成对比;苏珊后来“笑”得“甜”、“笑”得“美”、“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跟先前刚去学校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带给苏珊巨大变化的就是文中那位老师,就是老师聪明的做法。这样,通过多处对比,老师的这种爱跟一般意义上的同情的差别,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学生就会明白对别人的爱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够的,它还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正确的表达方式正是“平等”的体现、“尊重”的体现,“理解”、“平等”、“尊重”才是爱的精髓。

7、作业设置。

为检验本堂课的情感目标是否实现和进一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设置的拓展题目是:假设苏珊转学来到了我们班上,你会怎么做?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我设置了“自主积累好词佳句”的课后作业;为深化文章主题,我设置了“把这个爱的故事讲给身边人听一听”的特殊作业。

今年4月15日,有幸听了渝北区实验小学的范腾老师执教的《苏珊的帽子》一文。这篇课文讲的是: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接受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拉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师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读着这个故事,我被这位老师的爱心所感动。她费尽心思地保护着苏珊这个幼小生命体的内心体验,为一个有病的孩子保持了自尊、自信,从而扬起生命的风帆。爱,是人的生命体内自然流动的一种情感,它的力量是无穷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能重新塑造一个生命奇迹。老师的使命正是用灵魂去感染灵魂,用真情推动真情,用爱激发爱。当然教师不但要心中有爱,更应掌握爱的技巧和策略。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用心去爱学生吧,只有心存爱心的教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只有会经营爱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和理解。

苏珊教学反思 篇10

这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盲人摸象》、《望天》、《苏珊的画》,主题是“哲理故事”。每篇课文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启人心智、教人醒戒,告诉了孩子们很多道理。刚开始学的时候孩子们虽然能够说出来,但是概括性不够。《苏珊的画》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了,孩子们经过了前几篇课文的积淀,今天表现的非常不错。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爸爸的说的话为切入点,让学生读书找一找,爸爸所说的坏事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并画一画,让学生们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读书找:爸爸所说的变成好事又是怎么回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从爸爸最后说的那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让孩子反复读,孩子们很快说出了其中的道理,比前几课读的好,道理一下子就说清楚了。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生和苏珊一样的事情,你又是怎样解决的?学生的回答是“着急、哭了或请家长帮忙等等。”于是我又提出:“今后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你还会哭吗?你会怎样做?”学生立刻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了我的问题。看来学生已明白了本课要讲明的道理,我感到很欣慰。

以上就是《苏珊教学反思10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苏珊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