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30

声声慢读后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与“声声慢读后感”相关的文章推荐,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只有不断阅读并修身养性才能摆脱俗气和固执的思维方式。读完这篇作品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息,感受颇深。每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后,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都应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共享智慧!

声声慢读后感【篇1】

高二读后感:生生漫,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题记

我独见,那幽帘,香残剪秋,恨不知所起。

记也不是,忘也不是,笑也不是,泪也不是,问天,天不语。

家乡不再,彝族不再,华笺不再,旧梦不再,但问,**是深情?

“繁华落,是非空,这离愁,似一首忧伤的琵琶曲,弹尽千年的孤寂,独自叹息。”

寻寻觅觅,寻一位故人,我还记着,记着他的脸,确认过眼神,他是对的人。觅几许苍怨,我还记着,他的音容笑颜。画笔凌乱,总是脑海中一次次浮现,手中执笔却画不出相识的那眼。

一眼忘川,情慕彼岸,是你,我憔悴了容颜。

凄凄惨惨戚戚。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叶永不相见。在古城脚下,古老的槐树覆盖着天空,像记忆一样蔓延开来。

红尘似海,前尘隔梦,半梦半醒间,流光依然。我仍隐约听到马蹄声,只剩下黄沙漫天。穷尽心间爱,缘分却犹如夏花般媲美不了一眼万年的悠远。

花前。月下。一坛饮恨。

双目氤氲着雾气,连星星都模糊了眼睛。一步一步走不出去,是你圈下的牢狱;一眼看不透,是我前世的怨恨。我举杯,对月吟,风吹,鬓纷飞。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你的话在耳边碎落,海誓山盟转眼便烟云成空,要我如何淡然。

爱像断线纸鸢,怨逃不出蓝天,只怪情深缘浅。一个人寂寞飘飘,没有人为我分享,谁能理解我的抱怨。手捧落花,断不了牵挂,心里全是你的话,房里全是你的画,园里全是你的花。

轮回几载,才换回一世姻缘,许是为了完成一个夙愿,便弃了那些流年。但彩带很容易抛人,红樱桃、绿香蕉,我们的纪忆,都在那一天失去了。

轻抚瑶琴,朱弦断。生生漫,日堪年。

凉亭初见,若能解甲归田,可别忘了,声声慢。

声声慢读后感【篇2】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声声慢读后感【篇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后感以前对李清照的诗词并没有太大感触,但读过《声声慢》之后,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李清照的失落与伤心。于是我开始重新仔细品读这首词。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首词看来,李清照的生活并不愉快。她虽然书多,但也找到了如意郎君。但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因靖康的变化而独自漂泊,在荒芜中度过晚年。

《声声慢》就是她后期制作的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强烈的表现了李清照无所寄托的失落感,而“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出她独自伤心的神态。在后文中,李清照触景生情,看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也不禁随着花的凋谢而伤感,更体现了她的忧愁。而结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总结了全文,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升到最高潮。

的确,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变法后,她一直跟着皇帝逃亡,背负着沉重的文物和辛劳。在逃亡过程中,她一边深情眷恋着故国,一边深深怀念着郎君。

可见,她有多愁。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在寻找三样东西:一是民族的未来。她不想看到山河破碎,但她不能保护她的家庭和国家。她一个人。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虽曾拥有过,但转瞬就消失了。她也有再次寻觅,可最后却锒铛入狱。

她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自身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但社会都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所以她又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后期的词都充满了感伤,在读她的词时,无人不赞叹她的词艺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也无人不与她一起感伤,《声声慢》文字优美,哀婉忧伤,但愿这首词有更多的人能品读,进入李清照的意境。

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后感“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见到李清照是在2004年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

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

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突发性丧夫、民族毁灭、流离失所的艰难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侵中原,宋朝皇帝软弱无能,百姓深陷其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事实上,只有艰难困苦才能发展人的最高成就。

李清照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不,他应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确立自己的崇高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后感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

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后感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后感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后感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

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

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后感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这恐怕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李清照心中,无法磨去。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蕴涵着李清照的言外之意和英雄主义,透露出她非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

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读后感【篇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声声慢读后感【篇5】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声声慢读后感【篇6】

古诗词具有精炼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及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考的重要考试内容之一。以往的古诗词教学,常常采用“初读感知——再读释义——三读感悟”的固定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披文入情。在如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黄静老师《声声慢》一课无疑是成功的,她运用情景教学,使自己的课堂灵动起来。

黄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情景创设:

一是介绍作品背景。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文化底蕴、生活经历等密切相关,由于古今时代及文化差异,使得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较远,因此理解古诗词的情感思想有一定难度,此时若能让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背景有足够地认识,便能为学生理解作品铺垫好基础。这一环节对于多数老师来说是稀松平常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前几乎都会走这一步,然而黄老师却与这大部分老师相异。多数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要么自己把作品背景介绍给学生,要么多媒体显示出来,而黄老师是把这个机会也还给学生,当学生说的不完整时,她没有立即去主动介绍,而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答道“永嘉南渡……”黄老师追问“南渡”之意。这个追问很好,很多学生搞不清这一时代现象,黄老师提出来,让了解的学生为大家释疑,最后自己再把几位学生的答案整合起来,勾勒出作者完整的生活经历及作品创作背景,并且告诉大家,“国破家亡夫丧,使得李清照晚年时的作品显得比较哀婉凄怨,今天要学的《声声慢》也是她晚年时和着心血泪水写下的千古绝唱”。这一情境的设置,完全把表现的机会交给学生,唤起了学生对李清照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李清照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对诗人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对李清照晚年作品风格有所了解,为学好此开了好头。

二是配乐再现画面。黄老师的课精心选择了《二泉映月》作为诗歌配乐。古诗词具有音乐美,在教授古典诗歌时,选取适合的音乐,能够创造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黄老师还精心设计了《声声慢》幻灯片。别林斯基说“诗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使思想渗透体现在生动而美好的形象之争。”一首优秀的诗篇,哪怕是富有哲理的诗歌,也是思想包盈在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运用音乐及图画来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等方法将抽象的诗词变换为形象的视听之感,从而体会诗歌高妙的意境。黄老师在“运用诗化的语言再现诗歌意境”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在悲戚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徐徐展开一幅《声声慢》的画卷,让学生调整心绪,慢慢进入诗歌情境,而后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黄老师充分的铺垫之下,学生对画面的想象描述、对诗歌意境的感悟适切充分。举个例子,一个女生把自己看到的画面描述为:“伴随着音乐,我的脑中浮现出一个画面,黄昏时分,一个柔弱又漂亮的女子坐于窗前,看着天空,大雁飞过,突然乌云密布,下起绵绵细雨,她在那里哽咽、哭泣,她的眼前浮现一幅夏天的画面,她和丈夫很快乐地在田园间游玩,我听到了他们的笑声,我看到那个柔弱的女子再次哭泣,她拿起了酒杯,一杯杯地喝下去,可是她却越喝越愁……”诗歌与音乐、诗歌与画面的结合,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扩大思维空间,飞到作者身边,设身处地地进入情境,很好地把握了诗情。

三是教师真情朗读。诗词言情传志,能够情感充沛地根据诗意诗情诗境朗读诗词,会有一种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更有立体感,更有震撼人心之力。若是教师亲身声情并茂地范读文本,效果会更佳,并且还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敬之心。黄老师朗读本诗歌时,或激越,或清缓,或伤感,把诗中寄寓的作者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学生的掌声便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黄老师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特定问题及教师的语言描绘等,本文只选取较经典的三种展开论述。对于古诗词,情境教学是较有效的教学途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充分、深层次地品味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声声慢读后感【篇7】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觉得一个女人用身心写的诗是那么细腻优美。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风仍旧凄凉,屋内的人儿看得流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知道,离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浓,落叶和残花,黄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这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得凄凉。

是冷的词,却开出暖的花,美丽而娟秀的搁置在词文里。她不说话,却写出了无限的思量和感慨,无论是谁读来,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怀,都能从那三句词里读了出来。声声慢,细细读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铭心的痛,还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

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瑟,灯光明暗。有了李清照的古诗,墨香幽深。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从天气。

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感受。她感叹自己老了,容貌已经憔悴凋零了,再也没人陪自己采花了。

只有一个人独自守在自家的窗边消磨这难耐的时光。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飘零生活。她善于运用叠字来表现她的内心情感独白。在口语平浅中见深沉。用铺叙的手法,来描写刻画景象和事物,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在大学里,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话。她写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懂。对这首词,我是情有独钟!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三)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如康震教授所说,正处于花季的李清照表显出了非凡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

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生机和缤纷的色彩。透过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我意识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解释中,我知道李清照的幸福成长道路已经从平淡走向坎坷和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

然而,这个国家正遭受着金兵和铁蹄的蹂躏。李清照负责文物管理工作。这位瘦弱的妇女从悲痛中站起来,抬起头来面对所有这些变化,并发誓要捍卫她丈夫的遗产和托付给她的遗产。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李清照在我心中是一个活泼坚强的女人。她虽然饱经世故,但一次次克服各种困难,以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读后感【篇8】

点点黄昏雨敲打着历史古老的窗楹,湿了梧桐,碎了人心。翻开薄薄的诗页,一声悠悠的叹息,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寻寻觅觅”的悲切眼神中带着入骨的凄冷撕裂了世人的心。你就用这一样一首《声声慢》吟出你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让我在这千年之后,因你欲说还休的愁,痛了又痛。

泪斑驳了诗页,我久久凝视,久久沉思。曾经以为你会幸福一生,可宿命难敌,老天给了你半生的甜蜜,却又给了你半生的苦涩。眼前不禁浮现了你“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的清纯与羞涩,脑海中勾勒出了你“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画面好,云髻银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为人妇时的甜蜜,耳畔响起了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的豪情万丈。而此时的你,吟出《声声慢》的你却如此茫然无助,宛如一叶浮萍在孤独与寂寞的苦海中沉浮。“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那个晓寒露重秋风砭骨的清晨,你寻觅着曾经幸福的爱情,却只留下“不终晚节”生前身后的奇辱;你寻觅着国家前程,却已是山河破碎;你寻觅着自身价值,却被时人视为异类。在这落叶纷飞的异乡庭院里你终于只寻到满眼的“冷冷清清”,心中又怎会不生出“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园中秋日正浓,菊花盛放,赏花的人已不在,赏花的心已老去。人不摘花,花当自落。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如你失去的美好,唤不回,留不住。

世人皆知你是愁的化身,却又有几人懂得你的心,明白你为何而愁?你为孀居之悲而愁吧?纷乱的战争中,动荡的局势里,那个与你把酒邀明月的人早已逝去,昔日的温存与甜蜜,此时却成了折磨你的源泉。点点滴滴回忆起来,痛彻心扉!《金石录》被毁,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被盗,可恶的命运竟将你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夺去,除了承受在心中滋生的无尽的愁怨,你别无他法;你为沦落之苦而愁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乡心正无限,借酒消愁,却忽见旧时雁。那个开满海棠花的家早已破碎,再也看不到“绿肥红瘦”的美景,乡愁又浓锁心头;你为亡国之痛而愁吧?“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撒东山一抔土”,“经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你把满腔的悲愤华为一声声怒吼,渴望唤起万千男儿金戈铁马的雄风,但残忍的事实让你的心又在历史的油锅里饱受煎熬。君王弃都抱头鼠窜,偏安一偶,不思反击血洗奇耻,却打击志士,迫害忠良,屈辱求和。这亡国之痛的愁让你陷入更深的伤痛之中。遭遇国难情仇,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你唯有用笔书写着你的价值,寻求着一丝慰藉,然而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将你彻底打入深渊,万劫不复。那个你为之呼喊,为之侍奉的社会竟容不下你!容不下你的满腹才情,容不下你的学富五车!容不下你的大义凌然。你所骄傲的,所追求的,在时人眼中竟甚是怪异。可笑啊!原来在别人眼中你竟是一个笑话!哀莫大于心死,你唯有默默地咀嚼着自己的.凄凉,抽出屡屡愁丝,将自己结成一个茧。

一切爱与恨已破茧只待化蝶,如今的你被世人誉为“乱世中的美神”。你一个被封建役使的歌者,作为女子身处社会的底层,却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述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尽管把自己陷入深深的愁绪里,最终香消玉殒,也不曾有丝毫动摇;你守着自己的节操,决不随波逐流,在封建世俗的刀尖上独舞着。被视为异类又如何?超越于世俗之上,俯瞰众生,才是好女子的真性情!你写愁,不仅仅为倾诉你的人生之痛,更为了抒发你的家国之恨,你呐喊,不仅仅为反抗遭遇之不公,更为了唤醒千千万万个如你一样生在社会底层被封建世俗禁锢却渴望平等与自由的灵魂。

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声声慢》,你虽说写愁,但实为写真情大志,你的词如你的人格,你把你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仇愁就这样轻轻几笔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美得震撼人心,美得让人肃然起敬!

声声慢读后感【篇9】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声声慢读后感【篇10】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透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声声慢读后感【篇11】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读《声声慢》有感

《声声慢》是出自宋朝的李清照之手,李清照则是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这首词写于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世。在那之前,她的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之后就转为一种沉郁凄婉的感觉,主要写出了她对亡夫的怀念和自己的孤独凄凉的景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这几句话看似平平淡淡,但是十四个字中无一个愁字,却字字句句都是愁。写出了自己孤独凄惨的样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之一句话,从表面上看是在写天气变化无常,实际上实在说自己。

避难前的生活优裕,安宁美满,而此时已是孤身一人,漂流在外,生活变化无常,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跌入另一个极端,现在只有借酒消愁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不够烈,感觉就如“淡酒”一般。其实,酒一直都很烈,但仍是压不过自己心中的愁,酒就如水一样,尽管她一杯一杯地喝,但仍然没有什么作用。

抬头举酒,借酒消愁,愁更愁,看见大雁飞过,有时想起了从前与丈夫的时光.“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句话中“雁过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渲染的作用,渲染出一种哀愁欲绝凄凉氛围,一声哀鸣,让人实在心痛、心酸、心碎啊。

之后便是写景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甚堪摘”头句就以景入情,作者应该很是爱花,我想她的丈夫一定经常摘花送给她。而入进,又有谁来为自己摘花呢?看到满地一片的落花,不由黯然伤神。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更进一步写作者的的孤独寂寞,一个人守在窗边,望着窗外,盼望着黑夜的到来,此时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一涌而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又是一中话杂着声的巧妙结合,为落花伤心的时候却下起了细雨,雨虽细,但拍打在梧桐叶上仍会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看着雨只是打在了树叶上,其实更是打在了李清照的心上,强烈的敲打着。

结尾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概括了上文所有的的事物,简直不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愁字来形容了,对啊,仅仅一个愁字又怎么能够表达李清照这种家国之痛、身世之痛以及孤独之痛呢?对于自己丈夫的这种感情又怎么能有一个字表达呢。

因为“愁”能包含的事物太少了。

一首词,愁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又在结尾用了一个概括,这首词成了一首千古绝唱,把愁写得荡气回肠。

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声声慢读后感【篇12】

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突发其想,写上几句,这是李清照晚年的词,是一首极度伤感的词。写词的时间是暮秋季节,是在思念心上的人,一般常理分析是在思念她因战乱分离的丈夫赵明诚,我想我们不应该去虚设立场,至少思念心上人是不会错。就词论词,全词分了四部分,每部分都贯穿着浓浓的秋寒。以秋寒的背景让人带入极度的伤感和忧愁。

第一部分突出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这八个字,一是说明秋天结束,冬天来临时候气候是突然变化的,作为我们普通人,天冷管天冷多穿些衣服也罢了,可是作为一个思念心上人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刻,更会去惦记自己心爱的人,而且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就是最难做到不去惦记他。前面用了许多叠音词,只是为后面“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作铺垫,突出了一个冷与愁。

第二部分用了二个物景,酒与雁,酒是消愁之物,又是驱寒之物,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怎敌它、晚来风急!”愁也解不了,寒也驱不了,更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气氛。接着写大雁,大雁是秋天的象征,秋天即将结束,大雁就要往南飞,到暖和的南方度过冬天。大雁又是书信往来寄托的象征,现在大雁要走了,好象是旧时相识,可是大雁无法带去我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此景此情,真不叫人伤心致极。伤感情绪的渲染再一步推进。

第三部分是用了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二个景物,满地黄花是写秋风扫落的菊花,以憔悴的黄花自喻,当自己容颜憔悴,残花败柳的时候,还有谁会来关心她呢?所以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命运只有走向孤独,走向寂寞,这样的景遇,即使是从早晨盼望到天黑,也只能独坐窗前,痴痴发呆。可是在秋风秋雨的时刻,特别触动人情感的是那梧桐更兼细雨,在黄昏时候,点点滴滴声音,实在让人伤感啊!读到这里,我不仅感叹世事的艰辛,更被作者真实环境的渲染而流泪长叹。

词的最后还是积极意义的,次第是层次意思,这次第就是作者写这词的一段一段层次,作者认为这层次无非是在写一个愁字,这是对词意的高度概括,可是,笔意一转,“怎一个愁字了得”仅仅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是我的感叹吧!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还是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悲惨命运。

以上就是《声声慢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声声慢读后感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