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九篇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发表时间:2023-12-24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九篇。

告可以协助领导执行监督任务,避免工作发生延误,在生活中,告十分的重要。我们经常都会撰写告,可行性告从哪些方面写?接下来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我们会提供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参考和建议!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1

一路颠颇,几经辗转,总算回到了一年不见的家和家乡。走在昔日熟悉的乡间小道上,心中满溢的是喜悦,激动与自豪。我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一、政策效果。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包括末级渠系、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探索“联户议事”、“联组议事”、“联村议事”等农村事务决策的议事新形式,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四、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三r村,一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十多天的是社会实践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让我深入了解到的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农村城镇化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必将有所作为,干出一番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求索背后包含的汗水与智慧,我们应在大学这个舞台上练就……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2

家乡的变化暑期调查报告

姓名 徐旺班级 电气11003序号29

调查地点:麻城市白果镇

调查对象:白果镇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3日

调查步骤: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2012年7月23日到8月20日,我来到位于湖北麻城市区南17.5公里处,与宋埠、城关同为麻城市三大重镇的白果镇,经人介绍在白果财政所实习。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感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也对自己所实践的课题内容有了一些认识。白果镇是麻城市第一人口大镇。下辖51个行政村,1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境内山区、耕地、水域比例大体为3:6:1,耕地面积70050亩,水域面积25118亩,宜林面积45803亩,森林覆盖率60%。白果属综合性新型城镇,工、农、商并重,全面发展。200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200个中心镇之一。

当我刚进白果镇的时候,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果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白果镇谈家畈村给我的第一印象。以前,谈家畈是白果镇有名的后进村,村级经济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干群关系紧张。自96年付运贵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身体力行,以富民强村为己任,狠抓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在短短几年内,村级工作走上正轨。近年来,出现了村级经济良性发展,村风村貌有较大改观。进来中央再次将农业问题作为一号文件,并与时俱进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对于白果镇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我实习的地方,财政所通过进行补贴等一系列利民的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财政所实习期间,发现白果镇与其他农村有一处显著的不同,即白果镇的主要财政收入并不是像其他农村那样主要来源于农业,白果针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工业。2005年全镇工业系统有棉麻纺织、机器机械制造,皮革制造加工,粮食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五大产业系列,企业255家,从业人员4790人。拥用省级获奖产品6个,部级获奖产品2个。引进外地企业11家,资金5500万元。尤其是冷冻机厂、压缩机厂等骨干企业

立足市场需求,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名优产品,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企业得以壮大发展。九十年代,压缩机厂、冷冻机厂成为鄂东地区唯一能生产整机的厂家。压缩机厂还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该厂生产的0.03立方米空气压缩机远销美国。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冰淇淋机,DB系列蛋卷盃机畅销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国家。

工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而对于一个农村来说也是如此,白果工业的发展一部分来自于起自身顽强的力量,另一部分也来自政策的支持,招商引资,建设新农村都极大的促进了白果经济的发展。工业得到发展,白果镇的城乡建设也去得了可喜的成就,

1986—2005年白果城镇建设投资大,见效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到解放以来较好水平。加强了对污染企业整顿改造,环境保护工作有一定进展。

白果镇区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406余人。区内街道呈“七纵六横”的格局,初步拉开了小城市道路框架。街道全长21.2公里,其中硬化路面17.98公里。街道两侧下水道,绿化带,路灯配套完善。主街白果大道长1000米,宽30米,聚集了大多数政府职能部门,金融单位和政法机关。白果正街长800米,为商业中心,街道两侧店铺林立。西环路长2500米,北段宽50米,南段宽42米,属经济开展区。西后街市场占地3500平方米,农副产品交易活跃。镇区内有麻城市第三中学、白果镇中心学校、白果小学、中心卫生院等140多家镇直机关单位,厂、场企业和350多家商店。城镇社会服务功能齐全,水厂日供水3000吨,环卫工人清扫镇区卫生。供电、邮政、电信、交通、政法、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职,为镇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1986年以来,农民的居住条件、交通、通讯、饮水卫生得到很大改善。交通实现了村村通机耕路,2003年—2005年,张脑、七松等13个村率先建成了通村水泥路12.67公里。1999年—2004年实施饮水工程,辖区内农村新建自来水厂(站)56个,压水井8700个,受惠群众2.8万人。2005年全镇居民建住宅楼3648栋。农村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虽说在白果工业对财政的贡献比农业大,但农业是在农村来说始终是重中之重,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全镇耕地面积70050亩,其中水田面积49680亩,旱地面积20370亩,水田中灌溉面积37923.2亩。白果是全市主要粮产区,农业主要作物有稻谷、小麦、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红苕、黄麻等品种。2005年粮食总产36097吨,皮棉693吨,油料3941吨。农业产值19112万元,耕作机械161台。1986年以来,白果、麻溪河两个乡镇大力推

广杂交稻等粮食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粮食亩平单产提高200—300斤。棉花普及了营养钵育苗移栽,二十年期间,单产提高100%,创亩产皮棉389.5斤的历史记录。油菜通过普及“双低”油菜大苗移栽,单产提高150%,经济效益翻了一番。桑蚕、苎麻、黄麻等多种经济生产成阶段性发展。1986—2002年,麻溪河、白果大力发展桑蚕生产,共植桑3200亩,产茧15万斤。1986—2001年,全镇大面积种植黄麻,并与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上世纪九十年代,黄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黄麻 300万斤。1997—2000年连续4年利用秋季小农闲大搞山丘开发,共连片开发荒山、岗地14000亩,改造老基地1500亩。1999年秋黄冈市在木牌楼果树基地召开基地建设现场会。以木牌楼果树基地为龙头的林果产业在全镇迅速发展。2005年,全镇以梨子、板栗为主的林果基地1.3万亩,年产水果454吨。全镇畜牧饲养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2005年出栏黄牛1145头,牲猪17308头,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农户饲养家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涌现了一大批专业养殖户、养殖大户。2005年全镇养殖大户334户,其中养牛大户23个,养猪大户127个,养鸡大户81个。农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白果镇的农业发展始终走在麻城市农业发展的前列,从省到市都给了白果巨大的财政支持,白果的财政收入年年不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到,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林业是白果镇又一支柱。全镇林地面积48503亩,其中有林面积29279亩。2005年森林覆率为60.4%。境内主要林木品种有松树、杉树、竹、板栗、梨树、银杏、桃子、油桐、意杨等。山林权属分集体所有、个体所有两种形式,集体占39%,个体占61%。1991年开始,麻溪河、白果分别在辖区内开展“灭荒绿化”活动,历时四年,共灭荒2.1万亩。1994年一举通过省政府组织的灭荒验收。1996—2000年全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两个,投资100多万元,造林1671亩,其中世行贷款造林1500亩,京九绿化长廊171亩。2002—2005年全镇大面积退耕还林,到2005年,共退耕还林4268.6亩,荒山岗地造林18650亩,栽植各种树苗553.7万株。白果镇工业、农业、林业的发展与白果针的农村改革是分不开的,比如说,白果镇税费改革:2002年,全镇农村税费改革总额为6440634元,其中农业税5229901元,农业税附加1045980元,农业特产税137295元,农业特产税附加27459元。比改革前(1999年)农民六项负担11836315.27元,减少5395681.27元,减辐45.6%,农业税及附加亩平负担由143元减少到78元,净减65元,下降45%。人平负担由155元减少到85元,净减70元,减幅为45%。2004年,在2002年的基础上,农业税由原来的6440634元减少到3518567元,并取消农业特产税。直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再比如说,白果镇综合配套改革:2002年,从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全镇综合配套改革随之启动。当年撤销7个农村办事处,镇政府内设机

构由7个减为5个,设立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和财贸办公室。镇直事业单位减少4个,即撤销教育组;将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将经管站和统计站并合为农经统计站。全镇行编人员由74名减至57名。村干部由297人减至185人,精减片会计,组干部582人。镇政府及镇直各单位清退临时工、借用人员、无编人员,代课教师163人。2004年,继续深入综合配套改革。对全镇186名民师进行一次性妥善安置,其中民办转公办24人,退养77人,辞退85人。精减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由原来22人减至9人。内设机构由5个减至3个,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生办牌子),行政编制由57人定编到45人。农业服务中心、水利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整体转制。财政所和经管站职能整合,人员经过考试,综合测评后有21人顺利上岗。

如今的白果的发展离不开工、农、林的发展,也离不开不短的正确的改革!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白果人的梦想,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任务。经过一个月在白果的所见所闻,由那些安居乐业的场景,我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离白果正在越来越近!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3

20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xx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xx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xx,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xx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忻州变化最为显着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xx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忻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向南,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忻州腾飞” 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忻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忻州悠远的文化传承。 借鉴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忻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 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 。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忻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4

我的家乡在皖北农村,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家乡这几年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衣食住行文卫几个方面,家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穿衣由简单朴素,难以保暖,到华丽大方,结实舒适。现在的农村人摒弃了曾经的单调乏味的服饰,换上了色彩艳丽的品牌服装,保暖已不是主要的追求,经济舒适逐渐成为最终目的。原来的追求填饱肚子,现在的追求饮食营养健康。

农民种地原来种地缺乏专业知识,亩产几百斤,还得缴纳农业税,现在农民种地有了技术,知识增加了,亩产千斤以上,同时种地还能得到国家的补助。农村还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收割机,水泵,插秧机,大型的机械让原本复杂的劳作变得简单。

农村劳动力剩余,继而吸引了大批投资商到农村办厂,既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又能利用农村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互利双赢。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加上国家的优惠政策让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生活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农村以前的建筑多以低矮的草房土房为主,现在大部分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条件好的盖起了小洋楼,有的年轻人在外工作还选择在城市里买房。室内的家居设备也信息化,现代化。原来用电都困难,使用的是煤油灯,土质锅灶,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现在用电那是最最基本的,室内从白炽灯过渡到了节能灯,彩电已不足为奇,液晶电视开始受到亲睐;农民也开始接触到了计算机,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真正体会到了地球村的感觉;太阳能,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等,全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通讯方面,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固定电话,手机也越来越普及,人们享受到了无线通讯的快捷与方便。

以前的农村,通的是最难走的泥路,路上跑的是笨重的大三轮,手扶车,牲畜拉的车走起来颠簸不用说,还扬起漫天灰尘;现在村村通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国家的汽车下乡让有条件的家庭配上了面包车,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代步工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还通上了公交车,远近交通都很方便。

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重视三农,努力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三下乡活动,使得农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原来的上不起学,买不起书,到现在的义务教育,设立助学金等,农村孩子摆托了文盲的束缚,接收到了文化教育,素质提高了。老一代农村人深刻体会到了没文化的痛苦,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读书,期盼能把孩子送到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的孩子发奋读书,考高中,考大学,乃至出国深造,在外打拼,让农村人都扬眉吐气了。

原来农村人看病难,没钱看病,也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大病小病都没个着落。而现在,农村的卫生条件大为改善,药店,诊所,大的医院都基本上能解决农民的身体问题。为了照顾农村,国家还给农村办了医疗保险,看病报销让农村人看病更加省钱,农民有病不再拖延,健康状况较以前提高了许多。

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改变了中国的道路,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必然奔小康。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5

感受家乡的变化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确立

老师和父母经常对我们说:比起他们的童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的是太幸福了,还说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家乡的变化真的有这么大吗?为了弄清我们是否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我们小组决定选择这个课题来进行我们的研究性学习。

二、成员安排

组长:孟醒

组员:李欣欣、夏旭、赵娇娇、李强、关伊白、东东、谭龙王、雪祖、巧莹、刘明月

三、时间安排

2008年1月15日确定研究课题

2008年1月16日至2008年2月25日,开展了研究活动。(包括学校调查、收集资料、请教有关专家三个研究活动)

2006年2月26日至2月28日数据整理

2006年2月29日至3月2日结束(撰写研究报告)

四、实施过程

1研究方法:调查、走访相关人员、上网查询

2、研究的问题:

为了此课题的顺利完成,我们小组首先召开了一次小组会议,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进行本次的研究性学习。

(1)、家庭收入上的变化;

(2)、家庭支出上的变化;

(3)、衣的变化;

(4)、食的变化;

(5)、住的变化;

(6)、行的变化;

3、研究方案

[活动一]调查

为了弄清我们身边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小组决定在自己所居住的村屯内进一次调查。首先,我们在研究后制作了一个调查表,然后分为三组进行调查。

调查表性别年龄:

1五年前你的家庭收入是多少?现在是多少?

2、您的收入五年前是怎样支出?现在是怎样支出的?

3、您家里餐桌上最近几年都些什么变化?

4你外出时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5你的衣服和几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6你的住房条件与几年前相比有变化吗?

7如果你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孟醒、李欣欣、夏旭负责对大齐村和董家村进行调查。赵娇娇、关伊、刘明月负责金家村的调查。谭龙、王雪、祖巧莹负责范屯村的调查工作。

我们共发出1200份调查表,收回1115份,93%的村民对我们的调查非常感兴趣,并认真的填写了调查表。对于返回的问卷,四组学生各负其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组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李欣欣介绍了他们小组的分析结果:我们负责大齐和董家村的调查任务,一共发出500表,收回了480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齐和董家村的村民的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家庭收入甚至增加了几倍,他们的收入不仅仅用在穿衣和吃饭上了,更多的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更多用在了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精神生活上。

赵娇娇接着汇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小组负责金家村的的调查,调查表发出300份,收回275份,经过分析整理,金家村的人们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每到年节才可以吃到鱼、肉,到现在只要想吃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而且他们的住房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有75%的家庭都翻盖了自己的房子,还有的家庭盖起了二层小楼。

谭龙说:我们队负责范屯村的调查。对这个村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共发出调查表400份,收回360份,和以上二组一样我们调查的范屯村人民的生活同样发生巨大的变化,就拿交通工具来说,由前几年的自行车、马车已经换成了电动车、摩托车还有的家庭都开上了汽车,他们身上的衣服不仅仅再是保暖了,颜色由单一变成五颜六色,越来越时尚。

经过我们的综合分析,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身边人的生活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也从调查表中看出来,带给他们这些变化的是党的好政策。

[活动二]资料收集与处理

(一)收集

调查所反映出来的状况,让我们兴奋不已,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真是很幸福。为了更多的感受家乡的变化,为了弄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对家乡人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资料的收集。

我们的战士分两种方式:孟醒、李欣欣、夏旭、赵娇娇、李强、关伊拿笔、本和像机上街采访拍照。在街上,我们主要采访了40岁左右的叔叔阿姨,询问他们近年来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热情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这给了我们很多第一手资料。我们还带了一台像机为这个变化中的家乡拍了很多**。白东东、谭龙、王雪、祖巧莹、刘明月上网去查找资料,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真是丰富,我们分工合作很快就从各个方面找到家乡变化的资料,而且还找到了李欣欣他们用照像机拍不到的家乡以前的旧**,收获还真是不小啊!

(二)资料整理

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在小组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孟醒说:通过到街上采访我们得到了很多信息,我主要说一下家乡在“衣”上的变化: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人们的穿着越来越讲究。服装的**往往反映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

李欣欣说: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添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食品消费向讲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

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糕点,奶和奶制品的消费占食品总消费的比例呈线性增长。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全市各个大小饭店全部爆满。

白东东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十年前,50-60平方米的房子很宽敞。如今,有两三百平方米房子的居民相当多。

更重要的是,室内装饰、家具和家居用品与早年的日本不一样。此外,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有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刘明月总结到: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我市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旅游也也迅速发展。道路狭窄已成为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

几年内,解放路、松柏路、杭州街、北京路等10多条城市道路完成了改造。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也大大加快了我们城市的发展。

[活动三]请教**工作人员和老师

看到这了些变化,我们更急于了解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使人民的生活和质量得到提高,通过我们这阶段的调查、采访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是我们的党和**给我们带来的变化,那么到底是党的哪些政策呢?为了找出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的工作人员和我们的老师。他们非常耐心地告诉我们我们的会诊情况。特别是中共工作人员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党的一些富民政策,终于解决了我们的疑惑。

四、成果展示

为了让全校学生了解我们家乡的变化,让同学们都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我们把这一次活动的感受都用笔写了下来并且得用板报的形式张贴了出去。

活动的总结

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合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收获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和祖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文化。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幸福、生活和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点评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从确定研究课题,到研究活动的开展,以及撰写研究报告,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有许多要学的东西,有许多困难需要他们去克服,在组长的带领下,经过全体组员的努力下,他们顺利的完成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也许并不是很完美,但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他们通过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了解了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进步,增强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指导教师:王辉

锦州太和四中

家乡巨变

祖巧莹赵娇娇

噼啪噼啪”,新年已经来到了。在正月里,同学们一定会走亲访友吧!但我们必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调查这个新农村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时间:1月18日

地点:大齐村

访谈对象:当地农民、小学生、老人。

人物:当地农民

问题:近两年你们农村都有哪些新的变化?

答:是的,人民**对我们双方都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和政策。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筑了宽阔的公路,将我们的房屋重新改建成了新房,现在我们家已经是小洋楼了。(说完,这位老家开心地笑了!)

人物:当地小孩

问:你认为现在农村有什么新变化吗?

回答:有啊,我们现在学校里的设备都更新了,还可以学习电脑,不仅如此,还让我们高兴的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读书可以免去学杂费了。

人物:当地老人

问:你现在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答:最近几年有很多快乐的事情。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更好了,睡眠更香了。最开心的事还得算我们二都搞开发,在家里就办起了“农家乐”,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以前孩子上学都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我们家长都很担心他们的交通安全,现在可心坐车子,又快又放心了!

的确,农村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以前那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农民依靠**的政策收入也随之提高了……

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富民政策的结果!

家乡的变化

刘明月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冰箱、电扇、饮水机这些都是人们辛苦换来的。想到这里,我不禁要赞扬那些用汗水换来的辛勤劳动的人们

一、变化前

过去,人们用泥砖盖房子,没有电风扇。在夏天的夜晚,只有一些叶子可以用来驱赶蚊子;大多数人家都没有电视机,只要邻居家的一台黑白电视机,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吃了晚饭就抬着一条小凳到那户人家的家里去看电视,到了八点半人们就都回家睡觉去了;当然,没有冰箱,人们三两天就煮好食物,他们不得不扔掉。

二、变化后

现在人们住的不是北京平就是楼房,住在里面舒服极了。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开电扇,真是生活的一大享受。有些人甚至听流行歌曲!现在大鱼大肉摆在人们面前,人们吃得不多。

电冰箱里的食物实在太多了。

现在人们的经济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在未来,我们会越走越好。所以现在我要努力学习,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使我们的国家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家乡的变化

王雪我们的家乡在短短的几年里,从窄小的石子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从没有电视变成了有电脑,从旧泥屋到高楼等。今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

我常常听奶奶说起以前,人们十分困难,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还要起早贪黑地干活,逢年过节能吃上顿面饭就不错了,更不要说鸡鱼肉蛋、生猛海鲜了。

从前,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他们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他们晚上做作业或看书时看不清东西。就拿我们邻居来说吧,以前住茅屋,每天吃二三碗稀饭,即使这样,家里还揭不开锅,改革开放以后,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他天天省吃俭用,钱积攒下来。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钱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外面贴上了别致新颖的瓷砖,里面装璜得的非常漂亮;还摆着新颖时尚的家具。现在,这个家庭变得全新了。 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的结果。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6

家乡新变化暑期实践报告

1. 实践报告背景:

在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下,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村、和谐安康的社会。

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2. 总体状况及分析

生活水平提高

这几年来,家乡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善,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主要表现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营养结构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消费量增加许多。

另外还表现在住房上边,很多人都去县城买房,在家乡的房子也愈来愈大,愈来愈豪华,愈来愈和谐。

过去农民不富裕,常是一季多衣,现在非常注重服饰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所取代。其中人均服装支出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购买面料支出下降较快。 在家电方面,人们开始买电脑、冰柜等高档家用电器,家电下乡活动愈来愈烈。 人们的精神文化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去地干活儿,而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家乡定期会有电影放映,人们都会积极去观看。娱乐设施也不断完善。人们的科学意识也不断提升,会科学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一些纠纷,违法事件。

学习环境的改善

我原就学的是„„中学,那是„„村唯一的一所中学,破旧的教室,狭窄的操场„„年初学校又进行了扩建,家乡的孩子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教学设施齐全。假期我不再是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我和同学们可以到社区里去看书、打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上网„„ 交通的便利和通讯的发达

本来家乡只是土路,下雨天人们无法出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力倡导下,政府终于修建了村村通,这下可好啦,人们出行方便了许多。俗话说:致富要通路。这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人们的精力可谓大大节省。

在通讯方面,几乎家家都有电话或手机,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方便多多。 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辣椒、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了许多大牲畜冻配站点。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平。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请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帮助和支持搞生产。特别是大棚花木的建设和优质经济树木的栽种,潜力很大,相信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大收益。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迷信活动

佛教徒大约有80%,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其他人存在烧香等迷信现象。

(二)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最后通过分析家乡的变化,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新形势下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定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围绕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切实把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筑具有家乡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基础。调优经济结构,就是在粮牧企、产供销、农科教、一二三产业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关系;调强主导产业,就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调活运行机制,就是积极完善健全土地经营、金融服务、中介组织联结机制等,大胆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保障等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调高经济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全新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围绕科技创新挖掘增收潜力。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种植业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成熟早、脱水快的优质品种。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注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确保产品的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自觉性。

围绕项目建设加大增收力度。利用结构调整上项目,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技术改造、机制创新发展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商贸型的龙头企业。

围绕家乡建设扩大增收载体。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建设以从事商品流通和为城乡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商贸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游客和货物集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导型乡镇;建设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主导型城镇。完全放开农民进入小城镇的户口限制,与原居住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围绕市场流通抢抓增收关键。大力支持兴办各类经贸公司,支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围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与市、县、乡三级劳动信息管理的交流,形成家乡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劳动管理部门主渠道作用,在家乡建立劳动保障站,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

围绕减轻负担强化增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坚决杜绝加重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扎实开展农村“三乱”的专项治理工作。把减负工作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与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结合起来。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7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____年____月____号至____年____月____号。

地点:____省____市附近的几个村庄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居民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

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 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 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 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 督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 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8

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xx区位于xx省xx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xx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xx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xx变化最为显着的地方--xx市7451重点工程了。XX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xx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

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

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xx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向西,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xx腾飞” 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

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xx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xx悠远的文化传承。

借鉴xx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xx悠久的历史,融合xx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 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 。

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xx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 篇9

一、实践目的: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Www.GZ85.cOm 工作总结之家】

实践安排: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②走访个别乡镇,调查相关部门;

实践时间: xx年寒假。

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

社会实践内容:

1、五年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xx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6亿元,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45.1%;国地税收入完成67.7亿元,增长4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60%,实现了“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首战告捷。回顾过去五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新机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各种要素制约的新考验,我们朝阳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xxx”规划的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运行,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标考评中进入前三名,绘就了朝阳历史崭新的篇章。

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

五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新农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为单位参合率分别达100%和93.5%。25万城镇居民开始享受全民医保。派驻1337位(次)名医进行下乡义诊,4.6万农民群众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5、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6、五年来家乡的教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7所,新增寄宿学生2.55万名。全部免除了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提高了1.0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贴标准。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对原有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镇化;大力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农村中小学807所,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78所;新组建了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在校生实现倍增;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实现招生,朝阳师专迁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教育事业已整体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以上就是《家乡变化的实践报告九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家乡变化实践报告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