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9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发表时间:2023-03-06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9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也许下面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9篇)”正合你意!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1】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购物的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创设小明买礼物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你们用过人民币吗?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记住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如妈妈给小明一些1分的人民币,去买一块1角的橡皮,谁帮一帮他呀?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1角等于10分;小明和妈妈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只有5元、10元面值的,怎么办呢?使学生意识到兑换人民币的意义;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购物的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创设小明买礼物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你们用过人民币吗?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记住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如妈妈给小明一些1分的人民币,去买一块1角的橡皮,谁帮一帮他呀?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1角等于10分;小明和妈妈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只有5元、10元面值的,怎么办呢?使学生意识到兑换人民币的意义;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生:拿10个1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角是10分,10分就是1角。

师:板书1角=10分

师:如果老师这里有许多1角1角的人民币,我想买一把一元的小刀,应怎样付钱?

生:拿10个1角就可以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元是10角,10角也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

师:这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呀?(出示卡片)

3角等于几分5元等于几角

10角等于几元80分等于几角

3.大额人民币的换算。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钱(出示大额人民币)。没有1元,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1元1元的。

师:谁可以帮小明换一下?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

电脑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______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电脑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______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换几张?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应用

1.兑换游戏。

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a.1元换成零钱,怎样换?思考后,指名回答。(多种答案,略)

b.小组合作。把零钱换成整钱,或把整钱换成零钱。

2.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的钱。

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

师:没买到玩具或买玩具剩下的钱,你们打算怎么办?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捐给希望工程等。

师:老师想给灾区小朋友写信,要8角钱买邮票,谁能帮我拿出8角钱?

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指名取8角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谁表现的好?教学设计说明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

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导入部分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问: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新授部分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第一层开放题: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最后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第二层小小超市: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整个教学过程在情境教学中完成,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设计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回答)

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我叫聪聪

(课件出示配音):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我叫明明

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二、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问: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a.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课件显示放大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课件显示放大10元(新版),师: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师: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师: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师: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b.区别纸币和硬币。

课件显示5角纸币,师:你是怎样认识的?

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课件出示背面,师:背面是什么?(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2.随意点一张人民币(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元(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们拿出来。

活动形式:2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

◆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按数大小分。

◆按新版、旧版分。

师:请同学到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看教科书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师: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2人一组,也可以前后2人一组。

反馈:请2组,分别反馈2题。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

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

明明: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同学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2、3、410(集体数)10个1角钱。1元=10角(板书)。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教师领学生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

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显示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4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小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全体学生:聪聪、明明再见!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2】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②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③创设“文具小超市”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10角。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④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⑥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怎样让他们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让他们通过换钱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换算关系。(2)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1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②1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③我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

让学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进位关系。

④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这么多钱,拿出5角怎么拿?(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东西想卖给你,1元2角钱,怎么买?(不同的买法)

⑥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实践活动:文具小超市。

4、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①认识了人民币;②怎样换钱;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④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3】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将对人民币的识别作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8页。

教学设计

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

师: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根据主题图精神,请学生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拘泥于教材上的三个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识别人民币

1.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2.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师:(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1元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

师:可能是1角、1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

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50元币。)

生:有毛主席的就有50元。(教师注意纠正。)

师:(举起新版10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50元吗?

生:不是,是100元,因为它是红色的,最大,写着壹佰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从现象中寻找本质的能力不够,而且不同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因此,在系统识别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

3.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a.小组认识活动。

师:真是聪明的小朋友,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倾听,调控活动方法,赞扬鼓励。

b.抢答方式小组汇报。

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不仅具有流通、贮藏、支付职能,同时兼具艺术价值和知识价值。同一张人民币有多种特征,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比较零散、模糊的。但是他们已有强烈的自主探索意愿和初步的交流合作能力,所以,识别和欣赏过程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观察、交流中丰富多种识别方法,构建对人民币多种特征和价值的了解。

在小组活动中,要求仔细观察样币后选择喜欢的一种告诉同伴它的币值和识别方法,要求表述清楚,特别强调组员倾听认真,如果只有表述而没有倾听,那么这种交流就失去了大半价值,至多不过在梳理表述者的思维和锻炼语言能力,而不能达到交流最重要的功能:在交流中丰富个体的知识建构,反思思维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倾听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益的关键。在全班汇报中,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述知识的来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元、角进率。

1元=10角的关系学生有所了解,通过换钱将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与进率沟通,即所有的换算都是基于1元=10角。

师: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有不同的面值。而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关系。

师:(举起1元纸币)看,这是──

师:你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吗?

生1:一个1元的硬币。

师:对,1元有纸币,还有硬币。

生2:两张5角的(纸币硬币)。

师:(疑惑地)为什么两张5角和1元一样多呢?

生:因为两张5角合起来就是10角,10角就等于1元。

师:可见,1元就等于10角。

(板书1元=10角)

应用实践

1.小组购物活动。

师: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也特别聪明。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店玩一玩好吗?

师:开商店都需要什么呢?

课件演示所有物品及标价(教师简介)。

师:这些商品谁来卖呢?我们需要售货员,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选出的售货员站起来。

售货员们要注意,听清楚你的顾客买什么东西,他付的钱够不够。

师: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地去买,还有,你们每人只有1元钱。

师:请小组长打开信封,发给每个顾客一元钱,再把剩下的零钱给售货员。

学生活动,教师行间观察、倾听、指导。

[这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仍在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强调小组活动必须制定和遵循游戏规则,如何推选组织者,确定顺序,制定评价方法,如何表达集体意思。教师提供部分方法,小组可参考选择,也可自定喜欢的规则。渗透集体概念,培养学生集体生活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2.汇报。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1元钱买了什么?

师:一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不能小看这1元钱!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货币承载着国家权威和荣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贯穿始终,视机进行节约意识的培养。]

小结

1.小结。

师:我们不仅玩的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回家以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2.拓展。

师:你还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师: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知道可以向我们周围的人学习,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棒!我希望其他的同学也向他学习。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除了世界主要货币作为内定了解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从世界货币高度反观人民币,健全人民币概念,其余不作要求,任学生自由发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欲望,激起探索意思。]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3.设计理念

a.同伴教育。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5】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材相比。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欲望;改变了编排顺序。将分、角、元的认识变为元、角、分的认识。顺应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增加了购物活动等。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学生见过、认过、用过一些人民币。己经有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初步认识。因此我设计本课时注意了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一年级学生平时用钱不多。经验少。使用的钱币面值比较小。因此教学难点是初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会用人民币买东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知道I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

2.通过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模拟使用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兑换钱币、购物等过程。从中探索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知道爱护人民币。学会计划、节约用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2.学生准备学具:人民币。

3.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货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电脑出示“O",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是:星星、太阳、豆子、葡萄、橘子、纽扣、眼珠二‘’“2.纽扣、葡萄、橘子……买这些东西就要用钱。钱也叫货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有关货币的知识。现在你愿意把你了解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知识。

3.你们了解的知识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国的货币—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4.你还想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课始以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课前搜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I.投影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教师随机板书。

2.小结。然后说明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二)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老师这儿有1元钱(教师出示),我想和同学们换成角币·谁愿意和我换?

(1)师生兑换钱币。并让学生说明兑换的理由。

(2)小结并板书:1元=10角角钱换成分币。怎样换?

(1)小组活动:生生兑换钱币。

(2)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

(3)小结并板书:1角=10分

(三)创设生活情境。尝试兑换人民币1.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电脑出示):

①你要买一张8角钱的邮票。而你手中只有一张1元的钱·’‘”’

②坐无人售票车需要1元。你只有一张5元的钱……③要交书费45元。老师因找钱不便。希望你能正好交45元。而你只有一张50元的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说说你会怎么办。

2.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评价。

(四)反馈练习。兑换人民币电脑出示:一张2元可以换()张1元。

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可以换()张50元。

你能回答哪些问题就回答哪些。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见过、认过一些人民币,所以教学例1时只作简单处理。教学难点时,用师生、生生兑换钱币的方法,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注重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V个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等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实践应用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手工作品,先互相欣赏一下。然后,用手中的学具人民币进行买卖。比一比。谁能用最便宜的价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谁能将自己的作品卖得价钱最高。

1.学生自由买卖。

2.全班交流。

3.课堂总结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

【设计意图】:设计购物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用智慧和劳动可以换取人民币。并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节约用钱的教育。

四、课外实践

1.课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几种物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2.回家后自己试着帮妈妈买一次东西。

【设计意图】:

下节课学生要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都是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出现的,学生亲自去调查并记录物品的价格,既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也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际购物,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能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课后反思】

因为注意了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换算人民币时节省了不少时间。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教学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7】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jAB88.Com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小结: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国徽)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想一想: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习。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今天正

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你有几种付钱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总结并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进率的方法,通过假设生动有趣的模拟购物情景,饶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这里通过出示一个小朋友到邮局去买邮票,售货员阿姨告诉他一张邮票的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他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经历换钱和找钱的过程,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请学生欣赏歌曲《一分钱》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让小朋友们轻松一下好吗?

听完后师问: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吗?从而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费的教育。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明快,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五、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一个深华的作用。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到超市去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9】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要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了教材呈现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导入部分,直接引入,通过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以便进行下一步教学。换钱游戏,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关系。最后通过鸭鸭的卖商品,让学生体验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

二、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三、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一是看大家掌握的情况,而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46页~4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对学生爱护进行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鸭鸭图、人民币贴图、实物贴图:1分、2分、5分、1角、2角、五角、1元硬币等。

学具准备:人民币学具,分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民币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亲自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并不多,课前学生向家长或到社会上去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到商店去购物时,一般要用到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设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吗?(根据学生的叙述贴出人民币贴图。)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情况,并用钱展示一下。

2、分类(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渗透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

引导: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学生把钱进行分类.

设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板书:纸币、硬币

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就一起研究元、角、分。

二、元、角、分的关系

1、角和分的关系

导语:我们先来研究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呢?请小朋友动手摆一摆,如果碰到困难了,可以请教同桌或者请教老师,好吗?

(1)1分1分的数,数到10分。

问:猜一猜,10分是几角?板书:1角=()分

(2)拿出2分

1个2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2分2分地数,几个2分是1角?

(3)拿出5分

1个5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如果5分5分的数,几个5分是1角?

(通过数一数,使学生了解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和进率。知道1角=10分)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有几个1分、2分获5分组成1角?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A、分组操作,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B、汇报交流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全班找了10种不同的方法,说明了还是集体的力量大。

(由于学生对角和分的关系和进率理解比较片面的,所以安排了用5分、2分、1分各若干个组成10分这个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更深刻体会1角=10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元和角的关系

导语:我们知道了1角=10分,猜一猜1元=()角。(板书:)

(抓住元与角、角与分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出示投影片做练习:

1元可以换()个1角。1元可以换()个2角。

1元可以换()个5角。100元可以换()个10元。

5元可以换()个1元。

指导练习。(投影片)

3角=()分2元=()角

7角=()分1元=()分

三、实际应用

1、购物活动

师:(一边叙述,一边贴商品图)鸭鸭开了一家水果蔬菜商店。它卖了一个萝卜6角,一个西瓜8元、一个苹果4角、一个胡萝卜7分。

顾客每次买两种商品,应付多少钱?

学生根据选购的商品,说出应付的钱数。

(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学们自己搭配选择,不仅进行了知识方面的练习,培养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2、想一想:

买一瓶矿泉水要1元4角,如果给售货员2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为鸭鸭解决了这么多题,鸭鸭真高兴。鸭鸭要回家了,你不想对鸭鸭说些什么吗?还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五、互相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觉自己怎样?别人怎样?请分组完成评价表。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9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