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范例。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被誉为有史以来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地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围绕我们的课题《小学生兴趣培养与潜能开发》展开设计:
1、让学生读中感悟,充分地读,不同层次地读,在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阅读和朗诵的兴趣。
2、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平时积累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养成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设计】
一、回味“神圣”
(课前循环播放一课时图片)这一幅幅图片再次将这片土地上美丽的一切浮现在我们眼前,这所有的一切在印第安人眼中都是那样新鲜纯洁没有污染没有破坏,犹如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老人,正如课文第一部分叙述的那样,试着背一背(可看大屏幕提示)
二、定位“神圣”
家园,多么温馨、幸福、和谐的字眼,然而这个大家园在此时此刻却成了印第安人深深的着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出示白人领袖要收购这片土地的资料)
在这最后的时刻作为印第安部落的酋长西雅图最想对收购这片土地的的人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最能体现西雅图心声的句子。
三、理解“神圣”
例如: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边谈感受边通过朗读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随机板书)
(2)看过电影上的慢镜头吗?慢镜头让我们看得仔细,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用心慢慢回放(播放迷雾森林音乐,师配乐背诵“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我们的希望”;音乐转成低沉恐怖色彩,闭目想象,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a、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b、河道污染
c、相关课文或文章
2、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反复吟咏,增强表达效果;
(2)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放弃”的感受(不忍放弃、不愿意放弃、不得不放弃……),并通过朗读表现(板书)
(3)正如大家所说面对这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不忍、不愿、不得不放弃,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板书)让我们采用配合读的方式表现这种情感。
四、深化“神圣”
西雅图还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部分,再次用心灵和这些方字对话。(学生据课文分析)
西雅图要白人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白人做到了吗?
(出示视频——西雅图的现状)简单说说你的感受。
五、出示“课余作业”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热爱和保护我们脚下每一寸神圣的土地是我们的共识,此时此刻一写有很多话要说,提示:制作环保提示卡、设计公益广告词、画环保宣传画、唱唱关于环保的歌曲……)
其他人在看
[课件系列]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范例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系列]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范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时目标:
1、从沉默后的热闹中体会孩子们的可爱。
2、结合生活,学会感恩父母。
3、有条理地记叙感恩的故事,体会感恩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用一个词来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吗?(可爱)【板书:孩子】
二、学习第14小节,萌发爱:
(一)体会“可爱”。
1、默读第14小节,找出体会到孩子可爱的词句。
2、汇报:
(1)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2)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3)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妈*的身份证!”
3、解读:
(1)第一句
找出感受到孩子们很可爱的词组。质疑是否真犯错误,齐读。
(2) 第二句
找出感受到孩子们很可爱的词。理解赦免。齐读。
(3)引读第三句
小结:孩子们的可爱表现在神色、目光,话语中。【神色、目光、语言】
合作读。
(二)理解“热闹”:
为什么说这次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呢?【板书感受爱、表达爱】
三、学习第15小节,了解表达爱的方式:
1、引读:结束这堂课的时候……了解他们的生日。
了解不被察觉的方式有哪些?为什么要让他们不察觉呢?
齐读这句话。
了解有哪些祝贺的方式?(写信、擦地板、贺卡、唱歌、考一百分……)
穿插理解“稚拙的礼物”、“珍贵无比”。
3、齐读这段。
四、学习第16、17小节,学会表达爱
1、引读第16小节:
2、学生学当家长说一说!
3、齐读第17小节。
4、质疑:为什么说沉默是一种享受?
5、指导写话:
(1)了解学生给父母庆祝生日情况。
(2)听庆祝过的孩子说说当时是怎么庆祝的?
教师评价引导:你在送这个礼物之前怎么想的?那收到礼物时,爸爸妈妈有什么反映?
(3)拿出练习纸,选第一个内容,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用对标点符号。
(1)妈妈(爸爸)的生日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但我还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
(2)再过几个月,爸爸(妈妈)的生日就快到了。此刻,坐在教室里,我想该怎么给他一个惊喜呢?
五、总结延伸:
今后,就让它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去关心我们的父母、长辈、朋友,相信他们会给你更多的亲情、友情的。
[实用]《秋天》教学设计范例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用]《秋天》教学设计范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的美丽。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认识9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知道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秋天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儿歌或诗吗?
2、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秋天?
3、(电脑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了。
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笔圈出来,然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电脑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寻找 野外(是哪?) 蓝色的( ) 黄色的( ) 红色的( ) 到底
5、再读课文 ,边读边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看看你在数话中会发现什么?
6、认识 :“ ” ? (电脑出示问号、引号。)
7、你能说一句话用上“?”号吗?
8、那课文到底有几句话呢?找5个同学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学生回答。
3、第一句。
(1)你从哪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2)“野外”刚才我们说过了是哪儿呀?
(3)老师带小朋友到野外寻找秋天,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
(4)在读这一句话时应该读的怎么样?(高兴)谁来读一读。
4、第二、三、四句。
(1) 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2) 电脑出示三句话,指名读。
(3)为什么说秋天是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4)电脑加重: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5)学生回答。同时电脑打出: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 ?填空并读一读。
(6)你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5、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结: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欣赏一下秋天美丽的景色?(电脑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
五、指导朗读、背诵。
1、看了刚才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
4、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自己试着背一背课文。
5、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学习生字“王”。
2、笔顺跟随。(电脑演示生字笔顺)
3、师范写,生自己写。
流程图:
七、教学反思:学生在朗读课文上有所进步,对于问号的语气读的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学会4个生字,能按田格里的生字正确书写。
2、学会背诵课文。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王老师 小文 是 小方 小力 寻找 野外
蓝色 黄色 到底 什么 颜色 呢 说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抽读生字卡片上的字。
二、新授:
1、出示“文、力、方”,指名认读,分析字形,组词理解。
2、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仿写。
(2)指导,评价书写。
(3)完成书写练习。
3、练习。
(1)说说,还可以填上哪些词?
蓝色的( ) 黄色的( ) 绿色的( )
(2)你还可以说一说别的颜色吗?
三、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 5、寻找秋天
蓝色
黄色 五颜六色 美丽
红色 色彩缤纷
………
四、教学反思:对于生字“方”的书写学生遇到了困难,第2笔写的不够规范。
《正比例》教学设计范例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正比例》教学设计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 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答案:
(1) 。
(2)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3)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范例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鸭子拌嘴》教学设计范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鸭子拌嘴》,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产生继续欣赏民族音乐的兴趣.
2、通过聆听、对比、探究、模仿等方法欣赏音乐,了解乐器及相关文化知识。
3、能够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能够听辨出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变化;能分辨乐器音色。
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够拍击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有一定的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但是没有感知过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而使音乐形象发生变化的音乐作品;学生聆听过许多器乐作品,但从没有欣赏过没有旋律的打击乐作品;欣赏民族音乐的经验较少。
教学重点:乐曲《鸭子拌嘴》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对民族打击乐作品的欣赏与接纳。
教学过程:
【导入】鸭子拌嘴
一、导入
1.了解归纳,拓宽知识
学生根据制作材质了解中国古代的“八音”,知道乐曲中部分打击乐器(鼓、镲、云锣、木鱼等)的名称和在“八音”中的分类。
2.感知形象,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音乐中表现老鸭子和小鸭子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分辨:哪段音乐表现的是老鸭子?哪段音乐表现的是小鸭子?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提问:什么是拌嘴?(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吵)你和别人拌过嘴吗?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中国音乐文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标题,感受音乐)
二、完整聆听
1.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教师完整播放《鸭子拌嘴》,提出欣赏要求:想一想,在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当你听到老鸭子和小鸭子激烈地争吵时,请你举手示意。
2.体验探究,回答问题
聆听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打击乐器。
三、分段聆听
1.听觉领先,探究特点
聆听模仿小鸭子走路的部分音乐,教师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像小鸭子正在干什么?(走路),小鸭子走路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和一低一高的旋律特点)
谱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跺脚表示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演奏谱例;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辨别演奏手法,用双手进行模仿。
通过图片,认识编钟和编磬,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乐器知识,了解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
四、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案范文: 母鸡教学设计范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范文: 母鸡教学设计范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出示谜语:一朵红花头上戴,一身锦衣身上盖,一有成绩咯嗒叫,生怕别人不知道。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生答:母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母鸡的课文。板书课题:母鸡
二、初读课文,弄清结构。
1、默读课文
要求(1)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讨厌 尊敬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三、|再读课文,品悟情感。
1、学习1-3段
(1)自读课文,你发现母鸡哪些地方让人讨厌,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1) 要求:自读课文,用笔画一画,从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2)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母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究竟 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母鸡这么尽职,负责,慈爱呢?(是一种伟大的母爱)
(4)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对母鸡的崇敬。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来谈一谈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吧!
小结:你们所说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我深受感动。是的,母爱像一滴滴甘露,让我们安然地享用着它,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地感恩之情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妈妈的吻》。
板书设计:
(1-3)讨厌 母鸡 敬佩(4-10)
无病呻吟 勇敢
欺软怕硬 负责
慈爱
拼命炫耀 辛苦
今日课件: 《画》教学设计范例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今日课件: 《画》教学设计范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正确的认读本课的认读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书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句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反复朗读后达到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幻灯出示谜语。
猜谜语:
远远看去山是绿色的,走近一听水没有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花儿却盛开着,人来了,鸟却没被吓的飞走。
猜猜看这是什么?
二、学习古诗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古诗。看谁能正确的将诗读下来。
2、同桌互相读读,看谁读的好。
3、老师范读:
幻灯出示古诗。
4、指名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幻灯片出示本课中的生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读读本课的生字。
⑵指名读读生字,看能不能正确的朗读出来。
⑶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⑷齐读生字。
⑸去掉拼音后,看能不能将生字读正确。
2、给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课件演示将生字的读音和生字之间连线。
四、带着生字的正确读音再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后记〗
学生齐读齐背都相当好,但单个检查时,有很多同学背不过。在今后应加强个别检查,以防某些同学滥竽充数,使每个同学都认真自觉的学习。
以上就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范例》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