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

给予的故事教案

发表时间:2022-11-25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相关阅读

【实用】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实用】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现代小学数学》第三册).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倍”的概念,建立有关“倍”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倍”.

教学难点:

认识“倍”.

教具:

电脑及教学软件、图片、投影片.

学具:

判断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8里面有( )个4

12里面有( )个3

18里面有( )个6

(二)第一排有( )个▲ ▲▲▲

第二排有( )个3 ■■■ ■■■ ■■■

二、新授部分:

(一)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倍”的认识(板书)

出示:两只黄蝴蝶

师:把两只黄蝴蝶看成一份.

再贴六只粉蝴蝶.

问:粉蝴蝶有几个2只?

师:粉蝴蝶有3个2只.我们说,粉蝴蝶的只数是黄蝴蝶的3倍.(板书)

两只黄蝴蝶看成一份(倍)

粉蝴蝶有3个2只

粉蝴蝶的只数是黄蝴蝶的3倍

让生看一遍,再请两个学生读.

师:要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首先要确定谁做一倍,把另一个数量和它比较.有几个1倍,就是它的几倍.

(二)出示3个桃子,12个梨

师:如果把3个桃子看成1倍(出示),梨有几个3?

出示:梨有( )个3

( )的个数是( )的( )倍.(讨论)

(三)出示:

●●●●

★★★★ ★★★★

问:谁能用3句话说出五角星和圆片的倍数关系?

先讨论,再回答.

生口述,师出示:

把4个圆片看作1倍

五角星的个数有2个4

五角星的个数是圆片的2倍

师:再加上4个五角星.(贴图)

问:这时五角星的个数是圆片的几倍?为什么?

师:再取下两组五角星,问:这时五角星的个数是圆片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上面几个题,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时,首先看把谁作为一倍,再把另一个数量和它比较,看有几个一倍,就是它的几倍.

问:谁还有不明白的?

师: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看谁掌握得最好.

练习:1.第一排摆2根小棒作为一份

第二盘摆3个2根

问:看你摆的小棒,谁能说说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几倍?为什么?

2.第一排摆3根小棒

第二排摆的是第一排的4倍

问:怎样摆?为什么?

3.拿12根小棒

师:把12根小捧摆或二排,要使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3倍,应怎样摆?(先讨论,再摆)

三、巩固练习

(一)电脑演示3道填空题(略)

(二)判断

1.有3只黑兔.白兔有5个3只,我们说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 )

表示:▲的个数是●的4倍.( )

3.说出下图中有哪几种倍数关系?(书上)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700字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700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①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②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里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③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②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①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②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课件范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范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渔夫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教学难点: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预习要求:熟悉故事情节;练习对话朗读。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

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

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

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

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

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

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

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

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有哪些特点?指名回答,教师择要板书: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下面老师请问大家的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几个部分?齐答,板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结构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过渡: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四、分析人物形象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1)喜悦好奇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2)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

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

人物性格鲜明。

过渡: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口语化……”,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五、分析语言特色指名举例说明。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六、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

板书:正义,邪恶。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七、明确主题思想指名回答: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

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八、课内思维训练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九、课后作业:“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

教案推荐: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篇二)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推荐: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生字小黑板、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复习导入。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2.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教案模板】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篇二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案模板】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篇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受到春天的熏陶,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春雨是无色的,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神奇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好!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花朵,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后指名读)

2师: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是——(出示图片)

3师:今天,这三只可爱的小鸟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春雨的色彩》

二、精读课文 认识春雨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师:要知道春雨的色彩就要先知道春雨的样子,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春雨是什么样的?(春雨像线)

2图中的春雨在哪,它是轻还是重?所以这段该读得怎么样?(轻轻地)

3师:春雨太美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4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读出轻轻的语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师:这么美的春雨让小鸟们不由地争论起一个问题来,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并把这个问题画出来。

2指名回答,全班同学把这个问题读一遍。

3师:谁能用:“到底”说一句话?

4师: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三只小鸟的看法一样吗?请同学们齐读第3——5段,把你看到的颜色词画起来。

5指名回答:小燕子——绿色

6师:你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吗?其他同学数数这段共有几句话。这段里有一个表示春雨落下来的动作的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7师: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地更美了,全班同学来美美地读一遍。

8师:小麻雀同意小燕子的想法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不对不对!)

既然不同意就要读出不同意的语气来(师范读,生跟读)

9师:小黄莺又是怎么想的,谁来读一读第五段?

10师:你最喜欢谁说的话?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地读一读。

11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来演一演。

12小组分角色朗读。

1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把你手中的纸条图上颜色。

14指名回答:(生:蓝色的)老师把学生手里的纸条贴在设计好的墙壁上。

(三)学习第六段

1师: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会怎么样?请第三小组的同学读一读第六段。

2师:春雨很高兴,就会下得更大了,沙沙沙,沙沙沙……

这和第一段的读法一样吗?该怎么读?

3全班齐读一遍。

三、拓展延伸 感悟春雨

1师:学了课文,大家都对春雨有了不同的认识,那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同学们前后桌讨论讨论。

2生交流……

3师总结: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很神奇,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的变化。(板书:无色)

4延伸: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是一首悠扬的歌。我们也学过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歌,你能说一说吗?

4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渗透德育

师: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好少年!

板书: 4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 小黄莺 小麻雀

绿色 黄色 红色 无色

教后记: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全文围绕着小鸟争论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而展开的。回顾自己的上课过程,有几点我认为自己的预想与效果比较符合的:

1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鸟,来说说自己眼中春雨的颜色。由于分了角色,孩子们朗读的兴趣提高,都积极的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够读出“争论””的语气。

2语言练习上,我能够让孩子充分的发挥想像力,让孩子说一说,在你的眼中,春雨还可以是什么颜色的,这一点上我有效的运用了图片.孩子们说的能够达到预期的口语训练目标。

其实,这篇课文原来有这样一个结尾:“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为什么这样一个科学而又全面的结论在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呢?依我所见,“春雨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和情趣,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我想,就如孩子们的童心,七彩、绚烂。

[课件]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二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课件]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能正确将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组合图形纸片、 剪刀、 胶带

四:教学设想

以“妙”调趣,导入新课。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学生亲手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掌握这类题的思考及解题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将一些组合图形的纸片发给学生

1、出示谜语:

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2、出示第二个谜语:

又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思考:

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①草莓(没)

②杨(羊)梅(没)

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给学生以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

你们觉得哪个谜语好猜?为什么?

畅所欲言:

第二个谜语好猜。

因为第二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作基础,所以就容易些。

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出示课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今天我们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你们觉得以什么为基础好?

2、复习: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思考、回答: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巩固:

巩固以前所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引出新课

2、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米)

8

4

10

14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思考、讨论:

分小组思考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分工、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巡视:

作简单的提示和指导。

小组交流、讨论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来计算图形的面积:

1、让学生亲手参与学习,让学生明白能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2、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采纳学生的解法进行分析与讲解:

8

4

10

(10-4)

14

(14-8)

反馈、交流:

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为代表将本小组的方法介绍给全班。

⑴、沿虚线剪下,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⑵、分别算出两个图面积。

⑶、将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即:S三角形+S长方形

=S组合图形

⒈让学生通过拼剪与讨论,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

⒉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并能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

出示计算过程:

10×8=80(㎡)

(14-4)×(10-4)÷2

=6×6÷2

=36÷2

=18(㎡)

80+18=98(㎡)

观察、思考:

⑴、选择正确的

“底”、“高”和“长”、

“宽”进行计算。

⑵、观察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步骤。

⑶、明确80(㎡)、18(㎡)分别指什么?

让学能根据图形关系,推算出图中的隐蔽条件。

让学生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的一般步骤和格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

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小结:

这两种解法的差异

小组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巩固、明确:

通过分解图形的面积相加或补成所学的平面图形再通过面积相减,都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明确,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不是唯一的。

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布置巩固练习: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题目的解题过程写下来。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

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学生明确在书写时的注意点以及熟悉解题的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出示课堂练习:

求下面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0

10

5

20

2、个别指导

课堂练习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今后在解这样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心得或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1、布置课堂作业

2、个别指导

课堂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推荐课件]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二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荐课件]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二”,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分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 法:启发点拨,归纳总结,直观演示

学 法:自学归纳法,小组交流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一)导学

1.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2.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数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边用幻灯片演示。)得到圆面积公式s=2πr。

3.动脑筋想一想,圆柱的体积,能不能转化成你学过的形体,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4、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今天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定向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15分)

1.阅读书25页。

2、看书回答:

(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近似长方体的?

(2)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和高分别与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计算切拼成的长方体体积?为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

3、小组展评交流结果。

(1)展评题(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长方体的?把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教师加以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2)展评题2。

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3)展评题3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sh

4、公式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做一做1、2题。

三、自主学习(5)

1、出示例6

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直径8厘米 高10厘米 这袋奶498毫升

2、尝试列式计算.

3、学生展示自学结果。

4、小结

小结: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如果给半径、直径、底面周长,先求出底面积)和高。注意统一单位名称。

四、质疑探究(2)

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五、

小结检测

13

分)

(一)小结

让学生说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

(二)检测

1、把圆柱切开,可拼成一个( ),圆柱的体积等于近似长方体的( ),圆柱的底面积等于( ),圆柱的高等于( ),所以圆柱的体积=( )。

2.圆柱体的底面积3.14平方分米,高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 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

5、 一张长方形的纸长6.28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一下。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sh

75× 90=6750(立方厘米) 杯子的底面积:3.14×(8/2) ×(8/2) ×10=502.4(ml)

答:它的体积是6750立方米。答: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教案模板」《特殊的葬礼》教学设计篇二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模板」《特殊的葬礼》教学设计篇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因。

4.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写写菲格雷特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说词。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葬礼”,读准“葬”,说说“葬礼”的意思。

2.板书“特殊”,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围绕课题质疑:葬礼是为谁举行的?这是个怎样的葬礼?为什么说这是个特殊的葬礼?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奄 帘 唤 旬

平舌音:葬 测

翘舌音:殊 垂 授

(2)朗读下列词语:枯竭 下旬 骄傲 唤起 教授 哀悼 号召 不辞而别 生命垂危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从天而降 流连忘返 乱砍乱伐 慕名而来 饱含深情

(3)指导朗读下列名词:拉丁美洲 巴拉那河 菲格雷特 塞特凯达斯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段:

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

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塞特凯达斯瀑布气势更是雄伟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

他们痛苦地接受了现实,纷纷加入到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行动中。

第七自然段(略)。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欢乐和骄傲,……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滔滔不绝:形容水流不断的样子。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的气势。

流连忘返 :不舍得离去。

不辞而别 :不打招呼就离去。 枯竭

奄奄一息:气息微弱,生命垂危的样子。

慕名而来 :指游客因仰慕塞特埃拉斯瀑布闻名于世的雄伟壮观而来游览。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葬:中间是个死,表示把死者埋葬在土中,上面长着一丛丛野草。写时要上紧下松。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语言文字中领悟大瀑布的壮美,从对比中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自然景观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切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仔细看一看,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可以联系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说说。

2.大家都知道葬礼(板书:葬礼)是为人举行的,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却亲自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看来,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

3.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这句话。)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从前,去看看昔日(板书: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吧。

(二)昔日的瀑布

1.(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是条怎样的瀑布。(交流)

A.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出示:原来,……一泻千里。)

B.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这瀑布流量的大了呢?

C.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体会。(细敲: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几个词语)

D.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后让学生点评再读)

E.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景象。

F.这瀑布的气势真是……(引读并板书:雄伟壮观)呀!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瀑布,最真切地去感受瀑布的美吧!

多媒体展示瀑布壮观时的景象

3.面对如此美的瀑布,同学们,如果你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表达你对瀑布的赞美,也可以联系以前咱们学过的诗句或文章来说说。

4.站在这么壮观的瀑布前面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课文中有个词语是……(流连往返)

5.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这段课文,把你想要表达的感情尽情地读出来吧!

(三)现在的瀑布

1.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现在(板书:现在)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想想你能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板书:奄奄一息)

3.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4.谁来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瀑布图?

5.看看吧,这就是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多媒体课件展示枯竭的瀑布景象

6.同学们,如果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曾经也欣赏过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现在站在这逐渐枯竭的瀑布前,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又会说些什么?

7.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想留住这瀑布,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8.塞特凯达斯瀑布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刚刚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可突然,他闭上了眼睛,渐渐离我们而去了…… 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两段文字,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请男同学读昔日的瀑布,女同学读现在的瀑布

(四)探究原因

1.原本雄伟壮观的瀑布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变得奄奄一息,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也不辞而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出示昔日和现在的瀑布对比图)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2.找到原因了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吗?(相机显示红色:用水毫无节制;乱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

3.你能用上“因为……还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先同桌之间互相练习一下。

4.读到这你是什么心情?(伤心、沉痛、愤怒、难过)请读出你的……

5.由于人们滥用水源、乱砍乱伐,使塞特凯达斯瀑布由原来的滔滔不绝,变成了现在的逐渐枯竭。我们感到很愤怒,很难过。让我们把第4自然段大声的朗读一下,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五)自由抒情

1.面对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人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引读第6自然段:消息传开,许多人感到(),同时也唤起了( )。……

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引发了这样感人的一幕:1986年9月下旬,几十名生态学家、环境学家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到大瀑布脚下,为他举行了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葬礼,在并饱含深情地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同桌讨论思考: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辞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出示问题)

4.你能来回忆一下这瀑布吗?(出示: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________)

5.现在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如今的他_____________)

6.除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菲格雷特总统还会讲些什么呢?

7.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拿出纸来,把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拿出一份演讲稿,并推荐一位同学当总统发表演说,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

8.学生开始练习写演讲辞,教师巡视指导。

9.请学生演讲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的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正在我们国家上演!

2.(多媒体出示图片)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再也没有往日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气势了。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可是它现在正面临着断流的危险。人们也只能看到一股细流,几行清泪,再也没有“五里之外,即闻瀑声”的豪迈气概了。

3.何止是瀑布啊,看看我们身边的小河,不是在一天天变脏变臭吗?再看看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不正面临严重水污染的情况?

4.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挑其中的一幅图片来说,也可以整体来说说。

5.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正遭受着无情的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保护地球,从我做起。(板书)

(七)布置作业:

写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广告词。

板书设计: 18. 特殊的葬礼

过去 雄伟壮观

塞特凯达斯瀑布 现在 “奄奄一息”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将来 完全消失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的演讲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图片、教师语言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指导学生写好演讲词,能运用感人的、有号召力的话语去打动人心。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要用不同的感情去表现瀑布的今昔。

(二) 体会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三)练习说话、写话。

1.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还发表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演讲,课文的最后一节概括了演讲的内容。出示第八自然段,读。根据这段文字推测一下,菲格雷特总统可能讲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昔日现在 号召)

2.菲格雷特总统可能会讲这三方面的内容。非常可惜,我没有找到菲格雷特总统的原演讲辞。我们一起来写菲格雷特总统的这篇演讲辞。

3.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拿出纸来,把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

4.学生交流演讲辞。

(四)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1.媒体出示画面,看了这些,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2.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去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去唤醒人们沉睡着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3.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能做些什么事来保护环境?(生交流)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二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的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的担心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的麻岭风景区,正在进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同时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对夫妇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一起去感受那风雨中的母爱。(板书课题,作者)

(过渡:让我们先走进作者)

二、走进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过渡:这是一首散文诗,那就让我们在朗读中慢慢品味文章,请先听课文录音)

三、听读

1 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处理

2 学生自由朗读,(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问老师)

3 个别读,(推荐学生读)

[教案参考]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模板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参考]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小平同志。

2、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从“票证”说起。

1、现场展示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并小结: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历史年代,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都是有预期计划的。他们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工厂劳动,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一个村庄的劳力就窝在村里的田地上,没有自己的劳动自主权。

2、引导讨论: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样好吗?并且能说一说为什么。

3、教师小结:是的,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的生产自主权得到了限制,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经济发展相对变得缓慢。

二、话“今天”生产。

1、联系二十几年前的生产和生活,再来看今天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小结并引导探究:是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都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通过课前你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了解,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有什么进步呢?

3、过渡:20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然而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三、寻“变化”根源。

1、承接:联系二十年的前后对比,大家思考一下,发生这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导入学习课文《提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

3、自读了解,师生互动对话学习。扩展认识农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变化。

4、根据本课获得的信息,请你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的劳动热情获得更大提高。

四、小结

课后延伸:访问长辈等有生活经历的人,了解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以上就是《《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给予的故事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