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8-27

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JAb88.com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相关知识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食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离子检验方法

【知识要点】

一、过滤与蒸发

1.过滤——适于不溶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1)主要仪器:、烧杯、、铁架台、滤纸等。

(2)简易装置图

(3)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使滤纸紧贴。滤纸边缘应略 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滤纸的边缘。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

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相接触。以上就是平常所说的“一贴”“二低”“三靠”。

如果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沉淀,要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2~3次,洗涤沉淀时不要搅动。

有价值问题:

(1)如何洗涤沉淀?

(2)沉淀洗涤干净的标准?

2.蒸发:蒸发——适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即溶解的固液分离)

(1)主要仪器:铁架台、酒精灯、、 。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 不断搅拌,防止由于 造成液滴飞溅;

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c.热的蒸发皿应用 取下,不能直接放在 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上 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 上。

有价值问题:

1、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你还能说出几条会用到玻璃棒的实验?

2、如何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注意:除杂的原则:杂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或水,易分离出去;加入的除杂试剂要过量;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

结论:(阅读课本中的溶解性表)

1、BaCl2在前,Na2CO3在后,NaOH随便;试剂要过量,过滤后加盐酸。

滴加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1);

(2) ;

(3) 。

填写下列空格

加入试剂

杂质

化学方程式

NaOH溶液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盐酸

例题: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评价下列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甲:试液 加BaCl2 白色沉淀 稀盐酸 白色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有SO42-。

乙:试液 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BaCl2 白色沉淀

结论:试液中有SO42-。

三、SO42-的检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试样,先滴加几滴 ,再加几滴 ,若看到有说明有硫酸根离子。加盐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排除 的干扰;二是排除 的干扰。

注意:离子检验基本操作四步:取少量,加试剂,看现象,得结论。

随堂演练.

1、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汽油和水B.食盐和蔗糖 C.泥沙和食盐 D.铜粉和铝粉

2.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A.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B.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

3.过滤时正确操作为()

A.将待过滤的物质搅拌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B.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先倒出上层清液,再将沉淀倒入过滤器中

C.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D.对待过滤的物质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处

4.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②③④⑤①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5.通过分别加入AgNO3、Ba(NO3)2、Mg(NO3)2三种试剂,使某溶液中的Cl-、OH-、CO32-先后沉淀出来,逐一过滤加以分离,则加入三种试剂的顺序是()

A.AgNO3、Ba(NO3)2、Mg(NO3)2 B.Mg(NO3)2、Ba(NO3)2、AgNO3

C.Ba(NO3)2、AgNO3、Mg(NO3)2 D.Ba(NO3)2、Mg(NO3)2、AgNO3

重点知识回顾

1、过滤和蒸发对比分析

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粗盐的提纯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
重点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用品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之间的换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有了初步的了解。


高一化学教案:《硫酸》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化学教案:《硫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一化学教案:《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一一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

用。

2.教材的编排中体现的五条知识脉络

1.知识线:

知识发展线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殊性——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深广度(要点):认识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学生认识发展线

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首先从初中化学的有关内容人手,先复习稀硫酸的性质,然后通过活动质疑,为物质的性质的预测提供思路。

3.问题线: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过设计阅读导向性问题提纲引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

4话动线: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

5.情景线:生活素材——课本素材——科学素材——生活素材

五条线索间的关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知识线和学生认识发展线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问题线、活动线和情景素材线展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1.已知: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节课中仅以知识回顾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识完整化

2.想知: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有关知识

3.未知: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4.实验探知:采取学生做实验,亲身体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复习回忆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酸性;②、探究识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③、通过探究理解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④、阅读自学,通过对硫酸性质的认识明确其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无机物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阅读、查阅、讨论和概括有关硫酸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硫酸的重要用途,认识硫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③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创新的良好品质。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为体现科学知识探索的过程,采用“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应用”的程序进行教学。在复习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再通过实验探究,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运用相关理论(如氧化还原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结论,并最终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

2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的方法

①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书本,找出重点,归纳整理。

②观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全面科学地观察事物,获取有效信息。‘

③联想:将硫酸知识与大量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应用建立联系,实现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

④推理: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氧化还原,电离理论等观点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由表及里,揭示反应本质。

⑤对比:通过稀硫酸和浓硫酸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粒子的不同,分析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的根本区别;辨析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⑥分类:浓硫酸属于强氧化性酸,掌握分类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浓消酸打好基础。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体现新课标理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我采用的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实验,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亲身操作体验,在体验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采用探究式理论中的“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把单项信息的传递转化为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投入的多项信息交流。以实验体验来突破硫酸的化学性质这一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的三个认知层次:

1.“温故引新,以例激情”

2.“探究实验,自主学习”

3.“迁移应用,巩固提升”

通过这一设计思路完成了“自主,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课堂上先通过一些有关于硫酸的事件,例如皮肤烧伤毁容案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与学生合作演示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真正的“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真正的自己来掌握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有关知识,突破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中强氧化性的这一难点,最后完成知识巩固迁移,首尾呼应,水道渠成的解释课首的引课案件。同时强调硫酸的危险性,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学科知识再到生活的思路。课题导向信息层层深入,步步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在引导下自己获取知识,体验求知快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思维。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我采用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上这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和规律,而且获得了探求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六)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以例激情

(~)创没情境,激发情意请学生观看与硫酸有关的几幅图片。

2003北京某某大学生用浓硫酸伤害动物园中大黑熊事件

2005年深圳某女士被浓硫酸毁容。

这几幅图片中都和硫酸有关,这些可怕事件为什么和硫酸有关?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实际相连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 情境中导入用这种方式展开硫酸的课题教学。

高一化学教案:《绪言》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化学教案:《绪言》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案:《绪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

(一)实验用品

(二)教学用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今天化学则更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化学真不敢想象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就拿电池来说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如果没有电池,那么CD中流淌的音乐,手机中储存的短信等等都将不复存在,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可通过化学的研究可以生产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电池,使大家和没电说拜拜,音乐尽情地听,短信尽情的发。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化学是如何与我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

【板书】二、化学发展史

【投影】狩猎图和制陶图

【讲述】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生存问题,因而那时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都是实用的技术。比如狩猎的需要促使人们使用石器;饮水的需要促使人们烧制陶器等等。

【投影】工业大革命和元素周期律

【讲述】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兴起和人们对疾病矿物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成为一门科学,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论的指导之下相继有大量化学元素被发现,通过总结、归纳,揭示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元素周期律横空出世,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影】

【讲述】到了现代,建立在物质结构理论之上的化学更是方兴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机。而此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学科[LY1],从而更加奠定了化学基础学科地位。

【板书】

【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讲述】下面咱们以四人前后桌为单位,分别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化学与他们的关系。(学生提前准备)

【活动】学生依据是前准备的资料发言

【讲述】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大家的讲解,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在许多的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那我们也该如何学习化学呢?

【板书】四、化学学习

【讲述】要学好化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屡见喜报。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我给大家三条建议: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1、课前预习。2、认真听讲。3、做好作业。4、系统复习。

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学好高中化学!

附录: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化学发展史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四、化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