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导学案。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导学案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了解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利用所掌握的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对某两地间交通线的类型选择、线路走向提出合理建议。
知道各类交通运输站点特征,了解交通枢纽的类型和我国主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交通运输线
1、交通运输线路的最基本类型:。
2、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1)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长期以来,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3、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建设耗资大,工期长,修建时必须从国民经济需要出发,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和经济可能性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预测;
(2)选择;
(3)确定
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站点
1、交通运输站点的基本类型
2、交通运输站点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3、交通枢纽又称运输枢纽,分为和
读知识窗分析影响上海港的区位条件
(WWW.928d.com 策划书范文网)
三、城市交通网: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解决?
1、下列属于交通运输网中线的组成的是()
A、火车站与汽车站B、航空线与航空港C、铁路线与汽车站D、管道与内河航道
2、在选择交通线路的走向时,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经济因素B、地貌类型C、水文情况D、气候条件
3、对铁路线区位选择起决定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
①、国民经济的发展②、科技的进步③、人口、城市的分布④、地貌、气候⑤、地质、水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4、有关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交通线路拥阻和交通环境污染.
B.解决交通线路拥阻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C.解决交通环境污染的方法是减少汽车数量
D.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中有重要的作用
5.影响港口建设得水域和陆域条件中属于非自然因素得方面是()
A.航行条件B.停泊条件C.筑港条件D.腹地条件
6.关于上海港的正确的叙述是()
A.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主要港区沿长江分布
B.黄浦江为上海港提供了足够的入港宽度和充足的抛锚空间
C.上海港是我国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港
D.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保证了港口对人、财、物的需求
7、修建青藏铁路说明()
A、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第一考虑的是填补地区空白
B、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
C、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克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D、现在修建的青藏铁路说明自然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8.读图回答:
(1)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处于第二层次的城市有、重要的作用。
(2)读图分析上海港的区位优势。
①上海港是地区的一个港,港区主要沿分布,为港口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
②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川、鄂、、、
皖、、沪等省市。
③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选阅读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25×2)
1.投资少、运费低、运速慢、运量大的运输方式为:
A.水路B.管理C.铁路D.公路
2.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B.公路C.铁路D.水路
3.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A.速度最快,运价最高B.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
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D.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
4.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B.管道运输C.海底隧道D.地下铁路运输
5.我国“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6.有关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交通运输网具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线、点交织,形成不同的形式和层次②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障碍③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才能形成交通运输网④现代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具有日益网络化、高速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别在1985年、1996年货运周转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判断7~8题。
7.与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公路、水运、铁路、民航B.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C.水运、公路、铁路、民航D.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8.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客运和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B.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C.货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D.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
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这些地点和场合称为商业中心或商业网点。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商业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A.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商业中心B.商业街应该建在城市居民区内
C.城市中心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D.城市边缘商业街以货源最优为原则
10.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两个地区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
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
11.交通干线力求从城市边缘通过,最主要的目的是:
A.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
C.减轻市区内交通的压力D.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12.下列对商业网点叙述,错误的有:
A.商业网点一般由若干个商店组成
B.影响商业网点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也有社会经济方面的
C.商业网点的密度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
D.商业网点的发展主要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影响
1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商业网点
14.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市的商业中心,它的布局是以()
A.市场为最优原则B.交通为最优原则
C.自然条件为最优原则D.人流量最大为最优原则
15.下列运输方式的选择,正确的是
A.从火车站运送50吨货物到20千米远的市区各仓库选择公路运输
B.从成都运送100吨钢材到拉萨选择铁路运输
C.从山西运送5000吨煤到北京选择水路运输
D.从深圳运送20千克急救药品到香港选择飞机运输
16.阿根廷的牛肉进入埃及市场,最短的海上航线经过 ()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
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D.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
17.格尔木到拉萨段铁路的修建,说明影响现代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已不再是()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技术因素D.自然因素
18.对交通运输线起决定因素的有()
A.地貌、水文B.社会经济条件C.科学技术D.气候、河流
19.就交通运输的连续性而言,按下列排列顺序渐强的是()
A.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B.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
20.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北京B.武汉C.株洲D.杭州
读兰州市略图,分析回答21—22问题:
2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
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
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2.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A.两条大河的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
C.河流水运的起点D.内河航线的终点
23.当前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A.提高运输效率B.提高运输成本
C.减少运输损耗D.发展综合运输
24.当前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
①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②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③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
过程中的安全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仅受交通运输的影响
B.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是考虑该地靠近市场
C.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D.不同地区商业网点的布局基本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读“欧洲货物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距相关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距<8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2)80千米<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3)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4)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它适合运送的货物特点是________。
27.(10分)读下列两幅图,回答:
(1)两幅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山区为林区,平原为水稻区,则山区向外出售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等。买进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地区,因为山区人口相对________;交通环境______________。
(4)商业街、商业小区属于____________形式网点,适合于_________图(甲乙)。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参考答案
选择:1.A2.B3.D4.B5.D6.D7.B8.B9.C10.B11.C12.D13.C14.A15.A
5.D 6.A 10.D11.B 12.C 15.C. 17.D 18.B 23.D25.C
填空题:26.(1)公路 (2)铁路 (3)水运 (4)空运 轻型、贵重、急需
27:(1)甲图(2)林产品土特产品粮食棉花
(3)小稀少闭塞(4)固定乙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本章规划
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本节内容首先将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优点和缺点,在确定交通运输方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教材同时指明了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还有一个明显趋势:网络化。教材介绍了交通运输网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交通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本节内容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交通线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而交通线的变化也将使聚落的空间形态随之发生变化。交通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商业网点的密度以及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上。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交通与商业中心发展变化的关系。最后,教材举例说明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兴衰,也会影响到集镇的兴衰。
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该问题的设计来源于前两年东南大学一位教授的观点引起的社会反响。话题的实质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的一大顽症:城市交通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课时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课时
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1课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从容说课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教材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可采用自学——指导式教学方法,通过自己阅读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实例。运用表5.1中的知识理解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基本方法。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运输量、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性等,所以交通运输方式呈现出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特点。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我国铁路的多次提速和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状况,加强教学的时代感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通运输网由点和线交织而成,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教材通过案例说明交通运输的布局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可进一步结合“中国铁路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铁路网分布差异的原因,体会自然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也可结合青藏铁路、沿江铁路等铁路干线的修建,说明技术因素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3.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讨论法。
3.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要想富,先修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投影)
请为下列货物的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1.2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
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
3.50000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
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
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
生1:2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应该空运,因为空运的速度最快。
生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适宜公路运输,因为公路运输较灵活。
生3:50000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应该用水运。
生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应该用巨型油轮运输。
生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可以用铁路运输。
师:有没有更经济的运输方式吗?
生:可以先将煤炭运往秦皇岛,再利用海运运往上海。
师:很好!同学们,从刚才我们所举的例子中可以发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既要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又要根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的距离等综合因素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师: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投影图片:高速列车和普通火车)
师:大家看到的这两列火车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区别,左侧图为高速列车,右侧是普通火车。高速列车子弹式的车头设计有助于速度的大大提高。目前,世界高速列车的最高时速可达400千米。高速列车的发展展现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什么特点?
生:高速化。
师:对!同学们对世界和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了解吗?(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投影:网页新闻)
师:“中华之星”高速列车体现了我国机车车辆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最高时速可达310千米。列车的高速化有多种技术,有同学知道吗?
生:磁悬浮技术。
师:很好!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79页关于磁悬浮列车的介绍。
(投影图片:上海磁悬浮铁路)
师:这是上海浦东的磁悬浮铁路,于2003年元旦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磁悬浮技术尽管可以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但投资很大,所以对于磁悬浮列车的商用一直是褒贬不一。同学们如果想作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在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来了解,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与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我国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影图片:高速公路)
师: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目前已突破3万千米,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师:课本图5.2是日本于1980年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海上巨型油轮,载重达56万吨,甲板上能容纳4个足球场。这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又一个特点——
生:大型化。
(投影图片:集装箱运输)
师:同学们知道图中所示的是哪一种交通运输技术吗?
生:集装箱运输技术。
师:集装箱运输技术有什么好处?
生:发展集装箱运输,可以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生:集装箱运输技术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专业化的特点。
师: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往往联合起来,各种交通运输线和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交通运输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80页图5.3“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师:从图中可以看到,交通运输网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生:有由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还有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师:对!也就是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交通运输网又有哪些不同的层次呢?
生:交通运输网大致可分为省级、大区级和国家级三个层次。
(投影图片:中国铁路分布图)
师:我国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网稠密,西部稀疏。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铁路的建设。
生2:东部地区经济比西部地区发达。
师:说得都不错!看来交通运输的布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具体作进一步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案例1,思考下列问题)
1.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
2.在地图上分别读出南宁和昆明的海拔,观察南昆铁路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
3.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
4.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师: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
生: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到云南的昆明。
师:南宁和昆明的海拔分别大致是多少?南昆铁路沿途经过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生:南宁的海拔100~200米,而昆明的海拔1000~2000米,两地海拔差异很大。从南宁到昆明,经过南宁盆地,然后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
(投影:文字资料)
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地形险峻、地质条件复杂,通过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242千米,可溶性岩区375千米,膨胀土区146千米,被称为“地层博览”。该铁路从海拔78米的南宁盆地上升到海拔2000多米的云贵高原,工程难度是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
师: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生: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师:南昆铁路的修建,对加快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国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大西南资源的开发和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增进民族团结,缩小东西差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师:通过对南昆铁路的学习,同学们能否总结出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
生:交通运输的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同学们了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结合运输货物的特点、运输量等对交通运输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还了解到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网的布局特点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当前来看,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技术则提供了保证,自然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小。
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教案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能够根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掌握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3.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网的组成、形式、层次及影响运输网布局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输方式选择的模拟练习,进一步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我国建设的大型工程项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理解交通运输与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对科技促进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热情,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可以对不同运输需求提出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建议;
2.南昆铁路布局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南昆铁路布局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
下载地址://files.eduu.com/down.php?id=165724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再有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运用丰富生动的实例来说明交通条件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一个地区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兴衰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交通运输对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用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差异来证明这一观点;随后教材又运用实例说明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案例3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交通与商业中心发展变化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讨论法。
3.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探究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板书: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图5.5和图5.6)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株洲和筑波两个城市呈什么形态?
生:呈带状分布。
师: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形态?
生:因为两个城市都是沿交通线发展的。
师:对!这说明交通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很大。所以,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交通线与聚落空间形态的关系加以理解。
(板书: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嘉兴在历史时期中城市形态经历了哪几次变化?
生:嘉兴最初是团块状地域形态。后来先后演变成带状、松散状,最后演变为星状。
师:嘉兴的城市形态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变化呢?
生:嘉兴城市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交通线发展变化造成的。
(投影:文字资料)
扬州。自春秋筑城,汉置郡国,隋通运河,唐开港埠,至宋元烽火,明清兴衰,几度富庶繁华,曾先后是我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部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素有“富甲天下”之称。
师:历史上的扬州曾经盛极一时,可后来却逐渐衰落了,直至今天,它的经济发展也远远落后于邻近城市。扬州为什么会兴盛,后来为什么又会很快衰落呢?
生:扬州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后来的衰落是因为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海运的发展以及京沪线的修筑,使大运河的地位衰落,所以城市也随之衰落了。
师:分析得很好!可见交通线的兴衰对城市的影响很大。与扬州命运相似的还有被称为“运河之都”的山东济宁。
师:交通不仅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还会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分布。
(板书: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页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思考题)
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2.为什么在沈大高速公路旁建造这样一个大型服装市场?建在这样一个地方有利可图吗?
(学生相互交流后回答问题)
生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小,这是因为山区交通闭塞,交通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所以,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也就很难伸展到那里。
生2:高速公路沿线因为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大量的购物者,商业网点建在该地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投影:本市简图,课前布置学生画出本市简图,在图上标注主要的商业中心)
师:这是我们同学自己画的本市简图,请同学们分析我市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生:我市的商业中心有许多个,最大的商业中心位于步行街,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很多住宅区内还有很多商业小区,一般也位于住宅区的中心位置。
师:商业中心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怎样的布局原则?
生:交通最优原则。
师:从以上材料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3,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思考题)
1.北京商业中心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2.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
生1: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
生2:钟鼓楼市场的衰退与大运河运输地位的衰落、运输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后两个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联系。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交通线路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也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或者由于公路改线导致集镇衰落,如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交通布局变化带来的两方面影响: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请同学们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在课后对本地区的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作一次社会调查,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
布置作业
走访当地有关部门,或者访问长辈,了解历史上当地交通运输布局发生过哪些变化,对本市的聚落形态有什么影响,把调查结果用图或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