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Unit17Themissingnecklace。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谈论有关“失窃”的话题,注意所使用的时态和语态的准确性。
2.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特别是looklike,faraway,comedown等短语的用法。
3.初步学习定语从句,找准先行词,选对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指人的用who,that,whom指物的用that,which,指时间的用who,指地点的用where。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如作宾语,可以省略。作其他成分都不可以省略。
4.认真学习“Whostolethenecklace?”,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5.学会用定语从句来表达较长的句子。注意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
句型及日常交际用语
1.句型
(1)Thisisthepresenthegavemeformybirthday.
(2)Doyouknoweverybodywhocametotheparty?
(3)Mynecklaceisnottheonlythingthatismissing.
(4)ThisisthecagethatPollylives.
(5)SheisthepersonthatImetattheschoolgateyesterday.
(6)ThecarswhichareproducedinHubeiProvincesellverywell.
(7)Idontlikepeoplewhotalkmuchbutdolittle.
(8)Haveyoucalledthepolice?
(9)Thankyouforcoming.
(10)Thereisnoneedtothankme.
2.日常交际用语
(1)Somehasstolenmynecklace!
(2)Iheardhimspeak.
(3)Handsup!
(4)I’llshootanyonewhomoves.
(5)There’snoneedtothankme.
(6)Canyourememberanythingelseabouthim?
(7)Comedown,Polly!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Themissingnecklace”展开教学活动的,要求我们在谈论有关“失窃”话题时,要注意所使用的时态和语态的正确性。本单元的语法功能项目是定语从句。学习定语从句要搞清这么几方面的关系:1.它是复合句;2.定语从句就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3是找准先行词(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4.定语从句紧跟先行词。认真学习“Whostolethenecklace?”,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会用定语从句来表达较长的句子,注意体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教学建议
本单元重点例句及相关知识讲解与分析
1.Someonehasstolenmynecklace.有人偷走了我项链.
(1)someone=somebody某人、有人、属于不定代词,只有单数形式。
(2)somebody还解释为“重要人物”,这时它与不定冠词连用。
例:He’snobodyhereintownbuthe’sasomebodyinhisownvillage.他在这城市默默无闻,但在他本村中并非等闲之辈。
(3)stolen亦能作分词形容词,解释为“被偷走的”。
2.Hesaid,“Handsup!…”他说,“把手举起来!……”
Handsup的意思是“举手”。Hand和不同的介、副词放在一起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总结。例如:
handin上交,交给handdown传下来,公布
handon传给,传下来handout分发,提供
handover传(某物)给某人,交出
3.Whowouldyouaskforhelpifyouwererobbed?
如遭受抢劫,你会找谁寻求帮助(向谁求助)?
(1)在本句中,wouldask并非过去将来时,were并非过去时,而是一种虚拟语句表示一种不大可能发生的假设)的表现形式。
例:IfIwereyou,Iwouldtellthetruth.如果我是你,我就会讲实话了。(但是我不是你)
(2)ask(sb)forhelp(向……)求助。
(3)rob(动词)抢劫、剥夺,其常用句型是robsb.Ofsth.抢去/剥夺走某人的……
例:Thatbankwasrobbedyesterday.昨晚那银行被劫。
robber(名词)劫贼,robbery(名词)抢劫。
注意下面两句的区别。
Iwasrobbedofmywatch.我的手表被抢走了。
Ihadmywatchstolen.我的手表被偷走了。
4.Thereisnoneedtothankme.不用谢我。
Thereis(no)needtodosth.=have(no)needtodosth.表示必须/不必做某事。need在句中作名词表“需要;缺少,贫困”的意思。也可以作及物动词或情态动词,表“需要,必须”的意思。但需要注意的是:
(1)need作情态动词只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通常不用于肯定句。
(2)didn’tneedtodo表示“不需要做某事”,而事实上也没有做;needn’thavedone则表示已经做了某事,而事实上“不需要做”,是虚拟语气用法。例如:
(1)Hefelttheneedofabettereducation.他感到有必要受到更好的教育。
(2)Shehelpedmeinmyhourofneed.她在我困难的时候帮过我。
(3)Heneedsanewcoat.他需要一件新外套。
(4)Needtheyhavesoldthefarm?他们那时非得把农场卖掉吗?
5.Jimnoticeditaboutanhourago.吉姆半个小时前注意到了这件事。
notice在句中是及物动词,表“注意,观察到,看到”的意思。noticesb.todosth.表示“注意到某人做某事”;noticesb.doingsth.则表示“注意到某人正在做某事”。其也可以当名词用,表“通知,布告,通告,注意”的意思。例如:
(1)Inoticedhimdigaholeinthewall.我注意到他在墙上挖了一个洞。
(2)Thecookleftwithoutnotice.那厨师没有预先通知就走了。
在英语中,see,look,watch,notice都有“看”的意思,要注意他们的区别。
see意为“看到”,表示视觉器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看到物体,强调“看到”的结果。
look意为“看”,表示有意识地观看,强调“看”的动作。
watch意为“观看,注视”,指以较大的注意力观看。
notice意为“看到,注意到”,指有意识的注意,含有从不注意到注意的变化的意义。又如:
(1)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在图画中你能看到什么?
(2)Look!Howhappilytheyareplaying!看!他们玩得多高兴啊!
(3)He’swatchedTVforovertwohours.他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视。
(4)Henoticedapurselyingontheroad.他注意到地上有个钱包。
6.Butwhenhewenttofeedhertoday,she’dgone.
但他今天去喂她时,她已不见了。
本句中的’d是had,hadgone是过去完成时。它相当于haddisappeared,或wasmissing或wasgone。
7.Whenwasthelasttimeyousawtheparrot?
句中的time不是指时间,而是指“次数”。后面的yousawtheparrot是定语从句,是省略了关系代词that的定语从句,用修饰time的。
(1)Thecarwhich/thatmyuncleboughtlastmonthisveryfast.
我叔叔上个月买的那辆车速度很快。
(2)Thehousewhich/thatweliveinisveryold.
我们住的房子很旧。
(3)Isthattheparrotyouarelookingfor?
那是你要找的鹦鹉吗?
8.Imafraidyourparrothasseentoomanyfilmsaboutstealing.
我怕你的鹦鹉看了太多的有关偷窃的电影。
句中toomany是“许多、太多”的意思,其后接可数名词复数形式;toomuch也是“许多、太多”的意思,其后接不可数名词;muchtoo是“很、非常”的意思,其后接形容词或副词。
(1)Therearetoomanybooksinyoursonsbag.
你儿子书包里的书太多了。
(2)Shedranktoomuchwater.
她喝了太多的水了。
(3)Bigcomputersaremuchtooexpensive.
内存大的电脑太贵。
9.WehavecaughtamanwhomatchesMissShirleyBrown’sdescription.我们已逮到了一个与ShirleyBrown小姐的描述相符的人。
本句中的match是动词,是“与……相配、相符合”的意思。
match还能作名词,解释为“火柴、比赛”等。
description(名词)解释为“描述、形容”,动词是describe。
例:Canyougivemeadescriptionofthethief?你能说出那贼的模样吗?它等于Canyoudescribethethief?
语法:定语从句(TheAttributiveClause)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
(l)Themanwholivesnexttoussellsvegetables.
(2)YoumustdoeverythingthatIdo.
上面两句中的man和everything是定语从句所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放在先行词的后面。
引导定语从句的词有关系代同that,which,who(宾格whom,所有格whose)和关系副词where,when。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放在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起联系作用,同时又作定语从句的一个成分。
l)由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①that在从句中可作主语或宾语,指物或指人。
Aplaneisamachinethatcanfly.
Whoisthemanthatisreadingabookoverthere?
②which在从句中可作主语或宾语,指物。
Theyplantedthetreeswhichdidntneedmuchwater.
Thefishwhichweboughtwerenotfresh.
③who,whom在从句中分别作主语和宾语,指人。
TheboywhobrokethewindowiscalledTom.
MrsReadisthepersontowhomyoushouldwrite.
2)由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①when指时间。
I’llneverforgetthetimewhenweworkedonthefarm.
②where指地点。
Thisisthehousewherewelivedlastyear.
注:1.that和which在从句中作主语时,不能省略;作宾语时,在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中经常省略。whom也常可省略。
2.关系代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作介词的宾语时,介词不能放在它的前面,只能放在从句中有关动词的后面。
Thevillagethatshelivesinistwentykilometresaway.
关于第65课定语从句的教学建议
第65课是一段对话,通过妻子向丈夫述说有人偷了她的项链的事情。这一课的语法重点是由关系代词who,that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有讲解相关的知识时,可设计图文并貌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难点。
先给出一个小男孩Tom的图片,提供以下词汇:
thehandsome
thetall
thestrong
theclever
thenaughty
用以上的词汇来描述Tom,形成如下句子:
综述以上的句子,who在句中指小男孩Tom,在句中作定语,它引导的句子就是定语从句。
请看以下有关定语从句的例句:
1.TheboyisTom.Theboyhasaroundface.
TheboywhoissmilingisTom.
(主语)
2.Theboyisinthelab.Youwanttotalktohim.
Theboy(whom)youwanttotalktoisinthelab.
Theboytowhomyouwanttotalkisinthelab.
以上例句中的who可以用that来代替,在定语从句中that可以指人或物,代替who,whom,which;在从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但不能放在介词后作介词宾语。如:
Thisisthephotothat(which)ItookinBeijinglastyear.
Thisisthemanthat/wholivesnextdoor.
Isthistheprofessorthatyoutalkedaboutyesterday?(about不能放在that前面)
定语从句练习
Whichboydoyoulikebetter?
Answerslist:
Theboywhohasabigmouth/hasnotshoes/haslonghairs/withlaughing.
Theboywhowearsagreensweater/hasaplane/washurtinhisleg/haslittlehairs/hasbigeyes.
Theboywhohasabluebag/hasahat/hasgreenshoes.
Theboywhohasredbutton/haspurpleshoes/iswearingasuit.
Theboywhowearsbluecoat/hasaredbag/hasblackshoes.
Theboywhoissmiling/whoisnaughty/hasbrownshoes.
课文Whostolethenecklace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第66课和67课的课文是一幕短剧。讲述了格林太太项链丢失后,发现是鹦鹉模仿劫犯的行为将项链取走的。教学中可考虑将这两课一起进行讲解。
先看展示剧情过程的一组图片,听课文的录音,熟悉课文内容。再讲解相关的词汇用法等知识。最后可根据这组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图片提供如下十幅:
Lesson65教学设计方案一
Properties:Recorder,OverheadProjector.
TeachingObjectives:
1.Understandthedialogue.
2.Learnthegrammar:TheAttributiveClause.
Languagefocus:steal-stole-stolen,shoot-shot-shot,handsup
TeachingProcedures:
I.Showingtheteachingaims
II.Revision
Checkhomework,andgetthestudentstorevisethegrammar:ThePastPerfectTense
III.Leadingin
Say:Lastyear,mymothergavemeanecklaceformybirthday.Itwasverybeautiful.Itcostmeonethousandyuan.Unluckily,IlostitwhenIwentshopping,perhapssomeonestoleit.Todayweregoingtotellastoryaboutthemissingnecklace.
IV.Presentation
Playthetapeorforthestudentstolistenandanswerthequestion:Whathappenedtothewoman?Checktheanswerswiththewholeclass.Thenlistentothetapeagainandanswerthequestionsintheworkbook,Exercise1.
V.Practice
Playthetapeforthestudentstolistenandrepeat.Explainsomelanguagepoints:hearsomebodydosomething.
Forexample:
1.Ioftenhearhimsinginthenextroom.
2.Isawhimcomingintotheroom.
Thenletthestudentsactoutthedialogue.
VI.Presentation
Writethissentenceontheblackboard:
1.Theonethatcostathousanddollars.
2.Didyouseethepersonwhostoleit?
3.I’llshootanyonewhomoves.
Revisetheuseof“that”and“who”
VII.Practice
Part2.Gothroughthedialogue.Thenletthestudentsmakedialoguesusingthewordsinthebox.Practisethedialogueinpairs.
VIII.TeachingGrammar
LearntheAttributiveClause,Givethestudentsmoreexamples:
1.Thehouse(that)weliveinisveryold.
2.Thisisthepresent(that)hegavemeformyholiday.
3.Thosearetheshoes(that/which)Ilostlastweek.
4.ThecarswhichareproducedinHubeisellverywell.
ExplainthegrammarinChinese.(在复合句中,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定语从句,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that,which,和who。当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用作定语时,关系代词常被省去。)
IX.Summary
Exercisesinclass
Fillintheblankswiththat,whichorwho.
1.Doyouknowtheman________cametoseeXiaoYangthismorning?
2.Therearemanyplays_________I’dliketosee.
3.Thepeople_________youweretalkingtowereAustralians.
4.Thetrain_________hasjustleftisforXi’an.
X.Homework
RevisetheuseoftheAttributiveClause.
相关推荐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摘录七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并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教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教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资料,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2
已是第二年执教《春酒》,再读课文,这坛春酒仍旧那么浓郁,细细品读,浓郁中又增多了几份味道。
针对去年“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悟乡愁”几个环节,今年我围绕“春酒”这一个民俗,以此为切入点,设置“春酒之乐”“春酒之俗”“春酒之情”三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春酒这个节日的乐趣入手,表层了解春酒,然后再跳读课文找出民俗,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积累,最后品读课文重点段落,领悟情感达到走进春酒,品出乡愁的情感目的。对比这两年的教学设计,结合今年执教的感受,有几点反思和心得。
一、教师装好自己的酒,才能酿出学生的酒
都说教师积累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确如此。今年,在讲解课文之前,我把很多时间用在了搜集和整理琦君的.个人资料上面。经过整理发现了琦君的很多生平经历,让即使未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已经了解了琦君其人其事其情。尤其是将琦君的一些作品中的一些原话汇总串联,让学生对琦君的心情有了先前的感知。我在读过这些作品后很感动,也很理解了琦君的心情。正是这种情愫才会让她想写《春酒》。
结合暑假培训研修所感,教师可以将自己搜索到的这些资料在课前或课后发在班级博客上,引导学生浏览了解。也可以将自己的个人空间开放给学生。
二、讲解课文,设置环节一定要贴近文本制定
本文在第一单元中属于民俗这个主题,所以在制定教学环节时一定要考虑单元主题。针对民俗这个主题,搞清琦君写作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以上三个环节,了解了民俗,感受了童真童趣,领悟了乡愁。主线明晰,简洁而实用。
读懂文本,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才能带给学生一个不同的书中世界。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本周因上级机关来杨坡中学检查视导指导工作,语文组的老师们亦有幸听取了两节优质公开课,第一节是徐老师讲的一节复习课,徐老师在课下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以及设计了一例优质学案,感觉学到了不少内容,课堂的实效性很强,老师在课上娓娓道来,对学生的中考进行了大力指导,很具有收效,复习课讲究的是技术而不是艺术,老师权威性的指导很具有说服力,听了一堂课,我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以后要加大学习的力度。
岳组长讲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岳老师优美得语言,和柳宗元优美的课文意境合为一体,引领者听课的师生完成了一次旅行,非常佩服岳老师在课堂上镇定自若的儒将风度,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就可心领神会,一节课学生的激情感染者我们,小组学习开展的扎实有效,学生的表现不是事先安排能表现出来的,素质的生成亦非朝夕之功,整节课充分体现了“人人为师”的目标,虽然是下午听得课。但听课的师生越听越精神,没有丝毫倦怠,精神饱满的就完成了小石潭之旅,并在感情上和柳宗元达到了共鸣。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4
虽然在考前每位同志都竭尽全力进行了精心的备考,但成绩与上次相比是极度缩水,这对我们备课组来说是空前的考验,初三语文期末教学反思。面对此情,我们组每位有经验有干劲的同志直面现状,做了如下反思和打算:
根据期末考试的各项数据,分析语文成绩可用“悬殊”二字来概括:
一、经过多年的历练
我们语文老师已经能意识到不能从阅卷上找原因。否则,就像自己的错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找理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影响进一步提高的推卸。所有这些是语文老师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基于此,我们每个人首先反思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家都要行动起来,而不是把担子、压力都压在辛苦的班主任身上。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突出学科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把语文成绩搞上来。
二、要有足够的空杯智慧和精神
我们语文组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独特的优点:留晓干劲大,经验足,利落能干;我能因自己的个性特点施教,有开创不盲从;晓香认真柔韧,虚心上进;张辉像愚公,憨厚的`外表下有大智慧。但在我们的反思中都提到缺少足够的空杯精神。经验是好东西,但走向经验主义就会让我们碰壁,所以应清空自己的自足,少说几个从来没有过,根据学情多想几种方法,多讲一点效率,教出个性教出风采。
在我们的反思中还有个性上的:留晓认识到应在认真、落实上下功夫;我认识到应在细心和周密上下功夫;晓香认识到应在速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张辉认识到应在条理上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们扬长避短,语文组一定能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三、新学年的展望。
1、详略得当完成九年级下册书。因本学年比往年缺少补课时间,而我们却要在一个学年学完一本教材,复习一至六册古诗文、基础知识、课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应根据中考指挥棒大胆取舍,详略得当。
2、专注高效。本学期我们语文组每个语文老师要高度重视本学科教学,这和管理好班级并不相悖,甚至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信心和向心力。
3、用力并用心教学。在用力教学上,九年级老师已经不需要提醒,所以只有用心才能比出高低。用心教学绝不是一招一式就解决问题,它贯穿在我们教学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例如,昨天林老师做中考题时念叨一个词“山清水秀”,说此词常考、常讲、常错,我就说你这样讲就容易让学生记住:此词可看作互文用法,意为“山水清秀”,学生大多是知道“清秀”的“清”是三点水旁的,出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小了。有此一小例,体现了用心教学的高效性。总之,有志者事竟成,“有心人”才天不负。
我想经过这次讨论总结,我们语文组定能发挥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再次打造黄金组合,再创佳绩!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5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一样,所有的指向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更为重要。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能够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诸如连人物描述的几种角度(语言描述,动作描述,肖像描述,心理描述),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很简单,教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可是长期下来,学生不但养成了惰性,并且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能够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此刻资料和结构两方面上,从资料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这样看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须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可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
查阅中考试题汇编,发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资料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头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所以讲课时绝不能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头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这样就会到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九年级语文教学才总结为以上几点,尽管疏漏处很多,但仍愿与您共享,并希冀到达抛砖引玉的效果。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6
初中语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包头市初中语文总分120分,写作几乎占到42%,50分。但目前就成绩分析来看,学生拿不到好的成绩,平均达到35分左右。老师、学生如此重视,为什么套作,模式作文,空洞无内容作文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写作教学上出了什么问题。
一、反思学生写作现状
从初一到初三我们对学生进行作文三级训练,有方法有步骤按部就班学习写作。老师有方法,就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就这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知其一,自己不去观察,感悟。所以学生依赖教师,缺乏写作的积极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由于作业多或是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在老师留的摘抄作业时,往往不读,只是机械的抄写,所以到写作时发现平时跟本没有积累。写作重在积累,而我们的学生不读,不背,书到用时方恨少。
此外,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虽然每天在生活,但总觉枯燥,写作没有真正的感情,事例陈旧,无新意。
二、反思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不会审题。分不清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如20**年4月一模考试中作文是命题作文《改变自己》,而很多学生将题目写错,写成《母亲,改变了我》、《环境改变了我》、《论变通》等。学生审题时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如《――也美丽》半命题作文,学生拟题为《彩虹也美丽》。显然没有理解题意。
2、文体不分。作文要求虽是“文体不限”,但是我们学生还有一部分人就写成“四不像”了。开头,结尾写的是议论文,有自己的观点。中间写一段自己的小事,无详写,或写某人给我讲的一段小故事,或再写一段抒发自己情感的文字。文章无中心内容,零散。
3、缺少构思、谋篇布局。大部分学生落入俗套,写了老师给出的模式,缺少新意。更有甚者多套作。如:《改变自己》一文中,学生套用“自信”“挫折”“诚信”“坚持”的话题作文。
4、部分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存在事例堆砌,说理成片,还有的论据与论点关系不紧密,牵强硬拉。
三、反思教师写作教学上存在的不足
片面的要求量,读几本书,写几千字读书笔记,写几篇作文。而检查不到位,检查方法单一,造成量的浪费。老师为学生总结的方法多,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写作是将内心的想法、情感,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这是学生自己的思考加工过程,老师不能替代。作文的批改有难度,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去谈,去纠正。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四、反思中解决问题
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写作要求
《课程标准》对写作有明确要求,筛选出自己学生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制定目标,进行强化训练。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针对自己学生的问题,每一次写作,学习一小点,逐步改进。
2、积累重在落实
真正的积累不一定在本子上。平时课上可以细心观察喜爱之物、人物;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充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除了周记读评,写摘抄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辩论会;演讲赛;诗朗诵,话剧表演等。
3、批改不流于形式
在评讲作文之前,做好课前准备,教师一定要浏览全班学生作文。在坚持及时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数。批阅原则有三条:1、大部“走马观花”;2、少部“下车伊始”;3、采集“百花酿蜜”。这样做,既保证了及时批阅上百篇作文,又胸中全局,有的放矢地主导课堂。
五、让学生独立写作、自主评价
作文课两节课的时间留给学生。第一节课,用20分钟学生自由点评。每组学生交流阅读组内作文,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3篇作文。而且每个学生均需根据写作的要求给其他同学评改作文。要求他们做到:
①给每个同学找出至少一个优点;
②给每个同学提一个建议;
③找出同学作文中的错别字;
④小组评议每一个同学的作文等。
点评同学的作文需要学生拿出自己的眼光,学会互相欣赏,要上学生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一个句子写的生动,一个语段写的有哲理,一个观点有新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品出其味道来,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当然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但必须从善意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决不可挖苦、讽刺。把作文交给学生自己,学生评得多,改得多,便会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作文的技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也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剩余的时间老师总结上节课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作文,老师不讲模式,不讲固定结构。学生自主立意,教师指导即可。把时间还给学生。
方法永远没有最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感受其教学效益。在反思初中写作教学中问题时,要结合当前教育的形式,课改的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我们肯去反思,肯去求索,增强推进课改的责任感,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反思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那么我们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初三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7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第二单元的课文设置中有三篇演讲词,所以教学时,我兼顾了议论文知识的复习和演讲词知识的初步学习,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
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21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2李广
1.通假字
受——授,传授。率——律,军律。
圜——“圆”或“环”。陈——阵,阵势。
解——懈,松懈。罢——疲,疲惫。
莫——幕,帐幕。幕——漠,沙漠。
或——惑,迷。
23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邹(zōu)忌昳(yì)丽衣冠(guān)窥(kuī)镜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身高。
(2)朝服衣冠服:穿戴。
24愚公移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rèn)惩(chéng)山北之塞(sè)荷(hè)担箕畚(jīběn)
孀(shuāng)妻始龀(chèn)智叟(sǒu)穷匮(kuì)厝(cuò)
25诗经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好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湄(méi)涘(sì)沚(zhǐ)
2016学年初三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知识点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6学年初三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知识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学年初三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知识点
(一)句子仿写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句式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句式模仿写作。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仿写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具体有:
(1)词语型
例: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词语。
示例:“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尊严就是。
仿写: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搏击。
(2)修辞型
例: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历史”、“时间”仍为本体。
示例: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仿句:如果历史是一曲乐章,那么时间就是这乐章上跳动的音符。
(3)托物寓意型
例:仿照示例,任选事物,用语言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A.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B、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仿写:粉笔A.一张智慧的犁,耕耘在神奇的黑土地上。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煤A.千年的期盼,只为燃烧自己的一生。B.不经受磨练,发不出生命的光辉。
(4)名著名人名言型
例:仿写句子,使内容句式都与前句协调。
示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仿句: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情境型
例:根据文句所提供的情境,将句子补充完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话题型
例:仿照下面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人生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我们摒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际,会让别人恶心。
(7)阅读型
阅读文段,分析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茂盛,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哪儿一定水源干涸,尘沙肆虐,那是生命凋零的荒漠。在我国,沙漠正在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伤害是绝对无情的。
(二)修辞方法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中考重点考查的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四种修辞手法。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八种常用修辞的作用如下:比喻: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拟人:使事物人格化,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引起联想。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偶:整齐匀称,高度概括,富于音乐的节奏美。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加节奏感。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设问:提醒人们的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八种常用修辞中,比喻、对偶、排比三种辞格是综合运用考查的重点,对它们的语言特点及应用规则,要牢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