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古诗文复习(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第21课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写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资料】一、基础知识
1.词类活用
【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
2.通假字
【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
【风烟】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
【缥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犹】像【千百】形容很多
【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夹岸】两岸
【泠泠】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柯(kē)】树木的枝干
【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治理【蔽】遮蔽【绝】停止
【交映】互相掩映【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
重点句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二、阅读探究
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①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
③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a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b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c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
赏析写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
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导游篇:以“古朴美丽的娲皇宫”为写作对像,仿照本文的语法,写一篇3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
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性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2、(),铜雀春深锁二乔。3、天街小雨润如酥,()4、(),零丁洋里叹零丁。
5、(,),此事古难全。6、采菊东篱下,()
7、长风破浪会有时,()。8、安得广厦千万间,()
9、兴,百姓苦;()10、风烟俱净,()1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1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3、好读书,()
14、黔娄之妻有言:“(,)。15、策之不以其道,(,)16、问君何能尔?()17、(),将登太行雪满山。18、瀚海阑干百丈冰,()。19、忽如一夜春风来,()20、但愿人长久,()。21、落红不是无情物,()。22、海内存知己,(。)23、(),举杯消愁愁更愁。24、春蚕到死丝方尽,()。2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26、(),自缘身在最高层。
27、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2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29、不以物喜,()30、(),后天下之乐而乐。
31(),松柏有本性。32、(),谈笑无还期。
33、(),坐看云起时。
34、明月楼高休独倚,(),()。
三、理解性默写
1、《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发挥了神奇的想象,描绘了一副美丽的雪景图。诗中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的诗句是:()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岳阳楼记》中表现文章主旨及古代仁人志士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4、《醉翁亭记》中()两句生动写出了山间朝明暮暗的美景。
5、《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春夏景象的两句是:()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四、运用性默写
1、青少年要像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所说的那样(),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秋晚会,演出接近尾声,男主持人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女主持人接着深情地祝愿“()。”(用古诗词中咏中秋月的千古名句)
3、某中学的伍老师带病坚守在三尺讲台,直到倒下。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李商隐《无题》中诗句“()。”的真实写照。
4、2005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温家宝总理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瞻远瞩,妥善处理分歧。
5、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的心态。
五、主题性默写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的奉献精神。
文言文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给通假字注音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
4才美不外见()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真无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8百废具兴()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9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1
0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实词_
练习册、课本的注释和课后练习中解释加点字词都是很重要的内容,结合句子掌握意思。
(一)一词多义
许1、一百许里()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曳屋许许声()
尽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1执策而临之()2、策之不以其道()
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不知马也()3、()
能1、虽有千里之能()2、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3、食不饱()
因1、余因得遍观群书()2、因势像形()
虽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游人虽未盛()
复1、不敢出一言以复()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益1、益慕圣贤之道()2、开卷有益()
乃1、久而乃和()2、乃重修岳阳楼()3乃不知有汉()
故1、故余虽愚()2、故使人问之()
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明灭可见()
(二)古今异义
1几欲先走走:古义()今义()
2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今义()
3而或长烟一空或:古义()今义()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古义()今义()
5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古义()今义()
6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今义()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横柯()
2、解释下列加点词。
一百许里() 急湍甚箭()水皆漂碧()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窥谷忘反() 疏条交映()
3、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照课文注释理解,掌握一些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并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自主学习互助交流】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文意感知-从文中提取信息。可以独立思考,亦可以小组合作。
A.文章在结构上属于-------,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B.水清澈的句子是,,,。
C.与《三峡》中写水流湍急有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D描写山的奇特的句子是
E.从听觉上感受到的美妙的句子是
4、合作交流。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B.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并准确默写、翻译此句。
【达标检测】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 )横柯上蔽( )
二、文章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而异曲同工,《三峡》中这样写道-----------------------------。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三、用原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
(2)游鱼细石,________
(3)________,泠泠作响。
(4)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5)________,望峰息心;
(6)经纶世务者,________。
【拓展延伸】
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