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97.4课题学习:镶嵌。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4课题学习:镶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7.4课题学习:镶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正多边形无缝隙、不重叠地覆盖平面。
2.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探索和解决镶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各种体验。
二、教学活动的建议
探究性活动是一种心得学习方式,它不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而是学生自己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去探索研究生活中有趣而富有挑战问题的活动过程。
建议本节教学活动采用以下形式:
(1)(1)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2)(2)学生自己设计制订活动方案;
(3)(3)操作实践;
(4)(4)回顾和总结。
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点和帮助。引导学生对探究性活动进行反思,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能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能力。
三、关于镶嵌
1.1.镶嵌,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项探究性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那么用正方形的地砖铺地,就是“正方形”这种几何图形可以无缝隙、不重叠地拼合。
(2)“几何“中研究图形性质时,也常常要把图形拼合。比如,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或一个矩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又如,六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个正六边形,四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合成一个较大的等边三角形等。
2.2.各种平面图形能作“平面镶嵌”的必备条件,是图形拼合后同一个顶点的若干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
(1)用同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只要正多边形内角的度数整除360°,这种正多边形就能作平面镶嵌。比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能作平面镶嵌,而正五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的内角的度数都不能整除360°,所以这些正多边形都不能镶嵌。
(2)用两种或三种正多边形镶嵌,详见163~166页内容。
(3)用一种任意的凸多边形镶嵌。
从正多边形镶嵌中可以知道:只要研究任意的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能否作平面镶嵌,而不必考虑其他多边形能否镶嵌(这是因为:假如这类多边形能作镶嵌,那么这类正多边形必能作镶嵌,这与上面研究的结论矛盾)
相关推荐
九年级数学下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案(人教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案
一、导学
1.课题导入
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
2.学习目标
(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
(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
难点:具体操作.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
(2)自学时间:30分钟.
(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
(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
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图1图2
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图3图4
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
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
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
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cm2)
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
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
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
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cm,圆的半径为5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π×52×=100π(cm3).
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
二、自学
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三、助学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
(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
四、强化
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2.由展开图折叠立体图形,再制作模型.
五、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情况,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体验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化和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评价作业
一、基础巩固(70分)
1.(10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
2.(10分)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B)
ABCD
3.(10分)如图,在长方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和x,求y与x的函数式是.
4.(20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求图中小圆的半径.
解:
5.(20分)某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包装盒的表面积为146cm2,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
解:设高为xcm.
∴14×(13-2x)+×x×2=146.
解得x=2.
长:13-2×2=9(cm),宽:-2=5(cm).
体积:2×9×5=90(cm3).
二、综合应用(20分)
6.(20分)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
解:2×6××××sin60°+6×12×5=(360+75)(cm2).
三、拓展延伸(10分)
7.(10分)如图,长方体长为4cm,宽为2cm,高为5cm.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
解:作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则最短路径如图PQ.
最短路径长==13(cm).
新教材初一数学上册4.4课题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新教材初一数学上册4.4课题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学习设计和制作长方体包装盒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包装盒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长方体包装盒的设计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的创造能力普遍较差,但对新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学法指导观察,类比,探究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细心观察,探索它们的共同点
三、长方体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
四、交流,比较
五装饰包装盒
六展示活动成果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五、课堂练习
六、性质应用。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1提出问题:你会设计长方体的展开图吗?
2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3教师巡视学生画出来的结果
4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作品能不能折叠成长方体
5听取学生的汇报
6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饰
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8课堂小结
9作业布置1思考如何设计制作长方体
2画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3小组讨论自己画出来的展开图能不能折叠成长方体
4自己动手折叠
5小组交流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装饰
6小组展示作品
7谈一谈自己的设计还有哪些地方不足,是否会进行改进。
8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学生画出来的图形有可能不能折叠成长方体
2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作品装饰上存在困难
3学生独立完成其它立体图形的设计能力不足
1让学生再思考再画一画(多加练习和总结)
2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限,只要能进行简单的装饰就行了。
(多鼓励,多实践)
3多给学生时间课后动手做一做,折一折
新教材初一数学上册4.4课题学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新教材初一数学上册4.4课题学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展开图的多样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是一个新内容,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很高。
学法指导引导探索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
一、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模型——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你会折叠长方体吗?
三,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成长方体
四,学生动手折叠检验自己的结论
五,说出能折叠成长方体的展开图有哪些共同特征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二、课堂练习。
三、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1、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你会折叠长方体吗?
2,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思考能不能折叠成长方体。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4,分组试一试
5,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
6,再展示几幅长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哪些能折叠成长方体
7,让学生动手再折一折
8教师总结结论
9小结
10,作业布置
1欣赏图片
2判断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吗?
3思考:老师展示的这张展开图能不能折成长方体
4学生分组动手试一试
5小组内交流完成情况
并说出各棱与各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6学生自己动手拆掉一个包装盒,把它铺平,观察得到的展开图
的形状并找出对应的各面的相应部分。7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8观察老师展示的几幅展开图,并说出哪些能折叠成长方体
9小组内讨论
10动手检验
11汇报结果
1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完成作图。
学生活动时间。
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课余独立完成。1学生有可能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判别还存困难
2学生对展开图的认识比较陌生
3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4初一年级的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
5归纳总结能力不足
6表达能力也较差
及时处理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多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加强认识和辨别能力
2多让学生动手拆一拆长方体,并让他们思考不同的拆法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
3多让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进行筛选的方法求证。
作辅助线的方法。
板书:
∵在△ABC中,∠B=∠C
∴AB=AC
等角对等边。
指导学生画图,巩固平行线知识,平行线得到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
学法指导,通过教具,交互式电视画面进行直观演示作图过程。
指导亲自动手的实践活动,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随机情况。
及时给学生的辅导。
1、等角对等边。
2、尺规作图等腰三角形。
发现问题进行补救。注重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板书设计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