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向量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9向量的乘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向量的乘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时4向量的数乘
【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的条件并会判断两向量共线的条件。
【知识梳理】
1.实数与向量的积:
定义: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并规定:
1
2
3.运算定律:结合律:
第一分配律:
第二分配律:
2.向量共线定理:
【例题选讲】
1.已知向量、求作向量-2.5和2-3。
例2.计算:
(1)3(-)-2(+2)
(2)2(2+6-)-3(-3+4-2)
(3)(m+n)(+)-(m+n)(-)
例3.已知向量=2-2,=-3(-),求证:,是共线向量。
例4.已知=4+2,=+2,求证:M、P、Q三点共线。
【归纳反思】
1.在代数里,几个相等的实数相加,便得到几倍实数的概念,将它推广到几个相等的向量相加,就是正整数n与向量的积,关于数乘向量的这种运算,若将n推广到实数,就得到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
2.数乘向量可以像实数多项式那样去运算。
3.实数与向量的积是向量。
4.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是:()共线()
【课内练习】
1.已知向量、是非零向量,在下列条件中,能使、共线的是
(1)2-3=4且+2=-3(2)存在相异实数,使+=
(3)x+y=(其中实数x,y满足x+y=0)
(4)已知梯形ABCD中,其中
2.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1)//存在唯一的实数,使=λ;
(2)//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使;
(3)与不共线若,则
(4)与不共线不存在实数使。
3.如图,中,,则为
A(2+)B(2+)
C(2+)D(2+)
4.如图,OADB是以向量,为边的平行四边形,又BM=BC,CN=CD,试用表示。
5.如图,点E、F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中点,设,试用表示
【巩固提高】
1.已知点E是正方形ABCD的CD边的中点,若,则为
ABCD
2.已知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若则
A点P在内部B点P在外部
C点P在AB边所在直线上D点P在AC线段上
3.如图,点M是的重心,则为
AB4C4D4
4.ABC中,,则为
A(+2)B(2+)C(+3)D(+2)
5.已知=-2,=2+,其中与不共线,则+与=6-2的关系为
6.若M是的重心,则下列各向量中与共线的是
ABCD
7.已知向量不共线,判断下列向量是否共线?
(1),(2)
8.证明:起点相同的三个向量,,3-2的终点在一条直线上()
9.若,,,且B、C、D三个点共线,求实数的值。
10.如图,在中,,AD与BC交于M点,设,,
试用表示
问题统计与分析
相关知识
向量的减法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向量的减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时3向量的减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向量减法的意义与几何运算,并清楚向量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2.能正确作出两个向量的差向量,并且能掌握差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的规律。
3.知道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通过本节学习,渗透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继续培养识图和作图的能力及用图形解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1.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加上的b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
即:ab=a+(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
若b+x=a,则x叫做a与b的差,记作ab
【例题选讲】
例1.化简:
例2.如图,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若,试证:+-=
例3.如图,ABCD是一个梯形,AB//CD,且AB=2CD,M、N分别是DC和AB的中点,已知,,试用,表示和
【归纳反思】
1.向量和它的相反向量的和为零向量。
2.向量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它的相反向量。
4.重要不等式:
【课内练习】
1.下面有四个等式: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等式为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ABCD
3.若,为非零向量,则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为
①=,,同向共线;②=,,反向共线
③=,,有相等的模;④,同向共线
4.已知=10,=8,则的取值范围为
5.在矩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且,,,
证明:
【巩固提高】
1.下列四式中不能化为的是
AB
CD
2.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则等于
AB
CD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记,,则为
ABCD
4.正六边形ABCDEF,若,,则为
ABCD
5.在平面上有三点A、B、C,设,,若的长度相等,则有
A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必为等腰三角形且B为顶角
C必为直角三角形且B为直角D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四边形ABCD中,,,则四边形ABCD为形
7.已知向量的终点与向量的起点重合,向量的起点与向量的终点重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①以的起点为终点,的起点为起点的向量为-(+)
②以的起点为终点,的终点为起点的向量为---
③以的起点为终点,的终点为起点的向量为--
8.在中,若,则边AB与边AD所夹的角=
9.已知两个合力的夹角是直角,且知它们的合力与的夹角为,=10N,求的大小。
10.如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P=QC,
求证:
11.若,是给定的不共线向量,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向量,使
2-=
并作图用,表示,
+2=
问题统计与分析
向量的数乘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向量的数乘》,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2.2.3向量的数乘(2)
班级:姓名:学号:第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并掌握向量共线定理;
2、能运用实数与向量的积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预习】
1、填空:
(1);
(2)当时,与方向;当时,与方向;
当时,=;当时,=。
(3);;。
(4)若向量与方向相反,且,则与的关系是。
(5)设是已知向量,若,则。
2、如图,,分别是的边、的中点,求证:与共线,
并将用线性表示。
3、共线向量定理:如果存在一个实数,使,,那么。
反之,如果与是共线向量,那么。
注意:可写成,但不能写成或。
4、提问:上述定理中,若无条件,会有什么结果?
5、向量共线定理如何用来解决点共线或线共点问题。
【课堂研讨】
例1、设是非零向量,若,试问:向量与是否共线?
例2、如图,中,为直线上一点,,
求证:。
思考:上例证明的结论表明:起点为,终点为直线上一点的向量可以用表示。那么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吗?
【学后反思】
共线向量定理及其运用;若,则时,三点共线。
课题:2.2.3向量的数乘(2)检测案
班级:姓名:学号:第学习小组
【课堂检测】
1、已知向量,求证:与是共线向量。
2、已知向量,求证:三点共线。
3、如图,在△中,记求证:。
4、如图,设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若,试用表示向量
【课后巩固】
1、点在线段上,且,设,则()
A、B、C、D、
2、若是平行四边形的中心,且,则()
A、B、C、D、
3、已知向量,则与(填“共线”或“不共线”)。
4、给出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则∥。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5、若是△的重心,则。
6、已知,则三点共线。
7、已知非零向量和不共线,若和共线,求实数的值。
8、设分别是的边上的点,且,,
。若记,试用表示。
9、如图,平行四边形中,是的中点,交于,
试用向量的方法证明:是的一个三等分点。
课题:2.2.3向量的数乘(2)
班级:姓名:学号:第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并掌握向量共线定理;
2、能运用实数与向量的积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预习】
1、填空:
(1);
(2)当时,与方向;当时,与方向;
当时,=;当时,=。
(3);;。
(4)若向量与方向相反,且,则与的关系是。
(5)设是已知向量,若,则。
2、如图,,分别是的边、的中点,求证:与共线,
并将用线性表示。
3、共线向量定理:如果存在一个实数,使,,那么。
反之,如果与是共线向量,那么。
注意:可写成,但不能写成或。
4、提问:上述定理中,若无条件,会有什么结果?
5、向量共线定理如何用来解决点共线或线共点问题。
【课堂研讨】
例1、设是非零向量,若,试问:向量与是否共线?
例2、如图,中,为直线上一点,,
求证:。
思考:上例证明的结论表明:起点为,终点为直线上一点的向量可以用表示。那么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吗?
【学后反思】
共线向量定理及其运用;若,则时,三点共线。
课题:2.2.3向量的数乘(2)检测案
班级:姓名:学号:第学习小组
【课堂检测】
1、已知向量,求证:与是共线向量。
2、已知向量,求证:三点共线。
3、如图,在△中,记求证:。
4、如图,设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若,试用表示向量
【课后巩固】
1、点在线段上,且,设,则()
A、B、C、D、
2、若是平行四边形的中心,且,则()
A、B、C、D、
3、已知向量,则与(填“共线”或“不共线”)。
4、给出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则∥。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5、若是△的重心,则。
6、已知,则三点共线。
7、已知非零向量和不共线,若和共线,求实数的值。
8、设分别是的边上的点,且,,
。若记,试用表示。
9、如图,平行四边形中,是的中点,交于,
试用向量的方法证明:是的一个三等分点。
向量的数量积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向量的数量积,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4向量的数量积(3)
一、课题:向量数量积(3)
二、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由其推出的重要公式;
2.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在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垂直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两平面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2.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3.轴上单位向量,轴上单位向量,则:,,.
(二)新课讲解:
1.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则,
∴.
从而得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
2.长度、夹角、垂直的坐标表示:
①长度:;
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则;
③夹角:;
④垂直的充要条件:∵,即
(注意与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的区别)
3.例题分析:
例1设,求.
解:.
例2已知,求证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
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说明: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否为零,是判断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3如图,以原点和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使,
求点和向量的坐标。
解:设,则,,
∵,∴,
即:,
又∵,∴,即:,
由或,
∴,或,.
例4在中,,,求值。
解:当时,,∴∴,
当时,,,
∴∴,
当时,,∴∴.
五、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2.
六、小结: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长度、夹角、垂直的坐标表示。
七、作业:课本习题
补充:已知,,
(1)求证:(2)若与的模相等,且,求的值。
向量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向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总课题期末复习总课时第39课时
分课题向量二分课时第2课时
基础训练
1、已知,,则与的夹角为。
2、设向量与的夹角为,且,,则。
3、与向量垂直的单位向量是。
4、已知,,则时,与垂直。
5、已知,,∥,则=。
6、已知是夹角为的两个单位向量,则。
7、已知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且向量与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8、如图,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
A、B、C、D、
例题剖析
例1、已知,。
(1)、若∥,求;
(2)、若向量与的夹角为,求;
(3)、若与垂直,求与的夹角。
例2、已知,,
(1)、求向量与的夹角的余弦值;
(2)、求实数,使得与为互相垂直的向量。
例3、已知,,。
(1)、求证:;
(2)、若与的模相等,且,求的值。
例4、已知四点的坐标分别为是线段上的任意一点,求的最小值。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
1、设向量,,则=。
2、已知,,且,则与的夹角是。
3、在三角形ABC中,,则的值为()
A、0B、1C、D、2
4、若非零向量与满足,则必有()
A、B、C、∥D、
5、已知向量,,若不超过5,则的取值范围是。
6、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那么=。
7、三角形ABC中,设,若,则三角形ABC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8、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且,则;②若,则或;③;④;⑤若∥,则。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9、已知,,若与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10、设向量,规定两向量之间的一个运算为
,若已知,,则。
11、已知点,,。
(1)、试判断△ABC形状;
(2)、若A,B,C是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
12、在△ABC中,已知,边上的高为,求
13、12、已知平面上三个向量的模均为1,它们相互之间的夹角均为。
(1)、求证:。
(2)、若,求的取值范围。
14、已知向量,,且满足关系,其中,
(1)、求与的数量积用表示的解析式;
(2)、能否和垂直?能否和平行?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相应的值;
(3)、求与夹角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