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生物与生物圈

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发表时间:2020-11-16

生物与生物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与生物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2、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归类、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的分类”的游戏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播放《人与自然》录像,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写出的物体,引导讨论。

3、引导自学并总结生物的特征。

4、引导学生训练。
学生活动
1、观看录像,说出看到的物体。

2、,小组讨论,简单分类。

3、小组合作,总结生物的特征。

4、对老师提供的物体进行判断。
5、拓展活动与总结5、如果我是小草,我想说。
◆作业:1、基础训练P1(基础)、P2(附加)
2、四人一组设计表格调查学校或者居住小区的动、植物。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3、能够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阅读、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思考、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调查的过程组织。
◆教学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好调查记录。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出示诊断测试题,激趣导入。

2、引导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3、组织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调查。

4、激励评价、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对调查方案做简单评价。

2、自主展示并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把校园内有关的生物进行统计与分类。

4、整理调查、统计生物的情况。

5、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下节课的汇报展示!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对自己的调查记录做简单的整理与归类。
2、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阅读、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思考、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整理调查记录。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相关知识

生物和生物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和生物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生物和生物圈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目标:
1、识记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熟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4、识记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定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
5、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了解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生物圈中,生物与它生存的环境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这节课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复习,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复习过程
(一)复习提纲
根据提纲,结合教材,自主复习。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
2.生物的归类方法有:按可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等,按
将生物分为生物和水生生物,按可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3.以为标准,生物圈向上约千米,向下约千米,厚度约为千米的圈层。它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一类是。
6.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4)预期实验现象是:
5)由此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6)在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实验。
7)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8)此实验要重复几次,求取平均值的原因是什么?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8..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的湿度有什么区别?针对上述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
10.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1.植物————:作用:
部分———消费者:作用:
细菌、真菌——:作用:
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1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
①学生自主复习,巩固知识②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③教师提问,点拨
(二)典例解析:
、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
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
答案:C
、右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即: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应最多,的数量应最少。
(3)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应明确在生物圈中食物链涉及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无关。另外,还要了解食物链的书写是从生产者开始,结束于消费者。
(三).巩固练习:
学生结合复习提纲和典例分析,做下列各题。
1、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松和丹顶
2、“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
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C.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成刺状D.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湿度D、土壤
5、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条河流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7、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8、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植树造林③退耕还林④焚烧垃圾⑤喷药灭虫
⑥排放污水⑦养花种草
A、①④⑤⑥B、①④⑥⑦C、②③⑤⑦D、③④⑤⑦
①学生做题②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四)能力提升:
学生结合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知识,解答下列两题
1、宇航员登载太空时,必须携带必要的物质,这些物质有()
A、食物、阳光、氧气、B、食物、阳光、水、
C、氧气、食物、淡水D、水、适宜的温度、食物
2、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
3、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减少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B、增加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C、增加其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D、调整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
4、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蝗虫B、鸟吃草籽C、松鼠吃蘑菇D、猫头鹰捕食鼠
5、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B、E→D→C→B→A 
C、D→A→B→C→E D、C→E→B→A→D、
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如果该食物网被人类排放的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生物_______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蛇生活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若大肆捕杀狐、鹰和蛇,则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
7、下图某些地区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3)若要保证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正常流动,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什么生物?
其作用是
(4)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什么?

(5)写出该系统的食物链:,。
①学生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②教师分析归纳
三、小结(学生结合这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生物和生物圈2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生物和生物圈2”,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生物和生物圈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目标:
1、识记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熟悉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4、识记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定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
5、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了解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生物圈中,生物与它生存的环境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这节课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复习,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复习过程
(一)复习提纲
根据提纲,结合教材,自主复习。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
2.生物的归类方法有:按可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等,按
将生物分为生物和水生生物,按可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3.以为标准,生物圈向上约千米,向下约千米,厚度约为千米的圈层。它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一类是。
6.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4)预期实验现象是:
5)由此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6)在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实验。
7)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8)此实验要重复几次,求取平均值的原因是什么?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8..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的湿度有什么区别?针对上述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
10.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1.植物————:作用:
部分———消费者:作用:
细菌、真菌——:作用:
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1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
①学生自主复习,巩固知识②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③教师提问,点拨
(二)典例解析:
、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
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
答案:C
、右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即: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应最多,的数量应最少。
(3)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应明确在生物圈中食物链涉及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无关。另外,还要了解食物链的书写是从生产者开始,结束于消费者。
(三).巩固练习:
学生结合复习提纲和典例分析,做下列各题。
1、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松和丹顶
2、“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
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C.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成刺状D.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湿度D、土壤
5、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条河流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7、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8、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植树造林③退耕还林④焚烧垃圾⑤喷药灭虫
⑥排放污水⑦养花种草
A、①④⑤⑥B、①④⑥⑦C、②③⑤⑦D、③④⑤⑦
①学生做题②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四)能力提升:
学生结合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知识,解答下列两题
1、宇航员登载太空时,必须携带必要的物质,这些物质有()
A、食物、阳光、氧气、B、食物、阳光、水、
C、氧气、食物、淡水D、水、适宜的温度、食物
2、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
3、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减少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B、增加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C、增加其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D、调整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
4、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蝗虫B、鸟吃草籽C、松鼠吃蘑菇D、猫头鹰捕食鼠
5、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B、E→D→C→B→A 
C、D→A→B→C→E D、C→E→B→A→D、
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如果该食物网被人类排放的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生物_______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过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蛇生活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若大肆捕杀狐、鹰和蛇,则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
7、下图某些地区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3)若要保证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正常流动,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什么生物?
其作用是
(4)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什么?

(5)写出该系统的食物链:,。
①学生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②教师分析归纳
三、小结(学生结合这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理要点: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在植物体内,水住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1.(1)×;(2)×;(3)√。
3、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A、增加养料B、增加氧气C、保持水清洁
4.下列何种生态结构较为稳定 [ ]
A.生物种类少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的网络复杂
C.食物链较长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自由扩散
12.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C.水分D.大气
3.C4.B7.B12.D
1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16.(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有的草原比较干旱,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人主张多种树,因为树林能够保持水土,树林的蒸腾作用强烈,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重旱情。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治水先治山”的道理。

答案: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下提示仅供参考。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4.山水相依,唇亡齿寒。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植物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植物能“相亲相爱”过一生。各种植物间的这种相亲相克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研究它们的关系及其奥秘,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获得丰收是很有意义的。
探究性学习:学习探究,迁移发展,你的能耐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这句话有没有科学依据?并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可参考网站)
///newscenter/2002-03/22/content_327092.htm)

第3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整理要点: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我国的全国“植树节”是每年的月日。
2:“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树造林工程。所谓“三北”,指的是我国、和地区。
3:1989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
4:1987年,“三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称号。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1.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到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森林枝叶茂盛,能减小风速②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质和粘性物质③能分泌强大抗生素④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⑤蒙尘的植物经雨水的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以阻拦尘埃。
A.①④ B.③④C.①②⑤ D.②③⑤
2.经过十多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成,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 [ ]
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3.我国为了保护丹顶鹤,在南方和北方分别设立了自然保护区,这是由于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受下列何种因素的影响[ ]
A.水分 B.温度C.阳光 D.食物
4.自然保护区具有的功能是[ ]
A.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B.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
C.保护生态系统D.上述三项的总和
5.国际上公认的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 [ ]
A.有无环境保护法规B.工厂三废的处理水平
C.人均占有绿地面积D.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
6.在长白山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 ]
A.稀有动物东北虎B.稀有植物金钱松
C.稀有鸟类丹顶鹤D.代表不同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
7.下列生物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爬行动物是 [ ]
A.大鲵B.中华鲟C.扬子鳄D.白鳍豚
8.衡量某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优越,主要看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否达到 [ ]
A.20%以上B.30%以上C.12.7%以上D.10%以上
9.在城市的闹市区,人口稠密,空气中细菌的密度相对比较高。在绿化市区时,下列4组树木品种,比较适宜的一组是[ ]
A.法国梧桐、圆柏、黑核桃B.柳杉、月季、洋槐
C.泡桐、樟树、柳树D.银杏、白杨、雪松
10.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能吸收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这个现象说明 [ ]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B.植物具有应激性
C.生物具有适应性D.生物具有遗传性[
11.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已经决定禁止使用两种动物中药材,它们是[ ]
A.斑马肉和犀牛角B.熊猫肉和虎肉C.犀牛角和虎骨D.眼镜蛇胆和大鲵肉
12.我国特有的珍贵的哺乳动物,俗称“四不像”的是 [ ]
A.猫熊B.金丝猴C.麋鹿D.大鲵
13.为保护稀世珍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
A.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B.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C.武夷山自然保护区D.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
14.我国的虎已经处在灭绝的边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B.虎处的营养级较高,食物不足
C.环境污染造成虎的出生率下降D.虎被乱捕乱杀且栖息的森林减少
15.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数量
16.城市绿化常用圆柏、法国梧桐等树种,它们对环境最突出的作用是 [ ]
A.保持水土B.调节气候C.杀灭细菌D.净化空气
17.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不包括 [ ]
A.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B.森林吸收CO2放出O2
C.生活垃圾、汽车排放尾气D.工业排放的“三废”
18.哪一措施最可能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1: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不合理,______________不合理。因此,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_______,更重要的是要进行_______。进行自然保护的一个有效手段是_________。为了保护环境,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绿化环境,即_______、_______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绿化总面积提高一步,是当务之急。
20.到1993年底,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_______处。我国为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在四川省建立了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为保护_______、_______等鸟类及自然环境,在青海省建立了_______自然保护区;为保护不同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了_______、_______等自然保护区。
21.工厂排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农业上大量使用_______和_______,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从而使_______遭到破坏。
22.云南某地炼制硫磺,排出大量的SO2等废气,以致该地区常降酸雨,植物死亡,人和动物受害。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其做法触犯了《_______》,应受到处罚。
23.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被长期掠夺式开发利用,数量锐减,所以,进行_______是至关重要的。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给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国家重视环保工作,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在长江中上游一律停止砍伐森林,封山育林,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作出安排,并在全国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活动。
(1)砍伐森林,导致水患。请说明森林在防止水患方面的作用。
(2)湖泊面积减少,也是造成水灾的重要原因,湖泊在防止水灾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
(3)灾害的发生,说明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_______,大自然已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从惨痛的教训中,我们应当明白一个什么原理?
(4)治山与治水是什么关系?这事实说明一个什么哲学原理?
(5)在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你将做出怎样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答案:1.C2.B3.B4.D5.C6.D7.C8.B9.A10.A11.C12.C13.D14.D15.C16.C17.B18.C19.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自然资源的利用“三废”污染自然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种树种草20.766卧龙、王朗斑头雁、棕头鸥鸟岛、武夷山、长白山21.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化肥生态平衡22.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3.该地区的绿色植物,尤其是森林资源自然保护24.(1)森林有涵养水源作用,减缓地表径流,能有效地防止山洪暴发,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这样可减少河床淤塞,利于洪水的排泄,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既能防止暴雨成灾,又能防止干旱,减少发洪水的机会(2)湖泊在调蓄洪水,削减洪峰,降低水位,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遭到破坏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生产活动中,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4)治山与治水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山水相依,它们是一个整体。治水必须先治山,治好山才能最终治好水。只有把山林和水域的生态平衡调整妥当,才能保证整个长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5)①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②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不做有损环境的事③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国鸟知多少
国鸟,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鸟。因此,那些被选定为国鸟的一定是为这个国家人民所喜爱的、珍贵稀有的特产鸟类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鸟。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不少鸟类数量日趋减少,有的甚至绝灭或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国际鸟类保护会议呼吁各国都有选出自己国家的国鸟,以在国民中普及保护鸟类的思想。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选定了自己的国鸟,你知道多少呢?
国家[国鸟国家国鸟国家国鸟
美国白头海雕危地马拉凤尾绿咬鹃阿根廷棕灶鸟
联邦德国白鹳比利时红隼瑞典乌鸫
荷兰白琵鹭英国红胸鸲卢森堡戴菊
丹麦云雀奥地利家燕斯里兰卡黑尾原鸡
新西兰几维鸟印度蓝孔雀挪威河鸟
冰岛矛隼日本绿雉澳大利亚琴鸟
探究性学习:学习探究,迁移发展,你的能耐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么?
被人们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的“三北”防护林是世界四大生态工程之一。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三北”防护林有什么意义?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各自的意见。(可参阅网站//hl.efair.gov.cn/sbfhl.htm)
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2:光合3:平衡4:蒸腾5:×6:×7:√8.C9.B
10.B11.D
12:(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3: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1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下提示仅供参考。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
15:山水相依,唇亡齿寒。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
1:植被2:夏绿林、华北、东北、大兴安岭、新疆的阿尔泰山地3:三4:银杉5:珙桐6:(略)7:(略)8:(略)9:(略)10:(略)
第3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1:3、122:西北、华北、东北3:绿色长城4:全球500佳
5.C6.B7.B8.D9.C10.D11.C12.B13.A14.A
15.C16.C17.D18.D19.C20.C21.B22.C23.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自然资源的利用“三废”污染自然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种树种草24.766卧龙、王朗斑头雁、棕头鸥鸟岛、武夷山、长白山25.废水废气废渣农药化肥生态平衡26.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7.该地区的绿色植物,尤其是森林资源自然保护
28.(1)森林有涵养水源作用,减缓地表径流,能有效地防止山洪暴发,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这样可减少河床淤塞,利于洪水的排泄,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既能防止暴雨成灾,又能防止干旱,减少发洪水的机会(2)湖泊在调蓄洪水,削减洪峰,降低水位,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遭到破坏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生产活动中,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4)治山与治水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山水相依,它们是一个整体。治水必须先治山,治好山才能最终治好水。只有把山林和水域的生态平衡调整妥当,才能保证整个长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5)①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②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不做有损环境的事③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