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知识点总结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

高二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知识点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知识点总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二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知识点总结www.JaB88.cOm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四对:

(1)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如普奥干涉法国革命,英国等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参加对法作战。

(2)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如殖民侵略的加剧,亚非拉人民不断掀起反殖、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

(3)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如国际无产阶级同国际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斗争。

(4)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如英国与西、葡、荷、法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英法与俄国争夺黑海海峡的斗争;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斗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一战的爆发等。

进入现代,国际关系领域的矛盾更加复杂,头绪更多。这包括: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法西斯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老子党立场,在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并一度出现像1968年的苏联武装侵略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苏中边界冲突事件等。

相关阅读

高二历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二历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高二大家学习了很多历史知识点,大家需要经常回顾才能把知识点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二历史知识点的记忆,xx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经典力学的建立:
奠基: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相对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高二历史知识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是xx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高二历史知识点,这样就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从而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二历史教案: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及实质;联合国的成立、主要机构和宗旨;纽伦堡审判和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美国占领日本和东京审判;丘吉尔演说;美国发动"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成立;德国分裂;美国侵略朝鲜和派舰队驶入台湾。

二、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雅尔塔体系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辩证分析能力。

2.通过比较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通过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2.通过对联合国的成立的理解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饱经战乱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平等合作的世界的共同愿望。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272246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基础。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过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

③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过程: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意义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①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②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具体表现为实行不结盟政策;(就是中国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因为我们总结了历史经验,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受制于别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中国同任何国家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稳定。)
③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④积极开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①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
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推动裁军;
④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席位;
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㈡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重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4.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美国的建立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美国的建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美国的建立

第六节美国的建立
美国建立的背景
(一)为什么革命:1、美利坚民族形成;2、英国压制殖民地经济。(二)谁来革命:美利坚民族。(三)以何发动革命:启蒙思想。(三)什么事引发: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过程:
(一)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标志)
(二)建军: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三)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
(四)转折:1777年,美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
(五)胜利:1781年10月,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六)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共和政体的确立: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1、政体:共和政体
2、理论基础:三权分立学说
3、评价:一定民主性;明显局限性。
(二)联邦政府成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四、评价
1、性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结果: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3、意义:
(1)性质:
(2)作用: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