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离子反应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梳理
一、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也就是说,反应物中有离子或生成物中有离子的反应,均为离子反应。由于中学阶段涉及的问题多数是指水溶液中的变化,所以水溶液中电解质间的相互反应便成了离子反应的常见问题。但须注意的是,凡是离子化合物,就含有离子,有时固体状态的物质之间(如实验室判氨)或固体与气体之间(如碱石灰与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也可以是离子反应,只是通常不书写类似这样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有难电离、难溶及易挥发物质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等)。
二、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1氧族有:OH-、S2-、HS-、SO32-、HSO3-
2氮族有:H2PO4-、HPO42-、PO43-
3卤族有:F-、ClO-
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
5含金属酸根离子:AlO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2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与H+也不能共存(发生歧化反应)。
例1:下列各组离子:①I-、ClO-、NO3-、H+②K+、NH4+、HCO3-、OH-
3SO32-、SO42-、Cl-、OH-④Fe3+、Cu2+、SO42-、Cl-⑤H+、K+、AlO2-、HSO3-
⑥Ca2+、Na+、SO42-、CO3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①B、③④C、②⑤D、①④
[解题分析]本题全面考查离子共存知识,在题给的六组离子中,第①组ClO-与H+、I-不能大量共存,第②组中NH4+与OH-、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第③④组中各离子可以共存,第⑤组H+与AlO2-、HSO3-不能大量共存,第⑥组中Ca2+与CO32-甚至SO42-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正确选项应为B。
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3+、I-、S2-、Cl-B、Al3+、Mg2+、SO42-、Cl-
C、K+、Na+、AlO2-、NO3-D、K+、Na+、SO42-、S2O32-
[解题分析]本题先明确了溶液的环境为PH=1的酸性条件下,因此不仅要判断各离子组中离子能否共存,还要判断它们能否与H+大量共存。A选项中Fe3+与I-、S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先排除;C选项中H+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中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正确选项为B。
例3: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B、Na+、Ba2+、Mg2+、HCO3-
C、NO3-、Cu2+、K+、Cl-D、NO3-、K+、AlO2-、OH-
[解题分析]本题应先审明题干中“加铝粉产生氢气”的含义,酸性条件(H+)和碱性条件(OH-)下均符合题意。选项A中,由于NH4+与CO32-与酸碱性条件均有矛盾,先排除;选项B中HCO3-既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大量存在,也不能在碱性条件下大量存在(Mg2+也不能在碱性条件下大量存在),也排除;C选项中由于Cu2+的存在,因此排除碱性条件,但在酸性条件下,NO3-氧化性的原因不是产生氢气,而是NO,也排除;D选项明显是在碱性条件下,符合题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
类似的问题还有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的酸碱性条件下以及有色离子比如Fe3+、MnO4-等变型,原理大同小异,在此不再赘述。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书写离子方程式按照“一写、二改、三消、四查”的步骤书写。应注意的是,第二步“改”是关键:
(1)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如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aO+2H+=Ca2++H2O,与醋酸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AC=Zn2++2AC-+H2↑
(3)弱酸及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如NaHS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S-+OH-=S2-+H2O,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
例4:下列能正确表示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A.氯气通入冷水中:Cl2+H2O=2H++Cl-+ClO-
B.氢氧化钠加入盐酸:OH-+H+=H2O
C.往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Na+2H2O=Na++2OH-+H2↑
D.磷酸二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2H2PO4-+3Ba2++4OH-=Ba3(PO4)2↓+4H2O
[解题分析]选项A中HClO是弱酸,不能拆开写;选项BCu(OH)2是难溶物,也不能拆开写;选项C中电荷不守恒;选项D中,当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时正确,因此选D。如果磷酸二氢钠过量,离子方程式:3Ba2++6OH-+3H2PO4-=Ba3(PO4)2↓+PO43-+6H2O。
例5: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加过量氨水:Al3++3OH-=Al(OH)3↓
B、CuSO4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
C、往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CO2+OH-=HCO3-
D、碳酸氢钙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解题分析]选项A、B明显错误,选项D中正确的应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选项C,CO2(少量)通入石灰水:CO2+2OH-+Ca2+=CaCO3↓+H2O,CO2过量继续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总式(叠加得):CO2+OH-=HCO3-。故选项C正确。
[小结]离子方程式正误判一般进行“五查”:
1查及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②查难溶、难电离(弱酸、弱碱)、易挥发气体是否写成化学式
③查来参与反应的离子是否等量消去
④查微粒总数及电荷数是否均配平
⑤查符号“↑”“↓”“=”“”是否写对、写齐。
延伸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
2、①电解质是在 或 能够导电的 。例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②强电解质是在 的电解质。例如:强酸: 、 、 ;强碱: 、 、 、 ;绝大多数的盐如:NaNO3 、CaCO3 、BaSO4等。
③弱电解质是在 的电解质。例如:弱酸:CH3COOH、 H2CO3 、H2SO3、、H2S 、H3PO4等;弱碱:Mg(OH)2、Cu(OH)2 、NH3 ·H2O等
练习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碘化钾 B. 乙醇 C. 氨气 D. 蔗糖 E. 醋酸
F. 硫酸氢钠 G. 氨水 H. 液氧 I. 氢氧化钠溶液
练习2、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 H2SO4 ②液氨 ③氨水 ④铝条 ⑤氯化钠⑥石墨 ⑦二氧化硫 ⑧水 ⑨氧化钠 ⑩氢氧化钡
判断上述物质中: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
附注: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 、H2SO4、H2CO3 、NH3 ·H2O)电离所致,并非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SO2、SO3、CO2、NH3等不是电解质,而H2SO3 、H2SO4、、H2CO3 、NH3 ·H2O则是电解质。
二 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 。
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注意:电离不通电。
氯化钠的电离
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 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 的 和 。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 。
3、HCl、 HNO3 、H2SO4 的电离方程式
HCl HNO3
H2SO4
它们都能够电离出H+,因此我们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 叫做酸。
类比:电离时 叫做碱;
电离时 叫做盐。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表示方法:强电解质的电离用 表示;
弱电解质的电离用 表示。
强电解质:Ba(OH)2 NaCl
BaSO4 NaHCO3
NaHSO4(水溶液中) 熔融的NaHSO4:
弱电解质:H2CO3 ,
CH3COOH Cu(OH)2
NH3·H2O
附注: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多元弱碱,一步书写到位。
练习3、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 :
(2)NaHS:
(3)NH4HCO3:
(4)AgCl: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不一定所有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意义: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如:H++OH-=H2O表示的意义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写”: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拆”: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注意事项:
金属、沉淀、气体、难电离的、氧化物、单质一律写化学式。例如:FeO 、HCl
固体之间的反应一般不写离子方程式
浓硫酸、浓磷酸写化学式;浓硝酸、浓盐酸写离子形式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如碳酸氢铵和足量的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者浓的碱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碳酸氢铵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注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注意看离子反应中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即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和电荷均应相等。如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的反应写成Fe+ Ag+=Ag+Fe2+是错误的,因为电荷不守恒,而应写成Fe+ 2Ag+=2Ag+Fe2+。
③注意看离子反应中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写成CO32- + 2H+=CO2↑+H2O是错误的,因为CaCO3不能拆成Cu2+ 和CO32-。
④注意看离子反应是否漏掉反应的离子。如硫酸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写成
Ba2++SO42- =BaSO4↓是错误的,漏掉了Cu2+和OH-的离子反应。
⑤注意看离子反应中离子配比是否正确。如稀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写成
H++SO42-+Ba2++OH-=BaSO4↓+H2O是错误的,应写成2H++SO42- +Ba2++2OH- =BaSO4↓+2H2O。
⑥注意看离子反应的反应用量。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等。如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写成CO2 + OH - = HCO3-是错误的,这个离子方程式是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应写成CO2 + 2OH - = CO32-+H2O。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我们所学过的离子反应有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两种类型。
(1)复分解反应
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难溶物或难电离物质(如水)中的一种产生。
(2)置换反应
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如锌与硫酸铜溶液混合,硫酸铜溶液中电离出的铜离子会减少,其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能发生离子反应的不能共存
①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②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等
③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2)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①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常见有色离子有:Fe2+(黄色)、Fe3+(浅绿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②酸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如OH-、CO32-、 HCO3-、 SO32- 、 HSO3- 、 S2- 、HS- 等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
③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OH-,如H+、Cu2+、Fe3+、Al3+、Mg2+、NH4+、弱酸酸式根(HCO3-、HSO3-、HS-)等在碱性不能大量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取得好成绩。xx教育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xx年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希望你喜欢。
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
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
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
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气在烧杯壁上凝结。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把甲烷气体收集在高玻璃筒内,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筒内,烛火立即熄灭,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这说明甲烷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但不助燃。用大试管以排水法先从氧气贮气瓶里输入氧气2/3体积,然后再通入1/3体积的甲烷。用橡皮塞塞好,取出水面。将试管颠倒数次,使气体充分混和。用布把试管外面包好,使试管口稍微下倾,拔去塞子,迅速用燃着的小木条在试管口引火,即有尖锐的爆鸣声发生。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也容易失败。把玻璃导管口放出的甲烷点燃,把它放入贮满氯气的瓶中,甲烷将继续燃烧,发出红黄色的火焰,同时看到有黑烟和白雾。黑烟是炭黑,白雾是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盐酸雾滴。
以上是xx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xx年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xx教育官网高一化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