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2篇)

高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

发表时间:2025-09-12

高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2篇)。

▶️ 高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 ◀️

一、教学目标:

  1. 独立识记“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等10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辨析“像”与“向”的用法。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举动的语句,学会辨别并仿写具体生动的句子。
  3. 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过程,感受其执着探索、勇于求真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1.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描写的具体性与表现力。
  2. 把握牛顿在极端天气中坚持实验的意义,感悟其科学探究的勇气与执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再来了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
  2. 板书课题:牛顿在暴风雨中
  3. 指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暴风雨之大的语句。
  4. 随文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等词的含义。
  5. 提问交流:假如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你们通常会怎么做?
  6.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齐读第1-4段。
  7. 播放课文第5-10段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并提出疑问。
  8.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梳理和板书。

(二)研读课文,解决疑问

  1. 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通句子。
  2. 生字巩固教学:“蓬、疯、撑”注意读音,“蝙蝠”识记字形,“扰”与“优、忧、犹”等形近字辨析。
  3. 探讨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
    • 朗读第6-8段,画出相关语句。
    • 明确:牛顿通过跳跃等方式测量风力。
    • 师生合作朗读第六、七段,体会实验过程。
  4. 探讨问题二:为什么选择在暴风雨中做实验?
    • 默读5-8段,找出相关语句,理解其科学动机。
  5. 探讨问题三:牛顿真的“疯”了吗?
    • 再读第八段,小组讨论牛顿的人物形象。
    • 归纳其“爱研究、勇敢”的品质。
  6. 探讨问题四:妈妈为什么不带他回去?
    • 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的心理变化,体会其对牛顿探索行为的认同与保护。

(三)语言训练,拓展巩固

  1. 选词填空,巩固词语运用。
  2. 句子仿写训练:
    • 对比原句与描写具体的句子,体会动词和修饰语的作用。
    • 进行“爸爸查找资料”的扩写练习,强调动作和情境的具体化。

四、课外拓展

布置任务:查阅牛顿的其他科学故事,进一步了解其成就和精神。

▶️ 高中语文教案详案范文 ◀️

一、导入

农历八月中旬的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历来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宋代文学家周密也曾驻足观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笔下的钱塘江潮。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标记疑难词句。
  2. 结合注释整体把握文意,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和语句:
    如“方、既而、出、倏尔、皆、略无、夸能”等。
  3. 齐声朗读,进一步熟悉文本。

三、研读结构,把握层次JAB88.coM

  1. 示范朗读,思考问题:
    • 哪些语句直接写潮?
    • 潮水有何特点?
  2. 默读其他段落,概括另外三方面内容:
    • 水军演习、健儿弄潮、观众喧闹,可概括为“人潮”。

四、对比鉴赏,体会写法

  1. 分组朗读“水潮”与“人潮”语句,分别概括其特点:
    水潮——雄伟壮丽;人潮——新奇热闹。
  2. 引导学生感悟景物与人文相融的写作手法,再次朗读全文。

五、诗句鉴赏

引导学生赏析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诗句,进一步感受潮景之美。

六、结语

鼓励学生多读山水名篇,开拓文学视野,提升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