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促进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权利确保实验室工作环境,维持正常教学与生活秩序,防止和处置实验室突发事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嘉兴学院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嘉兴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应急预案。对因实验室而引发的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变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补救和善后工作,确保实验室在发生事故后,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处置,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
二、职责分工
坚持“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逐级管理,分工到人。实验室中心主任应为事故应急处置的.第一负责人,实验室全体人员都是事故处置的责任人。
三、应急原则
本预案遵循先救治,后处理;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处理,后报告的基本原则。
四、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1、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2、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蒸汽排出。
3、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或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水和沙土是最常用的灭火材料。一般的灭火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的棉被等。
4、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较小,应迅速组织扑灭;如果火势较大,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119和学校安全保卫处报告。有条件切断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5、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化学药品着火,应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得随意用水灭火,以免因扑救不当造成更大损害。用电仪器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将人员疏散,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灭火。
6、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同时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五、带电操作安全应急预案
1、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了,应等干燥后再使用。
2、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分析漏电的程度,如果较为严重,在切断电源后,马上通知学校电工处置,并指挥学生离开现场。
3、遇到人员触电,应及时实施救护,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同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
六、应急保障
1、保证消防应急设备处于良好的待命工作状态。消防应急设备是用于事故初始状态控制的重要保障,为此消防应急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定点放置,定时检查更新,保障消防设备随手可拿,拿来可用。
2、注重应急宣传。平时注重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尝试的学习,增强人们的危机防备意识,提高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3、注重平时演练。意外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处理不当又容易引起二次灾害。因此,平时要注重演练,让大家做到“三知”(知消防设备放置地点、知如何使用消防设备、知撤离路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才会有条不紊。
4、争取社会支援。校内有医院,有校警、保安员等保卫警戒力量,市区内有消防员。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必须尽快争取他们的救援。
5、无论何时何地,当发生危害实验室安全地事故时,均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迅速、准确地报警并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正确有效的疏散无关人员,避免对人员造成更大伤害。发生严重事故,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或报警。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2
一、漏水
1、由于管道破裂引起漏水,应关掉进水阀门,并通知维修组修理管道,经维修人员修理后确认不再漏水后才可以使用。
2、由于水量太大引起的管道接口处漏水,应通知维修部门对管道接口处进行维修,以确保接口处不再漏水。
3、在反应时由于实验仪器、设备出现漏水,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汇报部门领导进行相关处理。
二、漏电、停电
1、一经发现用电设备漏电,应立即关闭电源,并通知维修部门修理。经维修部门修理并确认可以使用后才能投入使用。
2、严禁将电源插座、插头放置在潮湿的坏境中。如果发现所用电源插座、插头有水,严禁使用。必须用电吹风将其吹干后方能使用。
3、定期检查电线是否老化、磨损,如果发现电线有磨损甚至裸露的,应马上通知维修部门对线路更换。
4、如果由于紧急停电,应考虑停电对正在用电的设备的影响,关闭所有用电设备的电源,重新供电后,再开启各设备电源。
三、溶剂泄漏或渗漏
1、如果发现包装容器泄漏或渗漏溶剂,应立即将包装容器转移至安全区域。
2、如果由于容器破裂引起泄露,溶剂流出或挥发出,在对溶剂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了解的程序上,采用安全的方法对溶剂进行处理,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
3、若是盛装溶剂的容器密封不好引起泄漏或者渗漏应立即更换瓶塞以确保密封。对已经泄漏出来的溶剂应采用安全的方法对溶剂进行处理,不得任意抛弃污染坏境。
4、如果是发现挥发性溶剂泄漏在空气中,应打开风扇使空气迅速流动起来以赶走气体,保证实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5、如果是化学反应过于剧烈引起的反应体系物料冲出而引起泄漏,立即停止加料,如果体系在升温,应停止升温,使体系稳定下来。对冲出物料应妥善处理,防止对操作人员人身伤害。
四、燃烧
1、由于电路短路,漏电引起的燃烧应立即关闭电源并采用相应的灭火器扑灭货源,并通知维修部门对线路进行检修。
2、如果是化学试剂引起的燃烧应采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切断电源。并找出引起燃烧的原因,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五、爆炸
如果爆炸产生燃烧,应迅速组织灭火,并通知切断电源,如果要切断水源还应通知停水。并及时转移火源周围的有机溶剂以防止火势的进一步扩大。
六、人员伤害
1、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慎引起的划伤、烫伤等人身伤害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2、由于酸碱等化学物质溅到眼睛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伤处,并迅速到医院进行治疗。
3、由于吸入一些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气体而感到身体不适应,甚至昏迷休克应马上转移至空气流通处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并联系医院住院治疗。
七、设备破损
1、一旦发现破损设备应立即向设备保全人员报告,维修好后方能使用。
2、在一些带有压力操作的实验中,应特别检查所用容器是否完好,严禁将有裂口或破损的容器用做压力操作容器。
八、特殊试剂
鉴于使用特殊试剂过程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本公司特制定了一系列特殊试剂使用的操作规程。《乙醚使用操作规程》、《盐酸使用操作规程》、《硫酸使用操作规程》、《甲苯使用操作规程》。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3
一、生物安全事故分类
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具有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
一般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一定威胁,具有转移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
当发生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故,造成动物疫病传播危害和人员伤害需要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更多相关部门配合与援助时,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成立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负责组织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实验室主任
成员:生物安全负责人及各专业组组长或经授权人员。
应急小组各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应急小组组长: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负责事件的上报。
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应急小组内部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
专业组组长或经授权人员:负责应急及后期处置工作,包括及时向应急小组组长通报情况。
应急物资储备:急救箱、灭火器、全套防护服、罩式防毒面具、消毒设备、担架、逃生工具、警示器材和警告标示。
预防及管理
积极的预防和严格的管理是减少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根本途径。
积极的预防
积极做好实验室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要求实验室人员工作前应仔细阅读安全手册,并应以书面形式确认已经接受培训、阅读并理解安全手册,保证全体人员接受过急救培训和紧急医学处理措施,工作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进行接种免疫。对应急装备检查是否正常,对生物危险物质漏出的控制程度的检查,对实验设备定期去污染和维护,对废弃物进行灭菌处理处置。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
严格的管理
强调安全行为,良好的内务行为,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应急处置预案的启动
发生特大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组长在接到通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反应程序
1.特大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应急小组组长。应急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小组成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向相应主管部门做首次报告。
2.小组成员到达现场后,对现场进行事故的调查和评估,按实际情况及自己工作职责进行应急处置。对潜在重大生物危害性气溶胶的释出(在生物安全柜以外),为迅速减少污染浓度,在保证规定的负压值条件下,增加换气次数。现场人员要对污染空间进行消毒。在消毒后,所有现场人员立即有序撤离相关污染区域,进行体表消毒和淋浴,封闭实验室。任何现场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和隔离观察,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为了让气溶胶被排走和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1小时内不能有人进入房间。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空调排风系统,需要推迟24小时后进入。同时应当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封闭24小时后,按规定进行善后处理。
3.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事件当事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写出事故经过和危险评价报告呈应急小组组长,并记录归档;任何现场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和隔离观察,并采取有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应急小组立即与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应急小组组长在此过程中向卫生主管部门做进程报告,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同时对首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五、后期处置
善后处置
对事故点的场所、废弃物、设施进行彻底消毒,对生物样品迅速销毁;组织专家查清原由;对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植物、动物、土壤和水环境进行监控,直至解除封锁。对于人畜共患的生物样品,应对事故涉及的当事人群进行强制隔离观察。对于实验作类似处理。
六、调查总结
1.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防范工作。
2.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应急小组组长向安全管理组做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4
为有效预防学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防止学校实验室事故事态的扩大,保障在实验室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实验室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的易燃物品遇到明火、电火;实验人员操作不当;学生违规自行接触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
二、事故的预防:
1、实验指导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合格、称职。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随意触摸实验室物品;教育学生不在实验室随便使用明火。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实验室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做到“双人双锁”保管。为防止剧毒物品外盗或外流,存放处安装报警装置。
5、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6、实验室电线、电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解决。
7、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三、事故的处理:
1、火灾事故按火灾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按如下顺序操作:报警、疏散等。
2、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立即送学校医务室,由校医视伤者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若情况严重则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或拨打120电话。
3、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如实告知情况。
4、保护现场。
5、报告。一般事故2天内向区教育局书面汇报;重大事故立即向区教育局汇报,先口头、后书面。
6、通知人寿保险公司校方责任险理赔服务部。
7、进行善后处理,接待学生家长,进行理赔或补偿协商
8、组织管理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是仪器设备、化学药品(危险品)的要害部位,实验室内有许多具有易燃、易爆、氧化、剧毒、放射性物质和贵重仪器设备,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稍有不慎,即能引起人身伤亡事故和对社会造成危害。
为此,除了对实验室进行必要的技术预防外,还必须保障实验操作中师生的安全,促进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对实验室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应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变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补救和善后工作,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处置,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
坚持“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学院、实验室负责,职责分工到人的管理模式。
二、制定依据
本应急处置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江汉大学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制定。
三、处置预案
(一)触电应急处置预案
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对触电者,应及时实施救护,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同时报告校保卫处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对触电事故分析整治,及时排除隐患。
(二)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1、发现火灾事故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并及时、迅速向校保卫处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及公安消防部门(119)电话报警。报警时,讲明发生火灾的地点、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详细情况。
2、应立即通知医疗、安全保卫及安全消防员等人员一起赶赴火场展开工作。
3、救护应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抢救被困人员及贵重物资,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疏散人员,并且要戴齐防护用具,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根据火灾类型,采用不同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按照不同物质发生的火灾,火灾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A类火灾为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
B类火灾为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
C类火灾为带电电气设备火灾。
D类火灾为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
扑救A类火灾: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
扑救B类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转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对于可燃气体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扑救C类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
扑救D类火灾: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
(三)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实验过程中若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溅在身上(若眼睛受到伤害时,切勿用手揉搓),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并及时向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负责人报告,负责人视情况的轻重将其送入医院就医。
2、当大量氯气或氨气泄漏,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撤离现场。受氯气轻微中毒者口服复方樟脑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湿敷法救护,中毒较重者应吸氧;严重者如已昏迷者,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并拔打120急救。
(四)剧毒药品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如发生气体中毒,应马上打开窗户通风,并疏散学生离开实验室到安全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报告校保卫处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并根据严重程度联系医院救治。
如发生入口中毒,应根据毒物种类采取适当处理方法,酸碱类腐蚀物品先大量饮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其他毒物先行催吐后再灌入牛奶,并快速送医院救治。
(五)实验室爆炸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爆炸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对现场学生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如有人员伤害以最快速度联系医院救治。并快速报告校保卫处和实验室管理部门。
四、无论在何时何地,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均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迅速、准确地报警并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正确有效的疏散无关人员,避免对人员造成更大伤害。发生严重事故,立即报警110、119、120。
五、发生事故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保卫部门进行勘察,事故查清后,要写出定性结案处理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和人员伤亡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对调查的证据材料的分析、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和结论,以及对事故制造者或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根据事故的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六、本应急处置预案由各实验室组织落实,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应急处置预案的规定实施,各实验室要制订本实验室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凡在事故救援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按情节轻重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6
一、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火灾现场指挥。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各人员职责
1、组长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疏散引导员职责:及时组织火情现场非科室人员,应用衣服堵住口鼻,弯下腰,以最低的姿势迅速撤离火灾地点,并应及时将伤害、伤亡情况及时上报上级应急救援小组。
3、应急报警员职责:应立即向医院消防控制中心和保卫科报警,根据火情可直接报“119”。
4、火灾扑救员职责:带领其他科室成员选用正确的灭火方法,火势危及电器设备时要切断电源,听到报警后所有人员要积极参加扑救。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保护或者转移检验仪器
三、火灾处置程序
1、断电并报警:第一发现火情人员或得知火情的值班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119火警电话。报警要求(说明失火的单位名称和具体地址、起火点的位置、起火物品名称、火情大小、火灾现场有没有危险品、报警人姓名和电话号码);并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
2、疏散:所有工作人员应“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
3、扑救:所有应急人员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达现场。集中现有灭火器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在应急抢救过程中,本着“救人先于救物”的原则下进行。参与抢救的人员要勇敢、机智、沉着,做到紧张有序,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有问题要及时上报指挥组。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清点:处置结果后或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清点人员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资,查清有无人员被困于火场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资需要疏散,并将情况及时告知组长。
四、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并报警。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先疏散再救火。
4、人员生命安全是第一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7
为有效预防学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防止学校实验室事故事态的扩大,保障在实验室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实验室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的易燃物品遇到明火、电火;实验人员操作不当;学生违规自行接触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
二、事故的预防:
1、实验指导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合格、称职。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随意触摸实验室物品;教育学生不在实验室随便使用明火。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实验室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做到“双人双锁”保管。为防止剧毒物品外盗或外流,存放处安装报警装置。
5、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6、实验室电线、电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解决。
7、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三、事故的处理:
1、火灾事故按火灾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按如下顺序操作:报警、疏散等。
2、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立即送学校医务室,由校医视伤者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若情况严重则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或拨打120电话。
3、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如实告知情况。
4、保护现场。
5、报告。一般事故2天内向区教育局书面汇报;重大事故立即向区教育局汇报,先口头、后书面。
6、通知人寿保险公司校方责任险理赔服务部。
7、进行善后处理,接待学生家长,进行理赔或补偿协商
8、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详见《城沙镇第一小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人员分工:报警、报告、疏散、救护、接待、事故善后处理协商等。
科研院所安全应急预案 篇8
为确保实验室安全,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精神,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沉着应对,遇事不乱,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工作原则,特制定实验室突发应急处置预案。
事件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及相关责任人应迅速组织、指挥,及时有序地疏散学生、对现场已伤人员作好自助自救、保护现场、切断事故源,尽量阻止事态蔓延,保护国家财产。同时准确向学校校长报告。
生物实验室应急处置具体内容:
1、化学强腐蚀烫、烧伤(如浓硫酸)事故发生后,应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皮肤,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或用适合于消除这类化学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仔细洗涤烫、烧伤面。对眼部烫、烧伤后,立即用纯净水洗涤(不得用水直冲眼部)眼睛,并及时送眼科诊治。
2、化学药品(气、液、固体)引发的.中毒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转移至通风清洁处,采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帮助中毒者清除体内毒物,等待医务人员治疗。也可通过排风、用水稀释等手段减轻或消除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并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护好现场。
3、化学危险气体爆炸事故发生后,或突发电器、电路火险,应马上切断现场电源,立即将人员疏散和将其他易爆物品迅速转移,拨打火警电话119。若系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化学药品着火,应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得随意用水灭火,以免因扑救不当造成更大损害。
4、发生被盗、失窃等事故后,立即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协助公安机关破案。
5、突发性不可抗拒的雷电、水灾、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在校领导的指挥下,马上组织疏散、抢救现场工作人员或进行人员自助自救,以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作好善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