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集锦六篇)。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以下是88教案网的编辑为大家精选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内容,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名称:丰收的农场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观察活动,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2.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3.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并能大胆向大家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电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参观动物园作为导入。
师:今天小花和小橙去动物园玩了,他们看到了好多动物。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分别有哪些动物呢?(出示所有动物)可是,突然他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他们拍了照片,但不知道分别是谁拍的。只知道小花说她拍的小动物都是两只两只在一起的,小橙说他拍的小动物都也是两只两只在一起,但总是有一只很孤单。那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拍的是哪些小动物吗?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1)依次两两一组圈起来,探索单双数的特点和区别。
两两一组圈出,判断分别是小花还是小橙拍的。
(2)总结出小花是哪些,小橙是哪些,从而引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双数:两个两个分,刚好分完。(2、4、6、8、10)
单数:两个两个分,还剩一个。(1、3、5、7、9)
(3)游戏一:小动物坐火车
那现在你们都知道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了,那老师带来了两个游戏,请你们玩玩,我们开始吧!
师:有10只小动物要坐火车出去玩,但有两辆小火车,小动物们不知道该坐哪辆,分别是单数号火车和双数号火车,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4)游戏二:拆炸弹
太棒了!小动物们都顺利坐上火车开心出去玩了。那现在难度升级了,老师带来的第二个游戏叫做拆炸弹。
游戏规则:
教师说出1-10的任意一个数字,幼儿拍手。
如果是单数,则拍一下,嘴巴说“砰—”一声;
如果是双数,则拍两下,嘴巴说“砰—砰—”两声。
(5)手指操——单数和双数
那你们现在记住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了吗?有小朋友说没记住,那没关系,老师还带来了一件法宝——手指操,学会它你们就能记得牢牢的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6)操作活动:“丰收的农场”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农民伯伯要按从小到大单数的顺序才能到达玉米地,你可以帮帮他吗?
(7)结合生活,找找身体的单双数!
师:在我们身体上也会出现单双数!现在我们就来玩找身体上的单双数咯!
师:谁先来介绍给大家听,你找到哪些部位是单数,哪些部位是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
(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
(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
(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大班数学教案(篇3)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动在教学策略上运用游戏化方法,设计环节上体现层次目标递进。将“碰碰乐”游戏融入幼儿的学习中,由身体碰碰乐——图形碰碰乐——形体碰碰乐,使他们置身游戏中体验。并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引发、支持、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碰碰乐》音乐、筐子等。
活动过程:
一、身体“碰碰乐”
导入活动:播放音乐,师幼玩“身体碰碰乐”游戏。
二、图形“碰碰乐”
(一)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制作材料。
仔细观察:哪些图形宝宝来玩碰碰乐的游戏?怎样玩呢?
2、观察验证,了解基本特征。
(1)纸上有几个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2)这6个正方形都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3)幼儿自主选择工具验证6个正方形一样大。
小结:大家手中都是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
3、幼儿操作、认识正方体。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发现:“碰碰乐、碰碰乐,6个正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个正方体!”
“正方体是什么形状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就叫正方体。
(二)认识长方体
1、出示长方体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儿操作,认识长方体。
(1)讨论分享:长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
(2)交流发现:“碰碰乐、碰碰乐,6个长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个长方体!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个长方体!”
小结: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形体叫做长方体,由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三、形体“碰碰乐”
游戏巩固,播放《形体碰碰乐》音乐。
活动延伸:
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正方体和长方体呢?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并做好记录。
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苹果梨子草莓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橘子草莓梨子苹果
4元3元2元1元
大班数学教案(篇5)
大班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的可分性方面理解不是太好,在学习中、活动中缺少协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完整。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标记和数字等符号记录分的结果。
2、能与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理解什么是每次分的数目不相同。
1老师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请小朋友帮老师把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在操作单上记录下来,并给大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2、出示五个苹果请小朋友来分一分,要求要和刚才分的不一样,并记录下来,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3、引导小朋友讨论:两次分的结果一样吗?帮助小朋友理解什么叫每次分的`不一样。4、再将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要和前两次不一样,可以怎样分?
1、发放梨卡片和操作单。
2、两个小朋友自由结合,分工合作。引导小朋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一人分水果,一人记录结果)
3、展示小组操作单,并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记录结果,同时学习同伴的记录方式。
4、集体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记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两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
1,带领小朋友玩“对口令”的游戏。
2、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分东西的游戏。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将物体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积木,雪花片,笔,彩纸,剪刀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寻找图片上的规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我可能跟你们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哦,其实我今天要跟你们来玩一个排一排的游戏。
2.首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这个是什么?(太阳)这是一个红红的太阳,那请你们看看这个太阳上的光芒按什么规律再排呢?(长短长短)你们看出来了吗?.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我们来说说看,一根长,一根短,从上面开始说。(一根长,一根短,一根长,一根短.....)这个太阳好看吧。如果这个一根长一根短随便排排,那这个太阳还会好看吗?(不好看)所以它有规律,你们发现这个长和短是几个一组的,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一组)你们来看看是不是?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是吧,而且还是间隔排的。
3.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张图片,这是什么?(栏杆)仔细看好哦,这个栏杆上的颜色有什么规律呢(红蓝红蓝)一根红一个蓝接着看一根红一个蓝,一根红一个蓝,它们又是几个一组的?(2个一组)如果这个栏杆红的归红的,随便它一会红一会蓝整齐吗?(不整齐)
4.再来看看最后一张图,这是什么地方?(花园)这个花园有圆圆的花坛,长长的凳子,我想问问看这个花坛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一个凳子,中间有个花坛再接一个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从花坛开始,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你们猜猜看接下去会是什么?它是两个一组一个花坛一个长凳是吧?
5.教师小结:这几张图片告诉我们,栏杆有规律了就好看了,因为太阳的光芒也有规律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一长一短一长一短,栏杆呢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花园里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规律进行排列。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点东西,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材料也来按这个规则排一排,行吗?一定要像图片上一样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规则的,听清楚:1.随便选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有规律的排。行不行?有问题吗?好,再想想第一个规则是什么?第二规则是什么?然后排在哪里呢?
2.幼儿找材料排列,教师指导。
3.排出来真好看,有没有都按两个一组的规律来排呢?谁来说说看?彩纸是谁排的?你是怎么排的?(一个红一个粉)我们帮她一起来检查一下(一张红一张粉一张红一张粉)有规则吗?再来检查花片,我们一起来说(红蓝红蓝)是不是一个一个间隔,两个一组的?她选的是花片按照颜色来排的,花片还有吗?你怎么排的?(一白一红)接着我们来说说别的?这是什么?(水杯和笔)谁排得?(一水杯一笔)同意吗?他选了几种材料?(2种)但是也可以2个一组一支笔一个水杯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可以这样间隔。真了不起,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称来说。
4.剪刀还没有说过?谁排得?(一把粉一把蓝一把粉一把蓝)怎么样?同意吗?如果接下去排应该是粉剪刀还是蓝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没有粉剪刀,只有蓝剪刀,那应该怎么排呢?能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吗?请幼儿示范(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们还有办法吗?(一把左一把右)这样也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还有办法吗?怎么样才能两个一组?(一把开一把合)嘴巴一起说(一把开一把合一把开一把合)如果还有一把是什么?
5.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我想考考你们,把你们难倒,结果难不倒哎,原来选择同样的材料,2种材料来表示2个一组间隔排,也可以一种材料按颜色间隔,还有有的时候就一种材料、颜色都是相同的照样能够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
三、用身体与语言进行间隔排列。
1.我就喜欢和你们做游戏,我想给你们材料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现在我们不用材料就用我们的身体能不能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排?请幼儿示范。需要请人来帮忙吗?谁能接下去?要帮助他完成哦。还有什么办法吗?(一男一女)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蹲一站)
2.找朋友也不稀奇了,现在谁上来一个人完成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自己来哦。我们不请你讲,让我们自己来猜好不好?幼示范(2只脚一前一后)谁再来试试?(朝前朝后)是不是两个一组?现在我来试试,我挑战一下,我手不动脚不动,什么也不动,看好哦。(喵,汪,喵,汪)谁猜出来我有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一个喵一个汪)一个喵一个汪是什么动物的叫声?猫和狗两个一组。现在我我又要提高难度了,猫叫狗叫不行,换其他的说话,说说马路上,说说天上,说说水里,也要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行吗?
3.你们真棒!我再来挑战你们一下。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排列书,和排列是有关的,刚刚我们做了那么多的排列,想想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故事里会有吗?
4.教师讲故事。
5.故事讲完了,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排了什么呢?哪里?再找找出了排的东西,说话有没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的?谁说话有两个一组的事情?(妈妈叫了一个:sam吃饭啦,sam说等一分钟哦)哦,猜出来了,真厉害。我来做妈妈:sam吃饭啦。幼儿:再等一分钟。好,好玩吗?我们会教学再来玩这个排一排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