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免疫调节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免疫调节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研究性学习

将班上同学分为4个小组,分别搜集以下有关内容的资料:疫苗的发明与应用、免疫学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器官移植搜集资料,形成本组的发言稿,并推选发言代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免疫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

课堂交流、讨论、小结

免疫学的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疫苗?对什么病起作用?

引导学生回顾人教版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中用来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科学史: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其中的荧光标记法就是免疫荧光标记法,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与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使细胞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荧光。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讨论:为什么器官移植难以成功?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起什么作用?如何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疫苗的资料

回顾与思考

阅读、分析、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认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课本已有的科学史素材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免疫学技术对生物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从器官移植供体不足中认识到科学的局限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唤起爱心。

引入科学史,建构调节网络的概念

提出疑问:20世纪以前,人们只知道神经调节,1902年,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发现了体液调节,随后,人们又发现了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现在我们学习了免疫调节,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有关吗?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完整的调节网络”呢?

介绍资料:20世纪70年代末期,瑞士学者Besedovsky等首次获得了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证据,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假说。近十多年来,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有了突破性进展,从分子水平上找到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神经免疫内分泌学。

思考、阅读、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三大系统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共同协调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主动构建调节网络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明白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又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小结反馈板书设计

三、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的发明与应用征服传染病

2、临床检测与科学研究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性JAb88.cOM

3、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四、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再次回顾本节内容,掌握要点。完成练习。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课后拓展

查找资料:骨髓移植适合哪些病?骨髓库里保存的是什么?获取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有哪些?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查找资料与思考全面认识骨髓移植,消除因不了解带来的恐惧,唤起爱心。

教学反思

1、整合科学史教育的途径很多,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都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2、教师对科学史素材的搜集、学习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

2、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很多,但也不能奢望每一次整合都达到多种教育功能,只要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们都不妨试一试,因为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路!

相关推荐

免疫调节导学案


免疫调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系统的组成,各组分的功能:
○1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后者根据成熟地方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和___
________。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的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道防线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道防线免疫的类型:
体液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免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敏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的是()
A.脾脏B.吞噬细胞C.T细胞D.溶酶体
2.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吞噬细胞D.红细胞
3.抗原侵入人体后,人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是在哪种细胞器上合成的()
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线粒体
4.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B细胞B.T细胞C.吞噬细胞D.造血干细胞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及人体哪种细胞()
A.B细胞B.T细胞C.红细胞D.吞噬细胞
6.效应T细胞除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外,还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激素
7.下列哪一项属于自身免疫()
A.系统性红斑狼疮B.因接触花粉而引起的皮肤荨麻疹
C.因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的鼻炎D.因室内尘土而引起的哮喘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过敏反应的特点()
A.发作迅速B.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消退较慢
9.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D.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
10.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这是利用了抗体的哪种特性()
A.大分子性B.特异性C.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有专门细胞分泌
(三)合作探究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源头
杀菌物质
作用对象

2.阅读体液免疫的内容,然后总结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3.阅读细胞免疫的内容,然后总结出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课堂巩固
1.如图为体液免疫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抗体
抗原○1○2○3○4○5
(1)写出○1-○5个细胞的名称: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2)体液调节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被_________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_____________,再传递给[]_____________,也有的病原体可直接刺激_____________。
(3)B细胞受刺激后,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小部分可形成_____________。
(4)反应时,_____________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最后形成
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_____吞噬消化。
2.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见下图),请回答:

 健康B鼠 健康B鼠 B鼠正常生活

S疫苗S病原体

A鼠健康AA死亡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的传染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__。
(4)若给人注射疫苗,从而使人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补充
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细胞
四.学后记: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2.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从内环境稳态切入,让学生意识到仅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是不行的,要抵抗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必需靠免疫调节。

展示“泡泡男孩”图片和有关艾滋病宣传图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分析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教学意图:体会免疫调节的重要性,观看图片激发学习兴趣活动2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活动: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预习学案(见附后学案),由学生互相评价。

教师提醒: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与存在部位

学生活动:

预习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课前学案。并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通过互评找到错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3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

思考:1、第一、二道防线是一出生就具备的,那说明人体通过什么方式获得?

(小结前两道防线的作用和在进化上的意义:人体的这两道防线是人体一出生就具备的,通过遗传获得,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2、第三道防线也是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吗?其作用是否也具有先天性?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通过课上与课前预习,归纳三道防线和所起到的作用。

总结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特征,对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做详细讲解:(当病原体接触人体时候,先由第一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发挥阻挡的作用,当部分病原体进入到内环境中,则由第二道防线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但前两道防线都被攻破时,则由第三道防线发挥更强大的免疫作用。)

教学意图:

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一些生活习惯体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掌握前两道防线的先天性及非特异性的特征。

专题十三免疫调节


专题十三免疫调节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体液免疫、浆细胞;细胞免疫、靶细胞、效应T细胞、宿主细胞;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疫苗、器官移植。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由于机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异物,如果全部都以特异性免疫来对付,机体的消耗就会过大,因此先以非特异性免疫来处理,对机体更为有利。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进入机体的抗原,如果不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多数抗原将无法对免疫系统起到刺激作用,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也就不会发生。此外,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例如,人体接种卡介苗以后,除了增强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以外,还增强了吞噬细胞对布氏杆菌和肿瘤细胞的吞噬、消化能力,以及增加了干扰素的含量等。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

(摄取、处理)增分感应

再B细胞殖化阶段

侵增殖分化

入反应

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阶段

增殖、分化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效应

阶段

抗原靶细胞

(凝结、沉淀)(激活溶酶体酶)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从图解不难看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式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作用。

3.吞噬细胞在棉衣过程中的作用

(1)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充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吞噬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伸出伪足,将抗原摄入胞内,在胞内溶酶体中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清除抗原,有少数抗原被分解成保持抗原活性的多肽片断(抗原决定簇);抗原多肽与吞噬细胞中的MHC(主要组成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结合后,转移至细胞膜上,被T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并与之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最终在其他信号刺激和这种结合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了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上过程也被称为抗原的呈递),从而引发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需要说明的是,抗原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其被加工、处理和呈递的机制也不同,所引发的免疫应答方式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细胞免疫过程中也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实际上,除了某些抗原可直接由T细胞识别外,其他的多数抗原是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和呈递的。

4.过敏反应

(1)过程图解

(2)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三考点例析

例1(05年广东卷)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效应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皮肤、呼吸道,还发生在消化道上皮。

例2(06年高考理综Ⅰ)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分析]此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之“(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之“⑴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入手,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产生的抗体会更快更多。A、C的区别不在于是否降到零,而是上升的时间和限大值。

[答案]A。

四自我检测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

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有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B.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4.人体感染了细菌外毒素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阶段”是()

A.造血干细胞→B细胞B.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C.T细胞→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抗体

5.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

7.关于对抗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免疫球蛋白B.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C.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其参与的免疫是细胞免疫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

A.血液和精液B.唾液和泪液C.尿液和乳液D.以上都有可能

9.HIV能够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

A.T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C.B淋巴细胞D.组织细胞

10.参与过敏反应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效应T细胞D.干扰素

11.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

12.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A.产生抗体B.产生记忆细胞C.杀伤靶细胞D.分泌淋巴因子

13.下列各种医药品中,属于抗原类的是

A.疫苗B.胸腺素C.干扰素D.白细胞介素

14.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犊牛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生犊牛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15.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2月20日报导:韩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针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

材料二2004年2月23日报导:美国农业部宣布,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属高致病性的H5N2型病毒,与早些时候肆虐亚洲的H5N1不同。

⑴如果已测知H5N1核酸中含鸟嘌呤263个,胞嘧啶347个,则该核酸的基本单位中还应有。

⑵H5N1病毒的衣壳外有一层囊膜,化学成分是,H5N1和H5N2的抗原特异性是由决定的。

⑶韩国科学家研制疫苗毒株是指,在禽类动物免疫中起作用,用该疫苗毒株能否抑制H5N2的爆发?为什么?

16.下图示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为抗体,请回答:

(1)该细胞来自于细胞的分化,分化的原因是。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它能消灭抗原,

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用标号)。抗体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细胞器)提供的能量。

(4)抗体若吸附在皮肤细胞的表面时,引起它产生的是,这样的抗体若发挥作用时,往往使皮肤发。

17.右图示人体在感染某种病毒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请据图回答:

(1)人体初次感染病毒时,体内相应的抗体量上升,其产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再次感染该病毒时,抗体量迅速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数字)。

①感应阶段②反应阶段③效应阶段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一种球形的单链RNA病毒,并能产生逆转录酶。(逆转录是与转录相反的一个过程。)HIV侵入人体后,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裂解时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

(1)下列对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人体细胞不同,它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B.变异类型多,是由于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突变率高

C.可以直接用培养异养型微生物的人工培养基培养繁殖

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T细胞

(2)HIV进入细胞后,以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一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3)在人体感染HIV后的效应阶段,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4)若科研工作者已研制出了能有效治疗AIDS的疫苗,人接种该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HIV再进入体内,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感染过SARS病的康复者,体内产生的抗“非典”病毒的抗体能否消灭侵入人体的HIV?,其原因是。

(6)与上述两种病毒不同,噬菌体是一类DNA病毒,欲证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胞,可采用法。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选用N元素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答案D,提示: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答案B

3.答案A,提示:考查与抗体有关的知识,抗体是由于机体接受抗原的刺激所产生的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的分布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物质属于效应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4.答案B,提示:感染细菌外毒素后使机体发生了体液免疫,而反应阶段是形成效应B细胞的阶段。

5.答案D,提示:未患流感是因为体液中有抗体或相应的记忆细胞,而患流感可能是A、B、C的原因,不可能是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6.答案D,提示:受刺激后的淋巴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细胞,因此细胞周期变短,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的活动加强。

7.答案D,提示:抗体是参与体液免疫的。

8.答案D,提示: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存在

9.答案A,提示:HIV能够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提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都能够产生记忆细胞。

13.答案A

14.(1)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

(3)效应B淋巴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氨基酸结构通式略

(4)蛋白酶多肽

(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自身B淋巴细胞的合成

(6)过敏原再次

15.⑴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⑵蛋白质、多糖、脂类衣壳

⑶减毒的H5N1抗原不能H5N1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只能与H5N1特异性结合,而H5N2的抗原特异性与H5N1不同。

16.(1)B细胞,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

(2)球蛋白//④⑤③②①//一定联系。

(3)线粒体。

(4)过敏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17.(1)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2)再次感染同一种抗原时,初次感染时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①③

18.(1)C;

(2)HIV的RNA人体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

(3)效应T;

(4)记忆细胞;

(5)不能抗原具有特异性(或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6)同位素标记外壳蛋白质和DNA都含N,无法判断。

2.4第4节 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及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3、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

展示有关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

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

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

5、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于已清楚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免疫有关的成分大多已涉及,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了。

6、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

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7、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应用:作简要的回顾,教师列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

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最后,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一次相关的宣传交流活动。

四、总结、巩固。

做部分课堂练习。

五、作业:《世纪金榜》第4节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