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下册《摘苹果》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一年级数学下册《摘苹果》教案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摘苹果》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摘苹果》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71-72页。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60。

把38估成40,17不变,40+17=57,5760。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

二、探究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

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变化规律。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五、课堂小结。

编辑推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算。

2、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计算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

操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和笑笑邀请我们一起去果园摘苹果,让我们看看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出示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寻求算理。

1、师:估一估,箱子里能装得下这些苹果吗?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

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 7=57,57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 0,20+40=60,60=60。

师:刚才大家都是往大了估的,往小估行不行?

师:除了估算,还可以怎样解决刚才的问题?

2、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的计算方法。

计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精确)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或计数器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为什么在竖式中要相同数位对齐?这是摆小棒中的哪一步?

师:“8+7”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进位点你就想到了什么?

师:“3+1”表 示什么?

(3)体会在竖式中从各位算起的好处。

师:从这到题中,在竖式计算中,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 请学 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

3 8

+ 1 17

5 5

3、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 变化规律。

3、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 把能坐一辆车 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 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作实验,探索规律的方法,并没计出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1、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做个游戏,谁愿意和我做游戏。请一名学生和教师共同做:点头—握手—跺脚(3次)

师:猜猜,接下来我们会作什么动作?谁能接着把我们的动作说下去?

生1:跺脚

生2:点头—握手—跺脚—点头—握手—跺脚…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这么准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因为都按照点头—握手—跺脚的顺序出现的。

(2)揭示规律的意义

师:像点头—握手—跺脚这样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规律,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联欢会的会场图(课件出示)

师:这是新年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得可真漂亮!仔细看看,这幅图中有什么?找规律教学设计

生:彩旗、灯笼、花朵、小朋友

师:再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在组内说一说。(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孩子说)

A、课件出示“彩旗”图,教师引导小朋友认识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师:谁来说一说彩旗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按一面红旗、一面黄旗,又一面红旗、又一面黄旗这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

师:是哪几面重复出现呢?哪几个为一组?

生: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为一组。

B、课件出示彩花,灯笼,小朋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各是把哪几个为一组的?(学生上台汇报)找规律教学设计

师: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3次活3次以上的排列,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师:为什么要有规律的挂彩旗、花朵、灯笼呢?

生:这样美观、漂亮

师:说的真好,有规律的排列事物不仅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便于记忆。

三、应用规律、创新规律

1、应用规律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大家能发现他们吗?好!下来我们就进入找规律的闯关环节:

第一关:我来摆

课件出示找规律图

第二关:猜猜看

(1)猜猜我是谁

(2)说一说、涂一涂

找规律教学设计

(3)设计单、双数的规律:课件出示蓝—黄珠子图

找规律教学设计

师:老师有一串心爱手链,不小心给弄断了,掉了3颗珠子,可老师不知道该怎样穿?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帮我?

师:我明白了,谢谢你的帮助。

师:如果我有很多这样的珠子,想把它穿成一条很长的项链,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第二十颗该是什么颜色的珠子?第100颗呢?。

师:咱班的小朋友都太聪明了!老师为你们鼓鼓掌。(有规律的掌声)

2、创造规律——小小设计师

由小朋友们自由创作有规律的简单图案或编有规律的节奏或动作。

师:老师的掌声有规律呢吗?那你们也能用说、唱、写、画、跳等形式创造规律?

师:好。先给你们2分钟的准备时间。

师:准备好的小朋友请给老师一个笑脸。谁来展示一下你创作的杰作?(留给孩子足够的展示时间)

四、欣赏规律的美(课件出示、师生共同配乐欣赏)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规律知识创造出了形式多样动作、语言、歌声等。欣赏了身边有规律事物。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事物。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学习

起点

预测

认识并会区分几种平面图形

学习

困难

预测

对图形特征总结描述不到位

小风车、图形卡片。

对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评价和鼓励,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认识图形

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平行。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圆:

教学流程

1、观察风车,它用到了哪些图形?

2、动手试一试,用这些图形你还能拼出什么?

3、我的发现:

4、我的提醒: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揭示课题)

学习目标:

1、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一、组内交流,对学群学

组长负责,先同桌互助、交流自主学习,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群学。组长安排好汇报、展示的内容及详细分工。

二、展示汇报,引领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补充、指导和强调,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及时评价、质疑、补充、纠正。

1、观察风车,它用到了哪些图形?

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师示: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给予指导。

师:你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3.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师: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能相等吗?

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5.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a.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

b.拿出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c.选一些形状一样的图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形?

d.换成小棒拼拼看。

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4页的“做一做”。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课后作业:选做:用平面图形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基础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中档题

第4页的“做一做”。

拓展题

四人小组使用,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在具体情境中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媒体:

挂图,歌曲“弯弯的月亮”。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听歌曲

生: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小河上面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学生兴致盎然的观察,并向大家分别汇报:小河的上面有一条小船;小船的上面有一条小桥;小桥的上面有一个小朋友;小桥的左面有房子;房子的前面有一口井;

……

(就看图自由发言)

教师投影播放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歌曲中都有什么画面?

对发言不能要求过高,能说就是最好了。

歌词中的情景究竟什么样,老师也想像了一翻,大家看。(出示看图说话挂图)请小朋友观察后说情景中都有什么?

教师认真倾听,不要对学生的发言多加限制,只要语句简练,就要给予肯定,当然最好能应用,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

生活中除左右前后应用广泛,“上下”也是必不可少的。

板书:上下

通过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让他们在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 感受上下

让学生在描述具体的情景中,将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自然地综合起来,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书在玩具的上面;

玩具在书的下面;

食品也在书的下面;

钟表在书的右面;

(这样说也可以)

它们是分类摆放的;

……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学之间互相检察,摆放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上的物体的摆放情况,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不要刻意要求用位置关系来描述,说分类摆放也可以。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描述自己的发现。

游戏:摆放物品。

请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再把数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中书、玩具、食品的摆放情况,让学生充分发现信息,交流信息,体会多层物体之间上下位置的相对性,从而丰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也综合运用了左右等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学生小组商量后,描述本组的发现:

1.地球仪在写字台的上面;

2.香焦在苹果的上面;

……

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1.出示教科书的前两幅图:房间和水果架。

请每小组任选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评价。

2.出示“给小动面物分房子”图,请大家想一想,这些动物,分别应住在哪个房子里?

请描述我的教室

练习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上下关系相对性的理解,而且把左右、前后、上下综合起来 描述物品的位置。综合性较强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给动物分房子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但本题会因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多种分配方案,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不仅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而且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是一节不错的课,感觉较好。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前后》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前后》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2.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媒体:

“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前面有黑板、一面国旗,后面有一个书架。

前面有讲桌,后面有学生。

学生互相说,个别学生互相汇报:我的前面是***,后面是***

学生按要求起立。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请每个小组最前的小朋友站起来;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家看一看他们站的对吗?

让学生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刚才我们一直说关于前后的话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前后。)

在现实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示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初步感知现实情境中的前后即可。

通过简单的游戏,使学生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讲故事:这是故事的名字是《龟兔赛跑》,开始跑后,兔子在乌龟的前面,可是后来,兔子骄傲了,乌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乌龟夺取了第一名。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这个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

学生2:乌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3:兔子太骄傲了。

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

我的前面有四个,后面有两个。

……

原来最后面的同学,变成了最前面的。

……

因为方向反了。

学生自由操作。

出示教课书中“看图讲故事”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教师深入学生当中间,倾听、指导。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教师请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前后关系。

刚才小朋友们讲的真好,现在请你们看一看,你的前面和后面有几个小朋友。

体验相对,确定前后。

请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

现在请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转,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

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把观察、操作同口关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也能更深一层理解到确定前后以“什么”为标准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惯。

学生应用前后关系说明队列中每个同学的位置。

学生认真观察,充分讨论后汇报。

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主发言。

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

你发现了什么?

让前面同学围成一个圈。

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要确定圆圈里的小朋友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必须先选定一个小朋友,然后就可以说谁在谁的前面了或谁在最前面。

出示课本中练一练的第二题,让学生说一说各组运动员的位置。(小兔拔河)

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前后、左右的应用。

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主动的同问题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媒体选择和运用: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1)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整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动可静的功效,使学生投入了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自主领悟,不着痕迹地掌握了学习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1)活动要求:小组合作两个组长当营业员,其余的组员当顾客。一个营业员负责卖东西,一个负责收钱、找钱。文明购物互相交流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整个练习的设计集趣味性、应用性、层次性于一体,又符合低年级游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达到我“乐意学”的境界。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2、利用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趟商店,看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铅笔盒、橡皮、动物图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新授导入
1、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1)小组成员一起给小动物们分一分房间。
(2)用“上”“下”说一说小动物们的位置关系。
(3)汇报:哪一小组把你们分房的情况说一说?(引导学生用“上”“下”关系描述)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5)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小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二、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3、猜一猜: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课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生:1号盒子,2号盒子,3号盒子。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2号盒子或3号盒子)
第二个提示: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卡片在1号盒子下面,它就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卡片还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三、实践应用
1、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电脑演示: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2.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1)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2)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3)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师配乐示范说)
(4)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说位置关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南方吗?没去过南方的同学别遗憾,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南方的风景画。这幅画美吗?美在哪儿?对!小桥、流水、小船、人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图说一句话吗?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人在桥的上面,桥在人的下面。
②河水在人的下面,小船在桥的下面。
③其他。
2、数学游戏:分房子。
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管理员叔叔正准备把房子分给四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各有各的想法,你们能帮小动物按照它们的想法住进新房吗?
住在最下面,是第层;住在最上面,是层;第2层住的是谁,它在的上面,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小动物们都高兴地住进了新家。它们夸你们真是一群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3、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聪明屋。
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写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卡片,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看小兰到底住在哪层楼?
学生根据题意讨论,按楼层摆卡片。全班交流反馈。
(2)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着“上”“下”关系的物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明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进一步明确“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及“共有几人”这类问题及计算的方法。

3、在整堂课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老师把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哪个小组在做游戏时获得胜利,老师就给这个小组加一颗五星,游戏结束时,哪个小组的五星最多,哪个小组就是冠军队,老师为冠军队的每个人准备了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可一定要加油呀!哪个小朋友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老师还会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二、组织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1:对山歌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对山歌的游戏: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组成8。

师:我出5。生:我出3,3加5等于8。

师:我出2。生:我出6。6加2等于8……

(1组和2组、3组和4组各派一名代表对9的山歌,然后1组和3组、2组和4组派一名代表对10的山歌)

游戏2:小小邮递员

师:刚才4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很精彩,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名小小的邮递员,谁知道邮递员是做什么的?

生:送信的。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四个信箱,信箱上标有数字(3、6、7、9),请各组小组长发给每名同学一封“信”(口算卡片),先在“信”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信”上的题目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它投到标有这个数字的信箱里去。(学生在音乐声中依次上台,读出题目,说出得数,然后投到相应的信箱里。)

注意:可适当安排投不出去的“信”,对于没有送出去的信,先让学生在一边等候,等其他学生投完后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送不出去。

师:信都送完了,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是合格的邮递员呢?

(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里,由组长带领组员检查信箱里的“信”是否送对了,由组长向老师汇报结果,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错了)

游戏3:比多少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组男.女生的人数,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比谁多几,比谁少几的问题。

游戏4:接力赛跑

师:小朋友喜欢赛跑吗?我们来做一个接力赛跑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出示4块小黑板,每块黑板上写出相同的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并用纸蒙上,学生做题时撕去蒙住的纸,做完后拍下一个同学的手,然后下一个同学接着做。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检查正误。

游戏5:贴一贴,说一说

1、教师:草地上,左边贴4只小鸡,右边贴3只小鸡。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小鸡?(4+3=7)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3+4=7)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4-3=1)

2、教师:荷叶上,左边贴6只青蛙,右边贴2只青蛙。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青蛙?(6+2=8)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2+6=8)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6-2=4)

三、宣布比赛成绩,颁发小奖品。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其实今天我们做的游戏是应用了我们刚刚学过的1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了更多的知识,老师还领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能确定的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自己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会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空间观念培养,位置相对性。

教学设计思路: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借助文具的摆放,使学生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物品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游戏:前后、上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你经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我用左手干……,我用右手干……”的句式练习表达。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自主探究

感知群体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在全班小朋友中,你能找出第一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是谁?右边又是谁?快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同桌合作,感知群体中的左和右。

说一说,摆一摆:请你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按顺序摆好学习用具。学生动手操作,边说边摆,进一步感悟物体的左和右。

三、进一步探究,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呢?

教师举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学生根据教师设疑,展开讨论。

全班交流。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师生共同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四、实践应用

巩固掌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看看小女孩是靠哪边走的,小男孩是靠哪边走的?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观察(第61页第3题)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同学们各持已见,到底是在哪一边呢?我们亲自来试一度。(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上下楼活动)女同学上楼,男同学下楼,然后交换上下楼。

五、教师小结: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有秩序的走,这样才能减少意外。

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使计算更加熟练。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

咱们班的同学多才多艺,有谁想上前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

指一名学生上台前表演,老师评价,让学生鼓励。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生:......

师:小朋友们都注意到了他们在一起开心地玩着有趣的游戏,下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看看你能知道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吗?

1、出示捉迷藏图。a、生1: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怎么列算式?

生答后师板书:13-6=7(人)

b、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条件,条件1:13人玩捉迷藏;条件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

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数学。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2、丢手绢。请看下一幅图,你能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生答: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1)师:前面我们说过在应用题中,这些已经告诉我们的信息都叫做什么?(生:已知条件),你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后进行回报

(3)我们能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

A、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8+6=14(人)

答:。

B、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人?

8-6=2(人)

答:。

C、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

8-6=2(人)

答:。

3、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正在踢球的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一句话,然后思考能提出什么相应的数学问题?

(1)生独立思考后个别回答。

师将问题展示于已知条件下:还有几人没有来?

(2)独立列式解答。

将学生作业展示在台上,然后生答后板书:

16-9=7(人)

答:。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知道了要从已知的条件中提出合适的问题,并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用数学)

四、巩固练习。

书第20页“做一做”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自然里走一走,看看其中有一些怎样的数学问题等着聪明的小朋友们去解决。

1、投影出示“美丽的大自然图”,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要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树上有几只小鸟?图中有哪些信息能帮助我们。

让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提出问题。除了这两个问题,我们还能从画面中提出什么问题?你喜欢哪道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答,也可以自己另外提问题解答。

生独立做,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上,小朋友们都非常能干,在老师给出的图中能够发现很多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最后还能全部解决,真是了不起啊!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个个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板书:

用数学

13-6=7(人)

8+6=14(人)

16-9=7(人)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结合我们班的学情特点,我进行了一下教学设计:

一、课前常规检查:学习用品是否摆放到位,学具是否准备好并放好。

二、5分钟精彩口算:我说15,你说8,15-8=7······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0一直数到20吗?齐数。

2、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你们认识吗?

3、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四、呈现百羊图,感受100有多大:

1、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一下子说出结果)

2、这时候我们请一位老朋友上场(10),先圈出10只,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请大家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4、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怎样?(100比20多得多)

五、摆小棒、突破数数难点——拐弯数:

1、请同学们快速拿出小棒,3、2、1,坐好!(师停顿检查)

2、在桌面上,摆出21根小棒,要求摆完后一眼就知道是21根。

(请生上台示范摆小棒,其他同学摆完、看黑板订正。)

(1)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就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摆10根小棒,再摆10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

(2)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多请生回答,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往下数:

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边摆一边数,数出声来。当数到拐弯数时,停下来并追问:“29添一是多少?(30)”,看到散着的这10根,你想怎么做?(把这10根捆成一捆),现在有几个十了?(3个十),谁来说说30的组成?(多叫学生回答30的组成)。

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1是多少;40里面有几个十;39、49、79、99的后面分别是多少······

4、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99再添一就是多少?(多叫生回答)

我们就这样,10根、10根地数,(10、20、30···90、100),10个十根是多少?(10个十根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根,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啊?(板书:10个十是100)

六、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做一做第2题:你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请“十”来帮忙)。请大家用笔10个10个地圈一圈,(33个泡泡)。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能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做一做:数的组成。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呢?

八、生活中的数:刚才我们借助小棒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请大家回家找找,你身边都有哪些数是100以内的呢?明天分享给同学们听。

《一年级数学下册《摘苹果》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