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部编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部编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部编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部编版

1、古诗二首

《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Www.JaB88.COm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五、板书设计

1、古诗二首

(1)村居

莺拂堤柳醉童

精选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部编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部编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部编版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找一名同学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比喻,写出了柳树的美,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我们不禁想到大自然这位能功巧匠,也让我们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五、课堂小结。
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搜集描写柳树或春天的诗。
七、板书设计
(2)咏柳
碧玉妆丝绦绿裁剪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妆绿丝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生回答。出示谜底:风筝。
2.引出课题:是啊,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太开心的事啦!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做高鼎,他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指导认读生字。
三、诗画结合,读中感悟(诗之美,画中悟)
1.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首诗里藏着一幅画,细心的小朋友只要认真读诗就能发现它,大家可以边找边画。
2.找生回答,师和学生在黑板上共同把画完成。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诗之韵,读中品)
1.师:(观察黑板上的画)你们看,在我们的认真观察、共同努力下,一起完成了这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看着这幅画,再读读古诗,看一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习前两句诗。
(一)生回答诗中描绘的景物:草、莺、柳(教师板书)
(二)通过播放课件图片,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
(三)师指导学生朗读前两句,突出重点词,指导读法。
3.学习后两句诗。
(一)(出示课件)师:你们瞧,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板书:儿童)
(二)你们放过风筝吗?
(三)哪个字最能看出孩子们特别着急放风筝呢?看着乡村的孩子们快乐的放起了风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交流并回答。
(四)指导朗读,体会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五)总结并板书:爱春天赞春天
五、品读全诗。
出示风筝动画,跟随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吟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师: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说一说。
(二)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
(三)布置作业:请大家课下再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并画一画。
七、板书设计
村居
景:草莺柳
当场作画
}爱春天
人:儿童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部编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部编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部编版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表演课文剧

板书设计

林平:《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林平:《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二年级语文上册12坐井观天教案(部编版)


12《坐井观天》教案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成语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内容: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理解句子意思,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从故事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4、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重点: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2、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方法:

新授讲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青蛙、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为了奖励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引入:通过预习请你看图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在干什么?(教师出示第2张有图片和问题的幻灯片)

(3)(教师出示第3张有学法指导的幻灯片)读课文温馨提示: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2圈出生字词,把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3读课文讲故事。

二、认读字词:

1、(教师出示第4张有生字的幻灯片)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情况:信、抬、际、沿、蛙、错、答、还,其中重点指导“沿”和“还”这两个字。教师用换偏旁的方法引导学生记忆生字,然后提问:哪几个字需要老师指导书写,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指导学生提出的字的写法。

2、(教师出示第5张认读词语的幻灯片)教师采用摘苹果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读词语:坐井观天、口渴、喝水、无边无际、朋友、小鸟、青蛙、井沿、相信。学生认读词语积极性很高,每认识一个词语苹果就会掉下来。

三、整体感知:

1、讲解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教师接着追问小鸟在哪里呢?(天空)(教师出示第6张有青蛙和小鸟的幻灯片)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教师接着追问:小鸟落在井沿上,这个“落”可以换成什么字?什么是“井沿”?你还可以说出“河沿”是什么意思吗?(教师出示第6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理解这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指图理解。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用——“”划出青蛙的话,用“﹏”划出小鸟的话。

3、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引导学生分角色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教师出示第7张有青蛙和小鸟对话的幻灯片)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4、对话导读,理解:(教师出示第8张——11张青蛙和小鸟情景对话的幻灯片)

【出示第一次对话】(教师出示第8张青蛙和小鸟情景对话的幻灯片)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③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的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④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教师出示第9-10张青蛙和小鸟情景对话的幻灯片)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师播放第九张幻灯片出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情景。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空话、吹牛、说假话。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教师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让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教师出示第11张青蛙和小鸟情景对话的幻灯片)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再次朗读第三次对话交流: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楚青蛙的笑是“自信愚蠢”,小鸟的笑是“真诚善意”;(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再次朗读第三次对话指导学生用“一……就……”情景说话。学生用“一……就……”情景说话“他一笑大牙就露出来了”,学生说话情趣高涨,不会害怕说话练习。

③(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答:a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天大天小的事)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么大)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大得很)d它俩谁说得对?(小鸟说得对)e替它俩找一找原因,为什么它们的认识不同?(因为小鸟整天在天上飞,知道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青蛙整天坐在井里,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

5、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师生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四、启发想象:

1、(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想一想它会看到过些什么?

2、(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启发学生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可能会看到些什么?青蛙会对小鸟说一些什么?

3、(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片知道青蛙跳出井口会说:“哇,天空真是这么大!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谢谢你小鸟!”小鸟会说:“不用谢!我们还是好朋友呢!”

五、交流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学生只要说出“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的意思就可以。

2、(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再次引导学生思维拓展交流感悟:我们看人看事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这样才能看得清,看得准。不要像课文中的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目光短浅,管中窥豹。

3、教师小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要多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还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这样,你将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六、作业拓展:

1、(教师出示第20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2、(教师出示第21张幻灯片)布置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读一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狐假虎威等寓言成语故事明白道理。(2)请小朋友把故事展开想象讲给爸爸妈妈听,还要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见多识广

展开想象讲故事

青蛙:见识短浅

八、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成语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节课,我感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课堂中,我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

1.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评价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空话”、“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你读过后明白的道理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个成语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年级下册《村居》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村居》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村居》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设计理念

1.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引导学生想象意境。

2.倾听——描绘——诵读——吟唱,各环节循序渐进,对文本的理解梯次加深。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试着吟诵本诗。

2.在想象中理解诗词的意境。

3.懂得春天的美好及自己所处年级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吟诵本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描写儿童的诗词,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的诗---《村居》,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吗?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二、聚精会神学古诗

1.齐读古诗

2.作者高鼎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诗稿》等。

3.美读全诗,深化理解

(1)草长莺飞二月天

a.这句诗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时间?事物?草儿怎样生长?黄莺怎么在天上飞?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春的使者已经来到人间,它们在说什么呢?“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2)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A.什么是拂?你能做一下拂的动作吗?在这里是杨柳自己抚摸堤岸吗?是风。什么样的风?春天里的温暖的风。这里是把杨柳怎么化了?拟人化了!

B.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柳树的诗句?

(诗意: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C.我们小孩子都不能喝酒,不能体会喝醉酒的感觉,大家见过喝醉的人吗?

是什么样子的?(模仿一下),这里为什么说杨柳醉春烟呢?

D.因为杨柳在春风中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了一样。你被什么陶醉过吗?那是什么样的感觉?这里描写醉的仅仅是柳树吗?还有谁?(诗人)

E.诗人看到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也是陶醉其中。这里的点睛之笔就是“醉”字,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让我们陶醉在这两句诗中,再来读一遍。

(4)儿童散学归来早

散学:放学。

A.人物出现了,是谁?他们干什么去了?放学的时间如何?

(早)

B.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回家要去干什么?(放风筝)

(5)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春风纸鸢:鸢:老鹰。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A.忙是什么意思?(急忙,赶忙)

B.这句的意思是:赶忙趁着东风正起的时候放风筝。

C.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4.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5.你从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对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和赞美,对儿童的喜爱与欣羡。)

三、五颜六色画古诗

1.多媒体展示提前拍摄的学生给古诗配的画作(配古典音乐)。

2.评比班级“金画笔”“银画笔”,并给予奖励

四、南腔北调吟古诗

1.吟诵

A.刚才我们知道诗中的孩子们上学去了,他们学习什么呢?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一些诗词等。他们学这些东西的时候主要是吟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古人的与众不同的读书方式。

B.复习上节课学的吟诵方式

C.多媒体出示吟诵调子,按节奏朗读

D.在读的基础上跟老师一起吟诵

E.自己创作吟诵调子,班级展示

五、课堂小结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看到诗中儿童在春天的无限生机中放飞风筝,你有没有心动呢?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的纸鸢,在春天里自由徜徉!

六、板书设计

景勃勃生机的春天

村居

人儿童是希望,是憧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职业(务)中的生字。

2.学习照样子,写自己喜欢的景物,体会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3.照样子写话。

4.积累乐于助人的名言。

5.展示自己正确写字。

6.阅读《一株紫丁香》。

【教学重点】

1.认识职业(务)中的生字。

2.学习照样子,写自己喜欢的景物,体会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3.照样子写话。

4.积累乐于助人的名言。

【教学难点】

1.学习照样子,写自己喜欢的景物,体会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2.理解日积月累句子的意思。

3.阅读《一株紫丁香》。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职业(务)中的生字。

2.展示台。

3.日积月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生活中,有许多职业,看看下面的职业中,哪些字你不认识。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1)

chúshīɡōnɡchénɡshīmóshùshījiànzhùshīlǐfàshī

厨师工程师魔术师建筑师理发师

yǎnyuányínɡyèyuánfúwùyuáncáipànyuánsìyǎnɡyuán

演员营业员服务员裁判员饲养员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小明的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理发师;小军的爸爸是建筑师,妈妈是服务员;小华的爸爸是饲养员,妈妈是营业员;小乐的哥哥是魔术师,叔叔是厨师;小欢的爸爸是裁判员,妈妈是演员。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chúshī工程师yǎnyuán饲养员

ɡōnɡchénɡshī理发师yínɡyèyuán裁判员

móshùshī建筑师fúwùyuán服务员

jiànzhùshī魔术师cáipànyuán营业员

lǐfàshī厨师sìyǎnɡyuán演员

参考答案:

chúshī工程师yǎnyuán饲养员

ɡōnɡchénɡshī理发师yínɡyèyuán裁判员

móshùshī建筑师fúwùyuán服务员

jiànzhùshī魔术师cáipànyuán营业员

lǐfàshī厨师sìyǎnɡyuán演员

三、展示台。(课件出示)

师:大家在练习写字时,你发现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展示给大家。

生:我会观察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

例如:上面两点在上竖线的两边,第三横在田字格的中横线上,撇和捺在下竖线的两边,这样写起来十分美观。

生:我知道写字的时候如果姿势正确,字也写得更端正了。

师:请你说说怎么写字姿势才正确。

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

生:坐姿保持“三个一”:眼距书本一尺;人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四、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课件出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2.读上面的句子,要求读音正确。

3.查一查资料,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讲解故事: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母亲是一个勤快、热心的人,只要别人有事请她帮忙,她总会把自家的活放下,先帮别人,并教育我说:“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我的家乡盛产苹果,每到金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采摘苹果。果树少的人家早早摘完苹果,悠闲地在家等着果商来收购。而母亲收完自家苹果,又去帮别人家摘,整天闲不住。

有一年,果商来收购苹果。我很担心,因为我的父亲和哥哥都在外地工作,家里没有劳力,母亲却说:“没事,会有人来帮忙的。”

第二天中午,我放学回家,一进院子,就看见好多人在帮我家装苹果。那位果商问邻居库娃:“别人家人手都不够,这家怎么有这么多人?”库娃笑着说:“平时,我们谁家有事儿,这家阿姨准去帮忙。现在,她有需要,我们当然会帮忙了!”

有了邻居们的帮助,我家的苹果迅速装箱出售,一点儿也没耽误。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那句“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的含义。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平时你帮助了别了,当你急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也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讲故事:孔子的学生公西赤到齐国出使,冉有替公西赤的母亲请求米粮。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多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两斗四升”。冉有不顾老师的意见,却足足给了八十石的安家口粮。孔子语重心长地说,“公西赤在齐国会过得很好,他完全有能力解决他母亲的生活。正所谓君子周济急需,而不给富人添富。”意思是没有必要为生活已足的人锦上添花,而要去周济那些穷困的人,为他们雪中送炭!

学生从故事中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没有必要为生活已足的人锦上添花,而要去周济那些穷困的人,为他们雪中送炭!

4.学生试着背诵这三句话。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展示了自己写字时的经验,还积累了帮助别人的几句名言。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的时候认真巩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字词句运用和写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老师出示图片月亮和高粱,请同学们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月亮:

生:像镰刀。

生:像钩子。

……

师:大家是从月亮的形状相同点上来说的。

我们再来看看成熟的高粱像什么。

生:像燃烧的火把。

师:这句话既有形状又有颜色,因为火是红色的。

下面有段话,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也用这样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二、进行新课。(课件出示)

田野

葱葱绿绿的

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天上的云

一团一团的

好像巨大的棉花糖

大树

又粗又壮

就像……

1.找出句子中相似之处。

田野绿毯

一团一团的云棉花糖

师讲解:田野颜色是绿的绿毯也是绿的,颜色一样

云是白的棉花糖也是白的,颜色也一样

生长着庄稼的田野与绿毯在外形上也相像。

白云和棉花糖的外形也相像。

2.大家看一看,又粗又壮的树像什么呢?

学生回答。

参考:又粗又壮的树像一把大伞。

3.请你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一写。

学生写。

汇报交流。

参考:

天上的云雾好像一群小绵羊。

山路两旁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野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真是美极了!

4.练习。(课件出示)

请补充完下面的句子。

①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麦浪翻滚,就像。

②晨,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小小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

③漆黑的天幕上闪现绚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麦浪翻滚,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随风起伏。

②清晨,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小小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珍珠一样剔透。

③漆黑的天幕上闪现绚丽夺目的光彩,有时像漫天的银蛇;有时像璀璨的织锦;有时像夺目的激光。

5.写话。(课件出示)

出示图表。然后填表。

谁长什么样子我们经常做的事

张池他掉了一颗门牙

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师提示:

选取你最熟悉的人。

看看他(她)长的什么样子,样子包括眼睛、耳朵、脸蛋、身材等,重点写一个或两个方面就可以了。

示例:小军,他圆溜溜的眼睛像两颗葡萄,水汪汪的,转运起来十分机灵。他和我是好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做作业,妈妈都说,小军是我的影子。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子的综合运用,学习了如何用比喻的方法将所看到的景物描写下来,还学会了写话。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的时候养成观察的习惯,勤观察、勤动笔,这样可以迅速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教案

教学目标:

1.多种方法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会写“飞虫、决定”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示意图讲故事,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店、蹲、寂、寞”等生字,会写“商店、决定”两个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故事:

1.师配乐讲故事《长颈鹿的围巾》。

2.介绍故事作者——鲁冰,介绍书名——《小蝌蚪吞了一块天》,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也是选自这本书。

一、导入故事,教学生字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板书:蜘蛛)

2.出示: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

指名读。教学“蹲”“寂寞”,指导朗读,读出寂寞的语气。

3.所以,他决定——开一家商店(出示)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这篇童话故事的题目结构是“谁,干什么”,我们还学过很多这类题目的童话,(出示PPT)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给你创作的童话取题目。

4.教学生字“决定”“商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笔画“丿”。

师指导、范写;生写;评价。

二、指导完成思维导图

1.蜘蛛开的商店卖什么呢?(板贴: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

(1)蜘蛛开始挂招牌营业啦,(出示: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指导朗读;微课教学“罩”“编”。

(2)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出示: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女生来帮蜘蛛叫卖!

(3)过了一些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出示: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男生齐读。

2.蜘蛛的编织店来了哪些顾客?(出示板贴:河马、长颈鹿、蜈蚣)

(1)齐读。

(2)请学生把这些顾客贴到他们想买的商品下面。

3.蜘蛛三次开店分别是怎么想的?

(1)采访:现在你就是蜘蛛老板了,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卖口罩呢?(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为什么卖围巾呢?为什么卖袜子呢?

(2)指导朗读——韵律儿歌。

卖什么呢?

卖口罩吧,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卖什么呢?

卖围巾吧,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卖什么呢?

卖袜子吧,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4.真的这么简单吗?

根据示意图说说蜘蛛开店是怎么不简单的。(蜘蛛开店不简单,卖口罩遇到顾客河马,卖围巾遇到顾客长颈鹿,卖袜子遇到顾客蜈蚣。)

5.这些顾客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蜘蛛开店变得这么不简单呢?请在课文中找出这些顾客的特别之处。

(1)第一位顾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出示句子: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生回答,板贴:嘴巴大、一整天

指导朗读:那么大、一整天。

(2)第二位顾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出示句子: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生回答,板贴:脖子长

指导朗读“只见身子不见头”、“和大树一样高”。

蜘蛛织了多长时间?板贴:一星期

(3)第三位顾客有什么特别之处?(出示句子: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生回答,板贴:脚多、吓跑

指导朗读

三、结合思维导图,练习讲故事

1.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你发现了什么?(一条丝线就是一个小故事。)

2.生试着说故事。

这就是一张思维导图,一看着这张图,我们就能想起课文的内容来。你喜欢哪个故事,请你看着这张图,选一个,说一说。

3.挑战“金牌故事大王”:

声音响亮,一颗星;故事完整,两颗星;有表情、有动作,三颗星;加上自己的话,生动有趣,四颗星。

(1)小组内说一说.

(2)上台展示。

(3)生评价。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思维导图认识了主人公,知道了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还会根据思维导图简单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加上一些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呢,下节课我们来学着给思维导图再加上一些内容,把故事说的更完整、更精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写话》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写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写话》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大胆说出自己想要养的小动物和它的特点,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做文明听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可以适时补充自己的看法。

3、培养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大胆说出自己想要养的小动物和它的特点,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培养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做文明听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可以适时补充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喜欢小动物吗?如果现在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一只什么小动物呢?

学生自由畅谈。

预设:我想养一只小猫;我想养一只小狗……

播放音乐:小花猫。

二、写话指导

1、确定你要写话的对象,进行说话练习。

2、说明自己养这只小动物的理由。

3、想一想: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4、说明自己想养它的理由,比如:外形可爱、动作敏捷、对人友好……

三、小组交流

1、开展说话:你为什么要养这只小动物呢?

2、小组交流,出示小组交流的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讲,先想好内容再讲。

(2)讲的时候要清楚。

3、在小组里说一说你要养这只小动物的理由,比一比谁的理由充足。

预设:小花猫可以抓老鼠。

柯基犬长相可爱。

鹦鹉鸟会学人说话。

四、课堂写话

1、小组交流后,将语言转换成文字写下来,注意时间安排哦。

2、写话的时候要介绍动物的特点,还要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理由。

五、写话展示

1、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展示,展示要求:

(1)声音洪亮普通话。

(2)吐字清楚要生动。

(3)小动物特点说分明。

2、做文明听众。

(1)没听清楚的可以提问,但必须等同学说完。

(2)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但必须要等同学说完。

(3)提问题时要把话讲清楚,并且要有礼貌。

3、把自己写在格子纸上的话给大家看,比一比谁写得工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4、展示最优秀写话。

5、试着把自己写的小动物画出来。

六、课堂总结

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它们,做它们的好朋友。(播放音乐:同在蓝天下。)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版)


第六单元(课文)

15.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文章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精准规范的语言,如“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等动宾搭配的词组值得学生咀嚼品味积累;文中“九条”“九座”“十三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大新疆,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英雄、伟大人物?(生自由说)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禹(板书课题),齐读三遍。

3、简介禹,质疑,从题目上,你们可以看出文章写大禹什么事吗?

[一步步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分别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治水前、治水、治水后。

2、出示小黑板,指名填空。

第()自然段写洪水危害老百姓;

第()自然段写大禹治水经过及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自然段写洪水被制服,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这一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脑子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

4、师范读课文

[加强朗读训练]

5、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害、姓、理、形、通、被、制、伟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可同位互相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四、作业。

用本课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引读第4自然段。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朋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过渡,提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了解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教师用简笔画勾画出淹没的农田,冲到房屋的洪水。

(1)在平日里,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洪水边说)洪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粮食吃)

(2)继续画: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家了,也就无家可归了)

5、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

6、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运用板画与介绍,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都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两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来读一读。

六、讲故事。

把你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时,和大家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他虽身为革命领袖,却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一起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课文叙述生动详细,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革命战士间的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但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放入情境中好好体会。本教学设计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表现出色。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新授课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2.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3.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

4.生描红、临写。

四、写话

用本课的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五六十里”,说明远。指读。

(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

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指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

12.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2-3句话。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

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呢?

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4句话。

13.交流。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连夜)指读。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

16.为什么要刻呢?(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18.采访: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他们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提前准备好的有关伟人故事的文章。)

六、写话。

写一写身边的有关感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27课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一道去挑粮

山高路陡

教学反思: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1、会认17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畅所欲言)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认读。

三、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四、写话。

用本课的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写话。

写一写我们过六一或是12.9大合唱时的情景,注意抓住一个点一个细节来写。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共渡泼水节祝福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81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板书: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板书:(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幻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好,现在开始吧!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5、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五、总结: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美好、很可爱,同时,书中也有许多乐趣,让我们畅游书的海洋吧!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床铺种子好人分别

盛饭铺路耕种好客水分

重新高兴口号干净难忘

重点兴起号叫干活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把爸吧

包—饱抱炮

方—放防房

青—清晴情

马—妈蚂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鲁班造锯

1、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妙析教材
《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园的场景,要求学生认识10个生字。字词句运用让学生补充词语,再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并初步了解形容词;另外要求了解句子的组成。书写提示是让学生注意书写左上包围、左下包围的字时包围部分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并练习书写半包围的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了解古诗的意思。我爱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篇关于春天的美文《笋芽儿》,丰富了学生的阅读。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识字、写字学习起来不会十分困难,但对于字词句运用这一板块的内容还需老师进一步点拨,特别是明晰句子中各个组成部分。另外二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让他们学会理解背诵。
教学建议
1.要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自主识字、写字,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我爱阅读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情境创设中自主识字、写字。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容词的好处。
3.了解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4.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过程与方法】
运用讨论、游戏的方式感知春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小草的品质。
2.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补充词语;背诵古诗。
难点
根据不同的提问,了解句子的组成部分;初步理解古诗,引导学生学习小草的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识字写字。
2.补充词语,感受春天的美好。
3.根据不同的提问,了解句子的组成部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补充词语。
难点
根据不同的提问,了解句子的组成部分。
三、识字加油站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公园。由于公园很大,在游览之前,我们首先要来看一张公园导览图,在图上你能找到哪些地方?
2.播放课件:公园导览图,重点呈现以下地方,供学生指认。
湖心亭管理处露天剧场
咨询处宝塔餐厅
3.让学生在书中圈出以下生字。
亭咨询剧管理宝塔餐厅
4.同桌指认。
5.教师点名读。
6.开火车读。
7.教师纠正发音,并给生字组词,帮助学生记忆。
四、字词句运用
1.补充合适的词语,再说说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
________的天空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的田野________的微风
________的柳条________的草坪
(1)引导学生先说一说,看看能用哪些词语。
(2)学生自己填空。
(3)教师订正。
(4)齐读短语。
(5)小组内互相说说通过这些短语,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6)指导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在春天的感受。如:叮咚的流水声让我感觉春天很活泼。
(7)教师出示范例。
春天来了,五颜六色的花绽放了,它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了大家。草坪上的小草绿油油的,低着头在说悄悄话呢!粗壮的大树伸出结实的手臂,将一树的新叶揽入怀中,给自己穿上了一件既美丽又吸引人的绿衣裳。小鸟在树枝间来回地蹦跳,欢乐地歌唱,婉转的歌声吸引了树根旁的野花,它们仰着头,望着大树微笑。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啊!春天太美啦!春天让我们无比愉快!
2.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句子: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1)根据问题在句子上画斜线。
①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②种子睡在哪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③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引导学生说出句子的各个部分。
(事物+动词+形容词+事物。)
(3)拓展延伸。
出示: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
仿照以上的提问,稍加改变,让学生回答。
什么抽出了嫩绿的枝条?柳树抽出了什么?柳树抽出了什么样的枝条?
五、书写提示
1.电脑小博士展示底、原、处、递这四个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引导学生说出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
3.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空,注意包围部分的撇、捺要写得伸展。
4.让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书写。老师在一旁指导坐姿、握笔姿势,要求学生规范书写。
5.评选小小书法家,全班展示。
六、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一
________的天空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的田野________的微风
________的柳条________的草坪
底原处递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背诵古诗,初步理解古诗。
2.朗读《笋芽儿》,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春光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背诵古诗;朗读《笋芽儿》。
难点
1.初步理解古诗,学习小草顽强的品质。
2.了解《笋芽儿》的内容,感受春光的美好。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眼里小草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小草是什么样的。
2.出示诗歌,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其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交流。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示范读,再指名读。
(2)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解答疑惑。
①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原是什么意思呢?(草原)
所以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②理解第二句一岁一枯荣的意思,引导学生用岁说一句话,从而理解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③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的意思。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
相机引导:是什么没被烧尽呢?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④让学生读第四句,在纸上画一画。指导画出草根和风吹小草的图画,从中感受小草的顽强。
4.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5.小结: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6.尝试背诵。
四、我爱阅读
1.学生自读,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这是一篇以春天为主题,融情趣与科普为一体的童话散文,采用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教师范读。
3.默读短文,了解内容。
(1)学生边读边想,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提问。
(3)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4.齐读短文。
五、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一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
六、教学感悟
《语文园地一》以其丰富的内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识字,并引导他们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字词句运用板块稍难,因此,我在这一部分讲的时间多一些,注重教会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书写提示则注重学生书写习惯及书写姿势的养成。日积月累是一首古诗,我除了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还引导他们理解诗句,并从中学习小草顽强的品质。我爱阅读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提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汉字,了解偏旁与汉字的关系。

2、整理积累古诗词。

3、学习词语的不同理解方法,进行练习。

4、熟读“我爱阅读”里的故事,做到正确、流利,读懂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汉字,了解偏旁与汉字的关系。

2、整理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1、学习词语的不同理解方法,进行练习。

2、熟读“我爱阅读”里的故事,做到正确、流利,读懂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有了很读的收获,一起来交流分享吧……学生自由畅谈。

播放音乐:学习歌。

二、识字加油站

1、学习第一行词语。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工具?

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知道其它这样的字吗?

2、学习第二行词语。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

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知道其它这样的字吗?

3、学习第三行词语。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知道其它这样的字吗?

4、学习第四行词语。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知道其它这样的字吗?

5、学习第五行词语。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学生说一说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知道其它这样的字吗?

6、我的发现。

预设:左右两边的汉字偏旁都是中间的字。

这些字既可以单独识字,也可以和其它部分组成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

7、出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讲解并让学生组词。

三、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1、出示“忽然、突然、立刻、马上、一瞬间、一眨眼”。

2、小组自由交流。

3、小组分享。

预设:这些词语每两组都是近义词。这三组词语都有“时间短”“发生得很快”的意思。

4、选择词语说句子。

5、出示“逐渐、渐渐、慢慢、徐徐、慢吞吞、慢悠悠”。

6、小组自由交流。

7、小组分享。

预设:这些词语每两组都是近义词。这三组词语都有“时间慢”“事情慢慢发生”的意思。)

8、选择词语说句子。

(二)读句子,想象画面,再仿照例句写一写。

1、出示句子: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2、讨论:“慌慌张张”“害怕极了”是什么样子呢?想象画面。

3、仿写句子。

例句:李明杰着急死了,匆匆忙忙地跑进了教室。

四、我的发现

1、出示“神、祖、礼、福”。

2、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

3、出示“补、袜、衫、被”。

4、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

5、说一说你的发现。

预设:我

知道怎样区分这两个偏旁了。“礻”一般与鬼神、天地、祖先有关。“衤”一般与衣物有关。

6、出示课件“冰、冷、冻、凉”。

7、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

8、出示“海、流、洒、滴”。

9、观察一下生字的偏旁。

10、说一说你的发现。

预设:我知道怎样区分这两个偏旁了。“冫”一般与温度低有关。“氵”一般与水有关。

11、讨论:书写时注意什么?

一定要注意偏旁的写法。

五、日积月累

1、出示《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你还知道其他关于夜晚舟中所见的诗句吗?

4、背诵古诗。

六、我爱阅读

1、读一读文章,你读到了什么?

2、把短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学会查字典。

3、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轮读,小组合作读。慢速咬准字音,不断加快速度地读。

4、练习仿写: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万水千山。

5、小组派代表展示。

6、讨论:“整整”“终于”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7、我的问题:李时珍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léihēiwūyāzhīchuíhùyínɡpūchánbǎihuá

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毛毛雨暴雨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换一换:“补”减“衤”换“扌”就是“扑”。

(3)减一减:“鸟”减“丶”是“乌”;“睡”减去“目”是“垂”。“护”减掉“扌”是“户”。

(4)猜谜语:“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点进厂”就是“压”,“昂首前去逐龙舟”是“迎”。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黑、垂、迎”并讲述:(板书:扁战)

(课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课件。

“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迎”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最后三笔才是“辶”:点、横折折撇、捺。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描写雷雨的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A.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叫声像“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B.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乱)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大风吹得花儿

C.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三)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四)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乌云雨彩虹

大风由大到小

闪电

《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部编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